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新的學生觀指導語文教學
[作者] 廖昌燕,北京師大實驗中學[內(nèi)容] 我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至今已經(jīng)十六年。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對教育(www.35d1.com-上網(wǎng)第一站35d1教育網(wǎng))對象——學生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由模糊到明確的認識過程。其間遇到了不少問題,也存在許多困惑,這些促使我對教學實踐不斷地思考。 第一次教《背影》這篇課文,我是按照很規(guī)范的教學模式進行的,介紹背景,朗讀課文,分析課文,還特別注意抓住關鍵詞語和句子進行具體分析。例如:“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讓學生分析其中的動詞所包含的人物思想感情,這些動詞如何用得好,不可替換等等。但是,學生學起來并不認為這篇名作精彩,講到這段內(nèi)容,學生還覺得很好玩,很可笑,甚至認為父親給兒子買橘子這樣的小事,實在不值一提。作為語文教師,我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當作重要任務完成,精心設計,認真落實,學生卻并不喜歡,他們沒有真正領會到《背影》這篇文學名作的藝術魅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來,我又兩次教這篇課文,換了教法:我先談我和父母之間的關系,講父母對我生活上思想上的關心幫助,特別是母親在我插隊、考大學、擇業(yè)等重大問題上對我的支持和鼓勵。然后由學生談他和父母之間的關系,談父母對他的關心和幫助。在這兩次教學中,學生都非常激動,發(fā)言十分踴躍。更令人感動的是,兩次都有學生含著熱淚向大家講述父母對自己關懷備至的故事。接著師生一起學習《背影》,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不但不笑,而且連讓學生表演父親爬上月臺的吃力動作,都非常投入。在這樣特別的情境之中,師生一起認真體味、分析了文章的語言,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達到了一種融和。 我曾經(jīng)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教材、教法上,放在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上,因為我最關注的是學科能力。然而,《背影》一課的兩種教法所帶來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效果,給我的觸動很大。我問自己,我在教學中首先關注的應該是什么? 按照傳統(tǒng)的教育(www.35d1.com-上網(wǎng)第一站35d1教育網(wǎng))觀,教師把學生僅僅看作學生,那么教師的任務就是教課,就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最多的是學生的認知活動,學生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思想、情感、心理、個性等或是被忽略,或是被置于次要地位。而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甚至是以聽代思的學習。師生雙方的關系是不平等的,教師主宰一切,學生則處于被動狀態(tài),課堂上缺乏“人”的互愛與互信,缺乏民主的、融洽的教育(www.35d1.com-上網(wǎng)第一站35d1教育網(wǎng))氣氛。但是今天,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已經(jīng)迫使教師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簡單地看待學生。教師說什么學生聽什么,這樣對待學生,似乎已經(jīng)不可能,F(xiàn)代社會更注重的是人本身——人的潛能、人的發(fā)展、人的個性和人的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把學生看作一個人,要確認學生作為“人”的地位和作用。因為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他們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而不是以往教學理論和實踐所看到的諸如教材、教法、作業(yè)、分數(shù)等沒有生命力的東西。學生的認知活動(學習活動),絕不僅僅是大腦的思維活動,絕不僅僅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活動,而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個性、有行為的人全身心都參與和投入的活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學生作為“人”的全部因素,其次才是學生的認知活動,才是教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而且,學生的認知活動也只有在首先成為了充滿生命活力的人的活動的時候,才能夠煥發(fā)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從而推動學生的認知活動順利、高效地進行。正像前蘇聯(lián)教育(www.35d1.com-上網(wǎng)第一站35d1教育網(wǎng))學家阿莫納什維利所說的:“兒童單靠動腦,只能理解和領悟知識;如果加上動手,他就會明白知識的實際意義;如果再加上心靈的力量,那么知識將成為[1] [2] [3]
【用新的學生觀指導語文教學】相關文章:
小學作文指導教學新課型探索04-25
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05-02
高考語文作文指導教學敘事04-30
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審計理論與實踐04-27
新課程的新與語文教學04-28
指導學生識字方法教學反思04-27
語文寫作指導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