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非暴力溝通》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非暴力溝通》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
自認為上次讀《非暴力溝通》已經很認真了,今天拿來重讀,居然又有好多新的感悟。
《非暴力溝通》在前言當中明確地告訴我們改變溝通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開端。當我們遇到人際沖突時,總是一廂情愿的認為他不理解我,我的觀點完全正確,他為什么總是執(zhí)迷不悟?我們自認為自己正確無誤,是源于我們的自信,可是我又說服不了對方,因為他也有自信。所以,雙方就糾纏于為自己辯護,最后誰也戰(zhàn)勝不了誰。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卻徒增煩惱。我們渴望進步,我們渴望良好的溝通,我們渴望和諧的人際關系,可是問題出在哪里呢?我如何才能說服他呢?這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我們需要轉變的是溝通方式,我們要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蘇菲派詩人魯米寫到:“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qū)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將在那里見你!背踝x這句話,覺得作者真是沒有底線,怎么連道德與不道德都不進行區(qū)分了,那這世界上還有正義嗎?如果對于不道德行為不去譴責而放任自流,哪里還有公平正義?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子?再往后看,慢慢理解了。作者的意思是,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我們不要條件反射地對對方以道德或不道德進行評價,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這就是非暴力溝通。它不只是溝通方式,它更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提醒,使我們專注于更可能滿足我們人生追求的方向。
書中又講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表達—需要—請求
四個要素非常簡單,但真正做到卻很難。書中的“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于對其中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是用什么字眼進行交流”,這句話清晰的給出了一直困惑我們的問題的答案。道理很簡單,為什么我們總是做不到?那是因為我們的覺察不夠。我們表達的錯誤,是因為我們覺察的不準確;我們體會不出內心的需求,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覺察到內心真實的聲音。
“而我傾聽每句話包含的情感和需要。我并不將他的話視為攻擊,而當作來自人類同胞的禮物!碑斘覀兡軌蜻_到這樣的境界,就是覺察了。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2
原來合作是雙向的,往往逼迫孩子去做我們想讓他去做的事情,有時孩子很不情愿,遭到反抗,最后導致責罵,批評,這是我經常做的事情。應該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多傾聽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能夠正確的辨別孩子的需要,給他足夠的幫助和關心。家長也有需要,還身有體會,當工作很忙,沒時間放松時,會產生很大的負向情緒,對他喊叫和斥責。孩子覺得委屈時,只有調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靜心面對孩子,F在通過學習,漸漸的學會了尊重孩子,多溝通,親子關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現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很難陪孩子一起玩玩親子游戲,暢所欲言,很多時候都是讓他一個人玩,或是陪同的時候都是我捧著手機。孩子其實是需要大人一起相互的陪伴的。給孩子貼標簽是自己最大的遺憾,往往會拿好的孩子和他對比,像好的學習什么,這其實是傷害他的自尊,時間長了會讓他產生自卑。
本章學習了養(yǎng)兒育女,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目標和孩子建立好合作關系,自己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榜樣,才能幫孩子成長。孩子大了,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有時候我往往把自己的想法硬逼給孩子,他有時候會反抗。現在學會了,要鼓勵孩子做自己的選擇,并從中學習經驗。我們只要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嘗試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會幫我炒菜,有時候會幫我燒水。給孩子多點獨立自主的能力。
當孩子犯錯時,正真需要的是傾聽,接納和理解他們。而不是去責罵他,這樣他才會和你有更好的溝通。就像今天張一凡把新買的鉛筆盒丟在了傳達室,回到家才發(fā)現,他哭著很小聲的跟我說,我先沒有聽清楚,我知道此時,他是很害怕的,我并沒有責備他,而是耐心的聽他說清楚,之后陪他一起去尋找。在路上,我就跟他說:如果找不到了,我們就繼續(xù)用舊的'。這個時候跟他說道理是最有效的。所以說,孩子犯錯了,不要第一時間去責罵他、懲罰他,而是去學會傾聽然后去分析事情的嚴重性給他指導,孩子也更愿意和你把心打開。了解孩子背后的真正需要所在,才能有好的解決方案。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于你對他的尊重,傾聽他內心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發(fā)現自己孩子的長處,揚長避短,鼓勵他,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孩子建立真誠的聯結,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興趣的事。很巧,昨天晚上老公給我們開第一次家庭會議,我覺得挺好的,一家人暢所欲言,互相監(jiān)督,提出意見,共同學習和改正錯誤。還說每周舉行一次家庭會議。
日常中我往往對孩子物質上給予,覺得給他買了什么禮物就是對他的愛。而忽視了語言上的給予才是最重要的。常常忽視了孩子對我的給予,孩子的給予是單純的,可能是一個擁抱和一個親吻。這是給我最好的禮物,而我有時候卻嫌棄他,覺得長大黏人,這是對他的奉獻造成了傷害。讀書筆記.跟孩子溝通,語言真的很重要。學會長頸鹿的語言,去表達和傾聽。就像書上說的,當我在打電話的時候,孩子在旁邊吵鬧、搗亂。我會用斥責的語氣對他說:你這小孩怎么這么沒素質呢。而書上現在教會了我如何回答?梢蕴岢觥翱蓤(zhí)行的”請求。這樣孩子也更愿意去改變。
孩子在成長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學習成長。同時和孩子建立起合作關系,遇到問題一起做決定,一起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的合作能力,增強他的自信心。在成長中學會滿足自己的需要和幫助孩子滿足他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壞情緒就會減少,和孩子就更加的親近。解決沖突最好辦法是,先要學會冷靜,不能沖動,和對孩子大聲指責,謾罵。自己學會成長了,孩子也就學會了成長。
在家庭中多用長頸鹿的語言,少些豺狗的語言,夫妻就會少了些爭吵。對孩子才就會有更多的愛。很多時候人與人的之間,就是因為說話語氣和方式不對,帶來了不必要的爭吵。要有寬大的胸懷和遠見,并且傾聽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接受家庭中每個人對你的愛,用感恩的心對待別人,收獲會更多。長頸鹿的文化全面細致的介紹了,如何更好的去經營好家庭中的關系和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受益匪淺。
學習如何把評判解讀成需要,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受對方的需要,還有感受自己的需要,這樣才會和對方聯結,和平。本節(jié)把產生憤怒的想法說的那么的細,以后可以參考,自己是因為什么而憤怒,而適當的調節(jié)或讓他人做改變,這樣才會和平相處。明確7把鑰匙,一個一個的學習。
通過了學習這么多,我感覺用傾聽建立聯結,效果是特別好,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感受他的需要,不是對他喋喋不休的批判。這樣他才會愿意把心打開溝通。以前總是用“應該……”“必須……”,孩子應該有自己適當的選擇。自己沖動想發(fā)火時,學會跟自己的感受聯結。非暴力溝通給了我具體的技能,壞脾氣也越來越少了,即使有也要學會控制了,以后會慢慢把學到的加以運用。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3
非暴力溝通,是利用語言及思考方式的改變,來優(yōu)化表達溝通的方式。
不論在對于應對個人內在的負面情緒,還是對于外在的話語刺激或行為沖突,它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而優(yōu)勢在于,它通過溝通的技巧,發(fā)現自我情感需要并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而不是推脫逃避責任。
隨著溝通方式的轉變,帶來的是更加明確的`情緒表達和深入的有效交流。
總結起來,它的套路是:當你/我聽/看/想/感受到…(表達具體事件),你/我覺得……(內心具體感受),因為你/我看重……(內在價值),你/我是否愿意……(提出要求)?
我想,在套路背后,是更多深刻的思考,你是否想努力知道自己和別人話語背后的目的,而不是忍受語言背后隱藏的謾罵和侮辱?你是否想用平和有效的方式達到順暢溝通的目標,而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或者將語言變?yōu)槔麆Υ掏此撕妥约海?/p>
閱讀這本書,讓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她是一位勤勞踏實樂觀開朗的女人,但是有個我非常不喜歡的地方。那就是,說話時常常把別人想成她希望的樣子,當別人達不到她心中的標準時就會心里失衡或者指責他人。此外,喜歡因為一件不順心的事或他人的行為,就將他人推向審判席,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判他人。更重要的是,她如果對某件事不滿,會牽涉到以往的事或人,甚至是身邊的親人。
刺耳的語言,有時候就是鋒利的刀刃,它真的可以刺穿人的心。
記得曾經看過東南亞某個國家一則公益廣告語,大意是說:要經常對家人說“謝謝” “我愛你” “你真好” ……等等暖心禮貌的詞語,不要覺得多余。當你要對家人發(fā)怒時,當你難聽的話要吞口而出時,當你把情緒發(fā)泄在家人身上時,請你問問自己,你平時是這么對待陌生人的嗎?連陌生人和熟人你都可以做到彬彬有禮,為何面對你深愛的人,你卻展現你丑露的面目,忍不住用一把語言的刀向他們揮去?
好好說話,學會如何表達情感,也是建立在知識和深刻的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的。
對于許多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暴力或謾罵就是表達情感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對于哪怕受過不錯的教育,但是沒有反省力的人來說,他們或許從來不覺得需要轉變說話方式。
無論如何,要做到非暴力溝通,我們首先具備的素質是,成為一個愿意思考改進且內心平和的人。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有效改善溝通交流方式,才能大膽說出來。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4
我的兩個孩子我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教育著,老大是控制型育兒方式,“你一定的”,“你必須要”,“你應該要”,我對他總是以命令的口吻,孩子基乎沒有選擇的權利,更少有會被征詢解決關于孩子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意見。記得十年前我送他去幼兒園,我一邊騎車一邊教他背著唐詩,我不厭其煩的教了他好幾遍,他都背不熟,我氣的停下自行車,把他抱下來,對他說這么笨我不要你了,還沒等兒子緩過神來我就騎著車就跑,孩子抓起路邊的草跟在我面邊追邊哭著喊壞媽媽,用草砸我。還有很多很多我認為對的就是對的事,沒有商量余地,就因我的強迫把原本倔犟、有個性的兒子被我折磨的沒有主見,做事比較憂郁的小伙子。過去的無法挽回,希望自已能抓住小老大的青春期好好來一場賦權型方式的教育。師傅請給我力量吧!
在親子溝通中我的做法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傾聽上做的不盡人意,一次次把孩子的能量擋了回去,還經常給孩子貼標簽、責備和下命令,對孩子不信任。經常嘴里喊著愛孩子的口號,一切都為孩子好,但做出的事和說出來的話并非能讓孩子接受,更多的是傷害,接下來的日子里我要多花點時間自我反省,用橡皮擦把我的過去擦掉,確定養(yǎng)兒育女的目標,與孩子多交流、多傾聽孩子想法,多贊美,減少沖突,增強合作,給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家庭育兒就如馬拉松,希望等孩子長大之后,成為一個有主見、有信心,有能力為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的人。
丫頭是個順毛勒的.孩子,在幼兒園就有了自己的目標,老師總喊她小精靈,丫頭也很堅強自信,困難前面從不畏懼,總是對自已說我行的,我一定行。今天的丫頭,離不開師大附幼的啟蒙教育,激勵孩子奉獻的天性,給予孩子的歡聲笑語,同時來自我們的小家庭,因有哥哥在前的摸路,所以我和先生基本上遇事會和孩子很好的溝通,盡量做到既不懲罰也不姑息,用充滿尊重賞式的養(yǎng)育方式,希望能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成長。
以前經常聽年長的人說“生兒容易、養(yǎng)兒難,”我對這個難字并非有太多的理解,但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才方知這個難的字的苦,它不僅是養(yǎng)兒的經濟生活壓力所帶來難,更是來自教育孩子中的難,孩子是每個家庭的重心和希望,誰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特別讀到“長勁鹿的語言、傾聽、和沒有評判的觀察能力中,自我反省能做到的少知又少,這樣怎么能讓孩子有主動力和安全感呢?希望自己從我做起,第一步就是打開與孩子的對交流的心門
以前對于老大,我總是帶著情緒進入與孩子的“戰(zhàn)區(qū)”,心煩意亂、生氣或者高嗓門、爭論、責罵以及冷戰(zhàn)時有在發(fā)生著,一直以來的無效做法,換來得是孩子的驚慌、害怕,迷茫。我呢?為孩子也整天忙碌著,同時也為孩子這個沒弄好,那個沒弄好而經常失眠、發(fā)愁,心率焦脆也影響自己的心情,自從師傅把我引進了家庭教育的課堂,看書,寫心得……漸漸地我感覺到在與孩子的交談中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相互尊重理解后彼此也很愉悅,但有時還會有沖突時,希望自已再接再把“戰(zhàn)區(qū)”慢慢形成“無錯區(qū)”,使自己在進步的同時也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在長頸鹿語言與豺狗語言兩者中,我時常會用豺狗語言方式對待我家小老大,拒絕選擇:你非得……你不能……,下命令:你要是不按我說的做,你會后悔的!導致現在我家小老大的依賴思想比較重……是人做事都會有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長頸鹿語言打通了我的神精與血脈,就像師傅所說的那樣,最糟糕的事莫過于處于地板位置,只要你想學,用心去學,肯定會一步步提升自己,現在我對自己的處境就如地板位置,我要把所學,所聞的用在實際生活中去以真誠、悲憫和相互尊重來面對小老大,只要自有顆上進的恒心,一切都不會晚。
豐盈生命之體驗,如何去化解家庭中與孩子的矛盾沖突的發(fā)生,特別是讀到每日提醒中的“每日提醒紙條”受益匪淺,值得我去和孩子共同制定計劃表格,然后貼在最顯眼的地方,相互監(jiān)督,同時也時刻提自己以身作則,想要改變孩子,得要自己先進步,關于書中所讀家庭會議,我家以前也開過家庭會議,雖說民主制,結果還強制告知型,凡事都是我和先生說了算,望以后的家庭會議能做到真實的民主,給孩子一份真摯和自由的發(fā)言權,讓孩子體會到家的相互尊重與理解,感受家庭的安全感。
分享了“無錯區(qū)”故事后,深感觸動,今天我只是輕輕喊小老大幫我去店里拿下東西,原本帶著不指望和小老大邊做邊不情愿的發(fā)嘮叨的心理準備,但出乎意料回答“好的、媽媽”隨即妹妹說哥哥我陪你一起去拿,兄妹倆手牽手地走了,望著倆個孩子的背景我心中美滋了好久,(以前喊小老大干活總要喊幾遍,)感恩師傅把我領進了“覺然之家”之門,讓我有機會學到了很多很多,非暴力溝通課程給了我具體的技能,雖然孩子現在只是微微的變化,而我已不在用貼標簽和命令式的方式與孩子交談了,希我能很好的利用全然接納的力量和傾聽式建立并深化跟孩子的聯結,促使我的小家庭每位成員都有快樂成長的足跡。相信明天會更好!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5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溝通非常常見,人們經常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他人進行評判,一味的比較,威脅他人,以不得不為幌子來回避責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痛苦。
最近讀了一本書,是美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書中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并列舉了大量的案例來教導我們如何避免出口成傷。
第一步是觀察,講事實而非評論!澳愀静徽疹欉@個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點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對方的反彈,讓溝通失控;谑聦嵉臏贤ㄊ亲鹬,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設身處地地體會對方現在可能有什么樣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們感受到生氣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此時不該用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形式來宣泄不滿,這對解決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沒有什么幫助。最后說出請求,明確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決問題。
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在生氣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將錯誤歸結給他人,這種無謂的發(fā)泄并不利于解決問題,有時候發(fā)泄完還會有自責情緒,讓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后,我覺得可以試試在今后的溝通中用到“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法,在情緒爆發(fā)前給理智留一點思考的時間。
通過對這《非暴力溝通》一書的閱讀,我在慢慢改善自己與其人的溝通方式,對于與其他人在溝通中出現的一些暴力溝通,也能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原因,并且及時調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自己的內心更加平和和堅定,學會感恩,學會愛自己。非暴力溝通,需要時間來踐行。要把非暴力溝通作為工作、生活中的一項修煉堅持下來,做一個平和的人。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6
在非暴力溝通一書的后記部分,作者講了他舅舅和他外祖母的故事。表面上看,這故事好像與此書沒有多大關系,但仔細品嘗,感覺這故事是把握全書精髓的鑰匙。這把鑰匙告知人們:在與他人或與自己溝通時肯定要充溢愛心,不然書中介紹的那些溝通方法就降格成了技巧和話術,而這樣的溝通其實也是暴力的。 在非暴力溝通中,愛心為何這么重要?因為這可以有效防止我們在溝通時,掉入人們習以為常的打標簽,先入為主的陷阱。語言是人類用于人際溝通的宏大獨創(chuàng),只有駕馭好這工具,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但語言不行能百分之百地描述我們周遭的客觀和主觀世界。把顏色數字化后就會發(fā)覺,在這世界上竟然有1600多萬種顏色,相比之下,人類用于描述顏色的詞匯卻寥寥無幾!另一方面,詞匯是穩(wěn)定的,但詞義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心態(tài)下,對不同的人是會改變的。比如讀了《非暴力溝通》一書中的某一章節(jié)后,飽經風霜的人說“懂了”,初出茅廬的人也說“懂了”,雖然是同一個詞匯,但詞義卻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何在本書的379~381頁,作者拒絕用業(yè)內公認的學術性方法去和精神病人溝通的緣由。假如沒有愛心,是無法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許多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心理狀態(tài)的。
無論是懇求他人做某事或是自己安排做某事,人們都希望能心想事成。當懇求和安排能滿意真實的需求時,心想事成是比較簡單做到的。那么怎么才能發(fā)覺真實的需求呢?作者告知我們,不能簡潔去聽需求方在說什么和做什么,因為同一詞匯可能會有不同的詞義,同一行動可能會有不同的動機。只有通過視察和感受,不要受說什么、做什么的干擾,才有利于找到最接近真實的需求,所提出的懇求才可能被接受。
1943年夏季,還是童年的作者一家搬到了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搬來后的其次個星期,他家旁邊一處公園發(fā)生了一起嚴峻的暴力事務,這個事務萌發(fā)了作者對非暴力溝通的關注!斗潜┝贤ā肥装l(fā)出版的詳細時間無從查考,不過據網上的資料,大約在上世紀六十年頭,作者所提出的非暴力溝通方法就已被用來為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學校項目供應糾紛調解和人際溝通技巧培訓了。 20xx年1月,《非暴力溝通》一書的漢譯本由華夏出版社翻譯出版,此時距首部蘋果智能手問世己過去了兩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幕的緩緩拉開,給世界帶來了數不清的顛覆性變更。對于《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的方法也不例外。個人感覺,至少有兩點對《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的方法提出了挑戰(zhàn)。其一是信息不斷以翻倍的方式暴增著,而每個人每天所擁有的時間卻仍舊是不變的24小時。結果人人都很匆忙,時間也被高度碎片化。浮躁的心態(tài),讓打標簽成了人際溝通中的標配;其二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借助智能手機,在各類網絡社交平臺上進行不見面的溝通溝通。這樣的溝通溝通,不僅因為萍水相逢而極度缺乏信任,而且面對面溝通溝通時,那些豐富的動作語言也難以被感知。在這種狀況下,《非暴力溝通》中介紹中的那些方法如何來加以變通運用?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7
今天讀到非暴力溝通表達感激的方式包含的三個部分:
1、對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心情怎么樣。這讓我想到我們讀的第一本書中所說的贊賞孩子的三個技巧:
1、描述你所看到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贊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非暴力溝通表達感激的`方式就像一個升級版的方法,適用于家庭和人際交往。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充分表達感激,當別人以同樣的方式表達對我們的感激時,我們可以做到既不自大也不假謙虛。不要讓我們的贊揚成為實現某個目的的工具。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認真感悟書中的內容,讓自己變得更好。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8
一、總結
本章以“讓愛融入生活”為主題,從傾聽自己及他人、樂于互助兩方面著手,引出了本書的主要內容NVC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簡單的8個字呈現在眼前,背后卻是漫長的刻意練習,這練習期間會有歡欣雀躍、會有頹廢沮喪、會有心靈清洗的滌蕩、也會有內心波濤洶涌的暗流,讓我們開啟這扇大門,進入我們新的別樣人生體驗。
二、“讓愛融入生活”感悟
本書這一章標題,讓愛融入生活。此刻,我想到的是,你愿意讓愛融入生活嗎?
曾經我有一種認識,工作與生活是不同的。生活是日常柴米油鹽、妻兒老小、家長里短、七大姑八大姨、生活作息……面對的有耄耋老人、有稚口小兒,所有與工作無關的場所、事件、人物、情感、時間等;而工作則是一群有共同理想、共同愿景、共同情操、能力互補的青壯年,在約定的時間、地點合作完成一件事。
持著我的“認識”,我踐行著讓愛融入家里的`每個生活角落,我感受著先生、孩子、父母、手足的愛,也感受著給予他們由衷愛的暖流,我的心在感受到暖流之際都將被愛快要融化了!然而,在工作中,我卻感受到了我的僵硬、我的不由自主的強勢、我的急躁、我的壓抑與容忍限度。我開始困惑、反思,是什么原因?我本不是這樣的人。
伴隨著個人成長的一次次深入學習,我終于明白:《非暴力溝通》中“讓愛融入生活”中的“生活”,囊括了生命體的時時刻刻;而其中的“愛”,即是感受的體會和體察、需要的覺察和感知,體會自己、體察對方;覺察自己、感知對方。在這里,無論是自己還是對方,都是對自己的愛!
愛自己,是《生命的重建》中的核心,也是《非暴力溝通》中的核心,更是個人成長中的核心!
當我明白了“生活”、“愛”這兩點時,我從內心深處放下了對待工作間合作、同事、領導的舊有的“認識”。我們都在不同系統(tǒng)中承擔不同的角色,無論角色怎樣切換,我們所有的一切,從感受和需要出發(fā),都是對我們自己的愛!愛自己是讓愛融入生活的必要條件。
三、感悟點
1、是什么,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又是什么,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huán)境中,也能心存愛意?感受和需要,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體會和覺察;對對方的感受和需要的體察和覺知。愛自己,能夠讓我們在充滿敵意的環(huán)境中,依然能心存愛意。
2、通過傾聽——傾聽自己及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
傾聽是愛自己的方式,傾聽自己、傾聽他人。聽聽自己的內心、他人的內心,帶著覺知、感知去體會和覺察,有意識的、刻意地去練習,這是實現愛自己的途徑和方法。
3、當你施與我,我給你我的接納。當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賜予。
樂于互助。施者由衷的給予與受者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接受,施者因該行為產生價值更欣賞自己,施者與受者同時受益。
4、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于對其四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進行交流。
覺察,多練習!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9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著作。他發(fā)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這種方式來談話和傾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fā)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非暴力溝通則能夠治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fā)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以及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為它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他們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或尋求心靈的平和。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人性是相通的,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或許不同,但作為人卻有著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發(fā)生矛盾和沖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將能專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從而促進傾聽、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本書分十三章深入的闡述非暴力主張積極進取,而非消極無為。非暴力生活的關鍵是感激生活的賜予,而不貪心。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第一章讓愛融入生活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的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聽到批評時,我們一般會申辯、退縮或反擊。然而,一旦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駁他人,我們便能發(fā)現內心的柔情,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全新的體會。這將最大限度的避免暴力。通過強調傾聽——傾聽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溝通培育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樂于互助。
非暴力溝通的一個方面:通過四個要素,誠實的表達自己
。1)留意發(fā)生的事情。我們此刻觀察到什么?要點:清楚的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
。2)表達感受。例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氣憤等等。
。3)說出哪些需要那樣的感受。
。4)具體的請求。
非暴力溝通的另一個方面:借助它們關切的傾聽。
(1)通過體會他人此刻的觀、感受和需要,與他們建立聯系。
。2)聆聽他們的請求,來發(fā)現做什么可以幫助他們。
保持對這兩方面的關注,并幫助他們也這么做,雙方便可持續(xù)互動,直至情意想通:我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為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為了改善生活,你的請求是什么……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于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進行交流。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愛?
“異化的溝通方式”有四種方式:
1、道德評判: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等都是在評判人。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
2、進行比較:比較也是一種評判的形式。
格林伯格《讓自己過上悲慘的生活》中的練習。他建議讀者,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第一個練習:根據當代媒體的標準,展示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尺寸的全身照,與自己的尺寸做對比。在比較時,我們開始覺得自己活的很慘。此時,我們的心情極為低落。
第二個練習:比較成就。比較蒙蔽了我們對人對己的愛意。
3、回避責任:我們可以用負責任的語言代替回避責任的語言。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安坏貌弧,這種表達方式淡化了個人責任!澳阕屛摇,這種表達方式忽視了我們情感的內在根源!安坏貌弧睋Q成“選擇”:會讓人感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
4、強人所難: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含著威脅:如果不配合,他們就會受到懲罰。在我們的社會中,這是強者常用的手段。盛氣凌人并無濟于事。
5、異化的溝通方式還與一個想法有關:有些行為值得獎勵,而另一些行為必須受罰。這一想法,通過“應當”一詞體現。
我們大多數的人使用的語言傾向于評判、比較、命令和指責,而不是鼓勵我們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長期以來,我們強調人性本惡以及通過教育來控制天性。這導致了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慮,以致不愿去體會自己的內心世界。人們越是習慣于評定是非,他們也就越傾向于追隨權威,來獲得正確的和錯誤的標準。一旦專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不再是好奴隸和好下屬。
第三章區(qū)分觀察和評論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非暴力溝通并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同時,非暴力溝通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于特定時間和環(huán)境中的觀察。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不帶任何評論的觀察。
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們可以更清楚的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
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的詞語有:
興奮、喜悅、欣喜、甜蜜、精力充沛、興高采烈、感激、感動、樂觀、自信、振作、振奮、開心、高興、快樂、愉快、幸福、陶醉、滿足、欣慰、心曠神怡、喜出望外……
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受的詞語有:
害怕、擔心、焦慮、憂慮、著急、緊張、心神不寧、心煩意亂、憂傷、沮喪、灰心、氣餒、泄氣、絕望、傷感、凄涼、悲傷、惱怒、憤怒、煩惱、苦惱、生氣、厭煩、不滿、不快、不耐煩、不高興
震驚、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獨、郁悶、難過、悲觀、沉重、麻木、精疲力盡、萎靡不振、疲憊不堪、昏昏欲睡、無精打采
尷尬、慚愧、內疚、妒忌、遺憾、不舒服……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這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聽到不中聽的話的時候,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
1、責備自己。
2、指責他人。
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以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如果我們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社會文化并不鼓勵我們揭示個人的需要。對婦女來說,尤其如此。因為他們的形象常常和無私奉獻聯系在一起——這是社會對女性的期待。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個人成長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
1、“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使他人快樂。
2、“面目可憎”時期:此時,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是無法為他人負責。與此同時,我們還認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第六章請求幫助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我們告訴人們,為了改善生活,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我們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
在發(fā)言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由于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時,我們需要請求他人的反饋。特別是在集體討論中發(fā)言時,我們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則,討論可能只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我們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們清楚地表達我們無意強人所難,人們一般會相信,我們提出的是請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
第七章用全身心傾聽
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
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論別人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其中所包含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給他人反饋。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使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反饋。什么時候需要給別人反饋呢?首先,在對自己的理解沒有把握時,我們需要對方的確認。一般來講,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有明顯的情緒,他一般會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饋。只要我們專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評、攻擊、辱罵或嘲諷就會消失。我們越是這樣做,就越能體會到一個簡單的事實:有時,我們認為自己受到了指責,實際上,那些話是他人表達需要和請求的方式。如果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認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傷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對方的過錯,我們就會認為自己被貶低了。
當我們痛苦得無法傾聽。我們無法給別人我們自己都沒有的東西。有時,我們會發(fā)現自己沒有心情去關心別人。一般來說,這反映了我們也需要得到關心。如果告訴他人我們正處于痛苦中,我們無法顧及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別人很可能就會伸出援手。在許多時候,我們需要自己的體貼。聯合國前秘書長漢馬斯克德曾經說到:“你越是留意自己內心的聲音,就越能夠聽到別人的聲音!币坏┪覀兡軌蛎翡J地察覺并照顧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有能力迅速調整好狀態(tài),來傾聽他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還有另外兩種選擇。第一,大聲地提出請求。是為了提醒他們注意我此時此刻的痛苦和需要。第二,換一個環(huán)境。我們需要時間和空間來調整狀態(tài),等平靜下來了,再回來。
第八章傾聽的力量
在組織機構中,我們在聽到上級的意見時,通常會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示。傾聽同事或下級比傾聽上級要容易得多。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表達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通過傾聽,我們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處,這會使自我表達變得容易些。我們越是傾聽他人語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與他們坦誠地溝通。我們最不愿意示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擔心失去控制想顯得強硬的時候。使談話生動有趣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盡快提醒說話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二種方法,直接表達我們的愿望。
如果聽的人很煩,說的人一般也會覺得無聊。如果你不想聽對方講話,打斷別人比假裝在聽,更符合對方的愿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話對人有益,而不想被人當作負擔。
如果別人保持沉默。在別人保持沉默時,我們一般會覺得有些別扭,而很難靜下心來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作為一個聽眾,我們并不需要心理學知識或接受有關精神療法的訓練。關鍵是,我們有能力體會一個人在某個時刻獨特的感受
第九章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在于愛護自己。如何培養(yǎng)對自己的愛呢?轉變自我評價方式是一個重要方面。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益的,那么,自我評價的方式就要有助于學習,使我們的選擇符合生命的需要。當我們表現的不完美。我們的改變是出于對生命的愛,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內疚這些具有負面影響的心理。避免用“應該”、“必須”、“不得不”這樣的詞。愛惜自己的關鍵之一是同時包容那兩個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對過去的某種行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個行為的“我”。“不要做任何沒有樂趣的事情。”通過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并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并充滿歡樂。
第十章充分表達憤怒
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
1、責備自己;
2、指責他人;
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當我們選擇第二種反應時,我們認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罰——我相信這就是我們生氣的原因。當我們選擇第三種反應時,我們專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用心體會著自己,而不再分析別人犯了什么錯。我們越是用心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也就越能留意到自己的心理活動。當我們選擇第四種反應時,我們不會感到生氣。只要我們專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憤怒也就不再存在。
在生氣時,批評和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我們就不能歸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與批評和指責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愿望得到滿足。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是:
。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3)體會自己的需要;
(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有時,我們在(3)步和第(4)步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他人。在得到傾聽和理解之后,他們也就可以靜下心來體會我們的感受和需要。我們需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來學習和運用非暴力溝通。
第十一章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
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運用強制力是出于防衛(wèi)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懲罰對方。在使用防衛(wèi)性的強制力時,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不評價對方及其行為。
第十二章重獲生活的熱情
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們以苛刻的的態(tài)度對人對己,我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過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要傾聽內心的聲音,我們不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解決內心的沖突,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一旦我們發(fā)現自己心底深處的愿望,并采取積極的行動,我們將會重獲生活的熱情。頭痛時,可以專注于我的需要。只要我不再批評和指責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的心情就放松了許多。
第十三章表達感激
在贊揚他人時,我們很少揭示內心活動,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贊揚也常常被人用來實現個人目的。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感激。在表達感激時,我們說出:
。1)對我們有益的行為;
。2)我們的哪些需要的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
通過對這本書的精讀和書中的一些練習,我在慢慢改善自己與人的溝通方式,對于與其他人在溝通中出現的一些暴力溝通,也能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原因,并且及時調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自己的內心更加平和和堅定。學會感恩,學會愛自己。非暴力溝通,需要時間來踐行。要把非暴力溝通作為工作、生活中的一項修煉堅持下來,做一個平和的人。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0
九月和十月,短短兩個月就讀完了這本《非暴力溝通》。遇到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比較低落。完全不同的工作是繁忙的過渡期,差距很大。兩個月過去了,我覺得經過磕磕絆絆的經歷,狀態(tài)有了一定的好轉。這期間,我打破了以往經驗形成的相對僵化的認知,也學習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與兩個月前相比,我對自己的認知和發(fā)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幸運的是,九月份的時候偶然發(fā)現了這本書,給了我一點思考的力量,讓我在交流中多思考。我認為它至少將我的過渡期縮短了一半。
全書雖然沒有重復直白的強調,字里行間卻始終傳遞著善意和慈悲。非暴力溝通的重點其實根本不是溝通,它只是一種手段。歸根結底,高效的表達和友好的關系來自于救人于己的同理心,以及對人自身的信任和尊重。與馬歇爾所接觸到的種族歧視等復雜矛盾相比,其實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相對簡單善良的關系社會中。無論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作伙伴,還是一知半解的學生,借用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句話,我們應該相信“沒有人無緣無故地做壞事”。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就能跳出個人的角度,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了解每個人內心的需求,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同盟。比如嚴格的`簽到制度,或多或少都會給個人帶來一些不便,有時也會讓人懷疑,是不是出于對我的不信任才出現這種方式。但是,如果你參考一下馬歇爾的聯盟心理學,你就會發(fā)現,對于一個仍有生存壓力的新單位來說,員工人數眾多,而且彼此之間并不熟悉。我們確實需要一些規(guī)則來營造積極的氛圍。這樣一想,不僅可以放下內心的糾結,好好參與活動,還可以靈活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真正做到悅耳而不失個性。很多時候,在共同目標的聯盟心態(tài)下,小矛盾根本不值一提。同樣,與工作伙伴結盟可以更好地開展活動,發(fā)展生物系。與學生結盟,增強凝聚力,共建美好班級;與戀人結盟,擁有一個舒適的小家庭。長期堅持以聯盟的心態(tài)待人,真誠的表達會感染身邊的人,你的心靈也會在不經意間變得更加坦蕩大方。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1
作為父母,我們在親子關系中處于絕對地位,常常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面對孩子。多數時候對于孩子的責備、批評常出于情緒,并不客觀,其中頻頻出現的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了很多隱蔽傷害,而我們作為父母卻不自知。
良好的親子關系當然離不開與孩子的親密溝通,出于情緒和本能的語言暴力會推開孩子與我們的距離。如何能親密溝通呢?書中提到: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我的理解是: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多觀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求,感受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給孩子表達需求和感受的機會,多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孩子的感受與需求,不隨便強求和命令孩子。每次孩子行為不當時,盡量控制情緒,心平氣和,以溫和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想法,多講事實,不輕易用評價、批判的字眼對待孩子,與孩子多做有效溝通。
總之,作為父母,給孩子在親子關系中一個平等的地位,多關注、傾聽他們的感受和需求,以溫和的方式表達我們作為家長的訴求。同時面對孩子,控制好情緒,不強制、不命令、少批評、少責備。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2
最近我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它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有效溝通的大門。讀完這本書后,我第一次剝離自己,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親密關系,包括和先生的關系、和自己的關系以及和孩子的關系。我從中發(fā)現了一些問題,也開始嘗試解決了一些問題。
我和先生單獨相處的時候經常為一些小事吵架。同一件事情,在我們倆這會產生兩個不同的版本,我們倆都會覺得對方不可理瑜。比如說我和孩子都已經睡覺了,先生進房間拿衣服去洗澡,他開柜門和關上柜門的聲音有點響。我認為先生這種行為一點都不體諒他人,是不懂尊重人的表現;而先生覺得我為這樣的小事情斤斤計較,是無理取鬧的行為。于是乎,深夜里我們會這樣一件小事情吵得不可開交。
《非暴力溝通》書中倡導當遇到事情與愛人溝通時,盡量客觀性描述事實,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傳遞給對方,要避免對愛人進行道德評判或者與他人比較,這會讓你的愛被蒙蔽。例如在上個事例中,我換個方式表述后,結果截然不同:親,你開櫥門的聲音,打擾我睡覺了,可以在關門的時候小聲一點嗎?結果是他輕聲地關門,我安心地繼續(xù)睡覺。在生活中,我把不對伴侶的行為進行道德評判這個準則實施以后,我們倆的吵架次數確實少了很多。
除了和先生的關系得到緩和,我和自己的關系也親密了許多。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要聽爸媽的話、要聽老師的話、要聽領導的話,就是沒人教過我們該如何聽自己的話。沒有人教我們,當我們的心感覺沮喪時,我們該怎么辦?沒有人教我們,當我們的心感覺憤怒時,我們又該怎么辦?
《非暴力溝通》書中倡導我們要去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好,學會順從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甚至在追逐自我時,允許自己可能犯下的一些低級的錯誤,允許自己一邊罵著自己傻叉卻依然接納這種不完美的自己。我們也可以有各種情緒,可以喜悅、可以傷感、也可以合理地憤怒,但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真正需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愛上自己的特別,把自己當成摯愛一樣與自己和平相處。
學會和自己舒服的相處,不再執(zhí)著于擰巴自己,頓時覺得生活輕松了很多,于是連帶著對孩子的微笑也多了起來。5歲多的孩子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很多時候她開始反抗家長的權威。之前,我對孩子的這種抗拒采用的是比較權威的方式,導致孩子已經會表達:媽媽,你說的就一定對的嗎?為什么我什么都要聽你的?現在,我更多的是讓她自己去選擇,而不是采用不得不去做的方式。比如說,她不想去刷牙,覺得這很麻煩。我告訴她,你可以選擇刷牙,這樣可能會麻煩點,你也可以選擇不刷牙,這樣很可能蛀蟲會在你的牙齒安家,到時候牙醫(yī)就要把你用鉗子把你的牙拔了。具體怎么選,是你的權利,媽媽不干涉,但是,選定了,你就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非暴力溝通》書中倡導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她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每個媽媽都無法替孩子做任何的決定,我們能做的只是能帶給孩子只是愛和陪伴,而不是以愛之名,給予愛的綁架。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8
教育家感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今天讓更多一線教師感慨的是“有愛也不見得有教育”。君不見,一些老師對學生滿腔熱情,而有的學生卻敬而遠之;君不見,有的老師很負責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卻遭到“敵視”,甚至于惡語相向、爆發(fā)激烈沖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增強了而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溝通能力卻相對滯后了。
在教育部頒布試行的中學、小學和幼兒園三個“教師專業(yè)標準”中,“溝通與合作”被同時列為教師的一項基本專業(yè)能力。提升溝通品質,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道路上一項必要的'修煉。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雖然不是專為教師而寫,但在提升教師的溝通品質,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方面卻是一本經典之作。
你是否以為拳腳相加才是“暴力”?或許你知道“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但是否意識到自己對當事者陳述不當行為時卻把“觀察”與“評價”混為一談了?你是否經常會給孩子以“道德評判”、說張三卻拿李四來比較以及慣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讓我”這類口頭禪?你與學生或家長交流時,是否只顧自己說話而忽視了“傾聽”對方?你是否喜歡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駁式”“辯解式”“建議式”等等方式向傾訴者作出反饋?
當我看到《非暴力溝通》對種種“異化的溝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讓我震驚了。原來,一直為伶牙俐齒而自得的我其實常常像在公園里丟了鑰匙、卻因為光線比公園里好而趴在街燈下尋找的醉漢,由于表達方式不當而偏離了溝通的初衷和方向。
許多老師認為自己依法執(zhí)教,不體罰學生,根本與暴力扯不上關系。但實際并非如此。本書把“暴力”分為“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類。教師涉及使用武力的“身體的暴力”比較容易辨別、發(fā)生的概率也比較低。但是,通過語言和行為讓對方產生精神恐懼、緊張和痛苦的“隱蔽的暴力”,往往連自己都很難察覺,政策法律更管不到,發(fā)生的頻率也就更高。如果我們用心體會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優(yōu)秀教師的日常談話方式就會發(fā)現,我們的語言的確經常會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半[蔽的暴力”雖然沒有肢體上的沖突,但它同樣會激怒受害者、迫使對方作出暴力反抗,它的實際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3
這本書由老師推薦的,其實我也只是看了序言和一則故事,但是卻覺得格外值得閱讀。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寫的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說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希望在與他人接觸時受到傷害;同時當今的社會關系是如此的復雜,以至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常常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他人做出評判以此來確認他人是否值得信任;另外出于人類語言本身的缺陷,在溝通時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可能在溝通中改變甚至缺失。以上的原因導致與人有效的進行溝通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而非暴力溝通是增加與人溝通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
就拿我之前經歷的一件事情來說吧:學校組織了研學旅行,要出發(fā)時發(fā)現名單上并未出現我的名字,我焦急的有點煩躁,負責人讓我打電話聯系老師,可我聯系老師時,語氣既不尊重又處處展現著“暴力”,可老師那時的`聲音聽起來明顯是被我吵醒,可我依舊得理不饒人,老師也依舊耐心指導我,幫助我。在我終于如愿以償后,我才反應過來,自己當初的行為多么的不好,我就得老師和我說的一句話:“以后遇事要冷靜點!贝_實,我是個不太能冷靜下來的人,我也后悔了,我為什么不能冷靜坦然地去處理問題,為什么要對他人使用“語言暴力”,我很懊悔,倘若當時我可以理智一些,不使用“語言暴力”,那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
《非暴力溝通》確實是一本值得我們仔細閱讀的書,用非暴力來讓愛融入世界。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4
暴力!這個聽起來就很暴力的詞!
溝通!這個社會交際必備的技能!
理解中的暴力就是動不動就動手打架、大聲吼叫,甚至是戰(zhàn)爭等等,總之就是不和諧,很不文明,讓人很不舒服的行為方式!而用這種方式去與人溝通,那無疑是非常不好的一種方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清楚她的不妥之處,但是,我們身邊乃至于我們自身卻經常如此,那些無情的語氣話語即使不動手卻傷人更深!唉,無比的感慨!多少次,自己也陷入這個冷暴力的漩渦當中!
幸好,幸好我是一個相對理性的,給自己點個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自己都能夠快速脫離這個冷暴力的`氛圍,然后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真的非常慶幸讀到這本書,非暴力溝通真的是愛的語言!只要在溝通的時候注意規(guī)避道德評判、進行比較、回避責任、強人所難,多現在對方立場考慮問題用心去感受愛的語言,那么,溝通的效果勢必會比想象中好很多,幸福指數也會提高不少!一定要學會區(qū)分觀察和評論,體會和表達感受,去深刻感受愛的根源并請求幫助,那么你就將成為非暴力溝通的高手!
書中總結12個關鍵字——懂觀察,講感受,談需要,提請求!營造好溝通的氛圍,學會使用愛的需要!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5
在我讀《非暴力溝通》之前,我一直認為暴力溝通就是大吼大叫吵架那才是,讀了開頭就知道我大錯特錯了,暴力溝通存在在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老公的溝通、老公和兒子的溝通、和客戶的溝通、和同事的溝通等等,真的無處不在,我這樣說你可能不太能理解,試想一個情景:老公一周每天都半夜回家還帶著酒氣,這個時候你溝通的時候第一句話是什么?我可能會說你還知道回來啊,你都不管兒子,只顧在外面喝酒。就是這樣一句話其實就是暴力溝通,這句話里面除了指責還是帶有情緒的在評判對方,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這句話講出來起不到任何溝通的作用,反而會起反作用。
非暴力溝通的定義就是愛的語言,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許我們自己不認為是暴力溝通,但是我們講出來的話經常會引起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一般人都是條件反射式的暴力溝通,這本書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做情緒的奴隸,重塑自己對于沖突的認識,打開愛和理解,從而實現非暴力溝通。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暴力溝通以及它的表現形式,只有了解什么是暴力溝通,才能轉換自己學會非暴力溝通,表現形式如下:
1、評判。很多時候我們在溝通的時候都是評判大過于事實,比如老公把襪子丟在沙發(fā)上,你可能會說你怎么老是把襪子丟在沙發(fā)上,這就是一句評判,也許是偶爾的一次,也許是剛好脫了沒有及時拿走,這是很明顯的帶有評判意味的話,職責他干嘛老是這么做,當這句話一出可能對方就會有情緒抵抗。我們經常會用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去主觀評判一個人的行為;
2、比較。比較是評判的其中一種形勢,經常會聽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進行比較,比如父母對孩子之間比較、老婆對老公之間比較、媳婦對婆婆之間的比較等等,比較只會蒙蔽了我們愛的雙眼,只看到缺點看不到優(yōu)點;
3、回避責任。我們經常會說我不得不做某某事情,這個過程是對我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進項回避,淡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責任,一旦我們意識不到自己是主人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推卸掉應承擔的責任;
4、強人所難。經常聽到父母說:你再怎么怎么樣我就不怎么怎么樣,這也是我經常對我兒子說的一句話,這完全就是在威脅,強人所難,典型的暴力溝通,今天聽完也讓我陷入深深的后悔中;
其次我們就需要了解實現非暴力溝通的要素:
1、區(qū)分觀察和評判。我們知道評判是一種暴力溝通,那我們要改善這一點,第一要素就是觀察,觀察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并說出觀察結果,也就是事實,當你說出事實的時候,對方聽完的感受是沒有抵觸情緒的,因為這是正在發(fā)生的事實,溝通中并沒有帶有評判或者個人主觀的評價;
2、體會和表達感受。我們要善于體會對方當時的真實感受,并且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更為真實的面對對方,這也是我的誤區(qū),我經常在溝通中會說:我覺得。其實在表達這句話的時候就是在表達自我評價的感受,并未考慮對方,未用同理心進行思考;
3、感受的根源是需要。任何暴力溝通都是一種需要未被滿足,從而造成沖突,批評、指責和評論往往暗示著我們的期待,間接在表達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反過來,如果我們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對方可能就會做出積極的相應。
4、請求幫助。清楚的表達出自己需要的目標,具體到事項,告訴對方,這個時候就可以很好的實現,可以得到對方很好的回應。比如丈夫天天不歸家,我們可以像奇葩說的辯題那樣說:希望你每周陪孩子12小時,這是對孩子成長最基本的陪伴,孩子需要爸爸的.愛。這樣的表達和對應的指責比較一下,或者用奇葩說的辯題方式就是如果你歸家我就取消你爸爸的稱號,這兩者哪個聽起來更舒服不言而喻。
學會非暴力溝通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點:
1、學會傾聽。全身心的傾聽,不急于給予對方建議,先傾聽對方,全心全意體會對方的感受,結合當事人的感受給予反饋,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使用疑問句的方式給予反饋,有助于挖掘更深層次的需求;
2、培養(yǎng)對自己的愛。有一句叫做懂得愛自己的人才懂得愛別人,我們要學會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上我們都可以改成我選擇做什么,我選擇做是源自于我自己的需要,當你考慮我需要的時候就會找到你內心真正的價值取向;
3、憤怒與感激。任何一次暴力溝通都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產生的沖突,我們不需要壓抑和忽視自己的憤怒,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深入了解自己的憤怒,從而表達內心的渴望,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然后就是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發(fā)自內心的贊揚,表達感激之情,如果言不由衷反而會起逆反作用;
非暴力溝通就是要尊重事實,了解感受,表達需求,最后給予具體的要求和方法,尋求幫助。我最深刻的理解就是真實且不失禮貌,我們可以真實的表達自己,但是也要注重體會他人的感受,雙方是以解決沖突達到最好的結果為目的,不是以宣泄自己的情緒為目的,如果都能學會非暴力溝通,這個世界上會少很多的悲劇。同時作為媽媽,我也呼吁大家利用非暴力溝通教育子女,語言暴力的傷害遠遠大過身體的傷害,因為我自己是語言暴力和身體暴力的產物,我深刻明白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子女成長有多么大的影響,希望看到此文的你可以減少暴力溝通并傳遞影響下去!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相關文章:
非暴力溝通心得11-05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04-04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0-22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1-24
非暴力溝通心得(精選24篇)11-28
非暴力溝通心得15篇02-09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精選26篇)05-20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09-21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