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六國年表教案
《六國年表》教案 學習目標 1、積累基本的文言知識,能通過看注釋疏通文言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 2、能從年表中看出六國的發(fā)展軌跡,了解司馬遷的歷史觀。 自主閱讀導引 “表”是《史記》中重要的體例,此類文章列記事件,使之綱舉而目張,以簡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觀覽、檢索。《史記》中共有表10篇。 《六國年表》上起周元王元年(前476),下至秦二世卒年(前207),首尾270年。太史公“因《秦記》,踵《春秋》”“表六國時事”,欲觀秦并吞天下之跡。讀《六國年表》應以秦為主,周之后漢之先,唯秦為尊,所以表列秦于六國之上。此時周王室雖已衰微,但尚未滅亡,故仍列秦于表首。 以力而起的秦國,最后統(tǒng)一了六國。司馬遷說,不要因為秦國后來的短祚就否定了它的一切,必須看到它在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這就是“世異變,成功大”。由此,司馬遷提出“法后王”,就是要效法秦的順應變化以促使國家統(tǒng)一而獲得歷史前進的政策主張。在漢朝把秦一概罵倒的否定聲中,司馬遷的識見,猶如一陣驚雷,具有醒人耳目的作用。 文言現(xiàn)象梳理 1、文言詞語: ⑴一詞多義 秦襄公始封為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用:介詞,來。 作西畤用事上帝。作:建造 今秦雜戎翟之俗 雜:夾雜、糅雜。 及文公逾隴,攘夷狄逾:越過;攘:驅(qū)逐 尊陳寶,營岐雍之閑。營:開發(fā) 則與齊桓、晉文中國侯伯侔矣。侔:勢均力敵、地位相等 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不具:不完整。 然戰(zhàn)國之權(quán)變亦有可頗采者權(quán)變:指變通的辦法,應急的對策。頗:大量 學者牽于所聞牽:局限 ⑵古今異義 則與齊桓、晉文中國侯伯侔矣。 中國,指中原地區(qū); 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 得意:指統(tǒng)一天下。 著諸所聞興壞之端。 著:突出顯示 ⑶通假字 秦襄公始封為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見矣。 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出來。 而穆公修政,東竟至河竟,通“境”,即國境。 謀詐用而從衡短長之說起從通縱衡通橫 秦始小國僻遠,諸夏賓之賓:通“擯”,排斥。 西方,物之成孰。成孰:成熟 2、文言虛詞 雖置質(zhì)剖符,猶不能約束也。雖:即使 蓋若天所助焉蓋若:表示推測,好像……似的。 秦之帝用雍州興用,由于。 余于是因《秦記》, 因:根據(jù),憑借 3、詞類活用 先暴戾,后仁義。先:名詞意動,以……為先,把……放在首位。 至犬戎敗幽王,周東徙洛邑。 東徙:往東遷都的意思。 是后陪臣執(zhí)政,大夫世祿 世祿: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權(quán) 矯稱蜂出,盟誓不信 蜂:象蜜蜂一樣 諸夏賓之,比于戎翟 比:把……比作 至獻公之后,常雄諸侯。 雄:稱雄 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 王:名詞用如動詞,建立王朝之義。 秦之帝用雍州興 帝:名詞用如動詞,完成帝業(yè)之義。 傳曰:“法后王。” 法:效法 此與以耳食無異,悲夫! 耳:名詞作狀語 起周元王,表六國時事 表:名詞用如動詞,列表編排的意思。 4、文言句式 故禹興于西羌,湯起于亳狀語后置,應理解為:于毫起 征伐會盟,威重于諸侯狀語后置,比諸侯重 難句翻譯現(xiàn)場 1、今秦雜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義,位在藩臣而臚于郊祀,君子懼焉。 參考譯文:當時秦國夾雜著西戎北狄的民風習俗,把兇暴乖戾擺在前面,將仁德道義放在后頭,地位處在捍衛(wèi)王室的臣屬行列,卻在祭祀規(guī)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君子對此感到后怕。 翻譯指點:本句的翻譯要注意以下幾點:“雜”的落實;“先”“后”的意動用法;“臚于郊祀”的理解(在祭祀規(guī)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 2、征伐會盟,威重于諸侯。 參考譯文:無論征伐還是會盟,威勢都在諸侯之上。 翻譯指點:本句的翻譯要把握兩點:一是“征伐會盟”是緊縮復句,二是“威重于諸侯”是狀語后置。另外,“于”是“比”,“重”是重要。 3、諸侯晏然弗討,海內(nèi)爭于戰(zhàn)功矣。 參考譯文:諸侯卻無動于衷不予討伐,這標志著海內(nèi)已經(jīng)圍繞怎樣保持本國的軍事實力來爭斗了。 翻譯指點:本句主要解釋“晏然(無動于衷)”“戰(zhàn)功(指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 4、務在強兵并敵,謀詐用而從衡短長之說起。 參考譯文:首要之務在于壯大軍事力量,兼并對方,(因而)權(quán)謀詐術(shù)得到普遍應用,合縱連橫的學說也相繼興起。 翻譯指點:本句的要點很多:“并敵(兼并對方)”,“從橫(合縱,連橫)”“興(興起)”“謀詐(權(quán)謀詐術(shù))”“說(學說)”。 5、矯稱蜂出,盟誓不信,雖置質(zhì)剖符,猶不能約束也。 參考譯文:各種謊言騙局蜂涌而出,誓詞盟約毫無誠意,即使互派人質(zhì),剖符為憑,還不能相互約束。 翻譯指點:本句的翻譯要點是:“矯稱(各種謊言騙局)”“誓盟(誓辭盟約)”“置質(zhì)(派人質(zhì))”“剖符(剖符為憑)”。 6、夫作事者必于東南,收功實者常于西北。 參考譯文:據(jù)此看來,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人必定出現(xiàn)在東南,獲取勝利果實的人常常誕生在西北。 翻譯指點:本句要抓住“作事者”“ 收功實者”。 7、何也?以其近己而俗變相類,議卑而易行也。 參考譯文: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后王距離自己近,當代民俗的變化也和后王那個時期差不多,道理講起來淺顯明白,容易推行。 翻譯指點:本句的翻譯要點:“以(因為)”“類(相似)”“卑(淺易)”。同時注意,前后句是先果后因關(guān)系。 疑難追蹤探究 1、《六國年表》的編著特點是什么? 從結(jié)構(gòu)上看,它由兩部分組成:一、序文;二、表文。序文和表文相輔相成。序文是表文的高度概括,表文是序文的具體展開,序文對表文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表文對序文有烘云托月的功能。 從表格上看,它以時間為經(jīng),蟬聯(lián)而下,形成一條歷史發(fā)展的縱線。以國別為緯,依次排列,形成一條社會空間的橫線?v橫交織,旁行斜上,組成了一個綜述戰(zhàn)國史實的完整而又簡明的表格網(wǎng)絡。 從標題上看,名曰六國,實記七雄。這樣處理的原因在于,年表是依據(jù)《秦記》編成的,就以秦國為主,所以只在序文中強調(diào)秦國,而擬定篇題時不把秦國計算在內(nèi)。至于以周為首,是奉周為正統(tǒng)的一種安排。這種安排使各國紀年歸于一個共同的旗號之下,年代順序更顯明晰。 從記事上看,春秋諸侯進入戰(zhàn)國猶存者,分別歸入七雄中最后滅掉該國的年表欄內(nèi),亦即,衛(wèi)附魏表,鄭附韓表,魯蔡附楚表,宋附齊表。 2、如何閱讀《六國年表》這類年表? ①、由右往左選擇看。例如秦獻公十七年至二十三年。這樣閱讀可以了解和掌握一國在特定階段內(nèi)發(fā)生的大小事件。 ②、由上往下節(jié)取看。例如周顯王四十三年至四十八年。這樣閱讀可以了解和掌握各國在同一時期內(nèi)發(fā)生的大小事件。 ③、單線看,也就是從頭至尾專讀一表,如秦表或齊表。這樣可以梳理出該國從建立到滅亡的環(huán)節(jié)和鏈條。 ④、綜合看,就是由始至終,由序文到表文通盤閱讀。這樣可以從宏觀上鳥瞰全局,從微觀上把握事態(tài),攬戰(zhàn)國總體形勢于掌上,收七雄風云際會于眼底。在《六國年表序》中,司馬遷簡明扼要地勾劃出了秦國歷史的發(fā)展線索,又提綱挈領(lǐng)地揭示了春秋到戰(zhàn)國的演變過程和階段性特點。 ⑤、對照看,就是與本紀、世家、列傳、書兼觀并讀,參稽互察。這樣會發(fā)現(xiàn)司馬遷在編寫中產(chǎn)生的矛盾現(xiàn)象和史實錯誤。例如,秦魏彫陰之戰(zhàn)是一場大戰(zhàn),秦斬魏軍四萬五千,《年表》說這次戰(zhàn)役發(fā)生在魏襄王二年,而《魏世家》記為魏襄王五年,前后相差三年。 能力自測平臺 1、下列各組中加點的字解釋錯誤的是: A、今秦雜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義。后:然后 B、及文公踰隴,攘夷狄,尊陳寶。尊:敬祀 C、傳曰:“法后王! 傳:傳世的典籍 D、凡二百七十年,著諸所聞興壞之端 端:頭緒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沒有活用的一組是 A、至獻公之后,常雄諸侯 B、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C、起周元王,表六國時事。 D、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 3、對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虛詞解釋錯誤的一組是: A、余于是因《秦記》,踵《春秋》之后。因:根據(jù)、依憑。 B、何也?以其近己而俗變相類,議卑而易行也。 以:因為 C、禹興于西羌 于:從 D、因舉而笑之,不敢道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是后陪臣執(zhí)政,大夫世祿,六卿擅晉權(quán),征伐會盟,威重于諸侯。及田常殺簡公而相齊國,諸侯晏然弗討,海內(nèi)爭于戰(zhàn)功矣。三國終之卒分晉,田和亦滅齊而有之,六國之盛自此始。務在強兵并敵,謀詐用而從橫短長之說起。矯稱蜂出,盟誓不信,雖置質(zhì)剖符,猶不能約束也。秦始小國僻遠,諸夏賓之,比于戎翟;至獻公之后,常雄諸侯。論秦之德義,不如魯衛(wèi)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晉之強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險固便、形埶利也,蓋若天所助焉。 4、下列各組加點的字錯誤的一項是: A、大夫世祿,六卿擅晉權(quán) 擅:獨攬 B、及田常殺簡公而相齊國 相:任丞相 C、雖置質(zhì)剖符,猶不能約束也。 剖符:剖符為憑。 D、量秦之兵,不如三晉之強也。 量:估量 5、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虛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諸夏賓之,比于戎翟 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B、及田常殺簡公而相齊國承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承接 C、田和亦滅齊而有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D、雖置質(zhì)剖符,猶不能約束也。 即使 豫州軍雖敗于長坂,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guān)羽水軍精甲萬人 6、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三國終之卒分晉,田和亦滅齊而有之,六國之盛自此始。 譯文: ②論秦之德義,不如魯衛(wèi)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晉之強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險固便、形埶利也,蓋若天所助焉。 譯文: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①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②!薄扒笕实萌剩趾卧购?”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 伯夷、叔齊,【六國年表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六國論》教案08-29
六國論教案優(yōu)秀12-24
《六國論》教案設計05-18
六國論教案范文(精選9篇)01-07
《六國論》的翻譯03-25
《六國論》導學案03-13
六國朝 以上四庫珍本小亨集卷五,六國朝 以上四庫珍本小亨集卷五楊弘道 ,六國朝 以上四庫珍本小亨集卷五的意思,六國朝 以上四庫珍本小亨集卷五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跨年表白短信集錦07-13
新年表白的說說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