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事跡2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根據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事跡到底怎么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家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家事跡 1
在這些科學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她曾獲得過數(shù)次諾貝爾獎,得到很多國家高級學術機構頒發(fā)的獎章。她刻苦鉆研,永不滿足,經過無數(shù)次試驗,發(fā)現(xiàn)了放射元素鐳。鐳,是她一生中轟動世界的發(fā)現(xiàn)。
雖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過閱讀這本書,卻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礦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晶。她每天穿著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斗了45個月,1250多天,這是多么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辛勤地開墾了一片未曾開發(fā)的園地,最后終于取得了近代科學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鐳。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學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秘密。
因為她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在女科學家里,她是獨一無二的。她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成就,與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700噸水、100噸化學試劑才發(fā)現(xiàn)了1克鐳,人們都叫她“鐳的母親”。因為居里夫人忙于實驗沒時間看孩子,她都抱著孩子啃著干面包做實驗,她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古語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鉆研,不怕困難。今后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于實踐,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院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科學事業(yè)奮斗終身!
俗話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學的未來,只能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一代”。
我一定要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科學家事跡 2
認為幾何是埃及人從實踐經驗中歸納總結出來的,它的希臘文原義是“測地術”。當時,橫貫埃及的尼羅河每年都要泛濫,沖毀地界,人們在水退之后必須重新丈量、分配土地,幾何學便在這種年復一年的測量中得以萌發(fā)、成長起來。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之間,希臘賢之一的泰勒斯創(chuàng)立了希臘幾何學。泰勒斯青年時代進行過多次旅行。曾在埃及居信過一段時間,他認真學習埃及人的數(shù)學知識,在測地術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幾何學。居說,他在那沒有登上金字塔就算出了胡夫金字塔高131米,使當?shù)氐乃炯纻兇鬄檎痼@,博得了埃及國王的賞識。他的測算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作出的。泰勒斯回到故鄉(xiāng)米勒都斯后,建立一所學校來傳授他的數(shù)學和其它科學知識。泰勒斯以后,希臘許多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對幾何學又作了修改、補充和發(fā)展。
公元前330年,歐幾里德在雅典誕生了。他做過柏拉圖的學生,后擔任亞歷山大大學數(shù)學教授,建立了以他為首的數(shù)學學派。他把大地和蒼天轉化為一幅由錯綜復雜的圖形所構成的龐大圖案,又運用驚人的智慧把這個圖案拆開,分解為簡單的組成部分:點、線、角、曲線、平面、立體。把一幅無邊無際的圖卷,譯成初等數(shù)學的語言,也就是歐幾里德幾何學。他的幾何學創(chuàng)立后,身邊聚集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學生,其中既有窮人的孩子,又有富家子弟,甚至還有國王。
學生們都很尊敬歐幾里德,簡直把他當作偶像來崇拜,因為他“像一個父親那樣教導他們”。當然,也有一些趨炎附勢之徒來跟他學幾何,歐幾里德對他們非常鄙視。一次,一個貴族子弟學了第一定理后,急不可耐地問他:“學習幾何學究竟有什么用呢?”見歐幾里德沒有理睬,他以為老師沒有聽見,就又重復了一遍。歐幾里德轉過身對仆人說:“快拿一些錢給這位先生吧,他沒有錢是不肯學的`!”公元前3世紀,歐幾里德的杰出著作《幾何原本》問世了。他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用公理代的方法建立了一座宏偉的幾何學大廈。該書問世后,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廣泛流傳了一千八百多年;印刷術出現(xiàn)后,它又被翻譯成全世界各種文字,我們在中學里所學的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知識,其主要內容就是來源于兩千年前的這本書。
科學家事跡 3
郭永懷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yè)的開拓者之一。他和錢學森、周培源、錢偉長等一道,規(guī)劃了我國高等學校力學專業(yè)的設置。他和力學家們運籌帷幄,認真研究了近代力學的發(fā)展方向,制定了學科的近期發(fā)展規(guī)劃和遠期奮斗目標,使我國力學學科的面貌大為改觀,特別是近代力學科學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準,只短短的幾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進水平。
早在回國以前,郭永懷就同談鎬生探討過回國后如何培養(yǎng)力學人才的問題;貒,他始終把培養(yǎng)科技人才當作頭等大事來抓。
1956年,我國恢復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懷積極籌劃力學所的研究生培養(yǎng)。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帶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親自帶過幾批。他主張:培養(yǎng)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為主”。在教學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經常同年輕人一道解決一個個具體的技術問題。在培養(yǎng)研究生和助手時,他注重使他們在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兩個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對年輕人的指導和幫助是啟發(fā)式的、循序漸進的,重點強調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領,而不僅僅是解決某些具體問題。在他的培養(yǎng)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為所級學術領導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導師。
1957年,郭永懷和錢偉長組織并領導了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他除負責研究班的日常組織工作外,還親自執(zhí)教,講授流體力學概論。開課前,他把輔導教員找來,親自帶領他們到有關高等院校的實驗室參觀,對一些關鍵問題給予一些啟示,再讓他們?yōu)檎n程安排一個實驗計劃,使這門課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臨畢業(yè)前,郭永懷親自指導安排學員們的畢業(yè)論文題目,并設法每周都同輔導教員和學員碰頭,了解進展情況,幫助解決問題。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前后共辦了三屆,畢業(yè)生達290多名,F(xiàn)在這些學員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各個部門,特別是在國防科研單位和重點院校的力學系或力學專業(yè)教研室,他們起著頂梁柱的作用。
郭永懷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不遺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教授,講授高速邊界層。執(zhí)教中,每堂課都凝結了他的心血。他評論和分析學者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使初入門的研究人員都深受啟發(fā),甚至終生受用。在講到求解各種形式的N—S方程時,他總是眉飛色舞,侃侃而談,指出采用什么樣的變換有希望獲得成功,走哪一條路是徒勞的,會遇到什么問題,癥結何在。凡聽過他課的人都感到回味無窮。陸士嘉也常常趕來聽郭永懷的講課。她當時曾評價說:“只有他能講得這樣傳神!
郭永懷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育家。他將自己比作一顆石子,甘愿為青年人的成長鋪路。他深感大批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是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培養(yǎng)學術接班人這一艱巨任務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1961年,他曾寫道:“當前的打算是早日培養(yǎng)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專業(yè)隊伍!彪S后他欣慰地說:“由于幾年的工作,已經見到效果!鲍I身我國的核武器事業(yè)
1960年5月,郭永懷被調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并兼任該院副院長。他在處理好力學所日常工作的同時,把大量精力花費在研制核武器這項對我國政治、國防和科技發(fā)展有重大意義的事業(yè)中。在原子彈研制初期,郭永懷主要負責力學方面的領導工作。
在原子彈理論探索階段,郭永懷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解決作出了重大貢獻。例如,當時在第一顆原子彈采取什么樣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見,郭永懷通過比較兩者的優(yōu)劣,大力支持“爭取高的,準備低的”的方針,即以較高級的“內爆法”作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藥爆轟波的理論計算上,郭永懷正確地提出用一維特征線法進行,解決了一大批理論和技術難題。為了使大家了解爆轟學,郭永懷還親自講授了爆炸力學。
在爆轟物理試驗過程中,郭永懷經常深入試驗現(xiàn)場,指導工作并協(xié)助開展試驗。當時,為確定原子彈爆轟聚焦技術方案,爭論是很熱烈的。年輕的物理學家陳能寬提出了一個難度和風險都很大、但卻能少走彎路的聚焦方案。許多人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郭永懷從力學角度反復估算,大膽支持采納這個方案。為了配合爆轟試驗,郭永懷還指導設計部人員進行不同試驗元件的結構設計,使爆轟試驗得以順利進行。
郭永懷十分重視并經常在九院的會議上反復強調核彈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后期發(fā)展工作。在此后的進程中,他一直負責總體結構設計、外型設計以及環(huán)境模擬實驗的指導與把關。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與武器化有關的預研課題,包括結構設計、外型設計、飛行彈道、物理引信、環(huán)境試驗項目與設備等。在彈體結構設計中,郭永懷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設想,包括薄殼結構、通用核航彈等。它們都在后來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實施,對核武器的輕型化、實戰(zhàn)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實驗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環(huán)境試驗方面,郭永懷在建立我國核武器環(huán)境試驗設備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導作用。他從技術人員的配備、課題的安排、試驗項目的確定和試驗設備的籌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國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試驗范圍較廣的設備,包括沖擊、噪聲、振動、過載、溫濕度、霉菌、鹽霧的組合試驗設備和大型離心試驗機等。他還親自出馬,找有關單位協(xié)商研制專門設備。
郭永懷的科研眼光長遠,在他心中始終裝著武器化階段的長遠計劃。他提出動態(tài)環(huán)境試驗要開展隨機振動、高速沖擊和噪聲試驗。為了提高核武器的適應性,他提出開展拓寬溫度試驗。九院當時分工不分家,郭永懷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學領域之外。他特別關心“安全論證”課題的研究!鞍踩撟C”就是研究當飛機投下核武器后,能否以及怎樣安全躲過光輻射、沖擊波的`威脅。為了保證絕對安全,郭永懷極力主張理論計算與模型空投試驗結合進行。為此他還親自過問并參與計算核航彈和氫彈空投過程中的飛行彈道、傘—彈彈道特性。在他的倡導下,經過嚴格的計算與分析,每次核試驗飛機都安全返航。
他對我國核武器事業(yè)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對核武器系列化發(fā)展提出許多建議和設想;他指導進行了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研究、水洞試驗以及調研工作;對研究發(fā)展?jié)摰貙椧沧鞒隽素暙I。此外,郭永懷還應兩彈結合時期的需要,對我國核武器科研體制提出了重要設想。
1968年10月,郭永懷再次赴青海,籌劃我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試驗工作。在離開青海之前,他對這次國家試驗進行過評價發(fā)言。當時,試驗的理論方面有“過早點火幾率”問題;實驗方面有設計內球新結構問題;材料加工方面正考慮產品自熱和裝配貯存問題;在整體系統(tǒng)方面有“彈、傘、機”的協(xié)同配合問題。郭永懷從這次熱試驗的準備情況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務,大膽提出今后設計要重新考慮上述各方面的問題,為我國核武器的機動、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懷從蘭州乘飛機返京。當飛機在北京機場著陸時,發(fā)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懷不幸以身殉職。
郭永懷為我國的力學事業(yè)、國防科技事業(yè)貢獻了畢生精力。他在回國后的短短12年時間里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嘆服。他參與了我國小型地空導彈、氫氧發(fā)動機和反導導彈的研制;他翻譯并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體力學概論》,組織翻譯了《爆炸力學》;他擔任了《力學學報》和《力學譯叢》兩個雜志的主編;他是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和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郭永懷的學術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們的敬仰和欽佩。為了紀念他,中國科學出版社分別于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懷文集》和《郭永懷紀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大院東側綠蔭叢中為郭永懷樹立了一尊漢白玉雕像。郭永懷的光輝形象將永存人間。
科學家事跡 4
愛迪生至12歲時開始他艱苦的闖蕩生涯,他作過火車上的報童,學會了發(fā)報技術,到過波士頓、紐約,一直到24歲時才有了自己的工廠和美滿幸福的家庭,愛迪生在1878年時宣布要發(fā)明一種光線柔和、價格便宜的安全電燈。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愛迪生試驗過硼、釕、鉻、碳精以及各種金屬合金,共1500多種材料,歷時13個月,但是都沒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風,說愛迪生這次是“吃進了自己啃不動的東西”。
一個曾經在愛迪生那里工作過的物理學家稱這個試驗是“大海撈針”。但是,愛迪生不怕失敗,堅持試驗,下決心要從大海中撈起針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時,愛迪生點亮了用碳化棉絲作燈絲的.燈泡,他親自觀察和做記錄。
這一次,燈泡明亮、穩(wěn)定,1小時、2小時、3小時、……燈泡一直亮著。從19日、20日到21日,沒有一個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時,當點燃到第45個鐘頭的時候,愛迪生叫助手把電壓加高一點,燈泡更亮了。又過了幾分鐘,燈絲終于燒斷了。12月21日,紐約先驅論壇報用整版篇幅詳細報道了燈泡試驗成功的消息。愛迪生獲得了全部專利,人們公認白熾燈是由他發(fā)明的。1879年除夕,愛迪生把60個燈泡點亮了掛在門羅公園里,當時下著大雪,竟有2500多人頂著大雪來參觀。
愛迪生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人。他的座右銘是:“我探求人類需要什么,然后我就邁步向前,努力去把它發(fā)明出來!庇腥苏f,發(fā)明是命運的產物,愛迪生是天才。愛迪生卻感嘆地說:“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當有人問他在發(fā)明燈泡的1萬次失敗期間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時候,他說,在這個過程中他從未失敗過;相反,他找到了1萬種無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寫下的3350本詳細記錄發(fā)明設想、實驗情況的筆記,就是這段話的有力佐證。愛迪生77歲那年有人問他:“您什么時候退休?”
他脫口而出說:“在我出殯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愛迪生:“您是否同意給科學十年休假?”愛迪生嚴肅地回答說:“科學是一天也不會休息的,在已經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鐘都在工作,并且還要這樣繼續(xù)工作下去!钡拇_,愛迪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已經80多歲了,為了“做出更多的發(fā)明”,仍在勤奮地工作,致力于從本國的雜草中提取膠乳。
科學家事跡 5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fā)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是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fā)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yōu)榘讜,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
真正發(fā)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非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制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fā)明電機后,愛迪生就決心制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后,制定發(fā)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fā)電機與電路分路系統(tǒng)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fā)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是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后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xù)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制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xù)幾天試驗,發(fā)明炭絲作燈絲后,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后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xù)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fā)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后,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fā)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后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科學家事跡 6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我寒假期間讀的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寫了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之后,覺得他們真是很偉大,很厲害。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看來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對于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fā)明者——愛迪生。真不愧是“發(fā)明大王”,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fā)報技術。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鉆研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fā)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fā)報機試制成功了。愛迪生望著自己發(fā)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雖然愛迪生只讀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很熱愛科學,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每一次實驗,愛迪生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雖然很多次都失敗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經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他才獲得了成功。愛迪生在科學技術中最重大的貢獻是發(fā)明了留聲機和白熾電燈。愛迪生一生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為了搞實驗,往往連續(xù)幾天不出實驗室,不睡覺。實在累得不行了,就用書當枕頭在實驗桌上打個盹。有一天,他的朋友開他玩笑說:“怪不得愛迪生懂得那么多得發(fā)明,原來他連睡覺都在吸收書里的營養(yǎng)!蓖黹g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是135歲的人了。如果不勤奮,愛迪生怎么可能有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過愛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偉大的科學家們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發(fā)明了造福人類的東西。我們現(xiàn)在有非常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非常好的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
科學家事跡 7
1592年,意大利著名生物學家伽俐略創(chuàng)制成功第一支溫度計。那是一根有刻度的直形細長玻璃管,封閉的一端呈球形,未封閉的一端插在水里;當周圍的氣溫發(fā)生變化時,管內水柱的高低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由此得知氣溫的高低。但是,由于水是露在大氣里的。水柱的升降除受氣溫的影響外,還受到大氣壓的影響,因而僅憑水柱高低測量氣溫的變化往往欠準確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654年,伽利略的學生改用酒精代替水,制成一種不受大氣壓影響的溫度計,并首次被意大利醫(yī)學教授圣托里奧用于測量人的體溫。大約10年后,意大利人阿克得米亞又用水銀代替酒精制成另一種溫度計,從此,這種溫度計開始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雖然水銀溫度計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但人們又發(fā)現(xiàn)它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在1867年,英國倫敦的一位名叫奧爾巴特的醫(yī)生根據測量人的體溫的特點和需要,又研制出一種專門用于測量人或動物體溫的溫度計,至此,體溫計才正式誕生,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當然,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體溫計也在不斷地被革新?lián)Q代。1984年,芬蘭的.一位醫(yī)療器械設計師又發(fā)明了更方便、準確的電子體溫計。隨后不久,美國的一家醫(yī)療器械公司又發(fā)明研制出一種專用于嬰兒的奶嘴式體溫計?梢灶A言,在高新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明天,一定會研制出更先進、更科學、更準確的新型體溫計。
科學家事跡 8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進步,電池已經深入到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如計算器、鬧鐘、電蚊拍、手電筒、 Mp3、手機等,都需要電池才能工作。其用量越來越大,生產量也就越來越大——目前,全國生產電池的企業(yè)有1400多家,每年生產電池約140億節(jié);但據了解我國電池的回收率還不足2%。因此,加強廢舊電池的'回收、管理以及開發(fā)廢舊電池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之一。
據說電池的歷史非常的悠久,世上最古老的電池起源于大約200年前,而這個被叫做“巴格達電池”的電池,現(xiàn)在還保存在伊拉克首都的博物館內。
179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法尼發(fā)現(xiàn)了以全金屬片接觸青蛙肌肉事會有肌肉收縮的現(xiàn)象,他誤以為那是青蛙肌肉所產生的動物電流所致;1800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發(fā)明了伏特電池。他通過不同的全金屬片之間所產生的電位差作為電流。伏特電池可以說是當代電池的起源,其后由大衛(wèi)與法拉第等科學家的努力,建立了電池學與電池的基礎。
科學家事跡 9
荷蘭有位名叫楊瑞恩的眼鏡匠,每天都忙著磨鏡片。
有一天,調皮的孩子們把磨好的鏡片帶到二樓去玩。有個孩子把兩片鏡片疊起來看東西,驚奇地大叫著: “多奇怪呀,那么遠的鐘樓怎么跑到眼前來了?”
孩子們輪流看著,一個個都驚奇地叫起來。
楊瑞恩聽到孩子們的叫嚷,跑到樓上來,拿過重疊的鏡片一看,頓時驚呆了:明明是在遠處的鐘樓,怎么會一下子跑過來了呢?
孩子們的意外發(fā)現(xiàn),引起了楊瑞恩的研究興趣。經過不斷的'鉆研和改進,他終于發(fā)明了望遠鏡。
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水已經在燒了!”
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后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表,雞蛋卻還在原地放著。原來牛頓忙于計算,胡亂把懷表扔到了鍋里。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xiàn)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么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斈菅啪拖駴]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后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斈菅砰L大以后,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那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于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么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shù)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shù)學成績優(yōu)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yī)生那里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yǎng)。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愿,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并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后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科學家事跡 10
史蒂芬·威廉·科學家霍金(英文名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人稱宇宙之王。曾先后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并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6年,是因為他在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他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shù)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國牛津的科學家霍金剛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
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聯(lián)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fā)現(xiàn)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fā)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fā)現(xiàn)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tǒng)計力學統(tǒng)一在一起。
科學家事跡 11
漢章帝在位的時期,東漢的政治比擬穩(wěn)定。到漢章帝一死,繼承皇位的漢和帝才十歲,竇太后臨朝執(zhí)政,讓他的哥哥竇憲把握了朝政大權,東漢王朝就開頭走下坡路了。
在這個時期,出了一位聞名的科學家張衡。
張衡是南陽人。十七歲那年,他離開家鄉(xiāng),先后到了長安和洛陽,在太學里用功讀書。當時洛陽和長安都是很繁華的城市,城里的王公貴族過的是驕奢淫逸的生活。張衡對這些都看不慣。他寫了兩篇文學作品《西京賦》和《東京賦》(西京就是長安,東京就是洛陽),挖苦這種現(xiàn)象。據說他為了寫這兩篇作品,經過沉思熟慮,反復修改,前后一共花了十年工夫,可見他研討學問的精神是很仔細嚴格的。
但是張衡的特長還不是文學,他特別愛好數(shù)學和天文研討。朝廷聽說張衡是個有學問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宮里做郎中,后來,擔任了太史令,叫他負責觀看天文。這個工作正好符合他研討的愛好。
經過他的觀看研討,他斷定地球是圓的,月亮是借太陽的照耀才反射出光來。他還認為天好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雞蛋黃,在天的`中間。這種學說雖然不完全精確,但在一千八百多年從前,能說出這種科學的見解來,不能不使后來的天文學家敬佩。
不光是這樣,張衡還用銅制造了一種測量天文的儀器,叫做“渾天儀”。上面刻著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現(xiàn)象。他設法利用水力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么星從東方升起來,什么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渾天儀上看得清清晰楚。
那個時期,常常發(fā)生地震。有時分一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發(fā)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響到好幾十個郡,城墻、房屋發(fā)生倒坍,還死傷了很多人畜。
當時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還趁機宣傳迷信、哄騙人民。
但是,張衡卻不信神,不信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xiàn)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實驗,創(chuàng)造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制造的,外形有點像一個酒壇,四圍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的嘴里含了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個銅制的蛤蟆,對準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fā)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里,發(fā)出洪亮的聲響,就給人發(fā)出地震的警報。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根據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fā)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陽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聽說附近有哪兒發(fā)生了地震。因此,大伙兒談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甚至有人說他有意造謠惹事。
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fā)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倒塌下來的。大伙兒這才信服。
可是在那個時分,朝廷掌權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張衡這樣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擊排擠。張衡做侍中的時分,由于與皇帝接近,宦官怕張衡在皇帝面前揭他們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講張衡許多壞話。他被調出了京城,到河間去當國相。
張衡在他六十一歲那年病死。他在我國科學史上留下了光芒的業(yè)績.
科學家事跡 12
在家人心目中,黃道婆是如此的和善,如此的虛心,如此的虛心,如此的無私,如此的'勤勉,如此的潛心鉆研。為家鄉(xiāng)做出了巨大的奉獻。
為了改善人們生活和勞作的艱辛,她把能紡一根紗的織布車改為能紡三根、五根的腳踏車;她把用手來剝棉籽的方法改成了用軋車來軋棉籽,她第一次用運用軋車時,由于不當心,就把腳扎了,鄉(xiāng)親們發(fā)現(xiàn)了,就把她送進了小診所,醫(yī)生說,要休息兩三天就可以下床工作了,可是她又迫不及待想要修好軋車,就偷偷地溜回去;由于鄉(xiāng)親們學識不高,不會運用軋車和紡織車,黃道婆就耐煩地一點一點交給他們,只要他們不會黃道婆就會毫不煩厭地教他們;黃道婆雖然學識不高,但她設計做棉被的機器時就像金榜題名過的名師一樣,游刃有余,讓木匠拍案叫絕,連宣稱贊;在生活里,有人會問黃道婆,為什么要幫忙她的鄉(xiāng)親們致富呢?這也是我想問的問題,我猜黃道婆會說:“鄉(xiāng)親們是養(yǎng)大我的,怎么能遺忘他們呢?”這就是個和善的黃道婆。
黃道婆再設計機器時,非常細心,為了不讓鄉(xiāng)親們扎到腳,為了不讓鄉(xiāng)親們勞累,為了不讓鄉(xiāng)親們操勞,為了不讓鄉(xiāng)親們擔憂棉花會質量不好……她都挖空心思地解決問題。
“黃婆婆,黃婆婆,兩個筒子兩匹布!秉S道婆用勤勉的雙手,轉變了人生,扭轉了命運。這就是一個無私、和善的黃道婆。
科學家事跡 13
長期被禁錮在輪椅上,身軀遭受著病魔的不斷蠶食,但霍金將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科學研討上。比起成天被人眾星捧月般地頂禮膜拜,他寧愿一個人悄悄地思索宇宙的`命運。他的辦公室門口通常會掛上—塊木牌,上面寫著:“請保持清靜主人正在睡覺!被艚鸩辉副煌馊舜驍嚕矏矍屐o地在電腦前工作。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出名“霍金輻射”。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進展作出了杰出的奉獻。耐人尋味的是,他的宇宙論現(xiàn)實使沒有存身之處,但梵蒂岡教廷仍對他表示了敬意。在成認了對伽利略審訊的錯誤之后,教廷科學院又選舉霍金為該院院士。
在因肺炎進行穿氣管手術后,霍金完全不能說話,只能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需依靠—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上,然后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即使這樣也消減不了他進行學術研討的熱忱,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勝利完成了《時間簡史》,這是繼愛因斯坦“相對論”之后物理學中揭示宇宙神秘的最宏大杰作。
科學家事跡 14
魯班造鋸子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fā)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傳說,有一年魯班理解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筑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可是工程限期很緊。
魯班的徒弟們每一天都上山砍伐木材,可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僅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并且徒弟們每一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里十分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
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么這樣鋒利
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能夠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當能夠鋸斷大樹吧。
于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忙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fā)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能夠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fā):實踐出真知,鉆研出智慧。
描述科學家個人事跡篇一天,發(fā)明家愛迪生把一只燈泡交給他的助手--普林斯頓大學的數(shù)學系畢業(yè)生阿普頓,要他算出玻璃燈泡的容積。
阿普頓拿著燈炮琢磨了好長時間,于是用皮尺在燈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陣,又在紙上畫了好多的草圖,寫滿了各種尺寸,列了許多道算式,算來算去還未有個結果。
愛迪生見他算得滿頭大汗,就對他說:"我的上帝:你還是用這個方法算吧!"他在燈泡里倒?jié)M了水遞給阿普頓說:"把這些水倒進量杯里,看一看它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了."助手聽了頓時恍然大悟,于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來。
科學家事跡 15
張衡誕生在河南省南陽縣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
他從小聰敏過人,對瞬息萬變的大自然充滿了愛好。尤其讓他著迷的是天空中那些般的日月星辰,這讓他對天空充滿了遐想。
一次,他和媽媽去挖野菜,太陽剛從東方升起,張衡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比自己要長好多。但是,到了中午,媽媽帶他回家時,自己的影子卻縮成一團了。
以后,每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縮成一團時,就催媽媽趕快回家做午飯。
他還喜愛聽媽媽講有關自然界的故事。白天,陽光普照,母親給他講后羿射日的`故事;晚上,月亮的銀光積累如水,母親便把小張衡抱在懷里,給他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星星灑滿天空時,媽媽告知他天上文曲星的傳奇和二十八星宿的。
有一次,母親給他講完故事,很久不見他回應,于是拍拍他的小臉蛋,問道:“張衡,你在干嗎?”
“我在數(shù)星星!
母親很奇怪,懷疑地問道:“天上的星星動來動去,你怎么能數(shù)得清呢?”
“可是,我發(fā)現(xiàn)這些星星并沒有亂動啊。你看那顆星,它往西邊移動,而它旁邊那些小星星也跟著移動呢!”
母親一看,果真是張衡說的那樣。就這樣,小張衡毫無厭倦地一邊觀看一邊數(shù),他可以數(shù)到一千多顆呢。
張衡不僅聰慧,讀書也非常認真專心。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會主動向他人請教。
到10歲的時分,張衡就已經熟讀《詩經》,同時還閱讀了許多其他的書籍,對其中的天文、歷法學問非常熟識。
有一次,私塾先生給同學們講《詩經》中的句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時,把“流火”解釋為“落下的一晃而過的大火星”。
先生說大火星就是我們常常見到的流星。
張衡覺得先生的話有沖突,就馬上站起來說出與先生完全不同的解釋:“先生,那‘流火’是二十八星宿中的螢惑星(即火星),‘流’是螢惑星偏西向下的意思,而不是指落下。”
接下來,他又引證《史記·天官書》《淮南子·天文訓》等書中有關論述,一口氣說出火星星宿和北斗星的區(qū)分。
就這樣,張衡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好奇心,靠著對它們深厚的愛好和探究,最終成為了聞名的天文學家。
科學家事跡 16
錢學森的故事錢學森認為,飛機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導彈確實是一種新的有巨大威脅力的武器,其作用在二次大戰(zhàn)末期已現(xiàn)端倪,希特勒德國就使用了V—1、V—2導彈。與飛機相比,導彈的優(yōu)點是它的速度快,在戰(zhàn)爭中無論是從攻擊或防御的角度看,都是一個重要的戰(zhàn)術技術性能。另一方面他又從技術上指出,攻克火箭導彈技術并不見得比飛機更難,因為導彈是無人駕駛的一次性武器,而飛機則有人駕駛,且要求多次使用,這在發(fā)動機、結構、材料和飛行安全等問題上都有許多特殊的要求。
他給大家介紹說,發(fā)展導彈在技術上也會遇到許多難關,比如制導問題。這也是當時大家不知道導彈為什么會自動飛向目標的一個神密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錢學森給大家講解了許多制導的原理,其中包括洲際導彈的制導原理。他對制導技術進行了剖析,并由此得出結論說,這個問題在短期內易于突破。
錢學森還專門指出,他這么說并不是否定飛機的重要性。事實上,這兩種武器在戰(zhàn)爭中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所以導彈作為一種現(xiàn)代的武器,應及早引起人們的`重視,并列入重點項目予以突破。錢學森的這一具有真知灼見的分析,自然為很多人所接受,并統(tǒng)一了大家對導彈問題的認識。
在軍隊方面,錢學森親自給我軍高級將領作報告,講解火箭導彈知識,分析導彈在未來戰(zhàn)爭中的作用。他的講課深入淺出,形象生動,使許多科學知識不多的老將軍都聽得津津有味,并對這一尖端武器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科學家事跡 17
黃道婆,她是第一個創(chuàng)造紡織術的人,讓中國的紡織歷史有了源頭。瞧!黃道婆坐在石凳上,在竹林里認真致志地織布,一點也不受影響。她的臉上似乎多了幾條皺紋,也多了幾絲笑意,可能她看到自己的成果,感覺這些勞動也不算什么,有了勸慰,就更加努力了。雖然這是一座雕塑,但被雕刻師雕得活靈活現(xiàn),讓我一看到這個雕塑,就有一種設身處地的`感覺。
這張照片是我在上海植物園的黃母祠里拍的,那天正好是農歷十月初十,我的華誕。這張照片不但記著中國紡織的歷史,還時時辰刻提示我要學習黃道婆,熱愛勞動,常常勞動。這張照片還傳遞了古代人辛勤勞動時的樣子、想法,讓我們和如今的生活作比照。
黃道婆坐在竹林中織布,肯定感到絲絲涼意,也就遺忘了自己的勞累,邊享受大自然給她創(chuàng)下的環(huán)境,邊干著自己手上的活兒。我們肯定會覺得這樣很悠閑,其實并不然。黃道婆長期這樣勞動,肯定覺得又枯燥又乏味,手上也磨出了繭子,長出了皺紋?伤是默默的忍著,連續(xù)勞動。如今,來想想我們自己,有多少人能像黃道婆一樣呢?我們在家里享受父母辛辛苦苦創(chuàng)下的悠閑生活,很少在家里勞動,反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交了學費,還不好好學習,只顧玩。
所以,我們應當好好學學黃道婆的這種精神,來轉變轉變自己。
科學家事跡 18
我最喜愛的科學家是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他是世界上著名的發(fā)明家、物理學家、企業(yè)家,擁有眾多知名重要的發(fā)明專利超過兩千項,被傳媒授予“門洛帕克的奇才”稱號民,是現(xiàn)實中的普羅米修斯。
愛迪生八歲上學,但僅僅讀了三個月書就被攆出校門,從此,他的母親便是他的教師,教愛迪生要誠實、愛祖國、愛人類,這使他變成了一個天才。
在我讀了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的故事后,我深深地被愛迪生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震驚了。在幾年的時間中,愛迪生為了發(fā)明電燈的材料用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可收獲都甚微,但他毫不氣餒,終于發(fā)明出了能連續(xù)亮上一千二百個小時的毛竹絲燈。我覺得,愛迪生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因為,成功源于堅持不懈,成功的意義不在于你取得多大的成就,也不在于你有多么的偉大。成功總會與努力過的人握手,只要享受了努力的過程,我們就不是失敗者。如果努力過,失敗也是美麗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同學一經失敗就放棄了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墒牵×擞钟惺裁搓P系呢只要我們能振作起來,不放棄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做一只勤奮的蝸牛堅定向前,持之以恒,我們就是命運的`主宰者,我們就是駛向彼岸的船只。我想,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么,堅持就一定是成功之父。其實,世界上并沒有天才,但我們可以一只腳踏實志的蝸牛,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心中的目標前進,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我們都登上人生的珠峰。
愛迪生堅持不懈的精神喚起了我們心中學習的激情,乘著知識的列車,邁著堅定的步伐就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他是人類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他曾經被一顆掉落的蘋果打到頭,然后他就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他當他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曾經把懷表當作雞蛋在鍋里煮了很久。他就是艾薩克。牛頓,也就是我最敬佩、最喜歡的科學家。
我喜歡牛頓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傳說小牛頓把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將老鼠在一架有輪子的腳踏車上,然后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停的跑動;他還制造了一個小水鐘。每天早晨小水鐘會自動滴水到他的臉上,催他起床。
牛頓喜歡思考,最初是為地上的現(xiàn)象尋找答案,然后又從身邊的一些小事情聯(lián)想到浩瀚的宇宙太空與地球的一種種關聯(lián),于是有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正因為他的專著,一思考就過于專心,才有“煮懷表”的故事發(fā)生,這樣專注思考的態(tài)度也是我喜歡他的緣故。
我喜歡牛頓,喜歡他對科學的認真的態(tài)度,對問題的鉆研的那份心。
科學家事跡 19
在家人心目中,黃道婆是如此的和善,如此的虛心,如此的虛心,如此的無私,如此的勤勉,如此的潛心鉆研。為家鄉(xiāng)做出了巨大的奉獻。
為了改善人們生活和勞作的艱辛,她把能紡一根紗的織布車改為能紡三根、五根的腳踏車;她把用手來剝棉籽的方法改成了用軋車來軋棉籽,她第一次用運用軋車時,由于不當心,就把腳扎了,鄉(xiāng)親們發(fā)現(xiàn)了,就把她送進了小診所,醫(yī)生說,要休息兩三天就可以下床工作了,可是她又迫不及待想要修好軋車,就偷偷地溜回去;由于鄉(xiāng)親們學識不高,不會運用軋車和紡織車,黃道婆就耐煩地一點一點交給他們,只要他們不會黃道婆就會毫不煩厭地教他們;黃道婆雖然學識不高,但她設計做棉被的機器時就像金榜題名過的名師一樣,游刃有余,讓木匠拍案叫絕,連宣稱贊;在生活里,有人會問黃道婆,為什么要幫忙她的鄉(xiāng)親們致富呢?這也是我想問的'問題,我猜黃道婆會說:“鄉(xiāng)親們是養(yǎng)大我的,怎么能遺忘他們呢?”這就是個和善的黃道婆。
黃道婆再設計機器時,非常細心,為了不讓鄉(xiāng)親們扎到腳,為了不讓鄉(xiāng)親們勞累,為了不讓鄉(xiāng)親們操勞,為了不讓鄉(xiāng)親們擔憂棉花會質量不好……她都挖空心思地解決問題。
“黃婆婆,黃婆婆,兩個筒子兩匹布!秉S道婆用勤勉的雙手,轉變了人生,扭轉了命運。這就是一個無私、和善的黃道婆。
科學家事跡 20
《時間簡史》的中文譯者曾這樣描述第一次見到霍金的情景:先聽到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響,然后看到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抬起頭來,他已經不能寫字了,看書也必需依靠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需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了,然后他驅動輪椅猶如蠶吃桑葉般的閱讀。這個時分他尚能與人交談,雖然聲響非常微弱而且含混——只有非常熟識他的人才能明白,但不久之后,他連這個權利也幾乎失去。就是這樣一位被盧伽雷式病固定在輪椅上的人,思維卻能穿越時間與空間,追尋著宇宙的終點,黑洞的神秘,他敏銳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zhàn)已被廣泛認同的傳統(tǒng)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霍金。
霍金二十一歲就患上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從今便以輪椅代替步行,他只有左手兩個手指稍能活動,但是身體的'殘障并沒有限制霍金對科學的奉獻,他創(chuàng)立宇宙始于“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聞名理論,1988年出版了暢銷科普書《時間簡史》,以簡明的筆觸解釋冗雜的宇宙,成為蜚聲國際的宇宙物理學家。
雖然霍金很早就失去了健康,但是卻收獲了宏大的勝利——學術和精神上的。他的成就讓全部健康的人汗顏,也深受震撼,身體上的熬煎對于霍金來說是苦痛的,但是,霍金仍然保持微笑,并作出了科學奉獻,他用自己的親身體驗詮釋了生命的宏大,詮釋了活著就要奮斗,就要堅強的精神,捫心自問,我們有什么理由讓自己鮮活的生命生銹枯萎?
人生短暫,不同的人對人生有不同的選擇,享受平淡安靜是一種活法,追求跌宕人生也是一種活法,假如心中有夢,那么就去完成它,不要由于受到挫折和遭受失利而不情愿再努力。面對困難,我們應當微笑地對待,像霍金一樣活著,真實、幸福、歡樂,假如做到這一點,到了你老得哪兒也去不了的那一天,你仍然可以微笑著回憶曾經的奮斗歷程,可以無遺憾地告知自己,面對困難和苦痛,我沒有氣餒過,我用笑容去面對全部的一切,這一生我已經好好的活過。
【科學家事跡】相關文章:
科學家事跡_科學家精神02-04
科學家事跡10-11
科學家事跡_科學家精神_科學家精神簡寫10-11
科學家事跡[精]07-06
[合集]科學家事跡08-04
關于科學家事跡10-11
【精】科學家事跡10-11
【熱門】科學家事跡10-11
科學家事跡【熱門】10-12
科學家事跡【熱】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