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2-27 13:37:40 好文 我要投稿

[合集]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5篇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

  原文:

  金谷人歸,綠揚低掃吹笙道。

  數(shù)聲啼鳥。

  也學(xué)相思調(diào)。

  月落潮生,掇送劉郎老。

  淮南好。

  甚時重到。

  陌上生春草。

  賞析:

  白石此詞,與其合肥情事有關(guān),詞中思戀的是其合肥情侶。詞人以宋光宗紹熙元年庚戌(1190)到合肥,見《淡黃柳》詞序,第二年辛亥正月二十四日離開,見《浣溪沙》詞序。又據(jù)一些詞看,辛亥年他似乎再到過合肥,經(jīng)秋再次離去。這首《點絳唇》就是再到合肥又離去時的作品。請參看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 》所載《行實考》第七《合肥詞事》。這首詞上片說聚首的歡愉,下片寫離別的痛苦。上下片內(nèi)容不是同時。歡聚或在春晚 、夏初。離散似是冬季。白石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自從“當(dāng)初不合種相思”,這種刻骨銘心的思戀便成為白石心靈深處一個拆解不開的“情結(jié) ”,終白石之一生,雖九死而不悔,真是天地至性,人間至情。

  首句“金谷人歸”,金谷除普通以代指園中多美人以外,還有三種可能:(一)或暗示琵琶女姓梁�!稁X表錄異》上云:“石崇以明珠三斛換綠珠于容州,本姓梁氏。”(二)或贊美其人妙解音律。干寶《晉紀(jì)》云:“石崇有伎人綠珠,美而工笛。”與本詞下句“吹笙”疑有連系。白石他詞中寫合肥情事時,也多寫到樂器 。(三)或意在引起一極美好的宜于美人的環(huán)境的想象 。庾信《春賦》云 :“河陽一縣併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卑资镀鄾龇浮吩~序云:“合肥巷陌皆種柳 。”但合肥當(dāng)日不過一荒涼邊城 。“出城四顧,則荒野煙草,不勝凄黯�!保ā镀鄾龇浮吩~序)“巷陌凄涼 ,與江左異�!保ā兜S柳》詞序)。如此城郭,豈宜為美人居止?幸其多柳,故不惜重筆渲染,比于金谷,亦略為伊人居處增色。

  白石寫情,不在于情事本身,故對情人的容妝和行動很少著筆,而重在對情事的獨特的內(nèi)心感受,抒發(fā)自己綿綿無盡的相思之苦。故以下三句,都只寫景。本來,世間情人相對,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直見深心,更不容一語表白,何況文字?這就是寫情常寓于景 ,寫景就是寫情的心理根據(jù)。玉田《詞源》卷下“離情”說 :“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近人王國維亦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故所謂寫景,不過是詞人把自己的感情噴射向外物,與物“一化”,就是莊子所謂“物化”。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美學(xué)上的移情作用。這里的綠楊啼鳥,實際是詞人對吹笙人的整個靈魂的擁抱 。還不僅此,不僅是詞人化身為自然來“莊嚴(yán)”自己的情人,而且,尤其是,在詞人眼中,她儼然就是宇宙的中心,她飄然蒞臨,成為萬物的主宰。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中此例頗多,如曹子建的《洛神賦 》。當(dāng)寫到人神心通的.時候,洛神感動了,于是“屏翳(雨師)收風(fēng),川后靜波,馮夷(河神)鳴鼓,女媧(這里用為音樂女神)清歌”。

  看吧,洛神就是宇宙的中心,萬物的主宰,因為她就是美和愛。但創(chuàng)造的魔杖還是握在詩人(或詞人)的手中的。詩人是可以驅(qū)遣鬼神,促使萬物,創(chuàng)造一個再造世界 。韓愈說李白、杜甫“陵暴萬象”,當(dāng)作如是解。

  本詞雖分兩片,卻非平列。上片是追憶聚首的歡愉,似水的柔情,如夢的深永。下片是詞的現(xiàn)實世界,是訣別的痛苦�!霸侣涑鄙�,語出元稹《重贈樂天》:“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掇送”猶斷送(張相說)。“ 劉郎”,用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劉晨自比�!疤烊粲星樘煲嗬稀�,何況自知無分再見神仙的劉郎呢 �!盎茨虾谩比溆没茨闲∩健墩须[士賦》:“王孫游兮不歸,芳草兮萋萋 。”這和《江梅引》結(jié)韻說“歌罷淮南春草賦 ,又萋萋。漂零客,淚滿衣�!币饩诚嗤�。本詞“陌上生春草”五字截斷眾流,頓時使上片的“小得團囫 ”(玉溪句:“小得團囫足怨嗟”),盡成愁緒,正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倍拍林姡骸昂奕绱翰荻� ,事與孤鴻去”(《題安州浮云寺樓》),可以題此詞。白石詞善于后路作結(jié),即歇拍處化情為景,篇終接混茫,無限深情,千般感慨,都在一種迷離凄涼的意境中深化升華,余音裊裊,韻味無窮。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2

  點絳唇·蹴罷秋千 宋朝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蹴罷秋千》譯文

  蕩完秋千,慵倦地起來整理一下纖纖素手。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花兒含苞待放,因蕩過秋千涔涔香汗?jié)B透著薄薄的羅衣。

  忽見有客人來到,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卻要嗅嗅門前的青梅以此掩蓋。

  《點絳唇·蹴罷秋千》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

  蹴:踏。此處指打秋千。

  慵:懶,倦怠的樣子。

  襪刬:這里指跑掉鞋子以襪著地。金釵溜:意謂快跑時首飾從頭上掉下來。

  倚門回首:這里只是靠著門回頭看的意思。

  《點絳唇·蹴罷秋千》賞析

  此詞,屬存疑之作,若確為易安作品,當(dāng)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tài)。

  上片蕩完秋千的精神狀態(tài)。詞人不寫蕩秋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以后一剎那間的鏡頭。

  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蕩秋千時的情景,羅衣輕飏,像燕子一樣地空中飛來飛去,妙靜中見動�!捌饋磴颊w纖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后,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袄w纖手”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借以形容雙手的細(xì)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jì)和身份�!氨『馆p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干蕩秋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tài)恰如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奥稘饣ㄊ荨币徽Z既表明時間是春天的早晨,地點是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fēng)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神態(tài)。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tài)。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

  “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敖疴O溜”,是說頭發(fā)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yīng)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昂托咦摺比�,把她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昂托摺闭撸咭玻骸白摺闭�,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xì)節(jié)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唐人韓偓《竿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xiàn)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xiàn)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tài)婉然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tài),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獲“曲盡情悰”之譽。

  《點絳唇·蹴罷秋千》賞析二

  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fēng)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絳唇》(“蹴罷秋千”)很可能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的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著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憨態(tài)可掬的嬌美形象。緊接著,詞人轉(zhuǎn)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fēng)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fā)現(xiàn)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襪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里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這兩個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樣,成功地寫出了少女的情態(tài)。同時,李清照這兩個短句還生動地表露了少女的內(nèi)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xiàn)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和歐陽炯《賀明朝》中的:“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被螞_之《傳言玉女·上元》中的“嬌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說”,都有類似之處。這和今天現(xiàn)實生活中,年輕的姑娘以擺弄辮梢、手絹等,來掩飾她的害羞、緊張也是類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歐陽炯《南鄉(xiāng)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顧”,李珣《南鄉(xiāng)子》中“玉纖遙指花深處,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的“回顧”一樣,雖然它們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表達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都是以簡單的回頭看的動作,表現(xiàn)比較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的。李清照這兩個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對來人打攪了她自由玩樂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攪她的來人是誰,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狽的是誰,是什么樣的人。這表現(xiàn)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現(xiàn)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輕視的一面。這種思想感情,就其內(nèi)容來說,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這一生活側(cè)面的描寫。

  在李清照之前,雖然絕大多數(shù)詞都是寫婦女,但是,能夠描繪出婦女的形象,并寫出婦女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義的卻不多。李清照這首《點絳唇》語言質(zhì)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確是一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詞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完全可以媲美。

  《點絳唇·蹴罷秋千》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為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據(jù)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李清照結(jié)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點絳唇·蹴罷秋千》等詞應(yīng)當(dāng)就是作于此年前后。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3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翻譯

  我酒醉后架著小船,在湖中蕩漾,聽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處。現(xiàn)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里。兩岸的青山排列無數(shù),晚風(fēng)吹來,落花如雨,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

  注釋

  塵緣:佛教名詞。佛經(jīng)中把色、聲、香、味、觸、法稱作 “六塵”。以心攀緣六塵,遂被六塵牽累,故名。

  亂紅:落花。

  賞析一

  上片首二句本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開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边@個“花深處”,就是指桃源。在郴州,詞人為了排憂遣恨,不得不借酒解愁。醉眼朦朧之中,詞人受潛意識的支配,仿佛覺得自己劃起了小舟,正輕松自如地隨著溪流浮泛,朝桃花源進發(fā)。路上,“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詞人十分欣喜,他左顧右盼,不知不覺中,已“林盡水源”,來到了“花深處”。閱讀這兩句,關(guān)鍵是要抓住“醉”這個核心詞語。醉入夢鄉(xiāng),本是常事,所以說這兩句是寫夢境幻象�!皦m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笔窃~人神志清爽后的抱恨之言。佛教認(rèn)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源。秦觀在這兒是借“塵緣”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類,自是相對靈境而言的。假如自己不出來求仕為宦,就不至于有此時的遷謫之禍,這就是“塵緣相誤”。在寫法上,只說“塵緣相誤”,隱去塵緣的具體內(nèi)容,便產(chǎn)生空靈蘊藉,詞情搖曳生姿的效果。此刻自己身受官府羈絆,即使想找一個類似于“桃花源”的遠(yuǎn)僻之地平安度日也不可得——這就是“無計花間住”。

  過片二句,勾勒出一幅“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滿庭芳·山抹微云》)一般的黃昏景象�!懊C!薄扒Ю铩庇冉o人天涯飄泊之感。緊接一句“山無數(shù) ”,與“煙水茫�!焙魬�(yīng),構(gòu)成“山重水復(fù)疑無路”(陸游《游山西村》)的境界,這就與上片“塵緣相誤”二句有了內(nèi)在的聯(lián)絡(luò),上下片意脈不斷。下片開頭四句,乃是詞人有意識地?fù)袢∪耸篱g的四種凄涼景象,來影射他黯淡、感傷的心境�!盁熕C!�,則前途渺遙可知;“千里斜陽暮”,暗示著詞人的處境將每況愈下;“山無數(shù)”,正是阻力重重、難回朝廷的象征;“亂紅如雨”,就是說美好事物正在橫遭摧折。這四種景象并集一起,凝現(xiàn)出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詞人雖無片言只語關(guān)涉愁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溢滿紙面。結(jié)句“不記來時路”,源于《桃花源記》。陶淵明說,武陵漁人出桃花源后,在返家的路上處處作了標(biāo)志,“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边@個結(jié)句正暗應(yīng)了題目和開頭,道出了詞人夢醒之后無路可走的窘境和苦況,表達了他“抽身退步悔已遲”和“世外桃源不可得”的愁怛心緒。

  這首詞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無端遭受打擊,導(dǎo)致了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并由此產(chǎn)生了對世外桃源的向往。但有的評論者認(rèn)為句句都有暗寓,這只能是一種猜測。此詞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迷離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觀在藝術(shù)上喜歡朦朧美的一種手法而已。

  賞析二

  公元1094年(紹圣元年),“新黨”章惇上臺掌權(quán),大肆打擊元祐黨人,秦觀先貶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貶為處州酒稅。紹圣三年,又貶郴州。這一連串打擊使他陷入受壓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他的名詞《踏莎行》(霧失樓臺)就是在郴州旅舍所寫。這首《點絳唇》(桃源)大約也是貶居郴州時所寫。

  詞題“桃源”,即指桃花源,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構(gòu)想的理想圖畫。在這個桃花源世界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人間爾虞我詐,賦稅戰(zhàn)亂現(xiàn)象,而是一個環(huán)境寧靜,風(fēng)景優(yōu)美,人民淳樸,和平勞動,生活幸福的世界。這就是后代失意文人所津津樂道的世外桃源世界。秦觀貶居郴州后,聞知這個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于心。在《踏莎行》里,早就寫出了“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的佳句,以表現(xiàn)他對桃源的向往和望不見的悵惘。這首《點絳唇》詞,也是寫他在遭受一連串政治打擊,經(jīng)受了人間種種坎坷之后,抒發(fā)他厭倦現(xiàn)實黑暗世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

  詞一開始“醉漾”兩句,一下子就把人帶進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寫他在郴州,借酒澆愁情狀,在醉眼朦朧中,他劃起了一葉小舟,向“花深處”進發(fā)�!盎ㄉ钐帯奔粗傅氖恰疤一ㄔ础�。且是信流而行,路上,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不知不覺來到了“花深處”。這首二句,頗似陶潛《桃花源記》開篇:“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钡木辰缑鑼憽R环N欣喜愉悅之情,蘊藏在平淡的語言之外,頗耐人尋味�!皦m緣”二句,是作者醉醒后怨恨之言�!皦m緣”,本佛教名詞,《圓覺經(jīng)》所謂“小塵”,即指聲、色、香、味、觸、法六種。佛家以為以心攀緣六塵,遂為六塵所牽累,故謂之塵緣。佛家認(rèn)為“六塵”是污染人心,令人產(chǎn)生嗜欲的根源。人要想恢復(fù)其真性,就必須脫離“六塵”的干擾,做到六塵不染。秦觀在這里是借指人間爭名奪利一類的世俗之事,悔恨自己當(dāng)初不該誤入仕途,以致遭今日貶謫之禍,這正是“塵緣相誤”的.結(jié)果�!盁o計花間住”,進一步說如今身不由己,為官府羈絆。想找一個沒有塵緣干擾的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地方,也不可得。詞的開始兩句,表欣喜之情,這里兩句則側(cè)重感慨失望。這種有喜有慨,喜慨交錯,詞情搖曳生姿,非常感人。

  詞的下片,“煙水”四句,側(cè)重景物描寫。通過各種凄涼景色,來影射詞人感傷的心懷。“煙水”兩句,勾勒出一幅令人銷魂的黃昏圖畫�!盁熕C!狈置靼祵懬巴久烀��!扒Ю镄标柲骸眲t暗示其處境日下�!吧綗o”二句,象征阻力重重,風(fēng)起花落,美好事物橫遭摧殘�!皝y紅如雨”,似化李賀“桃花亂落如紅雨”意而來,原是指殘春時節(jié)了。以上四種景象合起來,便又形成煙水茫茫,斜陽千里,山峰無數(shù)風(fēng)起花落,日暮窮途的渾成意境,有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詞的末句“不記來時路”。源于《桃花源記》:“遂迷,不復(fù)得路�!睂懰笆劳馓以床豢傻谩钡倪z憾心情。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紹圣元年(1094年),“新黨”章惇上臺掌權(quán),大肆打擊元祐黨人,秦觀先貶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貶為處州酒稅。紹圣三年(1096年),又貶郴州。這一連串打擊使他陷入受壓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這首《點絳唇·醉漾輕舟》大約也是貶居郴州時在謫徙途中所作。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4

  原文: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

  水村漁市。

  一縷孤煙細(xì)。

  天際征鴻,遙認(rèn)行如綴。

  平生事。

  此時凝睇。

  誰會憑闌意。

  譯文

  雨綿綿,恨意難消,云層層,愁緒堆積,江南景色,依舊被稱為上好美麗。水邊村落,湖畔漁市,裊裊升起一縷孤零零的炊煙,那么淡,那么細(xì)。

  一行長途跋涉的鴻雁,在那水天相連的遙遠(yuǎn)的天際,遠(yuǎn)遠(yuǎn)望去,款款飛行,好似列隊首尾連綴。回想平生事業(yè),此時此刻,凝視征鴻,誰理會我憑欄遠(yuǎn)眺的含意!

  注釋

  孤煙:炊煙。

  行如綴: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綴在一起。

  凝睇:凝視。睇:斜視的樣子。

  會:理解。

  賞析:

  【評解】

  這首詞是王禹偁任長州知州時的作品。詞中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fēng)物景色,抒發(fā)了他壯年時的抱負(fù)和懷才不遇的感慨。

  全詞借景抒情言志,寫得委婉含蓄。風(fēng)格清麗,感情質(zhì)樸。

  【集評】

  《詞苑》:此詞“清麗可愛,豈止以詩擅名”。

  《唐宋詞賞析》:此詞把握住水鄉(xiāng)景物的特征,用清淡自然的筆觸,描繪出一幅色彩暗淡的風(fēng)景圖,隱約流露出作者客居異鄉(xiāng),抑郁愁悶的心情。

  《唐宋詞選注》:王禹偁的作品以詩文為主,在僅存的這首小詞中,他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色,抒寫出游子的客愁,寫得委婉細(xì)致。詞末透露作者的懷才不遇之感,不同于一般的艷詞。

  此詞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傳世之作。全詞以清麗的'筆觸、沉郁而高曠的格調(diào),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過描繪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積極用世、渴望有所作為的政治理想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情懷�!吨窳旨o(jì)事》評此詞云:“情麗可愛,豈止以詩擅名�!�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寫景。云、雨并無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在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上片煞拍寫的是: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在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水天相連的遠(yuǎn)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但如此佳麗的景色,卻未能使詞人歡快愉悅,因為“天際征鴻,遙認(rèn)行如綴”。在古人心目中,由飛鴻引起的感想有許多�!芭e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在這里,詞人遙見沖天遠(yuǎn)去的大雁,觸發(fā)的是“平生事”的聯(lián)想,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yè)。王禹偁中進士后,只當(dāng)了長洲知縣。這小小的芝麻官,無法實現(xiàn)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象“征鴻”一樣展翅高飛。

  最后,王詞將“平生事”凝聚在對“天際征鴻”的睇視之中,顯得含蓄深沉,言而不盡。

  這首詞在藝術(shù)風(fēng)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無力的格局,顯示出別具一格的面目。詞中交替運用比擬手法和襯托手法,層層深入,含吐不露,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飾,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從思想內(nèi)容看,此詞對于改變北宋初年詞壇上流行的“秉筆多艷冶”的風(fēng)氣起了重要作用,為詞境的開拓作了一定的貢獻。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5

  萬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M回島嶼,中有舟行路。

  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何人��?斷崖如鋸,不見停橈處。

  翻譯

  萬里飄渺的蓬萊,在夢里我坐一葉扁舟而去。在那仙山島嶼中盤桓找尋神仙。其中必有到達仙山的道路。

  海面上倒映著神山仙閣,隨波而顯得層層疊疊的。那陡峭的海岸像大鋸剖開一樣,連系舟的地方都沒有。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此調(diào)因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

  蓬壺:即蓬萊。

  縈回:盤旋往復(fù)。

  層層俯:樓臺之水中倒影。

  斷崖:陡峭的山崖。停橈[ráo]

  處:可以停船登岸之處。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1905年,當(dāng)時正處于中國新舊交替的時刻,國內(nèi)的'知識分子們渴望開辟未來,但又不得其門而入,王國維也像這些知識分子一樣感到迷茫和無助,所以就把這種迷茫寄托于夢境與仙境之中抒發(fā)出來。

  賞析

  王國維的這首《點絳唇》詞借夢中尋仙,來表達內(nèi)心的彷徨與焦慮。

  王國維這首詞,就是以紀(jì)夢的方式寫對蓬萊神山的追求�!叭f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雖然只是簡單的敘述,但字里行間已有一種比較強烈的感發(fā)�!芭顗亍币呀�(jīng)是無數(shù)前人歷盡千辛萬苦也難以長到的仙島,“萬頃”又是一個茫茫無邊的廣大區(qū)域;而“夢中昨夜”是多么短暫倉促,“扁舟”又是多么渺小輕微。這是遠(yuǎn)大、艱難,與倉促、簡陋之間的對比,就突出了人的意志之堅強與實力之薄弱。“索回島嶼。中有舟行路”是已經(jīng)進入神山海域,在群島之間穿行,目標(biāo)近在咫尺。這兩句,讓人感受到一種經(jīng)過千難萬險之后終于接近目的地的興奮和對繼續(xù)有新發(fā)現(xiàn)的渴望。

  “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就是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寫神山仙閣及其水中的倒影。這首詞寫層層樓倒立于水中,又多了一種光怪迷離的感受。這種感受,與夢的環(huán)境是相合的�!皵嘌氯玟�,不見停橈處”就像用一把天工開物的大鋸把高山縱向鋸開的剖面,那么陡峭那么光滑,不要說向上攀登,就是一個可以系纜停船的地方都找不到。所謂“天道幽遠(yuǎn)難求”,從希望到失望,從堅持到困惑,雖說只是一個夢,但它寫出了一個追求者在追求探索的道路中真實的心理歷程。

  這首小詞就以紀(jì)夢和游仙的方式表現(xiàn)了這種可望而不可及,內(nèi)心的痛苦與焦慮。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6

  云透斜陽,半樓紅影明窗戶。

  暮山無數(shù)。

  歸雁愁遠(yuǎn)去。

  十里平蕪,花遠(yuǎn)重重樹。

  空凝佇。

  故人何處。

  可惜春將暮。

  作者:

  曹組(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兆谛腿辏�1121)進士。后召試中書,換武階,兼閣門宣贊舍人,任給事殿中,官至防御使。其詞作喜用俗語,多謔詞、艷詞。也有清幽秀勁之作,風(fēng)格近秦觀、毛滂。有《箕穎集》,不傳。詞有《元寵詞》。

  注釋:

 �、倨绞彛浩綍绲脑啊�

 �、谀齺校河兴紤]、期待而立著不動。

  賞析:

  這首詞通過春景的描寫,抒發(fā)作者懷人的情思。上片寫景。斜陽穿窗,暮山歸雁,已經(jīng)是黃昏的'時候了。下片寫惜春懷人之情。平蕪遠(yuǎn)望,樹木重重,春色將暮,故人何在?宛轉(zhuǎn)細(xì)膩地透露了無限懷念之情。全詞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7

  原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

  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

  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譯文

  醉酒后蕩著小船,任流水引著輕舟飄向花草深處�,F(xiàn)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里。兩岸重巒疊嶂,晚風(fēng)吹來,落花如雨,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

  注釋

  塵緣:佛教名詞。佛經(jīng)中把色、聲、香、味、觸、法稱作 “六塵”。以心攀緣六塵,遂被六塵牽累,故名。

  亂紅:落花。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賞析:

  此詞當(dāng)為秦觀于謫徙途中所作。詞中借劉義慶《幽明錄》載劉晨、阮肇入天臺故事,隱寓向往仙境而天涯無路的苦境。

  首二句本自《桃花源記 》的開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 ”,把人帶到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這兒幾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鄉(xiāng),且是信流而行,這眼前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當(dāng)是個偶然發(fā)現(xiàn)。一種愉悅的心情也就見于如此平淡的語言之外,而同時卻又有一陣深切的遺憾:“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塵緣”自是相對靈境而同時而言的,然而聯(lián)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見此中另有所寄托。此處只說“塵緣相誤”,隱去塵緣的具體內(nèi)容,便覺空靈蘊藉,詞情搖曳生姿。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卻鉤勒出一幅“斜陽外 ,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滿庭芳》)一般的黃昏景象�!扒Ю铩�、“茫�!庇冉o人天涯飄泊之感 。緊接一句“山無數(shù) ”,與“煙水茫�!焙魬�(yīng),構(gòu)成“山重水復(fù)疑無路”的境界,這就與上片“塵緣相誤”二句有了內(nèi)在的聯(lián)絡(luò) ,上下片意脈不斷 。值此迷惘之際 ,忽然風(fēng)起茫落 ,只見“亂紅如雨”。一句一景,蟬聯(lián)而下,音節(jié)急促,恰狀出人情之�?� 。合起來,這幾句又造成一個山重水復(fù)、風(fēng)起花落 、春歸酒醒、日暮途遠(yuǎn)的渾成完整的意境。雖然沒有明寫欲歸之字,而欲歸之意在在皆是。結(jié)句卻又出人意外轉(zhuǎn)折出欲歸不得之意 :“不記來時路。”只說“不記”,卻使人感到其情蘊深,因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備受壓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詞之上片起筆寓情于景,境界清麗,接著忽而轉(zhuǎn)折,情辭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渾化無跡,景色慘淡,繼又景語淡出,情辭凄楚。全詞以輕柔優(yōu)美的筆調(diào)開端,以景語情語的筆法收篇,寫來寓情于景,情蘊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尋味。

  公元1094年(紹圣元年),“新黨”章惇上臺掌權(quán),大肆打擊元祐黨人,秦觀先貶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貶為處州酒稅。紹圣三年,又貶郴州。這一連串打擊使他陷入受壓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他的名詞《踏莎行》(霧失樓臺)就是在郴州旅舍所寫。這首《點絳唇》(桃源)大約也是貶居郴州時所寫。

  詞題“桃源”,即指桃花源,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構(gòu)想的理想圖畫。在這個桃花源世界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人間爾虞我詐,賦稅戰(zhàn)亂現(xiàn)象,而是一個環(huán)境寧靜,風(fēng)景優(yōu)美,人民淳樸,和平勞動,生活幸福的世界。這就是后代失意文人所津津樂道的世外桃源世界。秦觀貶居郴州后,聞知這個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于心。在《踏莎行》里,早就寫出了“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的佳句,以表現(xiàn)他對桃源的向往和望不見的悵惘。這首《點絳唇》詞,也是寫他在遭受一連串政治打擊,經(jīng)受了人間種種坎坷之后,抒發(fā)他厭倦現(xiàn)實黑暗世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

  詞一開始“醉漾”兩句,一下子就把人帶進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寫他在郴州,借酒澆愁情狀,在醉眼朦朧中,他劃起了一葉小舟,向“花深處”進發(fā)。“花深處”即指的是“桃花源”。且是信流而行,路上,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不知不覺來到了“花深處”。這首二句,頗似陶潛《桃花源記》開篇:“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钡木辰缑鑼憽R环N欣喜愉悅之情,蘊藏在平淡的語言之外,頗耐人尋味�!皦m緣”二句,是作者醉醒后怨恨之言�!皦m緣”,本佛教名詞,《圓覺經(jīng)》所謂“小塵”,即指聲、色、香、味、觸、法六種。佛家以為以心攀緣六塵,遂為六塵所牽累,故謂之塵緣。佛家認(rèn)為“六塵”是污染人心,令人產(chǎn)生嗜欲的根源。人要想恢復(fù)其真性,就必須脫離“六塵”的干擾,做到六塵不染。秦觀在這里是借指人間爭名奪利一類的世俗之事,悔恨自己當(dāng)初不該誤入仕途,以致遭今日貶謫之禍,這正是“塵緣相誤”的結(jié)果�!盁o計花間住”,進一步說如今身不由己,為官府羈絆。想找一個沒有塵緣干擾的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地方,也不可得。詞的開始兩句,表欣喜之情,這里兩句則側(cè)重感慨失望。這種有喜有慨,喜慨交錯,詞情搖曳生姿,非常感人。

  詞的下片,“煙水”四句,側(cè)重景物描寫。通過各種凄涼景色,來影射詞人感傷的心懷。“煙水”兩句,勾勒出一幅令人銷魂的黃昏圖畫�!盁熕C!狈置靼祵懬巴久烀!!扒Ю镄标柲骸眲t暗示其處境日下�!吧綗o”二句,象征阻力重重,風(fēng)起花落,美好事物橫遭摧殘。“亂紅如雨”,似化李賀“桃花亂落如紅雨”意而來,原是指殘春時節(jié)了。以上四種景象合起來,便又形成煙水茫茫,斜陽千里,山峰無數(shù)風(fēng)起花落,日暮窮途的渾成意境,有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詞的末句“不記來時路”。源于《桃花源記》:“遂迷,不復(fù)得路�!睂懰笆劳馓以床豢傻谩钡倪z憾心情。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8

  點絳唇·波上清風(fēng)

  波上清風(fēng),畫船明月人歸后。

  漸消殘酒,獨自憑闌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古詩簡介

  《點絳唇·波上清風(fēng)》是北宋詞人魏夫人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作品。這是一首表現(xiàn)人生聚散匆匆的憾恨之情的詞。上片寫清風(fēng)、明月、畫船,這些本來應(yīng)該是費心悅目的。但是,詞人所面對的卻是難堪的別離。周圍的景物雖清新秀麗,糾纏主人公的愁思卻拂之不去。下片就轉(zhuǎn)為直接的愁緒抒發(fā),將人生不如意時的愁苦含蓄委婉地表達了出來。整首詞用語恰當(dāng),語意清新,含蓄雋永,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翻譯/譯文

  水上清風(fēng)徐徐波平浪靜,在畫船上宴飲話別好友,直到天色傍晚歸來之后,日間酒意漸消離恨涌心頭。獨自憑欄遠(yuǎn)望很久很久。

  人生歡聚離散來去匆匆,這種離愁別恨年年都有,人人都不堪重回首。天邊云煙迷茫稀疏楊柳,隱隱傳來聲聲蕪城更漏。

  注釋

  1、畫船:裝飾華麗的游船。

  2、殘酒:指殘留的醉意。

  3、獨自憑欄久:一個人依憑著欄桿站了很長時間。

  4、聚:團聚、相聚。

  5、散:離散、分手。

  6、回首:回顧、回憶。

  7、隱隱:隱約。

  8、蕪(wú)城:即廣陵城,今江蘇揚州。曾在戰(zhàn)亂中荒蕪,鮑照為之作《蕪城賦》,故稱蕪城。這里指游人所去的地方。

  9、漏:指更漏,古代的報時器。

  賞析/鑒賞

  詞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清風(fēng)拂過水面,明月瀉下銀輝,鱗鱗微浪閃動著光波,月夜恬靜、皎潔、優(yōu)美。此刻,一只裝飾華美的小船蕩離江岸,駛向迷茫的遠(yuǎn)方,一個女郎憑依著樓頭的欄桿,借著朦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漸漸消失在夜空中的一葉輕舟。江波、清風(fēng)、明月、畫船,開端并列幾個富有特征的意象,就構(gòu)成了一個清麗純凈、沁人心脾的'意境。值此良宵美景,與意中人聯(lián)袂共賞,該是何等快意愜懷;然而,其人竟登舟飄然遠(yuǎn)去,“良辰好景虛設(shè)”,令人黯然神傷�!安ㄉ锨屣L(fēng)”、“畫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歸后”,這三字,使意脈陡轉(zhuǎn),氣氛驟變,頓時給主人公帶來了無限的寥落和空虛。“人歸后”三字含蘊豐厚,既點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獨留,從而逗出下文對居者的描寫。“漸消殘酒”是翻進一層的寫法,臨行前,置酒餞別,雙方筵席間繾綣叮嚀,依依難舍之情,一并涵蓋在內(nèi),筆法較為經(jīng)濟。殘酒漸消,說明分手已為時不短,仍要獨自久久憑欄,足見依戀之深�!皯{欄久”緊承“漸消殘酒”,“獨自”應(yīng)上“人歸后”。這位女郎兀自一人,夜幕中憑欄佇立,不忍離去,她對行人的無限鐘情便得到了顯露。

  下片換頭寫“獨自憑欄”的思緒。人之聚散,雖屬常事,但別離總給人帶來憂傷。蘇軾《南歌子·感舊》詞云:“寸恨誰云短,綿綿豈易裁�!睂τ趹偃耍虝旱姆蛛x已足可消魂,何況年年分別,歲歲離恨,而這回又歸期難憑呢。這二句,像是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獨自,她從當(dāng)前的離別進而回想起昔日多少次的“聚散匆匆”,其中包含著無數(shù)的辛酸與憂慮,期待與不安,容納了多少實際的生話內(nèi)容。她凝神冥想,思緒翻騰,卻沒有覺察到時間如奔逝的流水從身邊悄悄掠過。猛然,遠(yuǎn)處的蕪城傳來隱隱的更鼓聲,原來夜已很深,回首遙望,向時的津渡一片沉寂,只有殘月映射下的兩行疏柳、幾縷淡煙,依稀可辨。南朝宋竟陵王劉誕作亂,城邑荒蕪,遂稱蕪城。鮑照寫過著名的《蕪城賦》,其后,詩人常借蕪城以寄慨。蕪城,亦可泛指荒城。煞拍三句,以景結(jié)情,言止而意無盡�!爸鼗厥住边b接“人歸后”,“蕪城漏”暗合“憑欄久”,全篇渾然一體,妙合無垠。

  此篇詞寫月夜送別,側(cè)重點在居者的憂思,別后月夜的佇望和凝想,詞中對女主人公自我形象的描寫著墨不多,攝取清風(fēng)、明月、淡煙、疏柳、隱隱鼓漏等清麗秀逸的景物來襯映烘托,創(chuàng)造出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從而使詞人深情誠篤的心靈也宛然在目。吳蘅照說:“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保ā渡徸泳釉~話》)此詞正具有這種特色。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9

  原文:

  點絳唇·詠風(fēng)蘭

  [清代]納蘭性德

  別樣幽芬,更無濃艷催開處。凌波欲去,且為東風(fēng)住。

  忒煞蕭疏,爭奈秋如許。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譯文

  風(fēng)蘭散發(fā)出不尋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沒有一絲濃艷浮華。它在秋風(fēng)中搖曳的姿態(tài)猶如凌波仙子輕輕飄逸。

  它的葉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也那寒冷的清秋呢?于是留取那半縷清香入得畫中,這幅張見陽之風(fēng)蘭可以堪稱畫中第一了。

  注釋

  風(fēng)蘭:一種寄生蘭,因喜歡在通風(fēng),濕度高的地方生長而得名。

  別樣:特別、不尋常幽芬:清香濃艷:(色彩)濃麗艷麗,代指鮮艷的花朵。

  凌波:形容在水上行走的輕盈柔美的姿態(tài)。此處是說風(fēng)蘭在秋風(fēng)中搖曳的姿態(tài),好像是凌波仙子,輕柔飄逸。

  忒(tuī)煞蕭疏:意為過分稀疏。忒煞,亦作“忒殺”,太、過分蕭疏,稀疏、蕭條。

  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多喻菊、梅之香氣。此處指見陽所畫之風(fēng)蘭仿佛散發(fā)出了微微香氣。

  賞析:

  詞以“詠風(fēng)蘭”為題,副題張刻本作《題見陽畫蘭》,可見此篇為題蘭兼詠物之作。

  上闋從香氣和姿態(tài)兩方面對風(fēng)蘭作了精致靈動的描摹�!皠e樣幽芬”言風(fēng)蘭散發(fā)出不尋常的.香味,這種清幽典雅的氣息,是那些濃艷的花朵無法與之媲美的。風(fēng)蘭不僅在香氣上與眾不同,而且形態(tài)上很靈動,詞人在此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風(fēng)蘭形容成水上行走的輕盈柔美的凌波仙子一般,飄飄欲去。而東風(fēng)在這里顯然不是春風(fēng),可以理解為時光,催花開放和呵護花的力量。整句表現(xiàn)了詞人對風(fēng)蘭的喜愛和贊美,寄托了詞人對這樣美好的風(fēng)蘭不要去的太快的希望,也表達詞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夠長存的美好愿望。

  下闋則是通過對現(xiàn)實中風(fēng)蘭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襯出詞人對好友所作的風(fēng)蘭圖的贊美。秋意襲來,風(fēng)蘭只得“忒煞蕭疏”�!斑贰币辉~寫出了詞人對花之蕭條的惋惜之心。然而盡管風(fēng)蘭看上去已經(jīng)太過稀疏,可仍散發(fā)出微微香氣。顯然,這里的“還留取,冷香半縷”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因為這風(fēng)蘭終究不是自然界的風(fēng)蘭,只是友人的畫罷了。因張純修當(dāng)時正令湖南江華,詞人又用借代的手法,用湘江雨來代指友人,而其畫上的風(fēng)蘭竟然給人一種好似幽香散發(fā)的感覺,故此句為意謂見陽所畫之風(fēng)蘭堪稱畫中第一。至此,讀者方才明白原來這是一闋詠物題蘭之詞。

  在這首詞中,詞人運用了聯(lián)想的手法來描繪風(fēng)蘭,并未曾親眼所見,但卻通過友人的一紙風(fēng)蘭圖對風(fēng)蘭展開了想象,將風(fēng)蘭的香氣和姿態(tài)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而結(jié)句詞人則點出其創(chuàng)作意圖,為全詞的升華。當(dāng)詞人在為風(fēng)蘭的蕭瑟易逝而感傷時,一個“還”字話風(fēng)一轉(zhuǎn),引出只有在好友所作的圖中能保有風(fēng)蘭的韻姿和清香,使得美好的事物永存。襯托出友人作畫功力深厚,所作風(fēng)蘭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同時也將建功立業(yè)的夙愿寄托在友人張純修身上,希望友人保有美好的品質(zhì),并在所任職的地方作出一番成績。

  本詞描寫的主體風(fēng)蘭本非富貴之花,而納蘭卻對其情有獨鐘并大加稱羨,體現(xiàn)了納蘭落拓?zé)o羈的性格和格高韻遠(yuǎn)、獨具特色的詞風(fēng)。詞中字字刻畫,又字字天然,不即不離,不粘不脫,即“意有寄托,不作死句”。風(fēng)蘭之形象綽約可見,而又不無詩人性情的處處流露。既詠物又抒懷抱,顯然頗含騷雅之旨,寓有詩人深摯的情懷。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0

  別樣幽芬,更無濃艷催開處。凌波欲去,且為東風(fēng)住。

  忒煞蕭疏,爭奈秋如許。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翻譯

  風(fēng)蘭散發(fā)出不尋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沒有一絲濃艷浮華。它在秋風(fēng)中搖曳的姿態(tài)猶如凌波仙子輕輕飄逸。

  它的葉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于是留取那半縷清香入得畫中,這幅張見陽之風(fēng)蘭可以堪稱畫中第一了。

  注釋

  別樣:特別、不尋常

  幽芬:清香

  濃艷:(色彩)濃麗艷麗,代指鮮艷的花朵。凌波:此處是說風(fēng)蘭在秋風(fēng)中搖曳的姿態(tài),好像是凌波仙子,輕柔飄逸。

  忒煞蕭疏:意為過分稀疏。忒煞,亦作“忒殺”,太、過分。

  蕭疏:稀疏、蕭條。

  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此處指見陽所畫之風(fēng)蘭仿佛散發(fā)出了微微香氣。

  賞析

  詞以“詠風(fēng)蘭”為題,副題張刻本作《題見陽畫蘭》,可見此篇為題蘭兼詠物之作。

  上闋從香氣和姿態(tài)兩方面對風(fēng)蘭作了精致靈動的描摹�!皠e樣幽芬” 言風(fēng)蘭散發(fā)出不尋常的香味,這種清幽典雅的氣息,是那些濃艷的花朵無法與之媲美的。風(fēng)蘭不僅在香氣上與眾不同,而且形態(tài)上很靈動,詞人在此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風(fēng)蘭形容成水上行走的輕盈柔美的凌波仙子一般,飄飄欲去。而東風(fēng)在這里顯然不是春風(fēng),可以理解為時光,催花開放和呵護花的力量。整句表現(xiàn)了詞人對風(fēng)蘭的喜愛和贊美,寄托了詞人對這樣美好的風(fēng)蘭不要去的太快的希望,也表達詞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夠長存的美好愿望。

  下闋則是通過對現(xiàn)實中風(fēng)蘭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襯出詞人對好友所作的風(fēng)蘭圖的贊美。秋意襲來,風(fēng)蘭只得“忒煞蕭疏”。“忒煞”一詞寫出了詞人對花之蕭條的惋惜之心。然而盡管風(fēng)蘭看上去已經(jīng)太過稀疏,可仍散發(fā)出微微香氣。顯然,這里的“還留取,冷香半縷”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因為這風(fēng)蘭終究不是自然界的風(fēng)蘭,只是友人的畫罷了。因張純修當(dāng)時正令湖南江華,詞人又用借代的手法,用湘江雨來代指友人,而其畫上的風(fēng)蘭竟然給人一種好似幽香散發(fā)的感覺,故此句為意謂見陽所畫之風(fēng)蘭堪稱畫中第一。至此,讀者方才明白原來這是一闋詠物題蘭之詞。

  在這首詞中,詞人運用了聯(lián)想的手法來描繪風(fēng)蘭,并未曾親眼所見,但卻通過友人的一紙風(fēng)蘭圖對風(fēng)蘭展開了想象,將風(fēng)蘭的香氣和姿態(tài)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而結(jié)句詞人則點出其創(chuàng)作意圖,為全詞的升華。當(dāng)詞人在為風(fēng)蘭的.蕭瑟易逝而感傷時,一個“還”字話風(fēng)一轉(zhuǎn),引出只有在好友所作的圖中能保有風(fēng)蘭的韻姿和清香,使得美好的事物永存。襯托出友人作畫功力深厚,所作風(fēng)蘭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同時也將建功立業(yè)的夙愿寄托在友人張純修身上,希望友人保有美好的品質(zhì),并在所任職的地方作出一番成績。

  本詞描寫的主體風(fēng)蘭本非富貴之花,而納蘭卻對其情有獨鐘并大加稱羨,體現(xiàn)了納蘭落拓?zé)o羈的性格和格高韻遠(yuǎn)、獨具特色的詞風(fēng)。詞中字字刻畫,又字字天然,不即不離,不粘不脫,即“意有寄托,不作死句”。風(fēng)蘭之形象綽約可見,而又不無詩人性情的處處流露。既詠物又抒懷抱,顯然頗含騷雅之旨,寓有詩人深摯的情懷。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1

  點絳唇·感興 宋朝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xì)。

  天際征鴻,遙認(rèn)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欄 通:闌)

  《點絳唇·感興》譯文

  雨綿綿,恨意難消,云層層,愁緒堆積,江南景色,依舊被稱為上好美麗。水邊村落,湖畔漁市,裊裊升起一縷孤零零的炊煙,那么淡,那么細(xì)。

  一行長途跋涉的鴻雁,在那水天相連的遙遠(yuǎn)的天際,遠(yuǎn)遠(yuǎn)望去,款款飛行,好似列隊首尾連綴。回想平生事業(yè),此時此刻,凝視征鴻,誰理會我憑欄遠(yuǎn)眺的含意!

  《點絳唇·感興》注釋

  孤煙:炊煙。

  行如綴: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綴在一起。

  凝睇:凝視。睇:斜視的樣子。

  會:理解。

  《點絳唇·感興》賞析

  此詞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傳世之作。這首詞是王禹偁任長州知州時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寫景。云、雨并無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蓖跤韨犛谩耙琅f”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上片煞拍寫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水天相連的遠(yuǎn)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但如此佳麗的景色,卻未能使詞人歡快愉悅,因為“天際征鴻,遙認(rèn)行如綴”。古人心目中,由飛鴻引起的感想有許多。如“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這里,詞人遙見沖天遠(yuǎn)去的大雁,觸發(fā)的是“平生事”的聯(lián)想,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yè)。王禹偁中進士后,只當(dāng)了長洲知縣。這小小的芝麻官,無法實現(xiàn)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像“征鴻”一樣展翅高飛。最后,王詞將“平生事”凝聚對“天際征鴻”的睇視之中,顯得含蓄深沉,言而不盡。

  這首詞藝術(shù)風(fēng)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無力的格局,顯示出別具一格的面目。詞中交替運用比擬手法和襯托手法,層層深入,含吐不露,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飾,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從思想內(nèi)容看,此詞對于改變北宋初年詞壇上流行的“秉筆多艷冶”的風(fēng)氣起了重要作用,為詞境的開拓作了一定的貢獻。

  《點絳唇·感興》賞析二

  王禹偁是繼柳開之后起來反對宋初華靡文風(fēng)的文學(xué)家,有《小畜集》傳世,留下來的詞僅此一首。這首詞以清麗的筆觸,描繪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過了用世的抱負(fù)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愁悶。

  借景抒情、緣情寫景是詩詞慣用的手法。景是外部的客觀存在,并不具備人的感情。但在詞人眼里,客觀景物往往染上強烈的感情色彩。此即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謂“以我觀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此詞劈頭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觀感覺的強烈外射。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時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點絳唇·感興》創(chuàng)作背景

  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中進士,授成武(今屬山東)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改任長洲(今江蘇蘇州)知縣。這首詞就是王禹偁任長洲知縣時的作品。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2

  采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

  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閑人樣。

  陸游詞作鑒賞

  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間,陸游閑居山陰時。淳熙七年(1180),江西鬧水災(zāi),陸游于常平提舉任上,“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fā)粟以予民”(《宋史·陸游傳》)。事后,卻以“擅權(quán)”獲罪,遭給事中趙汝愚借故彈劾,罷職還鄉(xiāng)。

  詞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以采藥、飲酒、蕩舟為線索,展示出作者多側(cè)面的生活風(fēng)貌。

  上片寫采藥歸來獨沽酒,下片寫醉后弄舟江湖間。詞人罷職歸鄉(xiāng)后,閑居山陰,“壯士凄涼閑處老”,“幽谷云蘿朝采藥”,詞人治國之志難以實現(xiàn),就采藥治民,買醉茅店�!蔼殞ぁ倍謱懗隽肆T官后的寂寞、悠閑。作者獨酌村店新釀,但見暮山千疊,長煙落日,聽得漁舟唱晚,聲聲在耳。這幾句,寫千嶂籠煙,可見江南青山之秀潤,處處漁唱,可想象江上漁舟之悠閑,加上新酒初熟,香溢茅店,聲香嗅味,皆助酒興,詞人不由得陶然醉乎其間,由此引出下片醉弄扁舟的興致。耳聽漁歌而心羨江上,清風(fēng)白云,取之不竭,詞人不禁生起散發(fā)扁舟之意,況醉后疏闊縱放,無所顧忌更不怕連天波浪。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無拘無束,友漁樵、釣明月,真正享受一回清閑人滋味。

  陸游一生以抗金救國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個瀟灑送日月的“閑人”,并非他的本意。即便被迫閑居鄉(xiāng)間,他也是閑不住的,采藥、治病、救人,在書劍報國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其平生關(guān)懷民生的素志。但是,詞人畢竟是一位以“塞上長城”。自許、對馳騁疆場無限向往的熱血男兒,他所執(zhí)著追求的是充滿戰(zhàn)斗快意的人生。村居生活終究難以消釋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淪的英雄豪氣。

  因此,放浪山水的閑情逸致,借酒后的豪興以揮斥,正是他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的表現(xiàn)。詞人對“閑人”生活的似正實反的肯定與詠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積在他心頭的隱痛,是對自己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的悲劇命運的自我解嘲。這種似正實反的筆法,給這首詞的風(fēng)格帶來了灑脫中寓抑郁的特色。明人楊慎評陸游詞曰:“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泵珪x又云:“超爽處更似稼軒耳�!保斗盼淘~》跋)從《點絳唇》看,則是超爽中蘊沉郁。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3

  點絳唇·蹴罷秋千

  朝代:宋朝

  作者: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日,清晨,花園內(nèi)。綠楊掩映著秋千架,架上繩索還在悠悠地晃動。年輕的女詞人剛剛蕩完秋千,兩手有氣無力,懶懶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jié)B透著薄薄的羅衣。花與人相襯,顯得格外的嬌美。驀然間,進來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連金釵也滑落下來。

  客人是誰?詞中未作正面描寫,但從詞人的反應(yīng)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風(fēng)度翩翩的少年。詞人走到門口,又強按心頭的激動,回眸偷覷那位客人的豐姿。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tài),她嗅著青梅,邊嗅邊看,嬌羞怯怯,昵人無邪。

  注釋

  蹴(cù):踩,踏。這里指蕩(秋千)。

  慵整:懶洋洋的收拾。

  見有人來:一作“見客入來”。

  襪刬(chǎn):即刬襪。未穿鞋子。只穿著襪子行走。

  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經(jīng)凋零。

  溜:溜走,滑落。

  和:含。

  走:跑,快走。

  關(guān)于此詞作者眾說紛紜,楊慎《詞林萬選》等收為李清照詞,楊金本《草堂詩余》作蘇軾詞,《花草粹編》等作無名氏詞,《詞的》作周邦彥詞,唐五代及北宋詞集中詞作互見現(xiàn)象所在多見,不足為奇。

  賞析:

  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fēng)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絳唇》(“蹴罷秋千”)很可能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的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著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憨態(tài)可掬的嬌美形象。緊接著,詞人轉(zhuǎn)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fēng)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fā)現(xiàn)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襪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里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這兩個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樣,成功地寫出了少女的情態(tài)。同時,李清照這兩個短句還生動地表露了少女的內(nèi)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xiàn)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和歐陽炯《賀明朝》中的:“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晃沖之《傳言玉女·上元》中的“嬌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說”,都有類似之處。這和今天現(xiàn)實生活中,年輕的姑娘以擺弄辮梢、手絹等,來掩飾她的害羞、緊張也是類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歐陽炯《南鄉(xiāng)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顧”,李珣《南鄉(xiāng)子》中“玉纖遙指花深處,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的“回顧”一樣,雖然它們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表達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都是以簡單的回頭看的動作,表現(xiàn)比較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的。李清照這兩個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對來人打攪了她自由玩樂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攪她的來人是誰,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狽的是誰,是什么樣的人。這表現(xiàn)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現(xiàn)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輕視的一面。這種思想感情,就其內(nèi)容來說,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這一生活側(cè)面的描寫。

  在李清照之前,雖然絕大多數(shù)詞都是寫婦女,但是,能夠描繪出婦女的形象,并寫出婦女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義的卻不多。李清照這首《點絳唇》語言質(zhì)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確是一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詞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完全可以媲美。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4

  點絳唇·金谷年年 宋朝 林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

  《點絳唇·金谷年年》譯文

  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復(fù)一年,每到春來,長勢繁茂,亂生的春色誰是它的主人?枝頭殘余的花朵在蒙蒙細(xì)雨中凋落一地。

  又是離秋,黃昏時分,送行的人在這里話別。遠(yuǎn)游的人已經(jīng)走了,芳草萋萋生滿前行之路。

  《點絳唇·金谷年年》注釋

  金谷:即金谷園,指西晉富豪石崇洛陽建造的一座奢華的別墅。因征西將軍祭酒王詡回長安時,石崇曾在此為其餞行,而成了指送別、餞行的代稱。又指生死相伴的情誼。

  離歌:送別的歌曲

  長亭:亦稱十里長亭。古代人們常在長亭設(shè)宴餞別為親友送行并吟詠留贈。

  王孫:本是古代對貴族公子的尊稱,后來代指出門遠(yuǎn)游之人。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

  萋萋(qī):草盛的樣子。

  《點絳唇·金谷年年》賞析

  前兩句用典,寫人去園空、草木無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皝y生”二字,顯出荒蕪之狀�!罢l為主”的嘆問,點明園的荒涼無主,蘊含著詞人對人世滄桑的慨嘆。三、四句渲染襯托,描寫無主荒園在細(xì)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紛墜,枝頭稀疏的余花,也隨濛濛細(xì)雨飄逝“滿地”,境界開闊而情調(diào)婉傷。雖寫雨中落花,卻含草盛人稀、無可奈何的惆悵,為寫離別奠定感情基調(diào)。以下幾句寫離情。“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長亭,亦稱十里長亭,古人送行餞別之地;此暗指別意綿綿,難舍難分,直到日暮。詞人抓住特定時刻,刻畫出這幅黯然銷魂的長亭送別的畫面。最后“王孫”三句,是全詞之主旨。凝望著親人漸行漸遠(yuǎn),慢慢消失了,唯見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無涯。結(jié)尾處詞人以景結(jié)情,渲染了無限惆悵和依依惜別的感情,給人留下無窮的想像。整首詞的語言清新柔婉,屬婉約一派。

  《點絳唇·金谷年年》鑒賞

  金谷園曾經(jīng)是錦繡繁華的麗園,如今已是雜樹橫空、蔓草遍地了。寫”色用“亂生”二字,可見荒蕪之狀,其意味,與杜牧《金谷園》詩”的“流水無情草自””相近。“誰為主”之問,除點明園的荒涼無主外,還蘊含著作者對人世滄桑、繁華詠貴如過眼煙云之慨嘆。

  林逋的`《點絳唇》是一首詠草的杰作。以擬人手法,寫得情思綿綿,凄楚哀婉。語言美,意境更美。為歷代讀者稱誦。此為詠物詞”的佳作。全詞以清新空靈的筆觸,物”見情,寄寓深意,借吟詠”草抒寫離愁別緒。整首詞熔詠物與抒情于一爐,凄迷柔美的物象”寄寓惆悵傷”之情,渲染出綿綿不盡的離愁。

  “余花”兩句,寫無主荒園細(xì)雨””色凋零,絢爛的花朵已紛紛墜落,連枝頭稀疏的余花,也隨蒙蒙細(xì)雨而去�!皾M地和煙雨”,境界闊大而情調(diào)哀傷,雖從雨”落花著筆,卻包含著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又歸去”,詞人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惆悵情懷。

  過片直寫離情。長亭,亦稱十里長亭。古代為親人送行,常長亭設(shè)宴餞別,吟詠留贈。此時別意綿綿,難舍難分,直到太陽西下。“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詞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銷魂的時刻,攝下了這幅長亭送別的畫面。最后“王孫”三句,活用《楚辭》意,是全詞之主旨�!巴鯇O”本是古代對貴族公子的尊稱,后來詩詞”,往往代指出門遠(yuǎn)游之人。凝望著親人漸行漸遠(yuǎn),慢慢消失了,唯見茂盛的”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無涯。正如李煜《清平樂》詞所說:“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

  結(jié)尾處詞人以景結(jié)情,渲染了無限惆悵和依依惜別的感情,給人留下無窮的想像。整首詞的語言清新柔婉,屬婉約一派。

  《點絳唇·金谷年年》創(chuàng)作背景

  林逋不趨榮利,獨自隱居于西湖孤山,以種梅養(yǎng)鶴自娛。他高標(biāo)遺世,但仍渴求著友情的慰藉。張先等人皆時時造訪。公元1007年詞人送別友人離去,借吟詠春草抒寫離愁別緒。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5

  點絳唇·離恨

  宋代:蘇軾

  月轉(zhuǎn)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美人愁悶。不管羅衣褪。

  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嗔人問。背燈偷揾,拭盡殘妝粉。

  譯文

  月轉(zhuǎn)換下沉了,烏鴉啼叫起來,華麗的堂室里響起了傳遞離情別恨的音樂。美女們愁苦煩悶,竟然顧不上羅衣被脫下來。

  清亮的斑斑淚,揮灑后而柔腸寸斷。憎惡人們發(fā)問,只好背著燈光暗暗地把淚水擦掉,連同臉上的化妝粉揩干凈了。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出自南朝梁江淹《詠美人春游》: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又名《點櫻桃》,雙調(diào),有41字、42字、43字諸體。

  月轉(zhuǎn)烏啼:表明夜深。

  畫堂:古代宮中彩繪的殿堂。

  宮徵:這里泛指音樂。宮: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一音級。徵(zhǐ):古代五聲音階的第四音級。

  羅衣: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

  褪:脫落。

  嗔(chēn):發(fā)怒。

  搵(wèn):揩拭眼淚。

  殘妝:被侵亂過的妝顏。

  賞析

  上片,寫歌女們在夜深人靜時的遭遇。第一、二句點明時間“月轉(zhuǎn)烏啼”,更暗示了此時是歌女們的凄涼酸楚的生活時刻。在一種正常人休息的正常時刻,卻從“畫堂”里傳來了離情別恨的音樂聲,可以窺見歌女們懷念家人的傷心碎腑之苦痛。第三、四句進一層寫美人“愁悶”。不僅僅在于娛樂皇公貴族,而且還在于歌女顧不上去脫“羅衣”,早已被皇帝皇后脫下了,自然人格上受到侮辱�!爱嬏谩保嘁牡钐�,哪能容得下纖弱“美人”。蘇軾憤然而訴:“畫堂”里充滿了音樂傳遞的“離恨”和“愁悶”。

  下片,特寫歌女們的淚斑與殘粉。第一、二句“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寫斑斑血淚變“清淚”,淚向肚里流,這種“離恨”的表現(xiàn)。揮淚痛斷柔腸,痛向心里藏,這種“愁悶”的.心情。最后三句更進一層,突出兩個典型細(xì)節(jié):一是不愿旁人細(xì)問,二是背著燈暗暗地揩拭淚水,直至揩盡被皇公貴族們所侵染過的殘妝和脂粉。從清淚、柔腸、嗔人、偷搵、拭殘妝這些行為的表現(xiàn),將被壓迫、被侮辱的歌女形象活脫脫地推向世人面前,不得不為歌女感到同情和愛憐。

  該詞的藝術(shù)貢獻,在于塑造了一位成功的“淚美人”形象,并為婉約詞提供一種經(jīng)過“雅化”的新風(fēng)貌。蘇軾寫歌女不同于其他詞家,重在寫“神”和內(nèi)心的“涼”,具有超脫塵俗、高潔晶瑩的美感,是尋常的“宮體詞”不能比的。

《[合集]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02-26

點絳唇·梅原文及賞析12-18

[優(yōu)選]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5篇02-27

點絳唇·蹴罷秋千原文翻譯09-12

《點絳唇》賀鑄詞作鑒賞05-05

劍客原文賞析12-19

西施原文賞析12-17

風(fēng)原文及賞析12-17

艷歌原文賞析12-1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合集]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5篇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

  原文:

  金谷人歸,綠揚低掃吹笙道。

  數(shù)聲啼鳥。

  也學(xué)相思調(diào)。

  月落潮生,掇送劉郎老。

  淮南好。

  甚時重到。

  陌上生春草。

  賞析:

  白石此詞,與其合肥情事有關(guān),詞中思戀的是其合肥情侶。詞人以宋光宗紹熙元年庚戌(1190)到合肥,見《淡黃柳》詞序,第二年辛亥正月二十四日離開,見《浣溪沙》詞序。又據(jù)一些詞看,辛亥年他似乎再到過合肥,經(jīng)秋再次離去。這首《點絳唇》就是再到合肥又離去時的作品。請參看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 》所載《行實考》第七《合肥詞事》。這首詞上片說聚首的歡愉,下片寫離別的痛苦。上下片內(nèi)容不是同時。歡聚或在春晚 、夏初。離散似是冬季。白石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自從“當(dāng)初不合種相思”,這種刻骨銘心的思戀便成為白石心靈深處一個拆解不開的“情結(jié) ”,終白石之一生,雖九死而不悔,真是天地至性,人間至情。

  首句“金谷人歸”,金谷除普通以代指園中多美人以外,還有三種可能:(一)或暗示琵琶女姓梁�!稁X表錄異》上云:“石崇以明珠三斛換綠珠于容州,本姓梁氏。”(二)或贊美其人妙解音律。干寶《晉紀(jì)》云:“石崇有伎人綠珠,美而工笛。”與本詞下句“吹笙”疑有連系。白石他詞中寫合肥情事時,也多寫到樂器 。(三)或意在引起一極美好的宜于美人的環(huán)境的想象 。庾信《春賦》云 :“河陽一縣併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卑资镀鄾龇浮吩~序云:“合肥巷陌皆種柳 。”但合肥當(dāng)日不過一荒涼邊城 。“出城四顧,則荒野煙草,不勝凄黯�!保ā镀鄾龇浮吩~序)“巷陌凄涼 ,與江左異�!保ā兜S柳》詞序)。如此城郭,豈宜為美人居止?幸其多柳,故不惜重筆渲染,比于金谷,亦略為伊人居處增色。

  白石寫情,不在于情事本身,故對情人的容妝和行動很少著筆,而重在對情事的獨特的內(nèi)心感受,抒發(fā)自己綿綿無盡的相思之苦。故以下三句,都只寫景。本來,世間情人相對,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直見深心,更不容一語表白,何況文字?這就是寫情常寓于景 ,寫景就是寫情的心理根據(jù)。玉田《詞源》卷下“離情”說 :“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近人王國維亦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故所謂寫景,不過是詞人把自己的感情噴射向外物,與物“一化”,就是莊子所謂“物化”。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美學(xué)上的移情作用。這里的綠楊啼鳥,實際是詞人對吹笙人的整個靈魂的擁抱 。還不僅此,不僅是詞人化身為自然來“莊嚴(yán)”自己的情人,而且,尤其是,在詞人眼中,她儼然就是宇宙的中心,她飄然蒞臨,成為萬物的主宰。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中此例頗多,如曹子建的《洛神賦 》。當(dāng)寫到人神心通的.時候,洛神感動了,于是“屏翳(雨師)收風(fēng),川后靜波,馮夷(河神)鳴鼓,女媧(這里用為音樂女神)清歌”。

  看吧,洛神就是宇宙的中心,萬物的主宰,因為她就是美和愛。但創(chuàng)造的魔杖還是握在詩人(或詞人)的手中的。詩人是可以驅(qū)遣鬼神,促使萬物,創(chuàng)造一個再造世界 。韓愈說李白、杜甫“陵暴萬象”,當(dāng)作如是解。

  本詞雖分兩片,卻非平列。上片是追憶聚首的歡愉,似水的柔情,如夢的深永。下片是詞的現(xiàn)實世界,是訣別的痛苦�!霸侣涑鄙�,語出元稹《重贈樂天》:“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掇送”猶斷送(張相說)。“ 劉郎”,用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劉晨自比�!疤烊粲星樘煲嗬稀�,何況自知無分再見神仙的劉郎呢 �!盎茨虾谩比溆没茨闲∩健墩须[士賦》:“王孫游兮不歸,芳草兮萋萋 。”這和《江梅引》結(jié)韻說“歌罷淮南春草賦 ,又萋萋。漂零客,淚滿衣�!币饩诚嗤�。本詞“陌上生春草”五字截斷眾流,頓時使上片的“小得團囫 ”(玉溪句:“小得團囫足怨嗟”),盡成愁緒,正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倍拍林姡骸昂奕绱翰荻� ,事與孤鴻去”(《題安州浮云寺樓》),可以題此詞。白石詞善于后路作結(jié),即歇拍處化情為景,篇終接混茫,無限深情,千般感慨,都在一種迷離凄涼的意境中深化升華,余音裊裊,韻味無窮。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2

  點絳唇·蹴罷秋千 宋朝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蹴罷秋千》譯文

  蕩完秋千,慵倦地起來整理一下纖纖素手。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花兒含苞待放,因蕩過秋千涔涔香汗?jié)B透著薄薄的羅衣。

  忽見有客人來到,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卻要嗅嗅門前的青梅以此掩蓋。

  《點絳唇·蹴罷秋千》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

  蹴:踏。此處指打秋千。

  慵:懶,倦怠的樣子。

  襪刬:這里指跑掉鞋子以襪著地。金釵溜:意謂快跑時首飾從頭上掉下來。

  倚門回首:這里只是靠著門回頭看的意思。

  《點絳唇·蹴罷秋千》賞析

  此詞,屬存疑之作,若確為易安作品,當(dāng)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tài)。

  上片蕩完秋千的精神狀態(tài)。詞人不寫蕩秋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以后一剎那間的鏡頭。

  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蕩秋千時的情景,羅衣輕飏,像燕子一樣地空中飛來飛去,妙靜中見動�!捌饋磴颊w纖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后,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袄w纖手”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借以形容雙手的細(xì)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jì)和身份�!氨『馆p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干蕩秋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tài)恰如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奥稘饣ㄊ荨币徽Z既表明時間是春天的早晨,地點是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fēng)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神態(tài)。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tài)。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

  “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敖疴O溜”,是說頭發(fā)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yīng)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昂托咦摺比�,把她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昂托摺闭撸咭玻骸白摺闭�,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xì)節(jié)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唐人韓偓《竿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xiàn)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xiàn)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tài)婉然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tài),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獲“曲盡情悰”之譽。

  《點絳唇·蹴罷秋千》賞析二

  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fēng)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絳唇》(“蹴罷秋千”)很可能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的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著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憨態(tài)可掬的嬌美形象。緊接著,詞人轉(zhuǎn)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fēng)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fā)現(xiàn)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襪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里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這兩個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樣,成功地寫出了少女的情態(tài)。同時,李清照這兩個短句還生動地表露了少女的內(nèi)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xiàn)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和歐陽炯《賀明朝》中的:“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被螞_之《傳言玉女·上元》中的“嬌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說”,都有類似之處。這和今天現(xiàn)實生活中,年輕的姑娘以擺弄辮梢、手絹等,來掩飾她的害羞、緊張也是類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歐陽炯《南鄉(xiāng)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顧”,李珣《南鄉(xiāng)子》中“玉纖遙指花深處,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的“回顧”一樣,雖然它們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表達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都是以簡單的回頭看的動作,表現(xiàn)比較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的。李清照這兩個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對來人打攪了她自由玩樂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攪她的來人是誰,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狽的是誰,是什么樣的人。這表現(xiàn)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現(xiàn)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輕視的一面。這種思想感情,就其內(nèi)容來說,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這一生活側(cè)面的描寫。

  在李清照之前,雖然絕大多數(shù)詞都是寫婦女,但是,能夠描繪出婦女的形象,并寫出婦女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義的卻不多。李清照這首《點絳唇》語言質(zhì)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確是一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詞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完全可以媲美。

  《點絳唇·蹴罷秋千》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為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據(jù)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李清照結(jié)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點絳唇·蹴罷秋千》等詞應(yīng)當(dāng)就是作于此年前后。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3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翻譯

  我酒醉后架著小船,在湖中蕩漾,聽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處。現(xiàn)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里。兩岸的青山排列無數(shù),晚風(fēng)吹來,落花如雨,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

  注釋

  塵緣:佛教名詞。佛經(jīng)中把色、聲、香、味、觸、法稱作 “六塵”。以心攀緣六塵,遂被六塵牽累,故名。

  亂紅:落花。

  賞析一

  上片首二句本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開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边@個“花深處”,就是指桃源。在郴州,詞人為了排憂遣恨,不得不借酒解愁。醉眼朦朧之中,詞人受潛意識的支配,仿佛覺得自己劃起了小舟,正輕松自如地隨著溪流浮泛,朝桃花源進發(fā)。路上,“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詞人十分欣喜,他左顧右盼,不知不覺中,已“林盡水源”,來到了“花深處”。閱讀這兩句,關(guān)鍵是要抓住“醉”這個核心詞語。醉入夢鄉(xiāng),本是常事,所以說這兩句是寫夢境幻象�!皦m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笔窃~人神志清爽后的抱恨之言。佛教認(rèn)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源。秦觀在這兒是借“塵緣”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類,自是相對靈境而言的。假如自己不出來求仕為宦,就不至于有此時的遷謫之禍,這就是“塵緣相誤”。在寫法上,只說“塵緣相誤”,隱去塵緣的具體內(nèi)容,便產(chǎn)生空靈蘊藉,詞情搖曳生姿的效果。此刻自己身受官府羈絆,即使想找一個類似于“桃花源”的遠(yuǎn)僻之地平安度日也不可得——這就是“無計花間住”。

  過片二句,勾勒出一幅“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滿庭芳·山抹微云》)一般的黃昏景象�!懊C!薄扒Ю铩庇冉o人天涯飄泊之感。緊接一句“山無數(shù) ”,與“煙水茫�!焙魬�(yīng),構(gòu)成“山重水復(fù)疑無路”(陸游《游山西村》)的境界,這就與上片“塵緣相誤”二句有了內(nèi)在的聯(lián)絡(luò),上下片意脈不斷。下片開頭四句,乃是詞人有意識地?fù)袢∪耸篱g的四種凄涼景象,來影射他黯淡、感傷的心境�!盁熕C!�,則前途渺遙可知;“千里斜陽暮”,暗示著詞人的處境將每況愈下;“山無數(shù)”,正是阻力重重、難回朝廷的象征;“亂紅如雨”,就是說美好事物正在橫遭摧折。這四種景象并集一起,凝現(xiàn)出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詞人雖無片言只語關(guān)涉愁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溢滿紙面。結(jié)句“不記來時路”,源于《桃花源記》。陶淵明說,武陵漁人出桃花源后,在返家的路上處處作了標(biāo)志,“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边@個結(jié)句正暗應(yīng)了題目和開頭,道出了詞人夢醒之后無路可走的窘境和苦況,表達了他“抽身退步悔已遲”和“世外桃源不可得”的愁怛心緒。

  這首詞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無端遭受打擊,導(dǎo)致了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并由此產(chǎn)生了對世外桃源的向往。但有的評論者認(rèn)為句句都有暗寓,這只能是一種猜測。此詞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迷離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觀在藝術(shù)上喜歡朦朧美的一種手法而已。

  賞析二

  公元1094年(紹圣元年),“新黨”章惇上臺掌權(quán),大肆打擊元祐黨人,秦觀先貶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貶為處州酒稅。紹圣三年,又貶郴州。這一連串打擊使他陷入受壓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他的名詞《踏莎行》(霧失樓臺)就是在郴州旅舍所寫。這首《點絳唇》(桃源)大約也是貶居郴州時所寫。

  詞題“桃源”,即指桃花源,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構(gòu)想的理想圖畫。在這個桃花源世界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人間爾虞我詐,賦稅戰(zhàn)亂現(xiàn)象,而是一個環(huán)境寧靜,風(fēng)景優(yōu)美,人民淳樸,和平勞動,生活幸福的世界。這就是后代失意文人所津津樂道的世外桃源世界。秦觀貶居郴州后,聞知這個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于心。在《踏莎行》里,早就寫出了“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的佳句,以表現(xiàn)他對桃源的向往和望不見的悵惘。這首《點絳唇》詞,也是寫他在遭受一連串政治打擊,經(jīng)受了人間種種坎坷之后,抒發(fā)他厭倦現(xiàn)實黑暗世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

  詞一開始“醉漾”兩句,一下子就把人帶進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寫他在郴州,借酒澆愁情狀,在醉眼朦朧中,他劃起了一葉小舟,向“花深處”進發(fā)�!盎ㄉ钐帯奔粗傅氖恰疤一ㄔ础�。且是信流而行,路上,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不知不覺來到了“花深處”。這首二句,頗似陶潛《桃花源記》開篇:“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钡木辰缑鑼憽R环N欣喜愉悅之情,蘊藏在平淡的語言之外,頗耐人尋味�!皦m緣”二句,是作者醉醒后怨恨之言�!皦m緣”,本佛教名詞,《圓覺經(jīng)》所謂“小塵”,即指聲、色、香、味、觸、法六種。佛家以為以心攀緣六塵,遂為六塵所牽累,故謂之塵緣。佛家認(rèn)為“六塵”是污染人心,令人產(chǎn)生嗜欲的根源。人要想恢復(fù)其真性,就必須脫離“六塵”的干擾,做到六塵不染。秦觀在這里是借指人間爭名奪利一類的世俗之事,悔恨自己當(dāng)初不該誤入仕途,以致遭今日貶謫之禍,這正是“塵緣相誤”的.結(jié)果�!盁o計花間住”,進一步說如今身不由己,為官府羈絆。想找一個沒有塵緣干擾的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地方,也不可得。詞的開始兩句,表欣喜之情,這里兩句則側(cè)重感慨失望。這種有喜有慨,喜慨交錯,詞情搖曳生姿,非常感人。

  詞的下片,“煙水”四句,側(cè)重景物描寫。通過各種凄涼景色,來影射詞人感傷的心懷。“煙水”兩句,勾勒出一幅令人銷魂的黃昏圖畫�!盁熕C!狈置靼祵懬巴久烀��!扒Ю镄标柲骸眲t暗示其處境日下�!吧綗o”二句,象征阻力重重,風(fēng)起花落,美好事物橫遭摧殘�!皝y紅如雨”,似化李賀“桃花亂落如紅雨”意而來,原是指殘春時節(jié)了。以上四種景象合起來,便又形成煙水茫茫,斜陽千里,山峰無數(shù)風(fēng)起花落,日暮窮途的渾成意境,有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詞的末句“不記來時路”。源于《桃花源記》:“遂迷,不復(fù)得路�!睂懰笆劳馓以床豢傻谩钡倪z憾心情。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紹圣元年(1094年),“新黨”章惇上臺掌權(quán),大肆打擊元祐黨人,秦觀先貶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貶為處州酒稅。紹圣三年(1096年),又貶郴州。這一連串打擊使他陷入受壓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這首《點絳唇·醉漾輕舟》大約也是貶居郴州時在謫徙途中所作。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4

  原文: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

  水村漁市。

  一縷孤煙細(xì)。

  天際征鴻,遙認(rèn)行如綴。

  平生事。

  此時凝睇。

  誰會憑闌意。

  譯文

  雨綿綿,恨意難消,云層層,愁緒堆積,江南景色,依舊被稱為上好美麗。水邊村落,湖畔漁市,裊裊升起一縷孤零零的炊煙,那么淡,那么細(xì)。

  一行長途跋涉的鴻雁,在那水天相連的遙遠(yuǎn)的天際,遠(yuǎn)遠(yuǎn)望去,款款飛行,好似列隊首尾連綴。回想平生事業(yè),此時此刻,凝視征鴻,誰理會我憑欄遠(yuǎn)眺的含意!

  注釋

  孤煙:炊煙。

  行如綴: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綴在一起。

  凝睇:凝視。睇:斜視的樣子。

  會:理解。

  賞析:

  【評解】

  這首詞是王禹偁任長州知州時的作品。詞中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fēng)物景色,抒發(fā)了他壯年時的抱負(fù)和懷才不遇的感慨。

  全詞借景抒情言志,寫得委婉含蓄。風(fēng)格清麗,感情質(zhì)樸。

  【集評】

  《詞苑》:此詞“清麗可愛,豈止以詩擅名”。

  《唐宋詞賞析》:此詞把握住水鄉(xiāng)景物的特征,用清淡自然的筆觸,描繪出一幅色彩暗淡的風(fēng)景圖,隱約流露出作者客居異鄉(xiāng),抑郁愁悶的心情。

  《唐宋詞選注》:王禹偁的作品以詩文為主,在僅存的這首小詞中,他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色,抒寫出游子的客愁,寫得委婉細(xì)致。詞末透露作者的懷才不遇之感,不同于一般的艷詞。

  此詞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傳世之作。全詞以清麗的'筆觸、沉郁而高曠的格調(diào),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過描繪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積極用世、渴望有所作為的政治理想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情懷�!吨窳旨o(jì)事》評此詞云:“情麗可愛,豈止以詩擅名�!�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寫景。云、雨并無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在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上片煞拍寫的是: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在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水天相連的遠(yuǎn)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但如此佳麗的景色,卻未能使詞人歡快愉悅,因為“天際征鴻,遙認(rèn)行如綴”。在古人心目中,由飛鴻引起的感想有許多�!芭e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在這里,詞人遙見沖天遠(yuǎn)去的大雁,觸發(fā)的是“平生事”的聯(lián)想,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yè)。王禹偁中進士后,只當(dāng)了長洲知縣。這小小的芝麻官,無法實現(xiàn)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象“征鴻”一樣展翅高飛。

  最后,王詞將“平生事”凝聚在對“天際征鴻”的睇視之中,顯得含蓄深沉,言而不盡。

  這首詞在藝術(shù)風(fēng)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無力的格局,顯示出別具一格的面目。詞中交替運用比擬手法和襯托手法,層層深入,含吐不露,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飾,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從思想內(nèi)容看,此詞對于改變北宋初年詞壇上流行的“秉筆多艷冶”的風(fēng)氣起了重要作用,為詞境的開拓作了一定的貢獻。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5

  萬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M回島嶼,中有舟行路。

  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何人��?斷崖如鋸,不見停橈處。

  翻譯

  萬里飄渺的蓬萊,在夢里我坐一葉扁舟而去。在那仙山島嶼中盤桓找尋神仙。其中必有到達仙山的道路。

  海面上倒映著神山仙閣,隨波而顯得層層疊疊的。那陡峭的海岸像大鋸剖開一樣,連系舟的地方都沒有。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此調(diào)因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

  蓬壺:即蓬萊。

  縈回:盤旋往復(fù)。

  層層俯:樓臺之水中倒影。

  斷崖:陡峭的山崖。停橈[ráo]

  處:可以停船登岸之處。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1905年,當(dāng)時正處于中國新舊交替的時刻,國內(nèi)的'知識分子們渴望開辟未來,但又不得其門而入,王國維也像這些知識分子一樣感到迷茫和無助,所以就把這種迷茫寄托于夢境與仙境之中抒發(fā)出來。

  賞析

  王國維的這首《點絳唇》詞借夢中尋仙,來表達內(nèi)心的彷徨與焦慮。

  王國維這首詞,就是以紀(jì)夢的方式寫對蓬萊神山的追求�!叭f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雖然只是簡單的敘述,但字里行間已有一種比較強烈的感發(fā)�!芭顗亍币呀�(jīng)是無數(shù)前人歷盡千辛萬苦也難以長到的仙島,“萬頃”又是一個茫茫無邊的廣大區(qū)域;而“夢中昨夜”是多么短暫倉促,“扁舟”又是多么渺小輕微。這是遠(yuǎn)大、艱難,與倉促、簡陋之間的對比,就突出了人的意志之堅強與實力之薄弱。“索回島嶼。中有舟行路”是已經(jīng)進入神山海域,在群島之間穿行,目標(biāo)近在咫尺。這兩句,讓人感受到一種經(jīng)過千難萬險之后終于接近目的地的興奮和對繼續(xù)有新發(fā)現(xiàn)的渴望。

  “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就是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寫神山仙閣及其水中的倒影。這首詞寫層層樓倒立于水中,又多了一種光怪迷離的感受。這種感受,與夢的環(huán)境是相合的�!皵嘌氯玟�,不見停橈處”就像用一把天工開物的大鋸把高山縱向鋸開的剖面,那么陡峭那么光滑,不要說向上攀登,就是一個可以系纜停船的地方都找不到。所謂“天道幽遠(yuǎn)難求”,從希望到失望,從堅持到困惑,雖說只是一個夢,但它寫出了一個追求者在追求探索的道路中真實的心理歷程。

  這首小詞就以紀(jì)夢和游仙的方式表現(xiàn)了這種可望而不可及,內(nèi)心的痛苦與焦慮。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6

  云透斜陽,半樓紅影明窗戶。

  暮山無數(shù)。

  歸雁愁遠(yuǎn)去。

  十里平蕪,花遠(yuǎn)重重樹。

  空凝佇。

  故人何處。

  可惜春將暮。

  作者:

  曹組(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兆谛腿辏�1121)進士。后召試中書,換武階,兼閣門宣贊舍人,任給事殿中,官至防御使。其詞作喜用俗語,多謔詞、艷詞。也有清幽秀勁之作,風(fēng)格近秦觀、毛滂。有《箕穎集》,不傳。詞有《元寵詞》。

  注釋:

 �、倨绞彛浩綍绲脑啊�

 �、谀齺校河兴紤]、期待而立著不動。

  賞析:

  這首詞通過春景的描寫,抒發(fā)作者懷人的情思。上片寫景。斜陽穿窗,暮山歸雁,已經(jīng)是黃昏的'時候了。下片寫惜春懷人之情。平蕪遠(yuǎn)望,樹木重重,春色將暮,故人何在?宛轉(zhuǎn)細(xì)膩地透露了無限懷念之情。全詞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7

  原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

  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

  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譯文

  醉酒后蕩著小船,任流水引著輕舟飄向花草深處�,F(xiàn)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里。兩岸重巒疊嶂,晚風(fēng)吹來,落花如雨,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

  注釋

  塵緣:佛教名詞。佛經(jīng)中把色、聲、香、味、觸、法稱作 “六塵”。以心攀緣六塵,遂被六塵牽累,故名。

  亂紅:落花。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賞析:

  此詞當(dāng)為秦觀于謫徙途中所作。詞中借劉義慶《幽明錄》載劉晨、阮肇入天臺故事,隱寓向往仙境而天涯無路的苦境。

  首二句本自《桃花源記 》的開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 ”,把人帶到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這兒幾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鄉(xiāng),且是信流而行,這眼前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當(dāng)是個偶然發(fā)現(xiàn)。一種愉悅的心情也就見于如此平淡的語言之外,而同時卻又有一陣深切的遺憾:“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塵緣”自是相對靈境而同時而言的,然而聯(lián)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見此中另有所寄托。此處只說“塵緣相誤”,隱去塵緣的具體內(nèi)容,便覺空靈蘊藉,詞情搖曳生姿。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卻鉤勒出一幅“斜陽外 ,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滿庭芳》)一般的黃昏景象�!扒Ю铩�、“茫�!庇冉o人天涯飄泊之感 。緊接一句“山無數(shù) ”,與“煙水茫�!焙魬�(yīng),構(gòu)成“山重水復(fù)疑無路”的境界,這就與上片“塵緣相誤”二句有了內(nèi)在的聯(lián)絡(luò) ,上下片意脈不斷 。值此迷惘之際 ,忽然風(fēng)起茫落 ,只見“亂紅如雨”。一句一景,蟬聯(lián)而下,音節(jié)急促,恰狀出人情之�?� 。合起來,這幾句又造成一個山重水復(fù)、風(fēng)起花落 、春歸酒醒、日暮途遠(yuǎn)的渾成完整的意境。雖然沒有明寫欲歸之字,而欲歸之意在在皆是。結(jié)句卻又出人意外轉(zhuǎn)折出欲歸不得之意 :“不記來時路。”只說“不記”,卻使人感到其情蘊深,因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備受壓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詞之上片起筆寓情于景,境界清麗,接著忽而轉(zhuǎn)折,情辭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渾化無跡,景色慘淡,繼又景語淡出,情辭凄楚。全詞以輕柔優(yōu)美的筆調(diào)開端,以景語情語的筆法收篇,寫來寓情于景,情蘊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尋味。

  公元1094年(紹圣元年),“新黨”章惇上臺掌權(quán),大肆打擊元祐黨人,秦觀先貶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貶為處州酒稅。紹圣三年,又貶郴州。這一連串打擊使他陷入受壓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他的名詞《踏莎行》(霧失樓臺)就是在郴州旅舍所寫。這首《點絳唇》(桃源)大約也是貶居郴州時所寫。

  詞題“桃源”,即指桃花源,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構(gòu)想的理想圖畫。在這個桃花源世界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人間爾虞我詐,賦稅戰(zhàn)亂現(xiàn)象,而是一個環(huán)境寧靜,風(fēng)景優(yōu)美,人民淳樸,和平勞動,生活幸福的世界。這就是后代失意文人所津津樂道的世外桃源世界。秦觀貶居郴州后,聞知這個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于心。在《踏莎行》里,早就寫出了“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的佳句,以表現(xiàn)他對桃源的向往和望不見的悵惘。這首《點絳唇》詞,也是寫他在遭受一連串政治打擊,經(jīng)受了人間種種坎坷之后,抒發(fā)他厭倦現(xiàn)實黑暗世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

  詞一開始“醉漾”兩句,一下子就把人帶進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寫他在郴州,借酒澆愁情狀,在醉眼朦朧中,他劃起了一葉小舟,向“花深處”進發(fā)。“花深處”即指的是“桃花源”。且是信流而行,路上,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不知不覺來到了“花深處”。這首二句,頗似陶潛《桃花源記》開篇:“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钡木辰缑鑼憽R环N欣喜愉悅之情,蘊藏在平淡的語言之外,頗耐人尋味�!皦m緣”二句,是作者醉醒后怨恨之言�!皦m緣”,本佛教名詞,《圓覺經(jīng)》所謂“小塵”,即指聲、色、香、味、觸、法六種。佛家以為以心攀緣六塵,遂為六塵所牽累,故謂之塵緣。佛家認(rèn)為“六塵”是污染人心,令人產(chǎn)生嗜欲的根源。人要想恢復(fù)其真性,就必須脫離“六塵”的干擾,做到六塵不染。秦觀在這里是借指人間爭名奪利一類的世俗之事,悔恨自己當(dāng)初不該誤入仕途,以致遭今日貶謫之禍,這正是“塵緣相誤”的結(jié)果�!盁o計花間住”,進一步說如今身不由己,為官府羈絆。想找一個沒有塵緣干擾的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地方,也不可得。詞的開始兩句,表欣喜之情,這里兩句則側(cè)重感慨失望。這種有喜有慨,喜慨交錯,詞情搖曳生姿,非常感人。

  詞的下片,“煙水”四句,側(cè)重景物描寫。通過各種凄涼景色,來影射詞人感傷的心懷。“煙水”兩句,勾勒出一幅令人銷魂的黃昏圖畫�!盁熕C!狈置靼祵懬巴久烀!!扒Ю镄标柲骸眲t暗示其處境日下�!吧綗o”二句,象征阻力重重,風(fēng)起花落,美好事物橫遭摧殘。“亂紅如雨”,似化李賀“桃花亂落如紅雨”意而來,原是指殘春時節(jié)了。以上四種景象合起來,便又形成煙水茫茫,斜陽千里,山峰無數(shù)風(fēng)起花落,日暮窮途的渾成意境,有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詞的末句“不記來時路”。源于《桃花源記》:“遂迷,不復(fù)得路�!睂懰笆劳馓以床豢傻谩钡倪z憾心情。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8

  點絳唇·波上清風(fēng)

  波上清風(fēng),畫船明月人歸后。

  漸消殘酒,獨自憑闌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古詩簡介

  《點絳唇·波上清風(fēng)》是北宋詞人魏夫人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作品。這是一首表現(xiàn)人生聚散匆匆的憾恨之情的詞。上片寫清風(fēng)、明月、畫船,這些本來應(yīng)該是費心悅目的。但是,詞人所面對的卻是難堪的別離。周圍的景物雖清新秀麗,糾纏主人公的愁思卻拂之不去。下片就轉(zhuǎn)為直接的愁緒抒發(fā),將人生不如意時的愁苦含蓄委婉地表達了出來。整首詞用語恰當(dāng),語意清新,含蓄雋永,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翻譯/譯文

  水上清風(fēng)徐徐波平浪靜,在畫船上宴飲話別好友,直到天色傍晚歸來之后,日間酒意漸消離恨涌心頭。獨自憑欄遠(yuǎn)望很久很久。

  人生歡聚離散來去匆匆,這種離愁別恨年年都有,人人都不堪重回首。天邊云煙迷茫稀疏楊柳,隱隱傳來聲聲蕪城更漏。

  注釋

  1、畫船:裝飾華麗的游船。

  2、殘酒:指殘留的醉意。

  3、獨自憑欄久:一個人依憑著欄桿站了很長時間。

  4、聚:團聚、相聚。

  5、散:離散、分手。

  6、回首:回顧、回憶。

  7、隱隱:隱約。

  8、蕪(wú)城:即廣陵城,今江蘇揚州。曾在戰(zhàn)亂中荒蕪,鮑照為之作《蕪城賦》,故稱蕪城。這里指游人所去的地方。

  9、漏:指更漏,古代的報時器。

  賞析/鑒賞

  詞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清風(fēng)拂過水面,明月瀉下銀輝,鱗鱗微浪閃動著光波,月夜恬靜、皎潔、優(yōu)美。此刻,一只裝飾華美的小船蕩離江岸,駛向迷茫的遠(yuǎn)方,一個女郎憑依著樓頭的欄桿,借著朦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漸漸消失在夜空中的一葉輕舟。江波、清風(fēng)、明月、畫船,開端并列幾個富有特征的意象,就構(gòu)成了一個清麗純凈、沁人心脾的'意境。值此良宵美景,與意中人聯(lián)袂共賞,該是何等快意愜懷;然而,其人竟登舟飄然遠(yuǎn)去,“良辰好景虛設(shè)”,令人黯然神傷�!安ㄉ锨屣L(fēng)”、“畫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歸后”,這三字,使意脈陡轉(zhuǎn),氣氛驟變,頓時給主人公帶來了無限的寥落和空虛。“人歸后”三字含蘊豐厚,既點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獨留,從而逗出下文對居者的描寫。“漸消殘酒”是翻進一層的寫法,臨行前,置酒餞別,雙方筵席間繾綣叮嚀,依依難舍之情,一并涵蓋在內(nèi),筆法較為經(jīng)濟。殘酒漸消,說明分手已為時不短,仍要獨自久久憑欄,足見依戀之深�!皯{欄久”緊承“漸消殘酒”,“獨自”應(yīng)上“人歸后”。這位女郎兀自一人,夜幕中憑欄佇立,不忍離去,她對行人的無限鐘情便得到了顯露。

  下片換頭寫“獨自憑欄”的思緒。人之聚散,雖屬常事,但別離總給人帶來憂傷。蘇軾《南歌子·感舊》詞云:“寸恨誰云短,綿綿豈易裁�!睂τ趹偃耍虝旱姆蛛x已足可消魂,何況年年分別,歲歲離恨,而這回又歸期難憑呢。這二句,像是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獨自,她從當(dāng)前的離別進而回想起昔日多少次的“聚散匆匆”,其中包含著無數(shù)的辛酸與憂慮,期待與不安,容納了多少實際的生話內(nèi)容。她凝神冥想,思緒翻騰,卻沒有覺察到時間如奔逝的流水從身邊悄悄掠過。猛然,遠(yuǎn)處的蕪城傳來隱隱的更鼓聲,原來夜已很深,回首遙望,向時的津渡一片沉寂,只有殘月映射下的兩行疏柳、幾縷淡煙,依稀可辨。南朝宋竟陵王劉誕作亂,城邑荒蕪,遂稱蕪城。鮑照寫過著名的《蕪城賦》,其后,詩人常借蕪城以寄慨。蕪城,亦可泛指荒城。煞拍三句,以景結(jié)情,言止而意無盡�!爸鼗厥住边b接“人歸后”,“蕪城漏”暗合“憑欄久”,全篇渾然一體,妙合無垠。

  此篇詞寫月夜送別,側(cè)重點在居者的憂思,別后月夜的佇望和凝想,詞中對女主人公自我形象的描寫著墨不多,攝取清風(fēng)、明月、淡煙、疏柳、隱隱鼓漏等清麗秀逸的景物來襯映烘托,創(chuàng)造出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從而使詞人深情誠篤的心靈也宛然在目。吳蘅照說:“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保ā渡徸泳釉~話》)此詞正具有這種特色。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9

  原文:

  點絳唇·詠風(fēng)蘭

  [清代]納蘭性德

  別樣幽芬,更無濃艷催開處。凌波欲去,且為東風(fēng)住。

  忒煞蕭疏,爭奈秋如許。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譯文

  風(fēng)蘭散發(fā)出不尋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沒有一絲濃艷浮華。它在秋風(fēng)中搖曳的姿態(tài)猶如凌波仙子輕輕飄逸。

  它的葉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也那寒冷的清秋呢?于是留取那半縷清香入得畫中,這幅張見陽之風(fēng)蘭可以堪稱畫中第一了。

  注釋

  風(fēng)蘭:一種寄生蘭,因喜歡在通風(fēng),濕度高的地方生長而得名。

  別樣:特別、不尋常幽芬:清香濃艷:(色彩)濃麗艷麗,代指鮮艷的花朵。

  凌波:形容在水上行走的輕盈柔美的姿態(tài)。此處是說風(fēng)蘭在秋風(fēng)中搖曳的姿態(tài),好像是凌波仙子,輕柔飄逸。

  忒(tuī)煞蕭疏:意為過分稀疏。忒煞,亦作“忒殺”,太、過分蕭疏,稀疏、蕭條。

  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多喻菊、梅之香氣。此處指見陽所畫之風(fēng)蘭仿佛散發(fā)出了微微香氣。

  賞析:

  詞以“詠風(fēng)蘭”為題,副題張刻本作《題見陽畫蘭》,可見此篇為題蘭兼詠物之作。

  上闋從香氣和姿態(tài)兩方面對風(fēng)蘭作了精致靈動的描摹�!皠e樣幽芬”言風(fēng)蘭散發(fā)出不尋常的.香味,這種清幽典雅的氣息,是那些濃艷的花朵無法與之媲美的。風(fēng)蘭不僅在香氣上與眾不同,而且形態(tài)上很靈動,詞人在此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風(fēng)蘭形容成水上行走的輕盈柔美的凌波仙子一般,飄飄欲去。而東風(fēng)在這里顯然不是春風(fēng),可以理解為時光,催花開放和呵護花的力量。整句表現(xiàn)了詞人對風(fēng)蘭的喜愛和贊美,寄托了詞人對這樣美好的風(fēng)蘭不要去的太快的希望,也表達詞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夠長存的美好愿望。

  下闋則是通過對現(xiàn)實中風(fēng)蘭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襯出詞人對好友所作的風(fēng)蘭圖的贊美。秋意襲來,風(fēng)蘭只得“忒煞蕭疏”�!斑贰币辉~寫出了詞人對花之蕭條的惋惜之心。然而盡管風(fēng)蘭看上去已經(jīng)太過稀疏,可仍散發(fā)出微微香氣。顯然,這里的“還留取,冷香半縷”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因為這風(fēng)蘭終究不是自然界的風(fēng)蘭,只是友人的畫罷了。因張純修當(dāng)時正令湖南江華,詞人又用借代的手法,用湘江雨來代指友人,而其畫上的風(fēng)蘭竟然給人一種好似幽香散發(fā)的感覺,故此句為意謂見陽所畫之風(fēng)蘭堪稱畫中第一。至此,讀者方才明白原來這是一闋詠物題蘭之詞。

  在這首詞中,詞人運用了聯(lián)想的手法來描繪風(fēng)蘭,并未曾親眼所見,但卻通過友人的一紙風(fēng)蘭圖對風(fēng)蘭展開了想象,將風(fēng)蘭的香氣和姿態(tài)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而結(jié)句詞人則點出其創(chuàng)作意圖,為全詞的升華。當(dāng)詞人在為風(fēng)蘭的蕭瑟易逝而感傷時,一個“還”字話風(fēng)一轉(zhuǎn),引出只有在好友所作的圖中能保有風(fēng)蘭的韻姿和清香,使得美好的事物永存。襯托出友人作畫功力深厚,所作風(fēng)蘭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同時也將建功立業(yè)的夙愿寄托在友人張純修身上,希望友人保有美好的品質(zhì),并在所任職的地方作出一番成績。

  本詞描寫的主體風(fēng)蘭本非富貴之花,而納蘭卻對其情有獨鐘并大加稱羨,體現(xiàn)了納蘭落拓?zé)o羈的性格和格高韻遠(yuǎn)、獨具特色的詞風(fēng)。詞中字字刻畫,又字字天然,不即不離,不粘不脫,即“意有寄托,不作死句”。風(fēng)蘭之形象綽約可見,而又不無詩人性情的處處流露。既詠物又抒懷抱,顯然頗含騷雅之旨,寓有詩人深摯的情懷。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0

  別樣幽芬,更無濃艷催開處。凌波欲去,且為東風(fēng)住。

  忒煞蕭疏,爭奈秋如許。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翻譯

  風(fēng)蘭散發(fā)出不尋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沒有一絲濃艷浮華。它在秋風(fēng)中搖曳的姿態(tài)猶如凌波仙子輕輕飄逸。

  它的葉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于是留取那半縷清香入得畫中,這幅張見陽之風(fēng)蘭可以堪稱畫中第一了。

  注釋

  別樣:特別、不尋常

  幽芬:清香

  濃艷:(色彩)濃麗艷麗,代指鮮艷的花朵。凌波:此處是說風(fēng)蘭在秋風(fēng)中搖曳的姿態(tài),好像是凌波仙子,輕柔飄逸。

  忒煞蕭疏:意為過分稀疏。忒煞,亦作“忒殺”,太、過分。

  蕭疏:稀疏、蕭條。

  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此處指見陽所畫之風(fēng)蘭仿佛散發(fā)出了微微香氣。

  賞析

  詞以“詠風(fēng)蘭”為題,副題張刻本作《題見陽畫蘭》,可見此篇為題蘭兼詠物之作。

  上闋從香氣和姿態(tài)兩方面對風(fēng)蘭作了精致靈動的描摹�!皠e樣幽芬” 言風(fēng)蘭散發(fā)出不尋常的香味,這種清幽典雅的氣息,是那些濃艷的花朵無法與之媲美的。風(fēng)蘭不僅在香氣上與眾不同,而且形態(tài)上很靈動,詞人在此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風(fēng)蘭形容成水上行走的輕盈柔美的凌波仙子一般,飄飄欲去。而東風(fēng)在這里顯然不是春風(fēng),可以理解為時光,催花開放和呵護花的力量。整句表現(xiàn)了詞人對風(fēng)蘭的喜愛和贊美,寄托了詞人對這樣美好的風(fēng)蘭不要去的太快的希望,也表達詞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夠長存的美好愿望。

  下闋則是通過對現(xiàn)實中風(fēng)蘭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襯出詞人對好友所作的風(fēng)蘭圖的贊美。秋意襲來,風(fēng)蘭只得“忒煞蕭疏”。“忒煞”一詞寫出了詞人對花之蕭條的惋惜之心。然而盡管風(fēng)蘭看上去已經(jīng)太過稀疏,可仍散發(fā)出微微香氣。顯然,這里的“還留取,冷香半縷”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因為這風(fēng)蘭終究不是自然界的風(fēng)蘭,只是友人的畫罷了。因張純修當(dāng)時正令湖南江華,詞人又用借代的手法,用湘江雨來代指友人,而其畫上的風(fēng)蘭竟然給人一種好似幽香散發(fā)的感覺,故此句為意謂見陽所畫之風(fēng)蘭堪稱畫中第一。至此,讀者方才明白原來這是一闋詠物題蘭之詞。

  在這首詞中,詞人運用了聯(lián)想的手法來描繪風(fēng)蘭,并未曾親眼所見,但卻通過友人的一紙風(fēng)蘭圖對風(fēng)蘭展開了想象,將風(fēng)蘭的香氣和姿態(tài)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而結(jié)句詞人則點出其創(chuàng)作意圖,為全詞的升華。當(dāng)詞人在為風(fēng)蘭的.蕭瑟易逝而感傷時,一個“還”字話風(fēng)一轉(zhuǎn),引出只有在好友所作的圖中能保有風(fēng)蘭的韻姿和清香,使得美好的事物永存。襯托出友人作畫功力深厚,所作風(fēng)蘭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同時也將建功立業(yè)的夙愿寄托在友人張純修身上,希望友人保有美好的品質(zhì),并在所任職的地方作出一番成績。

  本詞描寫的主體風(fēng)蘭本非富貴之花,而納蘭卻對其情有獨鐘并大加稱羨,體現(xiàn)了納蘭落拓?zé)o羈的性格和格高韻遠(yuǎn)、獨具特色的詞風(fēng)。詞中字字刻畫,又字字天然,不即不離,不粘不脫,即“意有寄托,不作死句”。風(fēng)蘭之形象綽約可見,而又不無詩人性情的處處流露。既詠物又抒懷抱,顯然頗含騷雅之旨,寓有詩人深摯的情懷。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1

  點絳唇·感興 宋朝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xì)。

  天際征鴻,遙認(rèn)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欄 通:闌)

  《點絳唇·感興》譯文

  雨綿綿,恨意難消,云層層,愁緒堆積,江南景色,依舊被稱為上好美麗。水邊村落,湖畔漁市,裊裊升起一縷孤零零的炊煙,那么淡,那么細(xì)。

  一行長途跋涉的鴻雁,在那水天相連的遙遠(yuǎn)的天際,遠(yuǎn)遠(yuǎn)望去,款款飛行,好似列隊首尾連綴。回想平生事業(yè),此時此刻,凝視征鴻,誰理會我憑欄遠(yuǎn)眺的含意!

  《點絳唇·感興》注釋

  孤煙:炊煙。

  行如綴: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綴在一起。

  凝睇:凝視。睇:斜視的樣子。

  會:理解。

  《點絳唇·感興》賞析

  此詞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傳世之作。這首詞是王禹偁任長州知州時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寫景。云、雨并無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蓖跤韨犛谩耙琅f”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上片煞拍寫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水天相連的遠(yuǎn)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但如此佳麗的景色,卻未能使詞人歡快愉悅,因為“天際征鴻,遙認(rèn)行如綴”。古人心目中,由飛鴻引起的感想有許多。如“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這里,詞人遙見沖天遠(yuǎn)去的大雁,觸發(fā)的是“平生事”的聯(lián)想,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yè)。王禹偁中進士后,只當(dāng)了長洲知縣。這小小的芝麻官,無法實現(xiàn)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像“征鴻”一樣展翅高飛。最后,王詞將“平生事”凝聚對“天際征鴻”的睇視之中,顯得含蓄深沉,言而不盡。

  這首詞藝術(shù)風(fēng)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無力的格局,顯示出別具一格的面目。詞中交替運用比擬手法和襯托手法,層層深入,含吐不露,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飾,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從思想內(nèi)容看,此詞對于改變北宋初年詞壇上流行的“秉筆多艷冶”的風(fēng)氣起了重要作用,為詞境的開拓作了一定的貢獻。

  《點絳唇·感興》賞析二

  王禹偁是繼柳開之后起來反對宋初華靡文風(fēng)的文學(xué)家,有《小畜集》傳世,留下來的詞僅此一首。這首詞以清麗的筆觸,描繪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過了用世的抱負(fù)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愁悶。

  借景抒情、緣情寫景是詩詞慣用的手法。景是外部的客觀存在,并不具備人的感情。但在詞人眼里,客觀景物往往染上強烈的感情色彩。此即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謂“以我觀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此詞劈頭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觀感覺的強烈外射。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時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點絳唇·感興》創(chuàng)作背景

  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中進士,授成武(今屬山東)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改任長洲(今江蘇蘇州)知縣。這首詞就是王禹偁任長洲知縣時的作品。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2

  采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

  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閑人樣。

  陸游詞作鑒賞

  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間,陸游閑居山陰時。淳熙七年(1180),江西鬧水災(zāi),陸游于常平提舉任上,“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fā)粟以予民”(《宋史·陸游傳》)。事后,卻以“擅權(quán)”獲罪,遭給事中趙汝愚借故彈劾,罷職還鄉(xiāng)。

  詞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以采藥、飲酒、蕩舟為線索,展示出作者多側(cè)面的生活風(fēng)貌。

  上片寫采藥歸來獨沽酒,下片寫醉后弄舟江湖間。詞人罷職歸鄉(xiāng)后,閑居山陰,“壯士凄涼閑處老”,“幽谷云蘿朝采藥”,詞人治國之志難以實現(xiàn),就采藥治民,買醉茅店�!蔼殞ぁ倍謱懗隽肆T官后的寂寞、悠閑。作者獨酌村店新釀,但見暮山千疊,長煙落日,聽得漁舟唱晚,聲聲在耳。這幾句,寫千嶂籠煙,可見江南青山之秀潤,處處漁唱,可想象江上漁舟之悠閑,加上新酒初熟,香溢茅店,聲香嗅味,皆助酒興,詞人不由得陶然醉乎其間,由此引出下片醉弄扁舟的興致。耳聽漁歌而心羨江上,清風(fēng)白云,取之不竭,詞人不禁生起散發(fā)扁舟之意,況醉后疏闊縱放,無所顧忌更不怕連天波浪。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無拘無束,友漁樵、釣明月,真正享受一回清閑人滋味。

  陸游一生以抗金救國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個瀟灑送日月的“閑人”,并非他的本意。即便被迫閑居鄉(xiāng)間,他也是閑不住的,采藥、治病、救人,在書劍報國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其平生關(guān)懷民生的素志。但是,詞人畢竟是一位以“塞上長城”。自許、對馳騁疆場無限向往的熱血男兒,他所執(zhí)著追求的是充滿戰(zhàn)斗快意的人生。村居生活終究難以消釋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淪的英雄豪氣。

  因此,放浪山水的閑情逸致,借酒后的豪興以揮斥,正是他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的表現(xiàn)。詞人對“閑人”生活的似正實反的肯定與詠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積在他心頭的隱痛,是對自己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的悲劇命運的自我解嘲。這種似正實反的筆法,給這首詞的風(fēng)格帶來了灑脫中寓抑郁的特色。明人楊慎評陸游詞曰:“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泵珪x又云:“超爽處更似稼軒耳�!保斗盼淘~》跋)從《點絳唇》看,則是超爽中蘊沉郁。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3

  點絳唇·蹴罷秋千

  朝代:宋朝

  作者: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日,清晨,花園內(nèi)。綠楊掩映著秋千架,架上繩索還在悠悠地晃動。年輕的女詞人剛剛蕩完秋千,兩手有氣無力,懶懶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jié)B透著薄薄的羅衣。花與人相襯,顯得格外的嬌美。驀然間,進來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連金釵也滑落下來。

  客人是誰?詞中未作正面描寫,但從詞人的反應(yīng)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風(fēng)度翩翩的少年。詞人走到門口,又強按心頭的激動,回眸偷覷那位客人的豐姿。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tài),她嗅著青梅,邊嗅邊看,嬌羞怯怯,昵人無邪。

  注釋

  蹴(cù):踩,踏。這里指蕩(秋千)。

  慵整:懶洋洋的收拾。

  見有人來:一作“見客入來”。

  襪刬(chǎn):即刬襪。未穿鞋子。只穿著襪子行走。

  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經(jīng)凋零。

  溜:溜走,滑落。

  和:含。

  走:跑,快走。

  關(guān)于此詞作者眾說紛紜,楊慎《詞林萬選》等收為李清照詞,楊金本《草堂詩余》作蘇軾詞,《花草粹編》等作無名氏詞,《詞的》作周邦彥詞,唐五代及北宋詞集中詞作互見現(xiàn)象所在多見,不足為奇。

  賞析:

  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fēng)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絳唇》(“蹴罷秋千”)很可能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的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著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憨態(tài)可掬的嬌美形象。緊接著,詞人轉(zhuǎn)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fēng)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fā)現(xiàn)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襪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里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這兩個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樣,成功地寫出了少女的情態(tài)。同時,李清照這兩個短句還生動地表露了少女的內(nèi)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xiàn)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和歐陽炯《賀明朝》中的:“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晃沖之《傳言玉女·上元》中的“嬌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說”,都有類似之處。這和今天現(xiàn)實生活中,年輕的姑娘以擺弄辮梢、手絹等,來掩飾她的害羞、緊張也是類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歐陽炯《南鄉(xiāng)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顧”,李珣《南鄉(xiāng)子》中“玉纖遙指花深處,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的“回顧”一樣,雖然它們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表達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都是以簡單的回頭看的動作,表現(xiàn)比較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的。李清照這兩個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對來人打攪了她自由玩樂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攪她的來人是誰,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狽的是誰,是什么樣的人。這表現(xiàn)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現(xiàn)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輕視的一面。這種思想感情,就其內(nèi)容來說,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這一生活側(cè)面的描寫。

  在李清照之前,雖然絕大多數(shù)詞都是寫婦女,但是,能夠描繪出婦女的形象,并寫出婦女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義的卻不多。李清照這首《點絳唇》語言質(zhì)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確是一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詞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完全可以媲美。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4

  點絳唇·金谷年年 宋朝 林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

  《點絳唇·金谷年年》譯文

  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復(fù)一年,每到春來,長勢繁茂,亂生的春色誰是它的主人?枝頭殘余的花朵在蒙蒙細(xì)雨中凋落一地。

  又是離秋,黃昏時分,送行的人在這里話別。遠(yuǎn)游的人已經(jīng)走了,芳草萋萋生滿前行之路。

  《點絳唇·金谷年年》注釋

  金谷:即金谷園,指西晉富豪石崇洛陽建造的一座奢華的別墅。因征西將軍祭酒王詡回長安時,石崇曾在此為其餞行,而成了指送別、餞行的代稱。又指生死相伴的情誼。

  離歌:送別的歌曲

  長亭:亦稱十里長亭。古代人們常在長亭設(shè)宴餞別為親友送行并吟詠留贈。

  王孫:本是古代對貴族公子的尊稱,后來代指出門遠(yuǎn)游之人。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

  萋萋(qī):草盛的樣子。

  《點絳唇·金谷年年》賞析

  前兩句用典,寫人去園空、草木無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皝y生”二字,顯出荒蕪之狀�!罢l為主”的嘆問,點明園的荒涼無主,蘊含著詞人對人世滄桑的慨嘆。三、四句渲染襯托,描寫無主荒園在細(xì)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紛墜,枝頭稀疏的余花,也隨濛濛細(xì)雨飄逝“滿地”,境界開闊而情調(diào)婉傷。雖寫雨中落花,卻含草盛人稀、無可奈何的惆悵,為寫離別奠定感情基調(diào)。以下幾句寫離情。“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長亭,亦稱十里長亭,古人送行餞別之地;此暗指別意綿綿,難舍難分,直到日暮。詞人抓住特定時刻,刻畫出這幅黯然銷魂的長亭送別的畫面。最后“王孫”三句,是全詞之主旨。凝望著親人漸行漸遠(yuǎn),慢慢消失了,唯見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無涯。結(jié)尾處詞人以景結(jié)情,渲染了無限惆悵和依依惜別的感情,給人留下無窮的想像。整首詞的語言清新柔婉,屬婉約一派。

  《點絳唇·金谷年年》鑒賞

  金谷園曾經(jīng)是錦繡繁華的麗園,如今已是雜樹橫空、蔓草遍地了。寫”色用“亂生”二字,可見荒蕪之狀,其意味,與杜牧《金谷園》詩”的“流水無情草自””相近。“誰為主”之問,除點明園的荒涼無主外,還蘊含著作者對人世滄桑、繁華詠貴如過眼煙云之慨嘆。

  林逋的`《點絳唇》是一首詠草的杰作。以擬人手法,寫得情思綿綿,凄楚哀婉。語言美,意境更美。為歷代讀者稱誦。此為詠物詞”的佳作。全詞以清新空靈的筆觸,物”見情,寄寓深意,借吟詠”草抒寫離愁別緒。整首詞熔詠物與抒情于一爐,凄迷柔美的物象”寄寓惆悵傷”之情,渲染出綿綿不盡的離愁。

  “余花”兩句,寫無主荒園細(xì)雨””色凋零,絢爛的花朵已紛紛墜落,連枝頭稀疏的余花,也隨蒙蒙細(xì)雨而去�!皾M地和煙雨”,境界闊大而情調(diào)哀傷,雖從雨”落花著筆,卻包含著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又歸去”,詞人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惆悵情懷。

  過片直寫離情。長亭,亦稱十里長亭。古代為親人送行,常長亭設(shè)宴餞別,吟詠留贈。此時別意綿綿,難舍難分,直到太陽西下。“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詞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銷魂的時刻,攝下了這幅長亭送別的畫面。最后“王孫”三句,活用《楚辭》意,是全詞之主旨�!巴鯇O”本是古代對貴族公子的尊稱,后來詩詞”,往往代指出門遠(yuǎn)游之人。凝望著親人漸行漸遠(yuǎn),慢慢消失了,唯見茂盛的”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無涯。正如李煜《清平樂》詞所說:“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

  結(jié)尾處詞人以景結(jié)情,渲染了無限惆悵和依依惜別的感情,給人留下無窮的想像。整首詞的語言清新柔婉,屬婉約一派。

  《點絳唇·金谷年年》創(chuàng)作背景

  林逋不趨榮利,獨自隱居于西湖孤山,以種梅養(yǎng)鶴自娛。他高標(biāo)遺世,但仍渴求著友情的慰藉。張先等人皆時時造訪。公元1007年詞人送別友人離去,借吟詠春草抒寫離愁別緒。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15

  點絳唇·離恨

  宋代:蘇軾

  月轉(zhuǎn)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美人愁悶。不管羅衣褪。

  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嗔人問。背燈偷揾,拭盡殘妝粉。

  譯文

  月轉(zhuǎn)換下沉了,烏鴉啼叫起來,華麗的堂室里響起了傳遞離情別恨的音樂。美女們愁苦煩悶,竟然顧不上羅衣被脫下來。

  清亮的斑斑淚,揮灑后而柔腸寸斷。憎惡人們發(fā)問,只好背著燈光暗暗地把淚水擦掉,連同臉上的化妝粉揩干凈了。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出自南朝梁江淹《詠美人春游》: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又名《點櫻桃》,雙調(diào),有41字、42字、43字諸體。

  月轉(zhuǎn)烏啼:表明夜深。

  畫堂:古代宮中彩繪的殿堂。

  宮徵:這里泛指音樂。宮: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一音級。徵(zhǐ):古代五聲音階的第四音級。

  羅衣: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

  褪:脫落。

  嗔(chēn):發(fā)怒。

  搵(wèn):揩拭眼淚。

  殘妝:被侵亂過的妝顏。

  賞析

  上片,寫歌女們在夜深人靜時的遭遇。第一、二句點明時間“月轉(zhuǎn)烏啼”,更暗示了此時是歌女們的凄涼酸楚的生活時刻。在一種正常人休息的正常時刻,卻從“畫堂”里傳來了離情別恨的音樂聲,可以窺見歌女們懷念家人的傷心碎腑之苦痛。第三、四句進一層寫美人“愁悶”。不僅僅在于娛樂皇公貴族,而且還在于歌女顧不上去脫“羅衣”,早已被皇帝皇后脫下了,自然人格上受到侮辱�!爱嬏谩保嘁牡钐�,哪能容得下纖弱“美人”。蘇軾憤然而訴:“畫堂”里充滿了音樂傳遞的“離恨”和“愁悶”。

  下片,特寫歌女們的淚斑與殘粉。第一、二句“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寫斑斑血淚變“清淚”,淚向肚里流,這種“離恨”的表現(xiàn)。揮淚痛斷柔腸,痛向心里藏,這種“愁悶”的.心情。最后三句更進一層,突出兩個典型細(xì)節(jié):一是不愿旁人細(xì)問,二是背著燈暗暗地揩拭淚水,直至揩盡被皇公貴族們所侵染過的殘妝和脂粉。從清淚、柔腸、嗔人、偷搵、拭殘妝這些行為的表現(xiàn),將被壓迫、被侮辱的歌女形象活脫脫地推向世人面前,不得不為歌女感到同情和愛憐。

  該詞的藝術(shù)貢獻,在于塑造了一位成功的“淚美人”形象,并為婉約詞提供一種經(jīng)過“雅化”的新風(fēng)貌。蘇軾寫歌女不同于其他詞家,重在寫“神”和內(nèi)心的“涼”,具有超脫塵俗、高潔晶瑩的美感,是尋常的“宮體詞”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