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廂記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chuàng)作雜劇,大約寫于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名珙字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恒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愿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一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jié)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極具詩情畫意。
-------------------------------------------------------------------------------------------------
二、內(nèi)容簡介
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鐘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心愛張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幾經(jīng)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于至張生住處私會。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yīng)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yīng)試。十里長亭送別之后,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恒借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于鄭恒。后張生趕來,鄭恒撞死,崔、張完婚。
-------------------------------------------------------------------------------------------------
三、作者簡介
王實甫(約1260-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元代著名雜劇作家。
雜劇《西廂記》的作者。天一閣本《錄鬼簿》稱他名德信。河北定興人。諸本《錄鬼簿》都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據(jù)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序》,可知王實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明賈仲明增補《錄鬼簿》,有《凌波仙》詞吊王實甫:“風(fēng)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颩排劍戟,翠紅鄉(xiāng)雄赳赳施謀智。作詞章風(fēng)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薄帮L(fēng)月營”、“鶯花寨”、“翠紅鄉(xiāng)”,都代指元代官妓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雜劇的勾欄。顯然,王實甫是熟悉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長于寫“兒女風(fēng)情”一類的戲。明陳所聞《北宮詞紀》收《商調(diào)集賢賓·退隱》套曲,署為王實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數(shù)支干周遍又從頭”,可知其六十歲時已退隱不仕。但曲中又有“紅塵黃閣昔年羞”、“高抄起經(jīng)綸大手”,則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與雜劇作家王實甫并非一人。
《北宮詞紀》所收署名王實甫的散曲《商調(diào)·集賢賓》、《退隱》中寫道:“想著那紅塵黃閣昔年羞,到如今白發(fā)青衫此地游”,“人事遠,老懷幽,志難酬,知機的王粲;夢無憑,見景的莊周”,“怕狼虎惡圖謀,遇事休開口,逢人只點頭,見香餌莫吞鉤,高抄起經(jīng)綸大手”,可知王實甫早年曾經(jīng)為官,宦途不無坎坷,晚年退隱。曲中又有“且喜的身登中壽”,“百年期六分甘到手”,可以推斷他至少活到60歲。這首散曲又見于《雍熙樂府》,未署名。因此,學(xué)術(shù)對它的作者是誰有不同看法。
《西廂記》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廂記》不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雜劇創(chuàng)作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西廂記》結(jié)尾處,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次正面的表達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反對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級制度的進步主張,鼓舞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由而抗爭。
-------------------------------------------------------------------------------------------------
四、人物介紹
崔鶯鶯
崔鶯鶯出身名門貴族,是個美麗而有才情的少女,父親崔相國生前已將她許配給鄭尚書的兒子。在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中,她內(nèi)心強烈地追求著愛情和幸福。她和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張生的癡情和才華博得她的愛慕,但相國小姐的身分和她所受的教養(yǎng),使她感到不能自由表達愛情的苦惱。張生解普救寺之圍,本應(yīng)與她結(jié)為夫妻,但老夫人的變卦,給她以沉重的打擊,反抗的意識開始覺醒。她逐漸從猶豫動搖、怯弱和顧慮中解放出來,終于突破束縛,和張生美滿結(jié)合。
張生(張君瑞)
張生先父官禮部尚書,可見他也是書香門第出身,自幼在此環(huán)境熏陶下,勤奮學(xué)習(xí),學(xué)成滿腹文章以求金榜題名。時運不濟,造化弄人,多次應(yīng)舉,均名落孫山,因此“書劍飄零,游于四方”。由此可見,張生的愿望是:但求功名日,光宗耀祖時。但這位飽學(xué)之士在偶遇鶯鶯時,卻將功名利祿拋向九霄云外,將23年的艱辛與努力置于十八層地獄,義無返顧地把追求自由愛情放在第一要務(wù)。于是經(jīng)史子集卻成了他追求愛情的幌子,在之后的歲月里他相思難寐,更別說讀書學(xué)習(xí)了,在普救寺英雄救美,絞盡腦汁爭取愛情,終于愛情有望,卻遭崔夫人拒絕,以“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為由,張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趕考,未料到自己的愛情卻建立在功名的基礎(chǔ)之上“得官啊,來見崔夫人;駁落啊,休來見崔夫人”的確,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未遇鶯鶯時,張君瑞“書劍飄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遇鶯鶯后,他胸有成竹,勝券在握,最終“一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
紅娘
紅娘不僅僅是一個裨女,而且是劇里劇外的聯(lián)絡(luò)人,她作為作者代言人,直接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意圖,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加在了她的身上,她左右著劇情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紅娘奔走于崔、張之間,周旋于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中,老夫人維護封建綱常和家族利益,維護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禮教,要打破它,就需要紅娘這樣具有大膽的反抗精神而又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俠氣角色,她見義勇為,情緣反禮,愿為“有情人終成眷屬”掃除障礙鋪平道路,因此,她在劇中具有相當高的地位。
老夫人
老夫人是一個多苦多難的、已經(jīng)衰敗了的封建家庭的家長。丈夫剛剛?cè)ナ,能夠?dān)負起家庭支柱的小兒子尚且年幼,顯赫的相府之家轉(zhuǎn)眼之間變得只!爸劣H三四口兒”,而客居蕭寺,后面會遇到什么麻煩,她一無所知。老夫人的喪夫之痛和對未來世事難料的苦楚,不是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鶯鶯小姐所能體會和理解的。老夫人是《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她的一段“子母孤霜途路窮”的唱詞,反映了她對門前冷落、世態(tài)炎涼的感傷,這對老夫人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她痛感門庭冷落、處境凄涼,所以她特別想為女兒尋一段既可以維持崔家貴族之家的社會地位,又能給女兒帶來幸福的婚姻,因而,如張生這般之人斷然不是老夫人的理想人選。
-------------------------------------------------------------------------------------------------
五、西廂記讀后感40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本好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閱讀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啟迪我們的靈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奈鲙涀x后感40篇,一起來看看吧!
篇1、西廂記讀后感
《西廂記》說的是“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一個又俗又濫的故事:張生與崔鶯鶯一見鐘情,而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禮法的考慮百般阻撓,最后,在紅娘的幫助下,經(jīng)過一系列斗爭,崔張終成眷屬。作品表達了男女青年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愿望,顯示出一種所謂反封建的主題。
《西廂記》寫出了張生的鐘情之美、鶯鶯的深情之美、紅娘的熱情之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活著不只是一種物質(zhì)的存在,而是一種精神的存在,精神的美在于率性縱情,而任何破壞這種美的勢力必然是丑惡的!段鲙洝穼懗隽诉@種美與丑的較量,寫出了人性的被束縛和被壓抑,更寫出了人性終于沖破束縛如驚雷如春筍自由伸張的勃勃生機。
我們來看看《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場。
“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的崔鶯鶯內(nèi)心十分痛苦,歷經(jīng)苦心剛剛獲得的愛情又將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捍撕拚l知?”這是一種什么“恨”呢?在鶯鶯看來,有情人朝夕相處,耳鬢廝磨,舉案齊眉,卿卿我我,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總之,“但得一個并蒂蓮”,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她反復(fù)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即便回來”,休要說什么“金榜無名誓不歸”!這是對愛情和幸福的熱烈渴望和執(zhí)著追求,這種追求突破了封建陳腐觀念和傳統(tǒng)道德的束縛,是對“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xué)信條的顛覆,表現(xiàn)出一種叛逆精神。
崔鶯鶯還有一層憂慮:張生一旦高中,會不會另攀高枝?“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所以鄭重囑咐張生:“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柄L鶯的擔(dān)心不是沒有道理。在那個時代,富易交,貴易妻不但是常事,甚至“始亂終棄”的流氓行為還被認為是“善補過”。在鶯鶯看來,自己對張生的深情不應(yīng)該被辜負和背棄,而要得到對等的回報,這實際上是一種捍衛(wèi)人格尊嚴和要求平等的思想,這也是對傳統(tǒng)的不滿和抗爭,代表了當時廣大婦女的心聲。
王實甫筆下的張生和崔鶯鶯沖破封建禮法的束縛,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鄙棄名教綱常和利祿功名,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召喚,縱任性情自由奔放,勇敢地愛起來了。他們從佛殿相遇、一見鐘情,到月下吟詩、互通款曲,發(fā)展到傳書遞簡、跳墻赴約,直至西廂幽會、兩情繾綣,最后長亭送別、海誓山盟,這一系列情真意切、大膽熱烈的行為,不知使多少衛(wèi)道士咬牙切齒、膽戰(zhàn)心驚,也不知使多少在封建婚姻制度壓迫下的青年男女為之擊節(jié),為之陶醉,為之神魂飛越。即使在今天,《西廂記》仍然讓人心領(lǐng)神會、激動不已,讓人認識到人性的美好和自由的可貴,認識到束縛心靈、摧殘人性的勢力是多么的可鄙和可憎,認識到幸?梢,應(yīng)該和必須去爭取——丟棄各種陳腐的觀念,擺脫各種心靈的枷鎖,為人性的解放和生命的尊嚴而斗爭!
篇2、西廂記讀后感
《西廂記》的情節(jié)如今看來不過才子佳人,終成眷屬。若非王實甫文才出眾,人物刻畫細膩入微,躍然紙上,此類題材極易淪為濃詞艷曲,附庸風(fēng)雅之流。中國人的情感歷來含蓄隱忍,決不可能如希臘藝術(shù)中“我欲火中燒,如癡如狂”那般縱情恣意。在正統(tǒng)儒家思想一統(tǒng)天下的時代,一曲西廂唱醒了多少對真摯愛情的強烈渴望。提及《西廂記》,必不可不提《鶯鶯傳》。一個團圓美滿,一個始亂終棄。雖則人人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但畢竟《鶯鶯傳》的結(jié)局更趨于真實。
《西廂記》的大團圓是中國文人永遠的才子佳人夢,它存在于童年時代泛黃的小人書里,在爺爺隨口哼唱的古戲里,在敲鑼打鼓,紛紛嚷嚷的鬧劇里,卻偏偏不在多情才子的薄情淺意里。張生是否為元稹,鶯鶯是否為其“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有情人,我自無暇追問。只是中國文人慣以多情自居,在愛情面前信誓旦旦,激情蕩漾,而最終在世俗盛名之下大多不過是當年的風(fēng)流韻事化做如今的淺斟低唱。想那“情切切,意綿綿”,想那“別后相思隔煙水”,想那高樓紅袖,碧玉紅箋,都果然如過眼云煙,浮華似夢。
而我總以為,只要曾經(jīng)有情,不論多久多遠,總能在記憶中存留一抹,或深或淺,或不甘或釋然,或念念不忘,或故作煙消云散,某時某地恍惚追憶,只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已!耳L鶯傳》中張生一句“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將可憐的愛情貶為淫邪妖魔。而鶯鶯一紙斷腸書哭盡多少絕別之痛“自去秋已來,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嘩之下,或勉為語笑,閑宵自處,無不淚零。乃至夢寢之間,亦多感咽……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珍重千萬!”人生難得真性情,情切至此,痛斷前緣也要清清楚楚,兩不相欠。
轉(zhuǎn)念思之,多情薄意自然不能完全責(zé)備才子文人。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男兒志在四方,心懷天下。兒女情長不過是人生一時的華筵。女人只是古代文人墨客失意之時的寄托,愛情并非兩個平等個體生命的互補,而是人生一時之需。
于是,杜牧自然可以青樓薄幸,元稹自可遺忘當年深情。課上老先生提及古今中外文人情事,眾人莫不失笑,心里卻是莫名的悲涼。世人除少數(shù)大善大惡者外,誰比誰又能善良多少,卑劣多少?又有幾個人可以如沈從文那樣驕傲地說“我這一生中,行過許多路,走過許多橋,看過許多云,喝過許多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世事多變故,蕓蕓眾生又懼怕孤苦,有人用名利填滿生活,花花世界,游走一場便已洋洋自得。而有人必要心有所求,愛其所愛才能感覺幸福。望遍紅塵,人人都可憐地追尋著,努力著,只是所要之物不同而已。我所理解的愛情應(yīng)該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彼此明了對方所有的缺點和不完美,卻就是那樣無法分離,心里的包容和呵護是給屬于自己生命的一個人。簡簡單單,嬉笑怒罵,朝朝暮暮,油鹽醬醋。“早晨醒來,親吻枕邊愛人的臉。推開窗戶,看到樹葉上閃爍的陽光。這是生,再無其他”。在這個紛亂骯臟的世界里,有一個你愛的人,為他(她)甘心歷盡所有生計之苦,就這樣晃晃悠悠,一起變老。
篇3、西廂記讀后感
《西廂記》是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品。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描繪了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的渴望,寫出了生活在壓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悶和莫名的惆悵,表達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愿望;從而對封建道德教條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沖擊。
崔鶯鶯是一個美麗,善良,溫柔、含蓄,深受封建禮教的濡染,又有著對愛情生活的向往貴族小姐。她是一位具有時代叛逆性的女性形象,她在追求理想愛情時,能夠與封建禮法進行抗爭,這是難能可貴的。她不由自主的對張生一見傾心,月下隔墻吟詩,大膽地對張生吐露心聲,陷入情網(wǎng)之中而不能自拔,飽嘗著相思的痛苦。同時她也越來越不滿于老夫人的約束,并遷怒于紅娘的跟隨。
她對張生的愛,純潔透明,沒有一絲雜質(zhì),當張生被迫上京考試,她悔恨的是“蝸角虛名,蠅頭小利,拆鴛鴦兩下里”。長亭送別,她給張生把盞時的感觸是:“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她給張生最鄭重的叮嚀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擔(dān)心的是張生不像她那樣愛得專一,一再提醒他“若見了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傊,在她的心中,情始終是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祿,是非榮辱,統(tǒng)統(tǒng)可以不管。她對張生的愛戀,一開始卻是膽怯和動搖不定的,一方面她具有少女的情感和欲求:另一方面,她作為一個相國小姐又是在那樣的母親的管教下成長起來的,同時又接受過較多的封建道德教育,這就構(gòu)成了她思想和行動上的矛盾。
她回答張生的那首詩“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表達了她不甘寂寞的苦悶心情,同時也流露了她對張生的愛戀。在“聽琴”的時候,她被張生琴中熱切的呼喚深深地感動著,以致于淚水漣漣,但是她又沒有勇氣與張生見面。
此時在她的心中,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對張生的愛戀激烈地沖突著,最后愛情終于戰(zhàn)勝了禮教。因此當她接到張生的情詩時,終于大著膽子寫了一首題為《明月三五夜》的回詩,約定張生于十五日晚上相會!按挛鲙拢L(fēng)戶半開:拂墻花影動,凝是玉人來!倍潭潭畟字,標志著鶯鶯決然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尋求自己的愛情。這是難得可貴的。
記得著名詩人裴多菲曾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崔鶯鶯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她讓我明白了真正的愛情是那樣的美好,是那樣的值得期待,真正的愛情是存在于人間的,并且是可以追尋、應(yīng)該而且必須去爭取才能夠得到的。真心的希望,如作者心中的美好希冀一樣“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篇4、西廂記讀后感
“好句有情憐夜月,落花無語怨東風(fēng)”。這是《西廂記》里的一句名詩。
《西廂記》,元代王實甫作。這部作品實際上來源于唐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唐元稹作)。傳奇者,浪漫愛情故事。
元朝是中國劇本創(chuàng)作的一個高峰時期。除了王實甫外,杰出的劇作家還有關(guān)漢卿,其代表作《竇娥冤》經(jīng)久不衰。《西廂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劇之一(其余為《牡丹亭》、《長生殿》和《桃花扇》),劇中張生與崔鶯鶯的生死戀情歷來為人們傳頌。
《鶯鶯傳》本是以悲劇收尾,但在王實甫手下,張生(字君瑞)和崔鶯鶯卻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張生出身于上層階級,父親是禮部尚書,但因病早逝,從此,家道沒落。于是,前往投靠其父親曾援助的同窗杜確,因為他鎮(zhèn)守邊疆,掌控十萬大軍。張生想從那里謀個一官半職。崔鶯鶯出身其實更優(yōu)越。父親是相國,但也在她幼時早逝。一家人只好舉家遷移至浦東(今山西省西南永濟市蒲州古城)。張生愛游山玩水,所以有一日特地去浦東普救寺游玩。因為有緣,所以那天,崔鶯鶯及侍女紅娘也碰巧去該寺上香(普救寺是崔相國生前主持捐建的),兩人邂逅相遇,一見鐘情。迫于封建禮教,張生以讀書為名,寄居于普救寺的西廂,希冀每天多望崔鶯鶯一眼。后來,當?shù)氐牡仡^蛇孫飛虎得知崔鶯鶯貌若天仙后,欲用其五萬大軍趁崔家上香的機會去普救寺“搶劫”。無奈,崔夫人提出解圍者嫁其女的說法。值此危難之際,張生接下這一“光榮的任務(wù)”。他派一和尚送信給杜確,最終在他的幫助下,壓退了孫飛虎。但是,“卻道婦人心易變”,崔夫人瞧不起張生,嫌棄他無名無財,便生出返悔之心,因為有損名門?墒,在愛情面前,誰又阻止得了丘比特的情箭呢?“崔鶯鶯夜聽琴”,兩人在紅娘的幫助下成就“好事”。鶯鶯的堅定,普救寺方丈的勸說,大將軍杜確的無形“脅迫”,都迫使崔夫人最終做出了讓步。她以“金榜題名”來回復(fù)張生。蒼天有情,張生果真中了狀元。一切本已入彀中,誰又想半路殺出個“鄭常發(fā)”。崔家與鄭家定下過娃娃親。此刻,他想與崔鶯鶯完婚。得知事情真相后,他誣陷張生,說他已經(jīng)在外娶婚。崔家誤信為真,便想讓崔鄭二人完婚。千鈞一發(fā)之際,張生趕了回來。真相揭曉,鄭常發(fā)自殺。張生與崔鶯鶯喜結(jié)連理。
《西廂記》表達了當時一些先進知識分子意識中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時至今日,這一古老的愛情傳奇仍被人們傳頌,因為,它折服過許多青年男女的心。
合上書本,潸然淚欲下。想人生最苦離別!可憐見千里關(guān)山,猶自跋涉!崔張二人可是深有體會。張生上京趕考,崔鶯鶯茶不思飯不想;而張生也有過“草橋一夢”。心靈相通,情何以再言?只想說一句:真愛永恒!吧綗o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倘若現(xiàn)實的話,崔張二人將實現(xiàn)這一古老而虛幻的愛情傳奇。
回想,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文學(xué)”已沒有以前那么興盛、繁榮,正逐步走向平庸,特別是那些真正具有意義、價值的文學(xué)作品已屈指可數(shù)。那就多從古代汲取營養(yǎng)吧,本人拙見,《西廂記》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篇5、西廂記讀后感
今年春天,借著適宜的氣候,讀了幾本書。同時也趁著明媚的陽光出去瘋玩了一個春天。所以把讀后感一拖再拖。
《西廂記》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邂逅,一見鐘情,為爭取婚姻自主,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jié)合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幾百年來,它曾深深地激勵過無數(shù)青年男女的心。
《西廂記》是部浪漫的愛戀書。我很羨慕書中的崔鶯鶯。“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被橐鼍喗Y(jié)的基礎(chǔ)應(yīng)當是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而不在于門第的高低、財產(chǎn)的多寡、權(quán)勢的大小、容貌的丑俊、才情的敏拙?梢,它所表達的不是某一時期、某一階層的呼聲,而是世世代代人的理想和愿望。
讀《西廂記》,有感于鶯鶯與張生的真摯愛情,欣賞他們沖破封建禮教的勇氣;有感于紅娘的聰明機智,敬佩她的膽識和智慧。
《西廂》劇情布置巧妙,情節(jié)波瀾起伏,矛盾沖突環(huán)環(huán)相扣,故事富于變化,情趣濃厚,而且經(jīng)過不斷的磨難,使得主人公的愛情不斷得到強化和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以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展現(xiàn)了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使得她格外動人:以眼游幸,滿口余香。
“……頻祝愿:普天下心廝愛早團圓。謝天神,教俺也頻頻的勤相見。”“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边@一祝愿是在大團圓喜慶的氣氛中由主角的幸福而推及“普天下”,所以格外令人感動,這一主題也是就幾乎成了《西廂記》所獨有,從而使后世不知多少才子佳人在咀嚼這句話時,似癡如醉,無限向往!
有人說《西廂記》是“天地妙文”。說“《西廂記》必須掃地讀之,掃地讀之者,不得存一點塵于胸中也……必須焚香讀之,焚香讀之者,致其恭敬……必須對雪讀之,對雪讀之者,資其潔清也……必須對花讀之,對花讀之者,助其娟麗也……必須盡一日一夜之力一氣讀之,一氣讀之者,總攬其起盡也……必須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讀之,精切讀之者,細尋其膚寸也……”。我只是做完了家務(wù)而讀之,只能是粗讀與淺見之。究竟怎么讀,盡自己的體會。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篇6、西廂記讀后感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
一個是閉月羞花貌,一個是恭儉溫良相。為何要怪黃鶯兒作對,怨粉蝶兒成雙,明明是郎有情來妾有意,為何,總有隔天的銀河,不做美的藍橋水呢?
那一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唱出來容易,做出來又會怎樣呢?長亭外,古道邊,情綿綿,意切切。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息。
你我不再受那相思苦,只愿真愛無絕期。是月下暗表情意的古琴音,更是那隔墻對吟的動情意:月色溶溶液,花音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
料想春嬌厭拘束,等閑飛出廣寒宮。我不懼世俗之言,不喜那蠅頭微利,只盼心中的意中人,別把我的真心丟棄在那荒野中…我豈無意,怎奈久居深閨的鶯兒振不開那騰云的翅膀…也許該去歆羨那空中的比翼鳥,水里的雙鴛鴦。愛自可相愛,莫問,有誰可阻擋。
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不要負了這番真情意,待到相逢話別離。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進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留不住的黃昏,趕不去的思念。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相思,抵過往日…暖融融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夢也難尋覓。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guān)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化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哀柳長堤。
不是天公不做美,美總是要人去勇敢追逐,不管眼前是什么在阻擋,也要堅信你愛的人還在等待著你。因為有你,所以我堅持,為愛堅持,只是愿天下有情的終成了眷屬,就是是非紛擾也無法拆散的鴛鴦,永沐愛的湖中…
篇7、西廂記讀后感
關(guān)于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可以說廣為流傳的。可是我卻從來沒有去想認認真真的看過。這周老師給我們講《西廂記》,我才從心底里覺得我應(yīng)該認真的看,而不再是囫圇吞棗的閱讀。
劇本塑造了崔鶯鶯和張生兩個形象,他們具有共同的特點:向往愛情,追求幸福。他們互相愛慕,可是他們的地位懸殊:一個是相國之女,處在母親嚴厲的家教之下;一個是書生,地位遠遠不及相國之女,在封建社會里,門當戶對是婚姻成功的一個必備條件。所以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注定要通過反抗封建傳統(tǒng)觀點、反抗封建禮教,并要求兩個人能夠始終真心相愛,才能夠取得勝利。故事就是圍繞他們?yōu)閻矍槎纯狗饨、以及他們面對重重考驗時對愛情是否執(zhí)著而展開的。
看了《西廂記》之后我覺的這樣的愛情史完美無缺的,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有現(xiàn)在難得的一見鐘情,有經(jīng)歷各種社會給予的磨難,有來自雙方家長的阻擾,他們之間的愛情可謂是越演越切,在我們看來可謂是天作之合。
這個故事的結(jié)尾以中國似的大團圓給大眾一個交代。而我卻不太喜歡這樣的結(jié)尾,我覺的過于通俗化,所以有時我會去看一些國外的經(jīng)典電視及作品,我覺得他們的結(jié)尾都會留下一些空間讓觀眾自己去細細品味,我覺的這樣才讓作品更有意義,才會促使人們?nèi)セ匚度グl(fā)表自己的見解。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喜歡大團圓的結(jié)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結(jié)尾,所以我不怎么喜歡看韓劇結(jié)尾不是女主角得不治之癥就是大團圓。
看了結(jié)尾在看一下他的正文,你是否覺得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是否太過于完美了呀?好像他集聚了所有經(jīng)典愛情的必要情節(jié)于一身,就一見鐘情而言,現(xiàn)在科學(xué)家研究機率很低,況且在古代女子足不出戶,所以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開始就有點夢幻般的感覺。后來又經(jīng)歷了社會的考驗,為心愛的女子于權(quán)貴做斗爭,可謂是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壯舉,驗證了愛情史盲目的。在后來來自父母的阻擾,就想現(xiàn)在的父母一樣有愛情還不行沒面包我的女兒會受苦的,于是一介書生張生為愛情上京趕考,得到上天眷顧榮歸故里娶了崔鶯鶯,這好似現(xiàn)代大多數(shù)人的愛情觀鮮花于面包不可兼的,就會放棄愛情。也許這就是現(xiàn)在的人喜歡這樣的結(jié)局的原因吧。生活中無法實現(xiàn)的事情只有靠戲劇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這一段愛情流傳至今,可能是因為它留給了人們對心中美好愛情一方凈土吧!所以一直被后人推崇,但是這樣的純凈的愛情在此時物質(zhì)橫流的現(xiàn)實社會中還剩多少?
篇8、西廂記讀后感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愛情,自古以來就是一種隱晦卻又熾熱的感情,無論封建禮教如何壓制,愛情終歸是愛情,無非是由內(nèi)而生的愛慕之意順其自然地發(fā)展為一往情深,無所止。而在眾多的愛情故事里,《西廂記》中所描寫的鶯生之戀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西廂記》這本雜劇里,王實甫的功績絕不止是將講唱文學(xué)改變成了代言體的戲劇,使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在嶄新的藝術(shù)形式里獲得了新的生存基地。王實甫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地使崔張故事各方面都趨于完美,符合大眾的審美觀點,從而具有了從《鶯鶯傳》到《董西廂》、一系列歌詠崔張故事的作品,所不可比擬的生命力。
“永老無離別,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是《西廂記》主題思想的點睛之筆,不僅張君瑞與崔鶯鶯應(yīng)當成為夫婦,也不限于《董西廂》里所說的“從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而是愿“普天下”的有情人,都毫無例外地應(yīng)當成為眷屬。鶯鶯與張生從佛殿初遇時起,就開始了感情的交流,經(jīng)過月夜聯(lián)吟、齋堂互視,就更加深了這種感情,由最初的互有好感,發(fā)展到傾心愛悅。張生對鶯鶯從一開始就愛慕的神魂顛倒,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剛剛的打個照面,風(fēng)魔了張解元”,而鶯鶯說:“自見了張生,神魂蕩漾,情思不快,茶飯少進!睆囊婚_始的一見傾心,到了普救兵亂、白馬解圍時,這種感情就已經(jīng)發(fā)展到難解難分的程度,鶯鶯在白馬解圍后滿以為婚事將成,不禁吐露真情:“我相思為他,他相思為我,從今后兩下里相思都較可。”可如果不能成合,豈不就明明白白地成了:“我相思為他,他相思為我,從今后兩下里相思難較可”嗎?然而,老夫人當下就反對二人的愛情:“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并提出要張生進京趕考,如果他不去或者落第就甭想得到鶯鶯。封建家長制鄙棄的是愛情,可男女主人公所重的是愛情,劇作家所肯定的、支持的也是愛情。
那么愛情是抽象的嗎?當然不是。愛情作為男女之間互相愛慕、互相吸引的感情,從來都是具體的內(nèi)容。張生眼里的鶯鶯是:“比著那月殿里嫦娥也恁般撐”,“佳人才思,俺鶯鶯世間無二”,“那語句輕,音律輕,小名兒不枉了喚鶯鶯”。而鶯鶯說張生:“想著文章士,旖旎人。他臉兒清秀身兒俊,性兒溫和情兒順,不由人口兒里念心兒里印。學(xué)得來一天星斗煥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無人問!彼麄儌z敢于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敢于逾越封建禮教的清規(guī)戒律,如此惺惺相惜,也是愛情的思想基礎(chǔ)。愛情是美好的,既然有情人應(yīng)當終成眷屬,那么當有情人不能成為眷屬的時候,當這種愛情收到阻撓的時候,對男女雙方來說都是不幸。這種痛苦是如此纏綿,難以排遣,甚至可以為之而生,因之而死。當老夫人賴婚的時候,張生眼看姻緣無望,竟一病不起,在這個視愛情為妖物的年代,這種情況是可恥的。鶯鶯雖不像張生表現(xiàn)的那么嚴重,但渴望愛情的青春之愁與百花凋零的暮春之愁,交織在一起向她襲來,只消“針線無心不待拈,脂粉香消懶去添,春恨壓眉尖······”。
美麗的愛情在封建社會里是不合法的,要想得到它,就要男女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堅韌執(zhí)著的抗爭,而不能坐待封建家長的“恩賜”。張生和崔鶯鶯不僅要同以老夫人為代表封建勢力進行斗爭,而且要同自身所受的封建教養(yǎng)和封建習(xí)性進行斗爭,只有沖破重重的束縛他們的封建羅網(wǎng),才能自由的享受愛情的甜蜜。鶯鶯和張生是這樣做了的。佛殿初遇,目惹心招,是他們的第一次反叛行為;墻角聯(lián)吟,以詩傳情,是他們的第二次反叛行動;齋堂互視是以目送情,月夜聽琴是以聲傳情,詩簡往來則是情不可遏,在孕育著更大的反抗、叛逆行動。果然,他們邁出了最關(guān)鍵的一步,幽會,把這種反抗行動推上了頂峰——他們終于擺脫了封建羅網(wǎng)的束縛和支配,要在婚姻這個具體問題上,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支配自己了。結(jié)局當然是動人心魄的愛情戰(zhàn)勝了無理可言的禮教,張生取第之后跟鶯鶯永遠地在一起。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世間任何一種感情都要對愛情頷首低眉,頂禮膜拜。但得一個并頭蓮,你情我愿;且留君瑞在閨邊,影兒般不離身。此謂鶯鶯之聲,愿天下所有鶯鶯者,能夠與君盟。
篇9、西廂記讀后感
還記得以前。不管是在語文課上,還是在歷史課(文學(xué)史)上,都曾看見過、聽過老師講關(guān)于《西廂記》的文章或簡介,所以,說實話,心里對《西廂記》還是存在一點好奇的,所以有種想看的沖動,可是,怎奈種種原因,這一想法被擱置了,可是,到了大學(xué),古文老師正好說讓我們每人都看《西廂記》,還真是那什么啊呵呵……
話說,提起元稹的《鶯鶯傳》可能許多朋友并不熟悉,可一提起《西廂記》,恐怕沒有幾個不知道的。其實《西廂記》就是根據(jù)《鶯鶯傳》改編而成的。只不過《西廂記》是歌頌自由戀愛的喜劇,而《鶯鶯傳》則是一出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如果說《西廂記》是根據(jù)人們美好愿望而寫成的一篇成人童話,那么《鶯鶯傳》則是描述社會現(xiàn)實的報告文學(xué)。
看《西廂記》的原始沖動還是因為被書中的愛情故事所吸引、所感動,我知道,原本《鶯鶯傳》是以崔鶯鶯最終被張生無情的拋棄作為結(jié)局。說心里話,我是不喜歡讀悲劇的。我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也都希望每個愛情故事都有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的認識到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想法罷了。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另人悲傷的故事,這是我們無法回避的。而且我覺得《鶯鶯傳》比《西廂記》更具有藝術(shù)感染力,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結(jié)局耐人尋味,具有很強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
說起《西廂記》來,我最喜歡的不是那纏綿悱惻的男女主角,也不是那個比較古板的老夫人,而是那個嬌俏的小丫鬟,紅娘。
首先,在我看來,紅娘是一個充滿反叛精神的人,雖然她只是一個小小的丫鬟,可是她的反叛精神卻表現(xiàn)得很明白。崔鶯鶯、張生的自由婚姻,在充斥著封建禮教的社會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紅娘作為一位老夫人派來“看守”小姐的丫頭,不僅不揭開這層秘密,或置若罔聞,反而推波助瀾,是這場婚姻得以美滿結(jié)局的主要的牽線搭橋之人。在封建衛(wèi)道士的眼中,紅娘的形象是反面的、不光彩的,但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宗旨下,紅娘卻是美好的化身,是美滿婚姻的代言人。在這場叛逆的婚姻中,紅娘不畏被老夫人責(zé)打的危險,幾次三番周轉(zhuǎn)于崔張之間,為他們安排月下聽琴,并有曉夜奔走,傳書遞簡等一系列行動,反映了她對這場戀情的支持,以行動表現(xiàn)了紅娘的反叛精神。在今天的我們看來,紅娘的行為更是深得人心的。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還能這樣,不得不說,它有讓人佩服的資本!
其次,她是正義的象征。老夫人是封建禮教的化身,終日將女兒緊閉閨房中,不得見生人,在婚姻上是極力主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這個封建的頑石,卻遭到了奴仆紅娘當面的頂撞,不留一絲情面。在“拷紅”一折中,紅娘以理駁之:“信者,人之根本……”短短一段話,說得老夫人無言以對,充分反映了紅娘的能言善辯、通曉大義、機智過人、富正義感。
另外,她是智慧的。在最后一本中,紅娘痛罵鄭桓,語言鋒利,咄咄逼人。當鄭桓夸耀自己富有而能干、罵張生“窮酸餓醋”時,紅娘說到:“他憑師友君子務(wù)本,你倚父兄仗勢欺人……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熒火焉能比月輪?”當鄭桓抬出“我祖代是相國之門”的金字招牌來壓人時,紅娘義正詞嚴,剔膚見骨地指出:“你道是官人則合做官人,信口噴,不本分。你道是窮民到老是窮民,卻不道'將相出寒門‘”。她勇敢地與這個仗勢欺人的花花公子斗爭,維護了崔、張的愛情,讀來令人為之一振。紅娘突破了等級名分的界線,在主子面前,對崔、張的愛情和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同情,同時也體現(xiàn)了她的價值觀和善惡判斷力。
所以,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機靈的小丫鬟,喜歡她的活潑,喜歡她的機智聰慧,喜歡她的冷靜,喜歡她的善解人意……
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搶鏡頭!哈哈哈……
篇10、西廂記讀后感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古典愛情戲曲之一,為元代王實甫所作。先講講大致故事:張生對前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鐘情,恰遇良機,致書信求援擊退強寇,救崔氏一家于水火。得婚約,然敵退后崔夫人毀約,竟使張生鶯鶯以兄妹相交。張生郁郁寡歡,幸得紅娘相助,與鶯鶯互通書信,制造巧遇,終使鶯鶯動心。又經(jīng)跳東墻烏龍,鶯鶯一封書信至,終成好事。崔夫人怒不可遏,卻只能允了。張生進京趕考,鶯鶯長亭送別。中狀元,張生會見夫人,對質(zhì)鄭恒,一家共團圓。故事是圓滿結(jié)局,皆大歡喜。
且就故事情節(jié)來看,一波三折。張生追求鶯鶯之路并非一帆風(fēng)順,若非得紅娘助力,很有可能“折戟”。而夫人的阻撓,鶯鶯的“變臉”,鄭恒的污蔑,一切都使這情節(jié)變得曲折動人。
從角色塑造來說,在掙脫禮教束縛的相國小姐崔鶯鶯,耽于愛情的癡心書生張珙,封建女性代表崔夫人和活潑可愛的婢女紅娘中,我最喜愛的還是紅娘。紅娘在書中雖不是主角,但卻是各個人物之間聯(lián)系的交集。紅娘是鶯鶯的貼身婢女,是張生追求鶯鶯的謀士,是崔夫人派來監(jiān)視鶯鶯的探子。可以說,紅娘聯(lián)系了各個人物。而在紅娘身上,作者賦予了更多心血。紅娘善良可愛,活潑機靈。在她身上幾乎沒有任何缺點,她是美好的化身。不似鶯鶯仍受封建思想束縛,不似張生沉溺于情色忘卻功名,不似崔夫人毀約失信,紅娘在書中只是堅守自己的正義,做自己認為的正確的事。以卑微身份頂嘴崔夫人,幫助張生追求鶯鶯,成就鶯鶯張生姻緣,促進作者要表達的愛情喜劇主題達成,紅娘擁有超越那個強調(diào)身份等級的封建時代的個人魅力。
我認為從愛情角度來看,《西廂記》講述的是勇敢沖破封建束縛,追求純粹美好的愛情的故事。特別是對于古代女性,這種舉動更是難得。張生追求鶯鶯情感火熱灼人,而鶯鶯回應(yīng)張生更顯珍貴。作為相府小姐,鶯鶯是知禮節(jié)的,矜持的大家閨秀,在崔母的阻撓下,她該是與張生一刀兩斷。然而她卻聽從了本心,在對張生有意后,經(jīng)過一番掙扎,最終還是被病弱張生的熾熱的情感俘獲,主動送書信,成就好事。這是離經(jīng)叛道之舉,在當時可稱為“不守婦道”,也背離了崔夫人的教育,但鶯鶯還是做了,為了純潔的愛情。作者表達了那個壓迫的時代人們心中的屬于人的真實合理的欲望,對掙脫封建禮教不合理束縛的渴望,對自然愛情的追求的欲望。相國小姐與窮酸書生的愛情故事令人感動。王實甫也為這段愛情寫下了完美的結(jié)局!霸柑煜掠星槿硕汲删鞂!
就語言來說,我真感嘆于王實甫的文才。且不說化用詩句,就是其本身的韻腳便押韻的好。且看:“人間看波,玉容深鎖繡幃中,怕有人搬弄。想嫦娥,西沒東生誰與共?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夢。這云似我羅幃數(shù)重,只恐怕嫦娥心動,因此上圍住廣寒宮!辈、中、弄、共、公、重、動、宮,呈ong疊韻,讀來音韻極強,顯得活潑有趣。書中語言有典雅的詩句,也有偏向口語化的用詞,實集大成。且不說各種曲牌名,單是書中隨手拈來的典故便極具文采。聽說《西廂記》最完整的注本的注釋有2000處,也是難怪。
篇11、西廂記讀后感
《西廂記》,為元代著名的戲曲作家王實甫所著。究其根源,實為“新雜劇,舊傳奇”,唐代元稹、宋代趙令畤,金董解元,都曾撰寫過不同版本的《西廂》,至元代王實甫,終于把《西廂》推舉到顛峰,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已經(jīng)變?yōu)橐环N潮流,一種中國封建思想的蛻變,如此寥寥萬余字,何以有如此魅力,何以堪如此重任?就此處,我把我的觀后之感付之于字,并總結(jié)了下面三點世間文章不可兼?zhèn)涞暮锰,望閱者于其中游幸一翻,感受《西廂記》這一文學(xué)珍品為大家?guī)淼囊曈X的沖擊與精神上的享受。
一為情節(jié)。大凡書籍,均以情節(jié)為首要之物,敘述平鋪還在其次。《西廂》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明了。崔鶯鶯與其母老夫人并紅娘送父親靈柩至博陵安葬,路宿于普救寺。恰逢張君瑞游覽至此,二人相遇,便萌生愛慕之情,只遲遲未得機遇相見。后因?qū)O飛虎圍住普救寺,欲強搶鶯鶯為妾,老夫人無奈,言道:“誰若能解救我母女二人,便把鶯鶯許配與他!睆埳劼牨阃缎胖疗溆寻遵R將軍處,求其解圍,并完此姻緣。后兵至圍解,老夫人又悔其前言,并未撮合崔張二人。二人悲苦,想盡萬般妙計,互相試探內(nèi)心,后因紅娘于中穿插取事,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婚姻。故事情節(jié)讓現(xiàn)代人覺得俗氣簡單,可實不知于當時的封建社會,這便是一種突破,一種沖擊!霎時掀起了一股“西廂熱”,竟成為了當時社會的“暢銷書”,且不少詞曲作家都開始對愛情劇本下了大量的筆墨與精力。到了明清,凡寫男女方面的故事、劇本,都是受了《西廂記》的影響,以致于今,按一些言情劇、肥皂劇的情節(jié)看來,《西廂》應(yīng)該算是他們的鼻祖了。其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即:“永老無別離,萬古常玩聚,愿普天下的有情人都成了眷屬。”以當時的社會看這種思想,是非常大膽、非常叛逆、非常有沖擊力的。
其次為價值。從古至今,從內(nèi)由外,都對《西廂》做出了無法比擬的評價。趙景深先生把《西廂記》稱為“中國古典文藝中的雙壁”之一,那一壁即《紅樓夢》。能與《紅樓夢》并駕齊驅(qū),它的文學(xué)價值與藝術(shù)價值可見一斑。陳繼儒更是把其稱之為“千古第一神物”。另外,更有“《西廂記》天下奪魁”,“化工之作”,“王實甫《西廂》,千古絕詞”等藝術(shù)等級甚高的評語。乃至于國外,也把《西廂》推舉到一個高峰。俄國柯爾施主編的《中國文學(xué)史綱要》中就說到:“單就劇情的發(fā)展來和我們最優(yōu)秀的歌劇比較,即使在全歐洲恐怕也找不到多少向這樣完美的劇本!边@些并不是對《西廂》的推崇和炒作,這是一種信服。
最不可思議的便為詞藻!段鲙返那、詞牌、平鋪和旁白,都具有無法超越的魅力,我在前面所言的“視覺沖擊”,就是指,當我們的眼睛看到這些文字詞曲的時候,它所給我們帶來的視覺上的享受。我用八個字來表達一下我閱讀的感受,即:以眼游幸,滿口余香。口中之香,實為書中之味也。王伯良言:“《西廂》妙處,不當以字句求之,其中聯(lián)絡(luò)顧盼,如長河之流,它曲莫及!痹诖,我雖不能把整書打錄于此,而可舉一二句我所記的明了、香濃的曲子,共大家賞玩。張君瑞一出,便有[點絳唇]一篇,篇上云:“游藝中原,腳跟無線,如蓬轉(zhuǎn)。望眼連天,日近長安遠。”[小桃紅]上言道:“夜深香藹散空庭,簾幕東風(fēng)靜。拜罷也斜將曲欄憑,長吁了兩三聲。剔團鸞明月如懸鏡,又不是輕云薄霧,都則是香煙人氣,兩般兒氤氳得不分明。”又一篇【混江龍】上說得好:“落紅成陣,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池塘夢曉,闌檻辭春。蝶粉輕沾飛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塵。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西廂》中句,巧奪天宮,且篇幅不長,若一氣呵成,半日功夫便可覽遍,只此書并無讀一遍之理,依我看,《西廂》中詞句,好似天造地設(shè)一般。
我讀《西廂》的感受,也僅此而已。我只以我的觀感把《西廂》這部驚世駭俗的作品介紹給大家,而深而又深的意境,還是需要通過閱讀文章去獲得、去體味,去享受。
篇12、西廂記讀后感
中國的戲曲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不但數(shù)量之多,經(jīng)典之多,戲曲的作品也能體現(xiàn)出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思想境界。因此,在拜讀完《牡丹亭》以后,我又馬不停蹄的借來了《西廂記》進行研讀。研讀并不過半,卻要寫讀書筆記了,害怕有些人看了之后又嘲笑說不過是應(yīng)付任務(wù),我還是解釋一下,此篇讀后感只是個人之拙見,還請見諒。
版本介紹:《西廂記》王實甫著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4年北京第1版。這個版本是橫排簡體的版本,雖然可能缺乏豎排繁體的風(fēng)韻和優(yōu)雅,但是仍不能蓋過經(jīng)典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清香。
其實《西廂記》的故事雛形最早是出現(xiàn)在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里,而這部小說其實就是以元稹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為題材提筆寫下的。小說中的窮書生張生起先瘋狂且熱烈的追求著崔鶯鶯小姐,卻在仕途利益面前低頭,最終娶了另一高門下的女子,對崔鶯鶯始亂終棄。而在《西廂記》中,作者是以張生和鶯鶯的故事為主線,但是結(jié)局一改張生負心漢的形象,改為了兩人得以終成眷屬,這也體現(xiàn)出了王實甫內(nèi)心中對愛情的期望和對未來生活和情感的希望和期盼。
《西廂記》的故事是圍繞著主人公張生和崔鶯鶯展開的。張生是一個赴京趕考的窮書生,而相較之下,崔鶯鶯是一個貌美如花的崔相國家的千金,本是門不當戶不對,是一對連上天都不眷戀的男女。但是從張生開始,兩個人都不甘屈于命運。兩人一見鐘情,張生看崔鶯鶯看的神魂顛倒,六神無主,不禁感慨“我死也!”;而崔鶯鶯在與張生吟詩對唱之后,心生情感,說道“昨宵個錦囊佳制勾引,今日個玉堂人物難親近。這些時坐又不安,誰又不穩(wěn),我欲待登臨又不快,閑行又悶,每日價情思睡昏昏!钡乾F(xiàn)實總是殘酷,本有一個機會若張生能夠獻策解孫飛虎之圍,夫人便讓張生娶鶯鶯為妻,但是夫人并沒有兌現(xiàn)諾言,而是讓兩人以兄妹相稱。兩人傷心難過,但是情難卻,每晚彈琴訴心意,最后竟兩人或是神情恍惚,或是病臥在床。而鶯鶯的貼身女婢紅娘為兩人向夫人求情,最終夫人心軟,答應(yīng)若是張生赴京考取功名便成全兩人。張生考取狀元,但此時鄭家少年鄭恒來向鶯鶯求親,并說謊說張生已經(jīng)另娶高門。就在鄭恒和鶯鶯就要拜堂之時,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迎娶鶯鶯,鄭恒則灰溜溜離開,兩人終成眷屬。
在對于人物的刻畫中,其實兩人各有時代和人性的缺陷,并不如此完美。張生生來一個多情種,一開始看到鶯鶯時就不停稱贊“你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xiàn)。”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在面對鶯鶯的奴婢紅娘的時候,竟也說“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鴛帳,怎舍得他疊被鋪床!边@樣實在不妥。而鶯鶯其實也并不全然大家閨秀,她端著相國家千金的架子,喜歡張生不愿說出來,還虛偽假裝的試圖掩蓋自己的情感,實在讓人難以捉摸。
而在整篇《西廂記》看下來,作者試圖在通過故事的娓娓道來,抒發(fā)出自己對封建等級制度和門當戶對習(xí)俗的不滿和控訴,用崔鶯鶯和張生兩人向命運的反抗,最終兩人在一起了的情節(jié),和一開始就由于地位高低排斥張生的相國夫人作對比,由此更突出了對青年男女戀愛自由的追捧。而故事雖有諸多坎坷,但是能夠看出來,張生最終考取狀元,并與鶯鶯雙宿雙飛,作者其實是寫出了自己的一種期望。無論是后世的《牡丹亭》還是《金瓶梅》,愛情總是一路的阻礙和荊棘,《金瓶梅》中,幾個女人甚至為了對愛情和利益的欲望勾心斗角,丑陋不堪。而在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兩人即使愛情被阻,仍能以琴聲傳情;即使張生病倒,兩人還能夠見面甚至幽會。所以我認為相較之下《西廂記》更能夠體現(xiàn)出的是作者的希望和期盼。
至于我們,不要被一時的腎上腺激素沖昏了頭腦,趨之若鶩根本不具任何理智,但青春何妨不該瘋狂一把呢?愿有情人終成眷屬吧。
篇13、西廂記讀后感
明代賈仲名說:“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弊罱偹闶钦J認真真地再次讀了王實甫的《西廂記》,這一古典戲曲寶庫中的巨星。相信對于《西廂記》我們都不陌生,以往讀西廂總是有感于鶯鶯與張生的真摯愛情,欣賞他們沖破封建禮教的勇氣,有感于紅娘的聰明機智,敬佩她的膽識與智慧。起初我接觸的是《西廂記》的前身《鶯鶯傳》,《鶯鶯傳》這一出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曾賺取了我不少淚水,直到后來接觸這追求自由愛情的《西廂記》之后便再也止不住對她的喜愛!段鲙洝穭∏樯详P(guān)目的布置巧妙,情節(jié)的波瀾起伏,矛盾沖突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我喜歡她的原因之一。第一遍看她便覺得她不僅使得故事富于變化、情趣濃厚,而且經(jīng)過不斷的磨難,使得主人公的愛情不斷得到強化和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以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展現(xiàn)了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使得她格外動人。再看她時我便深深迷戀上了她曲白相生、雅俗共賞的語言。
元雜劇分為本色和文采兩派,本色派以樸素自然為語言特色,文采派則以詞句華麗、文采璀璨為特點,并十分注意修飾詞語。而《西廂記》則是神奇的把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成就了曲白相生、雅俗相間的語言特色。
我們看西廂記的第二本第三折:
[雁兒落]荊棘剌怎動那,死沒騰無回豁,措支剌不對答,軟兀剌難存坐!
作者用如此簡單的一句話,便刻畫出張生的震驚之態(tài),無措全然表現(xiàn)出來。“荊棘剌怎動那”意為驚得我不能動彈,是當時的口語,高文秀在《黑旋風(fēng)雙獻功》第一折中寫道:“唬得荊棘律的膽戰(zhàn)心驚。”“死沒騰”也是當時的口語化詞匯,意思是蒙住,癡呆無生氣的樣子,而“回豁”指的是回和,反映,王伯良曰:“回和,亦酬答之意。馬東籬《黃粱夢》:‘禁聲的休回和。’”無回和寫出了當時張生面無表情,毫無反應(yīng)的神色。一個回轉(zhuǎn)“措支剌”寫出了張生慌張失態(tài),不知所措的樣子,我們可以想象到當時的張生的心情,退了賊兵之后,原本可以和心愛的鶯鶯小姐終成眷屬,卻不想毫無征兆的面對與心上人成為兄妹的事實,事情出乎意料的發(fā)展令張生傻了眼,更是慌了神。王實甫選用了當時的白話口語,描繪了當時緊張的宴會場景,使張生癡呆的形象躍然于紙上,這樣不僅讓讀者有清晰的畫面立體感,也是西廂記語言原滋原味的表現(xiàn)。劇中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王實甫總是可以寫著簡簡單單的語言,卻是將褒貶全融在幽默詼諧的情趣之中了。又如四本二折[斗鶴鵲][紫花兒序][金蕉葉][禿廝兒]等曲里,出現(xiàn)了好多成語“天長地久”、“戴月披星”、“巧語花言”、“行監(jiān)坐守”、“燕侶鶯儔”,同時插上了許多當時的口語諺語如“將沒做有”、“牽頭”、“胡行亂走”、“心意兩相投”、“得好休,便好休”、“何必苦追求”、“女大不中留”等,這些都是流行與當時人們的口頭俗語,既通俗淺白,有自然貼切。想我們寫文章時往往注重優(yōu)美華麗的詞藻,沒錯美麗的語言是比較容易吸引讀者,可是原滋原味也可以把平樸的語言燒出香味來。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序》中說:“往者讀元人雜劇而善之;以為能道人情,狀物態(tài),詞采俊拔,而出乎自然,蓋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他在《宋元戲曲史》《元劇之文章》一章中也說:“元曲之佳處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學(xué),無不以自然勝,而莫著于元曲!庇终f:“謂元曲為中國最自然之文學(xué),無不可也!彼哉f語言的質(zhì)樸本色有著它自己無可替代的魅力。正是《西廂記》讓我真正見識到了樸質(zhì)的語言的震撼力;叵胍酝淖约嚎偸窃凇耙慕雷帧,我的文章總像是用優(yōu)美的語言堆砌起來的城堡,可是卻是空空蕩蕩,并沒有實質(zhì)的內(nèi)容,有種華而不實的感覺。
當然《西廂記》感染我的并不只是僅僅是自然的語言,也有著華麗的詩篇。明人朱權(quán)在《太和正音譜》中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郭沫若也曾經(jīng)說過:“不但是‘雜劇中的杰作’,也是一部‘好詩’!币徽Z道破了《西廂記》的語言真諦,可以說它既是詩的語言,又是劇的語言,是文學(xué)性與戲曲性的高度統(tǒng)一。而《西廂記》“花間美人”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是和劇中美不勝收的綺詞麗語是分不開的。王實甫的戲曲語言以富于文采為特色,曲詞之美,與劇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諧統(tǒng)一。不得不說王實甫是制作詞曲的圣手,《西相記》善于汲取古典詩詞的精華,形成自己秀美華麗的語言風(fēng)格。這點在《長亭送別》中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本折充分表現(xiàn)了王實甫“文采派”優(yōu)美抒情的語言特色,它既熔鑄了古典詩詞的清詞麗句,推陳出新,自然貼切,又吸收和提煉了民間口語,把兩者融為一體,形成了清麗華美,生動活潑的獨特語言風(fēng)格。
如:[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化用了范仲淹《蘇幕遮》詞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并取其秋景凄涼的意境,以烘托送別的凄冷氛圍。以疏淡幾筆,描繪了一幅動人的長亭送別圖:碧云密布,黃花遍地,西風(fēng)凄緊,北雁南歸…作品如椽之筆,由頭頂之天至腳下之地,從耳邊之風(fēng)聲寫到眼中之歸雁,大塊設(shè)色,融情于景,只捕捉幾樣形象,稍加點染,就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清代梁廷楠《曲話》卷五云:“世傳實甫作《西廂記》至‘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構(gòu)想甚苦,思竭撲地,遂死!鼻鷫线@一軼聞,正好說明作者嘔心瀝血之苦,不是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真是無風(fēng)雨無以麗其姿,無嚴霜無以煊其色!又如:“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兩句是從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中的“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轉(zhuǎn)變過來的,改寫得自然恰貼,不見斧痕。
如:[朝天子]中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引用蘇軾《滿庭芳》詞原句,形象地表現(xiàn)了鶯鶯珍重愛情,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再如:[耍孩兒]中的“未飲心先醉”之句,一字之易,更加夸張,語境更加沉重,表現(xiàn)了鶯鶯餞別時的極端愁苦。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一句則從李清照詞《武陵春》中脫出。
相信沒有人不感慨王實甫的文學(xué)功底,再讀西廂時,我不自覺地想要背下其中經(jīng)典的語句,可是我卻發(fā)現(xiàn)句句經(jīng)典,字字珠璣。
讀過西廂,看過西廂,想著西廂,念著西廂,不如再遇西廂。
篇14、西廂記讀后感
大凡讀過西廂記的人都覺得這部劇作的語言文字很美,讓人有一種感覺,就好像走進神奇璀璨,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境界。作者用著如珠似玉的語言不著痕跡地將環(huán)境,人物,感情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劇中有雄渾豪放的曲詞:“{油葫蘆}九曲風(fēng)濤何處顯?這河帶齊梁分燕晉隘幽燕。雪浪拍長空,天際秋云卷;竹索攬浮橋,水上蒼龍偃;洞悉愧九州,南北串百川。歸舟緊不緊如何見?卻便似彎劍乍離弦。”
這里把九曲黃河寫得何等氣勢磅礴,一瀉千里。
當然也有綺麗婉轉(zhuǎn)的小詞:“風(fēng)靜簾閑,透紗窗麝蘭香散,啟朱扉搖響雙環(huán)。繹臺高,金荷小,銀鎮(zhèn)尤燦。比及將暖帳輕彈,先接起這梅紅羅軟簾偷看!薄按挛鲙,迎風(fēng)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边@里洋溢著美好幽深的詩一般的氣氛。讀來余香縈繞。
而在劇中情節(jié)有悲苦性質(zhì)的場面里,作者的描寫依然籠罩著詩般的氣氛。比如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逼湔Z言是借助古典詩詞描寫離愁別緒的特有表現(xiàn)手法來加以渲染的,是以那種詩意的淺淺哀愁和無奈的色調(diào)來表現(xiàn)主人公離別時的悲苦的。
“文辭華麗”是《西廂記》語言藝術(shù)的特色,這種語言特色更表現(xiàn)在該作品語言的文采性。西廂記可謂是吸收了唐詩宋詞的精美語言,這些絕妙好詞在劇中俯拾皆是,真是美不勝收。
篇15、西廂記讀后感
“東風(fēng)搖曳垂楊線,游絲牽惹桃花片!痹谌绱死寺嗲榈臅r節(jié)里,張生遇見了崔鶯鶯,便一見鐘情。我始終記得張生對鶯鶯的第一評價是“解舞腰肢軟又軟,千般婀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fēng)前!蔽蚁,這次相遇,就早已注定他們將擁有一段美好而又殘酷的愛情故事。
崔鶯鶯是一個大膽,美麗,善良,溫柔的貴族小姐。生為一個相國小姐的她,從小就在媽媽的管教下受到了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接受過很多的封建道德教育。當她與張生戀愛,她從一個乖乖女變成了一個“違背道德”壞女子,就構(gòu)成了思想與行動上的矛盾,在我看來,崔鶯鶯能與張生相愛,挺不容易的。但在這樣的壞境下,她還能不顧一切地與張生相愛,我想這是非常難得的。這樣的女子,放在我們現(xiàn)代來講,令許多年輕人汗顏!許多年輕人曾信誓旦旦,許下海誓山盟,可是最后呢?最終在世俗盛名之下,大多不過是當年的風(fēng)流韻事化作如今的淺斟低唱。想想那“情切切,意綿綿”,想想那“別后相思隔煙水”,想想那高樓碧袖,碧玉紅箋,都如過眼云煙,浮華似夢,崔鶯鶯對張生的愛是純潔美好,不含一絲雜質(zhì)。
當她與張生離別時,她從不像其他的女子希望自己的丈夫金榜題名,衣錦還鄉(xiāng)。在她的眼里“情”字是第一,名利功祿,是是非非,她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不管!疤m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痹诨貜(fù)張生的詩里,她將自己不甘寂寞的苦悶心情寫得淋漓盡致。她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她對張生的愛戀,但最終沒有勇氣與張生見面。在“聽琴”的時候,她的心被張生琴中那份熱切的呼喚深深的感動著,但她那一顆被封建道德教育束縛的心控制著她,盡管她早已淚水漣漣。此時此刻,她心中的愛情正與封建教育進行激烈的爭吵,最終愛情戰(zhàn)勝了封建傳統(tǒng)思想。
當她收到了張生的情詩時,終于鼓起勇氣回了一首《明月三五夜》!按挛鲙,迎風(fēng)戶半開,拂墻花影動,凝視玉人來!弊x到這里,我笑了,我想:崔鶯鶯是幸運的,因為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愛情。正如沈從文所說:“我這一生中,行過許多路,走過許多橋,看過許多云,喝過許多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最好的人!钡拇_,崔鶯鶯是幸運的。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當她寫下《明月三五夜》,短短20個字,意味著崔鶯鶯從此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去追尋自己的愛情。
世上有許多人選擇用名利去填滿生活,花花世界,游走一場便洋洋自得。而有些人選擇去愛自己愛的人,用心去填滿生活。我所理解的愛情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彼此明白對方的缺點和優(yōu)點,能包容對方的缺點和優(yōu)點。愛上對方的人而不是對方擁有的錢財。在這個繁雜荒亂的世界里有個愛你的人,共渡生計之苦,陪著你晃晃悠悠地度過余生,就這樣慢慢變老。
篇16、西廂記讀后感
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包括《拜月亭》、《西廂記》、《墻頭馬上》、《倩女離魂》,在這四部劇作里,《西廂記》是我唯一一部從頭讀到尾的作品。
對于西廂記,恐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劇中的人物了,劇中主要人物張生、崔鶯鶯、紅娘,各自都有鮮明的個性,而且彼此襯托,相映成輝。就崔鶯鶯這個人物個性,就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
出身名門家道中落的崔鶯鶯,帶著青春的憂郁上場。封建社會中,女子常被教化“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以及“三從四德”。崔鶯鶯也是這個大背景下生出的大家閨秀。但是當她遇到了風(fēng)流俊雅的張生,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當她分明覺察到一個陌生男子注視著自己,但她的反應(yīng)是“亸著香肩,只將花笑捻”。劇本寫紅娘催促她回避,而她的反映是:回顧覷末下。此時鶯鶯的這種舉止已將封建禮教的規(guī)矩拋之于腦后,這一細微的動作中,不難想象鶯鶯以后性格發(fā)展的走向。此時年齡的她似乎還帶著青春期的小小叛逆之心,但是她卻畢竟是封建禮數(shù)教化下的大家閨秀,一方面她強烈追求愛情,似乎讓人值得敬佩,但是另一方面她對紅娘卻也有所顧忌,所以她的性格顯得熱情而又冷靜,聰明而涉狡獪,當看到她有時一本正經(jīng),有時黠譎多端,有時又扭捏尷尬時,讓人啞然失笑。
《西廂記》中的鮮明的人物性格,還有很多值得人們贊嘆和研究的地方,其實這些人物性格也是成就者一部古代經(jīng)典愛情劇的基礎(chǔ)。
篇17、西廂記讀后感
“嚦嚦鶯聲花外囀,行一步可人憐。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裊娜,萬般,似垂柳晚風(fēng)前!薄段鲙洝
《西廂記》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詩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在時代長河總流傳甚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將其改編成說唱和戲劇!段鲙洝啡麨椤洞搡L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優(yōu)美動人的戲劇,也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
劇本講述的是張生與崔鶯鶯這一對情人沖破困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全劇共五本二十折。故事內(nèi)容生動,情節(jié)曲折,纏綿悱惻,跌宕起伏,讀來令人蕩氣回腸,如同身臨其境。
看見這些運用極其嫻熟的傳統(tǒng)技法的文字,我的內(nèi)心總是會涌起一種潺潺的崇拜感。再看見這些刻畫的細膩而生動的人物形象,好像再現(xiàn)了這個千古傳誦的愛情故事。
“愛騎一匹白戰(zhàn)馬,如彪虎。
使一柄大刀,冠絕今古。
扶社稷,清寰宇,宰天下,安邦國。
為主存忠,愿削平禍亂,開疆展土!
——《西廂記》
在聽完這一段簡短小詩語的此時此刻,我不得不想把文學(xué)家元稹的那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改為“不是文中偏愛汝,此詩消去更無詩”啊!
總之,人不能永遠沉困在那暗無天日的等待當中,應(yīng)該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夢寐以求的物品或事件,去追求自己的那段纏綿的愛情,應(yīng)該向《西廂記》當中記述的一樣——與自己的另一半一起沖破困阻,追求自己的幸福。
篇18、西廂記讀后感
近來無事閑看,遇到《西廂記》,將其小說版看完。
用現(xiàn)代人(其實準確地說,我們國人現(xiàn)在還不能算是現(xiàn)代人,頂多現(xiàn)代人的初級階段而已)的眼光來看,王實甫用不錯的文筆講述了一個磨磨唧唧但又很有味道的愛情故事。
張生一見傾心崔鶯鶯,經(jīng)過退賊賴婚、門第賴婚、狀元蜚語等幾波浮起,終于抱著美人歸的圓滿故事。故事最精彩處在紅娘往返與鶯鶯和張生之間,張生和鶯鶯書信往來,以致花影重疊的精細描寫。比如“有閏年閏月何不閏個五更”,再比如“恨不能拜托楓樹林梢掛住那已經(jīng)西斜的太陽”,情愛洗禮,跌宕機謀,很多章節(jié)讀罷讓人很是入味。也想起了《聊齋》里的男男女女,但故事多凄婉玄幻,云雨直白,遠非《西廂記》的綿思清悠所能比也。
試想古人在傳統(tǒng)禮教的壓迫下爭取婚愛自由是何其難也。又試想那古人安全措施不健全,往往一夜之歡而玷污清白,又何其悲也。再試想古代很多婚姻只是條件的比較和父母的總承包,失之太多的人生創(chuàng)意,又何其憾也。
或許也正緣于此,才有那么多動人的故事流傳:牛郎和織女的相遇,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私奔,范喜良和孟姜女的悲劇,周郎與小喬的絕美,曹植對甄氏相思入骨,范蠡攜西施泛舟江湖,以及梁;⒍鸹士抻菟础⑸衽畷逋、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蘇小小風(fēng)華殘落歷代傷……
某一年,紹興的夜晚,獨自來到沈園,看墻上依舊殘留著當年的詞,聽婉轉(zhuǎn)悠長的越劇《釵頭鳳》,想起陸游和唐婉凄美的愛情,心潮澎湃,久難平息。
想起了央視百家講壇的有個老教授,評論古代中國經(jīng)典中的愛情,講到動情處竟是手抖聲顫。這些愛情串起來,就是一部偉大的史詩。
篇19、西廂記讀后感
元代著名戲劇家王實甫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優(yōu)秀的戲曲作家之一,他的雜劇《西廂記》至到現(xiàn)地仍被認為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雜劇之一。
《西廂記》重點刻劃了張生,崔鶯鶯、紅娘、老夫人形象,圍繞“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展開故事情節(jié),表達了對封建禮節(jié)的不滿。
近日,又重讀《西廂記》,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三個問題應(yīng)會值得重視一下。首先,是關(guān)于戲劇透露出來的對“佛門“的看法。全劇發(fā)生的地點是圍繞在普救寺及其周圍。張生與鶯鶯正是在普救寺相遇并相愛的。普救寺是個寺院,是個佛門境地,佛講究清心寡欲,而作者卻把這個愛情故事發(fā)生地點設(shè)在普救寺,這實在是大有意味。另外,這個寺院的名字也取得有意思。普救,就是普救眾生,幫助人生擺脫苦海。但是,當孫飛虎圍寺扮親時,不知是誰在救誰。為何在王實甫筆下,僧俗都成了“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形象呢?據(jù)考證,元代統(tǒng)治者為了麻痹人民的斗志,大力提倡佛教,僧俗在政治和經(jīng)濟上都享有特權(quán),因此,僧俗成為統(tǒng)治者手下的工具。王實甫通過這些來諷刺當時的“佛門”,也間接嘲笑當時的統(tǒng)治者,由此可見,王實甫的筆力,在講述浪漫動人的愛情故事,還不斷嘲諷當時的政治。
第二,有關(guān)于老夫人的形象。許多評論者都認為老夫人是個反面人物,她是封建制度的代言人。她言而不守,出爾反爾,是張崔愛情道路上的絆腳石。這些都是從反封建禮教來講的。那有沒有誰真正試著為老夫人想一想?我認為,老夫人是十分疼愛自己的孤女的,她是一個非常具有母愛的人。一開頭,老夫人就道出自己丈夫先亡,又只剩下這么一個女兒,她肯定是把自己所有的愛傾注在鶯鶯身上。來到寺中,怕鶯鶯悶,特別叫紅娘陪小姐去殿上走走,散散心,十分關(guān)心女兒。在對待張生的態(tài)度的問題,也是建立在自己對女兒鶯鶯愛的基礎(chǔ)上。鶯鶯本是相國千金,從小就是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雖說張生的父親以前做過官,但50多歲就早逝了,家里積蓄肯定不多了。鶯鶯嫁過去后能象之前在家里過得一樣嗎?老夫人肯定會從客觀物質(zhì)方面為鶯鶯著想。逼張生上京也是為鶯鶯著想。在當時,張生作為一名讀書人,卻不上京趕考,在當時可以說是“不務(wù)正業(yè)”的人。試想想,哪一位母親愿意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一個“不務(wù)正業(yè)”的人呢?歸根到底,老夫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鶯鶯,如果不是因為愛她,她何必這么操心呢?可能讀者會覺得奇怪,老夫人最后不是賴婚嗎,她把鶯鶯嫁給自己的侄子鄭恒,這難道也是愛女兒的表現(xiàn)?其實,這事也不能全怪老夫人。鄭恒為了娶鶯鶯,謊稱張生娶尚書之女,具體時間具體地點,還聲稱自己是目擊見證人。老夫人一方面是氣張生,一方面也沒想到自己的侄子會吭她。因此,這件事也不能算在老夫人的身子了。
第三,是關(guān)于這部戲劇的喜劇因素問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雜劇是喜劇,因為最后是大團圓結(jié)局。但是這部喜劇又有別于其他一般的喜劇。通常喜劇除了大團圓結(jié)局外,善的得到好報,惡的受到懲罰,善的戰(zhàn)勝惡的!段鲙洝分械臎_突主要是張崔與老夫人之間的沖突,老夫人是惡的一面。故事到最后,張崔向老夫人妥協(xié),張生上京趕考,高中后回來娶鶯鶯,而老夫人也沒有受到懲罰,她的愿意“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反而得到滿足。也就是說,在這部戲劇中,是善惡兩方都得到滿足,不同于一般喜劇的結(jié)尾。
篇20、西廂記讀后感
寒假,我發(fā)現(xiàn)書柜里有一本書已經(jīng)落滿塵灰,拿起來擦了擦便讀了起來。這本書叫做《西廂記》,看完后感受頗深。
至于《西廂記》的高深論壇評價,前人、古人、今者學(xué)家總說紛紜!我倒是只覺得此書倒真值得再看她幾遍!黃山歸來不看岳,五岳歸來不看山!讀罷此書,在翻閱元稹的《鶯鶯傳》感覺著實有點兒遺憾,以至于《商調(diào)蝶戀花》《鼓子詞》《西廂記諸宮調(diào)》應(yīng)該在此書之前讀!
自古才子佳人的愛情結(jié)合都難免遭到上天的妒忌,也難免有所催人淚下的波折,也難免會有后人的傳誦。至于結(jié)果是否完美,那自是另當別論。中國自古以來人們的潛意識里都有大團圓!即便是牛郎織女,即便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即便是白素貞與許仙!張生與崔鶯鶯也算是最終修得正果!
張生的才與貌無可厚非,崔鶯鶯那簡直是完美,那是自古以今所有天下男子心目中的女子的化身,壓根兒就是“唯美”!鶯鶯的貌,不多說,只張生道——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我和他作相逢記不真嬌模樣,我只索手抵著牙兒慢慢的想。其才情其家勢,你也簡直沒得挑剔!也難怪張生即便考取狀元,也沒有如鄭恒所說為尚書女婿。
或許女人給了真心,愛得愈深愈容易患得患失,鶯鶯先是心動、思戀到最后的長亭送別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依依惜別,到“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再到寄送張生汗衫、裹肚、襪兒、瑤琴、玉簪班管等東西,不外乎擔(dān)心他的心上人有“始亂終棄”的念頭。呵,天底下究竟又有幾個崔鶯鶯呢!不過難得的是,張崔二人畢竟是真愛的。無論是戲劇還是小說電影,都必符合郎才女貌,其背景都應(yīng)是王公貴族,不是貝勒公子便是少爺,或者公主小姐,呵,反正不是萬金也有千金,要么什么明珠,總之排場要耀眼的。
至于窮書生巧遇佳人,如《西廂記》或《柳夢梅》那也不是沒可能,不可否認的就是真愛。話說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有的,我想他們肯定是上輩子種紅豆的,而且投胎之前賄賂了柏拉圖和維納斯的!
話題回到《西廂記》其實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大凡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我要說張催二人愛情背后的確有一個功不可沒的紅娘,這是肯定的!不管他們二人相遇相識到相知這整個過程,都抹不掉紅娘的影子。至于老夫人、鄭恒、孫飛虎那只是他們愛情的試金石!
一部《西廂記》著實讓人贊嘆王實甫的才華不一般。還一個——永老無離別,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我感謝那些塵灰讓我有機會看到《西廂記》這本好書。
篇21、西廂記讀后感
《西廂記》是中國古典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崔鶯鶯與張生的纏綿曲折的愛情故事,表現(xiàn)了兩人為了愛情而敢于與命運,封建制度等抗爭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崔鶯鶯與紅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書生張生。張生見到鶯鶯容貌俊俏,為能多見上幾面,便住進西廂房。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nèi)燒香。他來到后花園內(nèi),偷看小姐燒香。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lǐng)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nèi)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正當大家束手無策時,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wěn)住孫飛虎,然后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但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恒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jié)拜為兄妹,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
自那日聽琴之后,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托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鶯鶯在后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急欲與小姐相見,便而入,鶯鶯見他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fā)誓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fā)嚴重。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恒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wèi)尚書招為東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恒,并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征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恒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男女主人公那種為了愛情而奮不顧身地抗爭精神印象深刻,他們勇敢地追求愛情,即使備受相思的煎熬也不放棄。他們是不幸的,生活在封建皇朝中,受到父母之命等擺布,無法自由追求愛情。但同時他們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對愛情堅定不移的追求,讓他們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結(jié)為夫妻。
篇22、西廂記讀后感
近日,在老大的推薦下,讀了元代王實甫所著的古典戲劇《西廂記》。之前沒有完整地讀過,只知道大概的故事情節(jié),中學(xué)時也學(xué)過《長亭送別》這一章節(jié)。如今細細品讀之后,被張生和崔鶯鶯那種超越時代的敢愛敢恨,勇敢追求愛情的精神深深折服。劇中,張生和崔鶯鶯從相遇到相知到私定終身再到終成眷屬,兩人所見次數(shù)并不多,可以說每一次見面都是電光石火般地心靈碰撞,是靈魂與靈魂之間深層次的對話,每一次見面都折射出了如彩虹般絢爛,華麗,艷美的光芒!
第一次見面,是張生前去欣賞普救寺美景,無意中遇見了容貌俏麗的崔鶯鶯。納蘭性德有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張生的這驚鴻一瞥,使得他不由驚嘆“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正如王菲在傳奇中所唱: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這就是一見鐘情的魅力!于是,張生滿心歡喜,“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就懇求方丈借宿普救寺,住進了西廂房。
如果說第一次見面是偶然,那么他們的第二次見面就是張生刻意為之。張生打探到了鶯鶯會在后花園里燒香,于是偷偷觀看。“情人眼里出西施”,第二次見到鶯鶯,張生只覺“比我那初見時龐兒越整”,“看他容分一捻,體露半襟,蟬香袖以無言,垂羅裙而不語。似湘陵妃子,斜倚舜廟朱扉;如玉殿嫦娥,微現(xiàn)蟾宮素影。”此時的鶯鶯在張生眼中無疑是完美的,甚至近乎神圣!張生既為表露自己也有試探鶯鶯之意,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蔭寂寂春,如何臨皓魂,不見月中人?鶯鶯聽罷馬上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一唱一和之間,高山流水,琴瑟相合,兩人頓生惺惺相惜之情。鶯鶯轉(zhuǎn)身回顧,張生笑臉相迎。此刻,月朦朧,花無影,唯有甜蜜與芬芳在四周升騰,彌漫。愛情的小火苗已熊熊燃燒,大有燎原之勢。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得今生的一次相遇。冥冥之中,緣分早已天定。張生對鶯鶯愛的熾烈,恰逢崔老夫人許下退敵者可與鶯鶯共結(jié)連理的承諾。張生頓時熱血沸騰,休書與好友杜將軍,退了孫飛虎之賊寇。崔老夫人擺下謝功宴,紅娘去請張生!罢堊植辉雎暎プ诌B忙答應(yīng)”,好一副急切之態(tài)。再聽鶯鶯之語:若請張生,扶病也索走一遭。癡情小女子的可愛之情呼之欲出。兩人飽嘗相思之苦,“我相思為他,他相思為我,從今后,兩下里相思都較可”,兩人竊以為可以終成眷屬。不成想,好事多磨。崔老夫人以鶯鶯已許配給鄭恒為由,讓張生和鶯鶯結(jié)為兄妹。本來以為天涯咫尺,一瞬間卻咫尺天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兩個明明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是夜,張生通過琴聲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吐露了自己的愛慕之情。正是“他那里思不窮,我這里意已通。他曲未終,我意轉(zhuǎn)濃”。兩人情感壓抑到了極致,一觸即發(fā)。
“云中誰寄錦書來”,紅娘送來了鶯鶯的“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之約。張生欣喜赴約,鶯鶯反怪張生下流,生氣離去。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過方知情重,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借探病為由,到張生房中與之幽會。長時間壓抑的情感之火在一瞬間得到了徹底的釋放,情之所至,萬物無光。張生與鶯鶯在第三次正式見面時,終于勇敢地走到了一起,實現(xiàn)了靈與肉完美地結(jié)合。一時間,滿屋春色;一時間,流光飛揚。
之后的長亭送別,直至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皆由這前三顧而起。真可謂是:一見傾心,二顧愁,三次相見定終身。金圣嘆曰:慟哭古人,留贈后人!
篇23、西廂記讀后感
古往今來,最真實的是親情,最深厚的是友情,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愛情。
愛情對于我們是陌生的,更是遙不可及的。但王實浦的《西廂記》讓我理解了他對愛情的詮釋,也讓我知道了一對青年男女堅貞不渝的愛情,他們敢于同封建勢力做斗爭的行為令我敬佩萬分。
初讀《西廂記》時,只因一個虛名,元雜劇壓軸之作。讀了之后我便后悔了,覺的枯燥無味無心再讀,于是我就把它棄擲一旁。后來我收拾書本時發(fā)現(xiàn)了它,一時興起便有讀了起來。讀完之后,我得出一個真理——什么是好書,就是耐讀的書。
該書辭藻華麗,情節(jié)生動,文筆精湛,令人愛不釋手。長亭送別這一出是我最最喜歡的,該曲曲情凄婉纏綿,辭句清麗俊秀,聲調(diào)婉轉(zhuǎn)秀美。將鶯鶯的離愁別恨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使全文彌漫著一種淡淡的和無法言說的哀愁。
該折主要描寫鶯鶯為張生送別時的情景,以及分手后鶯鶯的傷別后憂慮的感受。該折不僅詞句優(yōu)美,還借用了大量的曲調(diào)!氨淘铺,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笨胺Q為當中的壓卷之作。.
前四句一句一景,巧妙的利用秋景來營造一種凄涼的氣氛,側(cè)面烘托了鶯鶯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后兩句一問一答,使得景物深含離人的主觀色彩,經(jīng)霜樹葉如癡如醉,其實那是離人的血染就的。這兩句不僅說明時間季節(jié),更是繪出鶯鶯的淚眼之情態(tài),將離別之情描繪的更為凄切,從而表現(xiàn)出一個多情女子的形象。
古往今來又何止一個崔鶯鶯,大家所熟知的梁山伯祝英臺至死不渝的愛情,以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她們不畏封建勢力的迫害,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因為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她們這種執(zhí)著的信念,堅持不懈的精神,為自己的夢想抱負而奮斗。至于感情,我們還沒有到享受它的年齡。
篇24、西廂記讀后感
《西廂記》中,崔鶯鶯的形象得到了相當精細的刻畫,她的性格顯得更為明朗而又豐富。在作者筆下,鶯鶯始終渴望著自由的愛情,并且一直對張生抱有好感。她總是若進若退地試探獲得愛情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狀態(tài)中行動,但是,她終于以大膽的私奔打破了疑懼和矛盾心理,顯示人類的天性在抑制中反而會變得更強烈。作者以贊賞的眼光看待女性對愛情的主動追求。
紅娘在《西廂記》中成為全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在劇中只是一個婢女身份,卻又是劇中最活躍、最令人喜愛的人物。她機智聰明,熱情潑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張的愛情處在困境的時候,以其特有的機警使矛盾獲得解決。她代表著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氣,并因此而充滿自信。這個人物形象固然有些理想化的成分,卻又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在她身上反映著市井社會的人生態(tài)度,而市井人物本來受傳統(tǒng)教條的束縛較少,他們對各種“道理”的取舍,也更多地是從實際利害上考慮的。
我覺得,那曲折的情節(jié)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和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xiàn)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nèi)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篇25、西廂記讀后感
“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戶半開:拂墻花影動,凝是玉人來!,每當讀到這句詩時,腦中總會浮現(xiàn)出關(guān)于崔鶯鶯的朦朧想象,那大概是一個身姿纖弱的大家小姐,斜倚在木質(zhì)的門廊上,滿目柔情的望著一輪圓月,等待著自己的情郎到來,這樣的意像,充滿了關(guān)于詩情畫意的美好和一絲花前月下的浪漫,是屬于中國古代獨有的含蓄古典之美,讓人忍不住心神蕩漾,思緒在字里行間沉浮,被帶向一個未知的遠方。
很長一段時間里,說道西廂記,我總認為這就是一個關(guān)于情情愛愛的無聊故事,當年讀紅樓夢時,見賈母說:“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保挥X得深感贊同,但是當我我真正拿起這本書時,就完全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不由自主的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
王實莆細膩優(yōu)美的筆觸下所描繪的崔張兩人的愛情故事,乍一看有些老套,家境貧寒的張生上京趕考時路經(jīng)河中府,去古剎普救寺拜訪時遇到了暫住在寺中的崔相國家小姐崔鶯鶯,崔小姐氣質(zhì)嫻雅容貌秀美,惹得張生“眼花繚亂口難言,魂靈飛兒在半天”,為了接近佳人,張生在寺廟中住下,詩書應(yīng)和之下兩人逐漸暗生情愫,無奈崔府老太太百般阻攔,兩人的愛情歷經(jīng)種種磨難,好在上天不負有情人,兩人最終修成正果拜堂成親。
其實比起這一版的故事,元慎的《鶯鶯傳》似乎更貼合實際,在元的故事中,張生上京趕考后將鶯鶯拋之腦后,徒留鶯鶯苦等一生。王的大團圓結(jié)局或許是為了迎合觀眾,畢竟雜劇是要演出的,比起悲劇觀眾顯然更容易接受喜劇,其實在我看來,我們每一位讀者,也都希望王的版本才是真實的,才子佳人終成眷屬,這也是我們對美好愛情的一種想象和期許。
西廂記中不乏精彩詞句,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大概還屬“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弊屛蚁肫鹆87版紅樓中,寶黛共讀西廂時彼此那懵懂而愛戀的眼神,我想這樣含蓄而深厚的愛情已經(jīng)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逐漸離我們遠去,快節(jié)奏的生活逼著我們不斷地前進,愛情變得越來越簡單,卻也越來越淺薄。那種“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愛情觀,大概也只有在閱讀這些經(jīng)典書目時才能再領(lǐng)會一番,只是掩卷之際,還是會忍不住輕輕嘆息,一分為卷中佳人,一分為孑然之身。
篇26、西廂記讀后感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從此有了......《西廂記》!
崔鶯鶯,已故相國之女,才貌雙全;張君瑞,沒落貴族之子,風(fēng)流倜儻,才華橫溢。像所有的小說話本一樣,暮春時節(jié),普救寺內(nèi),才子佳人一見鐘情,從此墮入情網(wǎng),執(zhí)迷不悟;可恨封建大家長卑鄙狠毒,棒打鴛鴦,先許婚又賴婚,即使是才子佳人生米成熟飯后仍要一條路走到黑;才子佳人怨恨卻又無力,相思成疾,最后在善良俠義的侍女紅娘幫助下才能暗中傳情一解相思苦。也像所有戲文里說的那樣,才子后來考上狀元榮華富貴,小姐的爹娘都原諒她,姐妹都祝福她,奴仆都羨慕她。最重要的是,最后才子佳人白頭攜手恩愛一生,童話式結(jié)尾,大團圓結(jié)局。
有句話說,第一個這樣寫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材。這樣的劇情走向在當時大概是開天辟地第一遭,也許可說是轟動式的,奈何這種劇情后世玩得太多,逐漸爛大街,讓人難以有驚艷之感。然而還是感謝《西廂記》,被它的情節(jié)和語言震驚到,我終于能夠理解“小說話本雅俗共賞”是個什么意思......這妥妥的就是現(xiàn)代網(wǎng)絡(luò)言情的古代版啊!
《西廂記》中表現(xiàn)得最為出彩的絕對是女性,而古代女性又是一大值得探討的命題,因此我總是試圖通過這部作品來理解當時的女性地位和女性命運。眾所周知,作者王實甫雖是元朝人,《西廂記》卻改編自《鶯鶯傳》,唐朝傳奇。歷代王朝女性地位最高的當屬唐朝,小說中女性表現(xiàn)出的自由熱情也就不難理解,即使這種所謂的地位高只是相對而言。
要探討這個話題,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古代男性對女性的態(tài)度和看法
1.古代男性對女性的要求。
對于女子,男子首先想到的是美,完了最好有才,當然遇上事關(guān)清白堅貞之事,才貌就得往邊靠。
一開始張生對鶯鶯的傾慕,說得好聽點是一見鐘情,難聽點就是見色起意,直到月下和詩時張生才真正開始欣賞小姐的品德和才華。
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春宵一度后小姐擔(dān)憂被情郎輕視或拋棄,婉婉訴衷情,張生卻是盯著帕上的落紅確定后才開啟甜言蜜語模式。在鶯鶯冒著風(fēng)險,孤注一擲后,卻懷疑她的貞潔,這樣的做法讓人心寒......
不知怎么,我看《西廂記》,總感覺以張生的多情怯懦,《西廂記》竟然還能童話式結(jié)尾也是不可思議。
2.女性常和性聯(lián)系在一起。
張生第一次見鶯鶯,跟法聰小和尚說,“那一對小腳兒,價值百鎰之金”。腳是女性身體性感部位之一,等同于性。因此,與其說一開始張生愛的是鶯鶯,不如說愛的是鶯鶯的身體。
性貫穿全文,處處可見。張生第一次寫信,就寫“花影重”,暗示要與小姐風(fēng)流一度。小姐邀約,張生第一反應(yīng),這是要干那事啊,喜滋滋樂哈哈......可見,女性在當時與性、欲聯(lián)系密切。
3.女子容貌太過容易“招災(zāi)惹禍”,是為“紅顏禍水”。
第一次,孫飛虎強搶鶯鶯做壓寨夫人,可視為女禍;再來是為老相國道場做法事,“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沒顛沒倒,勝似鬧元宵”。能令老的少的和尚忘了佛家道義神魂顛倒,把本該最莊重嚴肅的道場變得荒唐又可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為鶯鶯容貌驚艷的同時,陡生一種憂慮與恐懼。要極寫女子之美方法可以很多,作者卻選了這種最夸張最末等之法,作者筆下鶯鶯已美得近妖。
4.婚姻里女性地位最終要弱于男子。
《西廂記》中,才子佳人的愛情里,張生的地位逐漸上升,鶯鶯則一弱再弱。
如果說一開始兩人的愛情完全掌控在鶯鶯手里,那么后來張生就從跪老夫人、跪紅娘、跪鶯鶯這三跪慢慢掌控了主導(dǎo)。
過程手段什么的不重要,總之結(jié)局是,高中狀元后,張生鶯鶯的地位已經(jīng)整個反轉(zhuǎn)過來。可以說,在那時甚至在以后,鶯鶯是會被拋棄、被多個姐妹兒還是怎樣,她的命運已經(jīng)被牢牢掌控。
二、老夫人對待女兒
1.被壓迫者與壓迫者。
這里不得不提老夫人,一個女性,一位母親......一個封建大家長。
作為女性,她是可憐的。《西廂記》里她作威作福,肆無忌憚,看似大利在握,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因為她丈夫已死罷了。
她也曾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接受“天字出頭夫做主”的觀念和想法,在嚴苛禮教的壓迫下謹言慎行,到了晚年卻用同樣的禮教讓女兒體會自己曾經(jīng)經(jīng)受過的痛苦。
當被壓迫的女性,絲毫不覺得這是一種壓迫,最后用同樣的手段去壓迫同性,惡性循環(huán),這難道不是最可悲的嗎?
2.把女兒視為政治交易品。
作為封建家長,她堅持門當戶對,把女兒的婚姻當作工具來交易,尤其是老相國離世,崔家家道中落的情況下。
張生是白衣時,老夫人不會同意女兒與張生的婚事,即便女兒相思成疾,即便一切早已木已成舟。女兒不過一個政治犧牲品,我相信在最后,即便鶯鶯張生沒有生米煮成熟飯,沒有婚約甚至沒有相愛,只要張生想要,老夫人絕對把鶯鶯拱手送上,哪管一個是她討厭的張生,一個是她素來疼愛的侄子呢?一個朝廷新貴,一個沒落貴族,孰輕孰重,老夫人一向分得清楚。
女性在這里與政治相聯(lián)系,成為犧牲品,可交易物品,沒有選擇的余地。
三、女性自我意識的初步覺醒
從鶯鶯、紅娘自身來看,她們思想上已初步覺醒了。紅娘俠肝義膽,反階級反禮教;鶯鶯內(nèi)心自由獨立,敢于抓住機會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她不重功名,把愛情視為至高無上;她清醒理智,明白男女地位差距,卻仍敢冒險孤注一擲。這種反抗雖然還局限于愛情,卻已難能可貴。
因此可推測,唐朝女性常生存于異性同性雙重壓迫下,與性、政治相聯(lián)系,婚姻愛情要為家族服務(wù)不能自主,通常是可交易物品,地位較低;然而在當時奔放自由的社會風(fēng)氣下,有一定的反抗意識和自我意識。
篇27、西廂記讀后感
每次說起文學(xué)中的經(jīng)典愛情,就不得不說《梁!、《牡丹亭》和《西廂記》了。而在它們中數(shù)《西廂記》最為被人們津津樂道。
說到古人的婚姻,那可是“古板”為第一映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弊尯芏嗑退汩T當戶對的癡男怨女們的愛情被扼殺,最后,婚姻成了愛情的墳?zāi)。但是《西廂記》讓我感覺回味無窮。
《西廂記》講的是,張生與崔鶯鶯的相遇,相會,相戀,相愛。這些情節(jié)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最終越過了那那堵名為封建禮教的墻,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情人終成眷屬。
首先我們來看看兩大主人公張生和崔鶯鶯的相遇。張生是西洛人,禮部尚書的兒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趕考,路過了一個地方,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確就在蒲關(guān),于是住了下來。聽店里的小哥說,這里有座普救寺,香火緣,景致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他們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
一日,崔鶯鶯和她的婢子紅娘在殿外晚霜,巧遇書生張生。好的愛情都有一個美麗的開始,但是悲劇的愛情能夠是猜中了開頭沒有猜中結(jié)尾。但是張生是幸運的,猜中了結(jié)尾。正所謂傻人有傻福。這位傻小子的傻氣很令今日的男生十分羨慕,F(xiàn)在你敢跟街頭一個不認識的美女要電話號我不會奇怪,可是要是一直跟著人家不被當作變態(tài),那我可要拜你為師。
再來說說相會到相戀的過程。崔老夫人為亡夫做道場,崔老夫妻人治家很嚴,道場內(nèi)外沒有一個男子出入,張生傻氣又犯了,硬著頭皮溜了進去。這時齋供道場都完備好了,夫人和小姐準備進香了。張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報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飄零數(shù)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張生又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nèi)燒香。等到夜深人靜,月朗風(fēng)清,僧眾都睡著了的時候,張生來到后花園內(nèi),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睆埳囊挂箍嘧x,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不得不說古代的女孩太好騙了,一首小詩,夜夜苦讀就能讓她傾心。當然,這也是由于青年男女間天然的吸引,也是自然的奇妙之處。產(chǎn)生愛慕之后,他們就開始欲拒還迎、羞羞答答的勾搭了。這中間紅娘是不二功臣,但是指望那只有傻勁兒沒有計劃的張生跟那想越界又過不了自己內(nèi)心禮教那關(guān)的鶯鶯小姐,這事兒還成不了。
果不其然,后來當孫新虎想要搶鶯鶯時,張生找了自己的哥們兒救了鶯鶯,可是老夫人那廂發(fā)話了,她反悔了。但是這反悔的卻是合情合理。老夫人之前說的是“不管什么人,只要能殺退賊軍,掃蕩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可是別忘了,這句話是有前提的——崔鶯鶯要自殺。而這句話的目的,實質(zhì)上是用心理戰(zhàn)術(shù)來打消崔鶯鶯自殺的念頭,事后反悔也正常。更何況一個乘火打劫的人跟孫新虎本質(zhì)上也沒多大區(qū)別。但是對于張生來說,這可是一塊大肥肉啊。這到嘴的肉沒了,煮熟的鴨子飛了,這想不通嘛。
這一得、失,張生受不住打擊,他就病了。至于病的程度,從作者描寫他翻墻的姿勢來看,估計不輕啊。崔鶯鶯是出生大家,于是就怪他翻墻下流,可見可動作多么不瀟灑。但是這病的很值得,張生成功地用憔悴的面容激起了心愛的女子的同情心。也就是說“翻墻”這招,成功了。這種在大家里,算是“潑皮耍賴”的招數(shù)也用上,這未來的丈母娘也妥協(xié)了。最后放了話:只要考取功名就可以皆大歡喜。
讀西廂,我們贊美張生鶯鶯翻過封建禮教的束縛,那么,我們是不是該減輕對物質(zhì)金錢的欲望,還愛情本來的淳樸,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的純真。
篇28、西廂記讀后感
我從西廂走過,撲鼻一陣愛的清香。
普救寺的大鐘樓,兀立于峨嵋塬的半坡上飛檐崔嵬。佛院的第一縷晨光通曉,鐘聲咚咚響起。相國千金崔鶯鶯隨母在此靜心休齋,偶遇赴京趕考的窮書生張珙,雙方一見傾心。恰此時,叛將率兵圍寺,索要鶯鶯,張生挺而出身,解決了一切危難。一段難舍的愛戀便展開了。
吟詩賦誦,醉酒賞花,在婢女的幫助下,兩人不顧封建禮俗,結(jié)為夫妻。兩個人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流,充滿了愛的芬芳。
我又從西廂走過,滿懷憤恨這舊社會。
當這對癡情男女沉浸于幸福的漩渦中時,卻被崔母察覺。在門第高聳等級森嚴的社會里,權(quán)力對于婚姻是格外慷慨的,它能讓諸公、貴胄子弟盡享人間艷福;權(quán)勢對于愛情又是極為吝嗇的,它常使真心相愛的戀人陷入山險水惡的逆境。崔母的等級觀念是相當頑固的,她是不會允許女兒嫁給一個窮書生的,盡管這個窮書生還是她的親戚。于是便有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的悲哀。面對昨夜成親今日別離的情感糾葛,一對心心相息的比翼鳥便在秋風(fēng)蕭瑟,落葉紛飛的十里長亭外分別了。封建等級的壓迫,功名利祿的誘惑,將無數(shù)段曾今的真愛湮沒于世俗的悲哀中。
我再從西廂走過,感受到信念的震憾力。
長亭一別后,鶯鶯日夜苦思張生的歸來,張生也魂牽夢縈著自己的愛妻,努力苦讀,終于高中狀元。加封授官后便心急如焚地趕回,有情人終成眷屬。正是兩人彼此堅定真愛的信念,不畏外界給予的壓力,才贏得了愛情。尤其是鶯鶯,身為官宦小姐的她,表現(xiàn)出了她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愛情自由的多情鐘情女子。她敢于沖破封建禮俗的束縛,對虛名微利表現(xiàn)出極大的蔑視與痛恨。作者對她形象的描寫完全是超前的新一代女青年。
我又一次走過西廂,我看見王實甫在寨前緊皺眉頭。他是在憤斥那些煩擾禁錮人們的封建禮教嗎?我悄悄地向前,他笑了。我從他手里接過《西廂記》,我發(fā)現(xiàn)那既是一段完美的愛情故事,又是一篇輝煌的文學(xué)巨著。我感受到了他的憤恨,他的信念,他的思想。
《西廂記》這樣一本不朽之作,難怪會納入“六才子書”之列,難怪賈仲明評價:“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篇29、西廂記讀后感
高中的語文課本中,節(jié)選了《西廂記》中的長亭送別一出,描述了張君瑞和崔鶯鶯私情事發(fā)之后被迫離別進京趕考的情景,而對于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沒有詳細的交代。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xué),一般認為更加側(cè)重于“雜劇”這種體裁的語言、韻律的分析以及情節(jié)的解讀,而少有涉及本書思想層面的探究。
本人讀完這本書之后發(fā)現(xiàn),《西廂記》思想層面的突破和對當時廣闊社會生活的真實還原也很有價值!都t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提及過《西廂記》中的詞句,其影響力可見一斑。明代湯顯祖的著名雜劇《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麗娘甚至直接以張君瑞和崔鶯鶯的故事表達自己虛度青春難成佳配的孤寂心情,這也可以作為《西廂記》影響深遠的佐證。
筆者認為,《西廂記》的主題思想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為兩點,一是對當時廣闊社會生活的真實描述,包括政治、民俗、婚姻觀等,這構(gòu)成了本書的廣度和深度;第二點也是本書超越時代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對傳統(tǒng)婚姻觀念的挑戰(zhàn),對儒家標榜的非禮勿動非禮勿聽的“正人君子”形象的顛覆。
首先來說說《西廂記》保守的一面,這主要體現(xiàn)在崔鶯鶯這個人物的身上。崔鶯鶯是崔相國的獨女,琴棋書畫女紅刺繡無不精通,作為當時女性的完美代表,她出身高貴,又有才學(xué),最重要的是當時被認為是評判女性“才華”的女紅,她也同樣做的很出色。但封建社會下的對女性“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普遍認同和綱常倫理上的嚴格約束,對崔鶯鶯的人格造成了不健康的影響,使得她非常的壓抑。而崔相國的早逝,也造成了相國夫人對崔鶯鶯更加嚴格的管束,這使得封建社會的一些固有觀念在她的思想中生根發(fā)芽。例如,在和張生的私情被發(fā)現(xiàn)之后,她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勸誡張生早日進京趕考,掙揣一個功名回來,這樣她和張生就可以做到“門當戶對”,事情就可以有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再例如,雖然她在相國寺初見張君瑞就已經(jīng)動了感情,但紅娘幫助張生翻墻過來與她私會之時,她又儼然一副正人君子見到流氓地痞的姿態(tài),說明此時她內(nèi)心的強烈感情和沖動仍是敵不過三綱五常的束縛,可見封建禮教對她的影響之深。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深受封建禮教熏陶的女性身上,突破口出現(xiàn)了。相對于張生這一離經(jīng)叛道的形象,崔鶯鶯是矛盾的,是一個被緊縛但內(nèi)在生命卻不斷沖撞尋求突破口的糾結(jié)體。書中的張君瑞一反古代儒雅君子的形象,顯得“猥瑣”、“下流”并不擇手段,從相國寺偶遇崔鶯鶯那一刻起,就處處安排,處處打點設(shè)計,只為將崔鶯鶯追到手,而這樣的一個人恰恰讓劇情的發(fā)展變得合理,給崔鶯鶯的“大膽叛逆”提供了催化劑。說到底,張生的大膽表示與崔鶯鶯內(nèi)心的情感是契合的,因此他們不顧傳統(tǒng)“明媒正娶”、“門當戶對”、“郎才女貌”這些觀念,大膽地結(jié)合了。
《西廂記》對傳統(tǒng)婚戀觀念的挑戰(zhàn)是大膽的,是不為世人所容的。因此,這本書在浩如煙海的古代著作中長期被封禁,被明令禁止。這和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為綿延不絕流傳至今在現(xiàn)代中國人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的社會倫理觀念,并不是因為這種思想是絕對的真理,而僅僅是因為它利于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換一種角度來說,這代表了國家的安定,王朝的穩(wěn)固。
如果說單從戀愛觀念和婚姻觀的突破來看《西廂記》在人類思想解放意義上的成就,可能最多可以說是了不起,很不錯。但是如果從動搖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的思想根基這個層面來看,這本書的威力無異于一顆“原子彈”。試想,如果任由這本“石破天驚”的小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無數(shù)的平民百姓被書中的故事地震撼著,然后突然意識到原來這么多年大家都信封的“明媒正娶”、“門當戶對”這種體面的婚俗居然可能有其它的版本,而那種鼓勵遵從自己內(nèi)心感受的力量又是那么令人著迷,那么讓人無法抗拒。于是,他們混亂了,這是一種人生觀層面的徹底顛覆,而統(tǒng)治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被統(tǒng)治者有自由的思想,能夠自由的思考,能夠自發(fā)地判斷是非,哪怕是一點點的動搖他們也不愿意看到,因為那意味著絕對的服從從此被擊碎,他們可能再也無法高枕無憂坐享其成,而民眾的覺醒帶來的連鎖反應(yīng)還遠不止于此。
最后,說一說“紅娘”這個形象。紅娘雖然在書中僅僅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小丫鬟,但是從全書的篇幅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完全打破常規(guī)的人物形象。她那種看似在單純的動機之下撮合張生和鶯鶯的行為,細想?yún)s耐人尋味,她究竟只是單純,還是說她才是思想最前衛(wèi)的一個人物,我們無從分辨。從情節(jié)上來看,她不僅沒有依照封建綱常阻撓張生崔鶯鶯二人的“不倫之戀”,反倒處處為二人私會出主意,在老夫人面前替他們說話,替他們遮掩,甚至將罪責(zé)攬在自己身上,這是否是一種超脫和大智若愚呢?梢哉f,如果沒有紅娘,也就沒有張生和崔鶯鶯的曲折故事,因此,她也是本書中的一個很大的突破。
綜上,《西廂記》既描繪了當時廣闊的社會生活和風(fēng)土人情,也是作者本人思想上的一次艱難卻意義非凡的突破,當然,在封建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篇30、西廂記讀后感
月暗西廂,相思難耐,在王實甫的筆下描繪了一段曲折纏綿的愛情史詩。
《西廂記》在中國四大古典戲曲中,早已名聲赫赫,然而長久以來大都只耳聞其名,未見其身。想來它的名聲早已遠遠超過書中的內(nèi)容。今終于有機會一睹其廬山真面目,很難想象薄薄的書頁不足百,竟能讓人們記住千百年,并且反復(fù)吟唱。
戲曲的部分,我是不懂的,在瞻仰這樣一本名滿天下的古書時,我更多的只是作為一個閑來無事的讀者,品著在封建制度中頑強生長的愛情的甘露。我想,脫去戲曲這件外衣《西廂記》與其他的愛情著作并沒有太多的不同,不過是古人一時情悶,無力掙脫現(xiàn)實的縮影罷了。在現(xiàn)在看來,尤其是對現(xiàn)代人來看,這樣的愛情故事已經(jīng)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了。更多的,我覺得這樣的一本書是用來吊唁那一段不復(fù)存在的歷史,那一種早已化盡煙塵的愛情。
終究,《西廂記》還是披著戲曲這件華麗的外衣,并且在歷史的沉淀中愈發(fā)美艷奪目,而這最為耀眼的部分,我覺得要屬文字部分了。書中處處皆精華,妙語連珠,意境深沉,情思綿長,作者駕馭文字的才華,想來后來人見了無不孜孜稱嘆。突然覺得我們有些無知,因為生活在自由的新世紀里,就常常借著時代的標簽去嘲笑那些古人的迂腐、愚昧,終日無所事,空有滿腹詩論,卻只為一朝得朝歸來,光耀門楣。我們在指責(zé)這些人飽食終日的時候還不忘連帶戲謔一番這千百年來害了不知多少人的八股、儒書,認為那些死理的書中除了唆人虛廢光陰,搶奪功名外,究竟還能做些什么。然而,當人們真正打開歷史行進的車輪時,卻發(fā)現(xiàn),歷史并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即便有,但絕不是全部。因為飽讀詩書,我們才看到有今日如《西廂記》一般的美文,因為功名難就,賢人們躊躇滿志,才有了今天我們所見的這許多的史詩。
就如書中的儒生一樣,雖是飽讀了詩書,卻不圖功名利祿,只想逍遙樂世,奈何放浪間,遇見美人,為得人心,寄情西廂,以讀書為名,最后終為美人遠赴求名,只為這狀元身份能配得上相國之婿之稱,好為寫族譜的時候不至太寒磣。古人有古人的無奈,豈是現(xiàn)在的我們能輕易了解到的。不止是作者流暢的文筆,書中出現(xiàn)的更重要的一點莫過于沖破思想與時代的束縛所表現(xiàn)出的勇敢。相國之女鶯鶯雖對書生有傾慕之心,但傳統(tǒng)的禮教卻讓她望而卻步,即便是再有了口頭的婚約之后,依舊礙于父母之命不敢越雷池一步。
然而,心早已有了歸屬,又見書生害得相思病,百般不是滋味,在經(jīng)過了漫長而糾結(jié)的內(nèi)心掙扎后,鶯鶯終于沖出禮教、父母之命的束縛,投得心上人的懷抱,慰藉相思。幸而文章的結(jié)尾是大團圓的結(jié)局,為這對在夾縫中生長起來的愛情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時代就那樣毫無情面的橫亙在那里,要么隨波逐流,被時代左右,要么打破它,然后得到自己想要的。西廂房門,月滿西樓,料得腸斷處,唯有相思淚。
篇31、西廂記讀后感
《西廂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它敘述了張生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鐘情,經(jīng)紅娘的幫助,為爭取婚姻自主,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jié)合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那么當今戀愛自由婚姻自由,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會,西廂記這部對追求愛情自由的古代經(jīng)典還有什么更多的社會意義可以為后人所解讀呢?
就我看來,雖然之前的封建婚姻制度不復(fù)存在,但所謂的現(xiàn)代人擁有的戀愛自由,是真正的戀愛自由嗎?是從心理上得到的真的戀愛自由,還是在形式上擁有的戀愛自由權(quán)呢。
我們擁有古人所羨慕的自由,可以大膽牽手,大膽擁抱,大膽親吻,和自己喜歡的任何人在一起,感受愛情。我們閃婚閃離。享受這種自我權(quán)利的同時卻也不得不遵守這個隱藏在社會表層下的潛規(guī)則。那就是現(xiàn)實,F(xiàn)實的壓力之下,真正的愛情存活的保質(zhì)期會有多久。若是封建婚禮制度可以突破,那么在現(xiàn)代社會的大背景之下現(xiàn)實則是比封建婚禮制度更難突破的屏障。這屏障由太多太多的元素構(gòu)成。隨著年齡增長兩人閱歷增長速度的不一致,畢業(yè)之后工作單位的異地與個人發(fā)展的矛盾,父母的看法,家世背景,即使兩人相愛,在一起的依然會存在這些難以避免會出現(xiàn)的問題。若是再禁不住燈紅酒綠的誘惑,兩人之間僅存的藕斷絲連怕也是覆水難收了罷。于千萬萬人能與你相遇已是不易,能看上眼跨越?jīng)坝咳巳何兆∧愕氖值膸茁矢切〉每蓱z,克服重重阻礙攜手暮年的又占了多少比例呢。常聽人說,和你結(jié)婚的人一定不是你最愛的人。小時候總覺著這怎么可能,可是身邊的人似乎真的大多是這樣,因為各種因素,錯過了少年時那個最愛的TA,到了適婚年齡,父母催婚,自己也開始慢慢意識到衰老的節(jié)奏,開始希望穩(wěn)定,于是開始相親,開始學(xué)會說服自己將就,將就自己,將就他人。多年之后再回首過往,心中會不會閃過一絲絲的無奈。我愛的你已擁有了自己的和睦家庭,而我也早已嫁為人婦,過著單調(diào)而枯燥的柴米油鹽。而當年我們之間的愛,成為了在閑暇時回憶年少時的茶余飯后。
即使是在戀愛自由的現(xiàn)在,我們的愛情依舊存在著這么這么多難以啟齒的悲哀。希望,在我們還有能力用盡全力去愛的時候就不要害怕傷害。世界上有這么這么多的人,能夠遇見你已是我今生莫大的幸運,若是上蒼眷顧,某一天,你我暮年,笑談流年。你寬大而溫暖的手掌撫上我長滿皺紋蒼老的臉頰,夕陽下,你的眼神那么溫潤美好。
借用村上春樹的話,如果相愛,便攜手到老。如果錯過,便護他安好。鶯鶯愿突破封建禮教與張生攜手,我愿跨越屏障與你到老。
篇32、西廂記讀后感
鄭恒一定想說:寶寶心里苦啊。
可憐那鄭恒,出場不多,只因這老夫人無主見,只因那將軍相逼,落得個觸樹而死。到底是誰倚勢欺人?你說他倚兄父仗勢欺人,他卻是無父母身凄涼。你看他只因家中無人,安排妥當后前來扶柩,得知嬌妻變?nèi)似,想得奪回自己的未婚妻最后還被逼身亡,可說是全書最可憐的人。而他說的那段“謊話”,讀過《會真記》后,我覺得相當真實,說不定就是真話,只因最后結(jié)局需要是大團圓,不得已變成了謊話。最后一句“無情的鄭恒苦”,最后三個字太對了,鄭恒苦啊,至于無情?呵呵……想到董本里最后一句“誰似這廝般少年花下死”,鄭恒比張生有情多了。
看多了對《西廂記》的吹捧之語,自己讀一遍,卻發(fā)現(xiàn)那些個評論真是惡心。有一點非常重要,讀《西廂記》前最好先讀《元稹會真記》,讀《西廂記》前最好先讀《元稹會真記》,然后將《會真記》里的人物性格代入《西廂記》,就會發(fā)現(xiàn)《西廂記》里雖然努力塑造新的人物形象,但新的人物形象大多失真,有點矯揉造作。最后還強扭出個大團圓來。
再一點非常重要,春心萌動的不只鶯鶯,還有紅娘,何以見得?教張生亂鶯鶯的心,“將性兒溫存,話兒摩弄……”還有什么“夾被兒、指頭兒”。紅娘亦非是媒婆,就算是媒婆,也是那王婆。撩張生,逼鶯鶯,成就個春風(fēng)桃李花開夜。而這種紅娘正是那些“文人”、“才子”喜歡的,可以幫他們撩妹,撩妹這種事也是那些“文人才子”最喜歡的,所以他們個個稱贊紅娘稱贊鶯鶯。
由于時代關(guān)系,現(xiàn)在的年輕未婚女性的例子不好舉,那就想想看如果自己有妻子,然后有個“紅娘”(你妻子的小姐妹)帶你妻子和別的男人茍合,而那男人還吹噓紅娘是帶你妻子追求自由追求愛情……記住“茍合”這個詞,非常重要,不管是道德還是法律都不認為這種關(guān)系是對的。我一直認為,如果感情不合,可以先分手先離婚,再去追求愛情。那些說鶯鶯是追求愛情的,可曾見到”卻不當留請張生於書院,使怨女曠夫,各相早晚窺視,所以夫人有此一端!耙痪洌窥L鶯已有未婚夫,只因父喪未滿才未成婚。用現(xiàn)在的事情舉例,大概就是高中時山盟海誓,一上大學(xué)兩地求學(xué),女的就爬上學(xué)長的床了,也沒知會男方一聲,然后男方來找女友,想搬出家世壓下那學(xué)長,結(jié)果那學(xué)長勢力更大,裝逼反被逼死。你說苦不苦?你說追求愛情吧,那就先好好分手不好?看看鶯鶯小姐是怎么說鄭恒的,”來時節(jié)定把先生助,決將賊子誅。他不識親疏,啜賺良人婦!昂冒,直接說鄭恒是賊子了,還說他想誑騙良人的妻子。這種苦楚,男人能不嘗盡量不要去嘗了,NTR什么的最討厭了。
老夫人的形象其實挺簡單的,嫌貧愛富無主見。剛開始不想把鶯鶯許給張生是因他是個窮酸,后來要面子讓張生去考試,結(jié)果中了狀元,回頭一看,家道中落的鄭恒反成了窮酸。再然后呢,“俺不曾逼死他,我是他親姑娘,他又無父母,我做主葬了者。著喚鶯鶯出來,今日做個慶喜的茶飯,著他兩口兒成合者!辈恢来蠹铱戳诉@句有什么感想。好個無情的老夫人!然而文字上對老夫人的描述是怎么樣的呢?能持家有主見,都是這類意思。為什么會這樣?
王本《西廂記》的最后一句是點睛之筆,”則因月底聯(lián)詩句,成就了怨女曠夫。顯得有志的狀元能,無情的鄭恒苦!斑@一句加在”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之后,恰恰起到了反諷的作用,這才是王本《西廂記》的真正主題。很多人看王本《西廂記》不明白為什么說鄭恒無情,那就看看前面一句,因為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那么苦逼鄭恒只能是無情的了,而且也不說張生有情,只說張生有志。顯得有志的狀元能,能什么?能挖墻角而已,非是有情。鄭恒是因為未能與鶯鶯成眷屬才被套上無情的標簽,與有情的成眷屬相對。
為什么王本《西廂記》里的人物失真,矯揉造作。最后還強扭出個大團圓來?就是因為這是一部反諷作品,不是歌頌愛情,也不是體現(xiàn)什么突破封建束縛追求自由婚姻之類的東西。老夫人、紅娘、張生,甚至是鶯鶯都是他諷刺的對象。董本中的鄭恒最后說了”有何面目“,直接就撞撞死了,而王本里的老夫人一次次說玷辱家門,卻又是放縱家人。鄭恒想給自己留個面子說”自退親事與張生“,卻被老夫人說”趕出去便罷“,落得個”妻子空爭不到頭“覺得沒臉見人的鄭恒撞撞死。那個東墻下的張生,想想《會真記》里他說的話就覺得惡心,王本里的張生也沒好多少。沒臉面的一個個活得好好的,要臉的一日無常萬事休?纯茨蔷洹比⒘藗四德三從宰相女“,如果說王本《西廂記》是贊揚鶯鶯突破封建禮教束縛追求愛情,這能稱得上三從四德?這不是諷刺是什么?金評說“第三從似早”,可惜沒有評點四德,四德早就不知丟哪了。
大團圓的作品已經(jīng)有一部董本《西廂記》了,王本開新作,如果與董本主題相近,那怎么能突出新意來呢?百度百科上介紹,”它和《董西廂》在情節(jié)上相差無幾,但在每個方面都進一步加工“。但是有一個角色卻是不同的,正是鄭恒,王本《西廂記》里的鄭恒與董本的鄭恒不同,正是這點不同造就了王本《西廂記》的新主題。借鄭恒的死,對那副大團圓、歌舞升平的景象大大地諷刺了一番。
末梢拳難掙,枉自送殘生。
關(guān)于版本。金評本大家只當參考就行了,刪改比較多,難以看出王本原意。上古王季思校注本是校注最詳細的,一些注釋值得一看,可與金評本互補。還有人文版的是比較容易買到的。不過就閱讀體驗來說,岳麓版的應(yīng)該是最好的,襯字全部用小寫標出,這是與其他版本最大的區(qū)別。
篇33、西廂記讀后感
總是懷著敏感的心與孤寂的愁,漫步在微雨后,感時傷事;總是念著傷感的昨天與未知的明天,迷茫著,尋覓著……
遇見元稹,是在一個張揚的午后,夏雨過后的溽膩尚未完全散去,湛藍的天空中沒有一絲云朵。一個人在家里,安安靜靜地、有一搭沒一搭地翻看著《唐詩校注》,爾后一首馨香淡雅的詩涌入眼眶——“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沉吟片刻,不禁悵然若失。
讀這首詩,想到的一定是愛情。原以為,愛情純粹的,沒有目的,沒有枷鎖,有的只是流淌在耳傍心際,那亦淺亦深的愛戀。后來讀《西廂記》——傳世的愛情名篇——很喜歡,然而有些失望,仿佛在一剎那戳穿了我以為本該純粹的愛情。如同梁祝化蝶般,鶯鶯與張生那么美麗的愛情,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的解讀下,儼然成了反抗封建的范本,成了忠貞不二、不為禮教所迫的愛情傳奇?晌业男氖切〉模幌朐僖姉钸^苦等小龍女十六載的辛酸苦楚,不愿再看霍小玉賭咒發(fā)誓剛烈而死的決絕……
斷斷續(xù)續(xù)的,我回想著他們和她們的愛情:張愛玲遇見胡蘭成,覺得自己很低很低,在塵埃里為他開出花朵;徐志摩遇見顧小曼,仿佛一場癡狂,日夜為她繪寫《愛眉小扎》;陸游遇見唐琬,于沈園的一池春波,驚鴻照影而來……只是若干年后,胡蘭成淪為漢奸,愛玲斷然決裂;志摩隨飛機隕落,空留紅顏寂寞終老;陸游唐琬沈園再見,空留闋釵頭鳳予后人評說……于是我想起元稹和他那同樣蒼涼的愛情。
元稹同崔護一樣,在春光和暖的趕考途中邂逅了一位佳人,也是“人面桃花相映紅,”也是“眼波回轉(zhuǎn),欲說還休”,在春日明媚的陽光里,一切曖昧都有了可能,一切心動都有了延續(xù)。我安靜著,等待一場風(fēng)花雪月的愛情。在故事的開端,當元稹同他的佳人流連在無邊的春景,我以為他們會長久,就像西廂中鶯鶯和張生一樣——雖然有過長亭送別的十里憂傷,最終鶯鶯仍是等回了衣錦還鄉(xiāng)的張生,而后鳳冠霞帔、白首終老。然而時光匆匆,再濃的情愫亦留不住春光的流逝。在他們相戀了短短一季之后,元稹為取功名,遠赴長安,終將他的鶯鶯拋棄,空留一樹桃花日日倚盼,苦對春風(fēng)。
鶯鶯是《西廂記》的女主角,亦是《會真記》中的由王實甫“借”去的原型。而《會真記》的作者,正是元稹。元稹在離開他的鶯鶯之后寫下了這本精簡的,如他的愛情般淺薄的悵情錄,追憶他最初的愛情。與《西廂記》歷經(jīng)坎坷有情人終成眷屬不同的是,《會真記》從一開始便知是一出沒有結(jié)局的愛情悲劇。張生和鶯鶯,終是沒有在一起,不是因為封建制度的壓迫,亦不是社會禮教的不容,只是不愛了。時光沖淡了一切,也包括那些與青春愛戀有關(guān)的歲月和情感。于元稹,亦是如此——三年后,騰達的元稹迎娶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季女韋叢,與他的鶯鶯,從此天涯是路人。
很久之后才忽然想到,《西廂記》或許是《會真記》童話版,固執(zhí)的保留著真正愛情存在過的痕跡。岔開說去,遙想起寶玉和黛玉在暮春的落花時節(jié)共讀《西廂記》的情景,這段曖昧然而純真的愛情貫穿著整部紅樓的繁華與衰敗;蛟S曹公最初是想撮合這段“木石前盟”的,《西廂記》作為場景的出現(xiàn),讓我以為一切都有了轉(zhuǎn)機,以為寶黛會和鶯鶯同張生一般從此過著幸?鞓返纳睢H欢芄墒,帶走了所有的可能,空留殘璧紅樓。由高鶚續(xù)筆的后四十回,文筆縱是不弱,然而終失雪芹風(fēng)骨。高鶚不是曹公,讓人滿懷寶黛愛情的期待;高鶚亦不是元稹,只留錯失的愛情讓人唏噓長嘆。他揮筆而就,絳珠淚盡歸天,侍瑛蒙騙新娶——一部紅樓,一場舊夢就在茫茫大雪里,了了真干凈;蛟S,鶯鶯與張生,注定不能相守,這不僅僅只是元稹的無奈,亦是所有佳人才子們難以脫逃的夢魘。
七年后,韋叢亡故,元稹已是而立之年,再沒有年少時的輕狂。同年他遇見薛濤,這個廣負盛名的女校書。他和她鴻雁傳書、青鳥探看,薛濤的桃花箋就著甜膩的胭脂香寄達,元稹的詩體和著墨香轉(zhuǎn)送……只是這一切都已無關(guān)愛情。元稹的愛情早已隨著那樹零落的桃花,伴著他的鶯鶯去了,再無復(fù)還。他與薛濤的相遇也只是短暫的路過后,永遠的別離罷了。之后,元稹開始納妾蓄妓,如杜牧一般流連煙柳以慰苦悶。不久元稹續(xù)娶,亦是大家閨秀。
有人說元稹是薄情的,為了功名他舍棄他的鶯鶯,為仕途他迎娶韋叢,韋叢死后又同薛濤情濃意深……然而我仍小聲的為元稹辯護,他或許并不是寡意的,如蘇軾的一般,他多情但并不濫情。一個濫情的男子斷然寫不出“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這般雋然的句子。他在韋叢死后,亦緘然多日,回首往昔,或許是有愧的吧。他黯然悼念,揮筆為詩:“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彼氁心贡,神傷寂然,無處話凄涼。
只是我想,他是否會想起年少時欲“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的鶯鶯呢?他是否會因為彼時的放手而懊惱后悔呢?然而一切都回不去了,自他選擇離開,踏上長安之途開始,故事就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他知道,她亦明了。如《西廂記》中鶯鶯戀戀不舍滿目愴然與張生長亭作別般,元稹的鶯鶯亦是如此送走他,與西廂不同的是,元稹告別的,亦是他與鶯鶯的愛情。《西廂記》里,張生還會回來,王實甫讓他銘記與鶯鶯的盟約,不離不棄。而對元稹和他的鶯鶯來說,那已是結(jié)局,最后的結(jié)局。
時光如流水般逝去,縱佳期如夢,伊人未老,將愛情丟失在歷史浩瀚長河里的,又豈止元稹一人?我們傷感,然而改變不了愛情的命運。至今終于明白,純粹的愛情或許是不存在的,只是愛情的愛情,僅僅是我們的幻想罷了。如張愛玲一般,找出祖?zhèn)鞯你~銹斑斑的香爐,焚一爐沉香屑,憑吊元稹的西廂,憑吊元稹那曾經(jīng)滄海的愛情。
篇34、西廂記讀后感
張生(名珙,字君瑞,西洛人氏),第一代流氓才子的集大成者,《西廂記》的橫空出世,遂成豎子之名。西廂花下,朗月當頭,浪子張生揭竿而起,吹起了向古典愛情總攻的號角。有關(guān)愛情的虛無主義理想在張生明確的功利思想的凌厲攻勢之下,頓如美國雙子世貿(mào)大樓一樣土崩瓦解。立在唐宋傳奇和元雜劇深處的張生繡口輕吐,一下就淹沒了盛唐。因此,與其說《西廂記》是浪漫愛情的禮贊,毋寧說它是浪漫愛情的挽歌。
我必須充滿慚愧地承認,少不更事的我曾經(jīng)長久地為《西廂記》的誨淫誨盜深深陶醉,及至弱冠,《西廂記》中的“有情人皆成眷屬”的虛偽光輝亦令我生出仰慕的感覺。而今年近四十,始知誨淫誨盜和皆成眷屬是《西廂記》的兩極,而兩極的連接處卻是我們的盲點!段鲙洝犯叨确柣娜宋锏乃甘瞧湟幻,而作為另一面的能指被我們忘卻了。
張生的作派在《西廂記》里嫵媚而陰柔。剛出場的張生像歷代的書生一樣,無疑是病弱的,他無比自憐地這樣自我評價:“學(xué)成滿腹文章,尚在湖海飄零!蔽恼屡c飄零的張力在張生身上難堪地對峙著,并要最終尋找到自己的出口。在沒有找到出口之前,可憐而可愛的張生只能是“萬金寶劍藏秋水,滿馬春愁壓繡鞍”。
飄零的價值最終會找到歸宿;而在此之前,對張生飄零的第一個獎勵在普救寺里露出了端倪—如同上蒼注定,張君瑞命帶桃花,普救寺的驚艷直接催生了一首好詩:
月色溶溶夜
花木寂寂春
如何臨浩魄
不見月中人
該詩可謂孤篇壓全唐,足見張生的“學(xué)成滿腹文章”絕非空穴來風(fēng)。張生以月亮—這人世間陰柔的代表起興,最后直抒胸臆,向著近在咫尺的月中人發(fā)出召魂令,瞬間建立起了多情的形象。你聽,張生像一個流浪歌手一樣唱道:寺廟的夜色多沉靜,那花兒寂寞地開在春風(fēng)中,我靜立月下多饑渴啊,為何沒有美眉來調(diào)情?張生大膽而浮夸地將煽情進行到底,其實踐精神當是空前絕后。若干年前,張生的老師也詠過月亮,他說:明月照到我床前,我當是霜花和食鹽,抬頭我把月亮看,才知它沒故鄉(xiāng)的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相比張生,老師就顯得不著邊際。若干年后,張生的學(xué)生就不再詠月亮了,他們只說星星,發(fā)誓要給情人“一扇朝北的窗,讓他看到星斗”,有張生的詩意,但顯得過于吝嗇。至于郁達夫之流的“曾因酒醉鞭名馬,怕為情多累美人”則顯得自憐而變態(tài),及至發(fā)展到“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里的那種欲擒故縱,那種小家子氣,那種小妾般的懦弱,足見流氓才子已呈現(xiàn)難以挽回的退化。張生的“月色溶溶夜”是明著勾引。他沒有想到的是西廂的另一側(cè)馬上會有美女作家即席高歌:很久以來我就性的饑渴,春來了我更感到?jīng)]著落,你在那里大聲唱,我知你是個會疼人的好哥哥(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句句如同天籟,道出了美人敢上也甘上賊船的不凡氣魄。
文化流氓初戰(zhàn)告捷,雖然有點意外。
孫飛虎流氓無產(chǎn)者的形象肇始于漢高祖劉邦。遙想當年,漢高祖還是劉三的時候,因艷羨于始皇帝的兵馬威儀,遂產(chǎn)生了“大丈夫當如此”的罪惡念頭,由此可以看出,劉三們不是反抗現(xiàn)行的體制而只是宣泄自己骯臟內(nèi)心的邪惡欲望。對比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也”的豪氣,二人的精神境界判若云泥。但劉三的吶喊卻是流氓無產(chǎn)者的黨章,千年以下,衣缽相沿,薪盡火傳。在這樣的行為準則之下,流氓無產(chǎn)者從來只能破壞舊秩序,而無緣創(chuàng)造新秩序。流氓無產(chǎn)者嘯聚山林,打家劫舍,在古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書寫下叛逆而無意義的詩歌。
譬如洪秀全,科舉的失利,使他看清了科舉的吃人本質(zhì),也萌發(fā)了他邪惡的愿望。在對舊秩序不存絲毫幻想的情況下,洪秀全假借宗教的名義開始了抗爭并取得了看似輝煌的勝利。之后就是欲望的毫無節(jié)制的發(fā)作,一直把遠東變成了最大的妓院(朱大可語)。“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信念制造了一批批流氓無產(chǎn)者,也斷送了一批批流氓無產(chǎn)者。他們循著邪惡的道路,最后毀于邪惡。所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也好,“吾恨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也好,無非是流氓無產(chǎn)者用來駭人的虎皮大旗。
在功能完備的社會體系中,真正的無產(chǎn)者是沒有出路的,為秩序所允許的改變身份和處境的大門在沒有打開之前就已經(jīng)對他們關(guān)閉了。在看不到未來的封建社會的漫漫長夜里,無產(chǎn)者要么心如死灰,自生自滅,托體同山阿;要么懷著刻骨的仇恨活著,他們抱著對秩序的強烈質(zhì)疑和對命運悄然反抗的信念并最終為這樣的信念所異化。他們的典型就是孫飛虎和紅娘。
劉邦是被太史公高度符號化了的,更多的人不可能成為劉邦、洪秀全、李自成,便出落為孫飛虎之類的雞鳴狗盜之徒,在“殺一個夠本,殺兩個就賺一個”的底色渲染之下,以虛無的浪漫主義激情,短視的理想主義準則,攻城拔寨,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從階級屬性上看,孫飛虎是典型的流氓無產(chǎn)者,他具備了流氓無產(chǎn)者的一切屬性。他們最典型的性格就是對現(xiàn)存秩序的強烈不滿并由此帶來的強烈的破壞欲望,因此他們的形象經(jīng)常和暴力及恐怖主義相聯(lián)。流氓無產(chǎn)者的暴力有時候劍鋒直指國家,但更多的時候,其暴力的霜刃往往指向國家利益的個體代表。在《水滸傳》里,更多的暴力甚至指向了蟻螻般的無辜者。這時,我們看到的是流氓無產(chǎn)者被暴力所異化的猙獰的嘴臉,暴力與恐怖本身成了目的,一代代流氓無產(chǎn)者前仆后繼奔向暴力與恐怖,放縱著邪惡的欲望,并為邪惡的欲望所左右,在二十四史中留下歪歪斜斜的腳印,他們高傲地揚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
孫飛虎手中有半萬人馬,號令“人盡銜枚,馬皆勒口,鳴鑼擊鼓,吶喊搖旗”的惟一動機就是:“近知先相國之女鶯鶯,眉黛青顰,蓮臉生春,擄鶯鶯為妻,是我平生愿足矣!币谎约瘸觯肴f人馬即圍困普救寺,崔鶯鶯頓成囊中之物。這是用暴力改變分配(當然包括美色分配)的一種典型形式。
紅娘但是,更多的人連成為孫飛虎的機會也沒有,譬如紅娘。
紅娘的工作職責(zé)是明確的,她是崔鶯鶯的生活秘書,除此之外,關(guān)于她的姓氏、籍貫和身世,以及她如何走進相國之家對我們都是一個永遠的謎團。所有這些讓我們可以對她的身份進行明確的界定:失去了人身自由的無產(chǎn)者(還不是奴隸)。青春的紅娘腦海里面必定一遍遍劃過有關(guān)人生的最基本的疑問:同為女孩,同為青春年少,為什么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軌道?為什么一個人必須依附于另外一個人?難道真如他們所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狗熊兒混蛋”?為什么他們錦衣玉食,鐘鳴鼎食,而我卻只能端茶送飯,倒屎倒尿?對于紅娘這樣的姑娘來說,命運的本質(zhì)的確顯得過于殘酷了。最為可怕的是紅娘還自視過高,因為她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自夸說:“我雖是個婆娘有志氣!”很明顯,紅娘這句話不在于強調(diào)性別,而在于突出自己的志氣,只是《西廂記》中對她的志氣為何物卻語焉不詳。荷爾德林說過類似的話:在那樣的年代,女仆要志氣何為?因此,在紅娘身上同樣有著一種張力,那就是女仆的身份和有志氣的稟賦之間的沖突。心高命薄的張力需要尋找出口。張生給了紅娘一個出口。
張生邂逅鶯鶯的那一剎那,紅娘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轉(zhuǎn)化—由女仆向女巫的轉(zhuǎn)化。魔笛即將吹響,風(fēng)魔了的張解員和發(fā)了情的崔氏女該隨著紅娘的節(jié)奏起舞了。紅娘不但成功地向虛擬的敵人發(fā)起了進攻,并且時刻左右了敵人的腳步。紅娘十幾年的灰暗人生終于迎來了第一縷緋紅。是的,作為主人,你掌握我的肉身,作為仆人的我,今日卻要控制你的精神。至此,紅娘的人生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在這場運動中,無產(chǎn)者失去的只是鎖鏈,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西哲卡爾·馬克思語大意)。
因此,張生與紅娘的關(guān)系是復(fù)雜而單純的。張生與紅娘是狼和狽的關(guān)系,張生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在利用紅娘,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后?沒有張生,紅娘只可能永遠是女仆,是張生給紅娘帶來了命運的捩轉(zhuǎn),張生在成功占有崔鶯鶯之時,紅娘終于找到了做人的尊嚴,一種心理上戰(zhàn)勝敵人、戰(zhàn)勝自我的尊嚴。紅娘何嘗不是利用張生完成了和平演變的大業(yè)。因此張生不是西門大官人,紅娘也不是為了區(qū)區(qū)十兩銀子就亂說風(fēng)情的王婆。難道張生一句流氓戲言—“怎舍得讓你疊被鋪床”,就會給聰明的紅娘—這一位女中豪杰如此的行動力量?多么可笑啊!張生還自以為得計地說:“若共你多情小姐同羅帳,怎舍得讓你疊被鋪床?”啊—呸!豎子真乃不足與謀!女中豪杰如紅娘者焉受用你這嗟來之食?(因此,我們也可以推知賈寶玉用這樣一句話對紫鵑姑娘說時,為什么林黛玉會勃然大怒)紅娘等待的是對富人階層的心理優(yōu)勢和對崔家的話語權(quán)啊。紅娘,這潛伏在體制中的孫飛虎,她等待的是伺機對鶯鶯進行和平演變,這就是紅娘大肆誨淫誨盜的精神依據(jù)。
當崔張的云雨勾當東窗事發(fā),崔失身之后,紅娘對暴跳如雷的老婦人的態(tài)度馬上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zhuǎn)折,她不但否認了自己在崔張性事中的豐功偉績,而且拒絕承擔(dān)鶯鶯失身的任何道義上的責(zé)任。
篇35、西廂記讀后感
閑來無事,翻開了慕之已久的《西廂記》。
少時對故事情節(jié)了解大概,甚是欽慕向往張生鶯鶯的自由愛情。
“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半戶開。
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西廂”仿若美好愛情的代名詞。
而今翻開《西廂記》,卻沒有霧中看花時的向往。書中描寫的張珙此人實在不能稱之為君子,普救寺初見鶯鶯便為色所迷,所思所想也不過是竊玉偷香,和鶯鶯春風(fēng)一度,雖有賈馮才,不過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話本標配需要罷了。而崔鶯鶯這一人物在《西廂記》的刻畫中是空有美貌而毫無特點,話本中極盡其事描寫其貌其才,看完之后對其也無甚印象(俗稱“花瓶”)。唯有紅娘,其形象躍然紙上,做自己愿做之事,不違本心,雖為奴仆,自有正義。凡書中紅娘舌嗆各人(張生、崔相國夫人、鄭桓)處,無不精彩。
《西廂記》故事自唐元稹《鶯鶯傳》后已日趨完善,各版本《西廂記》各有特點!耳L鶯傳》作為先版,雖結(jié)局令人唏噓卻是真實。無論是張生的狡辯“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還是鶯鶯的“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笨蓮闹懈Q見張生與鶯鶯心理,是殘酷的現(xiàn)實造就,而后幾版都是現(xiàn)實催生出的浪漫。董解元《西廂記》和王實甫《西廂記》故事情節(jié)均已完備,略有不同。董版張生與鶯鶯私奔投杜確尋幫助比王版鄭桓羞憤撞樹自殺更合情理。但王版《西廂記》紅娘形象刻畫最佳,且王版《西廂記》其文“一字一句均能抒情摹狀、著色浸音。所勝者,辭也”。
一個故事經(jīng)幾朝發(fā)展,才子佳人“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友情的都成了眷屬”,這樣的結(jié)局是世所愿見,縱觀整個故事,但凡有一環(huán)出了差錯,這樣的結(jié)局便是奢望吧。
篇36、西廂記讀后感
看過《西廂記》,很想去永濟市旅游,去看一看,回憶普救古寺里那一段屬于《西廂記》的記憶與往事。追尋古人的足跡。一座梨花深院,一幕驚艷、借廂、鬧齋、請寓、賴婚、聽琴、逾垣、拷紅的戲劇場面。一處被張生跳過墻的地方,一棵被張生踩踏過的杏樹,對映著的是前世情緣中的一份無奈。
時代變遷,古往今來人都一樣,誰也征服不了世界,在困難面前,愛情也是那么脆弱。我恨故事主人公的不執(zhí)著、恨他對愛情不夠真誠,恨他在功名利祿前的浮華與虛榮。十多年的青梅竹馬就此告別。既然雙方都有付出,為何不終生廝守?難道被她爸爸媽媽看不起了從而便杳無音信嗎?可為何結(jié)婚之后再苦苦尋找,可始終也沒能找到……
小女子認為,與男人同患難終不可靠,青梅竹馬的愛情也逃不過現(xiàn)實的生活。何況人心難測,與故事主人公一樣,結(jié)了婚再找原點的那個人,只可惜那人已不在燈火闌珊處。
篇37、西廂記讀后感
《西廂記》直接切入生活本身,來描繪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的渴望,情與欲的不可遏制和正當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與出于勢利考慮的家長意志之間的沖突。
如一開場鶯鶯所唱的一段《賞花時幺篇》:“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guān)蕭寺中;渌骷t,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fēng)!睂懗隽松钤趬阂种械呐缘那啻嚎鄲灪湍你皭,在這背后,則存在著她那非出于己愿的婚約的陰影。而張生初見鶯鶯時所唱的一段《元和令》:“顛不剌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只教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他那里盡人調(diào)戲亸著香肩,只將花笑捻!备欠浅V甭噬踔潦欠潘恋乇硎隽四凶訉τ诿利惻猿鲇谔烊坏目释c傾慕,以及女子對這種渴慕的自然回應(yīng)。作者以舞臺上的勝利,給仍然生活在壓抑中的人們以一種心理的滿足。表達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愿望;從而對封建道德教條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沖擊。
《西廂記》劇情上關(guān)目的布置巧妙,寫得波瀾起伏,矛盾沖突環(huán)環(huán)相扣,山重水復(fù)、縈回曲折的復(fù)雜情節(jié),是一般短篇雜劇不可能具有的。它不僅使得故事富于變化、情趣濃厚,而且經(jīng)過不斷的磨難,使得主人公的愛情不斷得到強化和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以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來展現(xiàn)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使得它格外動人。
劇中主要人物張生、崔鶯鶯、紅娘,各自都有鮮明的個性,而且彼此襯托,相映成輝;在這部多本的雜劇中,各本由不同的人物主唱,有時一本中有幾個人的唱,這也為通過劇中人物的抒情塑造形象提供了便利。
篇38、西廂記讀后感
《西廂記》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名著,有人將它與《紅樓夢》并提。我也是這么認為的,寫這篇讀后感前無法下筆并不是感覺不足以動心動情,亦或是不夠深刻,而是感覺滿滿的,那么的貼切那么唯美,只有去感知無法將它語言話,盡管如此我任然想把這心中諸多感觸付之筆桿,一吐為快。
故事曲折,情趣動人,描寫細膩的《西廂記》真乃愛情的美學(xué)宣言,何謂愛情的美學(xué)宣言呢?在王實甫的筆下,鶯鶯和張生公然戰(zhàn)勝了封建禮教,維護了他們至純至潔的愛情,重在公然上,這就是宣言。
“不到一頓飯的工夫,江十六出聚以看完,自覺辭藻警人,余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nèi)還默默的記誦”。這是《紅樓夢》二十三回中黛玉對《西廂記》的贊詞,其實也就是曹雪芹的贊詞。
“永老無別離,萬古常玩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是《西廂記》里一句流傳千古的名句,是幾百年來無數(shù)代人心中吟唱的美好愛情生活,它洞穿亙古而發(fā)出無窮的魅力和奇峭,連西湖的月老祠,也忘不了將這句詞題為對聯(lián)——-——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美好的愛情是我們所追求的,所以當生活略顯枯燥時,我們不妨試著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層凈化,翻開《西廂記》,用心去感受一下那種坎坷的愛情,那種甜蜜的聚合,還有那里面美得讓人心醉的辭藻。
細細品味《西廂記》,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張生與崔鶯鶯的相識只是一種純粹的一見鐘情,張生戀上鶯鶯,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貌和溫柔,而鶯鶯喜歡上張生,也僅僅是因為張生的才氣和氣質(zhì)。然而,在我們現(xiàn)在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里,“一見鐘情”往往是外貌特征或者氣質(zhì)上偶然迎合心理需求所產(chǎn)生的,那是一種人類生理的荷爾蒙沖動,而沖動又總是短暫的,短暫的沖動猶如冰天雪地里的一滴水,過不了多久它就會自動冷卻和結(jié)冰。丘比特的神箭、月老的紅線、天意神諭……在我眼里,一見鐘情的神話抑或只是浪漫的幻象,生活里的故弄玄虛。它經(jīng)不起天長地久的考驗。
人們常說《西廂記》是喜劇,吾深感如此。張生看似有愚鈍笨拙,但其實質(zhì)無非是追求自身的真愛,所表所露都是自然真誠的,于生活中不易尋覓而已即不常見的更難擁有,遂譏之天真,實則笑己矣。
讀書是一種心靈的享受,不同的人去讀會有不同的想法,當夕陽西下,不免有一絲哀愁,于是也就想到了張生與崔鶯鶯可能不完美的婚后生活,同時也奉上了我自己的一些理由,不管有理與否,這些都是我自己過完一天讀書生活后最深的心得,生活照常要過,如果有情人能終成眷屬,那也何嘗不是一見美滿的事情!
篇39、西廂記讀后感
張生游普救寺,巧遇崔鶯鶯,一眼訂終生,后有張生借西廂,千方百計與相識,張生在墻上曰:“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又鶯鶯曰:“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弊怨乓詠,才子配佳人,乃天作之合。
當叛軍孫飛虎欲得美人歸,千軍萬馬包圍普救寺之時,可笑一品誥命崔相國的夫人信口開河,“誰有能力退兵者,我欲把小女嫁于給他”
,張珙乃一介秀才書生,慷慨激昂地接受了使命,白馬元帥杜確賞識張生的文采,所以他們也是比較要好的摯友,此時有難,張生就寄予書信告之,救兵一到,轉(zhuǎn)危為安,當張生正在竊喜自己得了一位佳人之際,誰知崔老太出爾反爾,在酒席上胡說八道,什么門當戶對,什么兒時婚姻,還無故來了一對兄妹的稱呼,真是人間險惡啊。
但兩人的心已經(jīng)走在一起了,花前月下,兩新人常常悄悄地相會,紙包不住火,崔母知道后,又道:張生若是能人者,考取前三功名必隨即當婚,”
待到張生高中探花之時,不知官場黑暗,宦官擋道,能臣疏之,在眾人地勸說下,張生也為了得一處職位,再來娶鶯鶯,不料卻給尚書當了女婿,鶯鶯得知后,傷心不已,崔母也病重了,臥床不起,此時無所事事的鄭恒卻匆匆忙忙趕到了普救寺,想起與鶯鶯的婚姻,在崔母奄奄一息之時,希望兩人能白頭偕老,結(jié)伴終生。
世事難料,張生娶了尚書女蘭芳不到幾年,卻出來一個長安歌舞女魁飛天姑娘,能歌善舞,能文能武,也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媲美,她也愛慕張生之才華,張生也為之所打動,常常夜不歸宿與之密會,皓月當空,吟詩對歌,好不快活,不料卻讓病危的妻子蘭芳得知,氣急敗壞,一命嗚呼,人游仙鏡了。
鶯鶯這邊也不好過,崔母逝世后,原本鄭恒有一番作為,不知他天天花天酒地,肆賭成性,無所事事,鶯鶯也傷心不已,不久后鄭恒也因重疾西游去了。
此時的張生失去了一位愛妻,得到一位佳人,卻不知佳人命寡,也不知了去向。
。ㄗ越Y(jié)尾)然想起當年的鶯鶯小姐,張生匆匆趕到了博陵,千方百計點燃了小姐還殘有的一點希望,終于與之長相思守,白頭偕老到終生,成為后人了一代佳話!
封建的思想束縛了這段愛情的自由生長,才有了后面看似門當戶的婚姻,卻是更加深深地心靈囚禁,愛上一個人,只需一秒,恨一個人也不難,愛與恨只隔一層窗戶紙,兩面都容易被捅破,可謂:“掛一人,喜怒哀樂全隨之。念一人,自作多情愚鈍之。失一人,肝腸寸斷無救之。恨一人,苦思冥想義憤之。識一人,喜出望外細竊之。透一人,愛恨交加無措之。”仕途長遠,路途有不同的風(fēng)景,可逗留,但不可常駐,生命還再繼續(xù),生活就應(yīng)該繼續(xù)著。
篇40、西廂記讀后感
似乎古人也愛推銷,光是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就推出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西廂記》。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是被此書徹底地迷住了,感受著這其中動人的愛情故事,陶醉在其中。不光是她就連我也不例外。
那癡情書生張君瑞遇見了那崔鶯鶯是茶飯不思,堂堂讀書之人卻把書忘道九霄云外,念念地將那鶯鶯往心底擱著,久久不能忘懷。恰巧啊這當時貴族出生的崔鶯鶯被張君瑞這一表人才吸引了,也就兩廂情愿。本想就這么訂個親事了結(jié),不僅讓他們能長相廝守,也能讓讀者歡心?删褪遣蝗缛嗽福竺娴囊徊ㄈ劬完懤m(xù)來了。
崔鶯鶯大方、淑女、禮貌,頗會試問,而且有一副傾國傾城容貌,擁有無數(shù)追隨者?蓱z從小她就守著家庭的管教,這個不許,那個嚴禁,很有所謂的“家教”。自小她就在心中樹立起這種尊強。再加上鶯鶯母親的阻撓,這場婚姻遲遲沒有實現(xiàn)。這事啊,游走出了個重量級人物——紅娘。這個詞想必大家十萬分熟悉,今兒的媒婆就叫紅娘,模仿此處的紅娘牽紅線的。我覺得這個紅娘還是挺正義的,冒著被趕出崔家的危險幫這邊遞信,幫哪邊傳情的。當老太太準備違反婚姻的時候,她勇敢地站出來,好好地將老太太“批評”了一頓,使她無法反抗。這種尖利的語言帶有一層薄薄的“逼意”。
老太太這個角色令我又愛又恨。這么好的因緣而且是成雙成對,定會白頭偕老,包他們幸福。但老太太再三阻撓與說謊,讓我們這些讀者有些惱羞成怒。但她也是出于一個母親對女兒以后日子是否幸福的長遠考慮。張君瑞是個還沒考取的窮書生,若把女兒嫁給他,可能會過窮酸的日子。但假如實行“門當戶對”法,以后保準,吃得好,穿得暖。
中國的愛情小說都愛追求個團圓結(jié)尾。最終張君瑞考上了狀元,和崔鶯鶯終成眷屬。
此書激蕩起伏的情節(jié)令人回味,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讓我陶醉。西廂記,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