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育人先育己,塑人先塑魂范文
教書難!難于上青天!執(zhí)教多年,還真沒見過對自己的工作零抱怨的老師。時代更迭,中國家庭早已進入了普遍的獨生時代,獨一代、獨二代……如今的孩子再也不用面對《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兄弟所歷經(jīng)的種種磨難:生活物資匱乏,讀書機會渺茫,精神世界壓抑……成長于新世紀的他們養(yǎng)尊處優(yōu),生活優(yōu)越,信息靈通,思想新銳,愛好廣泛,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可他們驕傲、自負、自以為是、處處標榜自我的行為做派也成了很多家長和老師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霾。
當“發(fā)達學校”的老師正為班上學生的考試成績又有歷史性的突破而歡欣鼓舞的時候,“發(fā)展中學校”的老師可能正在為一節(jié)上不下去的課而憂心忡忡。地勢偏遠、生源稀少、資源薄弱、差生扎堆成了大多數(shù)普通學校發(fā)展道路上的阻礙。到底是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變“壞”了,還是現(xiàn)在的老師真的沒有以前那么好了?我認為,兩者都不是。從教育工作者的實質出發(fā),教育應訴諸于理性,傳承人類的精神和物質文明;但又不能缺失感性,因為“受眾”是鮮活的生命,有思維,有情緒,有感知。世界上惟有醫(yī)師和教師兩種角色是只跟人打交道的,無比神圣,卻又充滿挑戰(zhàn)!坝合扔谟恕保瑐鹘y(tǒng)意義上的教師角色顯然無法與現(xiàn)實中的教育環(huán)境相匹配,今天的老師應從思想上轉型,先了解自己,而后教育他人。
我們改變不了大的教育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當我們抱怨課堂氣氛沉重壓抑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反思知識結構多久沒有更新了,課堂理念是否應該推陳出新了?當我們面對學生出現(xiàn)非典型性心理行為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知識經(jīng)驗去幫助他渡過心理危機?當學生將同一種錯誤重復多次的時候,我們是否積蓄了足夠的耐心將文明的種子播撒進他的內心?當資質愚鈍的少數(shù)學生無法真正實踐“笨鳥先飛”這一教導的時候,我們是否用自己的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向他展示出“輸了什么,都不能輸?shù)粲職狻钡淖孕?身教重于言傳,這是古已有之的寶貴教育經(jīng)驗,當然,這不能只是個教條,它必須與實踐相結合,與學習相結合,與教育的動機相結合。我們無法包辦,無法替代,但學校教育能為“精神貧血”的孩子們提供一個“耳濡目染”的受教機會,無疑,這就對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身為父母,自己做不到,就很難去要求孩子執(zhí)行;作為教師,自己缺少執(zhí)行力,是很難帶出一支本事過硬的隊伍的。教育學生前先讓我們自己出色,培養(yǎng)人才前先讓我們自己成為優(yōu)才,這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能勝任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是我們繼續(xù)學習的重要理由之一。個性、修養(yǎng)、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tài)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這些通過自我教育所積淀出來的諸多良好品質必將對學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曾經(jīng)看到過一個“借分數(shù)”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學習天賦很一般的學生,拿著他57分的試卷走進辦公室,央求老師借他三分,以后再還,老師當然非常意外學生的舉動,便向他詢問了具體原因,孩子說怕父親會訓斥,老師并沒有嘲弄他的舉動,反而說“你其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不然不可能會想到用這樣的辦法來替自己解圍”,孩子大受鼓舞,從此學習勁頭十足。這個小故事始于分數(shù),但并不遵循“惟分數(shù)至上”的原則,用鼓勵實現(xiàn)了一個本來沒有轉機的轉變。同樣是一個師生間的故事,情節(jié)就沒有那么完美了,一個即將進班的轉學生,在面見新同學之前,被他的班主任老師先發(fā)制人了,提前告知班上的成員,遠離新來的同學,因為他之前的行為習慣不好,怕“帶壞”班上的原有成員?上攵,這個本應期待新學校、新生活的孩子,因為班主任的“有色眼鏡”,恐怕要面臨長久的孤獨與不安了。道德教育,其實是教育最重要的內容。高考恢復至今,的確培養(yǎng)了大批為國家所用的優(yōu)秀人才,但也讓部分教育領域打著“高考”的旗號,行使著教育異化的途徑,遠離了教育本身的航道,在“分數(shù)衡量一切”的道路上愈行愈遠,F(xiàn)實是,高分低能的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學生、“兩面人”學生……與日俱增,這不是教育的歸途。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學校生涯畢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既不能無所事事,卑微到底;也不能癡迷分數(shù),誤人誤己。說到底,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有“獨上九天攬明月”的追求,也應有“海納百川”的胸襟,世上沒有什么是不能定制的,惟有學生,他絕不可能是我們手心里的泥人,想捏成怎樣便是怎樣,我們能做到的是引導,是守護,是包容,是鼓勵,更是信任。在教育學生的進程中,老師們感受最深的是“優(yōu)秀的學生都是相似的,而差勁的學生卻各有各的不同”,注重對學情的深入調查,注重對學生個體性差異的研究,去除“分數(shù)如泰山壓頂”的陳舊觀念,讓道德先行,讓品行先行,這才是對“因材施教”的最好注解。沒有哪個學生是靠被動灌輸成大材的,沒有哪個散漫、怠惰的學生卻擁有天然高尚的靈魂,我們教師能做的是調整后進生心靈的節(jié)奏,與時代同步,與文明同行,凈化自我,提升自我。
優(yōu)生有優(yōu)生的成才之路,差生自然也有差生的培養(yǎng)之道,只要我們心中信念不滅,熱情不減,便一定能摸索出一條征服“蜀道”的路途。教師們,“教”之道在于“養(yǎng)”,“育”之道在于“化”,時時體現(xiàn)“人道”,才是教育的本分。
【育人先育己,塑人先塑魂】相關文章:
鄧稼先故事03-04
鄧稼先反思07-13
先擦隔離霜還是先擦防曬霜03-11
瑜伽腰腹塑形課03-01
先苦后樂作文09-22
與鄧稼先相遇作文08-07
先抑后揚的作文08-03
鄧稼先反思(精)07-13
笨鳥先飛的故事06-25
笨鳥先飛作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