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抓住作者內(nèi)心的人文意識,尋找一體型閱讀教學的突破口
關鍵詞:人文意識 一體型閱讀教學
誠如時下一些文章所指出的那樣,當前的閱讀教學已遭受了無數(shù)的口誅筆伐,而其批評中十分突出的一點就是閱讀教學中的人文底蘊的流失。也許我們面對這樣的批評覺得有些冤枉,因為這每個教師都十分清楚語文學科中的思想性,平時在上課時都有所貫徹,怎么就遭了批評?但學生人文底蘊的流失,閱讀分析能力的不見長進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教學中的問題是切實存在的。我們聽過各式各樣的課,但引人深思的課又是何其少啊。其中我所聽到最多的評價就是“這堂課沒什么名堂”或“這堂課太平了”!捌健,四平八穩(wěn)的“平”,平淡無味的“平”,這樣的課缺少縱深開闔的思維空間和廣闊的意蘊景深。有些閱讀課上,教師對句子、句式的掌握或者朗讀的指導很有成效,突出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但人文性有所不足;有些閱讀課上,人文性倒是擺出來了,但顯得十分生硬,將所謂的“思想”解構(gòu)、量化,甚至使學生說一些“套話”“口號”來凸現(xiàn)其“思想性”,嚴重的以至于脫離課本,純粹口頭教化,落得思品課與語文課不分之譏。還有一些課上,教師有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jié)合的想法,但兩者結(jié)合得很勉強,而其效果只不過是上述兩者之和而已。學生學習興趣下降,以各式“套話”來應付教師在課堂上引發(fā)的關于人文精神的討論。長此以往,學生還能有多少人文底蘊的確是值得懷疑的。
如何才能既將人文性與語言文字的工具性有機結(jié)合,同時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在此要談的就是通過抓住作者內(nèi)心的人文意識,并藉此在一體型閱讀教學中尋找突破口,進而解決將人文性與語言文字的工具性有機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問題,使閱讀教學中的人文性更易讓學生化為己用。由此,就產(chǎn)生了三個問題:
一、為什么要把握作者內(nèi)心的人文意識?
要了解人文意識,先要了解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反對把人作為“東西”來研究,要求尊重人的情感需要,立足于人是一個知、情、意、行并重的生命個體。人文精神弘揚人的價值,捍衛(wèi)人的尊嚴,開發(fā)人的潛能,培養(yǎng)完善的人格,造就健康身心。它提倡個人在自由的生活空間的同時承擔著不可推卸的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當人文精神被整合到意識主體之中,成為意識的一部分時,我們即稱之為人文意識。人文意識從感性的層次來講,是對人的理解,對人的容忍,對人的接納,對人的尊重,對人的愛護和關懷;從理性的層面來講,是對人終極價值的追尋,對人類命運的憂患。這種意識,可以通過感性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也可以通過理性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它一經(jīng)形成,就會滲透于人的各種行為之中,使其有所改觀。它不單是什么純粹抽象的事理,而是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活躍在我們的一舉一動中。與某些哲學命題相反,它有其感性的一面。例如我們讀《烏衣巷》一詩,我們似乎都感受到了作者那多重的悠悠人文之情,但要一一列數(shù)出來,又未必說得一是一,二是二了。對此陶淵明的說法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比宋囊庾R也往往通過情感體現(xiàn)出來,在人文活動中,永遠存在著一種對人類的關懷,對創(chuàng)造事業(yè)的激情。由于人文意識突顯了感性因素和情感因素,因此比起冷冰冰的“思想性”三字來得更容易讓人們清楚自己努為的方向。
人文意識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
[1] [2]
【抓住作者內(nèi)心的人文意識,尋找一體型閱讀教學的突破口】相關文章:
在閱讀教學中尋找作文訓練的突破口04-29
抓住災區(qū)重建這個突破口05-02
尋找突破口語學習技巧05-18
治理黃土高原必須抓住關鍵突破口04-27
應加強作者的自校意識05-02
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篇意識04-26
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反思04-29
做一個內(nèi)心強大的人作文09-06
做一個內(nèi)心明朗的人作文07-27
犬體型分類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