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線和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材說明
本單元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長度的觀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學習用刻度尺量線段(限整厘米)。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厘米和米不多,對這兩個長度單位缺乏明確的認識。不過學生一般都有一根20厘米長的小尺子,從尺上可以看到厘米。所以教材先從厘米講起,然后再講米,以及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直線的概念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材采用描述的方法,讓學生直觀認識直線和線段的特征,并利用實例讓學生辨別直線和線段,學習量線段的長度。
教材注意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長,從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長度表象。教材還根據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實際作業(yè),給學生較多的實踐機會。
教學說明
1、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一些單位的名稱和單位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長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教材先說明尺的用處以后,讓學生看著自己的小尺子,認識1厘米、2厘米……的長度。例1是用尺量圖釘的長度,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以幫助學生看到1厘米的大致長度。教材還安排了讓學生量一段線和量自己手指寬度的實際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長,以加深學生對厘米的認識。
例3,是量紙條的長度,使學生知道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例題和“做一做”的練習,以及練習三的練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量物體的長度。由于學生年齡小,初次學習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所以不可能量得很精確,有1~2毫米的誤差是難免的'。
2、認識米用米量
這一節(jié)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建立米的長度觀念,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教材先說明要用米做單位度量長度的理由,安排了一幅米尺圖,使學生對測量工具有一些感性認識。例4,是讓學生把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幫助學生建立1米長的表象。例5,通過數一數折尺上厘米的刻度,知道1米=100厘米。為了加深學生對1米實際長度的認識,教材安排例6是實習作業(yè),讓學生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度。這部分內容的“做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練習基本上是讓學生實際量物體長度的題目。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教科書上的例1~例6,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8題。
2、教學認識厘米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拿出他們自己的小尺子,說明尺子的用途,然后幫助他們認識尺上的刻度及其實際長度。
3、1厘米到底有多長,要讓每個學生都清楚,這對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很重要的。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認識尺上1厘米、2厘米……的長度,再用尺量一量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再教學例2,讓學生量量自己手指的寬度,看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1厘米。通過這些實際量的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觀念。
4、例3,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建立了1厘米的長度觀念以后,讓學生量紙條的長度。在量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量的方法。量時,要把紙條左端對準尺上標有“0”的刻度線,然后再看紙條的另一端所對著的尺子的刻度是幾厘米,這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為了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進行示范。在學生自己量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加強個別指導,糾正不正確的量法。要把量得的結果寫在括號里。
5、教科書第10頁“做一做”的第1題,是用尺量實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看鉛筆的左端對著尺子的什么地方?右端對著哪里?看鉛筆的右端所指的刻度,就可以讀出長度來。但是,量削過的鉛筆時,鉛筆尖靠近不了米尺的刻度,可以借助三角板來量。如下頁圖。
第2題,是讓每個學生量一量自己手掌的寬度和一的長度。量的結果不可能很精確,只要大約是幾厘米就可以了。教學時要注意每個學生量的方法是否正確,及時糾正不正確的量法。
6、教學米的認識之前每個學生要準備一把1米長的尺子(或用竹竿、木棍等制成)。
7、教學時,要先說明量比較長的東西或距離,通常要用米做單位。為了使學生印象比較深刻,分別用米尺和學生用的小尺子量講臺的長度,并說明用米尺量比較方便。
8、教學例4時,教師指著手中的米尺,告訴學生這把尺的長度是1米,再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并相互比較一下,使學生初步認識1米的長度。接著讓學生兩臂伸平相互量一量、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使學生借助于自己的身體,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教科書第11頁的“做一做”,要讓每個學生都量一量繩子,能了解1米、2米、3米等有多長。
9、例5,是通過看一看、數一數厘米的刻度,通過實際觀察得出1米=100厘米的結論。
10、例6,是實際度量的練習。在進行實際量長度時,要告訴學生一定要從物體的端點開始,一直量到另一個端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量的實物,要注意多選一些學生經常接觸到的,如黑板、課桌、鉛筆、課本……等。使學生通過量實物,初步學會量長度的方法,并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厘米的認識。
11、關于練習三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讓學生認識千米這一長度單位,并通過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能力教學點:使學生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化聚。
3、德育教學點: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準備:
教學情境掛圖
教學步驟:
一、 情境導入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師:同學們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板書課題) 學生口答 學生嘗試回答
二、探索感知
學生看教學情境掛圖 (1)教師引導: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常用千米作路程長度的計量單位。(板書:公里)
。2)聯系生活:你知道揚州到南京的公路長多少千米?你的家離學校多少公里?
認識千米:
。1)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同學們走學校100米跑道大約用了多少時間?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怎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
。2)介紹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可以寫作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3)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學校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4)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單位化聚:
(1)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 師:火箭的速度是多少米?
板書:4千米=( )米
(2)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長約6000千米。
師:南京長江大橋的長是多少千米?
板書:5000米=( )千米
三、綜合練習。
1. “想想做做” 1 讀題 解題 交流做法
2. “想想做做” 2 讀題 解題 交流做法
3. “想想做做” 4 先填空 再交流
4.“想想做做” 5 比較
5.“想想做做” 6 看題
6. 拓展訓練:判斷
1千米比1000米短。( )
1千米的公路修了一半是500米。 ( )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回答。
五、課堂作業(yè)。
學生獨立完成。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3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教師: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讓學生用手勢具體表示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情景導入新知
媒體播放:小明一家人坐車從重慶站出發(fā)上高速公路,路邊的里程碑顯示:重慶成都340 km
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的小明問媽媽:340 km是什么意思?
教師:有誰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我知道,340 km是340千米的意思。
學生:我知道340 km就是340公里的意思。
學生:它表示重慶到成都的距離是340千米。
教師:同學們知道得真多,你們還想知道與千米有關的知識嗎?這節(jié)課,讓我們和小明一起具體地認識千米。
。ò鍟n題:認識千米)
三、探究新知識
1、認識用"千米"作單位的必要性
教師:這節(jié)課前,我們學過的最大長度單位是什么?
學生:我們學過的最大長度單位是"米"。
教師講述:如果重慶到成都的路程用"米"作單位就是340000米,(板書:340000米)這個數多大呀,不大方便我們記憶。因此,人們又采用了一種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2、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
(1)教師說明: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包含1000個1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讓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體驗一下。
。2)活動1:學習例1,感知1千米的長度。
教師組織學生到學校操場上,先將8個學生站成一排,告訴學生:這8個學生站成一排的長度大約就是10米。請你們推算一下,如果是80個人站成一排,有多長?800個人呢?
學生:我猜80個人站成一排,可能有95米吧。
學生:估計一下,80個人站成一排大約長100米。
學生:我推測,如果是800個人站成一排,大約是1000米左右。
學生:哇,800個人好多喲!1000米好長!
教師小結指出:如果8歲左右的小朋友站在一起,8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是10米長;8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是100米長;80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是1000米長。學生初步想象了1000米有多長。
。3)活動2:學習例2,體驗1千米有多長。
組織學生分組活動,教師提供活動方案,要求學生作好記載。
方案1:先用卷尺測量教室長()米,同學們沿著長走,數出共走()步,走()個教室長1000米,一共走()步是1000米。
方案2:先測量教學樓長()米,()幢教學樓長1000米,沿著教學樓長走,一共走()步,用了()分,推算1000米要走()步,用()分。
方案3:沿著學校操場400米的跑道跑1圈用了()分,跑兩圈用了()分,跑1000米是()圈,用了()分。
方案4:測量學校林蔭道上兩棵樹之間長()米,如果按同樣的距離,1000米可以種()棵樹。
學生自由選擇方案,活動時間8分,然后學生回到教室匯報。
學生1:我們測量教室長10米,我走了15步,100個10米是1000米,如果走1000米大約要走1500步。
學生2:我們組量得教學樓長100米,10個教學樓長是1000米,大約要走1750步,應該走20分。
學生3:我們組的張浩同學沿著跑道跑1圈大約用了3分,跑兩圈半應該是1000米,估計要跑8分左右。
學生4:我們測得林蔭道上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5米,200個5米就是1000米。所以按同樣的距離種樹,可以種200棵。
學生匯報時,鼓勵學生評判、爭論。
。4)教師小結:1000米=1千米(公里),并板書。
3、認識千米的字母表示方法
教師: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板書:米 分米 厘米m dm cm
教師:你們知道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從哪里知道的?學生:(略)
教師:對。"千米"也可以用字母"km"表示,所以1 km=1000 m。
板書:1 km=1000 m
1千米=1000米……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4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jié)時高效。
三.千米的應用
(一)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志、速度表、限速標志,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ǘ┚毩: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F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fā)到什么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一)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ǘ⿴: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fā)數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ㄒ唬┡袛嘞铝姓f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二)72頁3、4。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學生已經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為了讓學生掌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學生在計算時有所依據。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知識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表他們的意見,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學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單單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認識1千米。結果學生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別是聯系生活實例時,學生就錯誤百出。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附近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學生想象1千米之后,帶學生去實地目測一下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5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在掌握已有知識“米和和厘米的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新知,很容易達到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
本節(jié)課注意從感性入手,借助直觀演示,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通過看、數、比、量使學生對長度單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放手發(fā)動學生獨立探索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鞏固練習部分,設計習題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有用之處。
3、在實際操作中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用具:
米尺、學生直尺、準備測量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測量物體長度時,要用到長度單位,我們學過的長度
單位有哪幾個?
生:米和厘米。
師: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生:用手勢表示1米、1厘米的長度。
師:量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生:回答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師: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一下桌面的長度、課本的長度、硬幣的厚度,匯報時要匯報你測量了物體哪一部
分的長度,長度是多少?
生:進行分組測量,并按要求進行匯報。
師:在測量中同學們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談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師:板書課題——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點評:
通過實際測量,學生發(fā)現了已有知識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 新課。
1、認識毫米。
師: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師:觀察直尺1厘米之間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觀察。
師:用鉛筆尖數一數1厘米里有幾個小格。
生:10個。
師:10個小格,就是10毫米。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學生討論。
師:通過數我們知道1厘米=10毫米。
師:板書——1厘米=10毫米(mm)
師: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哪些
物品的厚度約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估計身邊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用直尺來驗證一下,看1分硬幣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
師:我們閉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長,用手勢比一比。
師:前幾天在我們滬嘉鄉(xiāng)下的那場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們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問題,并回答。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發(fā)現毫米比厘米還要小,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都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教師點評:
在學生原有對厘米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建立表象,并結合生活中的應用思考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認識分米。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分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米尺,10厘米有多長?10厘米也叫做1分米,用dm表示。
生:觀察米尺,感知1分米的長度。
師:誰能說說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0厘米。
師:板書——1分米=10厘米。(cm)
師:只要夠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勢來表示一下1分米的長度,同桌互相用尺子驗證一下。
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同桌互相驗證。
師:你來大膽的猜想一下,1米中有多少個1分米? 生;進行猜想。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觀察米尺,從0刻度起每數出10厘米做一個記號,一直數完,看一看一共有幾個記號?1米中有多少個1分米?
生:學生進行驗證,匯報驗證結果。
師:板書——1米=10分米(dm)
師:量一量我們數學課本的長度約是幾分米?
生:學生用分米作單位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
師:估算一下你身邊的物體的長度,同桌用尺子量進行驗證。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6
《千米的認識》教學計劃及反思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學習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ㄒ唬┣皫滋,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4.師:如果要測量小圩到大圩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二.課題提出,新課學習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小圩到大圩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1.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
2.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設計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鄉(xiāng)鎮(zhèn)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ㄈ┱J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米? 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
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qū)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qū)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qū)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7
一、復習
指定一學生量小繩,量出4厘米,6厘米、10厘米;量得最長一段是多少厘米?這條小繩量了沒有?要知道這條繩子有多長?還要接著量。用厘米尺量小繩量的次數多,很慢,有沒有別的辦法能快量出為條繩子的長度呢?揭示“認識米,用米量”。
二、新授
1、初步認識米尺。
2、教學例4。
(1)拿出米尺,把兩臂伸平放到米尺上,量一量看一看到1米的什么地方?
。2)借助自己的身體,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3、做課本14頁,做一做。
4、教學例5。
。1)出示折尺,把折尺拉直和米尺比一比,問這把折尺正好多長?
(2)看折尺上的刻度,一共有多少厘米?說明1米=100厘米。
5、教學例6。
(1)出示卷尺,認識卷尺,用來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或量兩地間的距離,在量的時候,一定要把尺子放平拉直,從物體的端點開始,一直量到另一個端點。
(2)量教室的長度。
三、練習:做練習三的第4——7題。
板書設計:
第2課時:認識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量出到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從新賈橋沿方塔街走到華聯,再到娛樂中心,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常熟到蘇州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常熟到蘇州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評: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萬豐商廈到丹鳳銀樓、方塔商場、新華書店、華聯、商業(yè)大樓再過十字路口到娛樂中心,約1千米。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在腦海里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萬豐商廈一一丹鳳銀樓一一方塔商場—一新華書店一一華聯一一商業(yè)大樓一一十字路口——娛樂中心
小結:1千米=1000米
[評: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qū)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于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qū)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qū)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評: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jié)時高效。]
三、千米的應用
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ㄆ聊伙@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常熟到蘇州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評: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志、速度表、限速標志,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fā)到什么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00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fā)數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3.綜合練習。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邊看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17個官兵方陣和25個車輛方陣共長2______。(千米)
1萬多名官兵過檢閱區(qū)時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閱兵式上的官兵為什么走得這么整齊嗎?在閱兵村,他們平均每天要走3億___(千米)整個訓練過程,他們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師: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訓練換來了祖國的榮譽。|
[評:再現慶祝建國五十周年閱兵場面,進行新知識綜合訓練,以景激情自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要求:1。從學校出發(fā)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2。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最好。(圖略)
[評:創(chuàng)設設計秋游最佳路線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再次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往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總評:"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生活中很少接觸,顯得比較抽象,教材內容單一、簡要,增加了教學難度。徐老師課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聯系鄉(xiāng)土實際,教"書"育人。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關系融洽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
二、學情與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jié)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紤]到錦江小學校園及學生的特殊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的學校周圍的一些環(huán)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師:到目前為止,你知道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ǘ⿲W習新知
1.認識1千米。
師:如果我們要量從大慶到哈爾濱的距離,用毫米、厘米、分米、米這4個長度單位合不合適?
師:你感覺1千米應該有多長?
2.感受1千米。
師:1000個1米有多長?你來猜測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場,走兩圈半就是1千米)
師:請每個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長,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師: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長,你想不想親自到室外去驗證一下?我們一會兒到外面去驗證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長。
去室外體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步要勻,路線要直。
。2)數步數時可以用手指幫助計數。
。3)靠路邊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學習匯報單
你們走了多少步?你們感覺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長時間呢?你覺得1千米怎么樣?今后,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來估測一下,從一點到另一點你走的路大約有多長
回到教室里,說一說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4.單位間的換算
。ㄈ╈柟叹毩
。ㄋ模┛偨Y階段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寫一篇數學日記———《感受1千米》。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長。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長度大約是1千米。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0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學生已經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為了讓學生掌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學生在計算時有所依據。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知識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表他們的意見,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學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單單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學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認識1千米。結果學生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別是聯系生活實例時,學生就錯誤百出。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附近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學生想象1千米之后,帶學生去實地目測一下1千米的長度,這樣,學生想象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觀念。從之后的練習中,也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對1千米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當然,用目測的方法來感知1千米的長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有時間讓學生去走一走的話,學生對1千米的認識一定更加準確,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讓學生課后去走一走,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與第一次教學相比,教學任務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學難點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節(jié)課各部分的銜接及時間的掌控存在許多不足,在鞏固練習時沒能適當展開,沒有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1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ㄒ唬┦箤W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ǘ└鶕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ㄈ┩ㄟ^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卷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土暅蕚
1.提問
。1)量物體的長度用什么工具?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么?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3)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量講臺桌的長(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結果).因此,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
。ǘ⿲W習新課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教師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從地面到講臺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讓學生用自己的卷尺,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兩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還是不到1米.同學們看到在公共汽車或電車的車門口有一個1米的標記,不足1米高的兒童可以不買車票,超過1米則要買票,同學們乘車要自覺遵守這一規(guī)定.
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厘米,1厘米有多長呢?同學用兩手指比一下,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并排畫出1厘米.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用兩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出示折尺,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與1米的直尺相比,一樣長.看一看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時,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如圖11).
同時板書: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較長的距離
教師出示卷尺,并說明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由學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ㄈ╈柟谭答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組為單位,利用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長度(每組量一項):前面黑板的長,后面板報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測量后,每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長度單位“米”是在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米”比“厘米”機會少,度量時也比較困難.
教學一開始,在復習厘米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測量較大的物體課桌的長度,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測量,非常不方便,使學生體會到需要較大的長度單位,從而引入新課.
學習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認識米,通過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體的1米高,1米長,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讓學生用自己的米卷尺,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體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量出2米、3米、……的繩子來.
第二層次,根據厘米和米的實際長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通過讓學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學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數一數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并通過1厘米、1米線段的對比,學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為熟記它們之間的進率提供鮮明的表象.
第三層次,指導學生用米尺量較長的物體,由于距離比較長,所以采用小組合作測量的辦法,幫助學生掌握測量要領.最后通過選擇合適單位的方式,檢查學生對米、厘米兩個長度單位空間觀念形成的程度.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2
教學目標 :
。ㄒ唬┲R與技能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ǘ┻^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和推算,讓學生體驗、聯想,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ㄈ┣楦信c態(tài)度
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教學重點:
1、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2、熟記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并進行初步的應用。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課前活動:
1、請學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記錄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數。(一步大約是半米,100米大約走200步)。
2、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內從哪兒到哪兒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膶W校大門一直到南墻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軟尺。
教學過程 :
一、多元復習、 需求導入
。ㄒ唬┒嘣獜土
1、同學們! 你們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高嗎?先估計一下,再用軟尺測量。
2、咱們上課的教室有多高呀?誰來估計一下
3、大家在回答問題時,用到了兩個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米m,厘米cm
(二)需求導入
1、(出示圖片)北京到天津的距離能用米和厘米作單位嗎?用厘米做單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單位是120000米。
2、讀一讀,說說讀這兩個數時的感受。
。A設:不會讀、數太大了)
3、誰能換一個單位表示?讀一讀,說一說感受。
。120千米,數比較小,讀起來容易。)
。A設1:能,可以換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
。A設2:不能,不知道。引導: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
二、利用體驗、認識千米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千米也是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你們知道它還叫什么嗎?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
。1)同學們說一說在哪兒見過或聽過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3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務六年制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第4頁,《認識米 用米量》的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并學會用米測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會用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米的長度觀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用米測量較長物體長度的實際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米尺、學生尺、10厘米長的紙條、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認知沖突。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用什么作單位去量物體的長度?(厘米)上節(jié)課的內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錯,誰能用學過的知識幫老師量量黑板的長?
請學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長。(學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長,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確的結果。)
提問:這樣的測量你感覺怎樣?(很麻煩)
師講述:看來,同學們如果用自己的尺子來量黑板的長很麻煩。誰有更好的辦法呢?(做一把更長的尺子)大家真聰明,能想出這么多的好辦法。老師這里有一個好寶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長,想不想知道這個寶貝是什么?
二、實踐操作,認識米。
1.建立表象。
。1)(出示米尺)大家看,這個寶貝就叫做米尺,它的長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就方便多了。
。ǔ鍪久壮邎D)這就是米尺的縮小圖,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數字不同,刻度線不同)
請一位學生拿自己的尺子來量一量老師的米尺上從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長?(10厘米)
提問:在米尺上你還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
。2)同學們,下面我們就用米尺來量一量,看看從地面到講臺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
教師再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3)學生動手操作
、抛寣W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或盒尺,找出1米的長度。
、偻纼扇撕献髁恳涣,從地面到你身體的某個部位是1米,并比劃出來,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還是不到1米?
、倭恳涣,雙手張開多大是1米?把這個長度記在你的頭腦里。
①找一找,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長約是1米。(門的寬……)
2.認識厘米和米的關系。
。1)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請你用手比劃出來。
。2)分組實驗。
。ㄕn前讓學生準備10厘米長的紙條若干條、不同長度的厘米尺作為測量工具。)
同學們,你們桌上都有一條1米長的繩子,你們能測量出它有多少厘米長嗎?請選擇你最喜歡的工具去測量。
。3)指名匯報。
提問:從剛才大家的實驗中,你發(fā)現了什么?(1米=100厘米)
(4)驗證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米尺,引導學生通過數米尺上的刻度驗證剛才實驗的結果。
3.用米量
師創(chuàng)設故事情景:明明是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個星期天,明明去看望奶奶。他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家的窗簾已經破舊了,他想:平時奶奶多疼我啊,我也應該孝敬奶奶。于是,明明決定用自己攢的零花錢給奶奶買窗簾布。他就自己先量出了窗戶的長和寬,再把這個尺寸告訴布店的老板,老板幫明明選了一塊又實惠又好看的布。明明把這塊布送給奶奶,奶奶用它做了美麗的窗簾布。大家直夸明明是個聰明孝順的好孩子。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4
【教學內容】
《長度單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也是在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上學習的。雖然學生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知識和基礎,但是由于長度單位及其操作應用是多種知識的綜合,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學知識于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測量身邊物體的長,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并能運用。全單元分4課時完成,本教學設計為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4、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3、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尺、米尺
【設計理念】
因為長度單位的選擇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有一定的關系。針對小朋友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設計了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提高。
【教學過程】
一、米和厘米的復習
回顧梳理
1、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于米和厘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3、學生活動:演示米和厘米的長度。
4、教師進行小結,并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對舊知識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的活動做好鋪墊。
二、進行練習。
1、看書上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學生估計長度并匯報。)
2、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學生活動)
3、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fā)現出現的錯誤。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動手量一量,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對米和厘米的長度表象。
三、復習厘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1、米尺從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嗎?
2、 做一做
(1)我估計我的鉛筆盒長( )厘米,用尺量鉛筆盒的長是( )厘米。
(2)請你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3)細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 )厘米 30厘米+6厘米=( )厘米
100厘米 – 40厘米=( )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3、知識運用:
(1)搶答題:(出示練習)填寫長度單位:厘米或米。
黑板長約4( ) 我們的身高約130( )
旗桿高15( ) 橡皮擦長3( )
小紅的手臂長約40( ) 床長2( )
爸爸的鞋子長25( ) 我們的房子高3( )
4、思考性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驅⑽锲分苯臃旁诔咦拥目潭壬蟻砹。
【設計意圖】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加深。
三、總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要運用到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物體,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我們就用( )作單位,如果測量較大物體時我們就用( )作單位。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5
學科:三年級數學 教師:王朝英
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加深了學生對1千米長度概念的理解。
對于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通過討論、匯報,使學生了解到: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車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通過說一說、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建立起數感,感知、體驗“千米”的含義,為以后進一步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0xx年9月14日
【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01-02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5篇)01-02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合集15篇)01-02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匯編15篇)01-02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精選13篇)06-14
《認識米 用米量》的教案12-16
幼兒認識米的教案08-26
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1-05
千米的認識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