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福建莆田東吳石塔 -資料
東吳石塔又稱吉蓼塔,位于湄洲灣北岸東埔鄉(xiāng)東吳村,它雄居秀嶼港主航道要沖,是古時入港的主要航標,
福建莆田東吳石塔
。東吳塔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高約30 米,7層八角青石構造,造型典雅。塔基八面均有龍、虎、獅、鹿、鶴、麒麟等動物浮雕,形態(tài)不一,神情惟妙惟肖。塔門入口兩旁豎立二尊護塔將軍,威武雄壯;各層門額上刻有“鐘靈毓秀”“海天清梵”、“海山鰲峰”“古剎嘉馨”、“視圣偉望”等字樣,下方還刻有咒語經文。塔內有曲尺形石階通往塔頂,游覽者可憑借登高,倚欄遠眺,秀嶼港灣,盡收眼底。東吳村宋時稱“系蓼”,熙寧四年(1071年)建系蓼城。這里曾是一個繁華的海邊集鎮(zhèn),至今尚存有116米長的古寨城墻。東吳村地處湄洲島與秀嶼港之間的中心地帶,這里港深不淤,風平浪靜,是個不可多得的天然港灣,是湄洲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和秀嶼港開發(fā)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吳塔將受到世人的更加關注和青睞,
資料
《福建莆田東吳石塔》(http://m.oriental01.com)。東吳石塔是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的府第,位于城廂區(qū)長壽街廟前路(俗稱鐵樹里)。陳經邦字公望,號肅庵,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大宗伯第建成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按明制建造,五進五開間三廳六房,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木質結構,以大廳為主軸線成對稱,加上門房,護厝,共有大小房間一百多間,號稱“百廿間大厝”,是明代一品官典型的府第豪宅。現(xiàn)在除最后兩進的“御書樓”、“拱廊”和后花園被拆毀外,大門、前三進主房及兩旁護厝,皆完整無損。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少數(shù)明代大型住宅建筑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建筑科學價值。其大門立于偏左8米處,上置“大宗伯第”四字匾,系明代隆慶二年狀元羅萬化手筆。
東吳石塔最佳旅游季節(jié)
東吳石塔最佳旅游季節(jié)應是春夏兩季,秋冬兩個季節(jié)東吳海風太大,且伴有風沙,不利于游玩。
【福建莆田東吳石塔 -資料】相關文章:
莆田梅峰寺 -資料12-15
春節(jié)福建莆田人的過年習俗01-29
天壇資料08-15
泰山資料10-20
苦難的歷程 -資料03-13
樹的故事 -資料06-01
梅花的品格資料11-14
成功語錄 -資料03-13
婚姻的天條 -資料06-01
黃河介紹資料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