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
引言:
午餐前,老師問孩子:“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好不好?”本以為孩子們一定會異口同聲地說“好”,誰知一個孩子表示了異議--“不好”,還引來了其他幾個孩子的應聲附和。
你碰到過這類尷尬的情景嗎?當孩子與您的意見不一致,對您說“不好”時,您如何面對?
當孩子出現(xiàn)向老師說“不”的情況時,我認為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契機,不動聲色地放棄原計劃,在友好、融洽的氣氛中,順勢引導幼兒討論類似這樣的假設情景,如:“大多數(shù)人想看奧運會實況轉播,只有一個人想看動畫片,這時該怎么辦?”由于討論的問題是假設性的,而且眼前只涉及他人,故幼兒能比較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和想法。教師可通過傾聽孩子的“真心話”,來了解孩子的思維過程和行為邏輯,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教育策略。教師還可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在集體活動中不顧別人,只顧自己,這樣的做法能給大家?guī)砜鞓穯?”最終使孩子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在集體活動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個人的需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是開展集體活動的基本原則之一。
我認為,我們不單純地為了尊重幼兒的意愿,而無原則地放棄幼兒社會性的培養(yǎng)。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目標考慮,我們必須引導孩子學會尊守必要的集體活動規(guī)則,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合群能力。
【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