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母親的手搖紡車散文
不久前,家中翻建房屋,一架已蒙上一層厚厚灰塵的手搖紡車被翻騰了出來,那是母親生前用過的。盡管紡車已經很舊,但我看見它依然是那樣的熟悉和親切;站在它的旁邊,仿佛依偎在母親的懷抱。
我的母親趙氏,生于1926年,2004年底因病去世,一生養(yǎng)育了我們兄弟8人。我們兄弟幾個從小到大衣服鋪蓋都是母親用自家織的棉布做成的,而所有這些棉布都母親用紡車紡的線織成的,紡車伴隨了母親的一生。
紡車凝聚著母親的艱辛。我們家都是男孩子,針線活沒有幫手,紡線織布縫補漿洗全靠母親的一個人、一雙手,所以,紡線占去母親生命的時光是最多的。母親天性要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全都穿上整齊的衣裳出門上學,她每天紡線織布縫制衣裳到深夜,其他人家都熄燈睡覺了,唯有我家那盞煤油燈依然亮著,我們弟兄幾個小時候都是在母親紡車的”嗡嗡"聲中漸漸進入夢鄉(xiāng)。隆冬時節(jié),臨近年關,紡線、織布比平時更為忙碌,半夜我一覺醒來,看到她仍在昏暗的煤油燈下?lián)u著紡車,左手不停地向旋轉的錠軸上注線,從她那安毅的面龐和緊盯著旋轉的線錠的雙眼中,我分明看見母親流露出的自信和對孩子們飽含的殷切希望!在手搖紡車的轉動中,母親搖過了青年、中年……頭上的白發(fā)漸漸增多,而我們弟兄幾個也伴隨著紡車的"嗡嗡”聲漸漸長大。長年累月的紡織,手柄被磨光了,車軸、車座、車架幾經修整,唯一不變的是母親的執(zhí)著與艱辛。
紡車記載了母親的善良。村里有一位母親的遠房伯母,那時有60多歲,老伴去世早,兩個兒子,一個在東北,小兒子有殘疾,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她知道母親的性格,每當秋季,生產隊分下棉花,她總是邁著不太靈便的小腳找到母親,這時母親往往放下自己家的活計,先給這位老人把線紡出來,并為她把布織好。鄰居有個陳老太太,孤身一人在家生活,而且由于出身不好,那年月,誰都不敢往她跟前走。即使用棉花換布,人們也怕“沾包”,母親認為老太太可憐,不能不幫她一把,因此主動把老太太手中的棉花承接了下來。為此,我家落了個“界限不清,是非不分”,二哥入黨受到了影響,但母親無怨無悔。
紡車折射出母親的無私。那年月生產隊用的盛糧口袋,交各家各戶去縫織,記工分,并發(fā)放足量棉花。母親紡線時,用的全是隊上發(fā)的好皮棉。幾位知近的妯娌點拔她,母親總是一笑置之,從沒用家中次棉替換過,她覺得那樣做心里不安生,最后,還要把沒用完的一點棉花叫我哥哥退回生產隊。
紡車,伴隨了母親的一生;而母親也就像那不知疲倦的紡車,把自己的希望和憧憬化作棉線,匯成布匹,變成衣服。兒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線。母親紡的線、織的布、做的衣件件都充滿著母愛,飽含著靈性,穿著它,就好像母親時時在呵護著自己,關懷著自己,激勵了自己,母親永遠是兒女的保護神!
時光荏冉,自我上中學開始,母親用家織布做的衣裳漸漸淡出了我的生活,而逐漸被滌卡、的確良、絳綸等一批批時興衣料所取代。參加工作后,生活環(huán)境變了,條件好了,身上衣裳的質地、樣式在不斷更新。但每次回家看到那架紡車,就會想起幼時母親用家織布做的衣裳,因為穿著它,帶著我童年的歡樂與夢想,更帶著慈母的溫暖和親情。
由于積勞成疾,母親晚年各種疾病纏身,不能紡線織布了,但還時時處處為兒孫著想,用早年織下的布料為我們做這做那。我參加工作那年,母親在我的褥子上縫上褥單,說是耐磨;七弟一家從千里之外回家過春節(jié)時,母親從柜子里拿出一塊花格布料讓他們做被頭用;大哥家侄媳婦去縣城生孩子,母親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一塊塊小棉墊讓帶上……望著那一塊塊母親精心織出的顏色各異的棉線布,晚輩們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
母親的手搖紡車,在我家?guī)恐幸粩R數(shù)年,盡管它閑占一塊空間,但我們就是不愿將它舍棄。母親走了,我立志保存它,并經常擦拭它,讓我們的兒孫們永遠記住曾經有過這樣一輛紡車,永遠記住使用這架紡車的那個可敬的人。
【母親的手搖紡車散文】相關文章:
紡車04-30
手搖風琴04-27
感恩母親經典散文04-27
母親與兒子散文05-01
蘇教版記一輛紡車05-02
散文《母親的心》閱讀05-01
懷念我的母親的散文05-01
懷念母親散文隨筆04-30
散文:我的父親母親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