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軍艦鳥
軍艦鳥
軍艦鳥(軍艦鳥)
軍艦鳥(學(xué)名:Fregata)是鵜形目軍艦鳥科5種大型海鳥的通稱。具極細(xì)長的翅及長而深的叉形尾,翅展長約可達(dá)2.3米,一般雄性成鳥的體羽全黑,雌性成鳥的下部則為明顯白色。兩性皆具一個裸露皮膚的喉囊,求偶的雄鳥為了展示,其喉囊會呈鮮紅色并鼓起。其他明顯特征包括4趾,具蹼,以及長的鉤狀嘴,可以用來攻擊其他海鳥,并搶奪其魚。
目錄 外形特征 名字來源 分布范圍 生活習(xí)性 收縮展開 外形特征鵜形目軍艦鳥科的1屬,體長750~1120毫米;翅長而強(qiáng),翅展1760~2300毫米;嘴長而尖,端部彎成鉤狀;尾呈深叉狀;腳短弱,幾乎無蹼;雌鳥一般大于雄鳥。為大型熱帶鳥類,喉部有喉囊,用以暫時貯存所捕食的魚類。上體黑色,具綠色光澤。喉、頸、胸黑色,具紫色光澤。腹白。嘴黑,喉囊紅色。雌鳥和雄相似,但胸和腹白,嘴玫瑰色。雌鳥下頸、胸部為白色,羽毛缺少光澤。胸肌發(fā)達(dá),善于飛翔,素有“飛行冠軍”之稱,是極其出色的飛行家,雖然體重僅1500克左右,但翅展可達(dá)2米。它飛行時猶如閃電,捕食時的飛行時速最快可達(dá)418公里每小時,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它不但能飛達(dá)約1200米的高度,又能在空中靈活翻轉(zhuǎn),而且還能不停的飛往離巢穴1600多公里的地方,最遠(yuǎn)處可達(dá)4000公里左右。軍艦鳥在12級的狂風(fēng)中也會臨危不懼,能夠安全從空中飛行、降落。
名字來源軍艦鳥名字的由來要從它們的'生活習(xí)性談起。軍艦鳥有對長而尖的翅膀,極善飛翔。當(dāng)它兩翼展開時,兩個翼尖間的距離可達(dá)2.3米。白天,軍艦鳥幾乎總是在空中翱翔的。它們能在高空翻轉(zhuǎn)盤旋,也能飛速地直線俯沖,高超的飛行本領(lǐng)著實令人驚嘆。軍艦鳥正是憑借這身絕技,在空中襲擊那些叼著魚的其他海鳥。它們常兇猛地沖向目標(biāo),使被攻擊者嚇得驚慌失措,丟下口中的魚倉惶而逃。這時,軍艦鳥馬上急沖而下,凌空叼住正在下落的魚,并馬上吞吃下去。由于這種海鳥的掠奪習(xí)性,早期的博物學(xué)家就給它起名為frigatebird。這里,frigate是中世紀(jì)時海盜們使用的一種架有大炮的帆船。在現(xiàn)代英語中,frigate是護(hù)衛(wèi)艦的意思。后來,人們干脆簡稱它們?yōu)閙an-of-war,意思是軍艦。軍艦鳥的名字就這樣叫開了。 軍艦鳥還會通過騷擾其他帶著獵物歸來的海鳥獲得食物。通過對其他正在飛行的鳥兒進(jìn)行干擾,它們經(jīng)常會得到從其他海鳥嘴里掉落下來的食物。 如果它看到鄰居紅腳鰹鳥捕魚歸來時,便對它們突然發(fā)起空襲,迫使紅腳鰹鳥放棄口中的魚蝦,然后急速俯沖,攫取下墜的魚蝦,占為己有。由于軍艦鳥有“搶食”行為,人們貶稱它為“強(qiáng)盜鳥”。
分布范圍軍艦鳥遍布于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濱和島嶼。在中國,只在西沙群島有這種鳥。由于必須回陸地宿夜,故在海上通常與陸地保持160公里以內(nèi)的距離。在島上群集繁殖,雙親共同抱卵,每窩只產(chǎn)1枚白色卵。華麗巨軍艦鳥是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公分,見于美洲東西兩岸、加勒比海和非洲的維德角。大軍艦鳥與黑腹軍艦鳥則繁殖于世界各島嶼。 分布于北美地區(qū),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大群島、圣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nèi)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qū)、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qū)。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危地馬拉、伯里茲、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dá)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dá)、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圣盧西亞、巴巴多斯、格林納達(dá)、特立尼達(dá)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qū)。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nèi)瑞拉、圭亞那、蘇里南、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颂m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也稱科隆群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周圍海域。非洲中南部地區(qū),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分布于印度洋,包括馬達(dá)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華萊士區(qū),指傳統(tǒng)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cè)海域經(jīng)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以西的區(qū)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生活習(xí)性軍艦鳥一般棲息在海岸邊樹林中,主要以魚、軟體動物和水母為生。它白天常在海面上巡飛遨游,窺伺水中食物。一旦發(fā)現(xiàn)海面有魚出現(xiàn),就迅速從天而降,準(zhǔn)確無誤地抓獲水中的獵物。 軍艦鳥羽毛沒有油,不能沾水,否則就會淹死,因此它們親自動手捕捉食物,只能是少量捕一些靠近水面的魚,大部分是憑著高超的飛行技能,從空中截奪其它鳥捕的魚。 軍艦鳥也不是從不到陸地上生活,同時也是食腐鳥和一般的食肉鳥,經(jīng)常捕捉小海龜和其他小鳥。它們還很講衛(wèi)生,每次吃完東西,都會降落在海面上清洗一下。雄軍艦鳥繁殖期間,它的喉囊會變成鮮艷的緋紅色,并且膨脹起來。雌鳥產(chǎn)下一枚蛋后,雄鳥的喉囊才慢慢癟下去,顏色也變回暗紅色。 軍艦鳥雖然極善飛翔。翅膀很大,但它們的身體較小,腿又短又細(xì)。它們不能象鵜鶘,鸕鶿那樣潛入水中捕魚,因為它們細(xì)弱的腿很難使它從水面上直接起飛。因此,軍艦鳥在自己捕食時,只能吃些漂在水面上的水母,軟體動物甲殼類和一些小魚及死魚,很難吃到水下的大魚。于是,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軍艦鳥變成鳥中海盜,它們依靠掠奪食物來彌補(bǔ)自己取食能力的缺陷。軍艦鳥每到夜晚必定回到陸地或海島上棲息。它們休息時,一般都落在高聳的巖石上或樹頂上,始終保持跟地面有一定的距離,以便以后能順利起飛。軍艦鳥在游泳時,也只是聚集在離岸不遠(yuǎn)的海面上。 軍艦鳥喜歡群居。棲息時,大群的軍艦鳥擠在一起,顯得十分擁擠。而且其他海鳥,如鰹鳥、海鷗等也常聚集在軍艦鳥周圍棲息。這些白天受到軍艦鳥欺負(fù)、掠奪的海鳥,到了夜晚卻和軍艦鳥同宿,自然界的事情有時簡直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