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古詩的學習主要通過“讀、品、說、賞”幾個方面進行,緊緊抓住“橫、側、遠、近、高、低”幾個詞,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在反復誦讀中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領悟詩歌深刻的內涵,從而受到啟迪,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下面是由應屆畢業(yè)生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題西林壁》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題西林壁》教學反思一
現在的課堂要求教師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整個課堂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除此之外,課堂上應“讀”字為主,以“讀”代講,以“讀”促講,尤其是古詩教學,只有讓學生在吟誦中走進古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掌握文本。
現在回想起自己的對古詩文的教學,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下面以我前段時間剛教學過的《題西林壁》為例談一談:
成功之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一上課,我先出示廬山的圖片、視頻資料,讓學生在一開始就喜歡上廬山,再對蘇軾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然后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北宋大蘇軾寫的一首有關廬山的詩。”這樣,學生就急切地想知道大詩人筆下的廬山又會是什么樣的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自由吟誦,走進文本
教學中,我一般采用“讀”、“誦”、“吟”的方法。在《題西林壁》的教學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認真地讀詩,要求做到通順、流利,能認真、正確地讀下來。然后,在學生慢慢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吟誦詩歌,在反復地吟誦中走進文本。
三、自主理解,體驗情感
學生熟讀后,讓學生先自己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要想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詩句里字詞的意思就應理解,把字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詩句的意思。具體的方法有三:1、借助注釋2、查閱字典、詞典3、聯(lián)系整首詩)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教師對學生不理解的共性問題和重點內容進行講解。這樣做是讓學生真正地自己動腦,避免了老師泛泛地講,學生暈暈地聽,讓學生在自主理解地基礎上,真正體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這首詩本來意思淺顯易懂,學生基本上都能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聯(lián)系實際,突破難點
這節(jié)課的難點在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蘊含的含義。因為我們的教室在二樓,課堂上我讓學生走出教室,觀察整個學校,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是一樓的景色根本看不到,學生操場的景色也看不全等。這樣學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這句詩所要告訴我們的是“當局者謎,旁觀者清”的道理。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吟誦古詩,此時學生吟起詩來有滋有味。
不足之處:
教學過程中,有些環(huán)節(jié)有待完善。如:
一、課堂上對學生信任不足。這首詩很簡單,學生大多能自主理解,但我總怕學生理解地不好、不到位,
資料共享平臺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http://m.oriental01.com)。因此在課堂上有時想急切地把答案告訴學生,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權。二、拓展延伸地不夠好。對于廬山的介紹、作者的介紹不夠到位。聯(lián)系實際太少,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
總之,這節(jié)課我認為有優(yōu)點有不足,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完善,希望能真正讓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二
《題西林壁》是蘇軾在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課前,我布置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有關于題壁詩的,有關于蘇軾生平的,還有蘇軾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課前預習的資料查閱,讓他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詩歌的背景、相關的內容,更有助于詩歌學習。
伴隨著對《望廬山瀑布》的復習,我們開始了對《題西林壁》這首古詩的學習。由于這首詩的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讓學生回想我們學古詩的方法:1、解詩題,知作者。2、初讀詩,正字音、清節(jié)奏。3、抓字眼,明詩意。4、多誦讀,悟詩情。然后安排學生先自主學習,借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注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接著在全班交流,走進廬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而且在理解從不同角度觀察廬山的景色各不相同時,我讓學生試著畫一畫,從而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指導學生朗讀古詩時,可以是齊誦、輪誦、師范讀或配樂誦讀,形式多樣,重在讀出理解,讀出感受。有了這些奠定后,我們就要直奔本課的重難點,即引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在含義。經過討論,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發(fā)現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會看見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學生談到了身邊的同學,比如陳櫻文雖然學習不好,但是從來不撒謊;張洪耀熱愛勞動等實例。再比如《畫楊桃》一課,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楊桃的形狀不一樣。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學,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課堂還生成了不少亮點:學生頻繁品讀、相互補充;詩配畫,加深情感體驗;還想出了好多例子,以便把自己對詩意、內涵的領悟給別人講明白,這都說明他們對這首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真的是在品詩、欣賞。師生所表現出的激情比預料的更高漲,因此出現了讀詩、美讀中體會詩情,讀出詩中的圖畫。
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對時間的把握不太精準,環(huán)節(jié)銜接得不夠完美。從第二行詩到三、四行詩的過度上問題的設計還不是很合理,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在理解古詩的意思上花費的時間太多,導致在感悟道理的環(huán)節(jié)較為倉促。二、細節(jié)的瑕疵。在畫古詩的環(huán)節(jié),個別學生要完成詩配畫難度較大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到位。三、在處理教學難點時,有點急于求成。在前兩行詩歌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基本明白“看不清廬山的本來面目,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但要他們談談學習古詩后有什么啟發(fā)時,沒有給學生足夠思考、討論、交流的機會。
總之,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大膽預設,充分準備,提高課堂效率,盡快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去,較成功地上好一堂語文課。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怎么寫09-04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6-01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25
多媒體教學反思05-25
教學反思怎么寫?04-10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01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5-25
新航路的開辟教學反思05-25
初三體育教學工作教學反思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