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自讀感悟”型閱讀教學模式
模式特點 本模式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既強調教師“導”的作用,教學中注重以讀為基點,把“讀、思、議”緊密結合起來,又有機地把作者的思路融為一體,以求達到教與學雙方的“期待視野”的確良融合,是真正把學生當成了學習活動的主人,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喚醒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 實現條件 1、學生對象:小學中年級學生 2、教材對象:適合用于各種類型的文章 [操作程序] 1、模式簡明圖示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1)導趣——初讀感知 ↓ ↓ 。2)導讀——細讀理解 ↓ ↓ 。3)導思——精讀感悟 ↓ ↓ (4)導情——賞讀內化 ↓ ↓ 。5)導練——遷移運用 2、操作過程說明 。1)導趣——初讀感知 興趣是樂學的先導和基礎,它可以誘發(fā)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行為動機。教師在教學伊始,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入手,巧妙地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閱讀探究的興趣。 “初步感知”是放手讓學生自由、充分地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在這一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指導,除了保證讓學生初讀的數量外,還要實施檢測,以提高初讀的效果。一般來說,學生要達到以下幾個要求:①讀準、記牢生字詞;②讀通課文,不可讀破句,也不可添字、漏字;③大致弄清課文的基本內容和結構層次。 。2)導讀——細讀理解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性讀的階段。它是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感知課文的閱讀過程,是精讀的前奏。其主要任務是把前一階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體化、明確化。教學時,教師一定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有效形式,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盡量讀出感情來,讓他們在一遍又一遍的讀中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并誘導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啟發(fā)學生質疑問難,從而把閱讀引向深入。 (3)導思——精讀感悟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章的重點詞句和段落,把讀、思、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發(fā)掘”文章的蘊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設問,循序漸進地提出精讀的要求,啟發(fā)學生動腦、動口,反復朗讀,仔細思考,讀思結合,培養(yǎng)學生在讀中思,思中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實踐,對課文有所感悟,有所收益。 。4)導情——賞讀內化 這一環(huán)節(jié)實際上是通過純熟地誦讀課文,教師運用豐富的朗讀形式(如分角色、個人或集體表演性讀、背誦、復述等)來激發(fā)學生誦讀的情趣,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誘導學生體驗課文的思想感情,以產生情感共鳴,達到內化、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5)導練——遷移運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將學得的知識進行運用的實踐階段。教師設計的訓練要以加深理解課文語言為主,同時還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練習包括字、詞、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識,或側重于記憶,或側重于消化,或側重于運用。教師要結合課文具體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形式多樣的富有啟發(fā)性的練習,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教學策略] 1、凸現“以讀為主”的閱讀教學觀。閱讀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學生“閱”,教學生“讀”。離開了“讀”,就不是搞不好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經過不斷地“反芻”、“融合”、“互訓”、“加深”、“自悟”,最終實現由無知到有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從理解膚淺到理解深刻,實現由“感”到“悟”的飛躍。 2、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學中,教師要尊重、信任學生,耐心引導學生,要善于通過鼓勵性的語言和體態(tài)暗示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縮短與學生在心理上的距離,使雙方達到“情感融合”,相互產生一種愉快、熱情、真摯、可信的合作欲,促使學生帶著一種積極的情緒進行學習,從而優(yōu)化教與學的情感氛圍。 3、注重信息的交流與反饋。該模式打破了傳統單向信息交流的教學模式,師生之之間、學生彼此之間、師生和教材之間形成多項信息聯系,保證了信息的轉化和暢通,優(yōu)化了信息結構,促進教師學生從教與學的活動中及時獲取信息,調整、充實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自讀感悟”型閱讀教學模式】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15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30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01-24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4-15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01-25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21
三年級上冊語文優(yōu)秀教案01-13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30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02-02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