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厘米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1
厘米和米是長度單位中最基礎的單位,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在目標中的體現(xiàn)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能根據(jù)實際情況估測生活中的物體。知道單位間的關系并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在集體備課和研課的時候,厘米和米是最易接受的,對孩子來說不難。但是在教學中高估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于是在教學中我采取慢進入的方式。所有的知識接受都需要過程,對于建立1厘米的'表象找到標準:食指的寬度大約1厘米。每節(jié)課進行復習鞏固,通過了兩三節(jié)課的強化,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能夠很快速的比劃出1厘米長度。
對于米的教學采用活潑的課堂方式:制造矛盾沖突,探索米的長度。
1.師生比賽,引出米
師:請一位同學用直尺來測量黑板的長度(示范當直尺測量不夠了如何接著量),我等到同學量到黑板中間的時候再量,讓一讓你們,好不好?(學生爭先恐后,非常積極)
然后侯同學量的很認真,我用米尺量,我三下五除二就率先完成了。同學們都說老師欺負了侯同學,我就倍感委屈的發(fā)問:怎么欺負他了?
同學們熱情高漲,呼之欲出的理由,生說老師拿的尺子長,侯同學直尺短,不公平。反復追問幾次,全班達成共識:尺子的長短不一樣。
師:如果讓你們選,你們用哪個?
生:長一點的。
總結:直尺是用來量短一點的物體,長的就不方便了,我們需要找更長一點的尺子:米尺。今天來學習認識米。
2.建立1米表象,估測實物
米尺的長度就是1米,認真觀察長度,找到實物
我發(fā)現(xiàn),當孩子找到和他們息息相關的事物時非常感興趣,都具有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滲入數(shù)學文化,找到感興趣的,快樂的學習。
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選,對本節(jié)課深有領悟:在課堂上孩子的積極性不高,問題不在學生,而在于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精準到每句和學生的對話及過渡語。而這樣巧教的功夫如何更快得到,通過大家的視頻找到適合教材、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的語言和方式,就能提高很多,和名師對接,能找到知識點的教學方法和數(shù)學上的準確用語,規(guī)范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對以后的學習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創(chuàng)新——就是在懂的情況下再創(chuàng)造,盲目的空想是浪費時間。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在上冊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上學習的。盡管學生已有這方面的經驗和基礎,但由于長度單位及其操作應用是多種知識的綜合,涉及數(shù)、數(shù)數(shù)、空間觀念的形成和實踐技能等,針對二年級的小朋友的認知能力來說,也可以說難點了。
知識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罢J識厘米,用厘米量”這一節(jié)課的目的在于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后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直尺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一、從實際需要出發(fā),讓學生產生學習長度單位的欲望
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了“我想給同學們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須知道桌子的長和寬,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實際中測量長度的必要性,然后讓學生自己選擇實物作測量標準去量桌子的長,結果量得的數(shù)量不一樣,由此引起認知沖突,使學生體會到,要想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需要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從而產生學習長度單位的欲望。
二、向學生提供數(shù)學實踐活動的機會
這是一節(jié)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課,當學生有了學習的愿望后,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設計了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認識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厘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一節(jié)手指的長度、牙齒、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這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我想對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然后應用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課堂上學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這種方法,也有的學生采取其它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數(shù)的方法,通過讓他們對比,明白前一種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xiàn)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
三、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后,我讓他們用直尺選擇身邊喜歡的事物進行測量,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他們開始量書本、練習本的長和寬;有的.量鉛筆的長;有的量刀子等,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體會數(shù)學的內在價值。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但無論怎樣精心設計的課,都會有問題的存在:
。1)學生觀察的能力較弱。
低年級學生觀察不全面,容易走偏。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多鍛煉學生,要正確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觀察問題,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學生“估”的能力要加強。
估一估較短物體的長度時,比較接近實際長度,但估計較長的物體時,誤差太大。根本就不知道大致在哪個范圍。這應該和平時的生活實際有點關系,現(xiàn)在的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數(shù)學比較陌生,那又如何叫他估得準呢?所以數(shù)學一定要和生活緊緊聯(lián)系起來,要讓學生在數(shù)學中經常感受到生活的味道。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3
今天上了《認識厘米》這節(jié)課,因為是公開課,思考了很多,思考這節(jié)課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該如何來呈現(xiàn)。早晨上完課之后,又思考了很多,因為下午要與大家交流;仡櫸业慕處熉殬I(yè)生涯,正是一次次公開課、比賽課的磨礪,讓我對數(shù)學課堂有了一步步更深刻的認識,也在這其中不斷的成長。
我通過三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1、把握好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帶著和學生一起探討,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交流。注重兼顧差生,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討論中。是一節(jié)很實在的課。
2、重視“操作活動”在“圖形與幾何”模塊教學時的應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切入話題,合理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注重知識的構建過程。
3、重視對學生課堂回答問題語言完整性的指導。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細致表達自己的觀點,適時通過追問、澄清、啟發(fā)等方式讓學生進行正確的表達和交流。
二、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1、對一年級后期孩子的心理認知發(fā)展水平的把握不準。在課堂上很多時候的'提問語言不夠精準,在學生回答不準確時,很多時候的提問并沒有扣住核心問題。這是我的一大軟肋。這也是課堂時間把握不準的重要原因。
2、全面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對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應當非常準確,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的`教學活動也應當非常準確,我在盡量讓自己做的完美,很多時候適得其反。今天又忘記寫課題了。
三、兩點思考和一點請求
1、進一步加強對課標20xx版的研讀,進一步深刻把握學段目標、單元目標,課堂目標,及其關系,做到課堂上時時刻刻心中有目標,緊緊圍繞目標。
2、在平常的課堂上訓練自己的能力,盡量當公開課一樣上。
3、請求各位領導、同事給予我誠懇的建議和指導。
《認識厘米》是二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這節(jié)課的內容挺多,要讓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厘米,形成1厘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學會用尺量1厘米的長度。上課時首先讓學生體會測量長度必須要有長度單位,同時了解到很久以前人們用身體的某部分作為長度單位,但是由于各人的差別,量的結果也會不同,讓學生明白測量單位不統(tǒng)一,測得的結果自然不一致,從而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后來人們發(fā)明了測量長度單位的工具,尺子的長度單位是統(tǒng)一的,厘米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通過觀察、比畫、比較、測量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用厘米度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具體方法的知道,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學生在學習厘米這個概念的時候并不困難,但是要加強他們的感性認識,要讓他們自己比劃1厘米是多長,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體。在判斷一個物體是幾厘米的時候,如果圖示是從“0”刻度線開始,學生能夠準確判斷,但如果不是從“0”刻度線開始,就產生了比較多的錯誤:第一個錯誤是直接寫右邊對準的刻度線,第二個錯誤是多數(shù)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幾厘米的含義,是要從“0”刻度線開始到幾厘米的長度,0是物體起始點,學生也沒有透徹理解1厘米的含義,是從一條長刻度線到相鄰的一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段,而不是數(shù)刻度線。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4
認識厘米是建立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的過程,需要經歷從直觀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學生要通過不斷的感知、體驗、實踐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認識。
我在教學長度單位《厘米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因此教學重點是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使學生建立起單位長度的觀念。
(一)抓住重點,認識“1厘米”。
“厘米”這一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而且較容易讓學生認識。所以,我將“厘米”作為教學的基點和重點,首先來認識。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厘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估一估,量一量。給學生提供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長度單位表象進行估測,再利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看一看。通過觀察直尺,直觀感知“1厘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就是1厘米。然后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1厘米的長度。
3、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把數(shù)學和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總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學中,利用量、看、找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在頭腦中切實、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
。ǘ┻\用遷移,認識“幾厘米”。
學習了“1厘米”以后,我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幾厘米”。使學生在觀察、比較、遷移過程中很自然地學會了知識。這樣設計,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學會測量,實際應用。認識了尺子上的.“1厘米”、“幾厘米”之后,教會學生用尺子進行測量,使學生掌握了長度單位的實際應用方法,同時也理解了掌握長度單位、掌握測量長度的方法的意義。
總之,數(shù)學教學中始終貫穿學生主體性和活動性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主動去探索,主動去發(fā)現(xiàn),讓學生逐步建立起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一種思想。利用多種形式、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探索精神,以及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活動中獲得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才是我們教學要達到的真正目標。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5
從孩子的考試中發(fā)現(xiàn)潛在的教學問題:
關于線段
1、數(shù)線段
2、圖形是由幾條線段圍城的
3、畫一條線段,并將線段平均分。
關于厘米和米
1、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有幾個一厘米就是幾厘米,個別孩子還是沒有掌握
2、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問題。
3、厘米和米的進率以及運用進率關系進行一系列的換算,比較。
4、測量不同的物體時,要用到什么單位。孩子容易受到數(shù)字的誤導。
5、學生對身體上的尺的認識,以及身體上的尺的作用。在沒有尺子的時候,學生可以用身體上的尺進行估算。
6、培養(yǎng)估算意識,大約幾厘米,大約幾米。
對策分析:
孩子之所以在做練習中出現(xiàn)如此多的問題,其實歸根到底是教學初期的工作做得不是特別踏實。拿線段來說,開始我覺得線段對孩子來說很簡單,無非就是直線、兩個端點?墒呛⒆邮堑谝淮握J識線段,他們只知道長成這樣的,叫做線段,卻不知道為什么線段要長成這樣。線段有兩個端點的目的是因為線段是有長短的,所以需要端點。在生活中處處有線段,雖然不像書本上一樣用端點標注出來,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因為有了線段,有了平面圖形,有了平面之后,又構成了立體圖形。這些都是孩子們學過的,雖說他們理解的可能比較模糊,但是我們在第一課時也可以告訴他們。兩點之間,只有一條線段,只能畫一條線段。
關于厘米,厘米也是孩子第一個認識的長度單位,所以讓孩子們感知1厘米的長度以及會量物體的`長度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由于孩子有了自學的經驗,因此本節(jié)課在“一小段就是一厘米”這一部分做的不是特別到位,也就造成了后期孩子在判斷一段物體有多長的時候,有些會存在多霧。
厘米和米在我們看來很簡單,實則對二年級孩子來說,他們缺少了生活經驗,所以不能很好的判斷物體的單位究竟是什么。比如說,操場長400米,孩子看到大的數(shù)字就會認為是400厘米。因此,先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再讓他們從生活中感知這些長度。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6
認識厘米是本章第二節(jié)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從測量的角度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現(xiàn)象的意識,拓展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范圍,感受數(shù)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面積和體積等圖形與幾何部分的學習打好基礎。
本節(jié)課先學習厘米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應用到具體的測量和估計活動中。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熟悉的直尺引入,但學生并不認識直尺,以尋找直尺上的秘密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在介紹直尺的`時候對厘米的字母符號表示顯得倉促而不足,同時沒有指出1厘米億可以寫成1cm。
接下來的認識1厘米及尋找1厘米過程講解比較詳細,以及周圍尋找那些五的長度是1厘米的過程,語言缺乏精煉,需進一步優(yōu)化及提升。
但在直尺上尋找2厘米、3厘米及5厘米的過程中,學生討論很好,但是我引導不夠,最好是讓學生上臺自己指一指,數(shù)一數(shù),認一認,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同時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相信用學生自己的話去理解、去講解相信效果會很好。
在最后的用直尺量一量的活動中,學生觀察如何正確使用直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的過程中,或許我的提示過多,其實學生的眼睛很亮,可以自己發(fā)現(xiàn),我的過多問題會成為阻礙學生發(fā)現(xiàn)的絆腳石,這樣不利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在之后的討論中由于我過多的提示,學生討論顯得會比較多余。
在最后一道題的測量線段中各有多長,犯了一個最大的忌諱,題號出現(xiàn)錯誤,幸好被一些眼明手快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錯誤,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值得學習的一位老師,他們很多時候其實是很認真的、很仔細的,反而是我比較大意。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努力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學工作有步驟地開展。課后,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對每節(jié)課做到有效總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7
本課是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基礎上,學習認識長度單位的,教學反思《《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讓學生親身經歷數(shù)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立對人類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中我利用例1,讓學生充分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測量物體長度,結果學生發(fā)現(xiàn)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是量的數(shù)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由此啟發(fā)學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第二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讓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可能數(shù)值上一樣,但由于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接著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統(tǒng)一規(guī)定,由此引出厘米尺,為后面學習厘米作了鋪墊。
最后通過“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鞏固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
通過教學,我發(fā)現(xiàn)在本節(jié)課中有以下的不足。
1.這節(jié)課,就目標而言,學生不難達到,但總體感覺上得太匆忙,不輕松。而且,每次總有個別學生不帶學具,不認真聽操作要求,這也是個問題。
2.教師的指令應和有效的時間相結合。
雖然讓學生動手操作經歷長度單位統(tǒng)一的必要性非常好,但也要注意控制好時間,不要一操作就收不回來而導致課堂混亂,要能合理掌控時間。要求教師在下達要求時要注意講清楚、說明白,這樣,就能更好的體現(xiàn)操作的有效性。這節(jié)課在這方面做得還不是太好。
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動課上,學生學具的準備、課堂紀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慮、重視的問題。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8
今天有幸來到北京路小學執(zhí)教了青島版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阿福的新衣》第一課時厘米的認識,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感受頗深,也備受鼓勵,從中有了很多的體會與反思。
在本節(jié)課中,我運用動畫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用到了各種鼓勵的小標志,調到了孩子學習的欲望,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有了收獲,我也感受到了教的快樂,感謝北京路小學和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以及我們辦事處的領導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們在交流互動中,再一次升華了對教育的理解,對教學的研究。
現(xiàn)在我將上課時的體會做如下反思:
一、 動畫導入,激發(fā)興趣
把課本中的情境圖做成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使學生更樂于欣賞,從而引發(fā)對學習的樂趣,繼而分析動畫“這是怎么回事?”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讓他么明白統(tǒng)一單位長度的必要性,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動手實踐,認識厘米
這是一節(jié)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了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先讓他們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感受認識一厘米,在此基礎上又認識了2厘米、3厘米等等其他的幾厘米長,為孩子的估測能力打下了基礎。
三、 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現(xiàn)在教學講究合作,在課堂中我多次培養(yǎng)了孩子的這種合作意識,例如:把你的發(fā)現(xiàn)說給同桌聽一聽,把想法和周圍的伙伴交流一下等等,讓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認識,從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這更有利于知識的傳授。
但是因為個人能力有限,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這也為本次教學留下了不少的遺憾,真誠感謝北京路小學的老師和領導為我提出的寶貴意見,有了大家的指點,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再接再厲多加改進,爭取更大的進步。
我將上課時的一些不足之處也做了如下的總結:
一、 語言方面
數(shù)學課講究的就是精煉,但是我的課堂語言還不夠專業(yè),聲音語調也未能做到抑揚頓挫,到最后甚至語氣還出現(xiàn)了急躁,所以我還需要進一步錘煉自己的語言,找準低年級孩子的特點,讓語言更具調動性。
二、 課堂生成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測量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也是本節(jié)課最有遺憾的地方,未能利用好課堂的生成資源,沒有讓教學在孩子的發(fā)現(xiàn)下自然順暢的進行,比如:學習測量時一個學生未能理解為什么是5厘米,我也對他進行了相應的提問,但是追問的不夠,使得他的理解不深刻,而只是強硬的被動接受了結果。能不能抓好孩子的問題,這是對我課堂組織能力的一個考驗,有了這次的經驗,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向名師學習,多聽取意見,多注意自己的日常教學,不能讓平日的壞習慣成為制約我發(fā)展的永久缺點。
三、 教學組織
整個課堂的組織不夠緊湊,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不能做到順暢自然,導致我計劃的拓展延伸練習未能呈現(xiàn),使得孩子的學習只能停留在基礎的認識階段,沒有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延伸。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和審視,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更讓我體會到了來自心底的感動,伴隨在我整個的教師生涯中,期待有更多這樣交流學習的機會。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9
這一模塊的內容是知道長度單位的意思,知道厘米的具體長度,會用直尺量物體的長度.
首先,舉出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有關長度的現(xiàn)象,向學生介紹長度的具體意思,如,人的身高,課本的的長和寬,鉛筆的長度等,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有時要量出一個物體的具體的長度是多少.
然后是介紹在量長度時要用著的長度單位,如米,厘米,著重介紹厘米的具體長度,可以讓同桌之間比一比1厘米到底有多長,多長是2厘米,多長是5厘米.讓學生對厘米有一個具體的感知.
介紹如何用直尺量一個線段的長度,首先是介紹直尺上的刻度所表示的意思,0刻度是做什么用的,如何數(shù)出一個線段的數(shù)值.然后師生共同量一條線段.要注意檢查每一個學生操作時的方法.
最后學習如何畫一條線段.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10
導入時先讓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隨后通過一個“為什么結果都不一樣”的提問很自然地引出測量單位和測量方法。教學認識厘米時,先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隨后通過實物來感受1厘米的長度,實現(xiàn)由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
量小棒長度時,我能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主動學習,探索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然后教師以規(guī)范的動作,標準的測量方法量給學生看,讓學生與自己的操作產生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產生頓悟,從而掌握量的要領;最后再親自實踐,使知識技能的掌握經歷了由淺到深,由表及里這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1、作業(yè)批改:
復習了100以內一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學生能比較正確的進行計算,但在計算的'準確率上有了下降的現(xiàn)象,很多學生不認真看清符號,在計算上出現(xiàn)了計算上的錯誤。因此,需要在早自習中對學生進行分類的計算方法復習與練習,同時,要在計算前督促和提醒學生要認真看清楚符號,認真的進行計算。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跟蹤記錄:
新學期開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佳。多數(shù)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在課堂上,還需要教師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周我預設跟蹤整體,使全體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層次的提高。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11
本節(jié)課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在上課時我注重學生的主動性的發(fā)揮,作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著、組織者和合作者。對于厘米這兩個字,大部分同學都有所耳聞,所以在認識厘米這個長度單位時可以讓學生自學了解,再加以規(guī)范指導即可。
在認識厘米之后,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并用手比劃1厘米的長度,在這里我用了1厘米的小棒加深學生對1厘米的感受,進而了解幾厘米的具體長。
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于量和畫,在這兩部分中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理想。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對于好奇心極強的低年級學生,以生活化的形式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探究的興趣,可以說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本節(jié)課的實踐應用也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另外,在教學中我們老師應該注意收放自如,一味地牽著孩子走并不能讓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反而適當放手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創(chuàng)新者。
但是,在這節(jié)課里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尺上的每一個數(shù)字都是代表刻度,在表達時應加上刻度二字,作為數(shù)學教師,在語言表達上應該多加注意;另外,對學生的語言訓練仍需多加強。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12
教學片段】
師:我們認識了米和厘米,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或1厘米?
生舉例。
師請上一位同學:估計一下,他的身高大約是多少?
生估計。
師:身高是指一個人身體的高度。人的腰一周的長度叫腰圍(師示范)。同學們再猜猜看,他的腰圍大約是多少?
學生估計的結果很多:1米多、2米多、50多厘米、20多厘米、……
師:怎樣才能知道哪個估計的結果更接近實際腰圍?
生:量一量就可以了。
師:請每小組選出一位同學做模特,其余同學先估計他的腰圍,再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量出腰圍,并量一量。
生小組活動并匯報:
生1:我們是用軟尺量的。
生2:我們是用三角尺量的。量出腰的前面和左面,前后相等,左右也相等。把前后左右相加就可以了。
生3:我們沒有軟尺,就先用一根細繩繞他的`腰一圈,量量繩長就得到他的腰圍了。
生4:我們是用“拃”來拃的。(學生示范)。我“拃”他的腰是四拃,我同桌“拃”他的腰是三拃多。
……
【賞析】細細玩味這節(jié)課的課尾,的確有許多精妙之處給我們留下太多的思考。
首先,這位教師拋棄常用的課堂收尾方法:“同學們,請大家互相說說,本節(jié)課你又學到了什么知識?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學到的?”而是讓學生想想“在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或1厘米?”將學生的視野由課堂移向生活,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價值。這樣的處理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使學生認識到知識就在生活的周圍。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知識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意識。
其次,緊緊抓住知識的有效生發(fā)點,創(chuàng)設估計測量腰圍的情境,巧妙引導,將學生思維再次推向高潮。先是估計身高,這在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下是不難解決的。但由估計身高轉而估計腰圍,由直變曲,對學生而言,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生的估計結果相差很大,這正是教學的有效生長點。教師因勢利導,適時組織有效的小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估計與實際的差距,留給了學生很大的活動與探索空間。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再次進入高潮,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測量腰圍的方法。伴隨積極思維的活動中才是最有效的,只求表面的熱鬧很難有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最后,生成源自預設,精彩來自匠心。這節(jié)課的結尾竟能精彩迭出,特別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活動,在合作中提出了多樣化的測量腰圍的方法,是執(zhí)教者課前很難預料的。用軟尺量和用繩繞屬常規(guī)思維,而用三角尺和用拃拃,就屬于創(chuàng)新思維了。學生的確是有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這些方法極具個性化和生活化,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由此看來,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就那么簡單,只要我們?yōu)閷W生提供活動的舞臺和發(fā)展的空間,學生一定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意外!文 章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13
一、設計簡說
“認識厘米”是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其它長度單位和有關測量問題的基礎。本課以兒童感興趣的測量數(shù)學書的寬度開始,動態(tài)地呈現(xiàn)了在測量活動中問題的產生過程,較好地實現(xiàn)了數(shù)學產生于生活的新課程教學理念。用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了解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觀察、估計、讀數(shù)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通過想象、估測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4.通過活動,體會測量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數(shù)學事實。
三、教學流程
一、動手操作,提出問題
1.情境引入:想給《數(shù)學》書包個封面,但不知道書本的寬度,你能利用身邊的物體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寬度嗎?
2.提出問題:為什么同樣一本書的寬,測量的結果卻不一樣?
3.小結:測量的標準不一樣,測出的結果和數(shù)據(jù)也就不一樣,要使測出的結果有一個統(tǒng)一的`數(shù)據(jù),就必須選擇統(tǒng)一的標準。
二、統(tǒng)一工具,認識直尺
1.利用小立方體,認識1厘米
2.觀察直尺,找共同點
。1)一條一條的線,有長有短→這就是“刻度線”(板書)
。2)數(shù)字,0、1、2…… →這就是“刻度”
。3)尺上有cm→這是厘米的國際單位。
三、觀察操作,形成概念(一)認識1厘米
1.明確1厘米概念
。1)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的長度。
(2)直尺上相鄰兩個刻度之間都是1厘米。
2.找尺上的1厘米
請你在尺上找到這個1厘米。你能跟老師一樣比劃一下1厘米的長度嗎?在尺上,你還能找出其它的1厘米嗎?
3.表達1厘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1厘米。
。ǘ┱J識幾厘米
1.選擇感興趣的圖說長度
2.估計幾厘米四、練習鞏固,內化概念四、教學思考(一)感知——經歷概念的發(fā)生
概念引入的關鍵是建立感性經驗與抽象概念之間的關系,建立這種關系是概念學習的起點。因此在厘米的引入教學時,我利用給數(shù)學書量寬度進行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為什么同樣一本書,量出來的結果會不一樣?”這一矛盾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體會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借此契機,組織學生觀察直尺,認識“刻度線”、“刻度”和厘米的國際符號cm,并揭示課題“認識厘米”。
。ǘ┩黄啤洑v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形成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辨別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過程,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是學生理解概念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在課堂中我希望能在“靜”與“動”的轉化中掌握厘米的本質,讓學生在“具體”與“抽象”的轉化中加深厘米的理解,在“數(shù)”與“形”的結合中突破厘米表象認知,在“異”與“同”的對比中凸顯概念本質。
。ㄈ┥A——經歷概念的應用
在經歷了概念的發(fā)生和形成后,還要讓學生對概念有更深刻的體驗和理解,使學生能夠將學到的數(shù)學概念融會貫通到生活中、問題解決中,這樣才能夠讓這些數(shù)學概念不再板著一張張嚴肅的科學面孔,讓我們的課堂上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因此,我設計了3個星級的題目,讓學生在知識整合中尋求數(shù)學能力的形成,同時三個不同層次的題目,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力求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14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領悟著新理念,嘗試著新方法,課后認真總結并寫出教學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成功之處:
1、讓學生參與本節(jié)課的目標制定。
在出現(xiàn)課題后提問:“看到《認識厘米》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思考后提出,生1:為什么要認識厘米?生2:認識厘米對我們有什么用?生3:1厘米有多長?生4:用厘米怎樣去量?生5:這支鉛筆有幾厘米長?生6:用尺子怎樣量課本的寬?……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本節(jié)課目標的制定,在此基礎上再來學習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2、體現(xiàn)兩個“轉變”。
。1)學生充分觀察尺子,發(fā)現(xiàn)尺子上有數(shù)字(刻度),豎線(刻度線),厘米;
(2)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答案多樣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
。3)以小組為單位量紙條的長度,有從刻度0開始量起、有從刻度1開始量起、有從刻度2開始量起、有從刻度4開始量起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往,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的角色由“傳道、授業(yè)、解惑”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yōu)椤白灾、合作、探究”的學習,他們敢說敢做,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關知識,個性得到了發(fā)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不等于課程,教材只是課程的一部分,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于是,我結合生活實際,在教學內容上增加了“在尺子開端有磨損或折斷的情況下,怎樣去量?”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出測量的方法,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遇到問題會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在學生提出目標后,我沒有及時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歸類,再對重點重述一遍,讓每個學生都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2、在學生從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4厘米這一環(huán)節(jié)時,采用的是“問答式”,而沒有大膽放手讓學生提問,學生答。
3、在學生量紙條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出現(xiàn)了。
。1)從刻度0到刻度10,紙條長度10厘米;
。2)從刻度1到刻度11,紙條長度10厘米;
(3)從刻度3到刻度 13,紙條長度10厘米;
。4)從刻度6到刻度16,紙條長度10厘米;……
在學生答出紙條長度是10厘米后,我問到:你們怎么知道的?學生紛紛說是通過數(shù)尺子上的大格知道的!斑有簡單的方法嗎?”問題提出后卻沒有留給學生充分觀察、思考的時間,而是有老師一句“用終點刻度減去起點刻度就等于實際長度” 一帶而過。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15
學生對于厘米的的概念應該比較熟悉,如常見的學生尺,三角板等都帶有厘米刻度,學生也用尺子量過簡單的圖形的長度。所以剛開始學習厘米的認識看起來并不難。
而對于米的認識就有一定的困難,米雖然是基本的長度單位,但是學生接觸的比較少,缺乏這方面的以驗,盡管在課堂上我找了專門的米尺讓學生反復認識,比一比,試一試 ,量一量,說一說等,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如:1米=( )厘米,500厘米=()米等還行,遇到稍復雜的單位如:媽媽身高1(米)60(厘米)可以,媽媽身高160( ),好多學生都 填“米”,對于米的單位長度的表象還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認識是學生學習長度單位中的一個難點,要讓學生地正確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較困難的。
我認為要加強學生對米和厘米的認識,必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讓學生在對自己比較熟悉的物品的長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認識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數(shù)學課本封面的長和寬,鉛筆盒面的長、寬,橡皮的一個面的長、寬,自己的身高、爹媽的身高,書包的邊長,課桌面的長和寬,課桌的高,教室門的長和寬,黑板的長和寬等等,這樣在學生經歷了大量的感知之后,頭腦中便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長度的表象,在使用這兩個單位時就會正確無誤。
尤其是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多動動手量,多動腦想,多估一估,一開始估學生都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計得不準,我就鼓勵學生大膽地估,告訴他們生活用到估計的時候比測量還要多,明白估計的重要性,甚至還放寬了要求,要求估計的內容只要是估計的數(shù)字,不是測量的,誤差大小都給算對!這對于幫助學生盡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長度單位的表象有很大幫助。
總之,學習這部分內容,不僅要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還要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多估計豐富學生的實踐以驗,在積累中形成以長度單位的表象。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4-16
《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認識厘米》的教學反思11-26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9-22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學反思10-14
課文《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9-10
有關《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9-15
認識厘米和米的教學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