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八)
——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shù)娜舾蓡栴}——四川精濟律師事務所 何寧湘律師
[前面的話]
長期以來,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依據(jù)的是“道條”,即1988年3月9日國務院發(fā)布《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以及國務院于1991年9月22日頒布、1992年1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雖然我國《民法通則》已早于1987年1月1日施行,也規(guī)定了民事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但在處理道路交通事故過程中仍適用該行政法規(guī)與規(guī)范性文件。在適用行政法規(guī)與規(guī)范性文件過程中,“辦法”卻明確規(guī)定以“違章行為”作為是否承擔責任的依據(jù),并根據(jù)作為行政執(zhí)法機關認定的違章行為所起的作用來確定責任承擔的大小或多少,這樣就把是否承擔責任的歸責原則與確定賠償數(shù)額的方法混為一談,讓人認為違章行為即為民事過錯,作為行政機關的交警部門的責任認定理解為民事責任的認定!稗k法”第44條還規(guī)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對方人員死亡或者重傷,機動車一方無過錯的,應當分擔對方10%的經(jīng)濟損失。但按照10%計算,賠償額超過交通事故發(fā)生地十個月平均生活費的,按十個月的平均生活費支付。”被稱作為民法上的公平原則,或稱“無過錯賠償原則”。眾多的人認為,所謂這樣的“公平”實質上是最大的不公平,因為它直接違反了《民法通則》第123條對“高速運輸工具”造成損害事故的歸責規(guī)定。此時,不論是法律理論上,還是實際操作中均呈混亂狀態(tài),社會各界頗有微詞。
十多年過去了,我國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使得社會經(jīng)濟生活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對人的身體健康權與生命權的理解與尊重,使得人們對民事過錯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進行了不斷的反省與審視,越來越認為必須采用無過失責任來加強對非機動車駕駛人及行人的保護,社會輿論呼聲日益增長,2004年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就確立了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的過錯責任,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的無過失責任。
肯定地說《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順應了歷史和世界的發(fā)展要求與方向,《道路交通安全法》實行前,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法釋[2003]20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并與《道路交通安全法》同在2004年5月1日施行。與此同時,公安部公布了于2004年5月1日施行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該“規(guī)定”的第58條明確“(五)計算人身損害賠償和財產(chǎn)損失總額,確定各方當事人分擔的數(shù)額。造成人身損害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的賠償項目和標準計算! 至此,我國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出現(xiàn)了行政機關處理與人民法院處理適用同一標準的新局面。但這此仍給眾面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損害賠償?shù)膶嶋H處理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新的問題,本文嘗試對這些機動車駕駛人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所發(fā)生的交通事故而產(chǎn)生的損害,以及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其他損害的有關新問題作簡要初步分析。
一、交警部門做出的《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法律性質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前,公安交警機關依據(jù)《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guī)范性文件做出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其認定是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其責任認定無疑是一種行政責任,而不是民事責任,公安交警機關也無作出民事責任認定的職權。因此,人民法院在審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時,一般須對當事人的行為作是否存在過錯,是否構成民事侵害責任進行認定,依此裁判。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首先要面臨一個問題,即交警部門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否作為認定民事責任的證據(jù)予以采信,不論是訴訟當事人,還是人民法院的合議庭審判人員都必須面對。但實質上,交警機關做出的責任認定是一種行政責任認定,它不能作為直接認定民事責任的證據(jù),更不是唯一證據(jù)。例如,交警機關認定機動車方無責任,但在處理時,依據(jù)《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44條規(guī)定,機動車一方需要承擔對方10%的經(jīng)濟損失賠償。而如果將交警機關做出的“機動車方無責
[1] [2] [3] [4]
【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八)】相關文章:
我國銀行監(jiān)管問題的若干思考04-30
對我國當前貧富差距問題的若干思考04-28
推進我國循環(huán)經(jīng)濟發(fā)展的若干思考04-28
人身損害賠償訴狀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