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幼兒園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操作活動感知長度守恒的實際意義。
2.能夠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正確判斷物體長度的守恒。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二、活動準備
毛線、精細不同的紙棒、《操作冊》
三、活動準備
1.導入活動
復習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精確測量。
2.基本部分
A.感知、比較直線與曲線的方法。
a.提問:“怎樣知道這條直的線段和彎的線段是一樣長還是不一樣長的呢?”請幼兒自由發(fā)展意見。
b.教師將曲線拉直與原有的直線一端對齊進行比較,感知他們是一樣長的。
c.教師用直尺測量兩條線段,請幼兒從測量結果的比較中感知兩條線段是等長的。
d.教師再依照曲線的'形式將直線擺成曲線狀與原來的曲線進行比較,感知它們是一樣長的。
B.實物操作感知長度守恒。
a.請幼兒每人取一根長度相同的毛線相互比一比、說一說它們是怎樣的。
b.請幼兒分別將自己的毛線擺成各種不同的形狀,說一說這根毛線和原來的一樣長嗎?和好朋友的還是一樣長嗎?
c.引導幼兒不斷變化造型,感知無論形式不同但長度都是相同的。
C.排除顏色、粗細、擺放形式的干擾感知長度的守恒。
將長度相同但其它屬性不同的線段讓幼兒進行比較,看長度是否相同。
3.結束部分完成《操作冊》P30
幼兒園教案2
科學意圖:
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發(fā)現(xiàn)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自己實驗,自己觀察,自己發(fā)現(xiàn)。讓孩子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適合班級:
小、中、大班
材料準備:
塑料瓶、彩色圖釘、硬吸管(或筷子)、橡皮筋。
制作方法與步驟:
(1)在塑料瓶體上剪出一個方形或圓形。
(2)在塑料瓶的底部和瓶蓋的上面分別釘上3個彩色圖釘。
(3)將硬吸管切割為合適的長度,粘貼在瓶子上部,使橡皮筋不會緊靠瓶子。
(4)把橡皮筋纏繞在圖釘上,調整成不同的松緊程度,以形成不同的音高。(見“皮筋吉他圖1”)
實驗操作:
幼兒用手撥動皮筋,會聽到不同音高的聲音。
教師指導建議:
● 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橡皮筋發(fā)出的聲音是否一樣。
● 引導幼兒再加上一根硬吸管,使橡皮筋分成長度不同的兩部分,分別撥動橡皮筋的兩部分,傾聽聲音的變化。(見“皮筋吉他圖2”)
拓展與替代;
◆ 用紙盒、鐵盒、木盒等制作皮筋吉他自由演奏。
◆ 有條件的幼兒園請吉他手為幼兒演奏,感知吉他的發(fā)聲原理。
小知識
吉他是靠琴弦的.振動發(fā)音,可以用手按和弦來控制琴弦的長度。琴弦的長度不同聲音也就不同。當我們演奏橡皮筋吉他時會感知到:橡皮筋繃得越緊,橡皮筋越短,振動的頻率越高,發(fā)出的音調也越高;反之,橡皮筋繃得越松,橡皮筋越長,振動的頻率越低,發(fā)出的音調也越低。
活動反思:
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注重幼兒的探索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在教學活動中,一步一步激發(fā)幼兒嘗試探索的欲望,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在這次活動中,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親身經(jīng)歷真實的研究過程,讓幼兒真正地作科學。
幼兒園教案3
一、設計意圖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為核心的一種創(chuàng)造教育活動,每個幼兒都有創(chuàng)造的潛力,同時又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jīng)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兒為本。我在設計中班美術活動《魚,變變變》時,整個思路就是以這兩點為依據(jù)。魚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對于魚的外型特征幼兒已相當?shù)牧私夂褪煜,我能從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繪畫發(fā)展水平出發(fā),以幼兒發(fā)展為本,充分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體,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充分調動幼兒的繪畫熱情和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創(chuàng)設“小魚不見了”的問題情境勾起幼兒強烈的好奇,激發(fā)幼兒探索及創(chuàng)作的欲望。并運用多種繪畫材料、工具及載體,通過用蠟筆和水粉間的常用又獨特的組合方式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引導幼兒自主創(chuàng)造,表達自己的意圖及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讓幼兒盡情地表現(xiàn),畫出自己喜歡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個性的魚,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在教學方法上利用直觀教學和幼兒操作法相結合。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蠟筆和水粉筆組合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體驗“變魚”過程帶來的快樂。
2、養(yǎng)成良好的作畫常規(guī)。
活動準備
。薄⑺、毛巾、水粉筆、一次性桌布、蠟筆、手套等
。、畫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圖一張、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律動進場
指導語:今天讓我們坐上潛水艇去海底探險吧!來,準備好了嗎?出發(fā)吧。ㄓ變焊蠋熉犚魳纷鱿鄳膭幼鬟M場,坐成半圓形)
2、來到范畫前,引導幼兒猜測
師: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魚都去哪兒了?
3、出示水粉筆
這是一只魔術筆,它一定知道魚躲在哪里?
魔術筆粘上顏料涂在紙上,魚就出來了。
二、基本部分
。、請個別幼兒嘗試作魚
師:真神奇,我們也來試試好嗎?(請個別幼兒上來涂顏料)
。病⑿〗Y,作畫練習的過程。
。、全體幼兒操作
師:好玩嗎?你們想不想要變這樣的魔術?
4、提出操作要求
。ǎ保┰谧凈~前先要用淡色的蠟筆畫出自己喜歡的魚和水草,魚要畫得多些,畫的重些。
。ǎ玻┊嫼敏~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筆涂上顏料就可以了。
。ǎ常┰谕可珪r水粉筆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顏料會流出來。
。ǎ矗┍3肿烂婧鸵路鹊母蓛,手臟了要及時擦干凈。
。、幼兒分散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部分
。薄⒃u析
師:請動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潛水艇去觀察水里的魚,老師指出有特色的魚和幼兒一起分享,這魚漂亮嗎?為什么?
。、開潛水艇離開教室
師:小朋友變出了這么多的魚,我們把自己的作品帶到教室里,讓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課后反思
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美術活動,本次教學活動讓我最感欣慰的應該是:這是真正屬于幼兒自己的繪畫活動,真正體現(xiàn)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整堂課環(huán)節(jié)思路清晰流暢,形式新穎,真正體現(xiàn)幼兒為主體這一教學宗旨。
幼兒園教案4
學習目標:
。1)同時的相對性
(2)運動長度的收縮
。3)時間間隔的相對
學習重點難點:
從“同時”的相對性得出運動長度和時間間隔的相對性
導讀:在經(jīng)典物理家的頭腦中,如果兩個事件在一個參考系中看來是同時的,在另一個參考系中看來也一定是同時的,但是如果接受愛因斯坦的兩個假設,我們會得出“同時是相對的”這樣一個結論.
學習過程:
B一、“同時”的相對性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例分析,來看看經(jīng)典物理和相對論對同時的理解有何不同。
車廂長為L,正以速度v勻速向右運動,車廂底面光滑,現(xiàn)有兩只完全相同的小球,從車廂中點以相同的速率v0分別向前后勻速運動,(相對于車廂),問(1)在車廂內的觀察者看來,小球是否同時到達兩壁?
分析:在車上的觀察者看來,A球經(jīng)時間tA==B球經(jīng)時間tB==因此兩球到達前后壁。
在經(jīng)典物理學家看來,同時發(fā)生的兩件事在任何參照系中觀察,結果都是同時的,兩球也應同時到達前后壁.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結論。
如果把上述事件換成兩列光的傳播,情況如何呢?
在車上的觀察者看來,閃光同時到達前后壁,在地上的觀察者看來,閃光先到達后壁.
這是為什么呢?
根據(jù)愛因斯坦相對性原理,在不同參考系中一切物理規(guī)律都是相同的,這里勻速運動規(guī)律也一樣,據(jù)s=ct得t=,車上觀察者看來s相同,c也一樣,所以t相同,而對地面的觀察者,光向后位移s小(參見課本圖15.2-1),而光速仍然不變,所以向后運動光需要較短時間到達后壁。
分析得不錯,由此看來,根據(jù)愛因斯坦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我們自然會得出“同時是的”這樣一個原理,也就是說,在一個參考系中看來“同時”的,在另一個參考系中卻可能“不同時”。
那么為什么我們平時不能觀察這種現(xiàn)象呢?
B2.長度的相對性
請大家看課本圖15.2-3,地面上的人看到桿的M、N兩端發(fā)出的光同時到達他的眼睛,他讀出N、M的坐標之差為l,即地上的觀察者測到的桿長。請大家考慮車上的.觀察者是同時看到N、M兩端的閃光嗎?
不是同時看到,他看到N端先發(fā)出光,而M端后發(fā)出光。
原因:他認為地上的人觀測的長度就是投影圖中的N、M′間距,地上觀察者讀短了。因此車上觀察者測量的長度l0比地上觀察者測量的長度l長,即l>l0。正是因為同時的相對性導致了長度的相對性。
嚴格的數(shù)學推導告訴我們l′和l之間有如下關系:
l=
由式可見總有l(wèi)<l0。
一個桿,當它沿自身方向相對于測量者運動時,測量者的測量結果如何?
若桿沿著垂直自身方向相對測量者運動呢?
如果一個人在地上量好一根靜止桿的長度是l0,他將這根桿帶到以0.5c速度運動的飛船上,坐在飛船上測量這根桿的長度又是多少?
應該是l0,可以從公式l=l0求出。
這個結論對嗎?為什么?
B3.時間間隔的相對性(此部分內容請重點看課本101頁)
根據(jù)公式,通過一定的數(shù)學推導可以得出:Δt=
式中是與滴管相對靜止的觀察者測得的兩次滴下墨水的時間間隔,習慣上用希臘字母表示。于是上式寫成
Δt=
從上式可以發(fā)現(xiàn)哪一位觀察者感覺時間長?
上式具有普遍意義。下面請大家計算一個問題。
B一對孿生兄弟,出生后甲乘高速飛船去旅行,測量出自己飛行30年回到地面上,乙在地面上生活,問甲回來時30歲,乙這時是多少歲?(已知飛船速度v=c)
A4.時空相對性的驗證
。1)1941年美國科學家和研究了在不同高度統(tǒng)計了宇宙線中μ子的數(shù)量,結果與相對論的預言完全一致。
。2)宏觀的證據(jù)是年的銫原子鐘的環(huán)球飛行,實驗結果與理論符合得很好。
A5.相對論的時空觀
。1)經(jīng)典物理學家認為時間和空間是而存在的,是的,時間與空間之間聯(lián)系。相對論則認為時間與空間之間與
有關,是的。
。2)相對論更具有性,經(jīng)典物理學可作為相對論在時的特例,但它在自己的適用范圍內還將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反思小結:
15、2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檢測卡
一、“同時”的相對性
1、對于運動的火車上同時發(fā)生的兩個事件,對于就不是同時的
2、地面上同時發(fā)生的兩個事件,對于運動的也不是同時的
二、長度的相對性
一條沿自身長度方向運動的桿,其長度總比桿靜止時的長度
相對論長度收縮公式:l=
三、時間間隔的相對性
Δt=
四、課本問題與練習
B1、
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
幼兒園教案5
活動目標:
1、愿意將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不獨占、爭奪玩具。
2、在玩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輪流、一起玩、交流玩的方法。
3、體驗與同伴玩玩具的歡樂和情趣。
活動準備:
好玩的新玩具、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使幼兒明白玩具大家玩,不獨占、不爭奪。
(1)出示新玩具,引起幼兒興趣,并讓幼兒玩玩具,教師觀察。
(2)針對活動中幼兒出現(xiàn)的.矛盾,引導幼兒討論、感受到獨占、爭奪玩具會帶來不愉快。
2、鼓勵幼兒與他人一起玩玩具,共同分享,并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啟發(fā)幼兒想辦法:一種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興,能夠怎樣玩?
輪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交流玩。
。2)聽故事,進一步感受輪流玩,能讓大家都歡樂的情緒體驗。
教師提問:小龍開始怎樣做的?和;之后又是怎樣做的?小龍為什么玩的異常高興?
。3)小姐: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愛玩,你玩玩、我玩玩,不爭也不搶,大家都開心。
3、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說說:換面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樣玩玩具的?你喜歡誰?為什么?請你在圓圈里給會與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小朋友打√。
幼兒玩玩具,鼓勵幼兒進取常識輪流玩、交換玩的方法,體會一個人玩和大家玩的不一樣感受。
幼兒園教案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參與游戲,感知不同材料的特點。
2.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材料
摸箱(特征:橘黃色、只有一個觸摸口的封閉箱,內放各種不同質地、顏色、形狀的玩具)。
活動效果
漂亮的摸箱進入感知活動區(qū)后,并沒有引起孩子們很大的關注,只有個別幼兒偶爾會蹲下來看一看,但不動手。我很奇怪,會不會是位置放的不合適,孩子看不到,才沒有人玩兒呢?我把摸箱從玩具柜的下層移至到上層。經(jīng)過一段時間觀察之后,仍然不見幼兒按照老師預計的方法去玩兒。為了引發(fā)幼兒的興趣、了解其中的問題,我決定親自參與幼兒的游戲。
當我坐在游戲區(qū)中擺弄摸箱時,從我身邊經(jīng)過的佳依立刻被箱子里嘰里咕嚕的聲響吸引過來,好奇地望著我,隨后李昂、默嵐、思蒙也圍了過來。
“這里面放著什么呀?”李昂忍不住第一個發(fā)了問。
“里面有什么呀?”其他幾個人也七嘴八舌地附和著。
“猜猜看,里面會有什么?”我故作神秘地反問道。
“不知道!”大家邊搖頭邊笑著說。
“要不你們來試試?”我鼓勵他們。李昂一聽立刻沖過來,把手伸進了觸摸口?粗畎阂话炎コ鲆粋插片和海綿球,大家都興奮得跳了起來,幾個膽子大的孩子爭先恐后地想試一試。他們圍著摸箱高興地玩著,一邊玩兒一邊還交流著自己的感受。我正與他們沉浸在快樂中,卻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孩子站在一旁看著,絲豪沒被我們吸引。
“嘉欣,你也來玩兒會兒?”聽見我的招呼,嘉欣慢慢地走過來,小心翼翼地向摸箱伸出手去。過了一會兒,他的手突然停止了摸索,渾身顫抖了一下,手也立刻抽了回來。
我不解地問他:“怎么了,嘉欣?”
“里面有個東西咬我了。”嘉欣撅著小嘴說。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終于找出了那幾個駐足不前的孩子不玩摸箱的真正原因――怕摸箱不安全。
活動反思
在投放材料之前,我設想過許多的“可能”:比如這一時期的幼兒對色彩鮮艷、有聲響、會動的`物品感興趣,會主動玩兒摸箱,也有可能他們會拿著摸箱好奇地問這問那,或者他們會爭著拿摸出來的東西給我看等等?墒聦嵣,我設想的這些情景都沒有出現(xiàn),卻引起了部分孩子的恐懼,這讓我發(fā)現(xiàn)了傳統(tǒng)摸箱對于低齡幼兒的不足之處――它的全封閉性。
全封閉的摸箱給大一點的孩子帶來的可能是神秘感,會誘發(fā)他們去探索。而對于經(jīng)驗少的低齡幼兒來說,它卻充滿了太多的未知因素,因而給孩子的感覺可能是不安全的;而孩子的安全需要得不到滿足,就不可能產(chǎn)生主動的探索行為,也就不可能達到發(fā)展感知覺的目的。另外,在觀察孩子玩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摸箱只有一個觸摸口,也不利于多名幼兒游戲交流,因此我決定將摸箱加以改進,以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經(jīng)過反復思考,我將摸箱設計為相對的兩面有兩個透明的小圓窗戶,另外相對的兩面有兩個能伸進手去摸的口。這樣,孩子不僅能看到摸箱中的東西,還可以兩個同時摸,降低了難度,減少了幼兒的不安,還可以促進小朋友之間的互相交流。這樣的摸箱孩子們是否喜歡呢?
幼兒園教案7
設計思路:
天氣,與每個人的生活戚戚相關,也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幼兒的生活,《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科學領域提出了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的目標,而了解天氣的變化,正是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認識的重要內容之一。臺風"天鴿"侵襲了我們廣東,經(jīng)過長時間的暴雨侵襲,廣東部分地區(qū)經(jīng)歷了多年未見的澇害,許多街道被大水淹沒。這是一個發(fā)生在幼兒身邊的重大新聞,很多孩子來園后都在討論天氣!敖裉炫_風可大了,我們家的窗戶啪嗒啪嗒的響著,睡覺的時候可害怕了”“爸爸送我上學的時候,我和爸爸的雨傘都被大風給吹翻了”等等。通過幼兒的對話,我們了解到極端天氣已經(jīng)對幼兒造成了影響。學會關心周圍發(fā)生的.事情以及從事件中學習安全知識,懂得保護自己,考慮到臺風在廣東出現(xiàn)頻率較大,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認識臺風,了解臺風并且懂得如何應急保護自己,這是設計此活動的出發(fā)點。
活動目標:
1、喜歡探索,對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2、認識臺風及其危險性,知道臺風的基本預警級別。
3、學習當臺風發(fā)生時,應該怎么辦。
4、知道在發(fā)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視頻《臺風的特點》
2、關于臺風造成危害的各種圖片
3、課件:臺風天氣要注意
4、一體機
5、幼兒見過臺風,對臺風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我要介紹一位寶寶給大家認識,但是,這位寶寶很淘氣,先讓我們一起聽聽他的聲音吧,猜一猜他是誰?他破壞性很強,看看圖片,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一)出示課件,感受自然現(xiàn)象:臺風
教師:你們看臺風來了,天氣會有什么什變化?你們覺得這風大嗎?為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小結:臺風經(jīng)過的地區(qū)將會發(fā)生大風、暴雨天氣,狂風會破壞建筑物、倒翻船只,暴雨會引發(fā)洪水,造成水澇災害,有時還會造成雹災。
。ǘ┝私馀_風的由來
師:你們知道臺風是怎么形成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認識臺風的四個預警級別及其危害
。úシ臥PT圖片,幫助幼兒認識臺風的四個預警級別。)
教師:小朋友,臺風也有大小的區(qū)別,那我們怎么區(qū)別它們呢?
小結:原來為了區(qū)分臺風的危害性,科學家用了“藍黃橙紅”表示不同的級別的臺風。
。ㄒ唬┡_風來了怎么辦
教師:當你們遇到臺風的時候在哪里?心里是什么感覺?臺風來的時候
怎么辦?
(二)小結:
1、發(fā)生臺風時,電視上都會出現(xiàn)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四種顏色
的警報,見到臺風警報后,盡量不要出門。
3、盡量躲在房間的墻角,不要到處走動,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4、發(fā)生臺風不要害怕,要想想如何保護自己,逃生,自救
三、游戲《防范小妙招》
師:動動手,請你來玩游戲吧!
臺風來臨前我們要做好哪些防范措施呢?
1、準備一些應急物品如充足的水、手電和食品,關好門窗。
2、收拾好陽臺上的雜物。
3、跟家長一起準備好一些急救物品。
活動反思
臺風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自然災害,在廣東這個臺風多發(fā)省份地方,相
關的安全教育活動是必要的。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認識臺風,知道臺風的基本預警級別,了解臺風的危害及影響,使幼兒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保護自然生態(tài),面對可怕的臺風時,冷靜思考,學會逃生,自救。自我保護意識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活動延伸
1、在區(qū)角增設其它氣象災害,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的氣象災害。
2、指導能力強的幼兒進行按圖標設計并進行作品展示。
幼兒園教案8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在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體會數(shù)的意義。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3。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shù)具有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含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有序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教學。
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我們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游戲。你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
活動一:我們的校園
1。在我們的校園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ㄎ覀兊男@里有操場,我們的學校里有老師,我們的學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帶有數(shù)字的話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嗎?
。ㄎ铱吹搅1個老師,我看到了3座樓,我看到了一年級有7個班,有6個年級,有好多小朋友……)
教師:對了!你們說的真好!我們的校園里還有許多的樹、許多的花、許多的教室和老師,我們要在校園里共同生活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難就來找我好嗎?
。c評: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動學習作用,是課程標準中一個基本的`教學理念。由于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對學校的了解還不多,通過學生們互相啟發(fā),引起學生對學校生活的興趣,從而產(chǎn)生對學校生活的喜愛。)
活動二:動物王國的校園
教師:動物王國的動物學校也開學了,小動物們都高興地來到學校,你們想到它們的學?纯磫?(想)
1。出示主題圖:
2。觀察小動物
。1)你們都看到有哪些小動物來上學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們能數(shù)一數(shù)這些小動物都有幾只嗎?(有6只小熊)
(3)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看看是6只小熊嗎?(師生共同數(shù))
(4)有幾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們的老師是誰呀?(大象)
。7)有幾位老師呀?(1位)
。c評:由于學生剛剛接觸數(shù)學的學習,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教師從一開始帶領學生觀察畫面,到由學生獨立觀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老師經(jīng)常地有意識有目的的指導。)
3。用帶有數(shù)量的話說一說
在動物王國的學校里你還看到了什么?能用帶有數(shù)量的話說說嗎?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師:對!這是動物學校的三間教室,分別標著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鳥
教師:數(shù)一數(shù)有幾只小鳥?(9只)
你們是怎么數(shù)的?(用手指著數(shù))
哪個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帶著大家數(shù)一數(shù)?
生3:還有蝴蝶。
教師:蝴蝶可真多呀!有幾只你們知道嗎?(10只)
怎么數(shù)就能不丟不落?(可以把數(shù)過的標上記號,也可以從左到右數(shù)……)
4。觀察靜物
教師:你還看到校園里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數(shù)量來表示?
生1:校門口有5個大字。
教師:你們知道寫的是什么嗎?(歡迎新同學)
生2:教師的后面還有8棵松樹。
教師: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
生3:學校的門前還有花。
教師:一共有幾朵花呢?(7朵)
5。小結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參觀了動物王國的學校,我們參觀的時候是看到什么說什么,你們覺得是不是有點亂呢?
(2)教師:有沒有更好的參觀辦法呢?
(3)教師:如果你是學校的小主人,你會怎樣帶領我們參觀呢?
。◤拈T口開始往里走、從上到下看、從左到右、按照數(shù)量從小到大或從大到。
(4)教師:我們就請你們這些小向導帶領我們進行參觀。
(點評:學生學習數(shù)學是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對數(shù)感的建立、符號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因此在數(shù)學課上就要求教師在言談中幫助學生建立對數(shù)學的興趣。包括一句話,一個思考……)
活動三:有序觀察
目的: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有序性。
1。由門口開始參觀
門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門口:有1只大象,它是這里的老師
門上:有5個大字(歡迎新同學)
>門邊:有7朵花
學校里和學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學校里:有3個教室
天上:飛著9只小鳥、10只蝴蝶
學校后面有8棵松樹
2。從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鳥,10只蝴蝶
中間:8棵松樹、3間房子
地上:跑著小動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頭大象
門的附近:門上有5個字—歡迎新同學,門邊的柵欄旁有7朵花
3。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
左邊開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師、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個字、3間教室、6只小熊、9只小鳥、10只蝴蝶、8棵松樹。
4。按照數(shù)量從小到大
1頭大象
2只小兔子
3間教室
4只小松鼠
5個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樹
9只小鳥
10只蝴蝶
5。小結
你們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導,按照一定的順序帶著我們參觀了可愛的校園,我們以后就可以用這些方法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
。c評:觀察的有序性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所必需的,因此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有序觀察。)
活動四:找數(shù)字
目的:通過游戲使學生找到畫面中的數(shù)學。從而體會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我們參觀了動物王國的學校,其實這里頭藏著10個數(shù)字,你們找到了嗎?數(shù)字就藏
在我們的身邊,你能找到我們的教室或你的身邊藏著的數(shù)字嗎?
總評:這節(jié)課中教師從學生生活的校園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觀察身邊的物體,身邊的事物,并學會用帶有數(shù)字的話表示出來。同時注重使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情景生動有趣,使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突出體現(xiàn)學生學習數(shù)學活動的情感態(tài)度,關注了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實踐。
教學設計點評
這節(jié)課中教師從學生生活的校園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觀察身邊的物體,身邊的事物,并學會用帶有數(shù)字的話表示出來。同時注重使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情景生動有趣,使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突出體現(xiàn)學生學習數(shù)學活動的情感態(tài)度,關注了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實踐。
幼兒園教案9
教學目標:
1、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2、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按一定的比來分配一個數(shù)量的意義。
教學難點:
根據(jù)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運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比,那么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比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交流預習情況:
1、集體訂對獲取的數(shù)學信息及提出的問題
師板書摘要:
信息:一筐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已知大班30人,小班20人
問題:怎么分合理?能不能按比分配?
2、小組交流解決問題的策略(要求小組每人發(fā)言)
3、小組匯報:
方案一:大班30個,小班20個,分完為止;
方案二:大班3個,小班2個,分完為止;
方案三:大班30個,小班20個,剩下的平均分;
方案四:大班往小班去5人,然后平均分;
方案五:數(shù)清橘子總數(shù),除以總人數(shù),再用每人所分個數(shù)乘各班人數(shù)即各班所得;
方案六:將橘子平均分成5份,大班3份,小班2份;
……
4、針對方案同學提出疑義,并作出更改;
在解決疑問中,明確和以前所學的平均分有所不同。
更改如:大班30個,小班20個,剩下的不能平均分,要按3:2分才合理;
5、比較發(fā)現(xiàn)合理方案的共同點:不管怎么分,都要保證最終兩個班分到的橘子數(shù)量的比要和兩班的人數(shù)比相等。
三、嘗試解決問題:如果共有140個橘子,該怎么分?
同桌交流后列式解決,指生上堂板演并講解解題思路:
解法一:30:20=3:2 3+2=5 140÷5=28(個)
大班:28×3=84(個)小班:28×2 =56(個)
解法二:30:20=3:2 3+2=5
大班:140× =84(個)小班:140× =56(個)
四、師生總結解題方法
今天遇到的問題不是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我們是把按比分配的問題轉化成了以前的平均分問題,只是要按比所表示的份數(shù)平均分。
思路:已知整體,按比把它分成兩部分或幾部分,求各部分。
板書:總數(shù)量× =各部分的數(shù)量
五、鞏固練習p55試一試,練一練1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六、小結(學生小結,師生補充)
板書設計:
比的應用
總數(shù)量× =各部分的數(shù)量
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嘗試與同年級其他班同伴進行交往。
2。能使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交往。
3。主動大膽的發(fā)起交往,提高交往的主動性。
活動重點嘗試與同年級其他班同伴進行交往。
活動難點能使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交往,提高交往的主動性。
活動準備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班幼兒各4名、幼兒自備禮物一份
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請大家互相看看今天上課的同伴和以前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幼兒自由說,教師
二、幼兒找朋友
嘗試與同年級組的同伴進行交往,在交往中使用恰當?shù)恼Z言
1。第一次交往:幼兒自由交往,教師觀察出現(xiàn)的問題
師:今天這里有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還有大四班的小朋友,你們認識嗎,請大家自己去找一個朋友
。1)幼兒自己交朋友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交到的朋友
師:你們是怎么認識的?
剛剛我們找得都是認識的朋友,這里還有許多不認識的.朋友呢,我們怎樣才能認識呢?
。3)幼兒討論
(4)針對問題提出交朋友的要求
師:要告訴別人你叫什么名字,幾歲了,在哪個班,住在哪里?
2。第二次交往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已經(jīng)互相認識了,還有不認識的,現(xiàn)在請你們再去相互認識一下。
(1)幼兒再次去交朋友
。2)在集體面前介紹今天剛認識的朋友
師:請你說說你是怎么認識他的(誰主動、誰是被動的)你們都說了些什么(交往中的語言)還有什么約定。
3.與朋友交換禮品(事先做好的)
師:“現(xiàn)在小朋友們把你們自己準備的效力物拿出來送給你剛剛認識的好朋友!
三、音樂游戲《找朋友》。
幼兒園教案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2.引導幼兒積極感知不同玩具材料的特點,獲取直接經(jīng)驗,提高感知能力。
3.發(fā)展幼兒小肌肉的控制力和與小朋友交流的能力。
活動材料
1.摸箱(特征:藍色長方形、兩個觸摸口和兩個可以看見內部的窗戶,內放各種不同質地、顏色、形狀的玩具)。
2.一筐與摸箱內相同的玩具。
活動效果
有窗戶的藍色摸箱還沒完全做好,宣宣就在我旁邊不停地問:“老師這是什么?”“咦,我看見里面啦!”在我進行最后一個步驟――給摸箱內放玩具時,她更是寸步不離地守著摸箱,并且迫不及待地把我剛放入的.玩具――取出,還抱著它們穿梭于教室之中向他人炫耀?尚囊姞睿瞾砹伺d致,一路小跑過去和宣宣搶起了摸箱?匆娝齻兣ぷ饕粓F互不相讓,我連忙過去說:“它可以兩個人玩兒!睓C靈的可心一下子找到另一個口,伸進手去摸。兩個人邊摸邊交流:“咱們摸核桃吧!”
“喔,我得先看看!毙f。
“我摸到了!”可心高興地叫道。
我從玩具筐里拿出一個橡膠球說:“你幫我找出和它一樣的好嗎?”她們認真地看了看之后,歪著頭一邊從窗戶往里看,一邊伸手進去摸,最后高興地把球舉到我面前,我趕緊向她們伸出了大姆指并鼓勵她們接著摸。
活動反思
從兩個孩子爭著玩的情景可以看出,孩子們是喜歡這個摸箱的。因為摸箱上有了透明的小窗戶,孩子們不僅能摸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還能從外面看到自己在摸什么,再加上兩個摸口能讓兩位小朋友同時摸,增加了趣味性、安全感,消除了孩子的心理恐懼,使孩子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不知不覺中感知覺、語言能力也都得到了發(fā)展。
這一次對游戲材料的調整使我認識到,游戲材料只有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滿足孩子的需要才能引發(fā)孩子的探索,才能讓孩子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發(fā)展。為此,教師要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標,必須真正走入孩子中間去隨時關注孩子,才能及時捕捉住教育的契機。
幼兒園教案12
仔細分析這一體育教育內容,似乎就比較隨意,缺乏對每節(jié)課定位的深思熟慮,更缺乏對一周課程平衡的整體考慮。比如,這課程用到的教具、小孩的能力的教學活動,幼兒在這方面的主題經(jīng)驗和關鍵概念如何得到梳理。和課程背景下來思考,一定要有課程意識,要有課程平衡的自覺性。
本市新課程改革中生成的集體教學活動,與分科背景下的集體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不同,那就是現(xiàn)在的集體教學,是在綜合主題課程下的集體教學,因而,我們要思考每一節(jié)課與主題課程的關系,使集體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推動主題學習的價值,使幼兒的學習真正充滿自 主、探索、發(fā)現(xiàn)的精神。以大班《我是中國人》這一主題為例:
有時,在主題開始時,一節(jié)集體教學活動,起到了刺激、鼓勵幼兒進入主題探索的作用。例如,在《我是中國人》主題剛剛啟動時,有的教師以一節(jié)音樂課“我愛北京天安門”為引子,激發(fā)起幼兒對天安門、首都、北京、中國,以至長城、五星紅旗、國歌等的濃厚興趣,于是,拉開了《我是中國人》主題的序幕,一場興趣盎然的主題探索
活動開始了。有時,在主題進行中,一節(jié)集體教學活動,承載著歸納、梳理、提升幼兒在主題探索中收獲的關鍵經(jīng)驗的作用。例如,在《我是中國人》主題探索過程中,教師通過上集體教學活動“跟我去旅行”,在幼兒交流分享各自旅游體驗、經(jīng)驗的基礎上,教師歸納、提升有關“地圖”、“旅游”、“地名”等概念和經(jīng)驗,讓幼兒收獲更多有意義的社會、科學的經(jīng)驗。還有時,在主題結束前,一節(jié)集體教學活動,發(fā)揮著總結、交流、分享主題探索經(jīng)驗的作用。例如,在《我是中國人》主題即將結束前,教師通過上集體教學活動“智力大挑戰(zhàn)”,讓幼兒在紅隊、藍隊“比賽”中,交流、總結、分享各自獲得的主題經(jīng)驗、相關知識、認知概念等,使個體的學習經(jīng)驗,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得以最大化。
總之,現(xiàn)在的“一節(jié)課”,應該與“主題課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或啟動之,或推進之,或分享之。讓集體教學活動,真正在主 題的探索中,發(fā)揮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何處理“集體學習”與“個別學習”的關系?
幼兒的學習方式是多元的。然而,長期以來,在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觀影響下,學習被看作是接受完全由教師預先構建好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學習者不同的認知結構以及不同的經(jīng)驗基礎都被忽視了。因此,幼兒的學習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劃上了等號,集體教學成為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誠然,集體教學活動,有它存在的價值。它是一種明確便捷、系統(tǒng)有序、經(jīng)濟有效地作用于幼兒的教學方式。然而,它的致命弱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學習同樣的內容,并以相同的速度與方式進行。這樣的學習,教師是難以顧及幼兒發(fā)展的個別差異的,也無法真正滿足每個幼兒的學習需求和“最近發(fā)展區(qū)”。應運而生的個別學習活動,就以它鮮明的特點彌補了集體教學的先天缺陷,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自主性得到了發(fā)揮,個人的經(jīng)驗、特點得以體現(xiàn),也使每個幼兒可以真正建構起屬于自己的概念系統(tǒng)。另外,在個別學習活動中,幼兒主要是通過感知、動作、表象來認識世界的,他們在與具體材料的互相作用中,獲取直接經(jīng)驗,在操作、擺弄、與客體交往中,進行發(fā)現(xiàn)性學 習。這樣的學習,比單向的接受性學習也許更有意義。
因此,我們要深刻理解集體學習與個別學習的不同價值,并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豐富幼兒的學習方式。具體地說,當教師在設計、開展一個主題內容時,要把該主題的“素材內容”進行梳理、分析,甄別出哪些更適合動手操作性的學習(個別學習),而哪些則更適合語言交流性的學習(集體學習);哪些需要幼兒有個過程性的探索、嘗試、體驗、發(fā)現(xiàn)的學習(個別學習),而哪些則更需要師幼共同碰撞、挑戰(zhàn)、分享、合作式的學習(集體學習),等等。此外,集體學習與個別學習也要建立“手拉手”的聯(lián)系。個別學習可以成為集體學習的基礎,讓幼兒在充分感知、操作、體驗的基礎上,再通過集體學習把經(jīng)驗、概念加以歸納和提升。個別學習也可以成為集體學習的延伸,讓幼兒在共同學習中獲得的經(jīng)驗,再在個體學習中得以繼續(xù)探索、模仿、練習、嘗試。真正使個別學習與集體學習相輔相成,相得 益彰,讓幼兒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怎樣把握“集體學習”的價值?
今天,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評價一節(jié)集體教學的優(yōu)劣,一個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標準,那就是這節(jié)課對幼兒發(fā)展的意義和成長的價值。
例如,虹口區(qū)吳佳瑛老師在大班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里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屋頂上的秘密》中,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浸潤著老師對幼兒各方面發(fā)展的用心:第一環(huán)節(jié)“回憶、交流屋頂上的不同設施”,重點是在幼兒交流、互動中,發(fā)展孩子們的語言,分享彼此探索發(fā)現(xiàn)各種不同屋頂?shù)慕?jīng)驗;第二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感受一些有趣的屋頂”,重點是理解屋頂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并借此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判斷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第三環(huán)節(jié)“討論、設計幼兒園屋頂平臺”,重點是在設計中刺激幼兒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激 發(fā)孩子們的自主意識。
幼兒園教案13
課題
第一章:聲現(xiàn)象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人類聽到聲音的過程;知道骨導的原理;了解雙耳效應及其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和生活經(jīng)驗,體驗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情感目標
學會關心他人,特別是關心殘疾人
學習重點
人耳的構造;
骨傳聲和空氣傳聲
學習難點
聽到聲音的過程。
教具與媒體視頻資料,音叉,教學程序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依據(jù)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復習提問:
1、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
2、振動的物體一定發(fā)聲嗎?
3、聲音是借助于什么向外傳聲的?
4、傳聲介質有哪些?真空能不能傳聲?
引入新課:老師的講課聲大家都能聽到,你想過沒有,為什么你能聽到我的講課聲呢?它應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呢?
1、要有聲源;
2、要有傳聲介質;
3、人耳能感受聲音。前兩個我們上節(jié)課已經(jīng)討論過了,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對人耳朵的學習,認識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二、新課教學
1、提出問題: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
2、猜想與假設:大家猜想一樣,人耳要想能感受聲波的振動,它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結構呢?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聲音在傳播時是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的,聲波本身就攜帶著大量的聲音信息,這些信息要能被我們所感受,人耳中應該有什么樣的結構呢?讓同學們每人吹一個氣球,雙手捧起,然后老師在講臺前用較低沉的聲音大聲說話,學生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總結:人耳中要有一個能接收聲音的“膜”。
3、老師通過幻燈片講解人耳的結構,及聲音是如何被我們感知的。
并板書如下內容:
外界的聲音→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聽覺神經(jīng)
4、神經(jīng)性耳聾和非神經(jīng)性耳聾
由于聽覺神經(jīng)損壞而引起的耳聾叫神經(jīng)性耳聾,它不易治愈;如果耳聾是由非神經(jīng)性引起的,而只是聲音的傳導發(fā)生了障礙(如耳膜損壞),叫做非神經(jīng)性耳聾,它是比較容易治療的。
介紹貝多芬的耳聾就是非神經(jīng)性耳聾,他是通過骨傳導聽聲音的,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創(chuàng)做出了大量的樂曲。以此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會關心他人,特別是關心聾啞人的良好思想品質。
5、嘗試用骨傳導聽聲音
方法1、用音叉聽聲音
。1)將敲響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聽音叉的聲音。
。2)用手指將耳朵堵住,把振動的音尾部用嘴咬住,看能否聽到聲音,并比較一下,聲音有什么不同。
方法2、用筆桿聽聲音
(1)先咬住筆桿的一端,用手指彈擊他的另一端,感受聲音的大小。
(2)將牙松開,仍用指彈擊筆桿的另一端,這時再感受聲音,兩次的聲音一樣嗎?
方法3、用錄音機錄下一個學生的聲音用錄音機錄下學生的一段說話聲,然后再放出來,讓全班同學聽,問這位學生:你自己感到錄音機里發(fā)出的聲音發(fā)生變化了嗎?然后再問全體學生:這是他平時的聲音嗎?
這位學生認為錄音機里的聲音與自己平時的感受會有很大的差別,而其他同學則認為這就是他平時的聲音,這說明這位同學自己聽到的聲音有骨傳導的成分,而通過錄音機錄下的聲音和其他同學聽他平時的說話聲就只有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了,所以他們聽起來是有差別的。
6、雙耳效應
由于聲音傳到人的兩只耳朵時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有時會有不同,人們通過這種微小的差異就能判斷出聲源的方向及位置,這就是雙耳效應。
觀看錄像(雙耳效應)。
7、雙耳效應的小游戲
根據(jù)錄像中的介紹,我們也做個小游戲。讓一位同學的一只耳朵堵上,只用一只聽聲音,并且合上眼,找一位同學要他的旁邊拍手,看這位同學對聲源的感覺如何。
如果把堵上的耳朵再放開,用兩只耳朵聽聲音,看他對聲源的感覺有什么變化。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學生回答相應的問題
老師與學生一起得出這三條結論
學生可能有難以解決的表情
感到氣球振動
學生回答
學生舉例
學生做實驗,加以感受
學生感受
學生感受
學生觀看
學生操作
復習鞏固
貼近學生的生活
人耳的結構我們通過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得出
低成本實驗
多媒體輔助,增強效果
興趣是通過活動培養(yǎng)出來的,用貝多芬的故事來激勵學生
通過低成本實驗,讓所有學生參與,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邊
讓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教室里小,該實驗不易操作,通過錄像可以感知生活中的這種現(xiàn)象
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把聲現(xiàn)象與人聽聲音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人耳的構造,分析了人聽聲音的過程,引出了耳聾的原因,使人們增強了對殘疾人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貝多芬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本上的雙耳效應則讓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更緊密了。
教學流程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一、人耳的結構
二、人耳聽聲音的過程:外界的聲音→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聽覺神經(jīng)
三、神經(jīng)性耳聾和非神經(jīng)性耳聾
四、雙耳效應
課后反思
1、這節(jié)課內容少,要多通過增加些學生的親身活動,既能提高興趣,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提倡用學生身邊的物品進行實驗,對他們進行物理其實就在身邊的教育;提倡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充分感受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
1、 樂于探究不倒翁不到的秘密。
2、 嘗試制作不倒翁。
3、 享受不倒翁的藝術體驗。
4、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塑料球、蛋殼、橡皮泥、彩紙、剪刀、水彩筆。
活動過程:
1、 以謎語形式引出課題:一個老頭,不跑不走,請他睡覺,他就 搖頭,請你猜猜是什么。
2、 引導幼兒探索不倒翁的秘密。
(1)出示不倒翁讓幼兒自由玩耍,發(fā)現(xiàn)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請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上輕下重)
(3)可以提示幼兒打開不倒翁看看,再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上輕下重,底下有固定物)
3、 幼兒動手制作不倒翁,發(fā)現(xiàn)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1)幼兒自己選擇材料制作不倒翁。
(2)幼兒操作完后,將作品擺在前面進行試驗,檢驗是否成功。
(3)師幼共同探討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不倒翁卻站不起來。(固定物沒有放在中間,沒有固定住。)
(4)教師小結:不倒翁的底部必須是圓圓的、滑滑的。固定物一定要牢牢的站在不倒翁的底部。
4、 幼兒再次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 展覽欣賞作品,感受成功的快樂。
(1)組織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
(2)跟隨音樂學做不倒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既有科學的探索,又有動手制作,這樣的活動孩子們都會比較喜歡、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在活動前我認為不倒翁應該是小朋友生活中經(jīng)常玩的一種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們也要學習不倒翁遇到困難繼續(xù)站起來的精神。讓我們和你的小伙伴介紹下你的不倒翁吧。
3、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奇妙的不倒翁》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了解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能看懂圖例,按圖示掌握制作步驟,制作出不倒翁。
3、對動手制作感興趣,樂于不斷嘗試,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不倒翁若干,平底會倒的`玩具一個。
2、蛋殼、橡皮泥、石子、紙張、彩色筆等輔助性材料。
3、幼兒用書第21頁。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玩不倒翁,引發(fā)其對不倒翁不倒的好奇。
(1)出示不倒翁。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玩具,你們玩的時候推一推、搖一搖,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幼兒自由操作。
(3)師幼交流討論。
提問:你們是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小結。
2、初步嘗試制作不倒翁,了解不倒的秘密。
(1)出示制作材料,激發(fā)幼兒制作的興趣。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制作不倒翁。
(3 )通過問答引導幼兒觀察交流。提問:你們在材料里裝了什么?這次每個人都成功了嗎?為什么在里面裝了材料后,有的小朋友制作的不倒翁還是一推就倒呢?
小結
3、再次嘗試制作不倒翁,感受成功的喜悅。
(1)幼兒看幼兒用書第21頁的不倒翁制作步驟,了解制作步驟。
(2)幼兒改進自己的作品,再次嘗試制作。
(3)組織幼兒交流成功制作的經(jīng)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積極探索不倒翁,發(fā)現(xiàn)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顒忧拔覟槊课挥變憾紲蕚湟环葜谱鞑牧希瑸榈氖亲屆總幼兒都有動手的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茖W活動都應具有探索性,從探索性方面考慮,我的活動分成了五個環(huán)節(jié):1、玩不倒翁,激發(fā)興趣。2、對比玩法,發(fā)現(xiàn)秘密。3、初步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4、再次探索,解決問題。5、活動延伸。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小朋友對這個玩具娃娃還是感興趣的,在玩的過程中充分激發(fā)了他們探索欲望。第二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對比比較,讓幼兒探索不倒翁不倒之謎,小朋友由觀察再到摸一摸,打開看一看,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體現(xiàn)了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第三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初步嘗試,(幼兒對不倒翁不倒的原因的認識基本上是由我牽著,按照我的設計一點一點來認識的,所以幼兒的學習有點茫然。)第四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重新嘗試制作不倒翁,在老師的指導下,雖然有點只是不倒,但對于孩子們來說還是充滿了成功的喜悅。第五環(huán)節(jié),活動延伸因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僅僅是位置擺放的問題,還有物體擺放多少、輕重等問題,所以最后將活動又延伸到了課后,讓孩子再去探索。 不足: 1、教具的制作有點問題,在幼兒操作中,幼兒操作比較困難,戴帽子、打開帽子幼兒 都需要老師幫忙。 2、活動操作前,老師的要求講的不夠詳細。 3、每個環(huán)節(jié)之后,可以說些小結性話。 4、在探索不倒翁里面的秘密時,對于他們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可以用圖片的形式來展示,幫助他們加深記憶。 5、操作過程中很混亂。對于幼兒出現(xiàn)的狀況,我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 6、整個活動我講的比較多,讓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比較少。幼兒的主體性沒有表現(xiàn)出來。(在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可以讓幼兒自己總結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幼兒園教案15
活動目標:
1、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2、抽象出4、5、6、7、8各數(shù)的實際意義。
3、感知并認讀數(shù)字。
活動準備:
各小組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學習新游戲:排排隊
1、出示方向標記卡,認識它的含義:大、小、箭頭各表示什么。
2、出示一套排序材料,請幼兒說說看標記怎么排排隊。最大的放在什么地方,最小的放在什么地方,這個標記卡表示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
3、講清“排排隊”的名稱,要求幼兒按照標記卡將所給材料排序。
二、介紹各小組活動名稱、要求
小組活動一:排排隊
目標: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準備:方向標記卡8張,排序材料8套(每套均由同一畫面內容但大小不等的5張圖片組成。如:大小兔子、 大小蝸牛)。
玩法:幼兒根據(jù)方向標記卡(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將所給大小不等的操作材料排序。
規(guī)則:按方向標記卡提示的方向排序,并說出序列的`規(guī)律。
小組活動二:點娃娃找朋友
目標:抽象出5、8、7、8各數(shù)的實際意義。
準備:圓點卡8套(各畫有5、6、7、8個小圓點),分類盒8個,各種畫面內容的圖片8套(圖片上的物體數(shù)量分別是5、6、7、8個)。
玩法:請幼兒將圖片按照畫面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進行分類,最后用圓點卡片表示圖片上物體的數(shù)量。
規(guī)則:將圖中物體數(shù)量相等的圖片放一起,再用圓點卡表示每格圖片畫面內容的數(shù)量。
小組活動三:數(shù)字拼圖
目標:感知數(shù)字,認讀數(shù)字。
準備:數(shù)字1—10的拼圖8套。
玩法:兩位幼兒合作拼湊1—10的各個數(shù)字,拼完后告訴老師這些數(shù)字分別叫什么。
規(guī)則:將零散的數(shù)字塊全部拼成一個個完整的數(shù)字。同時讀出其名稱。
小組活動四:小兔吃飯
目標:抽象出4的實際意義。
準備:小兔紙袋10個(開口處裝飾為小兔嘴巴,頭上蝴蝶結處貼有4個小圓點),蘿卜、青菜、青草、蘑菇 等圖片10套。
玩法:請幼兒按照小兔頭上的小圓點數(shù)量把和它一樣多的圖片放入小兔的“嘴巴”里“喂食”。并且說明 喂小兔幾個。
規(guī)則:圖片上物體數(shù)量要與小兔蝴蝶結上小圓點數(shù)量一樣多,才可以喂食,同時要說明喂的是幾個。
三、幼兒分組活動。
教師重點指導第一組,觀察其是否按標記卡排序:若有幼兒感到困難,教師可減少排序圖片的數(shù)量,使圖形大小差別較為明顯;對待排序快的幼兒增加排序圖片數(shù)量,并鼓勵其從多個方面來排序。要求每個幼兒都輪流到第一組活動一次。巡視其他各組活動情況,給予個別引導:
、俚谌M數(shù)字拼圖的幼兒能力較弱,要求他們拼完全部數(shù)字后,按順序指認數(shù)字,幫助其區(qū)分易混淆的數(shù)字。
②對第二組中還不能用圓點卡正確表示圖片中物體數(shù)量的幼兒,引導其參加第四組活動。
【幼兒園教案】相關文章:
健康教案幼兒園教案01-17
幼兒園的經(jīng)典教案02-19
幼兒園的教案12-31
幼兒園教案09-19
幼兒園教案07-14
幼兒園教案[精選]07-05
幼兒園教案科學教案02-02
健康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02-08
教案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08-26
幼兒園教案:我的幼兒園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