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語言和文字
一、漢文的口語化傾向
漢語方塊字的好處是統(tǒng)一了文字,方塊字不至于像拼音文字那樣,會因地方方言語音的差別,而分裂成多種文字。但是,由于各地方言的語音差別很大,宋人也在追求一個標準語音。因為宋朝建都開封,故北宋人往往以開封和洛陽方言作為當(dāng)時的標準語音。人稱“鄉(xiāng)音是處不同,惟京師,天朝得其正"。陸游說:“中原惟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但是,他又認為即使是洛陽方言的讀音亦并非純正,如洛陽語“謂弦為玄,謂玄為弦,謂犬為遣,謂遣為犬之類,亦自不少"。北宋前期,大臣寇準和丁謂在政事堂上,“閑論及天下語音何處為正"?軠收f:“唯西洛人得天下之中。"丁謂說:“不然,四遠各有方言,唯讀書人然后為正。"①宋時讀書人與洛陽語之間的差別,類似于現(xiàn)在普通話與北京土話之間的差別。南宋初,大批中原人遷居在作為政治中心的臨安,時至今日,杭州官話在某種程度上仍保留著北方語音。
宋代的漢人到底有多少種方言,目今已缺乏較完整的記錄。但從某些片斷的記載,也可看出一些方言的特色。陸游說:“四方之音有訛者,則一韻盡訛。如閩人訛高字,則謂高為歌,謂勞為羅;秦人訛青字,則謂青為萋,謂經(jīng)為稽;蜀人訛登字,則一韻皆合口;吳人訛點字,則一韻皆開口。"周密說:“浙之東言語,黃王不辨,自昔而然。"現(xiàn)今的一些江浙方言也同樣是黃王不辨!伴}人以高為歌,荊楚人以南為難"。②
各地的方言中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詞匯。如開封方言“謂不循理為乖角",“作事無據(jù)者為沒雕當(dāng)",“淮人謂歲饑為年歲攬減",“越人以嬰兒為嘔鴉"。③“閩人謂子為囝,謂父為郎罷"。“嶺南風(fēng)俗,相呼不以行第,唯以各人所生男女呼其父母"。如“韋庶女名睡娘,即呼韋庶作父睡,妻作嬸睡"。④
任何時代總有一些穢言和詈語。例如宋時“謂賤丈夫曰漢子",秦檜學(xué)生時代,人稱“長腳漢",秦檜懼內(nèi),即使升任高官,其妻稱他“老漢"。施全行刺秦檜不成,有人譏他為“不了事漢",但“丈夫漢"當(dāng)時仍是褒詞。⑤
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關(guān)系,自然是源和流的關(guān)系,但兩者又各有其繼承性。宋代的書面語言,仍大致沿用秦漢以降的古文和后來的駢體文。自春秋、戰(zhàn)國時出現(xiàn)漢語史上第一次白話運動以后,經(jīng)歷了千馀年的演變,秦漢古文與口頭語言的差別愈來愈大。
《說郛》卷7《軒渠錄》記載,北宋開封“有營婦,其夫出戍",其子名窟賴兒,她“托①《耆舊續(xù)聞》卷7,《老學(xué)庵筆記》卷6,《說郛》卷5《選談》。②《老學(xué)庵筆記》卷6,《癸辛雜識》續(xù)集下《黃王不辨》,《耆舊續(xù)聞》卷7。③《萍洲可談》卷1,《江湖長翁文集》卷11《送學(xué)生歸赴秋試因省別業(yè)三首》。④《宋朝事實類苑》卷60《嶺南人相呼》,《閩人稱呼》。⑤《老學(xué)庵筆記》卷2,卷3,《朝野遺記》,《鄂國金?續(xù)編》卷25《楊么事跡》。
1一教學(xué)秀才寫書寄夫云:窟賴兒娘傳語窟賴兒爺,窟賴兒自爺去后,直是 憎兒,每日根特特地笑,勃騰騰地跳。天色汪囊,不要吃溫吞蠖?底物事"。那個秀才無法捉筆,只能退回她數(shù)十錢。書面語言表達口語固然困難,而文化水平較低的人往往不易聽懂書面語言,更不論自己作文了。因此,就出現(xiàn)了書面語言的白話文傾向。
宋代不少民間語言逐漸滲透到書面語言之中。例如宋代的“勾當(dāng)"、“管勾"等詞,就是常用口語,意為管理之類。當(dāng)時的官名有管勾賣鹽官、勾當(dāng)御藥院、①管勾文字、勾當(dāng)公事、管勾帳司②等。又如“詭名"一詞,也屬民間口語,指假冒姓名之類。此詞在宋代官方文獻中使用也非常普遍,如詭名挾戶、詭名挾佃、③詭名子戶、詭名隱寄、④詭名走寄、詭名冒請⑤等,都是指假冒姓名立戶,分戶,偽稱佃戶,隱
[1] [2] [3]