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評析
齊 齊 哈 爾 大 學
題 目
學 院
專業(yè)班級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成 績
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技術及其應用評析 教育與傳媒學院 心理 072班 齊 長 玉 董 周 法 年 月 日 畢業(yè)設計(論文)
摘 要
與個體治療相比,家庭治療作為一種新的詮釋人類行為的理論框架,代表了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模式。結構式家庭治療認為,家庭問題根植于內隱而穩(wěn)固的家庭結構,個人的癥狀必須在家庭的互動模式中才能充分理解,也必須靠治療師參與到家庭中去,改變家庭的組織與結構才能消除其癥狀。它提出的家庭結構、次級系統(tǒng)、界限、整體性、聯(lián)盟和個人自主性等概念己經成為家庭治療常用概念的一部分,一些常用技術,如加入、改變空間、建立界限、家庭重構等也已經成為整個家庭治療領域的常用技術。
本文從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產生出發(fā),并較詳盡地闡述了其產生、其基本理論、其治療技術。并以結構式家庭治療在實際運用中的實用性和局限性為觸發(fā)點,對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實際運用做了較全面的分析。
關鍵字:結構式家庭治療; 理論技術; 實用性; 局限性
Abstract
Currentl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entered the ranks of aging society, growing aging population. China is a populous country, the elderly population highest in the world list, to the whole society with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With the advance of population aging, how to achieve healthy ag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content of aged care. The concept of health is not limited to physical health, including mental health. Loneliness takes one kind of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feeling, the situation in the elderly proportion of poor tone increasing,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old psychological alone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maintaining the old mental health the first step, so as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chieve positive healthy aging.
Key words: aging,;lonely ;elderly ;mental ;health
目 錄
第一章、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產生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產生
1、個人背景
2、理論背景
第二章、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基本理念
1、關于家庭求助問題
2、關于家庭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框架
1、家庭結構
2、家庭次系統(tǒng)
3、界限
第三節(jié)、正常與功能失調的家庭
1、正常家庭的發(fā)展
2、功能失調的家庭
第三章、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治療技術
第一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治療理念
1、治療目標
2、治療關系
3、治療策略
第二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治療程序
1、形成治療系統(tǒng)
2、搜集材料
3、評估與診斷
4、家庭結構的重構
第三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技巧
1、加入
2、實際演出
第四章、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應用評析
第一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實用性
第二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
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技術及其應用評析
摘要:與個體治療相比,家庭治療作為一種新的詮釋人類行為的理論框架,代表了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模式。結構式家庭治療認為,家庭問題根植于內隱而穩(wěn)固的家庭結構,個人的癥狀必須在家庭的互動模式中才能充分理解,也必須靠治療師參與到家庭中去,改變家庭的組織與結構才能消除其癥狀。它提出的家庭結構、次級系統(tǒng)、界限、整體性、聯(lián)盟和個人自主性等概念己經成為家庭治療常用概念的一部分,一些常用技術,如加入、改變空間、建立界限、家庭重構等也已經成為整個家庭治療領域的常用技術。
本文從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產生出發(fā),并較詳盡地闡述了其產生、其基本理論、其治療技術。并以結構式家庭治療在實際運用中的實用性和局限性為觸發(fā)點,對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實際運用做了較全面的分析。
關鍵字:結構式家庭治療 理論技術 實用性 局限性
第一章、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產生
第一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產生
1、個人背景
結構式家庭治療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的米紐慶(Minuchin)及他的同僚創(chuàng)立的。最初米紐慶發(fā)展出一種理論和一套干預技術用來治療一些支離破碎的家庭,在其著作《貧民窟的家庭》一書中,他揭示出家庭重構和以及成員間的有效層級形式的需要,奠定了家庭結構理論的基礎。隨后米紐慶在《家庭及家庭治療》和《家庭治療技巧》等書中較詳實介紹了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技巧與方法,這兩部著作的出版標志著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的形成。
2、理論基礎
2.1 交互決定理論
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基于因果的互動增強原理,也即交互決定論。結構式家庭治療改變的是結構、是過程而不是去找出最初犯錯的人,至少個人已經不是重點。米紐慶把病癥行為看作家庭對壓力的反應以及不能適應正在變化的情境的結果。進而他認為所有家庭成員具有均等的病癥性,而不是像家庭努力將問題定在某一位家庭成員上。以交互決定論的視域來看,家庭內的行為模式并非線性因果關系,而是循環(huán)決定關系。
2.2 建構主義理論
個人建構理論認為,我們通過自己對環(huán)境的獨特建構來賦予世界意義,詮釋和組織事 件以及對未來作出預測和與之相應對的行動。家庭治療的對象既包括個人,也包括家庭內部個體及次系統(tǒng)的多樣性以及微妙的互動。家庭根據自己所經歷或體驗到的事件發(fā)展
著自己的信念,這些建構又反過來組織他們的經驗,反過來去影響下一步的行動。結構是家庭治療的核心——結構性恰恰體現(xiàn)在家庭在面臨變化時形成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信念與活動模式,并在隨后的各類事件中相互影響,交互加強并最終將某一模式固定下來。
2.3其他理論
支撐結構是家庭治療的理論除了交互決定論和建構主義理論,其中系統(tǒng)論、控制論、結構功能理論以及依戀理論也在不同程度上對結構式家庭治療起到重要的理論支撐作用。
第二章、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基本理論
結構式家庭治療一再突出“人的行為是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的觀點。個體在社會中,會回應他人所給予的刺激,同樣也引發(fā)他人對他的回應,個人的體驗取決于內外兩部分。結構式家庭治療對家庭求助問題的看法及家庭系統(tǒng)的觀點正充分反映著其基本的理念。
第一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基本理念
1、關于家庭求助問題
結構式家庭治療通常以向家庭詢問他們是怎樣看待現(xiàn)在的問題的形式去探究家庭。家庭,甚至包括被家庭內部認定的癥狀病人自己,會認為家庭某一個成員的癥狀是接受治療的根本原因,認為癥狀是“病人”個人的問題。結構式家庭治療師往往會挑戰(zhàn)家庭對問題的這種看法,治療師認為,永遠不要十分確信是個人的問題,問題可能在于個體內部,可能在其人際關系的互動之間,也可能在于兩者之間相互影響之中。
結構式家庭治療不再視個人為問題中心,而是將焦點集中在家庭的結構以及人際互動過程中,一再強調看待問題的視角必須改變。在界定家庭求助問題時,要看到個人的精神生活并不都是內化的結果。家庭是一個系統(tǒng),個體是這個系統(tǒng)中的次系統(tǒng),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不斷互動中,每個人都受到彼此的影響,因而要把個體納入整個體統(tǒng)中去考慮。另外,家庭結構的改變會帶動系統(tǒng)中各成員行為和精神過程也改變。
2、關于家庭系統(tǒng)
結構式家庭治療描述家庭是一群彼此在情緒、行為上相聯(lián)系的,生活在一個相同的空間內的人,經由相當長的時間,發(fā)展出彼此熟識的、且已定型的互動模式以及許多與此相關的規(guī)則。所有家庭成員的認知、情感與行為都是與這個家庭情境互動的產物。每個成員依此像扮演一定的角色那樣,發(fā)揮一定的功能.。他們是借助家庭結構和家庭功能的理論框架來分析和治療問題家庭的。
家庭作為一個有機系統(tǒng)會維護它原貌,抗拒超過其所允許范圍的變動,且盡可能保持其所偏好的模式。家庭的結構使家庭的成員感到相對舒適,培養(yǎng)其成員間的忠誠感,但同樣也使家庭按照先前的形式互動以維持家庭的平衡。恰因如此,結構式家庭治療認為,癥狀來源于家庭結構的不平衡,體現(xiàn)在家庭中功能失常的權利層級和界限和對于改變的適應不良。家庭治療師的任務則是去觀察、探索、然后評估家庭的互動模式,預期家庭接下來可能的行動,找出這些家庭系統(tǒng)運行的實質。而其對家庭的治療目標便是重
建家庭結構:改善或改變不良的成員位置,打破不良的互動模式,加強父母次系統(tǒng)的權力層級,建立清楚有彈性的界限,找尋更多替代性的應對方式等。
第二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框架
1、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是結構式家庭治療中最核心的概念,米紐慶將結構界定為一組隱性的功能上的需求,它組織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家庭成員據此產生互動,并對行為之間的反應產生期待,進而預測行為的次序。這些行為次序的反復出現(xiàn),致使家庭的互動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從而決定家庭中日常生活的信息及能量的流動。米紐慶指出,家庭是一個借助互動模式運作的系統(tǒng),而正是家庭的結構奠定了這個系統(tǒng)的根基,也正是這個結構幫助我們看到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個家庭成員在這個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發(fā)揮的作用。
家庭結構包含了諸多家庭運作的隱含規(guī)則,它們將一些行為組織成家庭中可預期的系列,操縱著家庭內的互動模式、權力和勞動分工等。這些互動模式可能會在許多不同內容的領域重復出現(xiàn)。而某類情況的重復出現(xiàn)使其內在地具有了結構性,結構性具有顯隱性之分,隱藏在現(xiàn)象背后的結構往往更為基本,如果改變了其基本結構,在成員的互動上就會引發(fā)一連串的反應。不得不注意的是,這里所謂的家庭結構的概念并不是一個靜止、保守的概念,它包含的是家庭的動態(tài)過程。
家庭作為一個系統(tǒng),就像我們身體的免疫一樣有維護系統(tǒng)平衡的功能,它會抗拒超越其所允許范圍的改變,且盡可能保持其所偏好的模式。正因此,家庭結構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而為了維護系統(tǒng)的平衡,有些家庭成員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而成為“癥狀病人”。雖然,一方面家庭在既定結構的改變中會遇到來自家庭的強大阻力,但另一方面它又必須改變自身以適應變化了的環(huán)境。因而家庭結構又是具有彈性空間并可以適當做出相應變化的結構。
此外,要透徹把握家庭結構的含義,可能還要了解結構與內容、過程及功能之間的關系。內容是指一些特殊的事件或一些比較具體的生活場景。家庭告訴我們的他們的故事,這些故事常常是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繁雜而瑣屑。結構式家庭治療絕不忽視內容本身,但它更看重內容背后隱藏的家庭結構,發(fā)現(xiàn)不同主題下的結構,再進一步完成系統(tǒng)的分析。過程指某一段時間內的一些連續(xù)的行為,這些行為組成相應的互動,是人們之間相處的方式。這里我們可以把過程看成是一個很短時間內的結構。結構式家庭治療注重結構,也同樣結構形成的過程,特別是那些相對長時間、反復形成結構的過程。功能總是離不開結構,且在很大程度上結構決定這功能的行使。
2、家庭次系統(tǒng)
家庭次系統(tǒng)是指家庭中的個體、兩人組合或更大一些的構成家庭子集的結合小組。個人是,妻子與丈夫、孩子與母親的兩人或更多人的組織,也是次系統(tǒng)。米紐慶認為因性別、代際、興趣和功能、權力層級的不同可以組成不同的次系統(tǒng),家庭系統(tǒng)依賴次系統(tǒng)來分化和執(zhí)行功能。每個家庭成員都可能屬于不同的次系統(tǒng),家庭也會組成多個不同的次系統(tǒng),為了維護其相對獨特性,當某人屬于某個次系統(tǒng)時,會為維持其認同而進行與其他次系統(tǒng)成員不同的方式生活。家庭次系統(tǒng)為個體提供了有意義的訓練機會,使其能在保持自我分化的同時,又能獲得不同層次的訓練技巧。而家庭內在的所有系統(tǒng)都要保持某種等級結構并行使相應的功能,以正常度過發(fā)展的各階段以及應對各種突發(fā)的事
件。一個次系統(tǒng)只有與其他次系統(tǒng)有所區(qū)分,并在系統(tǒng)間建立界限,才能執(zhí)行其相應的功能。在結構式家庭理論中,提及的主要次系統(tǒng)包括個人、夫妻、親子以及手足次系統(tǒng)。正是這些次系統(tǒng)間的交流形式能提供家庭結構、界限的彈性和聯(lián)盟存在的信息,這些也都必將對家庭的穩(wěn)固與改變產生重要的影響。
3、界限
界限可與細胞膜進行類比,而在家庭系統(tǒng)中的界限指的是,在個人、次系統(tǒng)之間互動時,誰能加入以及如何加入的規(guī)則,是家庭經過長時間互動而產生的一種穩(wěn)固的模式,它限定了家庭內人際間的彼此接觸的親密度,并給家庭與次系統(tǒng)間的分離與自主以一定的保障。如果這些界限很模糊或相互滲透的話,人們之間的自主度就會低于其密度而如果界限清晰、明確的話,情況則相反。家庭界限還有內部與外部之分,內部界限是指在家庭成員之間或次系統(tǒng)之間的,而外部界限則是指于與鄰居、學校、朋友和社會之間的界限。
家庭次系統(tǒng)的分化依賴于界限的功能,界限正是界定出各次系統(tǒng)間的獨立性的直接工具。在具有清晰的各級家庭系統(tǒng)界限的家庭中,各系統(tǒng)之間傾向于形成穩(wěn)固的力量,一方面允許成員在不受到千擾的情況下執(zhí)行其功能,另一方面又能允許成員之間及成員與外界之間互相交流,從而發(fā)展出不同人際層次上的聯(lián)系。米紐慶認為,界限是從松散到僵化的一個連續(xù)體,所有家庭都會落在模糊與僵化的界限兩端點之間,家庭內界限的清楚程度是評估家庭功能的一個有效指標。一般來講,僵化的界限是造成次系統(tǒng)間通透性的阻礙的緣由,結果導致任一次系統(tǒng)成員都不愿或不能進入其他次系統(tǒng),個體自主程度夠但是沒有對家庭的忠誠,他們缺乏互相依存的能力。而模糊的界限導致系統(tǒng)間缺乏分化,容易致使成員過于依賴而沒有獨立自主性,部分成員甚至可能為了追求家庭的歸屬感而犧牲自我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正常與功能失調的家庭
1、正常家庭的發(fā)展
家庭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在家庭及每位個體的成長過程中,隨著家庭的發(fā)展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斷完成分化和自我調適,最終達成一個新的穩(wěn)定及適應分化的結構,再重新恢復平衡,使家庭整體及個系統(tǒng)發(fā)揮各自的功能。在結構使家庭治療理論中,區(qū)分家庭是否正常的指標并不在于問題的有無,而是看整個家庭是否具備功能良好的家庭結構。家庭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始終是處于平衡與不平衡的兩種階段交替的過程中,但其間的變動則需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否則面對不平衡的挑戰(zhàn)時,結構不能保證變動的可控就會導致家庭出問題;另外一種情況則是隨著家庭面臨的挑戰(zhàn)的出現(xiàn),家庭內部在結構上也能做出相應的調整,進而達到新的平衡而使原來的挑戰(zhàn)歸為自己的承受范圍之內,如此,則家庭能繼續(xù)健康發(fā)展。
具體說來,在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框架下,所謂正常的家庭概念體系包括三個層面:(1)是整個家庭系統(tǒng)是開放的,自身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適應及重新調整結構以維持其功能。(2)家庭有一個結構,當家庭運作時,這個結構就會以自己獨特的發(fā)生呈現(xiàn)出來。家庭的結構比較有彈性,會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做適應性的調整。(3)家庭用以適應壓力的方法,應該是一方面能延續(xù)家庭的生命,同時又能促使家庭重新形成結構。然而,這里所謂正常家庭只是從其發(fā)展的宏觀層面所做的大致分析,并沒有嚴格意義上判別家庭正常與否的硬性指標。恰相反,米紐慶認為家庭的發(fā)展是動態(tài)的,沒有哪一個家庭模
式絕對正;虿徽。每個家庭的分化都是獨特的,與其組成分子、發(fā)展階段、次文化等因素有關,而任何一種互動模式都值得考慮,只是每一種模式都有其相應的不足,當家庭的應對能力乏力時,往往在這些不足中產生問題。
2、功能失調的家庭
在面對家庭內在的發(fā)展與外在的環(huán)境適應上的壓力時,家庭都不能找到合適的應對手段而使得不能有效解決家庭面臨的各種危機的家庭被認為是功能失調的。功能失調家庭往往是由界限問題、聯(lián)盟問題和權力層級問題的方面引發(fā)。其中界限問題會導致兩種病態(tài)家庭系統(tǒng),一是糾葛型家庭系統(tǒng),而是疏離型家庭系統(tǒng)。家庭成員在行使家庭功能的時候所出現(xiàn)的結合與對立的方式也就是聯(lián)盟,它常常引起家庭內部出現(xiàn)迂回沖突、造成跨代聯(lián)盟現(xiàn)象以及出現(xiàn)三角化。權力層級的不合理尤其是倒置往往是家庭結構中傷害性最大的,而其他形式如父母職能弱化和孩子被親職化等也都容易最終導致家庭功能紊亂。
第三章、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治療技術
第一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治療理念
1、治療目標
結構式家庭治療堅持,家庭結構的異常是家庭問題得以持續(xù)存在、病人得以出現(xiàn)的原因。但家庭自身具備解決問題的潛力,家庭治療師的作用只是將這種能力挖掘出來,治療師本人并不直接參與對家庭問題的解決,而是通過加入家庭、通過運用不同的視角觀察、并給以事物新的意義,使原本功能失調的行為或互動模式呈現(xiàn)在家庭成員面前,并給以新的解決問題的朝向,是家庭發(fā)展出適應現(xiàn)今家庭變化的新的行為模式?傊,結構式家庭治療師的治療目標在于對家庭進行結構性的改變,促進整個家庭成長。
2、治療關系
在治療的過程中,結構式家庭治療師的地位是積極主動的。治療師往往借助自己加入家庭系統(tǒng)的契機,在家庭迎接治療師之過程中,把自己作為改變家庭的工具,有效的運用自我去改變不適應的家庭結構。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治療師在太大程度上的自我暴露或與家庭、“病人”建立多少同一性,甚至有時候治療師的與家庭成員的差異性可能會更有效用。結構式家庭治療師要訓練自身以更好奇、更迥異和更贊賞的目光來對待差異,因為這樣的態(tài)度往往會將引起家庭對自己所處系統(tǒng)及互動模式的好奇,進而作為其繼續(xù)深入探索的必要前提。
在治療的過程中如何妥善地運用自我的問題上,他們認為,治療師在治療的過程中要充分去意識到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態(tài)度與家庭的距離位置以及自己在更大的治療聯(lián)盟中所飾的角色,反復地通過家庭的反應驗證之前所形成的假設和具體的的治療技術。所以,結構式家庭治療更在乎治療師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效果如何,是否要堅持原有的方式還是有必要變換,目的是攪動現(xiàn)有的家庭結構而去形成新的結構。
治療過程中,結構式家庭治療師要有意識并目的性地運用與家庭的三種距離:“近距——治療師采取的是一種親密的立場進入家庭;中距——治療師以一種積極主動但中性傾聽的方式進入家庭;遠距——治療師帶著一種專家的姿態(tài),以一種相對疏離的立場加入家庭!贝巳N加入家庭的距離的運用是根據具體治療情境而定的,但千萬要注意的一點
是治療師也同樣要避免被卷入的危險。
3、治療策略
結構式家庭治療通常堅持,當下的家庭結構是先前家庭行為所導致,那么既然過去曾經修正家庭現(xiàn)在的結構和功能,便也會在當下表現(xiàn)出來。通過某種治療,如果可以改變現(xiàn)今,也就可能改變過往。結構式家庭治療中有三種治療策略,而每一種又都有自己的一系列技巧。這三種策略分別是挑戰(zhàn)癥狀、挑戰(zhàn)家庭結構和挑戰(zhàn)家庭現(xiàn)實。
挑戰(zhàn)癥狀策略是指對來訪家庭自己界定的問題或癥狀提出質疑,繼而和家庭成員一起探討如何的出那樣的結論,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家庭成員以一種新的視角去思考家庭面臨的現(xiàn)狀。其目的在于,首先將家庭的主要思維模式從“線性因果思考”逐漸轉向“關系互動的循環(huán)因果”模式,進而將已有的問題由個人的癥狀問題向相關的人際之間的問題轉變。
挑戰(zhàn)家庭結構策略是指治療師在治療的過程中,從一開始加入便相當于給原來的家庭系統(tǒng)輸入新的信息和能量,致使在家庭-治療聯(lián)盟中,家庭結構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致使家庭成員改變其對問題原有的認識,使他們從“以獨立個體來界定自我”的觀念變?yōu)椤耙曌晕覟檎w的一部分”。
挑戰(zhàn)家庭建構策略是指挑戰(zhàn)家庭中最開始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或變化時,家庭如何用語言定義它的一種策略。結構式家庭治療因具體情況可能挑戰(zhàn)家庭的建構的三個不同層次。它們分別是普通的符號系統(tǒng)、家庭的構架以及家庭與家庭之外的社會系統(tǒng)之間的現(xiàn)實。 需要說明的是,結構式家庭治療所謂的挑戰(zhàn)是一種廣義的概念,它往往是先破后立、破、立結合的過程,挑戰(zhàn)中含有重構,然而,結構式家庭治療也強調,重構的力量更多的是來自家庭本身。
第二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治療程序
1、形成治療系統(tǒng)
米紐慶認為,家庭治療是通過治療師與被治療家庭結合的過程發(fā)生的。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到一個比較有效的“加入”策略,建立起治療關系,使治療師自身能夠加入到家庭內,使接受治療的家庭接納治療師,與家庭訂立治療契約。
“加入”策略強調結構式家庭治療師要直接與家庭成員和家庭系統(tǒng)建立關系,以一種與家庭同步調的方式同家庭相結合。治療師要用適當?shù)姆绞饺デ眉彝サ拈T,并注意家庭中誰來以及如何應門。進門后,首先向誰發(fā)問、問什么等都需要治療師精心編排。然而,每個家庭都會有業(yè)已形成的自己的家庭規(guī)則與互動模式,相對來講,治療師作為家庭的一個陌生人,“加入”家庭時,不可避免的會對現(xiàn)有的家庭系統(tǒng)產生影響,一旦家庭認為治療師的加入威脅到家庭的恒定,阻抗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在“加入”的過程中,治療師還要有一個順應家庭的過程,也就是治療師為達到其加入的目標所做的自我調試工作。治療師會將與家庭成員有共同點的部分會提出來以利于治療系統(tǒng)的建立,某些時候,治療師也會在接納和尊重家庭的基礎上,適當指出家庭功能的不良,并同時給家庭以希望,讓家庭確信在他們的問題上,治療師能夠切實幫上忙。
2、搜集材料
對家庭的觀察與資料的搜集的過程應該是緊隨在治療師“加入”家庭之后。家庭自身慣常提供的信息往往局限在功能失調的行為序列里,更多的是內容方面,而結構式家
庭治療是過程取向性質的搜集資料,因而也就要求治療師能夠以結構的理論和家庭實際互動的視角去解釋和看待問題。為了搜集到隱藏在家庭表面互動之下的真實資料,結構式家庭治療師必需主動引發(fā)家庭產生互動,再在互動的過程中去詳盡地觀察。引發(fā)家庭產生互動的過程包括:(1)給予中性的指令,鼓勵引導家庭發(fā)生互動;(2)治療師通過促使會談情境的改變來促成新的互動;(3)通過家庭結構重組的指令引發(fā)互動。而歸根結底,結構式家庭治療師們希望搜集到的關于家庭的資料大致為四種類型:(1)陳述家庭歷史的資料;(2)有關家庭行為被引導的資料;(3)關于自然行為的資料;(4)接受治療的家庭對治療師的回應的資料。
結構式家庭治療師只有通過引發(fā)家庭產生互動,并在家庭互動過程中有效的收集相對較全的以上四種類型的資料,他們的工作成效才會有保障。
3、評估與診斷
在結構式家庭治療中,其所指的診斷是指治療師在加入家庭后,根據他切身的體驗和觀察所做出的工作假設。米紐慶指出,在評估家庭時,治療師應將精力集中在以下五個主要范疇:(1)評估整個家庭的結構,其慣常的互動模式以及其他可利用的替代方式;
(2)評估整個家庭系統(tǒng)接受改變和重構的彈性空間與能力范圍;(3)評估家庭系統(tǒng)對各成員行為的敏感程度;(4)回顧家庭的生活,探究支持性力量的來源和家庭系統(tǒng)中存在的壓力;(5)評估家庭的生命發(fā)展階段以及家庭在各個階段執(zhí)行的任務以及家庭如何運用被認定的病患的癥狀來維護其所偏好的模式。接下來該治療的診斷會通過兩種形式予以呈現(xiàn),即家庭圖譜和治療假設。如此,結構式家庭治療師對接受治療的家庭做出診斷,
而診斷規(guī)劃了家庭治療的主要方向,但往往只是一個初步的判斷,治療師會在以后的治療進程中不斷地去求證或修該此假設。
4、家庭結構的重構
家庭成員個體的癥狀是家庭結構的功能失調的結果,結構式家庭治療協(xié)助家庭將先前僵化的家庭結構進行恰當?shù)闹亟M或調整。重組是指治療師向家庭進行面質,使家庭產生適應性的結構轉化,目的是迫使家庭產生治療性改善。家庭結構重組的過程包括:(1) 促成危機(可資運用的四種方式——阻斷舊有的互動模式、強調差異性、發(fā)展出隱含的沖突、加入某個家庭成員或某個家庭聯(lián)盟);(2)建立界限,包括個人界限和次系統(tǒng)界限兩種;(3)為家庭指定任務,即治療師引導家庭去應對一些必須處理的問題或做一些先前從未嘗試過的新經驗;(4)治療師通過以癥狀為重點、夸大癥狀、不強調癥狀、移到新的癥狀、重新標定癥狀等手段運用癥狀;(5)進行情感操縱;(6)給以家庭支持、教育和指導。通過以上重構的步驟,治療師有效的對家庭的結構進行重構來改善家庭的病癥。
第三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技巧
1、加入
加入不論是在建立治療系統(tǒng)初始階段,還是在整個治療的進程中,都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技術工具,治療師要不斷地運用加入的技術去展現(xiàn)其治療對家庭的貢獻,因而它貫穿于治療的始終。在治療中,非常強調治療師參與到家庭中,把自己作為家庭-治療系統(tǒng)中的一員,進而推進整個治療進程。然而參與的程度會因治療情境的不同而做出相應
的調整,有時,治療師會與家庭保持疏離關系,體現(xiàn)一種專家的身份,根據自己的治療方案與家庭相處;有時,治療師則采取相對中間的立場,僅僅去傾聽;再者,治療師也會投身到家庭中去,站在家庭-治療系統(tǒng)中一成員的立場,支持某位家庭成員或利用任何有助于其治療目標達成的策略去支持家庭。而治療師個人的特質與家庭的特質兩者的契合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加入過程的順利與否,但就在加入的問題上,態(tài)度比技巧還要更重要一些,治療師的真誠、共情、傾聽與積極關注都會使家庭成員產生信賴與溫馨感,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家庭才能有勇氣和安全感去探索其他的代替性方式,體驗不同的行為并試圖追求改變。
需要指出的是,治療師的加入未必都是理性的、經過細致考慮的過程,重要的是治療師與家庭在風格上存在較強的相容性。有時,治療師會在加入的過程中充分運用真正的自我;也有時,治療師會根據所加入的家庭的風格做某些調整,在自我上做些許變動。
2、實際演出
實際演出即治療師要求家庭成員在他面前再現(xiàn)他們在日常家庭中互動的真實情況。 家庭在治療室中可能會自覺不自覺的帶上防衛(wèi)面具,控制著他們所想表現(xiàn)的內容。所以,結構式家庭治療師要在家庭允許的范圍內,協(xié)助他們將其不愿意或自認為不能呈現(xiàn)的事實呈現(xiàn)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這項技術起到了以下功用:(1)以互動的方式,協(xié)助治療師詳盡地搜集家庭的真實資料;(2)在演出中,結構式家庭治療師往往既是導演,也是參與者,這就時的治療師增進了與家庭的接觸,有利于對治療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3)在治療中強調家庭本身的能量無疑是結構式家庭治療的一個突出的特點,也就是,實際演出者是家庭成員自身,而其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不僅是治療師要看,有時甚至更重要的是給家庭自身欣賞。過程中,治療師會挑戰(zhàn)家庭固有的看法,也會促使家庭產生新的體驗,促成改變的力量。
米紐慶指出,實際演出分為三個步驟,一是觀察家庭中自發(fā)互動時所談論的內容,重點強調哪些功能失調的地方;二是推進并強化家庭成員在功能失調的結構中的行為及作用;三是指出家庭改變的朝向,鼓勵家庭以新的模式互動,給家庭帶來希望。與此同時,治療師要遵守三項原則以保證實際演出過程的有效性。原則一,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打斷案主的話,讓家庭成員負起相互理解的責任;原則二,當介入成為必須時,最為有效的方法也不是制止家庭的互動,而是引導促進其發(fā)展;原則三,精神時刻貫注于家庭討論的過程。有效的實際演出技巧的運作,不可缺少可供家庭成員進行有成效的討論的經驗和治療師對家庭解讀過去的經驗并且使他們能夠從中獲益的協(xié)助。如果實際演出技巧運用得好,會是整個治療過程顯得異彩紛呈。
第四章、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應用評析
第一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實用性
1、結構式家庭治療允許不同文化背景與價值觀念的融入
米紐慶在其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中表明,他并不是要改變家庭成員的價值體系,而是探索家庭內部隱性的結構問題,以及在家庭面臨問題時,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和成長取向的模式,幫助提高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并塑造行為,因此結構式家庭治療允許不同文化背景與價值的融入。米紐慶將結構式家庭治療提升到了解和幫助家庭的哲學層面,因而無論地域文化如何,其理論的運用并不受太多影響而使得其應用的范圍大為廣闊。
2、與我國家庭內部的結構化相契合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都重視家庭的層級與結構,家庭成員的等級不同,相應的權利與責任也不同。結構式家庭治療強調家庭結構和功能,在理念上與中國儒家思想的家庭觀比較相似,結構的意義在于承載功能的行使,家庭只有具備好的結構,家庭功能才能很好的發(fā)揮。我國家庭強調結構,偏向于當下的行為和治療情境,這也屬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念,因而,結構式家庭治療同中國家庭的高度結構化在理念上恰巧不謀而合。
3、實證研究已經證明其有效性
隨著整個心理咨詢與治療系統(tǒng)對家庭作為整體進行治療的重視,不少心理專業(yè)人員已經在臨床領域使用此種療法并鑒證了療效。
第二節(jié)、結構式家庭治療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
1、個人魅力的局限性
米紐慶本人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大量嫻熟而有效的家庭心理治療技巧,其個人在來訪家庭面前具備很強的個人魅力。盡管他的結構治療理論在家庭治療中被廣泛認可,他卻更因臨床技術的藝術性與高超而被廣泛贊譽。他能很好的洞察家庭問題,高效的運用比喻以及夸張的舞臺表現(xiàn)使家庭成員快速投入到治療中,挖掘家庭中潛在的自我改變的力量。如果咨詢師的訓練或經驗不足就容易在面對整個家庭時無法從容應對。因此,結構式家庭治療技術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仰仗治療師個人的經驗和魅力。
2、缺乏本土化的技巧
該療法在我國尤其是內地還算新興事物,她的很多概念都是轉譯后的結果,在使用這些詞句或理解其理論的深層意義時未免會有些生硬與不適。在進行運用之前,有必要充分結合中國人的溝通、交往方式,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隨時應變。而且如果直接照搬其理論技術會在一些問題上引起沖突、危機感,對于愛面子的東方人來講構成了一定的挑戰(zhàn)。因此,在具體的治療實踐中,需要治療師東方文化有較好的把握,能夠比較靈活的轉換一些技術細節(jié),從而是治療達到好的效果。但直至今日,適用于東方家庭的技術總結文獻和教學經驗還相當有限。
3、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在我國發(fā)展相對不足
對結構式家庭治療技術的相應訓練和督導在我國尚沒有系統(tǒng)的開發(fā),即便是在港臺地區(qū),其發(fā)展也不是很完善。一方面,由于我國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整體的發(fā)展是比較晚的,基礎相對薄弱,無論是國家還是社會對它的認識、認可與大量投入財力、精力都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盡管我國在心理學,在心理咨詢與治療上已有較飛速的發(fā)展,但真正專業(yè)的人士相對還極其缺乏,而他們的興趣又未必有多少非常集中在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上,也是造成現(xiàn)今狀態(tài)下其應用不夠廣泛與深入的原因之一。再者,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社會給每個人的壓力比較繁重,人們普遍相對浮躁,卻并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去接觸心理治療,尤其在中國,人們的原有觀念根深蒂固,對心理治療、家庭治療本身并不是太能接受,不論是迫于觀念的束縛還是自身勇氣的不足。
參考文獻:
1、
【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評析】相關文章:
系統(tǒng)化家庭治療評析04-28
馬爾庫塞科學技術批判理論評析04-26
改性瀝青應用理論及技術探討05-01
和諧管理理論評析04-27
評析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04-27
Gazdar語境轉化理論評析04-26
認知語法理論基礎評析05-03
弗洛姆社會性格理論評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