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制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制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調制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臺、棉線、一根寬1厘米長30厘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2、閱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并作出預測。師出示上節(jié)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shù):
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么?
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擺動的次數(shù)。記錄表見課本P62。
3、反饋數(shù)據(jù)。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么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
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
6、小組三次實驗并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擺動的次數(shù)。
7、反饋數(shù)據(jù)。
8、解釋變化原因并小結。
三、做個鐘擺:
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
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整制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板書設計:
做一個鐘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教學后記: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2
1、交流
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參與辯論活動,能寫出一篇辯論稿。
2、能夠正確理解統(tǒng)計圖表。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科學家采用的多種交流活動,理解交流的含義。
2、知道選擇交流方式的標準是符合科學事實、方便別人理解。
3、知道用文字、圖表、模型和進行辯論是常見的科學辯論方法。
4、知道怎樣辯論和寫辯論稿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向科學家學習。
2、愿意就科學問題展開辯論。
3、以中立的客觀立場傾聽和記錄正反兩方的意見。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了解科學家采用的多種交流活動,理解交流的含義
2、能夠在辯論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故事嗎?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份故事資料,等會請各小組閱讀資料上的故事,并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1) 公眾為什么認為電話是貝爾而不是梅烏奇發(fā)明的?
(2) 什么原因造成了故事里出現(xiàn)的那樣的局面?
2、學生閱讀故事并討論。
3、學生交流回答問題,教師引導歸納,如:貝爾用錢干什么了?歸根結底是什么原因?梅烏奇應該做什么才能讓公眾知道電話是他發(fā)明的?
4、教師簡單小結,板書課題(交流)。
二、明確交流的概念和交流的意義
1、 討論:你們認為什么是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為什么要進行交流?
2、 學生分組討論。
3、 匯報討論結果。
4、 教師小結:交流就是讓其他人了解自己想法的.任何一種形式。在科學探究中要及時讓公眾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過程與方法。
三、研究交流的方法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交流的概念,那么在科學探究中,人們通常有哪些不同的交流方式呢?
2、以小組為單位,把你們所知道的交流方式列出來,越多越好。
3、小組匯報,并舉例說明自己所了解的交流方式。
4、感受口頭交流的方式。
(1)讓學生描述甲蟲的特征,然后請同學識別所描述的甲蟲。
(2)讓學生討論一個話題,了解討論的要點。
5、了解書面交流的方式
(1)圖表:閱讀66頁的圖表,你可以從中得出什么結論?用圖表的方式進行交流有什么優(yōu)點?
(2)海報:使用海報的形式要注意什么?
(3)圖畫:運用圖畫形式交流,有什么特點?
6、師生共同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要想交流,可以采取很多的方法。概括一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用口頭語言的方式進行交流,如描述、討論、電話、辯論等;另一類是用書面語言的方式進行交流的,如圖表、海報、圖畫、書信、照片、模型等方法。
四、討論使用各種交流方式的注意事項
在使用各種交流方式時要注意什么呢?
五、討論:如何選擇交流的方式?
六、作業(yè)布置:
收集材料,準備下節(jié)課的辯論會:對確診“為植物人”的病人,我們應該繼續(xù)治療,還是放棄?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如何選擇交流方式?
二、辯論會:
1、按觀點分組。
2、小組討論,磨合論據(jù)。
3、辯論
4、教師點評。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3
【教學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的第5課。學生通過前面四課的學習,探究了構成物體的材料、重量、體積大小對沉浮的影響,感受到在水中的物體有浮力存在。從本課開始,學生著重研究浮力問題,分析物體沉浮的秘密。第5、6兩課將引導學生從浮力和重力的的關系,解釋物體沉浮的原因。本課主要是學習用實驗探究浮在水面的物體、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測量方法;分析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課探究下沉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
2、懂得數(shù)據(jù)在分析解釋現(xiàn)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感受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會測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每小組)】:
小水槽(借用物體沉浮套件中的水槽,并在其外壁貼上容積刻度)、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3塊、彈簧秤、細線、滑輪(可借用簡單機械實驗盒中的滑輪)、小竹棒(長度略短于水槽的寬度)、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感受浮力:請同學們用手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注意體驗手的感覺。
2、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像泡沫塑料塊這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課題)
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1、出示用線系著的泡沫塑料塊:同學們已經(jīng)學過用彈簧秤測物體的重力,請測一測泡沫塑料塊的重量,并把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
2、此時的泡沫塑料塊一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畫下來嗎?
(學生試畫泡沫塑料塊的受力圖,拉力=重力)
3、猜一猜:讓泡沫塑料塊靜止在水面時,它的重量會相同嗎?
4、測量泡沫塑料塊靜止在水中的重力。質疑:是重力等于零嗎?
5、解釋: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上時,重力并沒有消失,而是與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時,浮力=重力。(貼圖示板畫)
三、測量上浮物體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1、再次用手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注意體驗手的不同感覺。
2.為什么把泡沫塑料塊按入水里突然松開手它就會快速上浮?(浮力遠遠大于重力)
3、當我們用手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既然浮力遠遠大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什么?能用彈簧秤測出來嗎?
4、看課本第13頁的示意圖,小組討論:“浮力=重力+壓力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引導學生認識熱會從較熱的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較冷的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式叫做熱傳導。
2.過程與方法:設計實驗觀察熱的傳遞方向和過程;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于熱是怎樣傳遞的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所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認識熱會從較熱的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較冷的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
◆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的傳遞方向和過程。
◆教學準備
熱水杯、鐵架臺、銅條、蠟燭塊、蠟燭、凡士林、試管夾、酒精燈、火柴、水槽、金屬圓片、石粉劑(或溫變教具)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一個燒杯,倒入熱水后,燒杯會產(chǎn)生什么變化?
導入課題:熱是怎樣傳遞的
二、探究
(一)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從一端到另一端
引導學生借助媒介,讓熱量的傳遞過程“看”得見。
老師出示兩種材料,(簡單介紹凡士林)任選一種進行實驗。
注意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
學生分組實驗并填寫實驗記錄單1:
。ń處熝惨、指導)
匯報交流。指名其中一組匯報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其余學生補充。
小結:熱在銅條中,從較熱的一端傳遞到較冷的一端。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知道保護礦物資源的重要性。
2、理解保護礦物資料的重要性。
知識與技能
明白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減減少。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
教學重點:
認識到礦物資源正在日益減少。
教學難點:
調查家庭,學校的資源消費情況。
教師準備:
教學掛圖(文本插圖)、影象資料、筆、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
1、師述:通過兩節(jié)課的觀察研究,我們認識了很多的礦物。
2、提出問題:舉例說明礦物巖石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3、先分小組交流,再全班師生共同交流。
4、教師歸納學生發(fā)言,并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二、認識礦物開采,了解礦物資源的緊缺。
1、討論題:礦物是怎樣被開采出來的'?
2、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師生互動研討)。
3、教師介紹礦物的開采過程(學生補充)。
4、繼續(xù)討論:如果礦物資源開采用完,將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5、學生討論,匯報,教師歸納小結。
6、分組討論:我們能為保護礦物資源做些什么?(學生相互交流意見,教師巡視傾聽)
7、教師歸納小結。
(四)拓展延伸。
1、繼續(xù)查閱有關礦物巖石的科普資料。
2、將有關“礦物巖石”標本的知識和教師,家長及同學課后交流。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
六、地球在公轉嗎
教學目的:
1、知道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公轉,公轉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
3、能和小組同學合作做地球公轉的模擬實驗,并認真觀察,收集證據(jù),進行記錄。
4、體會到科學家獲得證據(jù)的過程中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進步,能為科學家提供更為有力的證據(jù)。
教學重點: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公轉周期為一年。
教學難點:認識恒星的周年視差。
教學準備:記錄表,兩根木桿,一把木尺,小紙條,一個紅圓片(太陽),兩個藍色圓片(星星)。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地球在自西向東自轉,在自轉的'同時是不是還圍繞太陽公轉呢?
2、思考:怎樣知道地球是否圍繞太陽公轉?
3、小結:地球的確是在圍繞太陽公轉,公轉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證據(jù):
1、思考:在人們不能到天空中觀察地球的運動時,人們是怎樣認識地球公轉的呢?
2、提問:(在黑板上畫一地球運行軌道圖,在軌道外畫兩顆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轉,在公轉的軌道上觀察星星,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
3、模擬實驗。
(1)談話: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離地球近,有的離地球遠,如果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會隨著地球的運動而發(fā)生變化。我們可以用一個模擬實驗來研究這種變化。
(2)模擬實驗
、僦v解:在操場上畫一個圓圈,圓圈中放一個紅色小圓片,代表太陽;找兩個竹竿,上面分別貼上一個藍色圓片,分別代表星星,其中一顆星星離地球近,一顆星星離地球遠;在遠處的星星頂竿上掛一木尺,每隔10厘米貼一個記號;然后找一位同學代表地球,背對著圓圈做圓周運動(公轉),在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兩顆星的位置,并做好記錄
②學生到操場模擬實驗。
、郯褍筛窀头诺母h一些,再次觀察兩顆星的位置變化,并做好記錄。
4、交流匯報:
。1)當?shù)厍蚬D運動時,星星怎么運動?
。2)當?shù)厍蜻\動到A、B兩點時,星星的位置有什么變化?
。3)當星星離我們更遠時,位置又有什么變化?
。4)從這些現(xiàn)象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
5、認識恒星的周年視差
。1)閱讀P85頁資料,思考:為什么人們長期未能發(fā)現(xiàn)恒星的周年視差?
。2)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為什么能發(fā)現(xiàn)恒星周年視差?
。3)恒星周年視差為什么能證明地球在公轉?
三、整理歸納:
1、關于晝夜現(xiàn)象的解釋,我們保留哪一種?為什么?
2、地球是怎樣運動的?
3、小結:地球圍繞太陽自西向東公轉,一年為一個周期;在公轉的同時還圍繞地軸自轉,24小時為一個周期;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的同時,地軸始終時傾斜不變的。
板書設計:
地球在公轉嗎
公轉周期為一年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植物;
●學會用地下莖、根、莖繁殖植物;
●能夠利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種活一株植物。
知識與技能
●認識一些可以利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延續(xù)后代的植物;
●知道幾種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能夠堅持栽培好一株植物;
l體驗到創(chuàng)造生命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難點:聯(lián)系實際參與關于植物繁殖的中長期研究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資料(最好利用照片等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常見的可供營養(yǎng)繁殖的植物;月季、葡萄的枝條;土豆、大蒜頭;落地生根的葉;大麗菊、蒲公英的根;夾竹蘋果或蘋果樹等其他適合壓條法繁殖的植物(有條件的最好在學校的苗圃進行);枝剪、刀、草木灰等必要的工具材料。
學生準備:花盆或合適的替代品、土、剪刀、塑料袋、水、杯子;自帶的植物(可以不帶,選用教師提供的)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提問揭示課題:我們都知道把種子撒到地里可以長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種子可以繁殖嗎?(板書課題)
二、認識植物的營養(yǎng)繁殖。
1、提問:實際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外,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繁殖。你見過這樣的植物嗎?
2、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有關植物繁殖方式的資料,我們大家交流一下吧
3、學生分組交流,并把交流結果記錄在交流記錄表上。(小組內根據(jù)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教師指導了解學生搜集資料的情況)
交流記錄表:
植物名稱
繁殖后代的方法
各小組匯報交流結果
4、教師整理,在黑板上記錄。
5、引導學生歸納、認識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
根、莖、葉是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種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們剛才討論的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營養(yǎng)器官進行繁殖,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叫營養(yǎng)繁殖。(板書:根繁殖、莖繁殖、葉繁殖)
6、提問: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莖、葉
7、師生共同探討。
三、認識人工營養(yǎng)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壓條、用地下莖繁殖。
1、談話: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來繁殖,你有信心利用這樣的方法來培育一株植物嗎?
2、討論:你打算選擇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繁殖?
3、學生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4、談話:剛才大家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又適合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來培育的植物,也談了談具體打算怎么做的設想,可是大家的想法是不是對呢?老師課前查了一些資料,做了一個課件,我們一起來看看。
5、播放電腦課件。
講解:
有些植物,例如夾竹桃、葡萄等,把它們的枝條向下彎到地面,在挨著地面的部位用土壓埋;過些天,這根枝條被土壓埋的部位會長出根來;待根長比較多、扎得比較牢的時候,把已生了根的枝條剪下來,它就會長成一棵新的夾竹桃或葡萄。由于這種繁殖植物的方法必須用土把枝條壓埋,所以人們把它叫做壓條
有些植物,例如月季、天竺葵等,把它們的枝條剪下來,插進土里;過些天,這段枝條埋在土里的部位就會生出根來,逐漸長成一株新的朋季或天竺葵。這種繁殖植物的方法叫做扦插法(板書),“扦”也是插的意思。
有些植物的根比較粗壯,貯藏營養(yǎng)比較多,用它可以繁殖出新的植物,例如甘薯。春季,把冬季貯存的甘薯貯藏根放在溫暖、潮濕的地方;過幾天,在貯藏根上就會長出許多幼芽;再過些天,幼芽逐漸長大,長出莖和葉,把它們剪下來,便成為甘薯幼苗;把甘薯幼苗扦插在潮濕的土地里,便長成新的甘薯。
四、指導學生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談話:現(xiàn)在我們都已經(jīng)掌握了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來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我們就可以真正來試驗一下了。
2、學生栽種植物,教師巡視,適當指導。
4、教師小結
五、總結全課并布置作業(yè):
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回家種植一棵課堂上沒來得及做而自己有特別喜歡的植物,成活后帶來展示給我們大家看并進行介紹
板書設計:
14、植物的“分身術”
花
繁殖器官果實
種子——種子繁殖-—常見的繁殖方法
根
營養(yǎng)器官莖營養(yǎng)繁殖——特殊的繁殖方法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導。
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于熱是怎樣傳遞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怎樣傳導的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鐵架臺;銅棒、易拉罐、圓形鐵片、試管夾、凡士林、牙簽、黃豆、鑷子、蠟燭、打火機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老師這里有一個湯匙,你來摸一下它的柄,冷的還是熱的?
2.如果老師把湯匙放入熱水中,過一會兒,湯匙的.柄就會變熱,你知道它是怎樣變熱的嗎?誰來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學生初猜測
3.熱在物體中是如何傳遞的昵?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出示課題。
二、猜測
1.老師這里有三樣東西,(出示材料),在這三件物體上有編號為1、2、3的三個點,現(xiàn)在老師在這三個點之外的某一個地方加熱,你們認為熱可能是怎樣傳遞呢?
學生猜測
三、設計實驗方案
1.剛才說是還只是大家的猜想,要想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還需要實驗來驗證,你們認為我們還需要哪些材料。
生說,教師出示材料
2.介紹凡士林、牙簽、黃豆的作用
3.統(tǒng)計實驗材料選擇情況。
4.現(xiàn)在我們發(fā)揮集體的智慧,每組根據(jù)自己選的材料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5.匯報實驗方案
四、熱是怎樣傳遞的實驗
1.實驗前修改、完善方案
2.老師提出實驗要求
學生實驗
3.在實驗中大家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匯報
4.形成熱傳導的概念。
五、課后延伸
1.冬天時我們站在取暖器邊就能感覺到熱,這個熱是怎樣傳遞過來的呢?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的】
1、知道“地心說”和“日心說”的觀點及其內容。
2、認識到對同一種現(xiàn)象可能有許多不同的解釋。科學的觀點是建立在證據(jù)的基礎上。
3、對收集到的資料能進行批判和借鑒。
4、通過認識科學家對晝夜現(xiàn)象的解釋,修正自己對晝夜現(xiàn)象的認識。
【教學重點】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
【教學難點】認識科學觀點和證據(jù)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有關“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圖片、課件及文本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我們通過實驗已經(jīng)知道,教科書上提出的四種假設有可能使地球上出現(xiàn)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對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人類經(jīng)歷了怎樣的認識過程呢?
2、、閱讀教科書,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
二、認識“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及其證據(jù):
1、全班交流:托勒密的“地心說”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他怎樣解釋他的'觀點?你怎樣看待他的觀點及其解釋?他的觀點能解釋晝夜現(xiàn)象的成因嗎?
2、全班交流:哥白尼“日心說”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他怎樣解釋他的觀點?你怎樣看待他的觀點及其解釋?他的觀點能解釋晝夜現(xiàn)象的成因嗎?
3、討論交流:“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日心說”是怎樣反駁“地心說”的?“日心說”的證據(jù)充分嗎?
4、思考:如果按照這兩種觀點來做模擬實驗,都能發(fā)生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嗎?
三、修正自己的觀點:
1、小組交流:根據(jù)以上的資料,我們對晝夜現(xiàn)象的解釋有什么變化?
2、全班交流:要排除哪一種解釋?保留哪一種解釋?為什么?
板書設計:
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地心說日心說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收集調查各種有關橋的資料,了解橋的歷史、種類、功能、造型、結構等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參與橋的文化的傳承。
(2)通過觀察、回憶橋的特征,收集各種廢舊的材料,利用剪、折、挖、捆、搭建等多種方法,運用對稱、節(jié)奏等組合原理創(chuàng)作一座造型美觀獨特、功能強而適用的橋。
(3)了解常見的橋的特點,知道不同的橋在工農業(yè)和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拱形橋承受力最大,是最結實的一種橋。
2、情感目標:
欣賞講述收集來的橋的資料與圖片,并能對自己對他人設計的'橋進行合理性的評述,并且課后寫出自己的感受。
3、能力目標:
(1)通過欣賞中外名橋,體會橋的造型美,并感受人類創(chuàng)造的偉大;通過課前的調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師準備:各種類型的橋梁圖片課件、拱形瓜皮、鉤碼。
學生準備:方便筷子、膠帶、厚書、搜集有關橋梁的圖片和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
我國橋梁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為了戰(zhàn)勝大自然設置的交通障礙,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艱苦的勞動,在江河上架設了無數(shù)座千姿百態(tài)的橋,給人們的出行、交通帶來了便利。你看,我國人民在橋梁建筑方面的貢獻多大。。ㄕn件出示我國古代橋梁的圖片)
2、橋梁分類
(1)課件介紹趙州橋、錢塘江大橋、金門橋、立交橋、鐵索橋、木橋等國內外著名大橋。
。2)讓學生說出把橋進行分類,可以有哪些標準。(按材料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
。3)你能說出橋不同的類型和不同的作
3、比較它們的堅固程度。
。1)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建橋?需要哪些材料?注意些什么?怎樣比較三座橋的堅固程度?
(2)課件出示實驗要求
。3)學生制作.
(4)學生展示橋梁并測試承重。
。5)組織學生研討:為什么三座橋的承受力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前兩課所學的知識解答。
(6)學生匯報,課件出示實驗結論
4、總結
。1)教師出示瓜皮拱,向學生介紹下節(jié)課任務。
。2)你認識哪幾座具有代表性的橋梁,記下它們的名字,了解這些橋梁的類型、建造歷史、所在位置和橋梁特征。
板書:
梁橋
建橋梁 : 拱橋
吊橋
反思:
本節(jié)課自我感覺不太成功,缺點很多。第一、緊張。本來在橋梁類型介紹后應該是橋梁的分類,結果這個環(huán)節(jié)被忘掉。第二、課件出示的不夠及時,橋梁分類的總結課件和后來的橋梁實驗結論的課件出示的都不及時。第三、實驗指導不夠到位。在這之前,用一節(jié)課來指導學生先做橋梁了,但是真的聽課時,效果沒有預期的好?傊,還是自己準備不充分。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1
學習目標
1、能說出實驗步驟,根據(jù)步驟進行實驗。
2、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能說出從煤中的提煉物。
3、能認識到礦物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樹立珍惜保護資源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導實驗結論。
實驗準備:
試管架、試管、酒精燈、試管夾、試管塞、導管、棉絮、純凈煤塊。
設計思路:
通過課文文本的學習,學生了解了煤的用途及形成過程,知道它們是極其珍貴的能源,煤們是地球母親賜給我們的禮物,我們應珍惜它,合理開發(fā),使這些能源更好的造福于人類。結合當前的污染天氣情況,特別是鄉(xiāng)村冬季取暖用劣質高硫煤的對空氣的影響,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加深學生對煤的認識,增強學生節(jié)約能源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
創(chuàng)新之處:
在準備實驗器材過程中,由于沒有專用帶玻璃管的試管塞和與之配套的試管。多次試驗后,用滴管去掉膠帽代替玻璃管,用電鉆把試管塞鉆大,鏈接試管、試管塞、滴管(尖頭向外,有利于收集煤氣,燃燒時便于觀察)。試驗后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
復習課文文本內容,煤的分類、開采和提煉物。
出示實驗器材
出示試管架、試管、酒精燈、試管夾、試管塞、導管、棉絮、煤塊
介紹器材及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試驗
教師演示器材的組裝過程,并進行演示實驗。
煤的分離實驗
在試管內裝入一定量的純凈煤,在試管口放點棉花,用帶玻璃管的試管塞將試管口塞住。
在酒精燈上加熱試管,直到試管里的煤發(fā)紅。
把點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處,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學生組裝實驗器材。
實驗現(xiàn)象
當把點燃的火柴放在玻璃口處時:產(chǎn)生藍色的.火焰,說明有煤氣產(chǎn)生。
實驗過程中,試管里的棉花:有黑色粘稠的油狀物產(chǎn)生,說明有煤焦油的產(chǎn)生。
實驗結束室,試管里的煤燃燒后產(chǎn)生的碳狀物,這是焦炭,
其他發(fā)現(xiàn):試管壁也有少許黑色油狀物
解釋:煤在加熱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煤氣、煤焦油和煤炭。
五、填寫實驗報告單。
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教師適時指導。
六、板書設計:
煤的分離實驗
煤氣
煤焦油、節(jié)約能源
煤焦炭、保護環(huán)境
瀝青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輕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務的方法,認識一些常見的簡單機械,知道可以利用它們提高工作效率。
2、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組合作探究,樂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了解簡單機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學準備:圖釘 磁鐵 小鐵片 繩子 木板 釘錘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談話:歡迎同學們度假歸來。過了一個年大家都精神抖擻,有些同學又長胖了不少啦。同學們都大一歲了,看看是不是也長高了、長力氣啦?老師想選幾個同學先來玩玩掰手腕比賽,看看誰的力氣大?
2、掰手腕比賽:
選三至五組同學進行比賽,請大家留意觀察他們是怎樣玩這游戲的,(看看新一年回來大家的觀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強了),誰贏了?為什么能贏?
。ㄍ瑢W評判)
老師參與比賽:(1)先是懸腕進行比賽:請同學們觀察點評。
。2)找個支點進行比賽:請同學們點評。
3、認識簡單機械:
有了支點,我們可以借力,或者說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整個地球撬起來。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科學原理。我們把這種借助支點省力的原理稱作杠桿原理。杠桿是簡單機械之一。簡單機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們是怎樣幫助人們工作的?是怎樣提高工作效率的`?
4、 拔圖釘比賽:
設計方法:盡可能多地設計出省力的方法,看誰拔得快。
方法:手拔磁鐵吸出來 用小鐵片撬
體驗使用機械和不使用的區(qū)別(不使用機械會手痛,感覺很用力,使用機械感覺很輕松,省力。)
討論:人們還使用那些簡單機械來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授
1、 簡單機械的應用
出示任務:我們怎樣才能輕松省力的完成任務?
將油桶送上臺階
將桶蓋打開
將泥桶送上房檐
將谷物磨碎
分組討論、交流(使用各種機械,也有同學會說到機械的組合使用。)
小結:杠桿、斜面、滑輪、輪軸都是簡單機械。
2、 簡單機械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圖片(看書中插圖):我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們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簡單機械?
小組討論:將自己找到的簡單機械與同學交流
全班匯報交流
3、 動物的省力“工具”
動物身體上的那些器官或結構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細觀察,比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
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同學交流。
啄木鳥:杠杠、斜面
蜘蛛、螞蟻:杠桿
虎:斜面
板書設計:
課后小結:
1、掰手腕活動讓同桌為一組進行比賽,全員參與,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用力的不同。比賽分兩次,一次是懸腕,一次是支撐桌面,強調用腕力而不用臂力,體會兩次不同比賽腕力的不同感受,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有支點,可以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認識簡單機械的概念、認識杠桿。
2、活動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圖下面寫出簡單機械的名稱,再小組討論匯報。效果會更好。使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學會小組合作交流。
3、吊車一圖可參考課本第11頁分解圖認識,只要簡單講講就行了,具體的到講第三課的時候再詳講。
2、撬棍的學問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杠桿的特點和作用,以及對各種杠桿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
2、 通過實驗,找出使杠桿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
3、 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杠桿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找到杠桿上的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
保持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簡單機械實驗盒 鉤碼 各種重物 平衡尺 天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問:要幫助阿基米德實現(xiàn)他的設想,我們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條件?
二、新授
1、杠桿三要素。
生討論回答:支點、長棍、用力點。
師:由此可見,要使木棍成為杠桿必須滿足三個要素:支點、動力點、阻力點。
1、 將重物抬起來
師:根據(jù)大家的討論結果,想辦法利用繩子和木棍制作一種簡單機械,將重物輕易的抬起來。
學生實驗制作,記錄。
匯報交流。
交流小結:實驗中能繞一個支點旋轉的棍子就成為杠桿。
認識杠桿的三個點:動力點、支點、阻力點。
在自己的記錄表中標明杠桿的三個點。
2、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出示杠桿尺,簡單介紹。
提出探究任務:怎樣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小組討論,涉及探究的方法過程并簡單記錄。
匯報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第二課時
小組實驗并記錄,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記錄,能發(fā)現(xiàn)杠桿尺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嗎?
小結:規(guī)律 阻力X 阻力臂 = 動力X 動力臂
3、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再次實驗,完成以下任務:
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如果物體很輕,怎樣才能很容易的將它抬高?
實驗中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學生實驗并用圖畫記錄實驗結果。
4、 尋找生活中的杠桿
討論: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桿,它們的杠桿三點在那?
蹺蹺板蒜夾壓汁器 夾子等
討論分析:剪刀、船槳、高爾夫球桿用到了那種杠桿?
5、拓展:
。1) 幫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幫阿基米德設計一個能抬起地球的裝置,并劃出簡圖。
。2) 閱讀“科學在線”,認識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3) 設計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簡易天平。
板書設計:
2、撬棍的學問
阻力X阻力臂 = 動力X 動力臂
教學后記:
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杠桿的三要素讓學生從實現(xiàn)阿基米德的設想中去探究發(fā)現(xiàn);杠桿怎樣保持平衡也要讓學生先思考,作出假設、設計出實驗方案后再實施實驗。使探究的整個過程完整有序。
省力杠桿放在探究保持杠桿平衡后面,讓學生在探究中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拓展學生思維,又可以省時。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1、認識常見的礦物。
2、認識一些礦物對礦物分類。
知識與技能:
1、按一定的分類標準對礦物分類。
2、知道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
3、知道礦物在顏色、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用科學眼光和探究精神了解發(fā)現(xiàn)我們大自然中的礦物。
教學重點:
認識礦物的性質。
教學難點:
區(qū)分透明與半透明的礦物。
教學準備:
花崗巖、放大鏡、《科學材料袋》、紙、彩筆、礦物、食鹽、掛圖、巖石標本、小刀、銅鑰匙、玻璃。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花崗巖的礦物組成。
1、提出問題:通過觀察誰能說一說,花崗巖有什么特點?
2、學生觀察,教師引導。
3、提出要求:A、用放大鏡觀察花崗巖。B、把你新的發(fā)現(xiàn)用彩筆繪出來。
4、學生分組觀察(畫圖描述花崗巖顏色,顆粒等方面的'特點)
5、學生代表發(fā)言,師生共同交流。
6、歸納:花崗巖中有白色、肉紅色、黑色的顆粒。
7、教師用科學術語解讀:“花崗巖”
(二)認識常見的礦物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礦物巖石標本,學生分組觀察。
2、問題:你們看到的是什么礦物?
3、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補充。
4、教師巡視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礦物標本。
5、教師發(fā)問:“你知道哪些礦物?”
6、學生發(fā)言,教師歸納。
第二課時
(一)觀察研究礦物的特征
1、師述:現(xiàn)在各小組討論,還想從哪些方面來認識礦物?各組拿出方案。
2、學生分組制定觀察礦物性質的方案,教師巡視引導并參與討論。
3、學生代表介紹本組探究方法。
4、教師評價并引導,修改造作細則。
5、教師巡視,學生向由探究并及時交流。
6、教師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銅鑰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來判別礦物的硬度。
(二)交流礦物的性質。
1、分小組匯報各自的探究成果。
2、組織學生互相和補充。
3、教師評價和小結。
(三)了解礦物的用途。
1、教師提問: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礦物?
B、工農業(yè)生產(chǎn)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礦物?
2、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3、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介紹。
(四)總結
1、學生代表(以小組為單位)談學習收獲和對自己的評價。
2、作業(yè):查閱有關“礦物巖石”的科普資料。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4
第2課水的蒸發(fā)和凝結
(教材P61~62)
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
水的蒸發(fā)和凝結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熱量后,會發(fā)生形態(tài)變化。
2.知道水的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成水的過程中有吸熱與放熱現(xiàn)象。
3.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水的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成水的實例。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運用以往的經(jīng)驗,對新的問題提出假設。
2.能夠制訂比較完整的實驗計劃,開展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高低關系的探究活動。
3.能夠設計實驗,開展水蒸氣凝結的探究活動。
4.能夠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霧、雨、雪、露、霜、雹等天氣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樂于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對物態(tài)變化有探究興趣。
2.尊重探究的證據(jù),提出正確的觀點,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形成判斷。
3.在進行多人合作探究時,能夠有效溝通交流。
4.養(yǎng)成在探究中、數(shù)據(jù)中、實踐中找到支撐觀點的證據(jù)的能力。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知道氣溫變化影響了人類、動植物的生活和生存。
2.關注人類一些行為會使地球變暖,從而影響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制訂比較完整的實驗計劃,開展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高低關系的探究活動。
難點:理解水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過程中的吸熱與放熱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燒杯、酒精燈、火柴、三腳架、石棉網(wǎng)、鐵架臺、溫度計、溫度計夾子、清水、滴管、電子秤、護目鏡、濕布、干布、冰塊、食鹽、計時器、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聚焦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61廚房里燒水、室外晾衣服和浴室鏡面的圖片。)這三幅圖分別描述了哪些現(xiàn)象?(預設:水沸騰變成了水蒸氣;
水蒸發(fā)變成了水蒸氣;水蒸氣凝結成了小水珠。)
2.揭題: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水蒸發(fā)成水蒸氣、水蒸氣又凝結成水的現(xiàn)象。水和水蒸氣的互相變換與什么因素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水的蒸發(fā)和凝結。(板書:水的蒸發(fā)和凝結)
【設計意圖】用圖片呈現(xiàn)一些生活場景,讓學生回憶水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的'現(xiàn)象,了解學生對水形態(tài)變化的前概念,引導學生思考水和水蒸氣的互相變換與什么因素有關,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探索環(huán)節(jié)。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生活中的水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現(xiàn)象
1.提問:你們還觀察到生活中的哪些水蒸發(fā)、水蒸氣凝結的現(xiàn)象?(預設:拖完地不久后,地板上殘留的水就干了;濕手放在烘干機下,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從冰箱中拿出的冷飲,在空氣中放一會兒,瓶壁上會出現(xiàn)水珠;……)
2.追問:水一般在什么情況下蒸發(fā)快?(預設:溫度比較高的時候;有風的時候。)水蒸氣一般在什么時候凝結?(預設:溫度降低的時候;遇到冷的物體的時候。)
3.過渡:你們認為水蒸發(fā)、水蒸氣凝結與什么有關?(預設:溫度。)大家都認為溫度與水的蒸發(fā)以及水蒸氣的凝結有關,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
探索二:探究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高低的關系
1.提問:你們認為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有著怎樣的關系?(預設:水溫越高,水蒸發(fā)越快。)如何比較水蒸發(fā)的快慢呢?(預設:取相同質量的水,放置一段時間后,稱量剩余水的質量,剩余水的質量越小,說明蒸發(fā)得越快。)
2.交流:請大家分組討論并設計實驗,驗證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的關系。(教學提示:引導學生從實驗器材、實驗方法和實驗注意事項三個方面討論。)
3.活動: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實驗幫助卡。
4.小結: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水蒸發(fā)得越快。
探索三:觀察水蒸氣的凝結現(xiàn)象
1.過渡:探究了水的蒸發(fā)現(xiàn)象,接下來,我們將觀察水蒸氣的凝結現(xiàn)象。
2.活動: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實驗幫助卡。
3.講解:向冰塊中加入食鹽,可以加快冰塊的熔化,加速降溫,使燒杯內外的溫度相差越來越大,因而水蒸氣凝結成的小水珠越來越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經(jīng)歷“觀察現(xiàn)象—推測原因—設計實驗—探究驗證”的過程,并通過觀察和測量,使學生深刻感受水的形態(tài)變化與溫度的關系。
研討匯報
拓展與小結
1.提問:(教學提示:出示云、霧、霜、雪、露等圖片。)自然界中水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這些現(xiàn)象大家都有親眼見過嗎?(預設:大部分見過;沒見過霜;……)
2.布置任務:這些現(xiàn)象都是水在自然界發(fā)生三態(tài)變化而產(chǎn)生的,但它們具體是怎樣形成的?與水蒸氣的凝結有關嗎?請大家課后自主探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本課所學知識進行課后拓展,使學生對自然界中水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tài)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上一課中,學生觀察到水加熱到100
℃時會沸騰,形態(tài)由液體轉變?yōu)樗魵?墒窃谏钪校瑴囟葲]有達到100
℃的水也能轉變成水蒸氣,還能看到水蒸氣凝結成水。因此,本課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有關水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的現(xiàn)象,并推測其中的原因,使學生對本課的內容產(chǎn)生思考。然后通過合作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觀察水凝結的現(xiàn)象,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水的形態(tài)變化與溫度的關系。
課后作業(yè)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指導通過閱讀有關資料初步了解的構成及其功能。培養(yǎng)他們科學用腦的良好習慣。
2、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來進行初步人體科學的探究活動。
教學準備:
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圖,人體神經(jīng)傳導信息圖,人腦外形圖(或人腦模型),人腦功能示意圖(或使用相應的投影片、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談話: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人體的哪些器官,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2、天氣漸漸變暖了,被稱為“四害”之一的蚊子又漸漸多起來,干擾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你發(fā)覺被蚊子叮咬時,你會作出什么反應?
3、做一做這一反應過程,討論一下你是怎樣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這一反應的?這一反應過程是靠人體的哪些部分來指揮和協(xié)調的?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構成和作用。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認真觀察人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圖。
(2)討論:你通過閱讀知道了哪些知識?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
。3)出示“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掛圖或投影片,讓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學生自由發(fā)言,并根據(jù)學生匯報所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解決)
。4)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
2、指導學生認識神經(jīng)傳遞信息的特點。
。1)學生分組實踐:去拿桌上的蘋果(或鋼筆),說一說從看到拿的過程。[先是眼看到蘋果,并把這個信息由視神經(jīng)(傳入神經(jīng))傳入大腦,腦決定“去拿這個蘋果”,這個命令由傳出神經(jīng)傳到手上的某些肌肉,這些肌肉收縮,這樣就伸手拿到蘋果了]
。2)計算一個1.4米高的人,光腳無意踩上一燃著的煙頭所作出的反應過程要用多長時間?
(3)討論并匯報:神經(jīng)傳遞信息的特點,一是單向傳遞,分傳入神經(jīng)和傳出神經(jīng)兩種;二是速度快,100米/秒。
3、指導學生認識腦的構造及大腦各部分的功能。
。1)觀察:課文上腦的外形圖(或掛圖、人腦模型)。
。2)討論:①人腦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②大腦各部分有哪些功能?
(3)匯報并歸納小結:人腦中有大腦、小腦、腦干,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稱為左腦和右腦,大腦(對照大腦各部分機能圖)中各部分的分工不同,不同部分分別管理書寫、運動、感覺、視覺語言(閱讀)、聽覺、視覺、識別等,但分工不是絕對的,更多的是各部分協(xié)同工作,共同完成復雜的任務。
。4)根據(jù)大腦各部分機能在插圖上的相應位置認識大腦各部分的功能。
4、對學生進行腦的衛(wèi)生保健知識教育。
。1)閱讀課本第25頁。
。2)討論:根據(jù)大腦的活動規(guī)律,談一談我們如何進行科學用腦?(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注意休息,保證睡眠,每天不少于9~10小時;二是不連續(xù)很長時間做一種工作,而是要交替進行各種工作;三是經(jīng)常用腦,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大腦反應靈活。)
課后感受:學生對腦的結構與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8-26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1-25
五年級科學下冊浮力教案11-17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精品]06-02
(精華)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6-02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優(yōu)選]06-02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24篇03-03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篇03-03
五年級科學下冊的教案(精選15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