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
廈門路小學
一至三年級
光陰飛逝,一學期的工作又臨近尾聲,驀然回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本學期,我校一至三年級全體品社老師齊心協(xié)力,同甘共苦,奮戰(zhàn)在教學第一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譜寫教育教學生動的樂章。
一、加強學習,提升理論水平
本學期我們鼓勵老師們采取“多聽課、多反思”的方法,結合網(wǎng)絡師資培訓,組織教師觀摩優(yōu)秀課例,及時評課,了解課改動態(tài),擴大自身的視野,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以便更好服務于課改實踐。
教研組采用了集體備課制,每次教研組活動,大家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大家認真學習教材,根據(jù)各課教材的教育要點,通過教材分析、結合教學建議,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定好教學目標要點、教學重點、難點,備好課,授好課。我們時時處處發(fā)揮著集體的力量,體現(xiàn)著團隊的精神。盡管執(zhí)教品社的老師來自于不同的年級,但我們經(jīng)常會聚一起探討研究,教研組洋溢著團結互助,群策群力的氣氛。二、緊抓教學,促進專業(yè)化發(fā)展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zhàn)的舞臺,更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為此我們教研組老師認真學習“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理念,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實例,認真參加區(qū)教研活動,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上海市“兩綱”教育頒發(fā)之后,我們組織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專題學習,把“兩綱”教育貫穿落實于品社課的教學中。本學期在區(qū)教研員王嬿老師的指導下,楊旋華老師執(zhí)教了《身邊的公共設施》一課。由于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過、使用過公共設施,但對這些設施的作用以及和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的認識是膚淺的,殘缺的,因此在引入課題時,楊老師采用了謎語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明“公共設施”這一概念后,通過播放學校周邊的公共設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和實際生活為基礎,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學內(nèi)容從生活中來,應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內(nèi)容更具有說服力,生動的錄像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感受這些設施就在我們身邊,分布廣泛,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使《品德與社會》學科回歸生活。對于專用的公共設施和不易看見的公共設施這一難點,楊老師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加上旁白的介紹,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有助于學生親近社會,發(fā)展和完善自我。同時也滿足教師自主開發(fā)教材的需要,又滿足學生實現(xiàn)多樣化學習的需要。整堂課的教學,楊老師都貫穿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在師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學任務,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三、加強常規(guī),提高課堂效率。
1、本學期,我們每位教研組成員都能備好符合班級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組內(nèi)上好實踐課。教師在校、區(qū)級教研活動中認真聽課,且能作好詳細的聽課記錄和評課反饋,學期結束交教導處檢查。
2、組內(nèi)教師能根據(jù)教材特點自行制作教學課件,對現(xiàn)行教材進行補充何拓展,在教學使用中效果良好。這學期,我們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身邊的公共設施》,在區(qū)課件評比中獲得優(yōu)秀獎。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苦樂相伴。但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教研是科研的基礎,科研又是教研的發(fā)展,下學期,我們的教師要以“帶著問題去思考,帶著思考去研究,帶著研究去工作”為指導思想,積極開展科研活動,鼓勵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我們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在學校領導多方面的關心支持下,不懈地努力,去構建一道品社學科教學的亮麗風景線。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案04-25
小學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08-19
《品德與社會》教案0404-25
《品德與社會》教案0304-25
品德與社會教案04-25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5-06
小學品德與社會評語04-26
品德與社會教案01-31
《品德與社會》教案優(yōu)秀11-24
《品德與社會》 教學工作總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