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通用8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1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構建一套有助于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有助于教師數學教學能力的提高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是一項艱巨而又有意義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評價方案,將對廣大一線數學教師起到導向、激勵、促進的作用,同時還能為教學管理提供更準確的評價數據。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綱要》還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边@就是說,科學的評價需要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構建新的評價體系,一方面從教師教學活動的過程、績效、情感、方法等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態(tài)度、過程、方法、投入程度等進行評價。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制定原則
研究并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研究、教學指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使教學評價起到指導、推動教學的作用,確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應遵循以下原則:
1、方向性原則
從素質教育的內涵來分析課堂教學目標體系,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的總體思想,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2、全面性原則
要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進行評價,應觀測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包括教學中每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實施和效益,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相互聯系所取得的總體效果。全面觀測課堂教學情況,包括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氛圍?傊,應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
3、主體性原則
構建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參與的程度,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學會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爭論,有發(fā)現,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評價要以評“學”為重點,以此來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
4、開放性原則
課堂教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學生、教師、教學條件諸方面的不同,會使課堂教學情況千變萬化。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既要體現課堂教學的一般特征,又要為不同師生和不同條件的課堂教學留有可變通的余地。提倡創(chuàng)新,鼓勵個性化教學。要以發(fā)展性評價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以一節(jié)課就把教師的教學能力作出定論。
5、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是實施評價的前提。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要符合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評價標準是期待實現的目標,但又必須是目前條件下能夠達到的,以利于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要點必須是可觀察、可感受、可測量的,便于評價者進行判斷;評價辦法要力求簡單、易于操作。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準則的特征描述
本方案中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共設置2個評價項目,8個評價要點,F對各評價要點描述如下:
1、學生學習
(1)參與狀態(tài)
學生是否全員全程參與學習,是否能自主學習、積極學習。
(2)交往狀態(tài)
生生之間是否有友好、有效地合作學習,是否能相互給予指點幫助或大膽發(fā)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是否充分。
(3)思維狀態(tài)
學生的思維是否流暢有條理,是否善于解釋、說明、表達所學知識,是否能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善于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展開激烈的爭論,學生的見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創(chuàng)意。
(4)生成狀態(tài)
學生是否伴有滿足、成功、喜悅等體驗,并對后續(xù)學習更有信心,是否能總結學習所得,是否能得到相應發(fā)展。
2、教師教學
(1)教學思想
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全面恰當。關注學生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能面向全體,兼顧個體差異。采用小組討論,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提供充分的學習材料與探究時空,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善于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2)教學設計
聯系學生經驗,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材,優(yōu)化內容。積極開發(fā)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充分估計教學的起點,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暴露思維過程。有一定的練習時間和練習量。
(3)教學技術
重視反饋,把握教學契機,及時調整教學過程,應變能力強。合理引導學生發(fā)現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研究、探索的過程。合理組織學生充分交流、合作與互動。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
(4)個人素質
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書、口頭表達能力等。有豐厚的數學功底,課堂用語規(guī)范、科學。能充分挖掘教材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等。有較強的駕馭現代教學技術的能力。語言生動準確,教態(tài)親切自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2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導思想。
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構建一套有助于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有助于教師反思意識和數學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實現這次課程改革數學目標的評價方案與策略是一項艱巨而又十分有意義的工作。有了這樣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評價方案,將使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科學性、人性化評價,對廣大一線數學教師起到導向、激勵、促進的作用,同時還能為教育部門提供更準確的評價數據。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薄毒V要》還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這就是說,科學的評價需要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構建新的評價體系,一方面從教師教學活動的過程、績效、情感、方法等進行動態(tài)性評價,另一方面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態(tài)度、過程、方法、投入程度等進行鼓勵性評價。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案需遵循:導向性、科學性、開放性、可操作性等原則。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
一節(jié)好的小學數學課,應該基本上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數學教學是活動的過程;顒咏虒W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也符合人在發(fā)展中客觀存在的需要;顒咏虒W也能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活動教學能使每個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同時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展需求。教師要使教學適合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學生獲得成功。
2、數學活動具有生活氣息。數學來源與生活,又服務于數學,數學不能與生活脫離。在生活化的活動情景中讓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建構,這樣的學習學生會覺得數學有趣、有味、有價值。
3、數學活動能體現“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的過程。數學活動不是僵化的活動過程,不是僅僅給學生傳授“舊知”,而是要將其演變成學生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整個過程是開放的,問題是開放的、形式是開放的,這些都是學生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的機會。
4、讓學生自己獲取數學。教師不能包辦替代,或簡單傳授,而是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主獲取,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意義的,才是屬于學生的數學。因為探究新知的過程是一段可貴的思維歷程。
5、學生應該帶著問題學。知識和技能是問題產生的必要條件。教師能夠讓學生發(fā)現原有知識與現有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出問題,在知識的'模糊處提問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點評。教師要科學的設置問題情景,適時、適量、適度的把握問題素材,注意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問題,使教學過程變成“問題”過程,沒有問題的教學不能成為學習。
6、每一名學生都要能參與!耙粋都不能少!”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體現教學的公平性。教師可采取“分層異步”教學方法,促進每名學生都有成功的快樂,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7、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和實踐時間。課堂上學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思考、探究、驗證、交流問題。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需要來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教師不要急于下結論,尤其是需要深入理解的問題,否則就流于形式了。
8、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起到參謀、協作、指導的作用,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覺得學有勁頭而不乏味。
9、教師要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應根據不同年齡和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的需要,同時又服務于教學內容。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要恰當好處?傊磺袨閷W生的健康發(fā)展服務。
10、教師具有較高的調控和機智的應變能力。這是教師“化險為夷”,“錦上添花”的出彩點。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控,機智化解,切不可“蒙弄過關”,處理好了就是教學的“最佳鞏固”的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3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現實需要:由于不少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全面、不準確,思想上比較浮躁,行動上比較激進,在課堂教學中趕時髦,盲目追“新”,使得新課程實驗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情境偏差、教學方式偏差、活動組織偏差、手段運用偏差以及課堂評價偏差等背離課改初衷的行為,使課堂教學中出現了過分夸大學生主體作用輕視教師主導作用而導致課堂教學失控、過分夸大過程忽略結果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效、過分夸大情感目標輕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因此,教學的有效性作為現實問題就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2、改革需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小學數學教學經歷了一場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的變革,但我縣的實際狀況是不少教師還沒有進入角色,思想和行為都還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的水平上,“穿新鞋走老路”,教師獨霸課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機械教學”、唱獨角戲式的“表演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打乒乓式問答的所謂“啟發(fā)教學”等問題在我縣農村小學普遍存在。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3、發(fā)展需要: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教與學、師與生之間的關系產生革命性的變化。這都要求老師的教要主動地去適應學生的學,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活動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師從自身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fā),從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探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途徑和方法,這對于提高課改的實效性、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以及教師專業(yè)化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4、研究需要:目前對教學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是理論研究較多,行動研究不夠深入,這給本課題研究留下了較為廣闊的空間。因此,研究本課題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二、課題界定
教學有效性: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能采用恰當的教學措施,利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有效性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涵義: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三、研究的目標
1.調查和分析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主要因素,探索和總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接受學習、模仿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運用。充分領悟各種學習方式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實現主體與主導的協調,扎實與靈動的統(tǒng)一,傳統(tǒng)與現代的融合。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努力實踐“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的基本理念,使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
4.通過實踐研究,進行理性思考,形成小學數學中不同內容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5.在本課題實驗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全面實現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多種多樣,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圍繞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和研究。
2.探究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策略。有效性教學策略包括:
。1)有效的課前準備策略;
。2)有效的新課導入策略;
。3)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4)有效的課堂練習策略;
。5)有效的課堂評價策略。
3.形成不同內容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包括:
。1)概念教學基本模式;
。2)計算教學基本模式;
。3)解決問題教學基本模式;
。3)統(tǒng)計教學基本模式;
(4)概率教學基本模式;
。5)練習課基本模式;
(6)復習課基本模式。
五、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它強調效果,認為沒有效果的教學是沒有價值的教學,甚至是有害的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
1.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
2.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基礎。
3.提供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二)建構主義認知理論
建構主義認知理論認為,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必須要經過自己親身探索、體驗、認知,自己去建構對知識的認知,建構知識的框架和知識體系,才能完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形成技能。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創(chuàng)設靈活多樣、富有激情的課堂練習,誘發(fā)學生自己主動進行練習、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問題,巧妙地啟發(fā)學生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自己去建構對知識的認識,建構知識的框架和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幸饬x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即新舊知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有意義學習是一種以思維為核心的理解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與心、認知與情感、邏輯與直覺等都和諧統(tǒng)一起來,其結果既是認識和能力的發(fā)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時有意義學習的結果能得到自我確認,所以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而機械的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但學習的結果常常不得不受到來自外部因素的強化,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低效的學習。
六、課題研究的條件
1、圍繞本課題所開展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文獻搜集工作、調研工作等
。1)加強業(yè)務學習: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理論學習,閱讀有關的報刊、雜志,每周進行一次網上讀書活動,并做好讀書記錄,確保課題研究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斷提高。
。2)做好前期調查工作: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做好記錄,寫好研究報告。
2、完成研究任務的保障條件,包括研究資料的獲得、研究經費的籌措、研究時間的保障等。
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各類報刊雜志。力爭本研究課題得到課題組成員的大力支持和協助。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
七、研究對象及方法:
1、研究對象
以開縣小學數學中心教研組成員所教班為研究對象,同校同年級的其它班為對比班。進行跟蹤課堂觀察資料收集數據分析總結提煉專家引領推廣應用。
2、研究方法
(1)教育調查法:按照確立的研究對象,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tǒng)地訪談或問卷,收集關于研究對象的第一手資料,并跟蹤觀察,定期進行數據整理。
。2)文獻資料法: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策略為核心,查閱,鉆研相關資料。關注市內外的研究成果,將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借鑒到本課題的研究中。
。3)行動研究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探索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策略,積累豐富的課堂教學有效的實踐經驗。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4)比較法:與對比班進行對比分析,對課題實驗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在課題組成員中開展同課異構,一課多磨,對比分析相關要素的關系,提煉有效教學的策略。
。5)個案分析法:重視案例搜集、整理和分析,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尋求突破。
。6)經驗總結法:定期對課題的研究狀況進行反思,交流研究心得,以論文,展示,互動等多種方法總結經驗,逐步形成成果。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4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種常見的方式,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習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從而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采用提問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提問教學的方式具有重大的意義。課堂提問教學安排得當,有利于促進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同時,還能夠強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當教師在講授后,學生根據老師提問的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進而推動學生綜合水平的提高。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提問時間有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提問較少,通常只重視對數學題目的講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題,但同樣他們缺乏主動性,很少向老師提問。因此,教師很少得到學生的反饋,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水平產生較大的影響。而教師在提問問題時,問題設置不夠完善,形式比較單一,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而且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設置的問題比較隨意,沒有根據學生的思維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
2.教師的提問缺乏創(chuàng)新性
在數學教學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形式比較單一。同時,忽視學生個性思維的發(fā)展,在教學中往往依據主觀意愿對學生進行評價。
三、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策略
1.課堂提問需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進行設置,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出發(fā)點,且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從而有利于獲得較好的課堂效果。
2.課堂提問需要具有啟發(fā)性
教師在課堂采取提問的教學形式時,其問題需要具有良好的啟發(fā)性,注重問題設置的難易程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積極引導學生,使他們可以進行有效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能力。同時,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問題時,教師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保證問題的新穎和難度適用,既不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壓力,又可以培B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他們的思維。
3.課堂提問需要具有層次性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經過一個心理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對提問的問題進行設置時,要有層次性,而且要逐步進行深化,以便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可以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4.課堂提問需要具有一定的廣泛性
教師在對課堂提問進行設計時,要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提問的單一模式,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使知識可以及時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另外,教師在提問學生時,需要具有一定的廣泛性。不能僅僅重視幾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要給予全體學生均等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課堂積極性,并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提問中來。
5.重視問題的時效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中的部分時間是對前一堂課的內容進行復習,然后再學習新的知識點,最后通過課堂練習等形式進行知識的鞏固。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設計時,要準確把握好提問問題的時機,同時要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接受能力,提問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另外,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提高問題的質量,適當減少問題的數量,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減少課堂時間的浪費,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但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還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課堂提問時間有限、課堂提問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等。因此,課堂提問需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啟發(fā)性,一定的廣泛性、層次性,還要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從而可以提高教學的進度,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從而推動他們全面發(fā)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5
一、評比目的:
1.以“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為研究切入點,重點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活動有效性、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以及各年級教學銜接等問題。
2.通過評比,推進我鎮(zhèn)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展示一線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數學教育教研,促進學生數學發(fā)展。
3.發(fā)現和選拔一批優(yōu)秀的小學數學教學骨干。
4.選拔10月份參加水鄉(xiāng)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代表。
二、評比要求:
1.參賽教師具體要求:
(1)年齡:40歲以下(1969年8月31日以后出生);
(2)教齡: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兩年以上。
(3)近五年內(2004年8月31日)在市或市級以上課堂教學比賽及說課比賽中獲獎的教師以及五年內(2004年8月31日)在市課堂教學評比或說課比賽中獲一等獎的教師不參加本次評比活動(錄像課除外)。
(4)嚴肅、認真填寫“高鎮(zhèn)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比報名表”(附件一)。
2.參賽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1~6年級“空間與圖形”領域所有內容(建議以單冊為主,如果選雙冊內容,則必須用與本冊相同年級的學生上課,即選第八冊內容,則用四年級學生上課)。
3.上送資料:
(1)參賽報名表(打印稿、電子稿各一份)。
(2)參賽課例教學設計A4紙打印一式7份,Word文稿一份。(要求:①必須是詳案;②標題黑體三號,正文宋體小四;③電子文檔用“課題+單位+姓名”的方式命名。)
(3)參賽課例課件一份(如未使用課件此項則不需要)。
4.參賽規(guī)則:
(1)提前一天召開選手會議,強調比賽規(guī)則,抽簽決定參賽上課順序,安裝課件,熟悉場地等。
(2)提前30分鐘抽簽決定上課班級,上課班級學生(全班人數)由承辦學校老師帶入比賽現場,參賽教師課前不能與學生見面,每節(jié)課之間安排15分鐘時間,參賽教師可在比賽現場與學生進行課前交流。
(3)違反規(guī)則者取消其參賽成績。
三、評比程序:
1.校評。
各校自行組織,9月30日前將本校參賽教師(1人)的相關資料及參賽課課題、年級上報給教育辦,并發(fā)電子文檔。
2.鎮(zhèn)評。
(1)對象:由各校自行選拔1名教師代表參加鎮(zhèn)評。
(2)時間:10月13、14日。
(3)地點:東聯小學和冼沙小學。
(4)評委:鎮(zhèn)輔導員、學科中心組成員、骨干教師等7人組成。按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的總分評選出最后結果。
四、評比結果:
本次評比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總分第一名的教師將代表鎮(zhèn)參加水鄉(xiāng)片評選。
五、特別說明:
1.本次評比研究的主題是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領域中的內容,選課題時注意,并盡可能考慮教學進度。
2.本次承擔鎮(zhèn)評活動的學校教師要交叉場地上課。
3.為增強研究氛圍,提高大家參與意識、研究意識。鎮(zhèn)評比時要求各校盡量派教師前往觀摩,觀摩教師要對所聽每節(jié)課進行現場評分,以鼓勵更多教師參與研究。評比結束后,各校要組織本校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特別是對課例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反思,以達到真正促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6
一、課題的提出
1、課題研究的現狀
課堂提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準確、恰當的課堂提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提作用發(fā)揮的遠遠不夠。有些教師的提得不到學生的配合,學生要么答非所,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提數量過多使學生忙于應付,根本就無暇深思;重結論輕過程,提流于形式,用優(yōu)生的思維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忽視對題的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師的提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導致課堂上“啟而難發(fā)”的局面;不重視創(chuàng)設題情境,缺少置疑和認知沖突的激發(fā),以簡單的集體應答取代學生深入的思維活動,形成學生思維的虛假活潑,削弱了教師的講授作用;提的技巧尚未掌握等?傊當祵W課堂教學中嚴重存在低效提、無效提的現象,甚至出現不良提和失誤提。
2、課題研究的作用地位。
。1)課堂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合部分,它在教學中不但使用廣泛,為過去和現代的教師所應用,而且同教學本身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運用得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之情,能使學生認真思考,探討知識的源泉,自覺開發(fā)知識的寶藏,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提更是一個重要的技術題,會提的老師,能將一堂課變得輕松自如,將學生引向知識、能力、覺悟的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它對教師駕馭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國教學專斯特林G卡爾漢也曾提出:“提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
(2)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一種溝通、理解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它不再是簡單地把知識裝進學生頭腦中,而是通過學生主動地思維活動,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主見”和“思想”。毫無疑,課堂提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紐帶,是教師在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行為。
總之,關于課堂提,國內外有豐富而深入的研究,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但在我們學校對于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因此我們很有必要研究藝術化的、有效性的數學課堂提的策略,使有效的數學課堂提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橋梁、火種與催化劑,促使課堂效率的提高。
二、課題的界定
1、不同的人對課堂提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課堂提就是教師提出題要求學生回答;有人則認為師和生都是課堂提形式;還有人認為“課堂提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試圖引出學生語言反應的任何信號,是課堂教學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倍冬F代漢語詞典》對“提”的解釋是“提出題來(多指教師對學生)”。在本項研究中,我們對課堂提的界定是:課堂提是在課堂環(huán)境中,即是教師以口頭語言向學生表述題,以引發(fā)其回應或回答,又包括了小學生的提意識。
2、小學生有效性提指教師把學生引入情境所隱含的“數學題”中,使學生知覺到現有條件和目標之間需要解決的矛盾,疑難等所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題和解決題,形成自己的見解。
3、教師有效性提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精心設置題情景,提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課題研究的依據
1、中國傳統(tǒng)中“啟發(fā)式”的教育理論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關于教學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張是“學思結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怎樣使“學”的過程成為“思”的過程呢?這就是孔子的“啟發(fā)誘導”的教學思想。學習離不開啟發(fā)誘導,提在課堂教學諸因素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課堂教學論
課堂提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掌握創(chuàng)造方法具有決定作用。課堂教學論中指出設計課堂提必須以認識論為基礎,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知識體系為依據,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思維的關鍵點上提出題。
3、“題”的心理學分析
有效性題有助于擺脫思維的滯澀和定勢,促使思維從“前反省狀態(tài)”進入“后反省狀態(tài)”,有效性題的解決帶來“頂峰”的體驗,從而激勵再發(fā)現和再創(chuàng)新,有效性題有時深藏在潛意識或下意識中,“頓悟”由此而生。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提的現狀調查及其分析。對小學數堂課堂教學中提現狀的`調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過調查我們才能針對課堂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也只有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才可以為我們更深入的研究不但有依有據也為研究提供明確的方向。
2、有效性數學題情境的研究。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永遠是由題開始的,而創(chuàng)造潛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難的過程中被激發(fā)出來。學生有了題,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創(chuàng)新,才會有發(fā)展!皠(chuàng)設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列入一種與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不協調探思發(fā)現解決題的過程。“不協調”必須要有設疑,把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之中,在他們心理上制造一種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那么通過“創(chuàng)設題情境”就可以激起學生的認識興趣和求知欲。所以我們課題組對有效題情境的研究是促進教師的提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之一。
3、有效性數學提與教師教育觀念的相關性研究。
高效的數學課堂提可以創(chuàng)造和諧、安全的學習氣氛,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并能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然而在我國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行為卻存在很多不足,如提方式單一、內容簡單、只針對少數學生等,其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存在誤區(qū)。所以我們將通過對教師觀念的相關性研究才能有利于教師更為科學有效地運用課堂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教師數學課堂提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題是數學的心臟,也是數學的魅力所在,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交流的雙邊互動過程,亦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課堂提設計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所以我們旨在通過教師數學課堂提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師們的提藝術。
5、小學生提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學會提出疑,充分體現“讓學生自主探索,成為學習主人”這一新課標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也提出題,但學生總是被動接受思考,他們在題面前難免有被“審”的感受。反之,如果讓學生也有機會成為主體,那么,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將大大激發(fā)。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題往往比解決一個題更重要”。所以我們課題組將對小學生提能力的培養(yǎng)作更進一步的研究。
五、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1、通過研究不但教師觀念轉變并認識到位,而且促進教師課堂提效率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通過調查課堂提存在的題,探索出教師有效數學課堂提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的設計方法技巧及策略。
3、通過教師各種途徑的培養(yǎng),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課堂提能力。
4、形成各種成果材料,為成果的推廣提供例。
六、課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獻法等方法進行。
。1)行動研究法。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在低、中、高年級各選部分班級,在數學學科進行實驗。
。2)調查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后期采用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3)經驗總結法。廣泛總結實驗教師以及學生先進的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
。4)獻法。搜集利用國內外有關資料,不斷完善本課題的研究。
2、研究思路
。1)我們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當前教師課堂提中存在的錯誤觀念及其產生原因,澄清教師的教學觀念,來改變教師的課堂提行為。
。2)我們將以課堂為載體從教師行為,學生行為,師生共同行為三方面研究小學數學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一般操作模式,總結小學數學課堂提的類型及途徑,構建一套小學數學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
。3)我們將為學生提供提的平臺,從三大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提能力。第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學生的數學題意識。第二,增強學生質疑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題意識。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元認知,發(fā)展學生的題意識。
。4)我們將從小學數學課堂提的類型、小學數學課堂提的特點、小學數學課堂提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提的要求等方面總結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七、課題的研究原則
1、課堂中心性原則:不管哪一教學層面的研究,都要以課堂為立足點和歸宿,通過課堂教學過程的逐步優(yōu)化,推動課題研究的全方位開展。
2、全體參與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提供有效的途徑。
3、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保持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啟發(fā)探索性原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fā)誘導;學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索發(fā)現新事物。教師的啟發(fā),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學生探索。
5、求異擇優(yōu)性原則:引導學生從盡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題、解決題,提出盡可能與眾不同的新觀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從“異”中擇“優(yōu)”。
6、民主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平等對話,相互尊重,相互啟發(f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悅的情緒。
7、評價激勵性原則: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情感,對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幫助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八、課題的研究步驟
本課題將進行為期1年的實驗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主要工作:
(1)組建課題組,確定實驗班,制定課題方案及實施計劃。
(2)召開課題組會議,學習討論研究方案,明確研究思路,落實研究任務。
。3)查看搜索相關獻資料,把握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
。4)調查教師課堂提現狀及分析(前測)階段成果:形成課題方案
2、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0月)主要工作
(1)課題組教師按實施計劃進行實驗。
。2)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
(3)召開課題研討會,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論比賽。階段成果:課題小節(jié),中期報告
3、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主要工作
(1)調查教師課堂提現狀及分析(后測)
。2)撰寫研究報告
。3)為完成課題實驗,完成各項成果資料工作,做好課題研究的結題和成果論證工作。
階段成果:研究報告,相關論
九、課題組織:
組長:
成員:
十、本課題的成果形式
1、撰寫研究報告。
2、撰寫《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提的現狀及其分析》的調查報告
3、撰寫《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性提研究》論、案例、教學研究報告。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7
1、教學內容解析
教學內容主要指“課標”的“內容標準”中所規(guī)定的數學知識及其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學內容解析的目的是準確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做到教學的準、精、簡。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內容解析要做到:
。1)正確闡述教學內容的內涵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并闡明其核心,明確教學重點;
。2)正確區(qū)分教學內容的知識類型(如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等);
(3)正確闡述當前教學內容的上位知識、下位知識,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
(4)從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角度分析內容所蘊含的思維教學資源和價值觀教育資源。
2、教學目標設置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和安排師生活動方式的依據,是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的依據。清晰而具體化的目標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陳述要做到:
。1)正確體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在“課標”的“總體目標”和“內容與要求”的指導下,設置并陳述課堂教學目標;
。2)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結果;
(3)目標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語言表述學生在學習后會進行哪些判斷,會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會分析、解決什么問題等等。
(5)明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具體內容,避免泛化。
3、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學情分析的核心是學習條件分析。學習條件主要指學習當前內容所需要具備的內部條件(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外部條件。學習條件的分析是確定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材料的前提。鑒于學習條件(例如,內部條件包括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的復雜性,本標準著重強調如下要求:
。1)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認知基礎(包括日常生活經驗、已掌握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分析達成教學目標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基礎;
。3)確定“已有的基礎”和“需要的基礎”之間的差異,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學生通過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師幫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教學難點,并分析突破難點的策略。
4、教學策略分析
教學策略是指在設定教學目標后,依據已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策略分析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從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fā),教學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并做到具體且針對性強:
。1)對如何從學與教的現實出發(fā)選擇和組織教學材料的分析;
(2)對如何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情況選擇教學方法的分析;
(3)對如何圍繞教學重點,依據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和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設計“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的分析;
。4)對如何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機會和適當幫助的分析;
。5)對如何提供學生學習反饋的分析。
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數學學習活動,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實踐兩個方面。從操作層面看,教學過程就是由教師安排和指導的學生數學學習的活動步驟和方式。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注意說清設計意圖。
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
。1)根據不同知識類型學習過程安排教學步驟,包括:引入課題、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相關知識和學習興趣,呈現有組織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開展主動理解、探索知識的數學思維活動,通過練習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提供應用性情境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等;
。2)正確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正確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內容及其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識與已有相關知識的實質性聯系,保持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問題有計劃地再現和糾正,使知識(特別是數學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
。3)學生活動合理有效,教師指導恰時恰點:在學生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提出問題,使學生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參與度,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思考;
。4)恰當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機智運用反饋調節(jié)機制,根據課堂實際適時調整教學進程,通過觀察、提問和練習等及時發(fā)現學習困難并準確判斷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教學,為學生提供反思學習過程的機會,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檢查學習效果;
(5)設計的練習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起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的作用,又在幫助學生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數學能力,培養(yǎng)學習習慣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
。6)恰當運用學習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
(7)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恰當選擇和運用包括教育技術在內的教學媒體,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以更好地揭示數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及其本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發(fā)展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8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教學觀念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和進步。 小學數學教學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講解式教學, 也不再是簡單的知識講解,而是更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 但是,對學生主體能力的發(fā)揮以及學生個人素質能力的發(fā)展還需要我們要有良好的、恰當的教學評價。 筆者認為教學評價應貫穿于我們整個教學過程中。 下面筆者從實際教學工作出發(fā)淺談一下教學評價的運用。
一、關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我認為教學評價應貫穿于我們整個教學過程中。 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我們的教學設計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 教學內容盡量從學生的已知內容延伸出未知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 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認知速度和認知能力。 我們要隨時觀察、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恰當的評價, 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和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 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是否能夠精神集中地完成學習都需要我們利用教學評價來完成。 做好教學評價,教師首先要降低自己的身份,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權威形象示人。 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新型的學習伙伴關系,師生間要消除距離,努力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 讓學生在教師的賞識與鼓勵下,敢于大膽質疑與嘗試,樂于交流與合作。
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讓教學貼近生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能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
教師在導入、研討、反饋、交流等環(huán)節(jié)中,要善于發(fā)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給予學生恰當的鼓勵與肯定。 哪怕是一次肯定的微笑,一種鼓勵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刻善意的沉默,都顯示了對學生的關愛與尊重,將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發(fā)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功能
新課程的教學評價, 就是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激勵他們釋放自己的潛能。 在評價中重視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 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方法和技能掌握程度,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等。 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要堅持“四性”。
(一)促進教學目標的多元性
數學課堂不僅要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fā)展智力, 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健全的人格。 每節(jié)課必須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利息”時,除了給學生傳授利息的計算方法之外, 還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建設、依法納稅的思想教育; 并運用所學知識填寫存款單,計算利息,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教學的意義和實用價值,理解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意義, 而且進一步了解了社會對數學的需要。
。ǘ┐龠M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數學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教與學的交融,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重視教法學法的相互轉化, 重視現代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激發(fā)學習能動性,促使學生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談論數學。例如,教學“利息”時,首先讓學生觀看關于存款的錄像,接著問:“看了畫面你有什么疑問?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組織探究研討解疑。 這一問題的提出有較大的彈性,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選擇信息的能力提出多種數學問題,展示了個性,獲得了發(fā)展。
(三)促進教學形式的民主性
數學課堂教學要體現集體教學、 小組教學、個別教學等多種形式的優(yōu)化組合,體現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競爭學習和個體學習的兼容并存,教師應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實踐“以學生為本,為學生而設計”的新課程理念。 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統(tǒng)計”時,平等、民主、交流、愉悅的氣氛貫穿整節(jié)課。 教師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參與整個生日調查過程,還時間空間給學生, 為學生搭建了自主探索、充分展示的平臺。整個過程既有個體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彼比的合作交流,以及教師的指導組織,課堂氣氛熱烈,情感濃郁,思維活躍。
三、注重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實施
多元化,指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在評價主體上,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師生之間的互動評價;在評價內容上,有結果評價,有過程評價,有智力因素評價,有非智力因素評價,還有兩者相結合的評價……一位教師執(zhí)教“可能與一定”一課時,組織學生進行拔河比賽,比賽前,先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隊會獲勝? 哪個隊獲勝的可能性大一些?然后進行比賽。 賽后,加師對獲勝隊說:“祝賀你們,你們通過努力取得了勝利! ”轉身又摸摸負隊同學的頭, 親切地說:“老師同樣祝賀你們,雖然你們這一次沒有取勝,但老師非常欣賞你們在比賽中的拼博精神。相信有了這種精神,你們以后一定會戰(zhàn)勝各種困難! ”教師的評價使學生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這樣,既關注了結果,更關注了過程,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意志力、 自信心、進取心等方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在課后總結收獲時,教師問:“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有的說:“我知道了什么事一定會發(fā)生,什么事不可能發(fā)生,什么事可能會發(fā)生。 ”有的說“這節(jié)課我學得很快樂”“我能積極思考問題舉手發(fā)言了”“我們小組合作得很愉快”“老師像我們的大朋友”等等,體現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的多元化評價。
這種課堂教學評價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使“教”與“學”成為互動的整體,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既需要我們研究教學內容,又需要我們研究學生實際情況,更需要我們學會怎樣面對學生, 怎樣對學生做出恰當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每個教師都應掌握的教學內容, 我們要對學生有更全面的了解,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 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 對學生有針對性地給予評價。 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不應是千篇一律的, 這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以及自己的特點摸索出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精選12篇)08-16
課堂教學評價方案(通用16篇)06-25
大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精選20篇)06-2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05-21
小學數學方案04-21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施方案(通用10篇)08-01
課堂教學方案01-11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06-16
小學數學教學方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