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赤斑羚
赤斑羚
赤斑羚(赤斑羚)
赤斑羚(拉丁學名:Naemorhedus cranbrooki,英文名:S.China Goral),又叫紅斑羚、紅山羊、紅青羊,體長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體重為20千克左右。四肢粗壯,蹄子較大。雌雄均具一對黑色角,短而圓,向上后方傾斜,基部有環(huán)棱。體型與斑羚相似,但頭部、頸、體背以及四肢均為紅棕色,背部中央具有一條黑褐色的縱紋,比斑羚略顯寬闊,腹面黃褐色,體側(cè)稍顯淺淡。典型的林棲動物,棲息的海拔高度范圍較小。雖然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但直到1961年才被確定學名,因此也是世界上定名較遲的獸類之一。
目錄 體態(tài)特征 分布范圍 生活環(huán)境 生活習性 體態(tài)特征體長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體重為20千克左右。四肢粗壯,蹄子較大。雌雄均具一對黑色角,短而圓,向上后方傾斜,基部有環(huán)棱。體型與斑羚相似,但頭部、頸、體背以及四肢(除外側(cè)上段污白色外)均為紅棕色,背部中央具有一條黑褐色的縱紋,比斑羚略顯寬闊,腹面黃褐色,體側(cè)稍顯淺淡。鼠鼷部為棕白色,喉部沒有白斑,體毛柔軟,遠看時有如赤狐一般,十分美麗。不同于斑羚,但在頭頂上的雙角之間有一小塊白斑,體毛柔軟,遠看時有如赤狐一般,十分美麗。上、下唇灰白色。尾巴較短,褐黑色,長度不超過10厘米。
分布范圍分布區(qū)非常小。國外見于緬甸北部及相鄰的印度阿薩姆東部地區(qū)。在中國分布限于西藏東南部的察隅、波密及米林縣;雅魯藏布江畔的加查、朗縣,墨脫以及林芝等縣,南伸至云南北部的.怒江以西。已知分布區(qū)為北緯27°~29°30′,東經(jīng)94°98′之間的范圍內(nèi)。
生活環(huán)境典型的林棲動物,棲息的海拔高度范圍較小。棲于2000~4000m的空曠區(qū)或林緣多巖陡坡山地,活動范圍也不大,但有季節(jié)垂直遷移,夏季在森林上緣的草甸或灌叢生活,冬季隨雪線下降至混交林帶活動。
生活習性赤斑羚為典型的林棲動物,終年棲息于海拔1500~4000米之間的高山、亞高山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內(nèi),喜歡在山勢險峻、水急林密、巨巖陡坡的深山峽谷地區(qū)活動,寬大的蹄子適于攀登,能在懸崖峭壁上奔跑跳躍,如履平地。早晨和下午活動較多,一般成對或幾只結(jié)成小群,外出覓食和飲水,主要以草本植物和樹葉等為食。中午大多在隱蔽的石板上休息。性情機警,活動前先要在四處窺探,確認沒有危險才慢步前進,一旦受驚便立即竄入附近的隱蔽處躲藏起來,很少作長距離的奔逃。 性機警,步履輕盈,受驚后迅速竄入附近躲藏。多成對或集群活動,早晨和午后覓食,主要以植物的嫩芽、綠葉為食。早晨和午后覓食、飲水,飲水地方較為固定。這一特殊的習慣往往導致其覆沒于獵人之手。
【赤斑羚】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英雄的作文:赤,英雄02-20
赤泥的綜合回收與利用04-26
赤竺丹花作文12-11
斑羚飛渡05-01
從赤泥中浸出鈦的研究04-26
太原赤橋古村審美04-28
《斑羚飛渡》教案02-25
斑羚飛渡說課稿04-28
斑羚飛渡作文10-14
斑羚飛渡說課稿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