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扁鵲治病教學反思
教師要對教師教學實踐進行再認識,在思考,總結(jié)得出經(jīng)驗教訓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就是教學反思,
扁鵲治病教學反思
。下面是關于《扁鵲治病》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歡!《扁鵲治病》教學反思一
真可謂 “ 一石擊起千層浪 ” ,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學生的回答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象力的,他們思維的發(fā)散性很強,并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jié)合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xiàn)了三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當學生積極主動地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時候,教師就成了課堂生成的發(fā)現(xiàn)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zhì)疑 …… 。教師只是在規(guī)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shù)匾龑АW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fā)言,抒發(fā)對課文的感悟與質(zhì)辯:扁鵲到底該不該跑呢?他應該怎么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xiàn)在的醫(yī)生治病救人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地的確確地思考了,探究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開放式的特點。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并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獨特感受,體現(xiàn)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不同角度的欣賞。
二、 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的表述中強調(diào),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學生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出發(fā),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lián)系起來!侗怡o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注意上述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適當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扁鵲該不該逃走,他應該怎么辦?這樣的問題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動了起來,當課堂上出現(xiàn)精彩的一幕,我們應該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日記收上來之后,由于經(jīng)過了課堂的整理與交流,課后的反復思考,比說的更加有力有據(jù)。崔澤宇的日記是這樣寫的:“扁鵲,雖然你是一代名醫(yī),曾經(jīng)創(chuàng)下了‘起死回生’的神話,當然你也很負責,一次次拜見蔡桓公,希望他可以接受你的治療。人總是有很多的缺點,況且蔡桓公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你在哪里?是啊!保命要緊,可你怎么不能去減輕蔡桓公的痛苦呢?也許病是好不了了,但是他也許仍然會感激你,在死之前不帶著遺憾。試想如果你穿越時空來到兩千年后的今天,醫(yī)院里到處是患有絕癥的病人,難道你也扭頭就走嗎?我在電視上看到過許多大夫在極力減輕將死之人的痛苦……我欣賞你的才華,但你的做法我實在不能認同……”這孩子以小到大,以古喻今,給這課留下了精彩的回味。
《扁鵲治病》教學反思二
本次教研主題是圍繞導學案,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我執(zhí)教的《扁鵲治病》是一則寓言故事,根據(jù)教材特點,我設計了導學案,并圍繞導學案進行教學。在這堂課上,我真切地感受到導學案的一些作用,也感受到課堂上的一些優(yōu)缺點。
一、導學案的作用
1、指導學生預習
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學環(huán)節(jié),學生之所以不預習或預習質(zhì)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么或者教師授課不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之上。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對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重點、難點、目標,借助“導學案”完成課前學習。本課的導學案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查閱資料 初識人物
(2) 初讀課文 自學生字
(3) 再讀課文 了解內(nèi)容
(4) 品讀課文 走進人物
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扁鵲醫(yī)學高明?面對扁鵲的勸告,蔡桓公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讓學生在課文中讀讀、找找、寫寫,
資料共享平臺
《扁鵲治病教學反思》(http://m.oriental01.com)。(5) 感悟寓意 拓展練筆
2、調(diào)整課堂教學
在上課前,我將課前導學案收回,批閱學生的預習情況,將學生在預習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整理出來,適當調(diào)整教案。比如根據(jù)學生預習中提到的難讀的詞——“蔡桓公”、“骨髓”,容易寫錯的字——“蔡”、“睬”,不懂的詞——“敷燙”、“幾劑湯藥”等,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二、課堂反思
1、亮點——突出“蔡桓公”
(1)依托說話練習
我認為,蔡桓公是本篇課文的主人公,也是寓意得出所在,所以,我著力于這個人物的教學,但是課文描寫蔡桓公的只有兩句語言,以及兩處態(tài)度。因此我就拓展了說話練習。
(1)第一處,請同學們仔細看圖,想象一下,當扁鵲第一次告訴蔡桓公,他皮膚上得了病。蔡桓公是一種怎么樣的態(tài)度啊?
蔡桓公( )地說:“我的身體……”。
(2)扁鵲看到蔡桓公這樣的態(tài)度,不得不連忙退了出來。
他走后,蔡桓公又會用怎么樣的態(tài)度,對左右的人說些什么呢?
(3)寫話練習
五六天之后,當渾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此消息后, 說:“ 。”又會怎么說?說些什么呢?
(2)詞語拓展積累
怎么說好話,加入蔡桓公的態(tài)度,可能話會說得好。因此我在導學案“詞語鏈接“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上表示不當回事的成語、表示非常生氣的成語以及表示非常后悔的成語,提升說話、寫話能力,人物的態(tài)度變化顯現(xiàn)出來了,寓意也自然而然地出來了,正是因為蔡桓公對自己的病不以為然、不聽勸告、自以為是,才導致小病變大病,告訴人們要防微杜漸的道理。
2、缺點——指導故事內(nèi)容還欠到位
本課是寓言,作為寓言教學,首先要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一定要讓學生清楚說出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學生說經(jīng)過的時候,顯得冗長,教師應該點明可以用扁鵲“三番五次”來勸告,蔡桓公都不聽,突出“三番五次”,或一次又一次。要指導到位。
詞語的拓展是一個亮點,但是拓展過多,學生是否能接受。因此我反思應該讓學生在導學案中抄寫,達到積累的真正目的。
三、困惑迷茫
在“導學案”的實施過程中,的確讓學生自主學習,給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很多發(fā)展空間,但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這無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師細致的講解都未必使他們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更不用說自主學習了,展示交流更是談不上,特別是30%的學困生,一節(jié)課下來,看他們完成的導學案,不是答案不規(guī)范就是壓根沒有,課堂上更是見不到他們主動發(fā)言的身影,這使得整個班級學習兩極分化嚴重。怎樣才能兩頭兼顧:既發(fā)展了好學生,又使后進生有所進步,一直以來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方法。
【扁鵲治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怎么寫09-04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6-01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25
多媒體教學反思05-25
教學反思怎么寫?04-10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01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5-25
新航路的開辟教學反思05-25
初三體育教學工作教學反思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