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族婚俗文化 -資料
白族婚俗文化
白族維系一夫一妻婚姻制,同姓同族不通婚,
白族婚俗文化
。訂婚要測算生辰八字,財禮較厚重。新娘到了男方家門,要“退喜神”,即由兩人持火把在新娘周身晃過,也稱“退馬車”。新郎新娘在堂前拜禮,新娘要依次先后敬苦茶、甜茶、泡酒,蘊含人生苦盡甘來的意味。次日新婚夫婦回門,女方父母送以家畜家禽。當天要返回男方家。解放前,白族的家庭組織基本上是小家庭制。兒子婚后多與父母分居,也有少數(shù)“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但多為地主階級。白族社會內(nèi)部存在看封建家法制度,家族和家庭成員間的輩份很嚴,平輩兄弟姐妹間,也以“長支為大”,親屬稱謂上,哥哥或姐姐的子女不論年齡大小,均一律稱兄、姊。家族內(nèi)部有族長,族內(nèi)士切事務和糾紛必由他仲裁方為有效。
解放前,族長多為地主、鄉(xiāng)保長把持,他們利用宗法制度作為維護封建秩序和鞏固封建地主經(jīng)濟的工具。解放前,白族實行男子財產(chǎn)繼承制。婦女無繼承財產(chǎn)的權利,俗謂“母雞做不得三牲”,這也充分反映出白族婦女在舊社會的卑下地位,白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除同姓同宗不婚外,不論本民族內(nèi)部或與其他民族之間都可通婚。碧江白族堂兄弟姐妹之間也可以婚賭。大理海東、劍川一帶行姑舅表優(yōu)先婚。各地婚姻多為父母包辦、媒人說合。訂婚要測“八字”,送厚禮。從前盛行早婚,也有童養(yǎng)媳的習慣。劍川與大理海東地區(qū)的自強少在訂婚后,凡逢年過節(jié)(主要在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和冬至節(jié)),男方必須向女方按時送禮,直至結婚為止,
資料
《白族婚俗文化》(http://m.oriental01.com)。中間若男方停止送禮,或女方拒而不受,就表示解除婚約。這種收受財禮特魂,實質(zhì)上就是封建性的買賣婚姻。大理中心地區(qū)婚前除再次過大禮外(俗稱“催嫁銀子”),還必須送一只綿羊祭女方的“本主”(村寨守護神)。結婚當天,新娘要哭別父母、兄妹,用花轎抬至男家大門,再由新娘的兄弟一人炔步背入新房,途中有許多圍觀小孩向新娘撤米花,還一邊爭著掐捏新娘子周身,表示“祝福”和“取吉利”的意思。待新娘一進洞房,陷郎們又將辣子撤入火盆,使?jié)M屋發(fā)出嗆人的氣味,新娘新郎相對大咳;在喜酒肉中,也加了很濃的辣子面和花椒面,使新娘新郎汗流滿面,無法下咽,逗得人們笑仰不止。因為白語中的“親熱”與“辣”昧讀音“親”酥麻味讀音“構”的意義相近,所以借用撤辣面和花椒面作為鬧喜節(jié)目,確是想的巧妙,灰諧有趣。解放前,洱源羅乎山區(qū)白族還保留有原始群婚殘余的婚姻制度。即女子結婚前可以有自由的性關系,婚后也可以保持這種關系,或婚后男家有外客(男子)時,多以妻子作陪,負責招待客人,認為這是對客人的最太尊敬。把節(jié)”中還有這樣一種風俗:剛生嬰孩的家庭,要在大火把下請鄉(xiāng)親們喝“喜酒”,祝賀母子平安。
劍川石寶山每年夏歷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三日還有“八月會”,屆時男女老少,盛裝朝拜山神。青年男女則野營山贊,晝夜彈唱,結對比賽,聲震蒼竄,興盡始散。
【白族婚俗文化 -資料】相關文章:
天壇資料08-15
泰山資料10-20
苦難的歷程 -資料03-13
樹的故事 -資料06-01
梅花的品格資料11-14
成功語錄 -資料03-13
婚姻的天條 -資料06-01
黃河介紹資料10-07
襄樊旅游 -資料03-13
清西陵 -資料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