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3-06-17 21:35:46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通用11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通用11篇)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1

  一、問題提出

  學習心理是人們尤其是學生群體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學習類型、認知理論、信息加工、學習遷移等。筆者于20xx年3月——6月對黃驊市呂橋鎮(zhèn)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為準確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

  調研內容: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造成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調研方法:問卷調查。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呂橋中學進行,共發(fā)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8份。

  二、調研結果

  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5%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21%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2、學習態(tài)度

  調查結果表明,僅有4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29%的學生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

  3.學習需求

  在調查中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現在所學的政治、歷史、英語等學科對自己日后的生活幫助不大,更希望學習對他們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的科目。調查中還發(fā)現41%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行為滯后”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并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yè)后的打算,52%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yè),30%的學生還沒有考慮。初中學生對于“務農”的態(tài)度的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tài)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三、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于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fā)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于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初中生大多處于一種相對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后,發(fā)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于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松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初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墒牵捎谫Y金和人才的制約,對于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沖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于教師行為滯后,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幾點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復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巨。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jié)奏,初步了解了滲透于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后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并產生抵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了解和把握未來

  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初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fā)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fā)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制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yè)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yè)?主要是務農?的特點、現狀和發(fā)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yè)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yè)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tǒng)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huán)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fā)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xù)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tǒng)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huán)境;三是提高繼續(xù)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xù)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2

  作為中學生我們經?梢月牭筋愃朴凇案偁幖ち摇边@種詞。當前,各種競爭例如經濟、科技等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又賴于教育去培養(yǎng),所以盡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各種人才就成為教育改革和現代學校關注的中心課題。

  而今,我國的中學生正處于新舊體制常常發(fā)生碰撞,許多問題不可能盡如人意和適時解決,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著父母離異的、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

  為此,我在網上搜尋了一些相關的信息,并且調查了當地的一些中學生。

  結果分析

  調查表明,大多數人對學習上的問題認識較為清晰,認為自己學習時注意力還是比較集中。多數同學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學存在對考試焦慮不安,未能做到主動學習。

  大多認為自己會主動關心他人、能敢于承認錯誤、自理能力較強的同學在社會中也往往較為有自信。少數則是不會主動的關心他人,而是一昧的要求他人對自己好。

  而且家庭因素已慢慢成為造成中學生有心理問題的原因,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家庭不好,所以開始厭學,或者變得消極。

  分析討論

  目前我國高中生的年齡大部分在十六歲至十九歲之間,獨生子女占了大多數。這些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特別是一些家庭中孩子儼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為主宰,心理脆弱,經受不住風雨和磨練。根據調查,發(fā)現獨生子女在社會性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比例高于非獨生子女23-40%。我國獨生子女存在的弊端是依賴性。對父母、家庭、環(huán)境的過度依賴,是獨生子女的一個通病,這主要是家長的過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于過分擔憂,隔斷了孩子同周圍環(huán)境的接觸。孩子們自我探索活動都變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屬活動。同時,由于父母的過分疼愛,對孩子大包大攬,從而使獨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動中,最終喪失了自我,養(yǎng)成很大的依賴性。

  由于父母對他們過分寵愛,使他們習慣于接受他人的關心、愛護,而不知道去關心、愛護他人;沒有兄弟姐妹相互謙讓的生活體驗,使他們不能感到關心、遷就他人也是一種責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吃虧,有意無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觀念和方法。此外,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如走后門,拉關系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強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識,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心較強。獨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難糾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圍人。

  家庭原因: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習慣、性格、以及處世方式以及對人的態(tài)度都與家庭有關,因為你很小的時候還是一張白紙,什么都不懂,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你不斷的模仿你家里人的行為習慣,看到他們是怎么做、怎么說的',你慢慢地就學會了。資料表明童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動比較簡單,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現的反應為主,在行動上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品德高尚,行為文明,性格良好,子女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他們,天長日久就會成為自己對現實的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形成一系列優(yōu)良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氣暴躁,冷漠厭世,虛榮浮夸等也很容易“傳染”給孩子。

  而且家庭氣氛對其性格、心理的影響很大

  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父母之間的相互關系處理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兒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員之間和睦、愉快的關系所營造的家庭氣氛對兒童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猜疑、爭吵、極不和睦的關系所造成的家庭緊張氣氛,尤其是父母離異的家庭對兒童性格有消極的影響。

  大量研究表明,離異家庭的兒童比完整家庭的兒童更多地表現出孤僻、冷淡、沖動、恐懼焦慮甚至反社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所以在我們遇到讓我們不喜歡的人的時候,不應該只看到表面現象,認為他怎么怎么樣,很討人厭,哪個人不想自己是很個陽光,朋友很多的人,可是從小的“熏陶”不得已讓自己變得這個樣子。父母關系不好,經常吵架,對其子女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只是父母總是忽略了這一方面。

  很多小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的時候,有很多的父母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毫無情面地訓斥、指責、辱罵甚至動手打,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抗拒心理及行為。

  這個世界就是這么不公平,既然生在了這種社會,這樣的家庭,不能想象去改變它,只能換個心態(tài)換個方式去對待,不要去想這一方面的問題,讓自己過的快樂一點,因為生活是自己的。因為最后陪伴的只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命運。

  所以我認為,最終能否成功和幸福仍是靠自己,這是無可逃避的事實。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概況

  我于20xx年4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鎮(zhèn)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病斍爸袑W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fā)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yè)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yè)生掙錢多。2、學習態(tài)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高中畢業(yè)后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愿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wěn)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yè),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yè)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中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yè)后準備就業(yè)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yè)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yè)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yè)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業(yè)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tài)度。

  緊張而又快樂的實習生活結束了,這次實習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學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yè)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于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fā)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村鎮(zhèn)高中,學校規(guī)模較小,,全校共22個班。該校在興寧地區(qū)高考成績排行第四,但近年來生源減少,主要原因是就讀技校的學生增多,附近的濟平中學增設了高中。由于經濟的影響,梅州地區(qū)對教育的投資有限,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差,設備落后,教室沒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差,基礎薄弱,班里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fā)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是語文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后去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么”,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 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fā)現在現在的中學的教學中并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對于該地區(qū)也較難普遍使用,因此,老師們仍然保持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里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于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

  老師就采取了放棄的態(tài)度,他們認為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成績差而犧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樣是不 值得的,而且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高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著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文言文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考試時有一道大題是文言文,而且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不是能夠很準確地把握。調查中,大 部分的教師采用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讀課本,反復地讀,以致于達到背誦,然后疏通字詞,講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課中,很少有老師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手法,多是以講解為主,這樣更能夠讓學生很好地記憶。而現代文的教學則相對薄弱,只注重課堂分析,而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調查中我還發(fā)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的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于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學的情況。

  在 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語文。他們認為語文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一直都在學,每天說的也都是母語。許多學生不明白學習語文的用處,而且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課文,F在的學生是多么有個性,我想學好語文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高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后踏入社會后,要進行人際交往,好的表達能力是很受人歡迎的,語言能力在人生中的運用是少不了的。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后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后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說: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后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fā)覺,只要能多關注后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磥砝蠋熞靡环N平等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后進生這一點對于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于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有的學生說學習語文時有的老師不能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只是講課本上有的內容,其實這些他們都能看得懂,若老師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老師不怎么樣,水平低,進而也就不再理會老師的講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有所下降了。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些和當前社會有關的東西,多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

  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愿望甚至比其他 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了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學生表示,對粵教版的新教材的內容難以體會。我覺得教材較多地針對大城市的學生,與發(fā)達城市的學生的經歷比較接近,山區(qū)學生的體會較少,難以把握個中情感。

  該校放學時間為4點20分,由于較早,學生在這段時間無所事事。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后厚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語文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課文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fā)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fā)現。對一些枯燥的課文,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制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圖片產生興趣,從而帶著好奇心去學習課文,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接受。而對于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而言,最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多與學生互動,多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同時希望教育部門能更多關注山區(qū)的教育,為山區(qū)邊遠學校增加教育設備。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采取隨機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選擇xx縣近郊的5所中學,其中高中一所,職高一所,初中三所,隨機選取每個學校每個年段的班級各一個,合計15個班級共699人,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初一學生108人,初二學生121人,初三學生169人,高一學生119人,高二學生113人,高三學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

  實際發(fā)放問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問卷35份,實得有效問卷664份,有效率為回收總卷數95.0。

  2、調查工具:采用華東師范大學周步成等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測驗適用于綜合檢測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MHT共有100個題項,包括8個內容量表和一個效度量表(即測謊量表),該測驗覆蓋面廣,篩選率高,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8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每個題項后有“是”和“否”兩個答案,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選擇。

  8個內容量表得分累積起來,就是總得分。分量表從整體上表示焦慮程度強不強、焦慮范圍廣不廣;而總得分則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

  該測驗以整個量表在65分以上,各內容量表上超過8分作為指標來考察其心理健康狀況。如果一個學生的總分超過了65分,說明該生的總焦慮水平較高,范圍較廣,有情緒困擾和行為問題。

  8個內容量表中,任何一項標準分達到8分以上時,表明該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到需有針對性地輔導程度。

  3、調查方法:本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配合給予統(tǒng)一指導語,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集體施測。所有數據資料均通過SPSS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

  二、調查的初步結果

  1、xx縣中學生心理健康基本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xx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一般,具有正常的焦慮水平。從表一可以看出,被調查的664名中學生其總焦慮傾向標準平均分為38.40,處于中等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即8種焦慮傾向標準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屬于低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在65分以上,屬于高焦慮水平;35分到65分之間的,屬于中等焦慮水平),另外,在各個內容量表的得分上,學習焦慮得分最高(M=8.02),處在異常焦慮水平(焦慮傾向標準分在8分以下,屬于焦慮正常,超過8分,屬于異常焦慮)。

  這說明漢族學生對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懼感要強于畬族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畬族學生的樣本不足所引起的無差異的假象,這個有待今后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三、調查結果分析

  1、xx縣中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 調查顯示,目前xx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一般,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只有41.41處于低焦慮水平,而有56.93處于中等焦慮水平,而有1.66處于異常焦慮狀態(tài),由此可見xx縣中學生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對于存在中等焦慮傾向的學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十分需要通過學校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幫助,若焦慮異常得不到及時解決,就可能會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此外,對于處于異常焦慮傾向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是處于心理不健康的群體,總體焦慮傾向較強、焦慮范圍較廣,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進行心理治療,這部分學生不容忽視。

  2、男女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總體不如男生,這個與國內外同類研究的結果相似。女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以及總量表上的得分都顯著高于男生。

  造成兩性差異的原因首先是社會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對自己的期望,失敗的歸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國外有學者研究發(fā)現,男女生對成敗歸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將自己的成敗歸因于運氣,而把失敗歸因于自己的運氣;而男性則更多的將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將失敗歸因于任務艱難。

  這種歸因導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異,而這種差異顯然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專業(yè)有決定的影響。而且在傳統(tǒng)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個弱者的形象,學習成績不好認為是性別差異造成的,認為男生天生比女生聰明,而沒有從其他方面找原因。

  特別是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對婦女的歧視都嚴重地挫傷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制約著女生各方面的發(fā)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識的萌生比男生約早一年的時間,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現得更早,更明顯,他們變得易害羞、難為情,而且青春期的發(fā)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對勝利的變化和月經的來臨有一種神秘感和恐懼感,所以常處于焦慮不安中,有時莫名其妙的緊張,特別是在與人交往時尤為突出,于是產生了對人焦慮。

  男生在孤獨傾向和沖動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的水平。這個可能與男生的性格有關,人們在教育過程中賦予男生的形象是生來就剛強,為此在感情上不輕易外露自己,長此以往心中苦悶無處訴說,產生孤獨感,而女生較男生更喜歡找人傾訴,心中的不快易化解。

  在沖動傾向方面,可能與男生更多地表現出攻擊、多動和違紀等外向行為有關。 綜上所述,加強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和心理輔導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3、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初三年級在各個年級中問題最多,是心理問題的多發(fā)期。這主要因為,初中三年級的學生正值青春的高峰期,在生理上,他們已基本上發(fā)育成熟,在心理上,初中三年級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得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發(fā)展使他們的某些觀點或看法很深刻。

  基于以上兩方面的發(fā)展原因,初三學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漸形成并有著極強的自我意識,他們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設計,但由于對自我形象過度敏感,他們過于著重別人對自己的外在評價和成敗得失的評價,以至于產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責等。 同時,初三學生面臨中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遭遇的學習上的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心理危機,使得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高度的不穩(wěn)定性和不平衡性,這將直接影響學生成就動機模式的確立,并由此影響其學業(yè)成績和心理健康狀況,從而進一步影響個體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發(fā)展。

  4、不同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由調查結果可知,總體上,云中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相對于其他幾個學校較好。這個可能是因為xx中學和其他幾個學校相比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

  5、不同民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的分析 由研究可知,此次被調查的`漢族和畬族學生只是在恐怖傾向上存在差異,漢族學生要高于畬族學生。這個可能是由于當前的家長給予子女的教育多是保護型的,使他們缺乏性格上的各種鍛煉,依賴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差,所以成長過程中一旦失去成人的幫助就感到不安和沒有著落。

  恐怖傾向的產生大多與家庭的過分保護有直接關系。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既涉及到學校和家庭,也包括社會環(huán)境。

  就學校因素來說,應試教育仍占主導地位,升學率仍然是衡量學校和教師好壞的標準,只顧考試課程而隨意增加超越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取消或削弱非考試科目的現象大量存在,加上少數教師自身人格偏異及不健康的教學行為,都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消極影響;就家庭因素來說,一些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普遍過高。他們或者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愿望的工具,主觀地給孩子確立一個理想的目標;或者把孩子奉為“上帝”,使孩子擁有無限的權利。

  孩子往往不能自己把握自己,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極差;就社會來說,功利主義的主導性傾向和大眾傳媒的消極因素,使青少年處于一種無所適從和復雜多變的社會中,他們要面臨升學、就業(yè)、交友、休閑等各種生活壓力,特別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發(fā)展的性心理之間的矛盾,導致產生心理不適應,情緒不穩(wěn)定,人際關系不協調。需要指出的是,中學生在沖動、自責、過敏、恐怖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其原因主要還是來自對學習、對考試的一種焦慮反應,中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困擾,仍然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更加應該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根據我們調查分析發(fā)現,改善和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實效,為此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ㄒ唬└纳萍彝ソ逃

  1、家長要注意兒童早期人格的培養(yǎng) 許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大多是兒童早期教育和社會交往帶來的精神發(fā)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剝奪、童年的經歷有時甚至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生活態(tài)度和心理體驗。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歲)得到適應最佳教育將會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

  因此,家長要加強兒童早期的獨立性和自制力的訓練,要抓住這一時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開發(fā)或優(yōu)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長還應經常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期望,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不好,家長只有設法使自己的主觀愿望與孩子的客觀實際相一致,同時在實現期望過程中應該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對原有期望進行調整,才能減輕孩子的壓力。

  應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這樣才能較好地運用符合子女身心發(fā)展實際的科學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實效。

  2、讓子女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我國自古以來,提倡在家長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讓子女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的育人方法?鬃诱f:“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說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視在實踐活動中培育良好的品德習慣。而且,在實踐活動中應該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從中得到鍛煉,并幫助子女從實踐中總結經驗。

  3、家長要重視家庭環(huán)境的優(yōu)化 家庭環(huán)境的優(yōu)化不僅應體現在為子女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文化氣氛;還應體現在家長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長樂觀向上的情緒和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的實踐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的積極影響。對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為表現,家長及時給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勵、強化的效果。

  清代著名教育家顏元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敝赋霰頁P的效果優(yōu)于批評,因此在教育中,要減少斥責和限制,多給以“表揚”和“承認”的機會,以提高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產生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為了幫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糾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為和品德,可以適當采取不損害孩子身心為比標準的懲罰。原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子女,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用簡單的手腕來應付,是無濟于事的!睘榇耍议L應了解有關教育以及兒童心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切實擔負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ǘ└纳茖W校教育工作

  1、轉變教育觀念 傳統(tǒng)的教育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機械地按照預設的一套模式向學生強行灌輸,使學生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边@個不僅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抹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精神。

  應將中學生由升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轉向以提高素質為核心的教育軌道上來,它有助于中小學教育走出狂熱追逐高分、升學競爭愈演愈烈的誤區(qū),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痼疾,把開發(fā)人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根本目的和最終任務,才能在教育內部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心理障礙的發(fā)生。

  2、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教育要糾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傾向,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學校正常的教學中去。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從他助到自助,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可以采取宣傳普及心理學常識(通過上心理輔導活動課和講座的形式等)、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咨詢以及推廣集體輔導、朋輩輔導的形式,從根本上增強學生心理上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獲得健康向上的心境。

  同時還可以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檔案,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進行矯治。

  3、加強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對中學生進行性教育一定要講究實效、慎重、科學,并注意把握時機。根據上海等地對中學生進行性教育的經驗,初二年級是性教育的關鍵期,從這是開始系統(tǒng)地對他們進行有關方面的教育,并將這種教育有計劃的延伸到高中階段,是十分重要的。

  4、著力提高教師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 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知識的學習,通過講座、討論、宣傳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還可聘請有關專家和教育先進工作者介紹符號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經驗,提高教師的育人水平,以便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軟環(huán)境。

  5、重視家校溝通的途徑 建立家庭和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fā)展,家庭環(huán)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所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積極相互配合,將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因此,學校要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改善家庭環(huán)境,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和諧的氣氛去影響和教育子女,這樣有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心理素質的提高。

  6、重視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文化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為學生健康發(fā)展提供機會和條件。課余時間參加業(yè)余活動,有利于中學生多種才能的發(fā)揮,豐富精神世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使生活更有樂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鍛煉,多種需要得到豐富,心理緊張得到緩解。

  其結果是進一步提高中學生腦力、體力的效率,改善適應能力,促進心理健康。

 。ㄈ┓e極引導青少年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品質 對于學生來講,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鍛煉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質。青少年首先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對社會、對人生持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其次是正確認識自我,培養(yǎng)悅納自我的態(tài)度。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與本人實際情況越接近,表現自我防御行為就少,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特別是女同學要擺脫“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縛,充分認識自己,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第三就是要學會自覺地調控情緒,保持積極的、健康的情緒,學會自我疏導不良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對身心的傷害減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的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科學用腦,這個對處于緊張學習階段的高三、初三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總之,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錯綜復雜的,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本人應密切配合,綜合治理,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5

  調查時間:

  xxxx年xx月xx日。

  調查人數及對象:

  初二年級七班八班各50人

  調查目的:

  通過對學生學習和心理調查,了解學生心理和學習狀況,為搞好教學服務。

  調查情況分析:

  1、你現在的學習壓力;過大的百分之十一,過小的百分之八十二,還可以的百分之七。

  以上數據表明,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并不大。說明學習心態(tài)的調整很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做樂趣,他不會感到學習的壓力。

  2、你認為目前的壓力來自于;老師的期望的百分之七,家庭的期望的百分之三十一,自己的期望的百分之五十六。

  以上數據表明,孩子的`自我期望較高。他們希望自我價值的實現。

  3、一般情況下,你會如何緩解自己的壓力,與別人面對面交談的百分之五十二,電話的百分之八,書信的百分之九,網絡的百分之二十九。

  以上數據表明,孩子需要交流,特別是獨生子女。他們緩解壓力的主要方法就是交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交流也成為孩子緩解壓力的主要途徑。

  4、如果別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主動學習,會的百分之七十九,極少的百分之二十不會的百分之一。

  以上數據表明,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很強。學習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第一需要。

  5、除了老師指定的作業(yè),你會學習的百分之四十六,體育活動的百分之三十二,上網的百分之七。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6

  在諸多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強迫高居榜首。張聰沛分析:強迫的根源是優(yōu)柔寡斷,沒有主見,追求完美。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當然地成為一個家庭的中心。家長總會搶先安排好本應由孩子自己決定的事情。對于孩子來說,家長的安排無疑是完美的。如此,家長不在身邊時,孩子就會顯現出缺少主見、優(yōu)柔寡斷。

  青少年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漸成熟。這一時期的學生特別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人際關系非常敏感。

  張聰沛最近接手了對一名高一學生的心理治療。由于老師在課堂上當眾讀了這名學生的作文,使得他被同學嘲笑。當天回到家,他就顯得很郁悶,之后開始又哭又鬧。張聰沛診斷他得了癔癥,經過治療,病情逐漸減輕。最后,他終于決定回校上課,可只上了一節(jié)就回家了,因為他感覺班里所有學生都在看自己,F在,這名學生已經一個月沒有上課了。

  張聰沛認為,這些心理問題是可以通過訓練緩解的,最好的訓練方法之一,就是把學生聚在一起,進行戶外集體活動。

  該課題組曾組織一次集體登山活動,登山隊員是高一和高二的學生,隊員被分為3個組,每組5人,每人發(fā)10元活動費用。登山前,隊員要花掉10元購買登山必備物品。進山之后,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之差顯露無遺。其中一組登山隊員把錢全部用在買牛肉粒、爆米花等零食上,甚至都不知道買水。結果,登山不到一半,這組隊員就口渴難耐,都放棄了。

  張聰沛認為,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解決的瓶頸。父母經常把分數作為衡量孩子是否優(yōu)秀的唯一標尺,甚至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其實,父母是青少年最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也是青少年內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幫助的對象。和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感覺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這會使青少年感到松弛和自信。反之,青少年易處于孤獨、無助的境地,其心理及人格問題發(fā)生的危險性增加。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7

  為了了解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以便對其研究探索出相應的有效對策,我做了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查,發(fā)現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與時代相對應的時代特征。其具體表現如下:

  一、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78%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這說明當代中學生絕大部分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態(tài)度

  調查結果顯示:83%的中學生都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學習,獨立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14%的中學生其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而且經常不能夠獨立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經常東抄西抄,雖然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強,時刻需要有老師的監(jiān)督。3%的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整天無所事事,從來沒有獨立完成過老師布置的任務。13%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樂趣,而87%的中學生則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這與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家庭壓力和社會影響是分不開的。據統(tǒng)計,84%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1%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5%的中學生不想學習。這與他們來自壓力的“讀高中考上大學”意識濃烈是相一致的。在調查中還發(fā)現,91%的中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這與我國現實社會中一些現象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也是一個在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話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3、學習需求

  當前,由于我國實行的是高考一定制,中學生要想上大學幾乎都必須經過高考這一獨木橋,故而學習成績對于當代中學生可以說是命根子,只有學習成績好才有可能上得了大學。調查結果顯示,95%的中學生認為目前自己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盡快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82%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端正學習態(tài)度。這說明,中學生在追求自己學習目標的道路上,其所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而且他們又不知如何去處理好這一問題,很難把學習壓力化為學習動力,總處是于矛盾迷茫之中。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當代中學生都知道自己的學習目的。其中,78%的'中學生明確學習是為了上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自己學習為了什么。

  二、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1、教育價值觀具有多元性、務實性、功利性的趨勢

  大部分當代中學生早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就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從而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中學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好且學習成績一般的中學生也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很好且學習成績很差或家庭經濟很困難但學習成績很優(yōu)秀的中學生也紛紛想方設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

  2、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趨勢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中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yè)后準備就業(yè)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yè)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yè)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研究結果表明,98%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fā)現,當代中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當代中學生學習目的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無論在哪個領域、哪個行業(yè)其就業(yè)競爭力是非常激烈的,普遍認為未來的生活將是異常的艱難。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不夠客觀的。而當代中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則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78%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tài)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一)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1、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學習需要是起對一定社會生活環(huán)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會作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環(huán)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態(tài)度和志向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過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慮什么專業(yè)掙錢多、好找工作就讓子女學什么專業(yè),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yè)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這些因素都對中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tài)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著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繳費上學,大中專畢業(yè)生不再包分配。

  2、學習興趣低下

 。1)外因:

  ①學校教育方法欠當,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科作業(yè)量過大等;升學壓力過大;師生關系緊張

 、诩彝ヒ蛩兀河捎诩议L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嚴格要求;家庭人際關系冷漠;沉溺于優(yōu)裕的物質享受;沾染上家長的不良習氣,如賭博。

  (2)內因:價值取向逆轉,學習目的模糊,對學習文化課的錯誤認識,學習成績不佳,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薄弱等。

 。ǘ┬纬山】档膶W習心理的對策

 。1)學習目的性的教育。首先應從中學生實際出發(fā),采取生動而適合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如適時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勤奮學習、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和重要性,從而樹立遠大志向,并腳踏實地地學好各門功課。

 。2)及時反饋與適當評價。讓學習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可以激發(fā)其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因為知道學習結果后,既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熱情,增加努力程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進心,克服缺點,改正錯誤。

  (3)科學使用獎賞與懲罰。獎賞具有促進活動的力量,是一種外在的激勵因素,如分數、等級、獎金、獎品。獎賞是一種手段,若用之過多,則可能失去效力,甚至發(fā)生弊端。獎賞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習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應使中學生變成物質或金錢的奴隸,否則,一旦取消獎賞,中學生將不再努力學習。從心理健康的角度,應注重獎賞而不去注重懲罰,因為這樣可以減弱失敗給人帶來的恐懼心理。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8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是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復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wěn)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huán)境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實習過程來看,通過和同學們的接觸,許多學生或多或少存在這心里問題。在實習過程中發(fā)現許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不善交際,有厭學的思想。而學生的健康關系著學生的未來,而我們的中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智育的過程中要更家注重學生的心里健康發(fā)展,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顯得尤為重要。

  一、調查概況

  我于20xx年9月中旬,在安康市五里鎮(zhèn)這進行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發(fā)現了不少的問題,很多學生的成績特別差,通過觀察發(fā)現好多學生他們父母在他們小的時候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爺爺和奶奶,缺乏父母關愛,性格孤僻,不善交際。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的目標

  1、學生的學習心里健康狀況

  2、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的特點

  3、引起學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對策

  二 )具體的方法

  通過學生問卷的形式,主要對他們的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的需求和學習的目的四個方面來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共發(fā)放了56份,實際有效的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標,接近理想的樣本數,具有可操作性。

  三、調查的結果

  對學生進行調查,可以發(fā)現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反應了許多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中學生無法抵制來自網絡的誘惑,以及各種社會問題。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的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可以改變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質,2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學,16%的學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以后干什么,對自己未來沒有考慮過。另外一方面,學生的教育價值觀與經濟的發(fā)展有密切的聯系,他們認為學歷高的比學歷低掙的錢多。

  2、學習態(tài)度

  調查顯示,64%的學生對學習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2%的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另外,90%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 認為英語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歡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與實際比較密切的。

  3、學習的需要

  每個學生都有特長,而且大多數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大多數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還有一部分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4、學習的目的

  大多數學生有自己的目標,考上一個好大學,少數的學生暫時還沒有考慮。

  (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特點

  現在的學生心理與以往學生的心理有明顯的不同。

  1、教育價值的需求多樣化

  大部分人認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學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就業(yè)的競爭力。另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他們的教育價值觀趨向于功利化,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教育與經濟價值聯系在一起。由于中學生的價值觀還尚未成熟,他們的認知,

  判斷能力都還不穩(wěn)定,相當一部分的 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比較迷茫,其原因在于: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yè)比較困難,從而對考大學失去信心。 還有學術性較強的課程不能瞞足他們的職業(yè)需求,使許多的學生產生厭學的思想。

  2、學習的需求多層次和多目標

  在調查中發(fā)現,在學習基礎、學習目標、對未來的期望的差異,使他們對學習的需求也產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后準備就業(yè)的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而想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而且要很優(yōu)秀,學業(yè)成績達到上等的水平。

  3、學習目的明確,但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調差顯示,大多數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存在著不協調性和主觀性,有很多學生知道就業(yè)很難,但在實際的學習中表現得不積極,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學習目標很明確,但是思想和行動上出現不一致,學習不積極,呈現出一種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說明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嚴重的不協調性和主觀性。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9

  1.研究方法

  1.1被試抽樣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可靠,這次調查采取了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在調查學生中抽取一個班級40名學生(男25,女15)作為一個隨機大樣本,然后再在其余的5個班級中每個隨機抽取10名學生(男女各5名)。抽樣群體年齡分布在15---16、17這一學齡中期階段(調查學生共248名,抽樣比例為37.5%)。

  1.2實施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40份,并附指導語,被試做完后將答題卷交回主試老師。回收有效答卷215份,有效率為73%。

  1.3調查內容本次調查內容涉及心理適應、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意志品質、情緒、人格等多方面社會問題,各題附設四個答案(有的為兩個),受試選擇最切合自己的一項作為答案。調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學生個人背景調查;第二個部分為心理健康分項調查;第三部分為學生個項問題自由調查。

  1.4數據處理本次調查所獲數據采取百分統(tǒng)計法,并由SPSS 10.0 for Windows進行處理分析。

  2.調查結果及其具體分析

  2.1總體理論界定及評價

  根據目前我國學制的具體劃分,初中生大致處于學齡中期(15、---16、17歲),在這個時期,個體將完成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重要轉變。其間,由于個體生理發(fā)育的超前成熟與心理滯后成熟之間的矛盾,使得這個時期既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同時又充滿著各種心理矛盾和沖突。正如日本大西誠一郎在他的《中學生的心理與教育》一書中指出,少年期“在人生中起著特殊作用,處于特殊地位,存在著特殊的問題!

  如不對這些特殊問題及時進行心理保健,就會出現適應不良和心理疾病,這對他們今后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按照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瑞克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學齡中期青少年心理上正處于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二者之間,如果發(fā)展順利,則將成功塑造具有學術、做事、詩人的基本能力;如果發(fā)展出現障礙,則將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由此可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對于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朱智賢教授曾概括為“過渡期,是從兒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過渡的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的時期!敝劣谶@一評價是否符合現時代的青少年,我們將從下面的具體分析中找尋到答案。

  2.2具體分析

  2.2.1環(huán)境適應適應能力是人的一種綜合心理特征,是人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目前競爭與挑戰(zhàn)已成為整個社會的生存運作機制。一個人只有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游刃有余,適應快節(jié)奏的生活工作方式,才能泰然面對各種突發(fā)事件,并迅速擺脫困境,發(fā)揮自己應有的能力水平;而適應力差的人,只有慌亂,不知所措,最終因與時代的不合拍而落伍,甚至“被淘汰”。調查顯示,中學生因為身心條件的限制,在環(huán)境適應問題上,不可能做到我們期望的那樣閃電式的“斷乳”,70%的同學表示能慢慢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只有5%的同學表現出了“強烈的抵制情緒”。對于新鮮事物,他們表現出了極強的好奇,并對其發(fā)展抱有堅定的信心。

  2.2.2人際交往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聯系過程。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鼓舞人的精神,培養(yǎng)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會價值感,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形成樂觀的人生價值觀,使個性健康得到保證;反之,不良的人際關系及交往障礙則會影響人的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隨著交往面的擴大和心理的成熟,中學生有著強烈的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的欲望,渴望擁有一份平淡而真誠的友情。

  資料顯示,除了70%的同學認識到升入高中后知識學習質與量的巨大變化之外,還有21.25%的同學也認同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在處理朋友關系上,數據顯示大多數同學都十分的理性,比如87.5%的同學“能夠虛心的接受朋友在公共場合所指出的自己的不足”;在交往原則上,有85%的同學選擇了“平等、相互尊重”,可見現時代的青少年已經開始有了獨立、民主傾向的社會態(tài)度,而這正是后兒童期的發(fā)展任務。

  2.2.3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又稱自我,是指人們在自己意識中覺察到自己的那個心理過程或意識過程。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到了青春期,人的自我越來越完善,自我調節(jié)的系統(tǒng)越來越發(fā)展,青少年從而開始注重分析自己的個性,關心自己個性的優(yōu)缺點,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表現得非常敏感。他們渴望自治、自理,希求能得到周圍環(huán)境的認可和尊重,并建立起新型的人際關系,走向社會。調查顯示,初中生在自我意識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同一性危機,即理性的自我與現實自我的不相符所引發(fā)的心理沖突。

  高一新生正是一個多夢的群體,他們對自己、對未來都作了理想化的設計,但現實中又由于自身的身心特點、成長任務、獨立狀況、問題解決的行為能力等因素的不完全具備,又常讓他們感到挫折、失敗的威脅,從而引發(fā)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導致心理失常。在自我認識問題上,65%的同學認為很清晰,29.4%的同學認為較模糊。

  2.2.4意志品質意志是人們?yōu)檫_到既定目標,自覺地去克服困難,不斷地調節(jié)個人行動的一種心理過程。意志是一個人事業(yè)成敗的重要條件,是其心理能動性的集中表現。一個意志堅強的人鍥而不舍、兢兢業(yè)業(yè),始終如一地敬業(yè)奮斗,就能建功立業(yè);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哪怕IQ再高,是很難有較大作為的。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關鍵期,意志品質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未來,這具體表現在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韌性等品質方面。

  這次調查,顯示學生在意志品質方面的認識及發(fā)展比較理想。比如,“當你面臨重要抉擇時”,65%的同學選擇了“果斷抉擇”;“當你面臨重要抉擇時,你會。這些都顯示了初中生良好的個人品質及自控能力。

  2.2.5情緒情緒是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tài)。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緒情感作為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心理衛(wèi)生和社會實踐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一個人心理是否正常,衡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情緒。大量的事實所證明:當個體長期處于過強不良情緒狀態(tài)時,可干擾和分散注意力,影響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形成思維僵滯,記憶力下降。由于心理狀態(tài)不佳,意識范圍狹窄,心理反應過于敏感或遲鈍,勢必會降低學習、工作效率,影響正當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

  當前,我國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普遍偏重:過多的課業(yè)負擔、激烈的考試競爭、家長老師的殷切期望等都無形的給學生情感上加了一道厚厚的閘門。他們感到一些合理的情緒無法得到正常的宣泄,渴望與師長進行心靈的交流,而外加的壓力又迫使他們假扮“成熟”、順從。難怪38.75%的同學感到“焦慮太多”;35%的同學感到“孤寂”,當這一切得不到解決的時候,他們也只選擇“靜坐”(56.25%)、“發(fā)怒”(33.75%),而少有人(3.75%)選擇適當的移情。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2.2.6人格心理學上的人格是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huán)境中的事物時所顯示的異于別人的性格。中學生由于知識學習的增強,知識面的擴大,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逐漸趨于成熟,他們能夠較好的理解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等深層次問題。

  3.存在問題及結論

  根據本次調查所獲資料分析的結果表明,我校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以下特點:

  3.1學生心理成長過程中交織著復雜的矛盾關系,如:

  3.1.1學生與學校、家庭、社會之間存在不適應,環(huán)境適應力較差。

  3.1.2自我意識的增強與行為自控能力、行為解決能力之間存在矛盾。

  3.1.3感情充沛與內省探索造成了心理的自我封閉。

  3.2學生認知、情感、意志、道德等心理品質發(fā)展的同時,行為上顯得有些稚嫩,常出現知行不一、言行不一的現象。

  3.3中學生生理的超前成熟與心理發(fā)展相對滯后使得他們把握不清友情、愛情之間的分別。據平時咨詢與訪談掌握的資料,許多異性同學間的友情正是在同學、教師、家長的“責怪”與“教導”中發(fā)生質變的。這無疑警醒了我們平時的教育方式。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10

  離中考日子越來越近,初三學生在進行緊張的復習迎考,希望自己能夠在中考中勝出,農村初中學生的壓力更大了,面對全市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考上普通的高中,競爭壓力可想而知了。作為班主任,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中考前的心理調查,發(fā)現有狀態(tài)較亢奮的,也有狀態(tài)不夠好的,心理呈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心態(tài)積極:

  男生A:中考臨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舉!也許我會在這場戰(zhàn)斗中勝出,瀟瀟灑灑地踏進新校門,可以無憂慮地揮灑輕松的暑假,結識新的同學、老師,我的瞳孔里溢滿了快樂。一切靠自己去開拓,愿生命像火一樣燃燒,放肆卻帶來溫暖,慘烈卻沒有絕望。

  男生B:我現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筆在練習上奔馳,正好比一棵樹上的五十只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只,現在只要努力爭取我所需要的養(yǎng)料與水分,盡力地生長,長成最大最甜的那一只。

  男生C:用樂觀是心態(tài)面對中考,只要盡自己的一切去考完中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后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后再給自己講一句話:樂觀的心態(tài)是最鋒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試那天,會努力做題,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即使沒有考上,那也沒有什么好遺憾了。

  2、 緊張,有壓力:

  男生E:在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時間里,我好像經歷了人生的所有苦難,如今,我的父母給我降低了要求,他們在每一次吃飯時都提到我的成績,無一次不為我嘆氣。

  男生F:時間已經不早了,在僅剩的'20天時間里,我的心情很煩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挖掘出潛藏的能力,發(fā)揮出應有的水平?話已至此,涕淚泗流,心之所想,無法言語。

  男生G:郁悶啊,怎么這樣!最近有點暈!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氣也有點悶熱,心情時好時壞,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解脫,還有三個星期決定命運的時刻就要來臨了。想到不遠的將來,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里或者是站在工廠里上班,真有點緊張。

  男生H:時間老人跟我開了一個玩笑,三年初中只剩下20天了,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我開始退縮了,我擔心看到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3、太疲勞:

  女生A:現在的我,是一只迷茫的螢火蟲,到處亂飛,我真希望在最后的時間里能夠復習好,我自己制定了復習計劃,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朧,直打哈欠。而在睡夢中好幾次驚醒過了。

  男生I:最近在家里總是靜不下心來學習,不知為什么覺得活得好辛苦,雖然老師激情澎湃給我們復習,但我的腦細胞好象沒有接受,處于昏迷狀態(tài)。

  4、 要放棄:

  女生B:在這最后的時間里,我已經無心學習,而像和尚一樣,過一天算一天,初中讀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里帶小弟,或者成為上班族,或者去學習一些手藝。

  5、很迷茫:

  女生C:就這樣,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竟然只剩20天了,這意味著什么?不知道!

  在最后的一段時間里,希望老師家長注意中考生的心理狀態(tài),適當引導,多加關心,理解他們,幫助他們。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篇11

  一、 問題的提出

  高一新生入學后,都會有一段時間,不適應新環(huán)境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一位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新生適應不良綜合癥。這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為了了解高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及時分析心理問題產生原因,以便及時采取正確的措施,是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本人于20xx年11月初在xx市第十九中學高一124班進行了高一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

  1. 調查對象:xx市第十九中學高一124班學生。

  2.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向全班58位學生發(fā)出問卷,收回58份。

  二、 結果與分析

  1.對新學習環(huán)境不適應

  調查問卷統(tǒng)計顯示有34.4%學生認為學生壓力過大;58.8%覺得還可以對于目前的學習任務,有87.5%的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在對于進入高中后,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適應這個問題上,有71.5%學生選擇的是有時18.4%選擇的是總是如此這表明學生學習壓力已經超負荷。表明高一學生與高二高三中學生相比,承擔的學習負擔與壓力和初中相比更重,高一階段的課程明顯增多,難度增大,教學進度比初中明顯加快。此外高中老師對學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積極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深層的探究,去發(fā)現一般性規(guī)律。

  同時介紹大量延伸內容來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抽象概括思維能力。老師還有意訓練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分析問題,教學內容也更注重系統(tǒng)性、序列化和階梯度。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多和學習內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變,學生難以很快適應任課教師新的授課方式,在方法和學習習慣上仍沿襲初中的老習慣。因此,盡管高中教學內容根本上符合可接受原則,但對于剛進高中的新生來說確是難以接受。

  2.對新生活環(huán)境不適應

  來到新的學校,面對新的群體,部分高一新生感覺不適應,或難于融入新的生活環(huán)境。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23.4%的學生還沒有熟悉班上所有的同學,40.2%的學生認為同學之間心理上存在較大距離。對于學校環(huán)境,45.1%的學生表示不習慣新學校的一些規(guī)章制度,有的同學則表示很懷念以前的學校和同學。這表明學生對新環(huán)境還有很多不熟悉不適應的地方,懷舊念家的現象比較普遍,同學之間相互交往還在 比較淺的層面,還處于情感磨合初期。

  3.男生的適應性比女生差

  男生適應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分顯著高于女生。面對困難和新環(huán)境時,女生比男生更善于向親人朋友傾訴或以其他方法發(fā)泄心中不快,從而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女生來到新環(huán)境里更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三五好友,而青春期男生的個性特點是強烈的心理叛逆和成人感,同時男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較女生弱,這些性別特點導致了男生在偏執(zhí)、適應不良和心理不平衡的心理問題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女生。

  4.目標模糊多迷惘

  調查顯示,58.3%的學生覺得沒有目標,76.8%的學生認為班上學習氣氛差。124班班級學風不夠積極,學生在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三學年,都是勤奮、拼搏的,考上重點中學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們在初三學年竭盡全力,當終于結束中考,因為中考失利來到這個班級,有一部分學生便松懈下來,完全沒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這些學生認為考上高中了可以休息下了,高一學年不必太緊張,不妨先放松一下,加之班上學習氣氛不濃,覺得自己考大學無望,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下降,干脆就放任自己,消極應付每日的任務,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方向感,感覺迷茫,產生了失落感,陷入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困惑中,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坐標。

  5.早戀心理

  調查顯示,很大部分學生認為高中談戀愛是很正常,甚至很必要的事情,而且在較重的學習壓力和青春期煩惱面前更容易傾向于早戀尋求理解和關心。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關系意識的增強,令中學生異性交往的火種越來越亮,向往愛情是青春期性心理發(fā)展的正,F象。不過,正確的人生觀、學習觀和父母師長的教育使大多數中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沒有過早陷入早戀的情網。但是,繁重的學習任務,來自考試和家庭的.壓力,使一部分自控能力低的學生情感發(fā)展不穩(wěn)定,這一時期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關心、指導,強烈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就促使這類學生尋找新的情感寄托,特別需要同伴的友誼,以獲得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安全感,這種友誼在不正確處理的情況下很容易轉變?yōu)樗^愛情。

  三、要求與建議

  無論學生出現哪種心理障礙,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的消極影響是顯著的、巨大的。首先,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學生優(yōu)良品德的培養(yǎng)和形成。一般來說,心理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方向、速度和完善程度。

  健康的情緒和意志,本身就是優(yōu)良品德結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其次,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發(fā)展。

  學生的智力活動總伴隨著情感、意志等心理成分,情緒的好壞,意志強弱,既影響到知識的掌握與技能形成的質量,也影響到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級的班主任,一是要做預防心理失衡的超前指導,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導工作。下面,本人根據自己對心理咨詢的了解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體會,談一談對高一學生心理障礙的預防與疏導。

  1. 轉變觀念。

  教育者轉變德育觀念,對心理問題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把心理問題德育化。教師要認識到正值青春年華的中學生最容易沖動,也是犯錯行為最頻繁的 危險期。教師要根據其年齡發(fā)展的特征,進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而歸因于思想變壞,不思進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對學生冷眼相看,全盤否定。教師要認識到,對高一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時代的要求。

  2.引導學生正確辨識自我,客觀評價現實,提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高一學生受認識水平的局限,還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計過高或過低,造成主客觀不協調,無法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現以上一系列心理問題,所以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學會情緒調節(jié),發(fā)揮自身潛能,面對現實,迎難而上。教師如能對學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可增進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過家長會向家長授課,使家長正確對待考試成績,從而減輕學生來自家長的壓力。

  3.學法指導。

  學業(yè)壓力無疑是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進入高一以后,學習負擔加重,表現為科目增多,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高。一些學生從一開始沒有很好地加以調整,掌握高中階段正確的學習方法,以適應這一轉變時期,就會感到學習壓力大,學習效果差,成績跟不上。所以,高一教師要注重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時間,學會科學用腦,注重勞逸結合,制訂學習計劃,這樣,從預習到考試,都不會感到壓力大,無形中減輕了焦慮程度,考試也能應付自如了。

  4.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良好班集體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功效,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有著重大的意義。其實,不少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時是來自于與集體的不善,教師可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去向有心理障礙學生 求教,借此對其短處給予開導,這樣有利于心理障礙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滿足。同時,還要利用多種渠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鼓勵各類型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文藝、體育、制作等興趣小組和校園文化活動,使大部分學生在各類型的群體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既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保持愉快、積極的情緒,又可促進建立團結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5.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增強競爭意識和自信心。

  來到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一旦失去了以往的熟悉感,就容易引起個體欲求上的沖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礙。所以,在重視做好心理障礙的預防和疏導工作的同時,從長遠來說,還要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強競爭意識和自信心,使學生在遭受挫折時不至于茫然無措,在面對表揚時也能不忘乎所以。所以教育者一方面要減少對優(yōu)秀生的過分呵護,讓他們正視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不妨有意設置困難和挫折,培養(yǎng)學生不怕失敗,勇于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鼓勵學生正確認識和面對成功與失敗,隨時保持沉著冷靜,以理性的態(tài)度思考問題。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并不可怕,只要教師能掌握一點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在學生中樹立公正、無私的教師形象,以愛心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就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預防學生心理障礙的出現,并能做到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08-24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05-25

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12-14

學生學習心理狀況調查報告03-22

小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01-24

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20篇04-19

中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08-24

中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03-26

中學生誠信狀況的調查報告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