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芻議我國上市公司MBO的制度障礙及革新
首先是高級管理人員獨立作為MBO收購主體的問題!蹲C券法》對上市公司MBO收購主體的范圍未作規(guī)定,據(jù)說是對自然人是否具備收購主體的資格問題的暫時回避。但按照《股票發(fā)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46條規(guī)定:“任何個人不得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千分之五以上的發(fā)行在外的普通股”,這顯然剝奪自然人作為流通股市場進行MBO收購主體的資格。而《公司法》規(guī)定除國有授權投資部門與外商可以設立獨資公司外,禁止國內自然人與法人成立一人公司。這樣,實際上自然人作為上市公司MBO收購主體的可能只能寄于對不能上市流通的國有股的收購,但個人直接購買國有股必然會受到國家對國有股轉讓的政策限制。從法理上講,剝奪自然人作為流通股的收購主體資格欠缺合理性,因為法人只是自然人的集合,其法律人格只是自然人的法律人格的延伸,所以在西方國家證券法一般都賦予自然人同等的作為流通股收購主體的法律資格,而再看我國上市公司MBO實踐,已有眾多規(guī)避此規(guī)定的案例。(注:如華晨集團董事長仰融以自籌資金的方式,以個人名義購入華晨集團共計665萬流通股,成為該公司的第三大股東。仰融承諾,將繼續(xù)增持公司股票,并有意做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仰融還提出,通過他帶頭持股,華晨集團的董事、監(jiān)事和高管人員將在2002年年底之前實現(xiàn)個人持股“滿堂紅”。——《仰融要做華晨集團第一股東》http://www.cnstock.com.2002/2/8。)所以筆者以為在《股票發(fā)行與交易管理暫行規(guī)定》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證券法》不應該對此一味回避,應明確賦予自然人作為上市流通股的收購主體資格。而出于市場經(jīng)濟主體平等性的要求,《公司法》必須早日對國內自然人與非國家授權投資部門法人創(chuàng)建一人公司的資格做出規(guī)定,以消除法律對國有資本、外商資本以及民間資本不公平待遇標準,并借鑒英美公司法的“揭開法人面紗”等理論完善一人公司的法律監(jiān)管。
其次,由管理層發(fā)起成立“殼”公司,以目標公司的資產(chǎn)為其擔保融資,對目標公司進行收購,是西方上市公司MBO操作的典型做法,而國內麗珠集團管理層在職工持股會收購失敗后也曾成立麗士投資公司嘗試收購,但最終遭致失敗,緣由是國內現(xiàn)有法律時此尚有不可逾越的障礙。如《公司法》第25條實繳資本制的規(guī)定以及《公司法》第12條有關公司對外投資不得超出凈資產(chǎn)50%的規(guī)定,對于本身缺乏資金并期望上演“蛇吞大象”的MBO操作顯然格格不入;而《公司法》第20條對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shù)的限制也對MBO運作不利,因為期望參與MBO的公司管理層人員不一定就只有2-50人?傊瑹o論是《公司法》實繳資本制還是對外投資自有資本50%的限制以及強制股東人數(shù)等,都未曾考慮過投資公司及MBO的特殊性,必須做出修訂。
另外,國內上市公司MBO實踐中已有借助職工持股會作為收購主體的成功案例,如1999年粵美的MBO收購主體是“順德市美托投資管理公司”,其中美的公司管理層約占美托股本的78%,剩下22%的股份為工會持有。當年美托占美的總股本的6%,列第三股東位置。到2001年上半年美托持股比例增至22.19%,位居第一,從而完成MBO計劃。但對于職工持股會國家尚無統(tǒng)一法律規(guī)定,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陜西、寧夏等地方法規(guī)都規(guī)定職工持股會必須以法人形式(公司法人或社團法人)運作。在“粵美的MBO”,作為收購主體的職工持股會也皆以有限公司形式出現(xiàn),這無疑意味職工持股會也將面臨《公司法》對投資公司設立與運作的障礙;而即使是某些地方法規(guī)將職工持股會界定為社團法人,表面上可以實現(xiàn)對
[1] [2] [3]
【芻議我國上市公司MBO的制度障礙及革新】相關文章:
MBO中國之行的冷思考--基于我國MBO實踐特征的比較研究04-27
基于當前我國上市公司強制分紅制度的研究04-30
我國環(huán)境保護的形勢芻議05-01
我國城市水資源價格芻議04-29
芻議我國電力市場結構的分析方法04-29
芻議我國對外資銀行的監(jiān)管論文04-28
我國收入分配公平化的障礙及對策04-30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成因及對策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