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的論文
“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鞏固課改成果、推進課程改革持續(xù)深化發(fā)展的關鍵。那么教師通過怎樣的教學行為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注重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一個對所學知識有一定了解的學生,就比其他同學先發(fā)現新舊知識的聯系,在學習過程中,他的探究欲望更強,他的思考更敏銳,當然他的思維也更有深度,而且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推敲教師提出的問題。
二、注重教學目標的把握
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要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實際。例如,某位教師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出示衣服標簽上的成份含量,并問學生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百分數,接著讓學生交流、討論每個具體的百分數的含義,然后很順利地歸納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
三、注重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
學生從“數學現實”出發(fā),在教師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獲得體驗,并作類比、分析、歸納,才能漸漸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編兒歌的活動。出示: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請學生編出無數只青蛙的兒歌,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編出:ɑ只青蛙ɑ張嘴,2ɑ只眼睛4ɑ條腿。
四、注重從生活中挖掘教學資源
學生學習數學,要能積極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從實踐活動中萌發(fā)出學習新知的欲望,進而理解、體會、感受新知識。例如,教學“面積單位”時,一位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面近似1平方分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課堂變得有趣、活潑,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豐富而又形象的學習場景,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五、注重預設與生成
有效的生成離不開精心的預設,而精心的預設必須通過課堂的生成才能實現其價值。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使預設與生成達到和諧統一,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六年級植樹159棵,比三年級植樹的3倍少42棵,三年級植樹多少棵?在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嘗試完成題目,學生的列式有:
、159×3-42
、159÷3-42
③(159-42)÷3
、埽159+42)÷3
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哪種解法是對的,哪種解法是錯的,為什么?
這樣做,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反思意識,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借助自身的不斷反思,通過課堂實踐的歷練,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qū),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綠色新課堂。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的論文】相關文章:
教學預設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4-27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論文04-27
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操作有效性的思考04-30
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思考05-02
有效教學論文 教學的有效性論文04-28
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教育論文05-02
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04-29
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