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素質(zhì)教育目標:
、逯R教學點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zhì)量的概念,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婺芰τ柧汓c
1、發(fā)展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3、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品質(zhì)量的意識。
㈢情感教育點
1、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shù)學。
2、使學生感悟數(shù)學知識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教具準備:
。ń處熡茫┒嗝襟w課件、盤秤、有獎競猜的物品、一個1角硬幣
。▽W生用)六人一組:10個1角硬幣、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鹽、蘋果、餅干、石頭、米、花生米、果凍等......
重點: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難點: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今天森林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好嗎?
生:好!
師:我們?nèi)タ匆豢础?/p>
1、觀看課件演示:(熊貓森林超市開張情景)
咦,什么聲音,這么熱鬧?
噢,原來今天是熊貓森林超市開張的日子。
2、課件顯示(超市內(nèi)部場景)
師:好,我們進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ㄉ杂烧f出看到的商品名稱、質(zhì)量、有數(shù)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板書課題)
4、請打開課本P86頁。
二、認識稱。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來稱。
師:那么你知道哪些稱呢?
生:(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生1:我在超市賣食品的地方見過電子秤。
生2:賣水果的地方有盤秤。
生3:我見過夏天賣西瓜的用磅秤。......
師:大家真留意身邊的事物。
三、感覺體驗,形成質(zhì)量觀念。
1、認識1克。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1角硬幣)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師:我們用天平來稱一稱。請看屏幕。(播放錄像)
師:你們真棒,一枚1角的硬幣約重1克。請大家拿一枚1角硬幣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覺怎么樣?
生:很輕。
師: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現(xiàn)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克。
生:乒乓球、小發(fā)夾、藥片、小螺絲、紐扣、圖釘......
師:你們真利害能找到這么多大約1克的物品,那你還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嗎?
生:......
師:大家真聰明,找到這么多以克為單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師:請大家從籃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組找得最快。準備開始。
師:大家都來感覺一下。
2、認識千克
師:剛才第二小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現(xiàn)在我們再來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準備開始!
師:找得好快。∵@是一包500克的鹽。(500克)
師:一袋鹽500克,那么兩袋呢?(生答師板書:1000克)
師:我們在驗證之前一齊來認識盤稱。我們一齊來觀察一下。(觀察盤稱認識盤稱)
生:(匯報)
師:現(xiàn)在我們把兩袋鹽放在一起,用盤秤稱一稱。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學生操作稱量)
生:1千克
師:1000克里面有幾個1克呢?(1000個)
師: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個重呢?(相等)我們一齊來讀一讀。
師:老師想到超市買幾樣東西你能幫幫老師嗎?(能)
[要求:請各組合作幫忙稱出1千克的物品]
學生匯報:我們組稱了6個蘋果是1千克......
師:通過稱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我發(fā)現(xiàn)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干多。
生:我發(fā)現(xiàn)雖然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干多,但是他們的`重量是一樣的。
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可真多!謝謝大家的幫忙。
師:現(xiàn)在我們每人輪流掂一掂,試一試這1千克的感覺,各小組也可以交換物品試一試。
師:感覺怎么樣。
生:我覺得1千克很重。
生:我覺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我覺得1克比1千克輕很多。
師:真的嗎?好了,我們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師:感覺怎么樣。
生:1克很輕,1千克很重。
生:1克比1千克輕很多。......
師:一般情況下,我們稱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單位,稱較輕的物品用克做單位。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P86,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四、聯(lián)系生活,鞏固練習
同學們學了這么多知識,熊貓老板很想請大家去他的超市幫忙,你愿意嗎?聽聽熊貓老板的要求吧?(想成為我的職員可不容易,要經(jīng)過三關的考驗。勇敢的小朋友請來吧。┠銈冇行判膯?
第一關:1、書P88頁2。
2、書P89頁4。
3、書P89頁5。
第二關:判斷提。(學生用動作判斷)
(1)一個1角硬幣重1克,10個1角硬幣重1千克。()
。2)5千克比5000克要輕一些。()
。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關:亮亮去春游寫了一篇日記請小組合作找出不對的地方并改正。(課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為自己準備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兩個,150克重的一個...他們班游玩的地點是動物園,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許多動物,他最喜歡重達3000克的、和脖子長達3克的。
五、有獎競猜活動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這么好,老師想送些禮物給大家。請看,想要嗎?
師:呵呵,都想要,不過,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個小組猜對了獎品就是你們組的!
。拷M一分物品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說出重量。)
六、小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噸這個質(zhì)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算一算、估一估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質(zhì)量單位噸。
1.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很少,接觸這些質(zhì)量單位的機會更少。針對這種情況,光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2.結合已有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學生認識了噸,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一猜同學或老師的體重。
2.講故事。
張伯伯的`農(nóng)場今年獲得了大豐收,收獲了好多的大米,張伯伯要把這些大米裝在袋子里,準備運到城里出售,他會選擇什么樣的車呢?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游戲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師生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噸。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張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shù),說出它們的載質(zhì)量)
(2)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課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課題:這10袋大米的質(zhì)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zhì)量單位。(板書:1噸=1000千克)
2.建立1噸的質(zhì)量觀念。
(1)在班級里找到一名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問:1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多少千克?
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然后讓班級的40名同學到前面站成密集隊形,體會1噸的視覺效果)
(2)讓學生完成課堂活動卡,豐富對噸的感性認識。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質(zhì)量是1噸的物體。
(4)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質(zhì)量等)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導入 :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ㄩL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這些都是什么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教師:平面圖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立體圖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筆盒等實物.
教師提問:誰說說這些物體與平面圖形比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間)
2.教師明確: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的形狀叫做立體圖形.
。ò鍟Ⅲw圖形)
3.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立體圖形?
4.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
。ò鍟n題:長方體的認識)
。ǘ┱J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學例1.
1.面
、匍L方體有幾個面? 長方體有6個面
、诿總面是什么形狀?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面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勰男┟媸峭耆嗤模 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學生實際操作:
、賱邮置幻L方體的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
。ń處熋鞔_: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棱)
、跀(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幾條棱?(12條棱)
、哿恳涣棵織l棱的長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對的棱的長度是相等的)
3.頂點
教師:請同學們拿起長方體的盒子或?qū)嵨,用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3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提問:一個長方體一共有多少個頂點?(8個)
4.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其中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副標題#e#
5.畫法
把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觀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三個面)
那么怎樣把長方體畫在紙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
1.出示長方體框架,提問:
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按照相對的棱進行分組)
分成幾組?(3組)
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不等)
2.教師小結:在一個長方體中,有3組棱,每組棱互相平行,并且長度相等.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實際測量:分不同角度測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
(測量數(shù)據(jù)應該不同)
教師強調(diào):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下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做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隨堂練習.
1.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填表.
3.判斷對錯,并說明為什么.
。1)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形狀都是長方體.
(2)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3)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4)長方體相對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五、布置作業(yè) .
1.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2)它的右側(cè)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一、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教材第10頁“小熊購物”及“試一試”練習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引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shù)學與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
3.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
三、教學重點:
掌握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四、教學準備:
掛圖,實物,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切入舉偶
1、出示課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媽媽領著 小熊貝貝去超市購物,超市里的東西可真多呀!小熊貝貝都看不過來,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還一個頸地嘟囔:“媽媽,我想買這個。媽媽,我還想買那個……”最后,他們來到了超市的東南角。
2、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誰能用故事的形式說出這幅圖的圖意。
(二)對話平臺
玩中學
1、說一說。
通過看圖,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1) 同學們,請你也仔細觀察一下超市的東南角,看一看從圖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
(讓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說出來,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顧客,你想買些什么東西呢?
指名匯報。
(3) 如果只允許你買兩種食品,每種食品數(shù)量不限,你又準備買些什么呢?
指名匯報,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可板書問題。
(此問題的設計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準備。學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問題大多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學會后可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解答,學生回興趣濃,積極性高。)
2、算一算。
在解決問題中掌握運算順序。
(1) 仔細看圖,說一說小熊買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該付多少錢呢?請你來幫它算一算。
學生獨立解答后再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現(xiàn)多種形式:有的列兩個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兩個算式 合在一起列綜合算式解答。無論哪種形式,都必須讓學生明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學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將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匯報把不同的三種形式進行板書。)
(3) 說一說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得出運算的規(guī)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4) 教師介紹脫式計算的格式及方法。
(脫式計算的格式及運算順序是本課難點,教師在此處要多加強調(diào),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使他們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學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聰明。你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黑板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嗎?
任選一題,做一做。
(2) 指名匯報。
(用所學知識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積極性高,興趣濃。)
2、 想一想,議一議。
通過小組探究,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
熊媽媽有20元錢,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錢?
(1) 試著做一做。
(2) 小組議一議。
(完全放手,給學生自學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這個問題。本題既可以用兩個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個算式解答)
(3) 說一說。
結合剛才的練習,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過程,發(fā)現(xiàn)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3、 試一試
(1) 如果用20元錢買3瓶飲料,應朝暉多少錢?
(2) 如果用50元錢買7包花生,應找回多少錢?
(通過試一試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含有乘減的運算順序。)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 完成試一試的第(1)題。
先認真觀察,然后說說圖意,最后列式計算。
(2) 完成試一試的第(2)題。
先說一說運算順序,然后再計算。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題。
(這是一題思考題,讓學生根據(jù)“小熊購物”的情境敘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這樣敘述:小熊有30元錢,買4袋糖果應找回多少錢?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再根據(jù)情境敘述算式的意圖。)
2、全課總結。
提問: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拔蘿卜——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3單元《加與減(一)》中的內(nèi)容。 本課時的內(nèi)容是在整十數(shù)加減法、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蘿卜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并說出計算過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種計算方法(并非讓學生全部掌握,學生還可以有別的方法)。在學了加法計算之后,讓學生試著計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個蘿卜?”以促使學生從加法計算遷移到減法計算上去。這是新教材與舊教材的不同。
教學目標:
(1)自己探索100以內(nèi)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2)從加法計算方法遷移得出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
發(fā)展應用意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學會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自己提出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二、說教學法
學生已有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知識作為基礎,有一小部分學生在上學前已對豎式有簡單的了解。對于看圖編故事和從圖中提出問題,前面的學習中已有過練習。這些都是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 在本節(jié)課中,力圖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方法的轉(zhuǎn)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yōu)樵谧灾、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并能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三、說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幅畫,是一個好聽的故事,大家想聽嗎?
(二)討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研組材料 公開課說課稿 20xx.3.30 2 生:我知道了黑兔拔得多,白兔拔得少。 師: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我想知道,兩只兔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 生: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個? 生: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個? (教師將生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三)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提出了好多問題,有的咱們已經(jīng)解決了,這兒還有三個問題(指黑板),咱們來解決“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的問題。怎樣列算式呢? 生:36+23=?(有的學生已報出結果。) 師:算出結果的同學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來的,其他同學自己想辦法計算 36 +23 的結果,可以用小棒、算盤、練習本等。 (學生動手探究,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引導、幫助。) 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A: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我在左邊擺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邊擺2捆零3根,就是23。然后數(shù)一數(shù),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撥計數(shù)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撥了3個珠子,在個位撥6個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3個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 生F:我是用豎式計算的(邊列豎式邊說),先寫一個加數(shù)36,再寫第二個加數(shù)23,并把加號寫在第二個加數(shù)的左邊,寫好后在下面畫一條橫線,再計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師:很好。在列豎式時一定要注意,兩個加數(shù)中個位的兩個數(shù)上下要對齊,十位上的兩個數(shù)也要對齊。然后再計算:個位上6+3=9,把9也寫在個位上,和上面對齊,十位上3個10加2個10是5個10,5寫在十位上,和上面對齊。 師:以上四種方法:擺小棒、撥計數(shù)器、口算、列豎式,你認為哪種最簡單? 生A:我認為列豎式簡單。 生B:我認為口算簡單。
(四)探究類推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問題,后面還有兩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
教研組材料 公開課說課稿 20xx.3.30 3 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四個人共同去解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并討論解決問題。 小組長匯報: 組A:我們解決第一個問題,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個蘿卜,我們的算式是36-23=13。 師:你們是怎樣計算36-23的? 組A:我們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組B:我們列豎式(邊寫邊說),先寫第一個數(shù)36,再寫第二個數(shù)23,6-3=3,3-2=1。 師:是3-2=1嗎? 生:是3個10減2個10等于1個10。 組3:我們解決第二個問題,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
(五)總結
師:在這節(jié)課中,你們認為自己表現(xiàn)得如何? 生A:我認為自己表現(xiàn)得很好。 師:哪一點表現(xiàn)得很好? 生A:老師提的問題我認真思考,還積極發(fā)言了,而且我講的故事很好。 生B:我認為自己表現(xiàn)得還可以,我也積極發(fā)言了。 生C:我認為自己表現(xiàn)得不好,我把36+23算錯了。 師:同學們也可以評價一下別人。 學生踴躍發(fā)言,都很注意發(fā)現(xiàn)其他學生的長處。 師:在這節(jié)課中,有好多同學都表現(xiàn)得好,他們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而且把小組活動組織得很好。大部分同學也都能好好地去學習,個別同學沒積極思考,老師希望你下一節(jié)課有所進步。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2、培養(yǎng)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的技能。
二、教學重點:
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難點:培養(yǎng)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的技能。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準備題:
78÷26×1425×(68÷17)
1、先說一說這兩題的`運算順序。
2、獨立完成,校對。
B、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小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它與什么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C、講授新課:
例9:9.728÷3.2×7.5
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例10:1.75×(24.42÷3.7)
1、有括號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教師小結:通過小數(shù)乘除混合訓練,你覺得與整數(shù)混合運算比較感覺怎樣?
D、鞏固練習:
4.8÷0.4×64.8÷(0.4×6)
1、先讓學生先試算,教師巡視
2、抽兩名學生板演。
3、校對,說一說錯誤的原因。
4、讓學生根據(jù)算式,編成兩道文字題。
E、課堂小結:
1、小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與什么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2、在計算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F、強化練習
70.75×0.26÷6.57.36÷(3.2÷0.04)
G、布置作業(yè):
P-38第二題和第三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初步會比較10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2、 能力目標:
初步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nèi)數(shù)的意義,會用100以內(nèi)的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
2、初步會比較10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教學難點:
1、初步理解數(shù)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
2、初步探索百數(shù)圖中的排列規(guī)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暎
1、數(shù)數(shù):從100倒數(shù)到50
2、看計數(shù)器比較2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教師撥數(shù),指名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并說明原因。“你是怎樣想的?”
想:先從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兩位數(shù)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shù)相同,就看個位上的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大的,則這個兩位數(shù)就大。
。ǘ┬率冢
1、教學例七:
。1)教師出示幻燈片(百數(shù)圖)
。2)學生觀察討論,“表中這些數(shù)的排列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教師舉個例子,引導學生橫看、豎看、斜看分別有什么特點。
。ò鍟簷M看、豎看、斜看)
特點:①第一橫行的5個數(shù)都是雙數(shù),而第二橫行的5個數(shù)都是單數(shù)。
②從左上到右下這一斜行中的數(shù)個位、十位數(shù)字相同。
、蹚挠疑系阶笙乱恍袛(shù)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數(shù)從1開始逐漸增大到9,而個位上的數(shù)則相反,從9開始逐漸遞減到1。
。3)學生動手獨立填寫表格。
。4)再觀察,這個數(shù)位順序表有什么特點?
2、練習:教師提問,學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個數(shù)是多少?”
3、按要求38頁,給指定的數(shù)涂顏色。四人小組討論還發(fā)現(xiàn)什么新規(guī)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樣的數(shù)比大小。
課件出示計數(shù)器,學生分別說一說計數(shù)器上所表示的數(shù),再比較大小,并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教師小結方法。
。2)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學生進行練習,并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
。ㄈ╈柟叹毩。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再集體訂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活動,體會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2、能將一組相關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
4、能從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上,獲取數(shù)據(jù)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材分析:
重點:能將一組相關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
難點:能從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上,獲取數(shù)據(jù)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我們學習了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它能清楚地比較兩個數(shù)量。
我們想知道蒜苗生長的趨勢該用什么辦法?
二、制作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
1、先在格子圖中描點
2、然后連線
三、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折線統(tǒng)計圖,你能發(fā)現(xiàn)哪幾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
2、估計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
3、估計蒜苗第2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并說說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長情況在付頁5的格子紙中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四、完成練習。
練一練1、2、3
著重于說明變化趨勢的原因
五、課堂
你學了什么?
課后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