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原文
《鷓鴣》原文1
鷓鴣天·惜別
一曲危弦斷客腸。津橋捩柂轉牙檣。江心云帶蒲帆重,樓上風吹粉淚香。
瑤草碧,柳芽黃。載將離恨過瀟湘。請君看取東流水,方識人間別意長。
注釋
一曲危弦:彈奏一曲。
危:高。
弦:泛指樂器。
捩:扭轉。
牙檣:飾以象牙的帆檣。
注釋
一曲危弦:彈奏一曲。
危:高。
弦:泛指樂器。
捩:扭轉。 牙檣:飾以象牙的帆檣。
鑒賞
離愁別恨,也是一個亙古常新的主題。但在寫法上卻各有不同,因而詞的藝術感染力也就各異。嚴仁的這首詞,以借景抒情取勝。
“一曲危弦斷客腸”。寫樓上別筵情景:宴席將散,一曲哀弦,愁腸欲斷。萬種愁情,借琴曲傳出,令人魄蕩魂銷。首句便給通篇定下了基調,接著,作者又將筆對準到河橋附近的帆船上:人已進船,船舵和桅、“一轉”,包含幾許離愁別恨!這一句由將別而即別,詞意推進一層,惜別的氣氛更為濃厚!敖摹本溆杉磩e轉到方別。帆隨云動,寫出了似為云所“帶”的主觀感覺!皹巧稀币痪洌瑥膶Ψ街P,終于拈出一個“淚”字來,把抒情氣氛推上了高峰。
以上兩句互為對偶,各寫一方,將惜別之情,寫得深摯感人。
下片直接抒寫離情別意。頭兩句仍為寫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別,倍覺魂銷。正是“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兩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襯惜別之情。“載將”一句將看不見、摸不著的“離恨”寫得具體而有分量。結拍二句改設問為肯定語氣,是全詞一氣寫分別至此必然的感情蘊積。以悠悠不盡的`東流江水,喻綿綿不斷的離別愁情,使主題進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絕。
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層次分明,步步推進,雖不點破,卻蘊蓄著濃厚的惜別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別之情滔滔而出,親切可感,表現(xiàn)出作者相當高的藝術水準。
《鷓鴣》原文2
鷓鴣天
東陽道中
辛棄疾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山無重數(shù)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人歷歷,馬嘯嘯,旌旗又過小紅橋。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征途生活的小令,約寫于1177年。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篝”,行軍用的竹制水筒。塵土撲面,征途遙遠,掛在身邊的竹筒里的水也逐漸減少乃至用完了。起始兩句,寫出征人行軍途中的勞頓,可知此時馬乏人累,疲憊不堪!吧綗o重數(shù)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后兩句寫路途景物,是行軍人眼中所見。周遭是數(shù)不清的層層山巒,全被樹木野草覆蓋,一個“碧”字,說明此時行軍人是置身于綠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兒格外嬌艷絢麗。充滿生機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上片寫景,淡筆素描,繪出一幅色彩鮮明的山野行軍圖。
下片側重寫行軍途中的'情景和作者的思緒。“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比盅b的戰(zhàn)士清晰可辨,戰(zhàn)馬在蕭蕭鳴叫,迎風飄揚的戰(zhàn)旗已經越前面的小紅橋,這三句寫的是隊列前進的情景。不難想見,此時作者是騎馬走在隊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軍的戰(zhàn)士和隊首“旌旗”的方位。“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彪m然辛棄疾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但寫此詞時,正是辛棄疾“春風得意”的時候,有機會為國效命,他的心情是輕松愉快的,因此這個“愁”字應理解為他尋覓“相思句”構思過程中“苦惱的”“愁”,正因為這樣,他只顧聚精會神地思索,不知不覺中才“搖斷”了馬鞭的“碧玉梢”,這抑或是用力過猛,抑或是打在什么東西上;寫得極傳神,極形象。
同一時期作者寫的另一首《鷓鴣天》中有“二年歷遍楚山川”的句子,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他這一時期奔走勞碌的情景,與本詞意境相近。這類詞都很清新,有生活氣息。
《鷓鴣》原文3
鷓鴣
朝代:元代
作者:楊弘道
鷓鴣鷓鴣生炎方,有耳未嘗聞北翔。鷓鴣鷓鴣何形色,北人見之應不識。
前朝鼓吹鷓鷓鴣,上稽下考不見書。而今歌舞聞見熟,試為后生陳厥初。
東京有臺高百尺,北望驚吁半天赤。塞垣關楗夜不扃,河南河北無堅壁。
鷓鴣飛入酸棗門,青衣行酒都民泣。長淮東注連海潮,終南山氣參青霄。
大田多稼際沙漠,幽州宮闕何嶕峣。金天洪覆需云潤,內自封畿外方鎮(zhèn)。
霜葉煙花秋復春,妙選細腰踏繡茵。優(yōu)絲伶竹彈吹闋,主人起舞娛嘉賓。
玉帶右佩朱絲繩,牌如方響縣金銀。低頭俯身卷左膝,通袖臂搖前拜畢。
露臺畫鼓靈鼉鳴,長管如臂噴宮聲。初如秋天橫一鶚,次如沙汀雁將落。
紅袖分行齊拍手,婆娑又似風中柳。鷓鴣有節(jié)四換頭,每一換時常少休。
次四本是契丹體,前襟倏閃靴尖踢;蛉缵呥M或如卻,或如酬酢或如揖。
或如掠鬢把鏡看,或如逐獸張弓射。蹁躚蹩?更多端,染翰未必形容殫。
主人再拜歡聲沸,酌酒勸賓賓盡醉。僚屬對起相后先,襟裾凌亂爭回旋。
鷓鴣為樂猶古樂,大定明昌事如昨。風時雨若屢豐年,五十年來人亦樂。
勿言鄭衛(wèi)亂雅歌,人樂歲豐如樂何。朱門兵衛(wèi)森彌望,門外聞之若天上。
隗臺梁苑煙塵昏,百年人事車輪翻。倡家蠅營教小妓,態(tài)度纖妍渾變異。
吹笛擊鼓阛阓中,千百聚觀雜壯稚。昔時華屋罄濃歡,今日樂堋為賤藝。
白頭遺士偶來看,不覺傷心涕沾袂。
《鷓鴣》原文4
鷓鴣天 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注釋】
、俪獜亍蛾栮P》: 唱完送別歌曲。徹, 完。②功名句: 功名是身外多余事, 還是多吃飯吧。③無窮: 無盡,無邊。④般: 種。⑤只應句: 豈只是離別才使人悲傷, 團聚才使人歡顏。只應, 只以為,此指豈只。⑥未是: 還不是。⑦別有: 更有。
【翻譯】
送別時,唱完了《陽關三疊》曲,眼淚還未拭干,就相勸功名是身外多余事,還是多吃飯吧。翹首遙望,天邊流水在遠送無窮樹色,雨中陰云埋掉了一半青山。
今古值得遺憾事上千種,豈只離別一事才是令人悲傷?江上大風大浪還不是險惡,更有那在人生道路上才會愈加艱難。
【賞析】
送別詞是詞里一個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詞,多敘男女離別。從古以來,“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江淹《別賦》)。纏綿悱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籠罩全篇。辛棄疾送別詞,卻多立意不俗,又總是超出常境,這首《鷓鴣天》可作代表。
詞開篇即述離情。唐代詩人王維有七絕《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后入樂府,以為送別。李東陽《麓堂詩話》曰:“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稱《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這里把送別場面凝縮成“唱徹”(唱畢)而“淚未干”,展示出形象凄苦情狀。一接卻正話反說:“功名余事且加餐”!肮γ,指官爵。張華《答何劭》詩:“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視功名為“余事”,或者說“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會真如鳳毛麟角。辛棄疾“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鷓鴣天》詞云:“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簇擁千軍萬馬,突破重圍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愛國壯舉,又何嘗不是為了功名!“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破陣子》)。在封建社會里,是互相聯(lián)系。換言之,只有“達”,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視功名為余事而勸加餐,處于“國仇未報壯士老”(陸游詩句)具體歷史情況下,這里曠達成分不多,更多是激憤,是反語,是色荏內厲。前結“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點染。先寫江中之水: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樹木送向無窮遠方;后寫空中之云:烏云挾帶著雨水,把重重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單情則露;景以情妍,獨景則滯”(沈雄《古今詞話·詞品》卷下引宋征壁語)。而“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二)。這樣,把行色凄涼況味,推上一個高層次。
下片宕開,從久遠歷史長河來作論述:“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古往今來使人憤恨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哀?聚會才使人歡樂嗎?無論“離”,無論“合”畢竟都是個人間事,它們只是“今古恨”一種,言外之意是國家分裂,人民苦難,較之個人悲歡離合,是更值得關注事!用“只應”詰問句更力重千鈞。后結仍扣緊送人題意:“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苯^風高浪急,十分險惡,但哪有人間行路難呢?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引《樂府解題》曰:“《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今不存。南朝·宋·鮑照有《擬行路難》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個人不為世用,或針砭社會現(xiàn)實。這兩句托意深刻,正應辛棄疾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帶湖閑居種種生活體驗在內。一首五十六個字《送人》小詞,寫得這樣內蘊豐富,寄情高遠,絕少“黯然銷魂”情緒,“英雄感愴,有在長情之外”(劉辰翁《辛稼軒詞序》),由此詞正可悟出。
《鷓鴣》原文5
瑞鷓鴣原文:
溫柔鄉(xiāng)里睹春容。
無語閑將腳帶松。
魂夢陽臺迷暮雨,豐姿洛浦挹仙風。
追陪梅下黃昏路,仿佛槐安富貴宮。
舊恨上心空有感,掃除全付一杯中。
瑞鷓鴣注釋
【溫柔鄉(xiāng)】1.喻美色迷人之境。漢伶玄《趙飛燕外傳》:“是夜進合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為溫柔鄉(xiāng)。語嬺曰:‘吾老是鄉(xiāng)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鄉(xiāng)也。’”宋范成大《樂先生辟新堂作詩奉贈》:“多情開此花,艷絶溫柔鄉(xiāng)!薄都t樓夢》第一回:“如蒙發(fā)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xiāng)里享受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卑⒂ⅰ蛾P于<巴黎茶花女遺事>》:“何來亞猛冶游子,溫柔鄉(xiāng)里葡萄紫!2.指溫暖舒適的境地。明楊慎《摩尼寒夜擁爐有懷馮定水》詩:“行爐特贈遠行人,處處溫柔鄉(xiāng)里身!
《鷓鴣》原文6
原文: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卷,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譯文
我是天宮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教我這樣的狂放不羈。曾多次批過支配風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詩萬首不為過,喝酒千杯不會醉,王侯將相,我何曾放在眼里?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城中。
注釋
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員。清都,指與紅塵相對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禮法約束。
支風券:支配風雨的手令。
章:寫給帝王的奏章
觴(shāng):酒器
玉樓金闕慵(yōng)歸去:不愿到那瓊樓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賞析:
此詞系作者從京師返回洛陽后所作,故題為“西都作 !痹撛~是北宋末年膾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風行汴洛。詞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視侯王”的'山水郎自居,這是有深意的。據《宋史·文苑傳》記載,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他至京師,欲授以學官,他固辭道 :“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 。”終究拂衣還山。這首《鷓鴣天 》,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tài)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疏狂”二字為本詞之目 !笆杩瘛闭,放任不羈之謂也。詞人之性格如此,生活態(tài)度如此,故爾充分顯現(xiàn)其性格與生活態(tài)度的這首詞,藝術風格亦復如此!拔沂乔宥忌剿桑 背隹诒闶恰笆杩瘛敝Z“清都 ”本自《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 !奔磦髡f中天帝之宮闕者是 !吧剿伞,顧名思義,當為天帝身邊主管名山大川的侍從官。可以名正言順地盡情受用如此至情至性的美差,真?zhèn)是“天教分付與疏狂 ”!上片四句二十八字,本自陶淵明之所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田園居》五首其一)一意。陶淵明之后,隱逸詩人、山水詩人們各騁才力,所作名章雋語,即便不逾萬數(shù),也當以百千計,但象朱敦儒這樣浪漫、超現(xiàn)實的奇妙構思卻并不多見。
詞的下片用獨特筆法為讀者塑造了李白之外的我們又一個“謫仙人 ”。他連天國的“玉樓金闕”都懶得歸去呢 ,又怎肯拿正眼去看那塵世間的王侯權貴!由此愈加清楚地見出,上片云云,與其說是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毋寧認作對玉皇大帝的狎弄。這倒也不難理解,感覺到人世的壓抑、渴望到天國去尋求精神解脫的癡人固然所在多有;而意識到天國無非是人世的翻版,不愿費偌大氣力,換一個地方來受束縛的智者亦不算少。詞人就是一個 。他向何處去寄托身心呢?
山麓水湄而外,惟有詩境與醉鄉(xiāng)了。于是有“詩萬首,酒千觴 ”,有“且插梅花醉洛陽”。洛花以牡丹為最。
宋周敦頤《愛蓮說》云:“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詞人志向高遠自然不肯垂青于自唐以來,頗受推崇的牡丹,而寧取那“ 千林無伴,淡然獨傲霜雪 ”(《念奴嬌》)的梅花了。清人黃蓼園曰:“希真梅詞最多,性之所近也 。”(《蓼園詞選》)“故而詞人不說”且插牡丹醉洛陽”,偏云“且插梅花醉洛陽”,蓋另有寄托。
作者選中梅花,是取其品性高潔以自比 !案邼崱迸c“疏狂 ”,一體一用,一里一表,有機地統(tǒng)一在詞人身上。惟其品性“高潔 ”,不愿與世俗社會沆瀣,才有種種“疏狂”。
此詞體現(xiàn)了詞人鄙夷權貴、傲視王侯的風景,讀來令人感佩。無論從內容或藝術言之,這首詞都堪稱朱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資曠遠 ”,婉麗流暢的小令。全詞清雋諧婉,自然流暢,而且前后呼應,章法謹嚴。上片第一句“天教懶慢帶疏狂”,下片的“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陽 ”,表現(xiàn)了詞人的瀟灑、狂放和卓爾不群,照應了“疏狂”;“玉樓金闕慵歸去”則照應了“懶慢”。
《鷓鴣》原文7
雨濕西風水面煙。一巾華發(fā)上溪船。帆迎山色來還去,櫓破灘痕散復圓。
尋濁酒,試吟篇。避人鷗鷺更翩翩。五更猶作錢塘夢,睡覺方知過眼前。
譯文
細雨打濕秋風,蘭溪水面籠罩著薄霧輕煙。已是一頭華發(fā),登上了小船,兩岸青山迎著我來,又送遠去,櫓打波痕散了又圓。
斟滿一杯濁酒,試著吟詩作詞。鷗鷺避人,翩翩飛去。五更時還在夢杭州,醒來時,就已經出現(xiàn)在眼前。
注釋
鷓鴣天: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該調雙調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蘭溪:指蘭江。錢塘江自蘭溪(縣名)至建德縣梅城段的別稱。
西風:秋風。
一巾華發(fā):喻年事已高。華發(fā)即花發(fā)。
灘痕:指溪灘上的水紋。
濁酒:普通家常之酒。
吟篇:吟詩作詞。
鷗鷺(lù):水鳥。
錢塘:今浙江杭州市。
睡覺(jué):睡醒。
賞析
該詞寫蘭溪舟行之感受,是一首清新俊逸的山水紀游詞。該詞上片寫舟行之景,情趣盎然;下片言舟行之情,人在舟中飲酒吟詩,悠然自得,鷗鷺在溪上飛翔,亦自得其樂。全詞寫得空靈清幽,恬靜自然,表現(xiàn)了詞人情逸絕俗的懷抱。
此詞題“蘭溪舟中”。蘭溪,在浙江中部,今稱蘭江,是錢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再往下,依次稱桐江、富春江、錢塘江,流經杭州入海。這條江流山水清絕,自古名聞遐邇。這是首山水詞。朗誦這首詞,不知不覺中將人帶入了空江煙雨境界。朦朧的江面,朦朧的煙雨,還有朦朧的山色。詞人之心,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讀者之心,又何必不是這樣呢?山水在詞中,全然不是羈旅引役的背景,而是自具自足的境界。視野不妨再放開些。詞人境界,從傳統(tǒng)的深院繡闋,歌舞樓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便煥發(fā)出人與自然融合的神理。山水詞不多有。這確確實實是韓淲詞的獨到之處。
“雨濕西風水面煙。”開篇便引人入于勝境。細雨濕秋風,溪面一片煙。好一幅潑墨空江煙雨圖。“一巾華發(fā)上溪船!贝尉鋵懗鲎约旱侵矍榫。一巾華發(fā),可知詞人此時已屆老年。證以戴復古詩句“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又可知詞人此時已過隱居生活,其襟抱灑然塵外,對大自然之體會,自格外親切。上溪船三字,下得興致盎然。于是,讀者仿佛也隨了詞人登舟溪行!胺缴珌磉去,櫓破灘痕散復圓!贝艘宦(lián),極寫乘舟風行水上飽看山色水容的美感逸趣。
上句寫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動態(tài)。山色來——還去,山一一迎面而來,又一一掉臂而去,又是動態(tài)。動態(tài)寫山,動中有動,別具情趣。此句與敦煌詞《浣溪沙》“看山恰似走來迎”,有異曲同工之妙。下句寫水容。櫓破灘痕散——復圓。灘痕即灘上水文。溪則有灘,灘則有紋,紋呈圓形。船夫過灘施櫓,擊散了圓圓的灘痕,船過處,灘痕又一一復為圓形。此句寫灘痕亦趣。自其破散以觀之,則灘痕為動態(tài)。自其復圓以觀之,則灘痕呈靜態(tài)。靜態(tài)寫水,靜中有動,又具理趣。與韓淲詩“江中春水波浪肥”(《三月二十七日自撫州往南城縣舟行》),同一逸趣。親切的觀察,實在體現(xiàn)出詞人與大自然的契合。
“尋濁酒,試吟篇!敝壑,詞人要來家常之酒,乘興吟起詩篇!氨苋塌t鷺更翩翩!苯希t鷺翩翩飛翔,亦無拘無束。此三句,寫出人自得其樂,鳥亦自得其樂,真有物我兩忘之古意。“五更猶作錢塘夢,睡覺方知過眼前!苯Y筆二句,一氣貫注。五更舟中,夢見到了錢塘(杭州)。一覺睡醒,才知道錢塘果然到了眼前。結筆寫順流而下舟行之速,風趣得很。夢境與現(xiàn)境打成一片。此二句不禁令人聯(lián)想起李白《早發(fā)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該詞筆法清新俊逸,為讀者展開一幅空江煙雨圖,又給人一種船在畫中游的.感覺。作者就好像是這艘游船上的向導,指引讀者順流而下,觀賞沿途風景。上片中“帆迎山色來還去,櫓破灘痕散復圓”,觀察仔細,筆法細膩,動靜相稱,情真意切,體現(xiàn)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結尾處更是將夢境與現(xiàn)實相結合,想象豐富,趣味十足。船至錢塘,詞也戛然而止,可謂干凈利落,留給讀者的則是意猶未盡的感覺,這也恰是作品的獨到之處。
創(chuàng)作背景
蘭溪在浙江中部偏西,是錢塘江上游的一段千流,又稱蘭江。作者當時乘舟緣蘭溪赴錢塘,兩岸風光秀麗,作者靈之所至,信筆寫來該詞。
韓淲
韓淲(biāo)(1159—1224)南宋詩人。字仲止,一作子仲,號澗泉,韓元吉之子。祖籍開封,南渡后隸籍信州上饒(今屬江西)。從仕后不久即歸,有詩名,著有《澗泉集》。淲清廉狷介,與同時知名詩人多有交游,并與趙蕃(章泉)并稱“二泉”。著作歷代書目未見著錄。史彌遠當國,羅致之,不為少屈。人品學問,俱有根柢,雅志絕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時事驚心,作甲申秋三詩,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鷓鴣》原文8
鷓鴣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古詩簡介
《鷓鴣天·西都作》是北宋詞人朱敦儒作于西都(今洛陽)的詞。上片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現(xiàn)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全詞表達了詞人對權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和志向。
翻譯/譯文
我本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天性是懶散和疏狂。天帝曾批給我管理風露的詔帛,我也多次上呈留住彩云,借走月亮的.奏章。
詩一寫就是一萬首,葉捅一飲就是一千杯,不曾正眼看過侯王。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愿插著梅花醉臥在洛陽中。
注釋
、羸p鴣(zhè gū)天:此調取名于唐人鄭喁詩句“春游雞鹿寨,家在鷓鴣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
、谖鞫迹褐嘎尻,宋朝時稱洛陽為西京。
、矍宥迹合鄠魈斓鄣母亍I剿桑簽樘斓酃芾砩剿睦晒。
④疏狂:狂放不羈。
⑤累(lěi):數(shù)次。章:指上呈天帝的奏章。
⑥觴(shāng):古代蠱酒的容器。
⑦玉樓金闕(què):指汴京的宮殿。
賞析/鑒賞
上片的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寫自己熱愛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塵世,流連山水。接下來“天教分付與疏狂”則聲稱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屬天賦,因而無法改變。這兩句充分表現(xiàn)出了詞人的性格特征,坦蕩直爽,豪氣四溢。 “曾批給雨”二句以天意抒懷抱,透露出作者遠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這二句充滿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僅對首句進行了絕妙而風趣的解釋,而且透露了他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和對世俗發(fā)自內心的鄙棄。
下片表現(xiàn)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霸娙f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寫作者詩思的豐富,酒量的很大,隱逸生活的全部內容都表現(xiàn)為對詩與酒的鐘情。面對“侯王”幾曾看過,凸顯詞人對功名富貴的鄙夷,面對王侯的傲骨錚錚。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二句表現(xiàn)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場,只想縱詩飲酒,與山水為伴,隱逸歸老。玉樓金闕,本是人人羨慕向往的榮華富貴,但詞人用一“慵”字,十分準確地表現(xiàn)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態(tài)度,相反對于“插梅花醉洛陽”的生活卻十分欣賞留戀,體現(xiàn)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風流,“梅花”是高潔的象征,這里意在言詞人的品性高潔。將高潔與疏狂的品性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表現(xiàn)出不愿與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詞清雋婉麗,自然流暢,前后呼應,章法謹嚴,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蔑視權貴、傲視王侯、瀟灑狂放的性格特征。
《鷓鴣》原文9
鷓鴣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賞析
此詞系作者從京師返回洛陽后所作,故題為“西都作”。該詞是北宋末年膾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風行汴洛。詞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視侯王”的山水郎自居,這是有深意的。據《宋史·文苑傳》記載,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他至京師,欲授以學官,他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苯K究拂衣還山。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tài)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上片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寫自己熱愛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塵世,流連山水。接下來“天教分付與疏狂”則聲稱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屬天賦,因而無法改變。這兩句充分表現(xiàn)出了詞人的性格特征,坦蕩直爽,豪氣四溢。 “曾批給雨”二句以天意抒懷抱,透露出作者遠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這二句充滿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僅對首句進行了絕妙而風趣的解釋,而且透露了他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和對世俗發(fā)自內心的鄙棄。
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現(xiàn)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寫作者詩思的豐富,酒量的很大,隱逸生活的全部內容都表現(xiàn)為對詩與酒的鐘情。面對“侯王”幾曾看過,凸顯詞人對功名富貴的鄙夷,面對王侯的傲骨錚錚。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二句表現(xiàn)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場,只想縱詩飲酒,與山水為伴,隱逸歸老。玉樓金闕,本是人人羨慕向往的榮華富貴,但詞人用一“慵”字,十分準確地表現(xiàn)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態(tài)度,相反對于“插梅花醉洛陽”的生活卻十分欣賞留戀,體現(xiàn)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風流,“梅花”是高潔的象征,這里意在言詞人的品性高潔。將高潔與疏狂的品性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表現(xiàn)出不愿與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詞清雋婉麗,自然流暢,前后呼應,章法謹嚴,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蔑視權貴、傲視王侯、瀟灑狂放的性格特征。
此詞體現(xiàn)了詞人鄙夷權貴、傲視王侯的風骨,讀來令人感佩。無論從內容或藝術言之,這首詞都堪稱朱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資曠遠”,婉麗流暢的小令。全詞清雋諧婉,自然流暢,而且前后呼應,章法謹嚴。上片第一句“天教懶慢帶疏狂”,下片的“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陽”,表現(xiàn)了詞人的瀟灑、狂放和卓爾不群,照應了“疏狂”:“玉樓金闕慵歸去”則照應了“懶慢”。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是天宮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教我這樣的狂放不羈。曾多次批過支配風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詩萬首不為過,喝酒千杯不會醉,王侯將相,我何曾放在眼里?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城中。
注釋
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員。清都,指與紅塵相對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禮法約束。
支風券:支配風雨的手令。
章:寫給帝王的奏章
觴(shāng):酒器
玉樓金闕慵(yōng)歸去:不愿到那瓊樓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詞人早年從京師返回洛陽后所作,故題為“西都作”,體現(xiàn)了詞人早年淡泊情致。年輕時期,他一直隱居在洛陽的山水之間,過著神仙般逍遙快活的生活。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tài)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鷓鴣》原文10
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朝代:清代
作者:秋瑾
原文: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
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祖國沉淪危亡忍不住感嘆,東渡日本尋找革命同志。國土被列強瓜分需要收復,為國家敢于犧牲自己的身體。
嘆路途之艱險梗塞,感慨自身漂泊無依。雖然遠隔萬里也要赴日留學。人們休要說女子不能成為英雄,連我那掛在墻上的寶劍,也不甘于雌伏鞘中,而夜夜在鞘中作龍吟。
注釋
1、沉淪:沉沒,危亡的意思。
2、不禁(jīn):忍不住。
3、海外:指日本。作者曾東渡日本留學。
4、知音:這里指革命同志。
5、金甌(ōu)已缺:指國土被列強瓜分!赌鲜贰ぶ飚悅鳌罚骸拔覈要q若金甌,無一傷缺!苯甬T: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于指國土。
6、嗟(jiē)險阻:嘆路途之艱險梗塞。
7、嘆飄零:感慨自身漂泊無依。
8、關山萬里:指赴日留學!赌咎m詩》:“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9、作雄行:指女扮男裝。
10、英物:杰出的人物。
11、龍泉:寶劍名:雷煥于豐城獄基掘得二劍, 一名龍泉,一名太阿。晉王嘉《拾遺記·顓頊(xū)》:“(顓頊)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剋伐,未用之時,常于匣里,如龍虎之吟!
賞析:
作者:佚名
《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作于1904年,秋瑾赴日不久。清紹興府將此詞稿作為“罪狀”公布,可見此詞革命性之強。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道是“閑”字,但有感于祖國沉淪,卻未必有“閑”情。開篇兩句,點明此行日本的緣由,也點出了國內的政治局勢!敖甬T已缺終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其時列強瓜分中國,堂堂禮儀之邦,卻是衣冠委地,詞人一拍桌案,聲音陡然一揚:“為國犧牲敢惜身?”一句反問,慷慨激昂,擲地有聲。
“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睋Q頭一折,疏疏三筆,將一路多少霜風雨雪,輕輕囊括。是蹉跎,是舛磨,陽光寂滅,風雨鮮活。她是一個革命者,不能也不會為了這些而放慢腳步。有了這樣的'信念,關山萬里,層云幾重,一名女子,改換上男兒的裝扮,一葉槎枒,飄揚過了大海。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歇拍一韻,似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只恨蒼天,“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求如今,“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把秋瑾以身許國的決心和敢作雄飛的魄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句豪言的崢嶸風骨,撐起的正是詞人颯爽的英姿。
《鷓鴣》原文11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代: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譯文
村頭小路邊桑樹柔軟的枝條,剛剛綻放嫩芽。東面鄰居家養(yǎng)的蠶種已經有一些蛻變成了蠶兒。一脈平緩山崗上,細草間小黃牛犢兒在鳴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樹林,樹枝間休息著一只只烏鴉。
山有的遠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橫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邊有家小酒鋪,可以打一些酒來。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風雨當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頭一片薺菜花中盛開。
注釋
、羸p鴣天:小令詞調, 雙片55字, 上片四句三平韻, 下片五句三平韻。唐人鄭嵎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調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
、谛╯。壕淠┱Z助詞。
、燮綄浩教沟男∩狡。
、苣壶f:見王安石《題舫子》詩:“愛此江邊好,留連至日斜。眠分黃犢草,坐占白鷗沙。”這里隱括其句。
⑤青旗:賣酒的招牌。
⑥薺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莖葉嫩時可以吃。
賞析
全詞從不同的視角描繪鄉(xiāng)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隨意下筆,但細細體會,情味盎然,意蘊深厚。上闋頭二句在描寫桑樹抽芽、蠶卵開始孵化時,用了一個“破”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的催動下,逐漸萌發(fā)、膨脹,終于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捌啤弊植粌H有動態(tài),讓人感到桑芽萌發(fā)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崗細草鳴黃犢 ”“平崗細草”和“黃犢”是相互關聯(lián)的,黃犢在牛欄里關了一冬,當放牧在平坡上時被乍見春草,歡快無比 !傍Q”雖寫聲音,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悠閑,神態(tài)。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鴉”按說會構成一片衰颯景象,但由于用了一個動詞“點”字,卻使情調發(fā)生了變化!包c”狀烏鴉或飛或棲,有如一團墨點,這是確切的寫實,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所以黑色的烏鴉,在林中歷歷可見。作者卻是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
從表面上來看,這首詞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著上半片在寫景。這里下半片的寫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瀾的。首先它是推遠一層看,由平岡看到遠山,看到橫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還由鄉(xiāng)村推遠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來很平常,全詞都在寫自然風景,只有這句才寫到人的活動,這樣就打破了一味寫景的單調。這是寫景詩的一個訣竅。盡管是在寫景,卻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須加入一些人的.情調,有人的活動,詩才顯得有生氣。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兩句是全詞的畫龍點睛,它又象是在寫景,又象是在發(fā)議論。這兩句決定了全詞的情調。如果單從頭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這首詞的情調是很愉快的。但詞人是一位忠義之士,處在南宋偏安的杭州,北方金兵擄去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還在節(jié)節(jié)進逼的情勢之下,他想圖恢復,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憒無能,茍且偷安者,叫他一籌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這種心情成了他的許多詞的基本情調。這首詞實際上是愁苦之音!靶比蘸贮c暮鴉”句已透露了一點消息,到了“桃李愁風雨”句便把大好錦繡河山竟然如此殘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現(xiàn)出來了。從前詩人詞人每逢有難言之隱,總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說出來。辛詞凡是說到風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進逼的局面。這里的“城中桃李愁風雨”也是慨嘆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詞中運用了反襯手法,反襯就是欲擒先縱。從愉快的景象說起,轉到悲苦的心境,這樣互相襯托,悲苦的就更顯得悲苦。前人談辛詞往往用“沉痛”兩字,他的沉痛就在這種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頭薺菜花”句可以見出詞人對南宋偏安局面還寄托很大的希望。這希望是由詞人在村中看到的勞動人民從事農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說明“詩可以怨”(訴苦),下句說明“詩可以興”(鼓舞興起)。
詞人發(fā)現(xiàn)和捕捉農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風光景物和生活情境,運用清新明快的筆調、素凈淡雅的色彩,描繪出一幅幅意象鮮活、層次清晰、生機盎然的圖畫, 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享受,進而觸發(fā)出心弦的共鳴。
《鷓鴣》原文12
原文
鷓鴣天·席上作
樓觀青紅倚快晴,驚看陸地涌蓬瀛。南園花影笙歌地,東嶺松風鼓角聲。
山繞水,水縈城。柳邊沙外古今情。坐中更有揮毫客,一段風流畫不成。
賞析
第一首詩是詞人在郊外飲宴時的即興之作,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灑脫不羈的豪情,而豪情之中又隱藏著一種憂國憂民的深沉感慨。
“樓觀青紅倚快晴”,劈頭一句便勾畫出南國風光的綺麗景色:雕梁畫棟,朱樓翠影,倚立在晴明爽朗的麗日和風之中!翱臁笔窃~人心境的外射,即“怡紅快綠”所引起的那種歡快之情。“驚看陸地涌蓬瀛”,是詞人在飲宴時所產生的一種幻覺。傳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詞人在酣飲的醉眼朦朧中忽然覺得陸地的平野間涌出座座令人神往的仙山,不禁驚喜莫名!澳蠂ㄓ绑细璧,東嶺松風鼓角聲”則是詞人醉意中清醒意識的極其酣暢的表達:南國花影,笙歌陣陣,仿佛是一片升平氣氛,然而隨著東嶺的松風傳來軍中的鼓角之聲,卻使人的心境如此忐忑不寧。詞人在這兩句詞中十分準確地表現(xiàn)了當時的時代氛圍:北國金人大軍壓境,南國朝野歌舞升平,作為軍中主帥,詞人范成大的心中該感到多么不安,他一方面在良心的譴責中作著靈魂的自我審判,一方面也以他的筆鋒直刺“笙歌醉夢間”的趙宋小朝廷。這里我們不由想到范成大的同代詩人林升所寫“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晚風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名篇。這首小令雖然寫得比較含蓄,但也有異曲同工的.弦外之音。
下闋對飲宴環(huán)境作進一步描畫,同時更深刻地表現(xiàn)詞人這種憂思傷世的憤激之情。“山繞水,水縈城”,江山如此多嬌!在“柳邊河外”飲宴的詞人,面對岌岌可危的國勢,令人產生古往今來仁人志士所共有的憂國憂民之情!傲吅油狻币彩切畧龅膼蹏鴮⑹克诃h(huán)境的暗射,它與“樓觀青紅”是一個象征性的對立,讓那些“樓外樓”中的達官貴人和他們的嬌妻美妾去歌舞升平去吧,而“柳邊河外”的將士們卻要保衛(wèi)這“山繞水、水縈城”的錦繡河山去呢。最后一句是詞人自謂,他提筆揮毫而畫不成一段風流,乃是因為他胸有塊壘而無心于此道,這“畫不成”三字包含著詞人壯志難申的苦衷,也影射著朝廷的掣肘,使他“畫不成”自己理想的宏圖。
《鷓鴣》原文13
鎮(zhèn)日無心掃黛眉,臨行愁見理征衣。
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
停寶馬,捧瑤卮,相斟相勸忍分離?不如飲待奴先醉,圖得不知郎去時。
譯文
整日沒有心思去描眉梳妝打扮,我愁容滿面地看著心上人打點行裝。餞別的宴席上擔心破壞了你的心情,雙眼蓄滿淚水不敢落下來。
為君捧杯餞行,相斟相勸又怎么忍心分離呢?不如讓我先喝醉了,只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時離我而去的。
注釋
鎮(zhèn)日:整日,成天。掃黛眉:畫眉,意即化妝。
閣淚:含著眼淚。
瑤卮(zhī):玉制的酒器,用做酒器的美稱。
賞析
本詞是一首送別詞。寫一位女子與愛人分別時的打情愁緒。起首一句,寫女子在愛人打別之前無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無聊賴,連黛眉也不掃了,可見心情確實糟糕透了。古代有“女為悅已者容”之說!对娊洝分幸灿小傲瞬畺|,首如琶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詩句。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為愛人要己門遠行,沒有心情去化妝之意,也寓有今后沒有愛人的欣賞,不必化妝之意。了己沒有心情化妝也就罷了,她甚至一見愛人打點行裝就產生了無限愁緒,可見兩人之間依戀之情是多么深厚。這里的“愁見”一詞的運用也恰到好處,與“愁看”是有意識、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愁見”則有情緒突然觸發(fā),沒有思想準備之意。同時也說明了她雖然知道愛人即將己發(fā),但對于何時理征衣卻還沒來得及想過,這也表觀了女子在打別突然到來之時的種種驚愕和惘然!俺钜姟睂熬洹盁o心”,意思上則深入一層。雖然分別在即,心存難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對方傷心,便竭力控制了己的情緒,以至于餞別的.宴席上,女子雖然難受得兩眼是淚,卻不敢讓了已的淚泉涌流己來。“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唐杜牧《贈別》)可見別情之凄婉厚重。
下闋寫停下車馬、把酒相別的情景。送別前“相不相勸”,一語道破送別前女子心情的煎熬,表面的平靜和內心隱伏的痛苦相對比。此處“相”是相互之意,說明二人情深意厚.有依依惜別的傷心之情!叭谭执颉钡摹叭獭弊志哂须p重含義。一方面是“不忍”,即內心不忍分打;另一方面又是必須“忍”,即強忍住痛苦,以免對方過分感傷。結尾兩句是女子深摯婉曲的內心獨白,構思奇特,最為警策。前面寫了己強忍著眼淚想寬解心上人,但感情的了控總有個限度,說不定到分手時還會傷心流淚,情難了已。與其見證分別場面的種種痛苦情狀,倒不如索性醉倒夢鄉(xiāng),不見打別不見淚,或許對于雙方求說更好些。這兩句同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寫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傷感情意至此已全面爆發(fā)。在全篇蓄勢已足的情況下,正話反說,使得所有醞釀已久的情緒得到激發(fā)。以此收尾,也給人以含思不盡之況味。
全詞語淺情深,深婉曲折,凄美靈動,誠為早期送別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鷓鴣》原文14
原文:
不向長安路上行。
卻教山寺厭逢迎。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
人間走遍卻歸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譯文
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卻多次往來于山寺以致讓山寺討厭。在有味與無味之間追求生活樂趣,在材與不材之間度過一生。
我寧可保持自我的獨立人格,也不趨炎附勢獵取功名。走遍人間,過了大半生還是走上了歸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鳥是我的好弟兄。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等,雙調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長安路:喻指仕途。長安,借指南宋京城臨安。
厭逢迎:往來山寺次數(shù)太多,令山寺為之討厭。此為調侃之語。
賞析:
按理說四十多歲正是人生建功立業(yè)之心最盛,最能奮發(fā)作為之時,然而詞的開首兩句卻說;“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贝笠馐钦f,他已經不再心向國都,不再在意天下國家之事了,只流連于博山寺和它周圍的山水,使得它都厭于逢迎我了。辛棄疾果真是如此想的么?難道他真的已經忘情于山水游樂,把北復中原的大志拋諸腦后了么?下邊兩句“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钡涑觥肚f子》,貌似超脫,要安于歸隱平淡的生活,自得其樂,做不材之材以終其年。事實上,上片四句是怨辭反說,辛棄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閑適平淡的生活,置國家天下于不顧,只是當權者對他始終若即若離,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幾乎二十年的'時間里被閑置不用,素志不展。于是在這首詞中,他字面上超然閑逸之詞,實則包含著對當權者的激憤與積怨,只是不易察覺罷了。下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聲名。下一句說人生歷盡世事,到頭來還是要歸于田園,躬耕田畝。最后兩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辛棄疾意托于松竹花鳥,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許也包含著對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鳥好弟兄,只有他們不會讓辛棄疾傷心失望。
《鷓鴣》原文15
插腳紅塵已是顛。更求平地上青天。新來有個生涯別,買斷煙波不用錢。
沽酒市,采菱船。醉聽風雨擁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見事遲來四十年。
翻譯
一個人生長在人世間已是夠癲癡了,再去孜孜追求功名富貴、企圖飛黃騰達,那就更加癲癡。最近生活道路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山陰家鄉(xiāng),自己有一條船,可以在湖面自由往來,不用花錢。
市中買酒,江上采菱,畫船聽雨,醉后披蓑衣而睡。自己真是可笑,長期糊里糊涂地生活,覺悟時已經遲了四十多年。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
紅塵:人世、社會。
顛:通“癲”。
新來:近來。
生涯:生活。
別:區(qū)分,異樣。
買斷:全部買下。
沽酒:買酒、打酒。
三山老子:作者陸游自稱。
三山:山名,在山陰西南九里,鏡湖之濱。
見事:明白事理。
創(chuàng)作背景
詞作于乾道二年(1166年),是年作者四十二歲。這一年春,陸游在隆興府任上被免官。他二月初離任,取陸路經臨川、玉山入浙,于五月間抵里,開始了在三山西村的閑居時光。
賞析
開頭兩句,用自責的口吻,抒發(fā)憤激不平的感慨。陸游從三十四歲出任寧德主簿開始走上仕途,到四十二歲被免官,八年期間調動頻繁,卻一直未被重用,自然會有滿腹的牢騷。他自已抱怨說,“插腳紅傘”步入官場,這本身就是一個癡呆的人所作出的錯誤選擇,可還想高升,還想被重用,這就像“平地上青天”一樣的不切實際。接下來的兩句,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新來有個生涯別,買斷煙渡不用錢!比缃癖幻夤,這倒好了,終于找到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歸鄉(xiāng)閑居。三山、鏡湖自有山水之勝,閑居于此,正如李白所說“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襄陽歌》),又如蘇軾所說“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前赤壁賦》)。昔賢之言深獲陸游之心,于是發(fā)出了類似的贊嘆:“買斷煙波不用錢”。由感慨到贊嘆,這表現(xiàn)了作者初識隱居之樂的一種新鮮的感受。
詞的下片又用具體的生活內容對隱居的樂趣作了一些必要的補充描寫。如果沒有“沽酒市,采菱船”幾句,那么,前面所說的“別個生涯”和“買斷煙波”就架空。最后兩句是自嘲的話,是照應開頭的自責而說的,說自己不僅癡呆而且還“真堪笑”,見事太遲,一直遲了四十午,還不知道生活的'道路究竟應該怎么走,看來,過去的四十年算是白活了。雖然此詞開頭的自責給人一些沉重之感,但寫到最后的自嘲,作者的筆調和心情就輕松得多了。
劉師培對放翁詞的總體風格評價是:“屏除纖艷,清真絕俗,逋峭沉都,而出以平淡之詞,例以古詩,亦元亮、右丞之匹,此道家之詞也!保ā墩撐碾s記》)這首詞極其鮮明地體現(xiàn)了該特色。
【《鷓鴣》原文】相關文章:
聞鷓鴣原文賞析12-18
鷓鴣天原文賞析02-26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02-26
鷓鴣天原文賞析[精華]02-27
【推薦】鷓鴣天原文賞析15篇02-26
鷓鴣天原文賞析【優(yōu)秀15篇】02-27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原文賞析12-18
鷓鴣天·十里樓臺倚翠微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