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1000字(2)
“如果奇跡就是統(tǒng)攝自然,那么它們大多在厄運中出現(xiàn)!薄懊赖氯缤F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因為幸運最能揭露惡行,而厄運則能發(fā)現(xiàn)美德!边@,便是培根的思想,也是這篇文章的中心。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個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鋪路,周圍都是沒有刺的、開得姿態(tài)盎然的鮮花,溢滿馨香,可這些,卻都是由“幸運”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將了無意義。同樣,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鋪路,鮮花縈繞,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橫跨了火海,雖傷痕累累,幾乎體無完膚,但他所擁有的金子,更閃耀,他所擁有的鮮花,更誘人!那是因為,上帝在給予他厄運的同時,還贈送了一份禮物——堅忍,可前一個人,卻只有幸運,沒有贈品,偶爾的禮物,就是節(jié)制,全然不敵堅忍,更加有英雄的氣概!
話說回來,幸運并非都是美妙,有時候,我們都是在經(jīng)歷了一些困苦才獲得它,就像刺繡,正面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圖畫,而反面,卻是五彩線條無規(guī)律交錯成圖,并未贏得人們的歡心。
而厄運也并非都是可怕,前文已述,上帝還贈送了堅忍,同時還有安慰、希望,所以,不要害怕厄運,也許,它能帶給你,更多的美麗。
猶記得小升初之際,我天天都優(yōu)哉游哉,因為是高校子弟,根本不愁上不了好學校,所以,天天看著同學們拼了命地學,心里一點也不著急,就這樣,我順利上了一所每個學生都眼紅的好學校,這也算是“幸運”吧!這件事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資源!
而現(xiàn)在,我面臨中考,面臨考高中的壓力,試卷、分數(shù)、作業(yè)……很多很多的東西,壓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我的胸口上,蓋在我的鼻子上,使我呼吸困難,有時,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成了奢望,可同學們卻不這么累,那是因為,他們早已經(jīng)歷過這種痛苦,對他們而言,這只不過又是一次畢業(yè),可對我卻不一樣,少時少了這份必要的磨難,使我現(xiàn)在,要比人家加倍地辛苦,加倍地累!這,又怎能不算是對我的“厄運”呢?
“厄運”之后,也許,我就會更加理解“厄運造就的美德是堅忍”這句話了。
作品主題
《培根隨筆》的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fā)人深省的獨到之見。
《培根隨筆》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許多獨到而精辟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中獲得熏陶指導,如:“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guī)諫”,“順境的美德是節(jié)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后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許多重要的人生命題,舉凡真理、善、美、求知、革新、健康、習慣、幸運、厄運、時機、勇氣、贊揚、愛情、家庭、友誼、青年與老年、自私、猜疑、嫉妒等,培根皆有精辟的論述。它讓人思考自己所走過的路,提醒自己要善于甄別真善美與假惡丑,開創(chuàng)豐富的人生。
在這些對人的性格和行為具體的闡述里面,《論說隨筆文集》獨具慧眼地分析了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人的行為是如何被其自身第一性(即天性)、環(huán)境、習慣、教育所決定的;人是通過“教條和言語”,即通過不斷的“以習慣和習俗為表現(xiàn)形式的實踐”而達到自身的完善。
關于人性,《培根隨筆》承認人性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在“論天性”中,培根揭示出:“天性常常是隱藏著的,有時被征服,很少會被消滅!比说奶煨裕瑹o論它是可被感知還是不可被感知,總是存在并試圖控制人!杜喔S筆》認為,當人獨處,擁有完全的隱私時,他的天性就能最完全地得以顯現(xiàn),因為他沒有必要像在其它社交環(huán)境下,矯揉造作地偽裝自己;當人正擁有強烈的情感,如憤怒、激情、興奮等時,他的天性就會顯現(xiàn),因為激烈的感情使他忘記了控制自己。然而,就像天性總是想控制人,人反過來同樣也總是“追尋著戰(zhàn)勝自己的天性”。人在與自身天性的斗爭中,因失敗而感到沮喪,因勝利而倍受鼓舞。對于培根來說,人戰(zhàn)勝自己的天性并不是通過暴力或“教條與勸說”,而是通過持續(xù)的“在幫助下進行的實踐”來完成的。另外,在“實踐”的過程中,人應該不斷地自省,以免“實踐”自己的錯誤。通過有自省的“實踐”,人能不斷戰(zhàn)勝并改善自己的天性。這正如其所說:“一個人的天性好比種子,它既能長成香草,又能長成毒草,因此人應當時時澆灌前者而鏟除后者!
《培根隨筆》同樣清楚地解釋了人的性格和行為受外界環(huán)境、習慣和教育的影響。例如,在“論殘疾”、“論旅游”、“論婚姻”、“論學習”等文中,培根把人的性格和行為與其所在的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對于殘疾人而言,他們所忍受的并努力掙脫的公眾歧視能幫助他們獲得巨大的精神動力,從而成為杰出的人。在這種情況,以及其他的許多情況下,人的性格和性情被視為環(huán)境和習慣的產(chǎn)物。同樣的,婚姻被描述為能約束人,使人殘暴的性情變得更加溫和的一種力量。在“論婚姻”里土耳其人的例子中,正是他們對婚姻的厭惡致使“粗俗的土耳其士兵變得更加卑鄙”。培根認為:“缺乏對妻子和兒女的責任,單身男子會更加殘酷無情,盡管他們會因錢財?shù)膶捲6涌犊!比绻腥藛枮槭裁从械娜撕軋远ǘ械娜藚s不,答案在于他們的處境不同,因為堅強是逆境所賜之福,而脆弱是順境所招之后果。“論逆境”得出結(jié)論:“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燒中才會散發(fā)出最濃郁的芳香。這是因為無節(jié)制的富裕與幸福只會挖掘出人的惡性,而逆境最能發(fā)掘出人的美德。”
關于習慣和教育,“論習慣和教育”強調(diào):“行為則多半依從于平日的習慣”。習慣與教育被培根定義為人的“第二性”,同人的“第一性”一樣影響著人性格和行為的形成。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做某事并不是因為他們先天有這種傾向,而是因為他們已形成了這種習慣。
事實上,在《培根隨筆》中存在著一種人的“第一性”與“第二性’之間的斗爭,雖然人的第一性時不時地戰(zhàn)勝“第二性”從而控制著人,但是一般情況下,“第二性”,即人后天的習慣和教育,在決定人的行為上還是處于主導地位。在“論天性”一文中,培根主張:“習慣就是能改變和制約人的天性!痹跔帄Z控制人行為的斗爭中,人的文化、習慣和后天的實踐通常成為勝利者,而并不是人的天性和任何形式的言語與勸說。因為人們生長于不同的環(huán)境中,包括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社會活動實踐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教育及經(jīng)歷,就塑造了不同的性格,進而產(chǎn)生不同的行為。因此,正效應的一面,習慣可以賜予人以堅強而具美德的性格,“使人能忍受極大的苦難艱辛,接受許多犧牲”;負效應的一面,習慣能導致軟弱而充滿缺陷的性格,誘導人做出一些殘忍且非人道的事。因此,問題并不在于人的天性與習慣之間的斗爭,而在于以“習慣對付習慣”。
培根認為,盡管習慣要比其他影響行為的因素作用大,但通過知識、實踐和新習慣的力量,人能夠根除那些使性格和行為扭曲的舊習慣,并用新的習慣將它們替換掉。在“論習慣和教育”中,培根認為:“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仲裁者,人們應不惜一切地獲得好的習慣!本拖袢说奶煨阅芡ㄟ^學習和練習而趨于完善,人的習慣同樣也能這樣。很明顯,培根非常重視后天學習和實踐在改善人天性和舊習慣中的作用。好習慣的建立依賴于一個長期知識的積累和對新的正確做事方式的不斷練習的過程。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2)】相關文章:
英語經(jīng)典美文培根之論學習03-26
讀書筆記摘抄03-23
《初雪 》讀書筆記08-16
秋天的隨筆(精選10篇)04-30
語文寫字教學隨筆03-22
關于全養(yǎng)生的隨筆12-31
c語言讀書筆記03-23
草葉集讀書筆記06-18
汽車構造讀書筆記08-22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