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楊絳傳》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楊絳傳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楊絳傳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楊絳傳讀后感 篇1
大多人羨慕楊絳,能遇到錢鐘書這樣志趣相投的人,可我不羨慕。楊絳曾對不想結(jié)婚的女兒說:“將來我們都是要走的,撇下你一個,我們放得下心嗎?”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恐怕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杰作——女兒,她竟會走在自己甚至是老伴兒前面。回憶想來,只怕如夢般遙遠。
錢媛去世后第二年,錢鐘書也跟隨而去,落下楊絳一人獨自一人存活于世。在這短短兩年之內(nèi),楊絳竟承受了兩次失去至愛之痛;蛟S是楊絳的命太長,但絕非鐘書的命太短。他已陪她度過了60余年,可惜的是他們的`女兒,錢媛。
錢鐘書和楊絳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的離去卻無能為力,悲痛欲絕而又無可奈何。更可悲的是,錢鐘書此時也是病倒在床,這意味著,楊絳在悲痛之余還要照顧自己的老伴兒,未來的一切都是不可預(yù)料的,或許,或許明天,楊絳就要面臨老伴兒的離世…果不其然。楊絳一人獨自過完了剩下的18年。
我不羨慕楊絳,也許有人要說,60年的曾經(jīng)擁有已經(jīng)足矣。如果是我,我不想要這樣的曾經(jīng)擁有,我不想那么久的美好被最后剩下的18年打破,在最后的日子里還是在回憶,在最后時光留下的是遺憾。而今只能從屋子里的一草一木甚至是微乎其微的空氣中嗅到一絲絲以往的甜蜜…
也許楊絳余后18年存活于世,并非只為愛情,更為她的事業(yè)(楊絳翻譯了《堂吉訶德》);或許,她不是獨活,她在用她余下的光陰替他們一家三口一起看這繁華的世界,待到她死去那天,便能了無遺憾。
但我只是一個平凡又俗氣的人,沒有那么偉大的目標,更沒有那么堅強的內(nèi)心,所以,如果同樣的事降臨在我身上,我可能只會一蹶不振,既舍不得了解生命,也不愿過此般暗無天日的日子,整天渾渾噩噩…因此,我打心底里佩服楊絳先生。
楊絳傳讀后感 篇2
八一班張志昊 楊絳是錢鐘書先生的妻子,是錢璦女士的母親,這本書是寫他們家的故事,這些故事里,每個字都透著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nèi)容是一家人在一條古棧道是離離合合,聚聚散散。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dāng)看一篇小說。但當(dāng)我看到后面的內(nèi)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
楊絳的寫作風(fēng)格和我以往見到的許多作家的風(fēng)格不同,前一段時間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較多,他的文章總是在表象中尋找內(nèi)涵,尋找風(fēng)景之后的文化,尋找大背景、大道理的解讀。他追求的是“大”,還有許多作家群起效之,結(jié)果卻都丟了自己的風(fēng)格,又學(xué)不到他的“大”,所以余秋雨得以聞名。而楊絳不一樣,她注重細節(jié),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鏈。她不直接抒發(fā)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致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內(nèi)容我也比較喜歡,字里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內(nèi)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別喜歡。 楊絳的書我還在找著看,她的作品風(fēng)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fēng)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xué)到了很多。的確,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鏈卻是珍貴的。因為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所以我正在學(xué),學(xué)會了串珍珠,就擁有了項鏈。
楊絳傳讀后感 篇3
楊絳本名楊季康,生于民國,那個出了眾多才子佳人的時代,大家印象極深的想必都是林徽因,徐志摩,陸小曼等等,對于楊季康抑或她的筆名楊絳都不那么耳熟能詳。這可能跟她的性格有關(guān),她不張揚,只喜歡做讀書這件小事,對于政治不感冒,對于出名更是能躲即躲。她最愛的事就是讀書。
相比民國時代其他的風(fēng)流人物,她的家庭算是樸素的了,父親是名剛正不阿的律師,母親是家庭主婦,父母恩愛也給予她無盡的寵愛,幸福家庭的孩子往往更自信從容,同樣,她也從父親身上學(xué)到了真實和剛毅,從母親身上學(xué)到了為人妻該有的賢良淑德。后來,她考入了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xué),遇到了一見鐘情的錢鐘書先生,從此,相濡以沫,共盡一生。
對于楊絳,好像多美好的詞形容她都不為過,有人說“于時光的荒野里,她始終如蘭芷,如清水,在這紛繁的塵世里,寂靜歡喜,她堅忍,她從容,她睿智,她寧靜”。
在她與鐘書先生的愛情里,她沒有孤芳自賞,沒有嬌小姐般的有恃無恐,她是一個強大的付出者,她為他中斷自己的學(xué)業(yè),陪他出國,料理他的一切生活起居,幫他處理生活中所有的麻煩事。鐘書先生是做學(xué)問的癡人,而她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一直在上學(xué)的姑娘呢,學(xué)習(xí)做飯,學(xué)習(xí)換燈泡,學(xué)習(xí)修門鎖,生活上的瑣事都交給自己,怪不得鐘書先生說她是“最賢的妻”,得妻如此,夫復(fù)何求?
在國外留學(xué)的`日子,他們最享受的時光,是每天晚飯后的散步,每天探索出一條新路,小小的驚喜,小小的樂趣,只要彼此陪伴,時間好像都會發(fā)光。
他們多年保持的習(xí)慣,是每天晚上,面對面坐在桌前,讀著各自喜歡的書,不管房子多大,能放下書桌好像就夠了。
世人都艷羨他們的愛情,我更向往楊絳一般優(yōu)雅,從容的過一生。當(dāng)然,我理解的優(yōu)雅,不一定要養(yǎng)尊處優(yōu),錦衣華服,只要內(nèi)心平和,愛我所愛,做我想做就好。名利,浮華都不重要,生活本已很喧囂,能單純的取悅自己就已很不容易。
最近開始迷上了畫畫,雖然零基礎(chǔ),雖然很小白,但沉醉其中,自得其樂。
不是每個愛畫畫的都能成為畫家,但繪畫過程的喜悅想必是想通的,像楊絳一樣,只要能默默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本身就是活在世上最幸福的事情。
愿我們都被時光溫柔以待,都已優(yōu)雅過一生。
楊絳傳讀后感 篇4
有人把文壇的夫妻分為三種:一,始終生活在另一方的身影中,例如許廣平和張兆和;二,一方極其出眾,另一方相比遜色些,有如蕭紅和丁玲;三,齊頭并進、相互并進,楊絳先生和錢鐘書先生正是如此。錢鐘書曾說過,楊季康,絕無僅有地結(jié)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和朋友。他夸她“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我想這是一個女子最驕傲的事了。
楊絳的文學(xué)成就無需多言。第一次知道楊絳,是初中的一篇課文《老王》,背了很多知識點,依舊不清楚為何一個女子稱為先生。第二次聽到楊絳,是大一“文學(xué)理論課”的老師推薦看她的《洗澡》。第三次,聽到楊絳,是大二“現(xiàn)代文學(xué)史”老師講到錢鐘書和他的《圍城》,提到了和他一樣優(yōu)秀的妻子。第四次,看到楊絳先生告誡我們這一代人少患得患失,要多看書!簡單地了解了她的晚年生活,佩服于這個瘦小年邁的老太太,孑然一身,從容而淡雅,用一個“我”撐起了“我們仨”,只是希望用文字證明,她和他們曾經(jīng)來過這個世界。如此才德兼?zhèn)涞呐樱映缇,便拿起了《楊絳傳》。
楊季康是默存的妻子,甘愿為默存而默存。在英國留學(xué)時,錢鐘書養(yǎng)成了喝下午茶的習(xí)慣;貒,為了讓他喝到茶,她親自配制。甚至于在他死后,依舊不改下午茶。我想,下午茶于她而言不是習(xí)慣,而是丈夫還在的痕跡;貒螅谒龖騽(chuàng)作達到頂峰的時候,她選擇了輔助錢鐘書創(chuàng)作小說,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正是由于她的付出才成就了《圍城》,他們的稱呼從“楊絳的`先生錢鐘書”到“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她的內(nèi)心一定是無與倫比的幸福。1997年,錢媛去逝。1998年,錢鐘書去逝。楊絳先生成了留下來打掃戰(zhàn)場的人。她只求比錢鐘書多活一年,好照顧他最后,她的愿望實現(xiàn)了,F(xiàn)在她一直在做他安排的最后一件事:好好活!經(jīng)歷過太多的生離和死別,楊絳先生對死亡沒有恐懼,她把它稱之為“回家”。聽著,讓人不免為她的柔韌、豁達感到心疼。
讀完《楊絳傳》更加敬仰這位老人,唯有將一切化為祝福,祝她身體健康!
楊絳傳讀后感 篇5
她是錢鐘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具有江南水鄉(xiāng)孕育出來的溫婉動人的氣質(zhì),又有知識分子的典雅,那么迷人雋永。在百歲之后的拍賣風(fēng)波中有著堅定維權(quán)的錚錚鐵骨。在經(jīng)歷坎坷時的堅毅柔韌。真是一個亦剛亦柔的傳奇女性。
在留學(xué)歸國途中,總結(jié)的暈船哲學(xué),更是為人處世的.哲學(xué)。無論遇到風(fēng)吹雨打,只要自己身正心直,巋然不動,外界能奈我何?如果不處于水波之上,可能就不僅是暈船那么簡單,更可能是暈社會,暈生活,暈婚姻,甚至?xí)炄松恕2槐仉S波逐流,也不必刻意特立獨行,只要順乎本性,尊重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
楊絳所著,語言平實至真,她像一位觀察者以靜觀的心態(tài),觀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惡。對自身善良的意愿。她說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會相互傾軋,方能保其天真,成其自然,一心志于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她在高齡創(chuàng)辦的“好讀書”為貧困卻想讀書的清華學(xué)子提供資助和獎勵。共惠及本科研究生上百名,所獲版稅稿酬全部捐入“好讀書”,如今共計千萬人民幣。她與錢淡泊名利,潛心治學(xué)。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
她在錢寫《圍城》之時,正值上海淪為孤島,一個大家閨秀甘當(dāng)“灶下婢”。在錢病重幾年中,而后女兒錢璦也重病住院。來回奔波于醫(yī)院,最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先送走女兒。在照顧錢時,曾深情的說:“鐘書在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感人至深!在錢離世之際,親吻著他的額頭,久久貼著他的臉,而后是極為感人的后事辦理。這個至真至純的老人,怨而不怒,哀而不傷?酥齐[忍的感情,是需要多么強大的內(nèi)心吶!整個過程讓人忍不住淚目。
九十多歲高齡依舊筆根不綴,創(chuàng)作了《我們仨》。其中動情卻又無奈的寫到,我們仨失散了,失散了。獨孤無奈的情緒,痛失至親的悲痛,就在樸實簡潔字里行間,感受到感情的真摯。惹人淚下。
作為大家,富而不驕,待人處世,淳厚謙遜。佩服!
百年之際,她走到了人生的邊上。打點自己的行囊,洗滌一生的沾染的污穢。心靜如水。而對于我這樣一個普通人,想要做到平靜,那就是做安心的事,去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在繁雜的俗事中也不與精神事務(wù)絕緣。像一個人一樣體面的活著。
楊絳傳讀后感 篇6
她宛如潔白飽滿的玉蘭花,宛如傲骨堅韌的梅花,宛如小巧玲瓏的梔子花,宛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宛如幽香暗出的蘭花……她是誰?她就是優(yōu)雅的楊絳老先生。
楊絳老先生是一代才女,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受父親的悉心栽培。先生一生都與優(yōu)雅二字連在一起,雖說她的作品沒有錢鐘書的出名,但每個字詞都透露出厚實溫婉的文筆,讓讀者陶醉其中。
對楊絳的美評很多,有人說她堅忍、從容,有人說她睿智、寧靜……最好不過的是丈夫錢鐘書對她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痹俣嗟拿涝u,最終就“優(yōu)雅”二字。
優(yōu)雅并不是指王宮里的貴夫人們,假惺惺地拿著高腳杯,輕聲細語地說話,時不時地抿一小口紅酒,坐得很不耐煩。優(yōu)雅不只是高貴的人才會有,鄉(xiāng)間十五六歲的大姑娘,梳著兩根粗辮子,在溪邊洗衣服,那意境是很美的。
不過,我想,楊絳可不是這樣,她會坐在雕花的木桌前,捧一本小說,桌前擺一個茶碗,里面裝的是綠茶,時不時端起茶碗抿一口茶,再繼續(xù)看書……想來想去,還是先生的優(yōu)雅我最喜歡。
做到優(yōu)雅并不難,首先要讓心變得從容淡定,不急躁,慢慢地,舉止變得文雅起來,最后成為一個優(yōu)雅的人。楊絳是一生都優(yōu)雅,旁人無法能比,我也要像她一樣,優(yōu)雅地度過一生。
楊絳的文筆,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讓我感到欽佩。我也喜歡優(yōu)雅地看著書,品著茶。
“我們想尋找生活的波瀾,到后來才知道,心中最曼妙的風(fēng)景是內(nèi)心的從容與淡定;我們想得到社會的承認,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個社會屬于自己,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比松灰欢ㄒ龀龆嗝创蟮氖聛恚灰S著自己的心走就好。
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她的思想?yún)s光照千秋。讓我們記住這優(yōu)雅的花,優(yōu)雅的人,優(yōu)雅的文筆,記住這可愛可敬的老人——楊絳。
【楊絳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楊絳散文特點是什么」楊絳先生11-07
走進楊絳的世界01-25
楊絳經(jīng)典語錄11-22
《楊絳傳》讀后感07-05
楊絳傳讀后感范文09-16
摘自楊絳的經(jīng)典語錄10-03
讀《楊絳傳》有感(精選23篇)04-27
楊絳人生的“第一秩序”12-26
關(guān)于楊絳的作文600字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