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后現代的英雄神話
對于任何一部作品,只有將它放置于一個更大的社會形態(tài)和文化環(huán)境中,才能更客觀地分析和評論它所包含的社會和文化價值。電影《英雄》誕生于經濟發(fā)展和思想迅猛革新的中國,它既具備了代表傳統(tǒng)審美價值的文化背景,又具有了后現代時期語境的文化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的出現及圍繞它的所有爭論,都不僅僅再是個人觀念的沖突,而是展現了更為深廣的社會文化意義,從中所透露出來的思想意識和審美價值的變化值得思考。
一
誰都不會否認,電影《英雄》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它以中國投資最高的影片出現在大眾面前的同時,實現了打破票房最高記錄的奇跡。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媒體對它都是贊賞有加,有評論稱:《英雄》開創(chuàng)了中國國產大片的先河,而其中的視覺、音響效果,無疑代表了當前中國電影技術的最高水平,因此它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照例說,看到這一切,我們應該為它的成功歡呼雀躍,可是同時讓人感到迷惑的是,在眾多媒體上卻出現了越來越多完全相反的評議,而且這些批評愈發(fā)嚴厲而近乎尖刻。于是《英雄》在2002到2003年,甚至在今后更長的時間內都會成為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觀眾及評論家對《英雄》的看法大致分為兩種不同的觀點,旗幟鮮明,非好即壞,從影片開始拍攝起,這樣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梢栽O想,假如讓時光倒回20年,這樣的現象還會有嗎?
從表面上看,對《英雄》的不同看法,來源于不同的思考能力、感知狀態(tài)以及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經歷和理解力的巨大差異,實際上,其根本原因在于隨著時代變遷所產生的思想意識和審美價值的變化。從這兩個方面分析,贊同者認為:一部商業(yè)電影能夠“固守中國傳統(tǒng)美學”,并且能在這樣一部以娛樂為目的的商業(yè)性藝術品中摻進“和平”的主旋律,體現了主創(chuàng)人員對思想意識的重視程度,決非一般的電影能相比,是中國傳統(tǒng)與現代科技文化結合的一次勇敢的嘗試。反對者認為:這種“和平”的主旋律是虛弱的,既不符合現代思想邏輯,也不符合歷史文化發(fā)展的軌跡,而這種嘗試完全是媚俗的,是一種在高科技與古代文化包裝下的純商業(yè)作品,不具有任何獨立的藝術價值。論爭的主要焦點在于:影片宣揚的藝術理念是否符合現在這樣一種新的社會形態(tài)和新的審美價值觀念,或它是否適應時代的文化審美需求,它是否替人們傳達了當代的時代精神需求和充分反映了這個時代人的社會文化境況。可以說,這些論爭所體現出來的不僅是關于不同時代價值模式的矛盾,而且也是關于不同審美文化和思想觀念的沖突。
以高科技和信息媒介為主要特征的當代社會發(fā)生了許多令人深思的變化。計算機、媒體、高科技、新知識的新形式同社會經濟系統(tǒng)的轉變一起促成了后現代社會的形成,也導致了文化破碎、時空概念分裂及新的主體體驗和新的文化模式的形成。這個時代充滿了不確定性,預示了整個社會階段的轉型,產生了一種所謂的“后現代社會”。
從20世紀90年代初,后現代主義開始由歐美向亞洲地區(qū)“散播”。與此同時,中國在這20年間,通過不斷吸收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科學文化成果,歷經各種思潮所引起的文化精神的巨變,走過了西方社會200多年來文化思想發(fā)展的各個時期。外來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的、現代的文化碰撞、融合,使中國社會文化形態(tài)的發(fā)展,超越于社會的政治、經濟形態(tài)的發(fā)展,成為了客觀而現實的存在。作為一種風靡全球的文化思潮,后現代主義在使當代社會的各種問題和困境大暴露的同時,又在整個思想文化領域進行了一場“后現代轉折”。這種顛覆性的逆轉和標新立異,已遠遠超出藝術領域和文學領域,而深達哲學、科學、心理學、宗教、法學、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學領域。也就是說,后現代精神是一種泛文化精神,其領域遍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而每一部處于這個時代的作品,都會不知不覺地匯入時代的思想潮流中。
詹姆遜在《文化轉向》一書中,對后現代的特征作了新的闡發(fā):后現代文化,特別是當今的大眾文化與市場體系和商品形式的同謀關系,后現代的美不再處于自
[1] [2] [3]
【后現代的英雄神話】相關文章:
神話與后現代性04-29
中日英雄神話比較04-27
后現代路管05-03
美學轉型的后現代視野04-30
語言哲學的后現代趨向05-01
試論后現代的倫理觀04-26
后現代視閾中的數學04-28
后現代主義04-29
建設性后現代語境中的現代精神和后現代精神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