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在發(fā)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 篇1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常見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與區(qū)別?紤]到學生的已有經驗,因此一開始讓學生在校園建筑中找出圖形,有助于喚醒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已有的認識。接著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的方法來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經過這堂課的教學以及之后的揣摩,讓我有以下幾點體會。首先是對于教材的把握。對于教材的把握是教學的前提和關鍵。把握教材不僅是把握當堂課的教材,本課前后以及想關聯的知識,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層次,這些都是需要把握好的。在充分把握教材熟悉教材之后,我們才能更好的融入課堂。
其次是做為數學教師,很多數學上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語言值得我們推敲。學生可能在課堂上出現很多出乎我們預料的口語化的`語言詞匯,我們應怎樣引導到正確的科學的描述上去,也值得我們推敲。上課前概念清晰,思路明確,這是必要的條件。
第三,教學設計中的重難點要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一節(jié)課,在重難點上花的時間有多少,采取的手段是否多樣,是否適合學生,這點很值得我推敲。在課堂上我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就是在重點難點上花的時間不夠,以為學生都會了,這樣往往會忽略一些后進生。因此應該在重點難點上做足功夫,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讓教學為目的服務。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畫長方形時,發(fā)現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問題。首先,我在備課時認為這節(jié)課沒什么難度,因為畫線段和畫垂線的能力學生們掌握的還不錯,只要把二者結合起來就行了?墒,出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第三步畫左寬時,一些同學不知道怎么擺放三角尺了,結果就畫的.不垂直了,所以,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先前的畫垂線沒有掌握扎實,到實際運用時就蹩腳了。經過單獨摘出講解后,第一個問題掃除了。第二個問題就是大多數同學的寬的長度畫的都不準確,后來當我自己嘗試著畫一個長方形時,我發(fā)現了問題的所在:三角尺的零刻度不在尺子直角的頂點上,導致寬不能一次畫成,一些馬虎的同學就一不小心畫多了。是我教學失誤呀,沒有自己動手做做看。于是我趕快糾正:畫寬時,分成兩步,第一步先畫一條比寬稍長一點的線段,然后再用尺子截取出準確的寬,并擦除多余的部分。當然也可以先畫的短一些,再用尺子比著延長到寬的長度也行。
看來,我備課還不夠充分,很多細節(jié)還沒有考慮到。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 篇3
反思這節(jié)課我采用猜想驗證總結練習的教學結構,讓學生動手猜一猜,量一量,比一比,拼一拼的方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再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進行比較,體會相互之間的聯系。
首先、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情景,變數學課堂為活動的場所。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等活動。本節(jié)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說、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量、折、拼每項活動時間都能保證三至五分鐘左右,這樣就使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再看每項活動的'過程,教師把活動要求交待給學生,然后放手讓學生探索,這樣就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動余地,使學生能盡情地表現、發(fā)展自己,每一位學生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當學生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語言來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特征時,學生的認識己產生了質的飛躍,形成了理性概念。
其次、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驗證、合作交流的平臺。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 篇4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去交流,從而得出結論。這節(jié)課我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在整個課堂中,動手操作貫穿始終,注重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體驗、感悟、發(fā)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動手實踐前,首先讓學生大膽猜測,再進行探索驗證,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
最后、注重學習方法的教學,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應該僅僅獲得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所以我將驗證圖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一開始就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長方形的.邊和角,在學生得出長方形的特征后,緊接著小結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讓學生利用自己總結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在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點時,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回顧方法,無法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在拼一拼中,特別是把16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大長方形時,學生拼成許多小長方形,預設與生成無法吻合。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 篇5
本節(jié)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學得扎實,靈活,有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實踐能力,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較為成功:首先,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我認為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應該作為一個教學目標去追求并努力實現。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思維,允許他們有不同的見解,鼓勵他們質疑問難,發(fā)表意見,幫助補充他人不完整的敘述。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其次,精心設計了課前鋪墊,突破難點。根據三年級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空間想象力有限,對于長方形公式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難。我在課前設計了找長方形物體的題目,讓學生在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長方形的特征(兩條長相等、兩條寬相等),在掌握了這種特征后,當學生遇到計算長方形周長時,就有一部分聰明的.學生會用(長+寬)×2,通過聯系對比,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長方形周長的公式。這節(jié)課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練習的設計上也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給照片加邊框,給菜地圍籬笆等,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明白學長方形周長的用處,并能把所學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 篇6
一是知識的形成不應是給予,而應是探究獲取。以前教學這個內容好像是先告訴學生公式,再引導學生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F在提倡學生自主探討知識。如果硬讓學生死記公式,那么,學生學到的是死知識,他們的思維永遠被禁錮在老師的講解之下。
二是倡導算法多樣化更適合于學生的實際。對于這些三年級小學生來說,難道學生自己得出的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不是更直觀、更明白的.公式嗎?既然有的學生心里沒有公式,教師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數學知識強加于他們,只要他們的算法有道理,教師就要鼓勵。新課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其道理非常明顯,如果是學生們能總結出適合于自己的最好記、又實用的計算方法,那才是最有用的方法。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 篇7
本內容是第五單元,內容較少,看起來很簡單,只要記住長方形的計算公式就行了,其實不然,本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學起來非常復雜。特別是輔助材料上的練習題向外延伸的知識更廣。在教學本內容是首先讓學生理解、記憶長方形的計算公式,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題,進一步理解有一定難度的計算題,如:知道周長求寬、或求長、或求長和寬的和,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基本掌握其內容,這一單元雖然內容少,但用時間較多,因為這一單元學不好,直接關系到下一冊“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如果本內容學不好,學生就開始把周長和面積混淆,所以必須讓學生把這一單元的知識掌握牢固,進度慢一點不要緊,我出了很多這方面的練習題,然后,又把它進行了分類:如:知道周長、和寬,求長方形的長、或寬;知道周長求長和寬的和各是多少?然后再畫出不同的長方形;如:已知一段鐵絲長是24厘米,你能握成幾種大小不同的長方形?他們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還有很多形式的練習,通過這些練習學生基本上掌握了這個單元的知識,通過測試優(yōu)秀率大本分之八十左右,比去年同期的所教班級學生的優(yōu)秀率高出百分之二十左右,測試后我比較滿意。
但學生的智商是有差距的,對本內容來說個別學生掌握的不是十分精通,我想這時老師不能一刀切,不能急于求成,允許學生有消化的過程,還可根據學生的差異分層教學,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終叫學生都能“吃飽”、“吃好”。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 篇8
《長方形的周長計算》這節(jié)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后進行教學的。《數學課程標準》前言部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設計以這一基本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努力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新知,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長方形周長時,讓學生試著求出長方形的周長,課堂上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長方形周長的各種解法,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導學生比較,哪幾種想法是一樣的,你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認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比較方便。理解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我把一組長和寬用紅粉筆標出,另一組用藍粉筆標出,非常的直觀形象,學生一看就知道有兩個長和寬,對為什么要乘2,學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長方形的周長其實就是兩個長和寬的和。從而使學生直觀深刻地理解了這一計算方法,()使本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從教學效果上看,這節(jié)課的教學是成功的,學生們都掌握了求長方形的周長的方法,而且還會合理地選擇簡便的運算方法。
但是在練習中我發(fā)現學生們在求長方形的'周長時,有部分學生在算的時候只是用長和寬加起來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覺得有可能是經過比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也想采用那種公認的方法做,但做的時候又不仔細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錯率就比較高了。在教學時,我也應該強調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自己喜歡的才更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關于長方形周長的題型很多,要讓學生都見識見識,解決解決,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圖形的周長教學反思什么是周長教學反思認識周長教學反思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 篇9
教了十幾年數學,我覺得自己對教材和學生都掌握得很好,但今年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我才認識到自己的感覺是錯誤的。
在和學生共同探討認識了“什么是物體的周長后”,我出示了一個長方形,引導學生開始了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學生們開始分組探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也很投入。很快,一只只小手接連不斷的舉起來了。我讓小組選代表匯報合作探究的成果:
“9+7+9+7=32(厘米)!”
“9+7+9+7=32(厘米)!”……
沒有出現我的.預設效果。我只好進一步鼓勵說:“誰有更好的方法?”
“9+9+7+7(厘米)!”一個平時表現很好的學生站起來發(fā)言。
我心里有點失望,可是還鼓勵說:“不錯!誰還有更好的方法!”
沒有同學再舉手了。
我說:“匯報的同學說說你們是怎樣計算的?”
“我測量了長方形的長和寬,然后兩條長加兩條寬。就得到了它的周長!睅缀趺總同學都如是說。
看到學生自己歸納不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我急了,只好硬往公式上引導:我說:“長方形兩條長,那么9+9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9×2。寬用乘法算式表示為7×2。所以,長方形的周長可以用這樣一個公式表示: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也可以先算出一條長和一條寬的和,再×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接下來是課堂練習,我出示了三個長方形讓學生計算周長。全班只有一半左右學生用我的公式方法計算,還有一半學生是用加法做的。
這堂課上完后陷入了沉思:以往自己是怎樣教的?好像是先告訴學生公式,再引導學生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F在提倡學生自主探討知識,如果硬讓他們死記公式是背離新課改要求的。也許讓學生先記公式再學計算周長,就學習成績而言可能會高點,可是長此以往,學生學到的是死知識,他們的思維永遠被禁錮在老師的講解之下。對這些三年級小學生來說,難道學生自己得出的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不是更直觀、更明白的公式嗎?!
既然學生心里沒有公式,教師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數學知識強加于他們,只要他們的算法有道理,教師就要鼓勵,新課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課本上不是也沒有像以前那樣注明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嗎?今天他們自己總結出最好記、最好用的計算方法,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摘取數學皇冠的明珠呢!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 篇10
《長方形的周長》這是我剛進學校時,第一次上的公開課的內容,第一次上這內容時的情景在腦中已模糊不清,但是課后明叔點評了一句話:“你這數學課上得像語文課一樣!弊屛矣∠笊羁。那時的課應該讓人感覺十分青澀吧,雖然每個環(huán)節(jié)師父都細心地指導我,但在自己實踐時,仍然有很多地方沒有把握到位,那次的公開課只能算是完成了。
在身邊老師的指導和時間的磨礪下,如今再來上這個內容時,對于每個環(huán)節(jié),該如何設問,已找到了一定的技巧。三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邏輯性還不是很強,要想正確引導學生,不能一味地按照老師的思路,而應該多去揣摩學生的思想,然后在他們的思維基礎上進行牽引,往往能更有效地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本節(jié)課開始時,我仍然采用了一個童話故事進行情境引入,但發(fā)現學生的情緒并不如我原來的學生那么高漲,當時便想:難道是我的童話故事學生之前聽過?課后我問了問學生,他們說這個故事之前并沒有聽過。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不同的反應呢?課后我進行了一番思索。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現在很多學生從小就會上網,他們能從網上獲取大量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促使了學生的心理開始早熟。曾經喜愛看《喜羊羊》的孩子們到了三年級,心里開始出現矛盾,一方面平時看著《喜羊羊》,另一方面又開始排斥《喜羊羊》,他們覺得這個動畫片很幼稚,已經不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該看的動畫片了。同樣,所謂的童話故事對他們來說也就顯得很幼稚了,聽到后興趣自然不會很高。在今后的課中,不管用什么進行引入,都應該先對當時的學生的喜好、心理進行一番了解,而不應該還停留在對原來學生的了解中。時代在變,孩子們也在變,只有順應了他們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上出一堂好課來。
隨后在新授時,學生能利用周長的概念以及長方形的特點推導出長方形周長的三個公式。在運用時,我發(fā)現學生普遍都能正確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采用連加的`居多,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這個公式,學生們卻很少用到,這本來是三個公式中最簡單的一種,學生卻不去選擇。難道它現在變得很復雜了?其實不然,這種方法仍然是最簡單的一種,只不過現階段的學生還未學習過多位數乘一位數,如果題中給出很大的數字,用這個公式他們就無法計算出結果。這使我不禁想到,這一冊的教材其實是安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只不過在《周長》之后,倘若在教學時,先把《多位數乘一位數》提前上完,再來學習《長方形的周長》時,他們便能用三種方法完整地解決,這時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這個公式的簡便之處便體現了出來。所以我們平時在教學時是否一定要按照教材的順序去上呢?這個值得我們去探討。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04-28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反思04-28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04-29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教學反思04-28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5篇)07-05
《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學反思04-29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