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項目運營方案
一、概述
1.項目名稱:“微課程”建設與應用的研究
2.申報學校概況
宜章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創(chuàng)辦于1998年,是一所由縣教育局和教師進修學校雙重管理的全日制完全小學。學校占地面積14000㎡,F有33個教學班,學生2427人。77名教職工,其中本科學歷45人,占65.2%,小學高級教師40人,占58%,省級優(yōu)秀老師1 人,市級教學能手2
名,市級骨干教師4人,學校校長及學校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黃麗萍同志2011年被評為郴州市優(yōu)秀校長及市級骨干教師,由她所主持研討的省級課題《青年教師成長規(guī)律的研究》獲省級優(yōu)秀獎,市級課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解答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獲市級一等獎。
學校自創(chuàng)建以來,就確立了“科研興校、質量強!钡陌l(fā)展思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讓學生抬起頭來做人”的教育理念,教育質量一直穩(wěn)居全縣前列。辦校十余年來,學校先后獲得了省級交通安全文明學校,市級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學校,市級教育質量先進單位,市優(yōu)秀少先隊集體,市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學校,市陽光體育運動先進單位,市優(yōu)秀教研組(語文)、市新課程改革樣板校等數十項省市級榮譽。
學校十分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深刻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是推進教學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fā)展的關鍵所在。為此,學校積極推廣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不斷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軟件、硬件建設,廣泛開展師資培訓與課題研究,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2013年,學校成立了電教中心,目前,學校擁有2個計算機多媒體教室,33間教室安裝“班班通”多媒體設備,30余臺教學辦公計算機,學校教師人均手提電腦1臺,學校還擁有電腦室、圖書室、實驗室、電子備課室,校園網、校園網絡中心等信息化設施,從硬件上保證了學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開展。
學校自“十五”以來,連續(xù)承擔省市教育技術研究規(guī)化課題,均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其中“十·五”課題《小學自然課件的開發(fā)》獲省二獎,“十一·五”課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解答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獲市級一等獎,“十二·五”《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研究》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全校形成了崇尚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圍和以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發(fā)展機制,培養(yǎng)一大批信息化素養(yǎng)優(yōu)良的科研型教師。
3.試點工作目標、內容和期限
(1)工作目標
①以“微課程”的制作為基礎,通過“微課程”的開發(fā),收集與整理,逐步形成“微課程”資源建設平臺,為學生的“個性化”、“主動性”學習提供資源保障,并最終形成“微課程”建設的一般策略。
②通過“微課程”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探討“微課程”條件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并最終實際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
③通過“微課程”的建設與使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自主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技能;同時,通過研究和實踐,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進其專業(yè)成長。
(2)工作內容
①“微課程”資源庫建設。以語文學科教學中“微課程”的制作為基礎,以認字,閱讀,作文,口語交際等學科知識為切入點,通過“微課程”的開發(fā),收集、整理與運用,逐步形成“微課程”資源建設庫。
②“微課程”發(fā)布平臺建設。在“微課程”資源庫建設的基礎上,以校園網站,移動校訊通平臺為切入點,建立“微課程”發(fā)布平臺,為學生的“個性化”、“主動性”學習提供資源保障。
③通過調查與研究,了解學生及家長對“微課程”的需求并最終形成“微課程”建設的一般策略。
④“微課程”的使用。引導學生通過 ”微課程”使用,逐步形成“個性化”、“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微課程”條件下,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一般策略。
⑤通過對“微課程”建設與運用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的研究,探尋“微課程”在促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中的所起的積極作用。
⑥積極推廣研究成果,實現“微課程”建設與運用的社會效益。
(3)工作期限
“微課程”建設與使用的研究,預計試點研究工作期限為三年,即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
4.試點工作預算及資金來源
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用,預計三年學校需要研究經費100萬左右,其中硬件設置預計60萬,占60%,軟件設置預計30萬,占30%,課題研討,人員培訓,觀摩學習,組織實施預計10萬,占10%。其主要來源于學校教育公用經費,預計教育信息化經費占教育公用經費的30%
二、試點項目立項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選題背景
微課發(fā)端于微博,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動性和參與性強、信息傳播速度快、目標明確的特點,在我國迅速地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微”熱潮,拉開了“微”時代的序幕,于是,微課也應運而生。國內著名的微課實踐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師胡鐵生先生認為,“‘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我們認為,微型課程是一個小容量的學習專題,這個專題或是學科課程相對獨立的某個單元、某個概念、某項技能,或是知識體系中的重點難點,或是某一個知識領域的探究活動等。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微型課程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若干微型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某個知識或形成某項技能。
微課發(fā)展到現在,以其簡單化、實用化、多樣化和智能化,備受師生歡迎。然而在實踐研究中,我們卻也發(fā)現“微課程”建設與使用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微課程”建設缺乏一定的理論指導,就微課面言,目前還處于自我摸索階段,而就整個微課教學資源來說,非常的零散,還未真正成型,沒有形成一定的教學資源或平臺,供教師們借鑒參考。二是一些中小學生教育網站,盡管具有大量的公開課、精品課等視頻教育資源,但學生在學校教育之外,很難再有足夠的時間,去開展重復的學習。學生無法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資源。2014年5月,我們就目前網絡教育進行了一項調查,我們在我校四,五年級抽取6個班級,調查家庭能上網的學生300人。調查問題有三個:你是否在常上專題學習網站學習?你是否在網上收看過教學視頻?你是否在網上查閱過學習資料?回答“是”的比例分別為16.5%、10.7%、30.5%。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在網絡教育方面還只局限于查閱資料,而對專題網站學習,觀看教學視頻等“個性化”學習方式則是微乎其微。
在此背景下,我們提出了“微課程”建設與應用的研究,我們的設想通過“微課程”的建設與應用,使學生更方便、更快捷、更有趣、更有效的開展“個性化”、“主動性”學習,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加學生知識、發(fā)展學生智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2.試點工作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國教育技術正進入現代教育技術階段,該階段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重視學生的學習過過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由此可見,現代教育的發(fā)展,必將促進教與學模式的變化和發(fā)展,傳統的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必將被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模式所代替。
面對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教師的工作已經不是簡單的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容交會給學生,而是要在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歷經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探索過程,并因此獲得豐富情感體驗,最終形成知識與技能。那么,我們如何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的學習具有靈活性與開放性呢?微課的出現,恰好填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它既能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又能查缺補漏,強化鞏固知識,是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
3.試點工作可行性分析
在網絡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微課以其簡單化、實用化、多樣化和智能化,備受師生歡迎,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其次,微課程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資源,正受到教育研究者與實踐者的關注,并已初見成效,這對我們進一步研究微課程的開發(fā),實施與運用,以及微課程與學科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三,作為市級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學校,我校十分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深刻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是推進教學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同時,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yè)化的課題研究團隊,能夠對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進行觀察與研討,以確保試點研究工作扎實有效。
三、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1.試點工作目標和任務
(1) 以“微課程”的制作為基礎,通過“微課程”的開發(fā),收集與整理,逐步形成“微課程”資源建設平臺,為學生的“個性化”、“主動性”學習提供資源保障,并最終形成“微課程”建設的一般策略。
(2) 通過“微課程”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探討“微課程”條件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并最終實際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
(3) 通過“微課程”的建設與使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自主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技能;同時,通過研究和實踐,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進其專業(yè)成長。
2.試點工作實施原則
(1)先進性原則
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用是一個具有時代性,前瞻性的研究領域,因此,在試點研究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時刻保持與最前緣的教育教學理念相一致,以便更好地促進試點研究工作的開展。
(2)規(guī)范化原則
教育信息化試點研究是一項具有嚴謹性,規(guī)范性的學術研究活動,因此,在試點研究過程中,我們制訂各種規(guī)章制度,以確保研究過程中落在實處。
(3)融合性原則
教育信息化試點研究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因此,在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應用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時刻要注意將微課程的開發(fā),實施、運用與學科的課堂教學相融合。
(4)開放性原則
教育信息化本身就具有開放性,因此,在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用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博采眾長,以“揚棄”的方式不斷地完善自身的理念建設。
3.試點工作組織與管理方案
(1)組織管理
①加強信息化工作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信息化試點領導小組,校長黃麗萍任領導小組組長,信息化建設第一責任人,教研室與電教中心負責具體實施。同時將信息化建設列入學校的發(fā)展建設規(guī)劃中,信息化工作是每年學校工作的重點之一。學校電教中心具體負責學校信息化建設中的各項工作。
②完善信息化工作考核辦法、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
制訂各項信息化管理規(guī)章制度,保證相關工作的正常進行,并結合具體情況出臺能夠促進試點工作朝縱深發(fā)展的制度。建立激勵和促進機制,通過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用”,以評促“優(yōu)”,促進學校信息化工作穩(wěn)步發(fā)展。
③技術支持
學校不斷更新信息技術設備和應用軟件,創(chuàng)建“微課程”制作與研究工作室,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模式,組建一個具有較高的“微課程”制作和應用隊伍,為教師制作和應用“微課程”提供技術支撐。
(2)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前進準備(2014.5-2014.7)
①在調查和研究與微課程有關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撰寫工作方案,并制訂試點研究的規(guī)章制度,組建研究小組。
②對全體研究小組成員進行理論培訓與技術指導,制訂實施方案,確保方案在實踐操作層面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③完善相關軟硬件設置,確保試點研究工作的正常運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4.9-2016.12)
①以語文學科教學中“微課程”的制作為基礎,以認字,閱讀,作文,口語交際等學科知識為切入點,通過“微課程”的開發(fā),收集、整理與運用,逐步形成“微課程”資源建設庫。
②以校園網站,移動校訊通平臺為切入點,建立“微課程”發(fā)布平臺,為學生的“個性化”、“主動性”學習提供資源保障。
③通過調查與研究,了解學生及家長對“微課程”的需求,并在此基礎總結并歸納出“微課程”建設的一般策略。
④引導學生通過 ”微課程”使用,逐步形成“個性化”、“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微課程”條件下,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一般策略。
⑤全面深入地開展試點研究,并及時進行階段性測評、小結,形成文字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推廣(2017.1-2017.6)
①建立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的長效機制,形成操作細則,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修訂。
②撰寫《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用》試點研究報告。申請評估驗收,舉行試點研究結題會。為試點成果在其他學校及其它領域的推廣提供范本和操作指南。
4.試點工作技術方案
進行“微課程”建設與使用所采用的硬件設施主要包括錄播教室,發(fā)布平臺,多媒體電腦,攝像機,照相機,掃描儀,手寫板,麥克風等;軟件設施主要包括圖片處理軟件,聲音處理軟件,視頻處理軟件,合成軟件,格式轉化軟件等。在試點研究工作中,我們認為試點研究過程中,主要難點是微課程的開發(fā)過程中,我們缺少專業(yè)引領與技術指導,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將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對全研究小組成員進行理論培訓與專業(yè)引導,并最終在不斷研究與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形成“微課程”建設與使用的一般策略。
5.試點工作保障措施
1.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與技術支持
盛市、縣、校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縣市教育局電教館,教研室專業(yè)人員的業(yè)務指導,構成研究工作的堅實后盾。
2.良好的科研傳統和濃厚的研究氛圍
我校歷來重視教育研究,提倡科研興校。學校自“十五”以來,連續(xù)承擔省市電教研究課題,均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參與試點研究工作的教師團隊有省級、市級、縣級骨干教師,都有省級課題研究經驗,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
3.硬件設施完善
我校的硬件設施(網絡中心,校園網,多媒體班班通,多媒體教室、圖書室、實驗室、計算機網絡教室、電子備課室等)完善,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保證。
4.專項經費到位
我校設立了不少于100萬的專項科研經費,有足夠的經費保障課題研究的各項開支。
6.試點成果應用
在試點研究的初期階段,試點研究成果主要服務對象是本校的全體學生與老師,隨著試點研究的深入及研究成果的豐厚,我們將把試點研究成果的服務對象和范圍擴大到全縣的所有學生與教師,并積極推廣研究成果,以互聯網傳播的方式進行進行普及與輻射。
四、試點工作效益及風險分析
1.試點工作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試點研究工作的社會效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理論效益。即包括試點研究過程中,所形成的“微課程”建設與使用的一般策略,并因此實際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二是社會效益。既在試點研究成果的推廣過程中,我們將逐步建立微課程開發(fā)資源庫,它將以互聯網的傳播方式最大限度地惠及廣大師生,并因此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2.試點工作風險分析
試點研究工作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技術風險,由于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用是一個具有時代性,前瞻性的研究領域,其所需要的技術支撐與專業(yè)引領貫穿整個研究過程,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如果缺少先進的理念引導,那將使試點研究無法達到預期目標;二是財務風險,微課程的建設與使用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硬件,軟件設施,如果無法提供足夠的經費保彰,試點研究將無法開展;三是政策風險,“微課程”建設與使用的研究是一個新型的研究領域,需要上級部分的政策性支持,否則試點研究是一紙空文;四是運營風險,在微課程開發(fā)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上,我們將以互聯網的傳播方式最大限度地進行推廣與運用,這一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運營風險。
五、結論
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這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主流,我們將以教育信息化試點為契機,充分利用“三通兩平臺”教育信息化軟硬件平臺,積極開展“微課程”建設與使用的研究,并將因此形成“微課程”
建設與使用的研究一般策略,實際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同時最大限度地推廣研究成果,建立微課程資源庫與發(fā)布平臺,并以互聯網的傳播方式惠及廣大師生,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上一篇:農村招生自薦信范文 下一篇:沒有了【教育項目運營方案】相關文章:
項目運營方案12-15
建設項目運營方案項目運營實施方案11-02
項目合作運營方案04-29
冰雪項目運營方案(通用6篇)11-16
垃圾分類試點項目運營方案(精選7篇)05-12
垃圾分類服務項目運營方案(通用8篇)05-12
項目運營總監(jiān)崗位職責03-30
項目運營中的健康風險管理04-25
社群運營方案05-15
線上運營方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