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3篇(推薦)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各種方法畫圓;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圓的特征;
2、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會畫圓
教學難點:準確認識、掌握圓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學具:圓規(guī)、直尺、課件、圓紙片、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認識我嗎?了解我嗎?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這個人有什么特點嗎?看來認識一個人、一件事物,都應通過觀察接觸研究歸納,才能達到真正認識!
討論套圈兒游戲的規(guī)則引出圓
。ㄐ忌险n。
一.情景引入、激發(fā)探究興趣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的形狀與圓有關。你能舉個例子嗎?
古人最早是從日月的形狀認識圓的,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歡用日月來形容一些圓的東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設計以及各種平面圖案的設計中,由于用到了圓而格外漂亮!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圓!
課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數學的.圓。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圓到底是怎樣一種圖形,有什么特點,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見、數學家如此夸贊它呢?你們想了解它嗎?
首先,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圓已經有了哪些認識?(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確定教學起點)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礎上自主建構
。ㄒ唬﹦邮謩幽X,體驗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樣畫圓嗎?
1.圓規(guī)畫圓
滲透畫圓步驟和圓心、半徑作用和定義,介紹字母表示方法。
2.描輪廓畫圓
引出直徑,通過如何確定圓心滲透直徑定義及特點
3.沒圓規(guī)也找不到圓形物體,怎樣畫圓?
① 自制圓規(guī):鉛筆、細繩等;
、 電腦畫圓1:幾何畫板演示滲透圓的定義,并再次滲透圓心作用;
③ 電腦畫圓2:幾何畫板演示(用正多邊形逼近圓)滲透極限思想,為后續(xù)學習設伏;
④ 畫家畫圓的方法、正方形包絡的方法
小結:看來,畫圓有許多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所選擇!
。ǘ┖献鹘涣,提升和建構
1.請各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書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師的電腦),對圓心、半徑、直徑的認識做一總結!并把你們總結的成果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
、倌囊唤M匯報你們對圓心的認識?
②匯報對半徑的認識
、蹍R報對直徑的認識
3.小結:
兩千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介紹圓的數學符號:⊙
三.鞏固應用、拓展孕伏
。揪毩暎海ǜ鶕䦟W生情況機動處理)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在數學課上,我們經常利用等量關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單把這項知識拿出來理解,學生就會有些茫然無措。為了使學生對等量關系有直觀的理解,并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這種關系,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了兩個方面:
1.關注“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
本節(jié)課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蹺蹺板導入,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借助課件直觀演示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從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嘗試用數學知識來描述情境。在不斷尋找和交流中,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找到等量關系。
2.充分發(fā)揮“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
本節(jié)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討論、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到等量關系,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究,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系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找到各種等量關系。本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了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
(1)根據生活經驗想象老師和學生玩蹺蹺板的情境,蹺蹺板會怎樣?
(2)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和老師玩蹺蹺板的情境,并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
2.觀察主題圖。
(課件逐一出示動物玩蹺蹺板的情境圖)
(1)觀察圖上信息,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
(2)用語言描述當蹺蹺板平衡時誰和誰的質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發(fā)現1只鵝的質量相當于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
3.揭示課題。
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了“1只鵝的質量相當于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這就是等量關系。(板書:等量關系)
設計意圖:蹺蹺板是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時又是體現等量關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又能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等量關系。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根據數據分析數量關系,探索表示等量關系的方法。
課件出示教材64頁第二幅情境圖。
(1)提問:從圖中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看圖,收集并交流發(fā)現的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請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系。
提示:可以用畫圖或文字的形式表示這些等量關系。
師:哪兩個人的身高有關系?
(同桌交流,全班匯報)
生1:畫圖表示如下: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2.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同學找出了這樣的等量關系,你能看懂嗎?
、僖γ魃砀摺2=妹妹身高
、谛πι砀撸20厘米=妹妹身高
、垡γ魃砀摺2=笑笑身高-20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情境中,體驗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yǎng)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難點是學生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情境教學、游戲
教學準備:
紙制的方向盤4個、車站牌5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隊列 5名學生排成隊列,其余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換位置,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二、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觀察課本主題圖、討論并填空。
2、老師出示:課本“做一做”第2題小動物賽跑圖
問:你看到了什么?現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動物?誰第二?小白兔跑第幾?小牛跑第幾?你能把上面的問號位置填上嗎?
三、練習鞏固、啟發(fā)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后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或者從后面數,得到不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