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韋編三絕的典故
韋編三絕的典故 篇1
成語出處和典故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故事介紹
孔子名叫孔丘,是魯國陬邑人。他父親是個地位不高的武官?鬃尤龤q的時候就死了父親,他母只好帶著他搬到曲阜住下來,把他撫養(yǎng)成人。據(jù)說他從小很愛學禮節(jié),沒有事兒,就擺上小鵬小盤什么的,學著大人祭天祭祖的樣子。
孔子年輕時候,讀書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禮作樂的周公,對古禮特別熟悉。當時讀書人應(yīng)當學的“六藝”,也就是禮節(jié)、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比較精通。他辦事認真。開頭他當過管理倉庫的小吏,物資從來沒有缺少;后來又當管理牧業(yè)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沒到三十歲,名聲就漸漸大了起來。
公元前500年,齊國的齊景公想拉攏鄰國魯國和中原諸侯,把齊桓公當年的事業(yè)重新干一下,就寫信給魯定公,約他在齊魯交界的夾谷地方開個會。那時候,諸侯開會,都得有個大臣當助手,稱作“相禮”。魯定公決定讓魯國的司寇孔子擔任這件事。
孔子到齊國后,跟齊景公談了他的政治主張。齊景公待他很客氣,想把孔子留下來。但是相國晏嬰認為孔子的主張不切實際,結(jié)果齊景公沒用他。
但是齊國的大夫黎鉏認為孔子留在魯國做官對齊國不利,勸齊景公給魯定公送一班女樂去。齊景公挑選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魯國去。魯定公接受了這班女樂,天天吃喝玩樂,不管國家政事?鬃訉@件事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學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游列國,他先后到過衛(wèi)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在列國奔波了七八年,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恢復周朝初年禮樂制度的政治主張?墒,那個時候,大國都忙于爭霸的戰(zhàn)爭,小國都面臨著被并吞的危險,整個社會正在發(fā)生變革。這些國家的國君沒有一個采納了孔子宣傳的政治主張。
最后,孔子回到魯國,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鬃釉谕砟赀整理了幾種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詩經(jīng)》、《尚書》、等,并把魯國史官所記的《春秋》加以刪改,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在認識論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主張。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的風氣,門下弟子有上千人。自漢代以后孔子的學說成為了兩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孔子的學習精神非常好。相傳,在他晚年攻讀《周易》的時候,曾翻來覆去地讀,竟使編聯(lián)《周易》的繩子斷了好幾次。根據(jù)孔子苦讀《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韋編三絕”這句成語。形容勤奮讀書。
韋編三絕的典故 篇2
孔子晚善《易》,韋編三絕,鐵擿三折,漆書三滅也。
這里,“漆書三滅”并不難懂,是說用漆寫在竹簡上的字被摩滅了多次。“鐵擿三折”就比較費解了!墩f文》云:“擿,搔也!币魌ì,今讀zhì。據(jù)段玉裁注說,“擿”本是一種搔頭的用具,一般以玉、獸骨或象牙磨制而成,形如簪子,細長而兩頭略尖。
后來成為簪頭發(fā)的飾物,古時也叫“揥”(tì)!对娊(jīng)·魏風·葛屨》有“佩其象揥!薄跋髶W”就是象牙做的簪子,平日用來簪發(fā),頭皮癢時可以拔下來搔爬止癢。“擿”與“揥”古音相近而義通,故可借作“揥”。
但這里的“鐵擿”恐怕不是簪發(fā)用具,而是一種形似簪子的鐵制長針。分散的.竹簡需要編綴成冊時,可以拿它作為工具,一頭系上皮繩,在竹簡兩端交叉穿聯(lián),每聯(lián)接一片,就要握著鐵擿將皮繩收緊一下。
用的時間久了,這種生鐵制成的引針難免會折斷,需要另換新的。所謂“鐵擿三折”,就是說編綴竹簡用的鐵擿折斷了多次。由此看來,“韋編三絕”“鐵擿三折”和“漆書三滅”,用字雖有不同,但其比喻意義卻完全相同,都是用來形容孔子長期勤奮的苦學精神的。
韋編三絕的典故 篇3
意思是:編聯(lián)竹簡的皮繩斷了多次。比喻讀書勤奮。此外,“韋編三絕”也可指穿聯(lián)甲骨的`牛皮斷了多次。本義不一定是穿聯(lián)竹簡。
韋: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lián)起來;三:概數(shù),表示多次;絕:斷?鬃訛樽x《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lián)竹簡的牛皮帶子。比喻讀書勤奮。
韋編三絕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tuàn)、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边@是講孔子晚年喜歡讀《周易》,以至于多次將竹簡的編繩翻斷了。這相當于我們今天說把書翻爛了。
韋編三絕的典故 篇4
典源出處《史記 ·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 《易》,序 《彖》、《系》、《象》、《說卦》、《文言》。讀 《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 《易》則彬彬矣!
釋義用法孔子晚年精研 《易經(jīng)》,由于翻看的次數(shù)太多,以致把串連竹簡的皮條都磨斷了三次。后以此典形容勤奮讀書。
用典形式
【十絕編】 宋·陸游:“更余一事猶當勉。讀易從今十絕編。”
【三編絕】 唐·耿:“業(yè)就三編絕,心通萬象閑!
【韋充編】 唐·元。骸捌延信R書葉,韋充讀易編。”
【韋編絕】 宋·陸游:“讀經(jīng)今日
韋編絕,作賦當時鐵硯穿。”
【絕韋編】 宋·張孝祥:“唯有吾宗老兄弟,閉門依舊絕韋編。”
【編三絕】 清·張尚瑗:“總角誦公文,不啻編三絕。”
【韋編三絕】 元·耶律楚材:“韋編三絕耽羲易,蕭散風神真隱人!鼻濉ゎ櫻孜洌骸霸谖裟岣甘,韋編尚三絕。”
【易韋三絕】 宋·蘇軾:“易韋三絕丘猶然,如我當以犀革編!
【韋編三絕的典故】相關(guān)文章:
南轅北轍典故03-09
圍魏救趙的典故03-09
暗度陳倉的典故03-04
江郎才盡的典故03-04
塞翁失馬的典故03-06
趙州橋的典故03-05
指鹿為馬的典故12-19
周公吐哺的典故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