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棒球
棒球
棒球(棒球)
棒球運動是一種以棒子打球為主要特點,集體性、對抗性很強的球類運動項目。它在國際上開展較為廣泛,影響較大,被譽為“競技與智慧的結合”。在美國、日本尤為盛行,被稱為“國球”。棒球比賽法定比賽人數(shù)最少為9人,與其近似的運動項目為壘球。棒球球員分為攻、守兩方,利用球棒和手套,在一個扇形的棒球場里進行比賽。比賽中,兩隊交替進攻:當進攻球員成功跑回本壘,就可得1分。九局中得分最高的一隊就勝出。
目錄 起源 特點 比賽規(guī)定 入門知識 收縮展開 起源考古學家在建造于公元前2000 年班尼?哈山 ( BeniHasan )的墓穴中發(fā)現(xiàn)有女子球類游戲的畫像。因此,最早的“棒”與“球”活動應可追溯至遠古時期。棒球運動已經有悠久的歷史,在古希臘及古印度的一些壁畫遺跡上都有類似打棒球的圖案。 近代棒球的起源據(jù)說是英國人移民至美國時引入的板球(cricket)游戲和波士頓地區(qū)常玩的跑圈子(rounders)游戲綜合演變而成的運動。在經歷了數(shù)次演變及許多不同的稱呼之后,直到公元1839 年,在美國紐約州柯柏斯鎮(zhèn)(Coopers town,現(xiàn)今棒球名人堂的所在地)的戴伯特(Abner Doubleday) 修訂了原先的游戲規(guī)則,同時將這項運動訂名為〝Baseball〞,并開始推行,而成為美國最風行運動之一。 1845年,美國人亞歷山大·卡特來特(Alexander Joy Cartwright)為統(tǒng)一名稱和打法,制定了有史以來第一部棒球競賽規(guī)則。規(guī)定的場地圖形和尺寸至今仍沿用,并正式采用了棒球(Baseball)這一名稱。其中多數(shù)規(guī)則條文迄今仍繼續(xù)使用,棒球(Baseball)這一名稱也一直沿用至今。因此,現(xiàn)代棒球運動源于英國而發(fā)展于美國。 1839年,美國紐約州古帕斯鎮(zhèn)舉行了有史以來的首次棒球比賽。1860年,美國開始出現(xiàn)職業(yè)棒球運動員。1871年美國成立了“全國職業(yè)棒球運動員組織”;1876年該組織改名為“全國棒球聯(lián)合會”。1881年成立另一個全國性的職業(yè)棒球組織,即后來的“全美職業(yè)棒球聯(lián)合會”。1884年首次舉行這兩個組織間的冠軍賽,即“世界棒球冠軍賽”。此后,1910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威廉·霍華德·塔夫脫(William Howard Taft)正式批準棒球運動為美國的“國球”。 1873年棒球由美國傳入日本。日本職業(yè)棒球隊創(chuàng)始于193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棒球運動迅速在歐洲各國開展起來,棒球運動已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開展。 1937年,在美國成立了世界棒球協(xié)會,后改稱為國際棒球聯(lián)合會,是世界業(yè)余棒球運動的最高領導機構,總部設在美國,會員國(或地區(qū))已由20世紀70年代的50多個增至113個。 1978年國際棒聯(lián)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承認,國際棒球聯(lián)合會于1994年將總部設在瑞士洛桑。中國棒球協(xié)會于1981年3月加入國際棒球聯(lián)合會,1985年加入亞洲棒球聯(lián)合會。 棒球運動在歐洲,已有26個國家開展!皻W洲業(yè)余棒球聯(lián)合會”的成員有意大利等11國。根據(jù)該聯(lián)合會1978年的統(tǒng)計,參加棒球比賽的運動員約5萬人,球場326個,并舉辦了"地中海杯","世界棒球錦標賽"等國際比賽活動。 棒球最普及的是美國和日本。此外臺灣地區(qū),韓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拉丁美洲也極為風行。 棒球項目1992年被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 棒球項目在2012年退出奧林匹克夏季運動會。 2013年世界棒壘球聯(lián)盟棒球世界排名1.古巴 2.美國 3.日本 4.中華臺北 5.荷蘭
特點棒球運動是一種以棒打球為主要特點,集體性、對抗性很強的球類運動項目,被譽為“競技與智慧的結合”,是一項集智慧與勇敢、趣味與協(xié)作于一體的集體運動項目。它動靜結合,分工明確。隊員之間既強調個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須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互相配合。成員之間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又必須主動配合,相互服務,必要時為顧全大局,個人要甘于犧牲自我。 蔚藍的天空下,茵茵的綠草,放下工作中的負擔,把自己交給你的團隊,你身邊的隊友就是你平時的同事,在充滿趣味性的棒球比賽中,你更能體會到信任,包容與鼓勵的重要性,在棒球中每個人都有作為一個掌控者的機會,并且要有自身的定位和你對大局的判斷。在火熱的競技對抗中,全身心的投入,在你盡情奔跑的時候,在你激勵隊員的時候,在你和大家一起討論戰(zhàn)術的時候,其實,你們正在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你們自己的奇跡。
比賽規(guī)定基本規(guī)則
兩隊比賽,每隊9人,兩隊輪流攻守。攻隊隊員在本壘依次用棒擊守隊投手投來的球,并乘機跑壘,能依次踏過1、2、3壘并安全回到本壘者得一分。守隊截接攻隊擊出之球后可以持續(xù)碰觸攻隊跑壘員或持球踏壘以“封殺”跑壘員,當球落地之前防守隊員如果接住球,則稱之為跑壘員被“接殺”,如果投手對擊球者投出三個“好”球,則跑壘者被“三振出局”。攻隊3人被“殺”出局時,雙方即互換攻守。兩隊各攻守一次為一局,正式比賽為9局,以得分多者獲勝。守隊隊員按其防守位置及職責規(guī)定名稱如下:投手,捕手,1壘手,2壘手,3壘手,游擊手,左外野手,中堅手,右外野手。攻隊入場擊球的隊員叫擊球員。合法擊出界內球且沒有被場上防守人員接殺時,該擊球員應即跑壘,稱為“擊跑員”,當投手投出四個壞球或者讓球接觸到跑者身體,則跑者“保送”上一壘(“好”球即為投手將球投入好球區(qū)且擊球者沒有擊中球,“擦棒球”,“界外球”和揮棒揮空也屬于“好”球范疇,“壞”則指投手將球投在好球區(qū)外,且擊球者沒有揮棒)。 擊跑員安全進入1壘后,即稱為“跑壘員”。
裁判規(guī)定
正式比賽需4名裁判員(當季后賽時,裁判會增加到六位,多了兩個邊線裁判),1人為主審(又稱為司球裁判),其余3人為司壘裁判。主裁判位于本壘及捕手身后,主要職責為宣判投手的“好”或“壞”球;宣布擊球員的“擊”和“球”數(shù);判定攻方是得分抑或出局;判定“界內球”,“界外球”或“擦球棒”處理,宣判雙方違反規(guī)則的行動;宣布比賽結果。司壘裁判負責1、2、3壘位附近的裁判工作;宣判跑壘員是安全還是出局;是否有阻擋,妨礙對方或其他犯規(guī)行為;處理踏漏壘及其他問題,并協(xié)助主裁判執(zhí)行規(guī)則,使比賽順利進行。此外,還有2-3名記錄員負責記錄和技術統(tǒng)計。也有的正式比賽再增加2名外場司線裁判員,其職責為判定落在外野遠處的球是界內還是界外球,外野手是否合法接殺,是否擊出全壘打等。
場地規(guī)定
棒球比賽的球場呈直角扇形,有四個壘位,本壘板用橡膠、軟塑料和木板制成。要求固定在地上與地面平。1.2.3壘壘包為(38.10)厘米見方,用帆布縫制,內裝棕、毛等軟物,應按規(guī)定固定在場上。球棒用木或鋁制,球用明線縫球皮。防守隊員均應戴手套。捕手及1壘手可戴連指手套。捕手要有面罩、護胸、護腿等護具。擊球員要戴護帽。球鞋用皮革制,前后掌各有扁形釘3枚。
具體規(guī)則
投球 投手可以采用正面投球和側身投球兩種姿勢。投球前均須用腳踏觸投手板。正面投球只許向擊球員投出。投球動作開始后,動作必須連續(xù),不得中斷。側身投球可以向有跑壘員的壘位傳牽制球,但投球動作開始后,只許投向擊球員。投球前必須保持靜止持球在身前的姿勢至少1秒鐘。違反投球規(guī)則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判投手一個“壞球”;壘上有跑壘員時,叫“投手犯規(guī)”,跑壘員得安全進1個壘。 擊球跑壘 攻隊必須按“擊球次序”名單依此入場擊球。擊球時不得越出擊球區(qū);擊出騰空球被守隊合法接住,擊球員出局;擊球員可以用棒揮擊、推擊或觸擊。擊出界內球后,擊球員即應跑壘;投手累計3個“好球”(在本壘寬度上空以內,高度在擊球員膝上、腋下之間)擊球員三擊不中出局。如投4個"壞球"或投球擊中擊球員時,擊球員安全進1壘。擊球員擊球落入界內時,即成擊跑員,應向1壘跑進。到達1壘時未被防守隊員封殺或觸殺,為安全到壘,此時即成為跑壘員。跑壘員必須按1.2.3及本壘順序跑壘。不得反向跑壘,不得有意妨礙守隊接球,否則判出局。跑壘員可以偷壘,但有被"殺"出局的可能。跑進時可以沖跑或滑壘,但必須沿跑壘線范圍內跑進。擊球員擊出界內騰空球時,跑壘員應觸踏壘包,待球接觸守隊隊員后,方可離壘。合法跑壘并觸踏過1.2.3壘,擊出合法騰空球超出外場規(guī)定界限時,為“本壘打”。擊球員安全得1分。但擊球員仍需按規(guī)定路線踏觸3個壘再回到本壘,才算合法得分。 防守截殺 (1) 封殺跑壘員,當擊球員成為擊跑員時,其他跑壘員被迫放棄原壘向前跑進,守壘員只要接球用腳觸壘即可封殺跑壘員出局。 (2) 防守隊員持球觸殺離壘或跑進中的跑壘員,判跑壘員出局。
競賽規(guī)則
比賽目的 一:棒球運動是在規(guī)定的場地范圍內,兩隊各出九名隊員,在各自的教練員指導下,按照規(guī)則在一名或一名以上裁判員的裁決下進行比賽的一項體育運動。 二:比賽的目的是爭取得分多于對方隊而取得比賽的勝利。 三:在規(guī)定的有效比賽局數(shù)結束時,按照本規(guī)則判得分較多的一隊為勝隊。 比賽場地 1、場地地面 比賽場地是一個直角扇形區(qū)域,直角兩邊是區(qū)分界內地區(qū)和界外地區(qū)的邊線。兩邊線以內為界內地區(qū);兩邊線以外為界外地區(qū)。界內和界外地區(qū)都是比賽有效地區(qū)。界內地區(qū)又分為內場和外場。內場呈正方形,四角各設一個壘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尖角上的壘位是本壘,并依反時針方向分別為一壘、二壘和三壘。內場以外的地區(qū)為外場。比賽場地必須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礙物。 地面應平整。跑壘路線上的土質要松軟。一般國際比賽場地要求內場整個場地呈龜背形,最高點為投手區(qū),跑壘路線、投手區(qū)及各壘位周圍是土場地,內場其余地方及外場區(qū)應為草坪。比賽場地的內場與地面平,只是投手區(qū)為直徑5.49的圓圈土坡,投手板高出地面25厘米。投手板用木或橡膠制成,應固定在地上。擊球員區(qū)及接手區(qū)為限制擊球員及接手的合法活動范圍。 注:如果在規(guī)定的場地上有觀眾或障礙物時,應由裁判組根據(jù)情況訂出臨時或特定規(guī)則并通知比賽隊。 2、場地大小 內場每邊壘間距離為27.43米。投手板的前沿中心和本壘尖角的距離為18.44米。本壘后面和兩邊線以外不少于18.29米的范圍內為界外的有效比賽地區(qū)。兩邊線至少長76.20米。兩邊線頂端連結線的任何一點距本壘尖角的距離都不應少于76.20米(圖1)。 本壘尖角后18.29米處應設置后擋網。網高4米以上,長20米以上。場地周圍設置圍網,高度1米以上為宜。 注:1.1958年7月1日以后由職業(yè)球團建造的棒球場,兩邊線應至少延長至97.54米,本壘經二壘伸向中外場的距離至少達121.92米。 2.根據(jù)我國場地情況,如有困難兩邊線長度可規(guī)定為91米,本壘經二壘伸向外場的距離可定為108米,本壘到后擋網和兩邊線到野傳球線的距離可定為15米。 3、場地劃法 應先確定擊球方向和本壘位置。為避免陽光照眼,本壘最好位于場地的西南偏西的位置。然后在本壘尖角處釘一小木樁,樁上系一長繩(至少長54.86米)并在18.44米、27.43米、38.79米及54.86米處各打一結(記號),把繩拉向東北偏東的地面。首先在18.44米處釘一小木樁,該處就是投手板的前沿中心。在38.79米處再釘一小木樁,就是二壘的`中心點。接著再把54.86米的繩結系在二壘的木樁上,另一端系在本壘的木樁上,手執(zhí)27.43米處的繩結,向右拉直,在27.43米的繩結處釘一小木樁,就是一壘的外角,然后依照上述方法向左拉直,就是三壘的外角(圖1) 為檢查各壘的位置是否合乎規(guī)定,可以再把長繩的一端系在一壘的木樁上,以54.86米處系在三壘上,然后再拿27.43米的繩結向左、向右拉直,用以檢查本壘和二壘的位置,F(xiàn)圖示(圖2)如下: 第一步:定甲(本壘)乙(投手板前沿中心)及。ǘ䦃荆 第二步:以甲戍線定丙1(一壘) 第三步:再以甲戍線定丙2(三壘) 4、場地布置 場地應布置捕手區(qū)、打擊區(qū)、跑壘指導員區(qū)、跑壘限制線、擊球員準備區(qū)、野傳球線、全壘打線和草地線。 1)捕手區(qū):自本壘尖角后2.44米處畫一條橫線,線長1.10米,線的兩端距本壘中心線各0.55米。然后再從兩端向本壘方向各畫一與本壘中心線平行的線,與擊球員區(qū)界線連接,這個區(qū)域叫捕手區(qū)。(圖2) 2)打擊區(qū):在本壘的左右兩側,各畫一個長方形的擊球員區(qū)。該區(qū)長1.82米,寬1.22米。兩區(qū)相鄰近的內側界線各距本壘板邊沿為0.15米,以本壘橫中心線為準,擊球員區(qū)前后部分各長0.91米。(圖2) 注:打擊區(qū)(包括標出該區(qū)的白線)為界外地區(qū),但擊出的球如停止在打擊區(qū)和邊線所形成的三角區(qū)內時應判為界內球(圖3)。 3)跑壘指導員區(qū):在一、二壘及二、三壘壘線與邊線相交的點以外4.57米處向本壘方向各畫一條與邊線平行長6.10米的線,再在線的兩端向場外各畫一條長3米的垂直線,這三條線以內的區(qū)域為跑壘指導員區(qū)。在一壘一側為一壘跑壘指導員區(qū),在三壘一側為三壘跑壘指導員區(qū)。(圖1) 4)跑壘限制線:由本壘和一壘的中點和沿邊線至一壘后0.91米處各向場外畫一條長0.91米的垂直線,并將兩垂直線的終點連接在一起,就是跑壘限制線。這條線和邊線所構成的長條區(qū)域就是跑壘限制道。 5)擊球員準備區(qū):在本壘尖角3.96米處向本壘縱向中心線兩側各量11.28米,并以該處為圓心各畫一直徑為1.52米的圓圈,此圈就是擊球員準備區(qū)。(圖1) 6)野傳球線:距兩條邊線外至少18.29米處,各畫一條與邊線平行的線,該線一端與后擋網相連,另一端與本壘打線和邊線末端相交的延長線相連,此線是野傳球線,用以區(qū)分界外比賽有效地區(qū)和無效地區(qū)。(圖1) 7)全壘打線:以二壘壘位為中心為圓心,以圓心到邊線頂點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弧線與兩側邊線末端相交,此弧線即為全壘打線,作為判斷全壘打的標志。 8)草地線:在草皮場地上,從投手板前沿中心為圓心,28.93米為半徑,在界內連接兩邊線所劃弧線,即為草地線。此線以外的外場地區(qū)為草地,以內為土地。 注:1.場地上各線的寬度為7.6厘米,線的寬度包括在各區(qū)域的有效范圍之內。 2.邊線通過打擊區(qū)的部分不應畫出。 比賽設施 1、本壘板 用白色橡膠制作,呈五角形,(圖2)應固定在地上,與地面齊平。本壘板尖角兩邊應與一壘和三壘邊線外沿交角疊合。 2、壘包 一、二、三壘壘包均為38.10厘米見方,厚7.6至12.7厘米的白色帆布包。一、三壘壘包應整個放在內場,二壘壘包的中心放在兩壘線的交叉點上。壘包內裝棕毛等細軟物。壘包應釘牢在地上。 壘包釘置的方法:比較簡單的方法是用十字帆布帶和帶勾的長釘固定。 在壘包的正中下面用帶勾的長釘(約30厘米)鉤好扎牢,并將長釘釘入地下,以便滑壘時壘包不致移動(但可以轉動),同時也可避免碰傷。 3、投手板和投手區(qū) 投手板用白色橡膠制成。板長61厘米,寬15厘米。投手板周圍應有86.4厘米寬,152厘米長的平臺。投手板應與平臺齊平。投手板和平臺置于高出地面0.25米、直徑為5.48米圓形土墩內的投球區(qū)(圓心在投手板前沿中心正前方0.46米處),投手板前的斜坡應為平臺前沿起向前1.83米,每向前30.5厘米降低2.54厘米,然后向四個壘位逐漸 傾斜并與之齊平。(圖3) 4、隊員席 一壘及三壘兩側各設一個隊員席,設于距兩邊線至少18.29米的野傳球線外側。隊員席上面應安置頂棚,背后和兩側都應是封閉的。 5、球 棒球是圓形軟木、橡膠或類似物質作球心,繞以麻線,再以兩塊白色馬皮或牛皮包緊平線密縫而成。球面應平滑。重量為141.7克至148.8克。圓周圍22.9厘米至23.5厘米。 6、球棒 呈圓柱形。棒面必須平滑無截面接頭。金屬棒的兩端必須密封,握棒部分的棒帽末端可以制成直徑為2.4_5厘米,棒長不得超過1.07米,最粗處直徑不得超過7厘米。為便于握棒,從握棒的一端起至45.7厘米的長度內,可用布條、膠布帶或橡膠包纏。 7、服裝 比賽時,同隊隊員應穿著式樣和顏色整齊一致的比賽服裝(包括內衫和外露部分)。服裝上不得有閃光的紐扣或附飾物,服裝上衣背面應有不小于15.2厘米的明顯的號碼,上衣和褲子的號碼要一致。隊員穿著與同隊隊員不一樣的服裝不得參加比賽。每隊應有深淺不同的兩套服裝,先攻隊穿深色,后攻隊穿淺色。 隊員可穿有平扁鐵釘或橡皮頭的棒球鞋,但不得是園尖的金屬釘。長扁鐵釘長不得超過1.5厘米。 隊員須穿著襪蹬,在職業(yè)比賽的規(guī)定中選手上場穿襪蹬不是一種建議,而是一種硬性規(guī)定。 注:教練員、跑壘指導員均應穿著與本隊隊員同樣的運動服裝。 8、捕手手套 捕手所用的連指手套,周長不得超過96.5厘米,上下端不得超過39.4厘米;虎口的上沿不得超過15.2厘米,下沿長不得超過10.2厘米,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5.2厘米。 9、一壘手手套 一壘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連指手套上下端不得超過30.5厘米,掌面上部寬不得超過20.3厘米;虎口上沿長不得超過10.2厘米,下沿長不得超過8.9厘米,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2.7厘米;⒖谔幙捎谜麎K的皮革縫制,也可用皮條編成,但不得編成網兜狀。手套重量不限。 10、分指手套 連指手套限接手和一壘手使用。但任何隊員都可使用分指手套(圖9)。分指手套重量不限。 11、投手手套 投手所用的手套包括皮條、縫線和指蹼都必須是同一種顏色,而且不得為白色或灰色。手套上不得有任何與手套顏色不一樣的附飾物。 12、護具 捕手必須戴護帽、護面、護胸和護腿及襪蹬。擊球員和跑壘員都要戴帶有護耳的護帽。 注:裁判員如果發(fā)現(xiàn)隊員有違反以上各條規(guī)定時應即令其改正,如經勸告后一分鐘內仍未見隊員改正時,裁判員應取消其比賽資格。
北京賽制
規(guī)則 棒球比賽有8支隊伍參加,分為預賽、半決賽和決賽三個階段。預賽采用單循環(huán)的方式。 預賽階段 預賽階段,各參賽隊將與其余各隊分別進行一場比賽,根據(jù)各隊的勝負積分決定排名。 對于積分相同的隊伍,將依次采用以下方法決定其排名: 1、 以隊伍相互間勝負關系決定名次,勝者名次列前; 2、 以隊伍相互間比賽的失分除以防守局數(shù)決定名次,商小者名次列前; 3、 以隊伍相互間比賽的責任失分除以防守局數(shù)決定名次,商小者名次列前; 4、 以隊伍相互間比賽的安打率決定名次,安打率高者名次列前; 5、 擲幣決定名次。 半決賽 預賽階段獲得前四名的隊伍進入半決賽,半決賽對陣形式如下: 半決賽第一場比賽:排名第一的隊伍 vs 排名第四的隊伍 半決賽第二場比賽:排名第二的隊伍 vs 排名第三的隊伍 兩場比賽勝者進入決賽階段,負者將爭奪銅牌。 決賽階段 決賽階段的比賽對陣形式如下: 爭奪銅牌的比賽:半決賽第一場比賽負隊 vs 半決賽第二場比賽負隊 爭奪金牌的比賽:半決賽第一場比賽勝隊 vs 半決賽第二場比賽勝隊 爭奪金牌比賽的勝隊將獲得金牌,負隊將獲得銀牌。 爭奪銅牌比賽的勝隊將獲得銅牌,負隊列第四名。
入門知識進攻技術
包括擊球、跑壘和滑壘等,是得分的主要手段。 (1)擊球:有持棒揮擊和持棒觸擊兩種方法。擊球員雙手握棒,根據(jù)投手的投球動作和來球的路線采取相應的擊球方式,力爭將球擊到守方隊員接不到的遠方或空檔。 (2)跑壘:擊球員擊出球后,在守方隊員未接到球的瞬間,立即上壘,搶壘位。 (3)滑壘:跑壘員身體貼地面滑動的占壘動作,有側身倒地踏壘和俯沖倒地踏壘。
防守技術
包括接球、傳球、投球、觸殺、封殺和追殺。 (1)接球:面向本壘,兩腳左右開立,兩手置于胸前,眼睛注視來球。一般用雙手接球。 (2)傳球:以食指、中指和拇指持球,掌心不觸球。有肩上傳球、體側傳球(也稱橫手傳球或上肩傳球)和低手傳球(也稱下手傳球)。 (3)投球:一般采用身體正對擊球員的正面投球和身體側對擊球員的側面投球兩種投球姿勢,球出手時通過手指、手腕的壓、擰、撥等動作,可投出不同性能的曲線球、直線球、變速球、飄球、滑球和下墜球。有肩上高壓、低肩側投、低手3 種投球動作。 (4)觸殺:守備員持球碰觸離開壘位的跑壘員使之出局。 (5)封殺:守備員持球,在跑壘員進壘或退壘到達壘位前,先觸及壘位,或對擊跑員進行傳殺,使之出局。 (6)追殺:守場員追趕離開壘位的跑壘員并用持球手碰觸跑壘員使之出局。
基本技術
棒球基本技術由接球,傳球,擊球和跑壘組成。 (1)接球:用雙手到位接球,雙眼注視來球,接球時雙手應有后挫緩沖動作,以避免碰撞反彈出手。 (2)傳球:要用食指,中指及拇指持球。傳球和投球一樣,前腳要指向目標,傳出時注意甩腕,投傳后要把前送和跟進動作做完。傳球姿勢有3種,即肩上傳球,肩側傳球,肩下或低手傳球。 (3)擊球:有3中方法;揮棒擊,執(zhí)棒觸擊,執(zhí)棒推擊。揮擊時,雙手靠攏,前肘離身,小臂拉平,后肘不宜過于貼身,雙足稍分立,揮棒時前腳伸踏不要過大,以免影響揮棒的準確性,甚至妨礙下一步的起跑。揮棒力量主要靠后蹬,轉體,拉臂,甩腕。力量大的多用直臂揮擊姿勢,爭取打出"本壘打"。另一種為了安全上壘,采用轉體甩腕,雙臂稍曲的動作,做到下棒快,棒軌短,打出迅猛而平直的安打球。觸擊法是雙手輕執(zhí)棒,平放身前,棒頭稍高。 (4)跑壘:擊球后要利用揮棒的力量迅速邁出第一步,沿跑壘線沖向1壘。安全到達1壘后可以沖過壘位,但應立即返回。有可能更進一壘時,應按照跑壘指導員的手勢,及早作好拐小彎的動作,用左腳踏觸1壘壘包內側后,奔向2壘。 (5)滑壘:是為了避免守方的觸殺,避免沖撞守隊隊員;瑝竟灿4種姿勢:單腳沖前坐勢滑進;雙腳沖前,單腳鉤壘;雙腳沖前從壘側滑過后,翻身用手抓壘;雙手沖前,用腹部滑進觸壘。在滑壘中,雙方均應注意避免互相沖撞和釘鞋傷人。 (6)接殺:當擊球者擊出高飛球時,積極跑動,將手套張大,盡量靠近球的落點,使其落入自己手套,在跑動時,應該時刻注意是否有其他球員也要來接球,以免引起碰撞。在跑動時應該先跑到預定位置在張開手套。
攻防技術
一般是按照全隊所規(guī)定的戰(zhàn)術及教練臨場發(fā)的戰(zhàn)術暗號進行,常用的進攻戰(zhàn)術有: (1)觀察:即投手投來的第一個球,不擊,以觀察投手的動作及實力 (2)積極迎擊第一個球:達到攻其不備的目的 (3)擊出高遠球:準備犧牲自己促使同隊進壘得分。 (4)打帶跑:即把球擊到1壘跑壘員身后的空隙地帶,使其他跑壘員安全進到2壘或搶到3壘,破壞對方企圖制造雙殺的機會 (5)跑了再打:跑壘員先偷壘,擊球員隨后擊球 (6)觸擊犧牲打:擊球員用觸擊將球擊向1壘或(3壘),擊出地滾球引誘守隊“殺”1壘,擊球員犧牲自己,使同隊進壘或返回本壘得分 (7)1,3跑壘員雙偷壘:制造3壘跑壘員返回本壘得分機會
防守戰(zhàn)術
須全隊密切配合,及時移動補位和進行掩護,以防止攻隊進壘或得分,常用的戰(zhàn)術有: (1)接球后傳1壘封殺擊跑員 (2)雙殺:接球后傳到壘位封殺跑壘員,隨即傳球到1壘封殺擊跑員造成雙殺。 (3)夾殺:守隊互相配合傳球,截殺在壘間的跑壘員,逼趕跑壘員退回原壘并乘機在壘間觸殺之。 (4)防止雙偷壘:由接手指揮行動,由游擊手,2壘手或投手作中間策應攔截接手傳2壘的球,再傳回本壘,截殺3壘跑壘員。如3壘跑壘員不搶回本壘,即由守2壘的隊員接球,截殺1壘跑壘員。 (5)配球:投手針對擊球員不同弱點,投出不同的球,如快速球,變速球,曲線球或下墮球等,使擊球員無法擊中來球,造成出局。 (6)縮小防圈:為了防止擊球員采用犧牲觸擊球戰(zhàn)術,縮短防守距離,明確本壘前各區(qū)有人負責截接球,其余各隊員應移動補位防守。 總之,不論是攻或守均應有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暗號,平常訓練時反復運用,比賽時才能配合默契,應用自如。
【棒球】相關文章:
·Baseball 棒球05-04
奧運特刊(棒球)04-29
奧運英語·棒球04-30
棒球和壘球相關詞匯05-04
奧運項目介紹—棒球運動05-04
中國職業(yè)棒球俱樂部的管理與發(fā)展方向探討04-28
山西省高校棒球運動可行性分析04-29
奧運場館介紹:北京五棵松體育中心棒球場04-30
《棒球英豪》觀后感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