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芽菜碎碎念散文
窗外細雨微微,枝頭上的鳥兒啾啾,雨攔住了出行的腳步。無心賞雨,更無心聆聽鳥語,百無聊賴地拿起茶幾上的晚報隨便翻閱。醒目的紅色標題:“這四種芽菜營養(yǎng)高”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標題下方一行加粗的黑體字中提到的黃豆芽、豌豆苗、香椿苗等便勾起了我的回憶,把時光拉回兒時的記憶,眼前仿佛一盤盤蔥綠的青蒜苗、一盆盆伸著小白腿的黃豆芽。盡管它們是一些不起眼的可以食用的苗或是芽,但那也是記憶里的曾經(jīng)美好。
兒時的故鄉(xiāng),冬天的大地一片肅靜,田野也像冬眠的老人那樣沉靜。牛、馬、騾子或是驢這些農(nóng)家人耕種收割的好幫手,終于有機會躲在牲口棚里歇歇腳了。村子各家宅院里的樹已是光禿禿的瘦影寒風中佇立。偶爾的一場夜雪,推開門窗,才會見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致。故鄉(xiāng)的冬日是肅然、寧靜的,與一把快要絞出綠的吵鬧的春天似乎是兩個不相宜的季節(jié)。與熱烈的夏季相比則少了一份轟轟烈烈,若是與碩果累累枝頭的秋相比,更是少了一份自然的喜氣。
寒冷的冬日村子很難見到一絲綠影婆娑,這時候農(nóng)家人便會尋到他們眼中的一抹綠景了。不知道是誰家先有的那么一絲念頭,反正到了冬天,村子里農(nóng)家人便會在住室依北墻擺放的那個暗紅色的大板柜上,或是向陽的窗臺上,擺放上幾盤青蒜苗。青蒜苗,大蒜生長出來的芽,故鄉(xiāng)的冬天,村子里各家各戶的一抹綠影。寧靜的綠,以至于多少年后我看到超凡脫俗的水仙花,便會想起青蒜苗的那一抹綠影來。雖然它們兩者不可同比,但是我眼中似乎看到青蒜苗有著水仙花的一種雅。
那時候大蒜也不是什么稀罕物,我住居的村子雖說不種植,但是每當大蒜收獲的季節(jié),那些賣大蒜的人左右肩上都會搭拉著很多編好的蒜辮子,走街串巷吆喝著叫賣的聲音總是此起彼伏。當然,村里的嬸子、大娘免不了與賣大蒜人的討價還價一番。這個說“你的蒜頭太小啦,少給一塊!蹦莻說:“你這蒜辮子上的大蒜數(shù)目也太少了,去點錢咋樣?”
七嘴八舌、唧唧喳喳,擠眉弄眼地擠兌著賣蒜人。賣蒜人看上去就是個老實巴交的人,也不會太計較。此時母親也會買上幾串蒜辮子,本分的母親從來不與賣蒜人討價還價,母親覺得人家也是辛辛苦苦的種植。飽滿的蒜頭個個挨著排列在還隱約見綠的蒜辮子上,母親在房檐下陰涼處釘幾顆鐵釘把蒜辮子掛起來,需用時依次從蒜辮子上摘取。到了冬天,大蒜不抗凍,母親就將它們拿到過堂屋存放。養(yǎng)蒜苗時,先緊著那些已見出芽的、或是拿捏著不是之前那么堅實的剝?nèi)ニ獍甑耐馄,再把事先準備好的席篾兒(高粱稈的皮劈開,去掉里面的瓤而形成的細長但有韌性的薄片)將蒜瓣逐個穿成串兒,一圈一圈地依次擺放在盤子里,最后放上干凈的涼水,再把它們放到向陽的地方,這樣有利于它們的長勢。每一個植物也是一種生命,有適合的溫度,才會更好的生長。
兒時故鄉(xiāng)的房子窗戶是木質(zhì)的紅漆框,紅漆框下的窗臺上,一盤盤白色的瓷盤,一圈圈透著白的蒜瓣,紅與白搭在一起扎眼、有絲絲喜氣裹著白。耐著性子等上三五天,蒜瓣尖上已是萌萌地綠芽兒了。把盤子里原來的水倒掉,再重新放入干凈的水,以保證水質(zhì)不會渾濁。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蒜瓣已經(jīng)生出白根,不幾日,那些白根互相牽扯、糾纏在一起,已經(jīng)分辨不出誰是誰的根了。接下來的長勢似是“瘋長”,頭天晚上你還好奇地端詳著、喃喃自語地催促它們:“快點長、快點長!”第二天清晨,它們已是碧綠的葉子,莖也是亭亭玉立于白玉盤里似的。一縷暖陽透過窗灑在水靈靈的青蒜苗上,襯著更鮮亮的紅漆玻璃框,一紅一綠恰似栩栩如生的一幅畫。
接著幾片葉子長成,莖也跟著躥高,煞有“蒸蒸日上”的勢頭。若是再較強的光線,蒜苗的顏色會稍黃,此時想保持它們的碧綠,將它們移到光線稍暗處,便是可以多賞幾日它們的碧綠了。最佳的擺放處就屬當年幾乎家家陳設的那個大板柜了,暗紅的柜面上,白瓷盤里窈窕的碧綠,纖細地腰肢挺拔,不用搖擺任何姿勢便是可人的讓人愛憐。再長高些,母親用纖細的手指掐一些下來,蘸一口自家產(chǎn)的黃豆醬,一絲絲蒜香入口。若是剛巧父親從城里休假回來,青蒜苗炒雞蛋那才是味道極美的。而那是兒時記憶里不常有的,其余時間雞蛋大多是母親拿去賣錢貼補家用的。
農(nóng)家人或許不會留意那一盤盤蔥蘢是不是有詩意,但是在冬天這個單調(diào)乏味的季節(jié)里,他們不經(jīng)意間的那一抹充滿生機的綠,點綴了荒蕪的冬天,不就是冬天里的一首詩嗎?
青蒜苗的一抹綠影,是不遠處的一縷春光折射吧!
黃豆芽是兒時記憶里,只有冬天或是春節(jié)前后,嬸子、大娘們才開始張羅著生的。我的故鄉(xiāng)水土肥沃,黃豆是當年種植比較多的物種。黃豆除了賣錢,當時村里人大多喜歡在黃豆收獲的季節(jié),用炒熟的黃豆做主料,做上一大缸黃豆醬,整整可以吃到第二年新豆子產(chǎn)下來。余下來的一部分,除了平時拿來換點豆腐調(diào)劑一下飲食,還要留有一部分準備生豆芽。兒時記憶里家家戶戶幾乎不用現(xiàn)金購買豆腐,大多數(shù)是拿著自家產(chǎn)的黃豆去與走街串巷的賣豆腐的人等價兌換,據(jù)說這個交換方式現(xiàn)在也有在保持,不過只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在延用。人老了或許總是喜歡懷舊,又或許是想從那里尋到一絲不曾忘卻的記憶吧。
冬天來了,沒有其他節(jié)氣的時令蔬菜,農(nóng)家除了一缸黃豆醬、一缸腌咸菜,或是菜窖里儲存一冬的大白菜,可以換口味、或是改善一下飲食的,生黃豆芽就成了農(nóng)家女主人的最愛了。那個時候物資貧乏、飲食更是單一素簡,農(nóng)家女主人便想著法子給自家的男人和孩子調(diào)劑飲食了。生黃豆芽并不是技術含量高的活,首先得挑選豆粒飽滿、品相好的黃豆做原料,洗凈放到那時候農(nóng)家人常用的黑灰色的瓦盆里,放上清水浸泡一晚。第二天經(jīng)過浸泡的黃豆個個鼓起了腰,小臉蛋上光溜溜的沒有一絲褶皺。此時把水倒掉再用水清洗一兩遍,接著澄去水分,再將一塊浸濕的白屜布蒙在黃豆上,瓦盆再用大小適宜的蓋子蓋上,把黑灰色的瓦盆放到農(nóng)家的熱炕上。性急的女主人第二天清晨睡眼朦朧地揭開蓋子一看,黃豆粒越來越胖嘟嘟地了,拼命似的使勁鉆出芽尖。起身用清水再濾一遍,放回原處。披上棉褂子,一縷縷炊煙裊裊升起,農(nóng)家人新的一天又開始了。白天,坐在熱炕頭做著針線活還不時地望一眼那炕角的瓦盆,那里似乎就是她的希望。簡單、樸實的農(nóng)家人,懂得什么是幸福,不求大富大貴,一個小小的期盼就是幸福。晚上臨睡前,再與瓦盆里的黃豆打個招呼,給它們再一次沐浴,接著便入夢鄉(xiāng)里去了。
這樣來來回回三四天,黃豆芽就楞蹦著小白腿出來與女主人見面了。原先的黃豆皮像個帽子似的頂在微微張開的兩片豆瓣上,此時豆芽大概也有半寸長了,可以食用了。黃豆芽燉白菜、黃豆芽炒韭菜,若是喜歡涼拌,開水焯過后去掉豆腥味,蒜末、蝦油、幾滴香油便是男人的下酒菜,清淡可口。我雖不會飲酒,但是這樣的素拌卻是最愛,不油膩卻是豆香唇齒間。那是記憶里的一道素食,也是現(xiàn)在的最愛。人生也是一道菜,會有各種滋味摻雜,葷菜也好,素菜也罷,只要適合自己的口味才是最好。
香椿芽,是春天香椿樹枝上的嫩芽,據(jù)說有“樹上青菜”之稱。又有資料說,中國是唯一食用香椿的國家。關于這個說法是否正確,暫且不去論它。兒時記憶中,故鄉(xiāng)種植臭椿樹的很多,而香椿樹倒成了稀罕物。當走在村子大街小巷,一旦有臭椿樹的味道飄來,便捏起鼻子快速跑離那個地方。心里便生疑問,不知道當年栽下臭椿樹的人出于什么想法和心理,F(xiàn)在想想,每一個樹種它的生存價值都會有所不同,不應該因其味道而嫌棄它的存在,它的存在必有它的合理性。
第一次品嘗到香椿芽,是在讀小學的時候。是我的干奶奶,我父親的干娘讓我嘗到了鮮,原來樹芽也是可以吃的啊,那時候會驚奇。干奶奶是父親的干娘,也是一位善良、寬厚、仁慈的老人,更是一位偉大的母性。干爺爺年輕的時候好吃懶做,干奶奶嫁給干爺爺沒有過過幾天好日子,生養(yǎng)了兩個兒子,缺吃少糧的度日。干奶奶只有忍受,她那個年代又有幾人是幸福的呢?趕上兵荒馬亂的時代,嫁給這樣的男人,還指望什么?后來有隊伍到村子里招兵抗日救國,干爺爺一句:“我去當兵,說不定將來弄個烈士啥的,你們娘三就有飯吃了。”沒有想到,這一句就成了永別。在第一次參加戰(zhàn)斗中,干爺爺果真成為了村子里第一位烈士。
干奶奶家的香椿樹又高又大,是干奶奶的兒子去外鄉(xiāng)干活,外鄉(xiāng)人送給他的一棵幼小香椿樹,他便背回栽倒院子里,成活后一直伴隨著母子三人清苦的生活。那年春天,春暖花開時,干奶奶家的香椿芽剛剛吐芽可以食用了,干奶奶便挪動著小腳,把她剛剛摘下來的香椿芽送給我的母親,“快給孩子們嘗嘗鮮兒!”母親一臉感激,雖說是位干婆婆,但是母親與這位干婆婆的感情甚好,有什么貼心話或是委屈,總是喜歡與干婆婆嘮嘮。干奶奶也總是開解我的母親,逢年過節(jié)手頭不管有多拮據(jù),我的母親總是會給善良苦命的干婆婆準備一份禮物。而我兒時的第一份壓歲錢也是干奶奶給的,現(xiàn)在想想當年的干奶奶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記得母親真心推脫不讓我拿雖說只有一塊錢的壓歲錢,但是干奶奶卻總是真心實意地硬塞給我,甚至有次差點把我的新棉襖扯破。如今,干奶奶早去了天國。天國里的干奶奶一定會幸福的,我總是這樣的期待著。
等干奶奶走出我家宅院不見了蹤影,我俯身用小手撫弄著綠中透紅的嫩芽問母親:“這個樹芽可以吃嗎?”母親說:“不僅可以吃,而且味道還很香濃呢。”低頭一聞果真一股股香濃竄入鼻孔,我的小手拿起來就要放到嘴里嚼!靶○捸垉海都!薄暗葧矣瞄_水焯一下,給你們包餃子咋樣?”要知道那個年代,逢年過節(jié),或是家里來了客人才會包餃子的。聽到母親說要包餃子給我們吃的話音剛落,我們姐妹幾個已經(jīng)是手舞足蹈了。
大姐和面,母親用開水焯香椿芽,一會開水中的綠中透紅的嫩芽,在水中浮動變成了漂亮的碧綠,就像變戲法一樣。長大后才知道,那是香椿芽中含有的一種叫“花青素”的在發(fā)生著變化而使得葉子顏色變綠。
盡管那次包的餃子母親沒舍得放多少油,盡管本來就為數(shù)不多的餃子煮熟后送給祖父母、叔嬸一部分我們所剩無幾,可第一次嘗到的香椿芽素餡餃子,卻是記憶里最香、最好吃的餃子,因為那餃子里還留有干奶奶的愛的味道。
如今,香椿芽可以變換成各式各樣的做法食用于老百姓口中。用開水焯過后切碎拌豆腐,白綠相間,你是否會留意有一絲白玉和綠翡翠的吻痕?香椿芽炒雞蛋,是“軟黃金”與綠錦的纏綿交織嗎?炸椿春魚兒,面糊裹著鮮嫩的芽,油鍋里滾動出的顯然是春的激情。外焦里嫩,滿口溢香,人間美味、回味無窮!
青蒜苗、黃豆芽、香椿芽,雖然是現(xiàn)在百姓餐桌上的司空見慣,但是兒時記憶里的那些美好卻是珍貴,不會隨時空消失殆盡,它將一直伴隨我的流年歲月。
【芽菜碎碎念散文】相關文章:
碎碎念抒情散文04-27
八月江南碎碎念散文隨筆04-27
碎念的作文11-25
關于碎念的作文12-16
碎影經(jīng)典散文04-27
碎碎平安作文08-19
碎碎的光陰作文(經(jīng)典)04-18
碎瑣(碎瑣)04-29
殞碎(殞碎)04-29
“碎碎”平安作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