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主任論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
班主任論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
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直接影響到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學生會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能安心學習或不能順利學習,其學習活動不能和諧地與教師教學活動相配合,他們的行為不但妨礙了自己的學習,而且有時還干擾了教師的教學和其他同學的學習,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美國心理學家稱之為“課堂問題行為”。課堂問題行為是指學生違反課堂規(guī)則、干擾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或影響教學效率的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漫不經(jīng)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級活動、與教師關系緊張、容易沖動、坐立不安或活動過度等等。有時為了處理這些課堂問題行為,要浪費很多課堂時間,致使影響上課進度和效率,課堂變成了維持紀律和糾正不良行為的課。那么這些課堂行為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課堂問題行為的特點分析
課堂問題行為根據(jù)其行為表現(xiàn)的傾向,可分為兩大類——外向型問題行為和內向型問題行為。外向型問題行為會直接擾亂課堂秩序,易被察覺。例如,相互爭吵、打罵、怪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高聲喧嘩、做滑稽表演、故意頂撞班干部或老師、遲到、早退等。內向型問題行為是不易被察覺的、對課堂教學活動不構成威脅的退縮型行為,雖不直接影響他人學習和課堂秩序,但是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影響很大,甚至對自身人格的發(fā)展具有較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發(fā)呆、害怕提問、抑郁、神經(jīng)過敏、煩躁不安、亂涂亂畫等。在課堂教學中,外向型課堂問題行為各班雖時有發(fā)生,但普遍性遠次于內向型課堂問題行為,內向型問題行為因大多具有隱蔽性,因此更難發(fā)現(xiàn),更難矯正,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也就更大。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歸因分析
課堂中出現(xiàn)的紀律問題行為是由許多原因促成的,但我們在這里只分析兩種動態(tài)性的問題根源。
(一)來源于學生方面
歸因于學生并不是想說學生一定是問題產(chǎn)生的罪魁禍首,有些看似學生的問題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學習的任務不適合他的能力或興趣等。
其一,渴望獲得別人關注。因為人總是不愿被人遺忘的,總是希望得到人家的關注。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自尊感較強但因為成績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體和教師承認的學生,往往故意在課堂上制造一些麻煩以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爭得自己在班級集體中的位置。如:發(fā)出怪聲,做鬼臉等。
其二,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課堂教學內容的矛盾造成的問題行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最頭痛的總問題就是全班那么多學生,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可能還停留在具體運算階段,而有些學生卻早已達到了形式運算的階段。面對這些不同進度的學生,教師難以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材料,不知道該怎樣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如果教師的目光只盯在那些認知水平較高的學生身上,這些學生從教學中獲得了滿足,一般不會犯紀律性的問題。(班主任工作 )但是,那些進度慢的學生感到無法跟上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艱深難懂,這樣這些學生自然就開始違反課堂紀律了。相反,如果教師顧全那些認知水平低的學生,那些認知水平高的學生會感到學習內容不具有挑戰(zhàn)性,這些孩子同樣可能違反課堂紀律。因此,許多教師只好照顧中等認知層次的學生,這樣就可能兩頭的學生得不到滿足,這些學生都有可能犯紀律問題。
其三,厭煩不滿。由于教學內容太難或太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沒有興趣,或者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語言平淡,甚至無意義重復,學生感到厭煩,因而尋求刺激,以示不滿。如:敲打作響,隨便說話,胡寫亂涂等。大部分注意渙散的行為,由厭煩而產(chǎn)生。
其四、挫折緊張。學生學業(yè)不良、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對于教師所提出的學習、行為方面的各種要求,有的學生連遭挫折,面臨失敗的威脅。挫折使學生緊張,緊張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發(fā)泄。如:不服從指揮故意違反紀律等。
(二)來源于教師方面
其一,教學不良。教師由于備課不充分,上課時斷時續(xù),?磦湔n本。在學生面前講課時顯得枯燥、乏味,教學缺乏藝術性與吸引力,教學方法落后、陳舊,程序機械,缺乏靈活多變。而且在一段時間里只困死在一個問題上,教學組織能力有所欠缺,或表達能力差而造成教學失誤,那么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于腦后而搗亂起來,進而引起課堂問題行為。
其二,要求不當。要求過嚴或過寬都會導致學生問題行為的發(fā)生。過嚴會專斷地嚴懲學生以維護紀律,使學生感到緊張、壓抑,造成師生之間矛盾和沖突逐漸尖銳化。而有的教師對學生則要求過低,只要學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師,一概不管。有時也可能被某些學生的問題行為所激怒,在“懲一儆百”之后,仍一如既往,放任自流。這樣的課堂紀律必然渙散,則會導致學生放縱,無視規(guī)章制度。
其三,管理不當。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反應過激,動輒中斷教學大加訓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時間進行冗長的訓斥,這種失當?shù)墓芾矸椒ㄈ菀渍T發(fā)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而有的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隨意,沒有一套課堂規(guī)則,一進教室不作組織教學,便急沖沖地上課。還有一種情況是,教師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管理那些出現(xiàn)問題行為的學生身上,大量關注那些出現(xiàn)行為過失的學生,反而對那些行為良好的學生并沒有施加關注,或者那些經(jīng)常出現(xiàn)行為過失的學生在做出一些良好行為的時候沒有抓住機會加以關注和表揚,就會讓學生覺得只有做出不良行為才能獲得老師的關注。
三、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
(二)課堂規(guī)范的建立和鞏固。有效的課堂管理必定需要規(guī)范的約束,但規(guī)范怎樣建立并讓其發(fā)揮合理的作用呢?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guī),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對學生有一些要求,就應該考慮把這些要求轉化為規(guī)范并嚴格監(jiān)督執(zhí)行,但是規(guī)范既要體現(xiàn)教師的意志,還要考慮學生的意見,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guī)范并嚴格監(jiān)督執(zhí)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注意課堂規(guī)則的建立,只憑著不斷提出的各種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管理效率低,浪費時間。
(三)不同性質的問題行為要采用針對性的方法。根據(jù)前面的問題行為形成的原因可知,有些課堂問題行為不直接干擾課堂秩序,例如: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發(fā)呆、抑郁、亂涂亂畫,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等。其行為沒有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教師可以采取給予信號、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課后談話等,以利于轉變其行為,不宜突然提問,因為沒認真聽課肯定回答不出來,只能使學生當眾出丑會使得其反,更不宜當眾指責。交頭接耳:教師不一定就要大聲批評,不妨停下講課,靜一會兒,學生會覺察到自己的不對。這樣,既讓學生恢復正常學習,又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有利于課堂管理。對于那些明顯干擾課堂教學的問題行為,如:喧鬧、扮小丑、戲弄同學,頂撞老師、敲打作響等,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渙散行為:走近學生,以此提醒他。如果教師一見班上有“風吹草動”,就小題大做、大聲當眾訓斥、罰站,叫滾出去等是不妥當?shù);同時,也嚴重傷害了學生本人的自尊性。適當懲罰消極行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取諷刺挖苦、威脅、體罰等手段。都要注意學生的自尊心的維護,不能讓學生難堪,而是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警覺性。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間的人際關系猶如神經(jīng)中樞,決定、制約著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首先,教師要從內心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其所長、都有當好學生的愿望,以博大的胸懷,誠摯地熱愛每一個學生。其次,教師的關愛要貫穿于課上、課下、與學生日常交往接觸的一切教學過程中。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精神飽滿、熱情高漲、表情豐富,體現(xiàn)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總之,培養(yǎng)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糾正課堂行為問題不是課堂上都能解決的。一個好的教師還懂得如何把解決學生問題行為的功夫放在課外,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熱愛、關心、嚴格、平等,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把學生從懼怕權威、缺乏自信或自卑中解放出來,從任性、無理取鬧、缺乏自我約束和自我規(guī)范中解脫出來,使學生樂于學習,健康成長。
【班主任論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相關文章:
淺談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04-28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06-29
養(yǎng)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關鍵-談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04-26
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父女關系12-08
教育隨筆-與家長溝通 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01-29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03-06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飲食習慣11-18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