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城課后反思 推薦度:
- 長城課后反思 推薦度:
- 長城課后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長城》反思
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城》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長城》反思1
歷史性文本是中華文學的經(jīng)典。引導學生從經(jīng)典閱讀入手,不僅可以培養(yǎng)其高尚的審美情趣,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fā)展。但由于歷史性文本無論是時間上還是故事背景方面,都與學生相距甚遠,因此,每當面對此類文本時,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驟降,甚至還會產(chǎn)生“厭學”的情況。故,如何有效地發(fā)揮歷史性文本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得不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
根據(jù)杜威的“以生為本”理念,我們知道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備課時,我們不僅要備教材,更重要的是也要備學生,堅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lǐng)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根據(jù)單元訓練目標和本文寫作特點,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以“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為線索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語言,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的激發(fā)民族自豪感。課文共四段,按學生的觀察和思維發(fā)展方式可概括為: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lián)想古代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
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里,我就結(jié)合預先設(shè)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反思:
一、課前重積累
即讓學生有充分的知識準備。以前,許多教師習慣讓要上的課文先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等破題時才把它揭開。面對歷史性文本,我則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生有權(quán)利知道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并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資料等,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地學習,有效地學習。正如劉良華教授所講,教師的第一種專業(yè)智慧就是“課程智慧”。而“課程智慧”體現(xiàn)在“吃透教材”、“補充教材”“更新教材”上。本課的學習,對學生的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對時間、歷史的想象和理解,學生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在這篇課文教學前,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長城”在課前收集資料,通過翻閱課外書,采訪,上網(wǎng)等方式多渠道地獲取了大量知識,間接地了解了文本內(nèi)容。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本工具書的作用,對于我們老師來說這種方式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性文本的興趣。
二、課中重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如何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尤其是對于歷史性文本,由于學生對書本內(nèi)容的背景了解是甚少的,很難有效地投入到情境中,這就要求老師通過一系列的語言和肢體表達引導學生學會“身臨其境”,同時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在這堂課中,親切的教態(tài),嚴謹?shù)慕虒W語言,層層遞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成為我教學的突破口,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我讓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說說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同學重量,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無怪,整堂課上我們時時欣賞到孩子們?nèi)硇耐度氲膭尤俗藨B(tài)。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而孩子們的“情”一旦激發(fā),他們口中的答案必將是一個個預想不到的驚喜。“激情”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三、課后重實踐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為了實現(xiàn)實踐的有效性,我就針對我們班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課外實踐題:請學生們?nèi)ナ占伴L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的有關(guān)書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相信孩子們定會做很多自己愿意的工作,如到圖書館,網(wǎng)上搜集資料等等。由于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我并不做統(tǒng)一要求,而重在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chǎn)生了巨大吸引力。
當然這節(jié)課中也存在一定的瑕疵,比如對于課堂的生成性反應處理的不夠及時,評價方式?jīng)]有做到多元化等等。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不斷地加強自我反思,使自己的課逐漸的飽滿!白鲎詈玫淖约骸笔俏乙恢倍己芟矚g的一句話,我也希望在這句話的鞭策下,我能夠不斷的提升自我水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長城》反思2
網(wǎng)絡的誕生即意味著現(xiàn)行的教育教學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這種變革下產(chǎn)生了許多新興的教學形式,網(wǎng)絡閱讀便是其中的一種。在許多發(fā)達國家里,它的普及率相當高。隨著我們信息條件的逐漸成熟,我們即開始嘗試研究這種新型的閱讀教學形式——網(wǎng)絡閱讀教學。所謂網(wǎng)絡閱讀教學就是指導學生開展基于網(wǎng)絡,利用網(wǎng)絡資源,體驗網(wǎng)絡感覺的閱讀實踐活動,以形成適應網(wǎng)絡時代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多元化的表達能力的教學過程。本次課例教學從前期準備到成果展示歷時近三個多星期,收獲頗豐,感觸也頗深,略加整理,簡歸如下。
一、互動中實現(xiàn)主體
個體閱讀不是一個封閉的歷程,在閱讀過程中思維的發(fā)展有賴于讀者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交互;ヂ(lián)網(wǎng)交互性的技術(shù)特質(zhì),促進開放學習環(huán)境中智慧共同體的形成,并促進共同體實現(xiàn)互動發(fā)展。在這種發(fā)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的'實現(xiàn)。教師引導和學生主體之間的關(guān)系:拓展閱讀過程中,是通過教師、學生和信息資源三者積極互動而實現(xiàn)的。教師只從學習者差異出發(fā),適度代理信息,適度輔導,既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的困難,又預留能力發(fā)展的空間,才能促進學生主體發(fā)展。拓展閱讀時,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活動,只建議學生如何以某種角色查找資料,查找什么資料,完成與角色相應的作業(yè)。正是如此,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特有的信息傳播方式,促進了學習者成為主動閱讀的行為主體,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
二、情境中追求體驗
網(wǎng)絡使得學習的時空和資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互聯(lián)網(wǎng)以其豐富便捷的信息資源優(yōu)勢,使得學習者在拓展的閱讀過程中,可以廣泛收集與閱讀文本相關(guān)的信息,并結(jié)合自身的體驗實現(xiàn)閱讀文本語境的新構(gòu)建,實現(xiàn)學習者認知、觀念、經(jīng)驗的重構(gòu)。這一過程,是學習者自我意義建構(gòu)的過程。實現(xiàn)這種學習方式的閱讀,無論是閱讀的內(nèi)容,還是閱讀過程,對于學習者來說具有心理意義和生命價值,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習者心靈感悟的過程。本次拓展閱讀中,每個研究小組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由于角色的定位,因此,在深入閱讀中,他們從自己擔任的不同社會角色的視點出發(fā),從反映某一景點的地理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著手,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深入閱讀,使研究主題的背景進一步擴展,同時回歸到某一名勝的情境之中。例如:唐老鴨小組在研究埃及時,就站在考古學家的角度,單“金字塔的研究”這一部分,就從金字塔的結(jié)構(gòu)特點,金字塔的建造來源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樣便觸及到了當時埃及社會歷史背景。而協(xié)作時,更由于角色的定位,使同學站在自己所擔任角色的角度去完成一篇論文、游記或是導游解說詞,和平時的寫作有了質(zhì)的區(qū)別。
三、合作中發(fā)展能力
拓展閱讀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本課例的學習,學生不僅學會了基本的分工與合作,而且充分地發(fā)展其探究能力和文化認同能力。即: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就閱讀主題提出問題,通過各種渠道查找資料,分析問題,在體驗推敲中探究,在合作探討中探究,獲得自己的心得,作出自己的判斷,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學生還認識到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吸收一定廣博的文化智慧,并學會尊重多元文化,汲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并逐漸形成“地球村”概念,樹立世界公民意識。
與此同時,反思我們的探究歷程,也遇到不少困惑亟待于今后去努力解決,如:對學習方式個性化的探究;對拓展閱讀教學目標深度的把握;引導學生如何對學習資源的篩選和整合;應該樹立怎樣正確的新型的評價觀和網(wǎng)絡觀等等問題。雖然如此,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網(wǎng)絡教學在各學科領(lǐng)域的深入開展,我們一定會取得更豐碩的研究成果。
《長城》反思3
我曾在學校上了一節(jié)語文公開課《吆喝》。在這堂課上,我充分體現(xiàn)“課標”注重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的精神,利用當?shù)孛耧L民俗,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首先感受情景,熟悉課文,整體感知時讓學生尋找出文中的各種吆喝,并把要點概括出來;其次觸摸吆喝里的生活,研究吆喝里的學問: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入手寫“吆喝”的?2、作者最喜歡的吆喝聲有哪些,原因是什么?3、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么?4、他對北京的吆喝懷有怎樣的感情?
要求學生介紹力求達到聲情并茂,必要時也借助京味十足的吆喝完成交流。同學們通過介紹,跟隨著作者的緩緩記憶,慢慢體會到作者對吆喝的感情。然后設(shè)計了一個小組內(nèi)的活動,鏈接生活,為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設(shè)計“吆喝”,分析不同廣告對同種生意的影響和作用。
在這堂課上,我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設(shè)計了說“吆喝”的現(xiàn)場表演,喊“吆喝”的角色體驗,論“吆喝”的課堂討論等三個學生活動環(huán)節(jié),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同時,加強教材的挖掘,新理念的滲透、新教法的展示、課件的運用,效果都不錯,老師們對這堂課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我作為這堂課的設(shè)計者和實踐者,感覺部分教學目標并未如期實現(xiàn),一些課文知識落實的也不盡如人意,師生互動和學生的活動環(huán)節(jié)總覺得還存在瑕疵,總覺這節(jié)課的“語文味”不濃。這堂公開課下來,我對“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一些反思。
“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核心理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是教育的價值取向。“課標”鼓勵教師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弘揚學生的個性,面對學生一張張幼稚的臉龐,生怕稍一疏忽又把她們雕刻成“千人一面”。
在《吆喝》這節(jié)示范課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喊“吆喝”和第三個論“吆喝”環(huán)節(jié)中,面對學生的笨拙表演和不準確的答案,為避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我不得不說:“不錯”、“好”、“非常有道理”等等,極少對學生的回答說“不”,一堂課下來,同學們皆大歡喜,課堂氣氛及其活躍,可是我的心情卻不能平靜:這一部分同學所謂的積極性和想象力的到了鼓勵,可是對于班上其他大部分同學而言,他們對知識、對真理的追求標準就不會產(chǎn)生模糊和偏差嗎?這對他們也是一種不公平。
說“不”真的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嗎?課堂上,學生積極回答,體現(xiàn)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起來答問的學生在答問前已經(jīng)進行了獨立的思考、經(jīng)過了自己的深思熟慮,他們的答問正是自己的勞動成果,若他們的答問是正確的、有道理的,教師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不僅是回答了學生的問題,更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如果學生的回答是不正確的或不夠完整的,教師應及時給予糾正或請同學給予糾正、補充,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認識自己,也有利于學生辨別是非真?zhèn)。如果學生的答問是不正確的或不夠完整的,而教師還是一味地說“不錯”、“嗯,好”等等,那學生將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并且還沾沾自喜,這不是對學生的尊重,而是害了學生。
誰回答你都肯定,可見,敢對學生說“不”,給學生正確導向很重要。
《長城》反思4
今天是開學的第二天,因為今年的教學時間非常緊張,所以我在這一天就準備上新課了。所幸在前天的備課中我就知道,要想上好這一課,需要大量的準備材料,課前也讓學生回家準備,自己也上網(wǎng)查找了相關(guān)“長城”與“運河”的資料?赡苁俏翌A先布置的原因,一早到校,我就高興地發(fā)現(xiàn),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資料,像戴心悅、陳謙協(xié)、金合歡、王天宇、金林城等,這使我很是欣慰,因為收集資料不僅是孩子們的事,家長也往往需要參與,現(xiàn)在看來不少家長都能參與孩子的成長了。特別是金合歡小朋友,可能是他爸爸是中學老師的原因,還幫我從網(wǎng)上拉了整整兩大張的資料,真是好樣的,為我省去了不少時間。于是,以這些查資料的小朋友介紹開始,我就進入了講課內(nèi)容。也許平時聽慣了我的介紹,今天聽小朋友的介紹,孩子們聽得可認真了,連平時幾個特愛講話的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有了這幾個學生良好的開頭,我覺得下面的'課順利極了,因為這是一首以詩歌的形式為主的課文,所以我便以朗讀為媒介,使學生領(lǐng)會文中“我”自豪和驕傲的愛國豪情。只是可能是休息了一個寒假的原因,一開始學生朗讀出現(xiàn)拖音現(xiàn)象,為糾正這個問題,我先作示范,然后通過語言和學生收集的材料,激發(fā)學生對長城、運河修建者的敬佩,引發(fā)學生自身做為中國人的自豪。這樣學生的情緒上來了,他們激情澎湃地開始朗讀了,拖音現(xiàn)象蕩然無存。但在第二課時指導學生寫話時,我覺得我沒有好好把握住,現(xiàn)在想來真有點愧疚。在指導學生看長城和運河圖片寫話時,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詞語供他們選擇,而沒有做詳細的指導,等學生寫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話較多,沒有通過觀察對長城整體有個印象,然后再分布重點描述長城的一個特點,最后抒發(fā)感嘆。本來我想:為了讓孩子們能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征寫作,我不必要給他們搭建框架。
可是我現(xiàn)在意識到,對于三年級的孩子需要細致的指導,現(xiàn)在不是放手的時候?磥斫窈笤谥笇W生進行寫話時,我應該作好充分的準備。
《長城》反思5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xiàn)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shè)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shè)計,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薄斑@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边@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shù)字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于是我設(shè)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guān)到西頭的嘉峪關(guān)”,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jīng)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shù)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jīng)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shù)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jié)構(gòu),“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筑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著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jiān)工用皮鞭抽打著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著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在課的結(jié)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懊鎸@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么?”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xiàn)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細致。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在給長城題詞時,有一學生說:“長城,你永遠都不要倒!”我只是敷衍了事,沒能抓住這一契機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如果能繼續(xù)引申:“長城真的不會倒嗎?”接著介紹長城的破損情況,引發(fā)學生思考如何保護長城,效果會更好。
3、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巧妙設(shè)計時處理得比較膚淺。在引導學生了解了
望口、射口、城臺的時候,應讓學生根據(jù)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它們的作用,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jié)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也是比較大的,從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了,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長城》反思6
今天,將第一篇課文《長城和運河》結(jié)束了,收獲良多。
課前,我和學生分頭查找、收集了大量的長城和運河的圖片。長期的觀察經(jīng)驗告訴大家,角度不同、注意點不同,是會產(chǎn)生不同的觀察體會的。比如:從遠處觀察連綿起伏的長城,學生發(fā)現(xiàn)“長城像拉鏈”。結(jié)合長城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意義,把長城比作“巨龍”要比把長城比作“拉鏈”更合適。
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自然、有效地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
(1)文章中“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交待了俯視的觀察角度,得以引出下文的全景描寫。提示學生背誦古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借舊知識的古詩理解,體會新知識的描寫妙處。
。2)本冊課文的第一、二課,都涉及到“長城”。課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提到了“筑成我們新的長城”,與課文《長城和運河》中的“萬里長城”比較后發(fā)現(xiàn):前者的“長城”是指一種萬眾一心、奮勇向前的精神,后者的“長城”是中國古代的建筑奇觀。
。3)觀看網(wǎng)上下載的運河圖片時,其中一幅的'河面上有整齊的船隊,我引導學生根據(jù)“人來人往”的詞語,創(chuàng)新出“船來船往”。在語文第五冊的教材中,學過“魚貫而入”的成語,改寫成“魚貫而行”,也可以幫助對畫面的表述。
。4)本課是一首現(xiàn)代詩歌,分為兩個段落,讓學生在學習第一個段落的基礎(chǔ)上,比較兩個段落的異同。學生迅速總結(jié)出“段落的首尾是相同的“,即: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和“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如果在朗讀技巧上在加以更好的指導,讓學生讀出該有的感情來,那就更好了。
《長城》反思7
人教版第七冊第五單元是一組世界遺產(chǎn)專題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文章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lǐng)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一扇窗口。其中《長城》是這組課文的第一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民族自豪感。課文共四段,按人的觀察和思維發(fā)展方式進行的: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lián)想古代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
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里,我就結(jié)合預先設(shè)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反思:
整節(jié)課我預設(shè)是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shè)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边@句話。“氣魄雄偉”“奇跡”是什么意思呢?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呢?由此展開課文學習,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基本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遠看長城時,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度和長城蜿蜒的姿態(tài)兩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讀文,談收獲,適當時機教師給予補充。如:長城的“長”,有了學生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字“一萬三千多里”的說明,我詢問了“山海關(guān)”和“嘉峪關(guān)”分別在哪個省,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跨越了這么多省,那會有多長?這個環(huán)節(jié)的
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近看長城時,重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jié)構(gòu),“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筑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了解了它的'特點之后,再來感受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品味語言,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由這承上啟下的句子,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是“很自然的”。聯(lián)想教學是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再次叩問文本,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比如:“數(shù)不清”、“兩三千斤重” (工程浩大); “沒有??沒有??” (設(shè)備的簡陋); “無數(shù)??無數(shù)??”、“一步一步地” (條件艱苦)。多種形式反復讀,引導學生體會無數(shù)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筑長城時付出的血汗,在品讀語句之后,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透過這厚厚的城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體會長城建筑的不容易。
但是,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個缺失,就是在學生發(fā)言時,我和學生的對話缺少配合,讓學生個別讀的機會少了。應更多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多讀,多說,多思,多寫。學生讀書后,我應創(chuàng)設(shè)各種機會,放手讓學生完整地講出自己的感悟,在學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后我再適時指導,不能害怕學生講不出而浪費時間。如果不多給學生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樂于不善于思考問題而只會坐等教師講現(xiàn)成答案。這個問題在我今后的教學中要格外地重視。
《長城》反思8
《長城贊》是一幅長聯(lián),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長城綿亙?nèi)f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庶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這幅對聯(lián)語言精練,意蘊深刻,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nèi)容博大。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長城資料,提升對長城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就對聯(lián)的特點對課文進行分析,接著再把上聯(lián)、下聯(lián)逐句進行分析,邊分析的同時邊練習有感情的朗讀,進而對長城的現(xiàn)狀加以介紹,喚起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并進行了背誦的練習,最后又讓學生搜集古跡上的對聯(lián),以激發(fā)其誦讀、積累對聯(lián)的興趣。
從這個課例我得到幾點體會:本文不長,但由于是對聯(lián),與詩詞不同,與其他體裁也不同,學生學習理解起來,看似簡單,但實則很難。
1、從對聯(lián)的特點分析本文的體裁特點,突破難點,恰到好處。本文很短,可以只簡單告訴同學這是對聯(lián),然后單從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內(nèi)涵?墒牵疚囊詫β(lián)的形式描寫贊美長城正是作者的獨具匠心的所在。如果這樣簡單處理,對激發(fā)學生積累對聯(lián)的興趣就不會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時間對本文進行對聯(lián)形式及特點的處理,效果會更好。實際上也是,課后同學們不但對搜集對聯(lián)、積累對聯(lián)的興趣濃了,甚至有人愛做一些簡單對聯(lián)了。這也是語文教學彈性所致。
2、教無定法,教學設(shè)計關(guān)注預設(shè),還要關(guān)注生成。我原本準備幾個背景資料,準備在各個時機出示,但是教學時,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長城資料時,有的同學提到了長城建設(shè)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在其中,這時,我就決定調(diào)整出示順序,相機把我準備的影音資料出示了,學生很感興趣,后面的學習便沒有出示這個資料。
3、交流搜集資料的時間把握不十分妥當,主要表現(xiàn)為耗時過長(10分鐘),以至于下面的學習的時裝間顯得緊迫了。這表明,我在課前應引導學生把資料進行篩選,多余部分可在課下交流,這樣課堂的時間就更自如一些啦!
改進設(shè)想:
課前、課后應進行對對聯(lián)的練習。課前練習對對聯(lián),既會激發(fā)學生積累對聯(lián)的興趣,又會使學生對對聯(lián)形式特點有所把握,更深切體會對聯(lián)言簡意賅的語言風格,進而使學生課上對《長城贊》從形式到內(nèi)容的理解便捷很多,會節(jié)省很多時間,體會會更深刻,同時,只一課時便會完成主體內(nèi)容。
《長城》反思9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痹诮虒W過程中,情境瞬息萬變,情況錯綜復雜,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意想不到的種種偶發(fā)事件。它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擾,可能是教師的失誤,可能是師生(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是教師對學生的預估不夠等等。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及時發(fā)揮教學機智,做出迅速而準確的判斷,并妥善處理,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教學案例】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本單元的重點閱讀課文,它引導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作者的情感為主線,組織學生閱讀,讓學生通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可是到了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問:“課文哪些地方抒發(fā)了這些感情?哪個詞寫出了古代勞動人民建筑長城的艱辛?誰來,說說吧!”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剛才還熱鬧的課堂一下子沉寂了下來,學生們或皺眉,或搖頭,有同學舉手回答都不到位,亂猜。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這樣下去不行,以后的教學任務怎么完成?怎么辦呢?課總得上下去呀。俗話說,急中生智。此時,我腦中靈光一閃,有了!我把這句話放下來,通過別的句子的分析理解,再回到這句上,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不但加深了理解,還在感情上得到了升華。
【教學反思】
課堂中,我們常會遇到學生思路不暢的情況,本案例便是如此。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
我認為首先教師切忌動怒.必須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這是應用教學機智的原則之一。冷靜,能讓我們的頭腦更清楚,思維更敏捷,靈感便會在剎那間迸發(fā)出來,教師便能恰當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當時頭腦發(fā)熱,將學生訓斥一番,只會形成師生情緒的對立,課堂氛圍的緊張,不會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意外情況。我們雖然可以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但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到課堂偶發(fā)情況的出現(xiàn);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為偶發(fā)情況事先設(shè)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因為教學環(huán)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情感交流的情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我在備這一課時,就根本不覺得讓學生理解這句話是一個難點,反而覺得只要教師一提出這個問題,學生就能很快說出來。因此,完全沒料到學生會出現(xiàn)思維障礙,出現(xiàn)冷場。后來,我調(diào)節(jié)了教學步驟、方法,這樣的隨機應變,打破了僵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這一點就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同時也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機智是多么重要。
當然,一個教師的教學機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思考──實踐,再學習──思考──實踐,長期堅持,循環(huán)往復,經(jīng)過艱苦磨礪和用心領(lǐng)悟而來的。它像一個人的語感一樣,是屬于個性化的范疇,是一種駕馭課堂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因此,它不僅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有開闊的心胸、敏捷的思維、豐富的閱歷、迅捷的反應力等。
最后,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zhì)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淀,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gòu)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長城》反思10
本周我繼續(xù)攻克唱歌課,講《長城謠》,在上課前,我依舊認真?zhèn)湔n,搜集了許多版本,選取了最簡單的版本,有下載了相關(guān)公益廣告的視頻,搜集了很多相關(guān)圖片,認真做了PPT課件,決心一定要上好歌唱課。
在幾天的課上下來,我發(fā)現(xiàn)在課上應該多鼓勵學生,多些耐心,慢慢來,不能太死板,過于著急。本來音樂課就是活潑、放松心情,調(diào)節(jié)學生日常學習壓力的。應該多讓學生找到樂趣,打心底里喜歡上音樂這門學科。
在接下來的課中,我先用長城的照片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產(chǎn)生興趣后播放音樂,學生被氣氛帶動也就張開了嘴,唱了起來。
對于學生的跟唱我多進行了鼓勵和表揚,學生也樂于接受。在播放短片后,學生根據(jù)對歌詞的理解進而對歌曲有了深層認識,了解后就能夠帶著感情演唱,一節(jié)課下來輕松了不少。
《長城謠》本來的.旋律本來就比較舒緩,每個班的學生都能很好地學會并唱出感情。作為獎勵,我特意留出時間來為學生播放他們喜歡的歌曲、視頻。經(jīng)過一段時間地鍛煉,我已經(jīng)逐漸可以駕馭歌唱這類課程的教學了。事實證明,只要努力,找到方法,任何困難問題都不是問題,教學是如此,人生亦如此。
《長城》反思11
我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圍繞“從哪兒體會到長城氣魄雄偉?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習。根據(jù)學生的討論交流依次學習了課文的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遠看長城氣魄雄偉,初讀了解了長城“長”的特點,然后結(jié)合文中的插圖,學生不僅理解了“蜿蜒盤旋”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發(fā)現(xiàn)了長城“曲折”的特點。通過個人讀、男生讀、齊讀等形式讀出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長城的結(jié)構(gòu)和作用”時,讓學生通過讀了解到長城“高大堅固”特點。然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參考書上第二幅圖,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jié)構(gòu)圖。并想像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臺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長城的設(shè)計巧妙,特別在軍事防御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初步領(lǐng)略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為了讓學生從內(nèi)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不易,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的比照和朗讀去感悟,提升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讓學生由衷認識到“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抓最后一個自然段,提煉兩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這種處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還有待思考。不過,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濃厚,朗讀充分,感情充沛,特別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對長城的贊嘆和歌頌。
《長城》反思12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xiàn)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shè)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遙想當年,談古論今四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shù)字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于是我設(shè)計了從具體句子理解這個詞語。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guān)到西頭的嘉峪關(guān)”這一句來理解。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投影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jié)構(gòu),“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筑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著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jiān)工用皮鞭抽打著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著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
在學習了長城后,我過渡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長城作為國防的象征,如今那古老的泥土城墻已被現(xiàn)代化裝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座鋼鐵長城取代,走進升華主題的部分,朗讀詩歌《鋼鐵長城》。
最后展示解放軍圖片,使學生再次感受到長城是祖國永遠的驕傲。
《長城》反思13
《長城》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xiàn)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shè)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
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shè)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边@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
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guān)西至嘉峪關(guān)之間需要經(jīng)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jīng)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zhuǎn)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shè)計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我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于是我采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托,在這個依托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自己講的太多,學生比較被動。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多讀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長城》反思14
這是一周愛國主義教育歌曲,旋律優(yōu)美動聽.開始第一樂句運用了合唱的形式,來模仿鴿子發(fā)出的聲音.因此,學唱這一句時,先讓同學們觀看了一段放飛哨鴿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哨鴿的聲音,從而體會這一句選擇合唱方式的原因.這首歌中切分節(jié)奏較多,而且還是弱起的切分節(jié)奏,比較難.在學唱前,我先帶領(lǐng)學生拍擊了這一節(jié)奏,然后再歌曲中找出這一節(jié)奏,這樣既熟悉了歌曲,有熟悉了節(jié)奏.歌曲中的.弱起節(jié)奏較難把握,我讓同學們用拍手的方式代替休止符,從而感受弱起節(jié)奏的感覺.
總的來說這堂課教學目標完成,但是在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上還有待增加.在課的后半段有些同學開始走神,因此還需豐富些教學方法,從而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長城》反思15
在上本課的生字新詞時,進行字音、字形的強調(diào),我進行重要的再強調(diào)。然后,我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學生一起讀一讀。總體下來,大部分學生基本上掌握。
在上本課時, 我反反復復看教材參考。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 理解全文,體會長城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贊嘆,鍛煉學生的頑強意志。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以及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教師出示長城的圖片,供學生欣賞,加深感受。激發(fā)學生對長城的贊嘆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從而加深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教師適當?shù)剡M行引導,并創(chuàng)設(shè)情景,熏陶感染,使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在突破文章的難點上,主要通過資料的搜集以及語句朗讀來實現(xiàn)。特別是對長城的象征意義的理解上,引導學生通過圖片的展示以及想象,讓學生在反饋中,逐步認識長城是中華 民族的象征,是中華人們堅強不屈、雄偉氣勢的象征。
反思這課,收獲還不少,其中也有些地方講得含糊,學生還不很明白。以后我要多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使每課都得以成功。
【《長城》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長城課后反思03-11
[熱]長城課后反思03-11
長城課后反思[熱門]03-11
長城課后反思(精華)04-12
長城課后反思匯編(6篇)03-11
長城課后反思精華7篇04-20
《長城》課文03-04
保護長城的建議05-30
《長城和運河》課文03-05
《長城和運河》課文[必備]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